极品人生

标题: 洋人的东西真那么值钱? [打印本页]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0:15
标题: 洋人的东西真那么值钱?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11-6-11 10:17 编辑

这个东西值5万?烧友真容易宰![attach]30465[/attach]
作者: ntyz680    时间: 2011-6-11 10:30
钞票来得容易,又发烧的人不嫌贵的。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0:59
这个东西值5万?烧友真容易宰!
如水 发表于 2011-6-11 10:15


500BMB!!!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1:00
500BMB!!!
MJL988 发表于 2011-6-11 10:59


500RMB.

作者: rock    时间: 2011-6-11 11:18
这是什么机器啊? 也许值也许不值...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1:42
这是什么机器啊? 也许值也许不值...
rock 发表于 2011-6-11 11:18

R版,这是Bladelius(普丽声)EmblaCD及高清数码音乐播放器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2:42
R版,这是Bladelius(普丽声)EmblaCD及高清数码音乐播放器
如水 发表于 2011-6-11 11:42


也不值5W啊!

作者: rock416    时间: 2011-6-11 13:12
相比之下,宁肯买10多万的KDS
作者: rock    时间: 2011-6-11 13:27
R版,这是Bladelius(普丽声)EmblaCD及高清数码音乐播放器
如水 发表于 2011-6-11 11:42


Bladelius 的实际成交价还行,不算抢钱了..呵呵.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3:45
Bladelius 的实际成交价还行,不算抢钱了..呵呵.
rock 发表于 2011-6-11 13:27

你看有几样好东西?有几两重?有几何technology?就敢大刀霍霍来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4:01
这个东西值5万?烧友真容易宰!
如水 发表于 2011-6-11 10:15

打开Bladelius诸多型号的CD、功放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关键是,简单或者复杂都指向一个目的——好声。我们究竟应该为好声(当然是相应的)付出代价呢,还是为好声所依赖的元器件付出代价呢?这很有意思。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同一样主料所烹制的菜肴,你愿意为辅料十足,味道浓烈的川菜付出代价,还是愿意为辅料单纯,从而突出食材本味的粤菜付出同等甚至更高的代价呢?当然,川菜之圣品开水白菜也许足可用来打这个比方。

Bladelius尚且不说,诸位要看了FM的内在那才叫一个“汗”呢!但是,我个人以为这体现的完全是不同的设计理念罢了——最短路劲的理念。如果不需要那么多元器件而能达到比塞满元器件的机种更直接,更好的声音,那就值,否则就是忽悠和骗人!

再举个例子,倒回去三十年,我们现在一个简单的笔记本电脑恐怕形同一座巨型建筑,那么是这座建筑值钱呢还是一台小小的笔记本电脑呢?这是个观念问题,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两者的目的和指向性价值不言而喻。

再说科幻点:如果所有的前端器材可以缩小为一粒纽扣般的能量粒(原子能一般的),那不知到诸位是否愿意为这粒小东西付出等值于相同克拉重量的钻石的价格?

暂且不论Bladelius、FM的好坏与否,个人觉得有时候我们会陷入惯性思维的怪圈中去。其实说穿了,无论一个品牌用料多寡,我们所真正应当付出的代价其实一部分更应该倾斜到设计师的理念中间去,理念本身就是价值。反过来,那些看似用料十足,甚至在外观上大做文章的品牌(无论国产还是洋玩意儿)倒是应当时时刻刻对之提高“警惕”。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4:12
曾经有朋友拿了一台土炮合并机来与darTZeel 8550打擂台,那土炮也是看似简单粗鄙,内里空空,可是让人惊讶的是,两者堪堪打成平手!土炮的成本据说不到一万元。

问题来了,如果土炮能长得好看点(要推出市场的话这是必然需要下功夫的);如果其声音素质真的与8550相差不远,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少代价呢?1.5万?3万?还是更多呢?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6-11 14:25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2w我买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4:31
问题是现在的计算机先进了,用料反而少了,关键是价格也下来了.
不过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还是用料十足,据说中国的天河一号有103个机柜,占地近千平方米,总重155吨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4:33
打开Bladelius诸多型号的CD、功放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关键是,简单或者复杂都指向一个目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4:01

为什么音响发烧友是小众化的?FM,BLADELIUSI的功放CD价格实在贵得毫无人性!发烧友,包括我本人,为了一点点可怜的好声,

掏出大把大把的的RMB!!!

FM东西是简单了,可是要价却不简单!

难道我们发烧友的钱就不是钱?!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4:36
如果有好的设计理念,再加上足的用料,付出好价钱毕竟心里平衡些.
而且基本上每个厂商都在说自己的理念如何好.
作者: djtjdjtj    时间: 2011-6-11 14:49
曾经有朋友拿了一台土炮合并机来与darTZeel 8550打擂台,那土炮也是看似简单粗鄙,内里空空,可是让人惊讶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4:12

估计至少要3W


作者: Hendlr    时间: 2011-6-11 14:54
回复 如水 的帖子
是啊,十年前想不到两三千可以买到一个还不错的笔记本。也想不到一台CD可以卖到好几万甚至更贵。当然那时的钱比现在的钱值钱。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5:09
曾经有朋友拿了一台土炮合并机来与darTZeel 8550打擂台,那土炮也是看似简单粗鄙,内里空空,可是让人惊讶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4:12

念经兄这个故事太有讽刺意味了,也值得我等深思.
如果叫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darTZeel 8550,尽管那朋友的东西做得和8550一样好,一样漂亮.而且价格只要2-3万.
为什么,就是因为冲着8550宣传(品牌)效应,就是因为我们思想里鄙视国货的观念.
难啊!虽然你那朋友的东西做得和8550一样好,一样漂亮.


作者: Hendlr    时间: 2011-6-11 15:12
本帖最后由 Hendlr 于 2011-6-11 15:13 编辑

但我会选择土炮,而且还觉得捡了个大漏。因为音响是自己听的。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5:16
但我会选择土炮,而且还觉得捡了个大漏。因为音响是自己听的。
Hendlr 发表于 2011-6-11 15:12



赞赏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6-11 16:15
如果土炮做得和洋货一般水平,仅仅是做到了廉价。土造必须优于洋货(起码在音质方面)才是实力。沿着传统思路是没希望的。前面提到的FM,正巧前几天那个瑞士老头来京演示,去听了。不错,但仍没逃脱当今音响通病。要知道他那套东西卖200多万!
我要说:我的DIY比他的好声,且只需3万(全套包括音源、功放、音箱、线材)。谁敢接呢?
可能没人信的。真事。关键是传统电声的固有毛病没被认识,洋人也如是,必须克服才能真正HIFI。切勿盲目崇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6:20
为什么音响发烧友是小众化的?FM,BLADELIUSI的功放CD价格实在贵得毫无人性!发烧友,包括我本人,为了一点 ...
MJL988 发表于 2011-6-11 14:33

FM确实“没人性”,但Bladelius还算人性,而且相比很多品牌来,算信价比很高的品牌了。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6:35
但我会选择土炮,而且还觉得捡了个大漏。因为音响是自己听的。
Hendlr 发表于 2011-6-11 15:12

真的吗?
我如果有100000000元RMB,我肯定不会选择土炮,而选择达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6:38
真的吗?
我如果有100000000元RMB,我肯定不会选择土炮,而选择达声。
MJL988 发表于 2011-6-11 16:35

达声也越来越没人性了,俺们都是这“没人性”的推手之一。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6:44
FM确实“没人性”,但Bladelius还算人性,而且相比很多品牌来,算信价比很高的品牌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6:20

相对而言,Bladeliusj价格“人性”一点,但是,音响的东西,特别是洋人的东西,就没有一点人性了!一根一M的RCA信号线,价格可以几千、几万!!!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6-11 16:44
念经受达声刺激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6:53
相对而言,Bladeliusj价格“人性”一点,但是,音响的东西,特别是洋人的东西,就没有一点人性了!一根一 ...
MJL988 发表于 2011-6-11 16:44

哈哈,我倒是认为价格跟尺寸长短粗细、用料多寡、质量轻重这些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朋友买了对B&W40周年那“消防栓”回去,跟老婆说就4千多块,那意思就是照顾了老婆的审美情绪罢了,那“摆设”看起来值4千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6:55
念经受达声刺激了!
xgl890 发表于 2011-6-11 16:44

确实受刺激了,正考虑继续持有还是放弃呢!纠结中。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1-6-11 17:14
确实受刺激了,正考虑继续持有还是放弃呢!纠结中。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6:55

音响啊音响!
玩音响的人,又有几人不受刺激呢?!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17:20
强烈要求念经兄上恩不拉的听感!
作者: yyyin    时间: 2011-6-11 17:21
要说用料猛非日本品牌莫属了,每款日本机子打开都是满满当当但是声音和用料简单的欧洲机子差距很大。
作者: genalex    时间: 2011-6-11 17:56
"感受"是很值钱的东西。
人的五觉决定价值多寡。

作者: jojo8991    时间: 2011-6-11 18:44
谁叫我们国人不争气呀``
作者: 怪兽    时间: 2011-6-11 19:01
如果国人做出来的音响素质水平与外国人相当,那就必须确立品牌,在推广宣传上做文章了
作者: xrj    时间: 2011-6-11 21:28
中国人做的苹果机运到国外再包装一下运回中国,卖出的价钱是成本的十几倍或者更高。
这里面关键是知识产权问题,人家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就只能任人宰割。


   
作者: xrj    时间: 2011-6-11 21:34
关于音响技术,还是设计理念,工艺水平,基础科学和老外有差别。

作者: xrj    时间: 2011-6-11 21:45
机器的重量和零件的多寡不是决定机器好声的关键性问题。
但这里面也有量化问题,在一定的量内是合理的,过分低于一定的量那就是偷工减料了,过分超出一定的量那就是设计问题了。当然,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1 22:07
实话说,看到里面空空的东西也能卖那个价钱,再想想我们的国货,特别是那些凝结着大量资源和劳动力的廉价出口产品,心里挺不是滋味!
作者: 乐潭    时间: 2011-6-12 08:14
无良厂家主要是赚取暴发户的钱。
作者: wbjia    时间: 2011-6-12 11:56
这个卖得还真不算贵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1-6-13 07:18
做乞儿都别干音响这行当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3 11:09
做乞儿都别干音响这行当
3l-audio 发表于 2011-6-13 07:18



为什么啊?
这行当不错啊!
有的玩又有钱赚!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6-13 12:58
发烧器材为什么贵?

是因为他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地步。

你觉得做一辆车简单还是做一台CD机简单??

为什么一部CD机的价格比车子还贵?

但是同样当废铁卖100台CD机都没一辆报废的汽车值钱!!

所以嘛,大规模制造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如果全世界的朋友都需要玩HIFI,那么高级hifi器材就会像买彩电一样,哇哈哈
作者: kuti521    时间: 2011-6-13 19:28
这种思维逻辑就不对~~~知识是无价的~~~一块高端CPU的物料成本是多少?可卖多少钱?一个橡皮装到铅笔上的专利值多少钱?把做FM的物料都给你~你能知道怎样做达到好声这才值钱,要不就是一堆电子垃圾还不环保~~!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3 19:39
发烧器材为什么贵?

是因为他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地步。

你觉得做一辆车简单还是做一台CD机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6-13 12:58



有道理!
所以嘛,当一样东西没有真正量产的时候,或者当一样东西被当成奢侈品被神化的时候,它的价格往往会掩盖真正的价值.
作者: 徕卡    时间: 2011-6-14 00:21
几个星期前本地烧友维克带该机来试听,顺便和老旗 Sim Audio 比较,功能占尽优势,其他各有千秋。

.

作者: xiechen    时间: 2011-6-14 09:37
有人的心里因素,看到国外器材,用料少,一听声音不错,就会认为比用料好而多的器材好。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14 19:17
几个星期前本地烧友维克带该机来试听,顺便和老旗 Sim Audio 比较,功能占尽优势,其他各有千秋。

.
徕卡 发表于 2011-6-14 00:21



期待试听报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4 21:09
发烧器材为什么贵?

是因为他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地步。

你觉得做一辆车简单还是做一台CD机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6-13 12:58

不见得,全世界都玩的话,还是有手工作坊走高级定制路线,跟车一样。电视机另当别论,那玩意儿没啥好玩的,最多买之前权衡一下罢了。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6-14 21:15
电视也有贵的

作者: MBL0318    时间: 2011-6-15 19:53
如果土炮做得和洋货一般水平,仅仅是做到了廉价。土造必须优于洋货(起码在音质方面)才是实力。沿着传统思 ...
znd06 发表于 2011-6-11 16:15

如果前提是土炮完全和8550一样素质,我一定会选土炮,但是一般来说,前提不成立。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6-15 20:33
如果前提是土炮完全和8550一样素质,我一定会选土炮,但是一般来说,前提不成立。
MBL0318 发表于 2011-6-15 19:53

8550最少10万吧,假如一台土炮成本就花了5万,俺愿要这台土炮。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6-15 22:06
前面说过,完整系统只需3W。洋货再贵也不愤。
作者: 铭友影音    时间: 2011-6-28 14:37
回复 hgl1989 的帖子

如果声音基本一样、哪里有人愿意去发贵一半的价钱卖个品牌啊、说来也有、而且还很多、有些有钱人其实根本不在忽声音有多么重要、只要是高级品牌就是好、他们是在看音响品牌、而不是在听声音、可是中国大陆好像没有一个器材DIY的土炮 上得去的啊。现在正规的都难啊   
作者: xiechen    时间: 2011-6-28 15:24
东西贵与有钱的烧友有关,那不是值,而是身份的象征.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6-28 23:49
本帖最后由 如水 于 2011-6-28 23:51 编辑

心态和心理的成分在这种以主官评价为主的鉴别活动中占有很大的比率.
我最赞成先不看器材带上眼罩盲听.
恶作剧的结果,往往使好多烧友脸红耳赤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1-6-29 00:08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1-6-29 00:11 编辑
打开Bladelius诸多型号的CD、功放都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来。
关键是,简单或者复杂都指向一个目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4:01

“理念本身就是价值”,高度赞同!!

瑞士用最少的金属制作出最昂贵的手表,意大利则用“廉价”的木料制作出“会唱歌”且价值连城的乐器,呵呵,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6-29 00:29
不过,被第三次浪潮抛上岸的中国人是前所未有的媚外......
作者: 科研级旗舰    时间: 2011-6-29 01:45
FM确实“没人性”,但Bladelius还算人性,而且相比很多品牌来,算信价比很高的品牌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6:20


早几年前我第一次接触这牌子时我就在想,这牌子在国内始终没法红起来,尽管有不少用家。国人对声音风格以及器材外观的喜好是一个很大的因素。MBL之类就非常讨好消费者,尤其是有购买实力的音响初哥(没有贬低MBL的意思,在此仅指外观)


作者: 科研级旗舰    时间: 2011-6-29 02:07
要说用料猛非日本品牌莫属了,每款日本机子打开都是满满当当但是声音和用料简单的欧洲机子差距很大。
yyyin 发表于 2011-6-11 17:21


ESOTERIC我可以拿来做反面教材吗?有心计的朋友可以仔细看下它家的音源,里面堆得满满当当,但仔细看,很多都是阻容元件,而且是非SMD元件,还有一些飞线,云母电容,明显多出德瑞系D/A部分的电容镇(据说它家的顶级系列除外),虽然ESOTERIC算HI-END的东西了,可它家的电路元器件选择仍流露出典型的“普通音响制品标准架构”的特点(其他家也类似)。都说日本产品重料,在我看来,设计平庸的电路,恰恰是没有经过反复优化筛选的极简主义电路“重料”,因为在信号传输路径,在保证一定质保的前提下,自然是信号拓扑途径越短,节点越少越好。

下面是X-03的内部图,大家可以拿来和bladelius,或者是DCS,WADIA,MSB,Orpheus等产品做下对比,尤其是DA部分。

作者: 科研级旗舰    时间: 2011-6-29 02:08
AYRE的CX-7:
作者: 科研级旗舰    时间: 2011-6-29 02:10
WADIA 521 D/A
作者: 科研级旗舰    时间: 2011-6-29 02:15
Orpheus one se

DCS,MSB等的内部图就不一一例举了,懂电路的朋友可以看出点门道出来

作者: wbjia    时间: 2011-6-29 02:24
hiend日货没有玩过 用过sony的XA7es CD机。那中频的一股总是有点怪的味 让人记忆犹新。传说中的萝卜味?

对比了Ayre后,毫不犹豫留了Ayre。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6-30 08:33
回复

如果声音基本一样、哪里有人愿意去发贵一半的价钱卖个品牌啊、说来也有、而且还很多、有些有钱人其 ...
铭友影音 发表于 2011-6-28 14:37

唯有本人做到了。众厂商至今仍不理解电声的基本病灶,所以难有长进。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1-7-2 00:20
赞同!
“理念本身就是价值”,高度赞同!!

瑞士用最少的金属制作出最昂贵的手表,意大利则用“廉价”的木料 ...
extrema 发表于 2011-6-29 00:08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1-7-2 00:30
不过,被第三次浪潮抛上岸的中国人是前所未有的媚外......
hgl1989 发表于 2011-6-29 00:29


赞同!
实话说,虽然自己有时候也崇洋,而且如FM之类的也不是买不起。
但对有些媚态实在想吐,同时也恨国人不成钢!

不好意思,愤青了!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7-2 01:03
关键是国人已经无法静下心来,执着于一事,都只忙着挣钱哪 !
FM、dartzeel之类设计者是毫无妥协的,虽然最终站着也把钱挣了。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2 05:55
关键是国人已经无法静下心来,执着于一事,都只忙着挣钱哪 !
FM、dartzeel之类设计者是毫无妥协的,虽然最 ...
远视眼 发表于 2011-7-2 01:03

您提到的这两家顶级产品都听过,前不久还与FM总设计老头对过话。首先肯定他们认真执着的态度。但不可否认,他们产品都具有电声通病。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7-2 08:15
请znd06兄谈谈电声通病是什么?在下很想知道。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2 09:34
     毛病就在于驱动环节。
     现行功放做到极致也不能好声,拿dartzee的金色功放和前级来说吧,指标已相当高了,但声音依然紧、硬、不自然。FM用LP做音源也不能逃脱,您仍能感觉到电声固有的笼罩感。我说的这个笼罩感有人可能理解为厚声,其实不同,它偏向于发闷,厚声也应是通透舒展有扩散性的。

     老烧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高指标的纯后级功放,越需要有味(染色)的前级配合,否则便干硬难听。反而指标不太高的胆机听感好些。其原因在于高指标功放驱动喇叭会产生一种缺失性失真。而理想前级的作用最好是做到其镜像,与之互补,但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趋势上的反扭曲,听感有所改善而已。实际上指标不高的功放都有这问题,仅略为淡化了,有的是兼并了前级的作用。
     认识到这一点,您才会明白当前商品的声音必然是扭曲的。此问题延伸到音源,就是真正纯净端正的HIFI音源(包括解码器)反而不好听,某种添加染色的音源会听着舒服。


作者: musicmad    时间: 2011-7-2 10:34
唯有本人做到了。众厂商至今仍不理解电声的基本病灶,所以难有长进。
znd06 发表于 2011-6-30 08:33

也许老板不知道电声的基本病灶!!但是我想设计师肯定能知道的.对于一个产品、包括的内容很多,电路构架也只是一个手段,任何人都逃脱不了物理定律的约束、哪怕他是天才!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2 10:41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2 10:49 编辑

正是一个物理原理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家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包括大家无比敬仰的洋人们)
作者: rock    时间: 2011-7-2 10:52
毛病就在于驱动环节。
     现行功放做到极致也不能好声,拿dartzee的金色功放和前级来说吧,指标已相 ...
znd06 发表于 2011-7-2 09:34


我觉得也不完全如此,评论Dartzeel “紧、硬、不自然” 不赞同,除非你我的标准差异太大 。

作者: musicmad    时间: 2011-7-2 11:04
电声指标很容易量化,同时也有统一的标准,不过过高的技术指标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人的听感也需早已感觉不到了!!!人的听感不可能有同一的标准,不过大体的标准还是差不多的。随便找两台技术指标一样的音响器材很容易、但听感会是完全不同的
作者: musicmad    时间: 2011-7-2 11:08
紧、硬、不自然也许是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会发生。我想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7-2 11:10
还是听不明白,到底毛病出在哪儿?指标的问题,实际上达萧的指标并不高,但是他的生活感,要远远好于我听过的其他功放。

我觉得还要请ZND06兄讲的细一点。
作者: 墨言    时间: 2011-7-2 11:24
现在的音响,越来越没有个性,听上去差不多台台都一种声音,都是细细甜甜的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2 11:38
        听音标准是个问题。由于通常电声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市场上并不存在更好的参照物。大家会不约而同的认可。对某些毛病自然因习惯而欣然接受了。
       只有切实深入实验对比方能清楚差别(虽然这个差别是显见的)。功放与喇叭配合适度后,并不需什么染色前级装扮,那才是真正的HIFI。你会感到各种添加均为负面,除非个人偏好。

作者: 常在    时间: 2011-7-2 14:21
这台普丽声CD机据说还带前级功能,有那位在用或认真听过,本人有意想上,那天在经销商处听不够几分钟,因有客人买下赶托运,经销商到现在还没上到货。想听下那位用家高见,谢。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1-7-2 20:35
任何HIFI都有一定会或多或少这个通病,毕竟都是电声器材

您提到的这两家顶级产品都听过,前不久还与FM总设计老头对过话。首先肯定他们认真执着的态度。但不可否认 ...
znd06 发表于 2011-7-2 05:55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3 16:40
        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应属小毛病或小缺憾。通病是共有的,普遍存在的,是原理误区。只是现在还不被理解。前面已明确指出,根源在功放。具体变革当然也是改变功放的驱动模式,更进一步,还需电分后每组喇叭由独立功放伺候,这个道理很简单;各种喇叭所需不同,喇叭要与功放适配,否则不能好声。
        这也关系到音源的配合。只有后面好了,好音源才能体现效果。
      我的结论:从HIFI声音论,洋货不值钱。从工艺设计,装饰性讲,还可圈可点。毕竟不少国人有心理追求。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3 16:45
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应属小毛病或小缺憾。通病是共有的,普遍存在的,是原理误区。只是现在还不被 ...
znd06 发表于 2011-7-3 16:40

您说的那种“。。”我等苦苦寻觅,咋没发现那?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3 17:34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 17:44 编辑

[quote...通病是共有的,普遍存在的,是原理误区。只是现在还不被理解。前面已明确指出,根源在功放。...
znd06 发表于 2011-7-3 16:40
[/quote]

看来是要动摇俺们多年来建立的如下观念了:
声音再现,理论上的关键环节是两头,声—电和电—声转换,实际上由于器材投入限制经常表现为最后的一环。即使在这时,最终的瓶颈也不在于放大器等电子器材、而在于受制于物理天限的喇叭或单元。

这个似乎很容易理解,不管单元们如何形形又色色,仍然难以逃脱仅凭区区几个或圆或方的三维几何震膜,就企图模拟世间以如此奇妙多端方式发出的如此千变万化声音的宿命!

而如果您的结论成立,那如何解菜鸟的如下新惑——所谓电声通病,存在的根源反而不在手段与选择极其有限的喇叭单元,而是在元件、线路、模式、理论、材料...等等有长足发展并且已经有如此丰富选择余地的电子器材呢?


通病的根源,如果真的仅仅是认识的误区或者“集体的无意识”,那应算作福音...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3 20:09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3 20:10 编辑

                     音源(前级)——功放——音箱(喇叭)       
      中间扭曲了,要靠两边找齐(虽然不可能找的那么齐,也有一定补救)。结果对于真正HIFI来说,两边也不正。即当今的所谓好前级和某些所谓好喇叭其实并不HIFI 。
      但在技术工艺等层面,这两边已经能够做的很好。这属于要谁适应谁的问题。染色前级和染色喇叭配缺陷功放是无奈之举。

     对于真正的HIFI功放,当然要配HIFI音源和高保真喇叭,现实这两方面都能得到,而且不需天价。只是它们配传统功放并不合适罢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3 21:24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 21:35 编辑
音源(前级)——功放——音箱(喇叭)      
      中间扭曲了,要靠两边找齐(虽 ...
znd06 发表于 2011-7-3 20:09

音源并非所指的那一头,开始的声—电环节说的是拾音...

(含音源的)“两边已经能够做得很好”,乃是孤陋第一次听闻,印象中,现今的单元才始终是无奈之举、潜力之在,而LP与CD之争,正说明音源选择的顾此失彼...

另一个“颠覆”,是一直以来都认为应该是放大器来配喇叭,而不是相反...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4 01:11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1-7-4 01:46 编辑

      原以为这疙瘩的大师明白些,其实哪儿都一样。多年前在别的坛子曾详细谈过该原理,反应如是。有质疑者道:“外国开法拉利的设计师都想不到,凭什么让你想到。”俺语塞。
      回88#:功放、喇叭要相互适配。但不能是拿着音箱找功放,而是作对应设计调整,使之最佳结合。喇叭本身有其技术指标,在设计音箱时需统筹考虑。我是不会用那些有特别染色的所谓好喇叭。

         音源方面;LP、CD其实也没什么可争的,不同人的选择而已。两者都能搞得不错。未来主流应是PC-HIFI(包括同类技术的专用播放器),实践证明其确实可以HIFI。认准CD机是最好数字音源者请继续,没人拦着。。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4 01:39
楼上的这位dx,您能不能拿出一套您认为理想的组合,不管贵贱、不分高低让大家认识一下。这样才有说服力。。。。!
作者: znd06    时间: 2011-7-4 01:56
到北京可来陋室。大箱出到外阜,只能听到静电箱和静电耳机。
作者: rock    时间: 2011-7-4 09:30
这些理论看得让人头大,无论谈理论,还是谈实际,最好直接点干脆点,否则没什么讨论的意义。
作者: Hendlr    时间: 2011-7-4 09:53
挺清兵兄!
作者: xiechen    时间: 2011-7-4 10:26
音响厂商挣属于比较高雅类人的钱,就象卖奢侈品,卖一样就吃一年.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7-4 10:34
顶清兵同学。。。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7-4 11:16
音响厂商挣属于比较高雅类人的钱,就象卖奢侈品,卖一样就吃一年.
xiechen 发表于 2011-7-4 10:26

有道理,音响确实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耗时间、金钱。。。可这就是生活啊,哈哈哈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7-4 12:23
到北京可来陋室。大箱出到外阜,只能听到静电箱和静电耳机。
znd06 发表于 2011-7-4 01:56

这位老兄,记得你以前是搞电分的,现在产品似乎挺多的,进步好大啊,支持你。
但在这里讲理论,是不太适宜的,因为来这里交流的多是一些比较有钱准备买或买了寻求心理满足或是寻求最佳搭配的人,他们并不需要弄太懂理论上的东西,但你若说你的某些产品超越一些当红名器,在这里是很难有说服力的,文明一点是懒得骂你罢了。
继续努力吧,争取创一个可与世界名器匹敌的民族品牌出来。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4 16:16
到北京可来陋室。大箱出到外阜,只能听到静电箱和静电耳机。
znd06 发表于 2011-7-4 01:56

有机会一定骚扰!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4 18:16
这位老兄,记得你以前是搞电分的,现在产品似乎挺多的,进步好大啊,支持你。
但在这里讲理论,是不太适 ...
hgl1989 发表于 2011-7-4 12:23


非也非也...

“集体无意识”“只有我做到了”这一类的口气,真是个性也能理解,但既有说的气概,也会有听的肚量吧?大家还在讨论,没必要先贴标签的。

翻回去又学习了一遍,言之有物的东西应该是这个吧,也并非纯理论的东西:
“根源在功放。具体变革当然也是改变功放的驱动模式,更进一步,还需电分后每组喇叭由独立功放伺候
——感觉要点还是电分。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1-7-4 18:21
非也非也...

“集体无意识”“只有我做到了”这一类的口气,真是个性也能理解,但既有说的气概,也会 ...
尘客 发表于 2011-7-4 18:16

说句实话我也赞同电分;可以让最适合的功放来推动各个单元;但整个系统的平衡性一致度又不好把握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7-4 18:38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