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请教专业人士怎么欣赏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15:58
标题: 请教专业人士怎么欣赏音乐?
肯定不同于我们这些发烧友,专业人士怎么欣赏音乐?请知道的烧友谈谈。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8-30 16:07
我们这个论坛,B老师是专业人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30 16:11
等候B老师和E兄讲课。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18:12
要是专业人士都要专业的听音乐,那大概早就腻味得很了,所以专业人士听音乐跟你我没啥两样,因为我周围专业人士多了去了,太多了,多得我都烦了,家里就有一个。

当然,他们专业地听的时候跟我们还是有些区别,这时候他们对树木更在乎一些,森林往往就不在乎了。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1-8-30 19:01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1-8-30 19:03 编辑
要是专业人士都要专业的听音乐,那大概早就腻味得很了,所以专业人士听音乐跟你我没啥两样,因为我周围专业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0 18:12

呵呵,念经兄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对俺来讲,俺更看重作品和演奏者以及表演者背后更多的东西,俺是要树木更要森林,呵呵

这个帖子Burt兄最有发言权了,期待。。。。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19:53
呵呵,念经兄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对俺来讲,俺更看重作品和演奏者以及表演者背后更多的东西,俺是要树 ...
extrema 发表于 2011-8-30 19:01

你是极致兄得嘛,当然不会在我这“一棒子打死”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范围里。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0:36
不过专业人士鉴赏力应该要比我们高些吧,不会仅仅叮着热门的作品,对一些冷门的佳作也会常常欣赏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0:51
不过专业人士鉴赏力应该要比我们高些吧,不会仅仅叮着热门的作品,对一些冷门的佳作也会常常欣赏吧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0:36

我觉得自己比很多专业人士鉴赏力高,对此,俺一点也不妄自菲薄。
选美的评委不见得一定比你我的审美水准高,音乐一样。专业,业余,关注点有时候不同罢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1:12
其实这个话题讨论起来很有意思,过去我有个比方,专业人士,比如说植物学家跟风光摄影家,彼此对于对方都既是业余,也是专业的。植物学家更关注具体的物种,摄影家更关注物种的审美因素。

虽然这比方不太恰当,但我知道很多专业人士听音乐时更注重演奏者细节的表现,注重他们的手法、技巧等等。至于音质、音色、速度、轻重拿捏这些方面你我所听到的跟专业听到的并没区别。比方不恰当之处还在于,一旦专业人士放下心态也跟我们一样进入到纯粹欣赏的层面,而不是再去对细节进行分析时,他们更知道森林为何会泛出层层的雾霭,也就是说,高水准的专业人士肯定会比我们听到的东西更多。

不过,音乐很微妙,微妙之处也就在于:仅仅在审美层面,大家基本上视角是一致的。业余的欣赏一种美时,所见乃“本来如此”,并为之惊艳;专业的大概更在乎为何如此,同时为之叹服。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1:25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8-30 21:29 编辑

有些专业人士不见得一定深爱音乐,职业与爱好不是一回事。
但如果专业人士真的喜欢音乐,他在欣赏时想必要比我们感受得更加深入些吧。
至少专业人士在训练过程中对音乐,他们的心胸会更加开放。也就是说他们气质上更容易被音乐感染。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1:36
有些专业人士不见得一定深爱音乐,职业与爱好不是一回事。
但如果专业人士真的喜欢音乐,他在欣赏时想必要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1:25

哈哈,我注意到甲米兄的用词“气质”了,气质就是一种天生的审美禀赋,你我如果天生的禀赋,那比之天生禀赋不是那么好而经过后天训练出来的禀赋,真不知道究竟谁强。音乐,能够进到心里去,能够有一分钟打动你的灵魂深处就是最高境界和目的了。
当然,听着“玩”,玩味时,业余跟专业不太是一回事。某种意义上,我还不太愿意专业地听音乐,当然,我是老顽固,“自大狂”。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1:42
要是专业的确实在音乐审美的方方面面都是业余的不可相提并论的,那天地下任何一个成天在那儿对专业演奏家指手画脚的人就都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大狂了。好在审美确实没有统一性标准可言,所以我们才能“指手画脚”并乐而忘返。

不过,我真的很想听听Burt老师讲真心话,B老师不仅是专业人士,还是专业听音乐的人士。所以,B老师的话是会有代表性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1:54
我也很期待Burt老师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2:02
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当音乐的场所从音乐厅转入到书房后,会发生什么改变呢?很想听听院士的高见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1-8-30 22:02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1-8-30 22:26 编辑

呵呵,两位仁兄分析的很透彻。

俺认为现在的“专业”人士大多数是把音乐当成了“职业”了,把从事音乐当成“谋生”的工具,俺称为“音乐职专人士”,对这样的“专业”人士,无“音乐”可言,俺曾与两位这样的音乐理论人士谈论“音乐的本质是什么?”的话题,其一答:音乐是物理震动,其二曰:音乐是娱乐工具,俺无语了。

俺认为专业人士单纯研究音乐,一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音”--代表技术层面的研究,二是“乐”--代表“思想等更高文化内涵”,三是音乐的发展趋向问题,也就是念经兄的“树木”和“森林”的关系问题。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2:13
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是,当音乐的场所从音乐厅转入到书房后,会发生什么改变呢?很想听听院士的高见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02

那不就是“昔时王榭堂上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嘛!
当然,基于网络时代的前提下,一大帮民间音乐评论家阶层就此诞生了,你我都是,都是“臭嘴”、“香嘴”、“油嘴”、“寡淡之嘴”、“拍马之嘴”,如此等等,并“监视”着世界舞台上那些风光无限的高精尖专业人士的表演和一举一动,一个广大的互为因果的市场就是靠这个维系的。
当然还有就是——催生了hifi、hiend业的诞生。

有时候我会想:要是一个世界一流乐团演出时,台下座无虚席的全是世界各地最资深的发烧友,不知这乐团(或随便什么独奏家,重奏组)的水准会人来疯似的大大提高呢?还是紧张得一塌糊涂?
甲米兄以为如何?!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2:20
院士,我的本意是当音乐从音乐厅的表演变为书房中的反复欣赏时,音乐的体裁、演艺和品位会服从怎么样的需求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2:29
院士,我的本意是当音乐从音乐厅的表演变为书房中的反复欣赏时,音乐的体裁、演艺和品位会服从怎么样的需求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20

我想从体裁、演艺方面说,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时代风尚很复杂,书房的影响力会有但不是全部。但对于书房中的我们而言,欣赏更直接了,这要放在一两百年前,书房中的我们想要欣赏音乐,不是个准专业人士,只能靠读谱来解馋,那是不可想象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2:36
俺认为专业人士单纯研究音乐,一般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音”--代表技术层面的研究,二是“乐”--代表“思想等更高文化内涵”。。。
extrema 发表于 2011-8-30 22:02

extrema兄高见,对这“音”的研究,西方有独到的早已成完善体系的坚实根基。某种意义上,国乐自古以来确是“文人”的,民间的,很难说是专业的,文化使然吧?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2:3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8-30 22:49 编辑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乐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许多交响曲协奏曲本身就是为了在大庭广众下表演而作的,室内乐到往往是内心的表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2:53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38

当然,甲米兄说的是书房听音的另一层关系了,中间多了第三者后的状态。我再加一条:主动性更大了,我们想听什么就可以听什么,因为软件的丰富。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2:56
还有在书房中可以反复聆听,这和偶尔在音乐厅中听一次还是很不相同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2:59
还有在书房中可以反复聆听,这和偶尔在音乐厅中听一次还是很不相同的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56

当然,你还可以自己来几下,玩玩指挥,有时候仿佛真那么回事一般。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0 23:00
哈哈,过瘾啊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30 23:34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30 23:36 编辑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38

书房换作听音室,基本上,这些就是俺自许“非现场派”的主要理由。

90%时间放室内乐。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0 23:35
哈哈,过瘾啊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3:00

虽然我喜欢的指挥很多,但自己来时一般都是老卡似的动作,比较流畅。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31 12:43
我会用斯特劳斯式,比较不费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31 16:19
可能有些专业人士在对作品结构分析更看重一些。
而我们业余爱好者则更注重感受了。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18:41
不过,我真的很想听听Burt老师讲真心话,B老师不仅是专业人士,还是专业听音乐的人士。所以,B老师的话是会有代表性的。

估计我只能代表我自己。
一、我不太喜欢“业余”这个词,而是用“非专业”一词代替,因为非专业≠业余。
二、音乐=人生(我个人观点)
三、音乐的“水”很深很深,有的人愿意在岸上观看,有的人愿意下水游一游,还有的人愿意潜水。
四、音乐≠音乐形态、理论、表演、应用......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18:48
多谢Burt,音乐影响人生,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音乐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19:19
我愿意讲一讲我自己这方面的体会,我在大学里学了很多年“作曲技术”,聆听和分析了无数的作品,并弹了几年琴,从来就没有想过音乐是什么,我想音乐就是我学的这些东西。记得一位我非常非常尊敬的钢琴家Z先生说我们的孩子在音乐学院长大就是没学音乐,我还和她争论没学音乐那学的是什么,大约十多年前我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国内外的演奏家和教授慢慢地知道了什么是“音乐”。
我教的是选修课《古典音乐名著导读》和《世界民族音乐和当代音乐导论》,在《古典音乐名著导读》这门课里我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作品介绍和演奏家的“经历”来告诉同学们什么是“音乐”,期末考试有一道文字题就是“享受音乐、感悟人生、热爱专业、伴随终生”。在《世界民族音乐和当代音乐导论》这门课里主要是介绍世界各国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和当代千奇百态的音乐现象。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19:38
如果不介绍和分析作品,也不知作曲家的经历,直接就来听作品,那又会怎么样呢?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19:45
如果不介绍和分析作品,也不知作曲家的经历,直接就来听作品,那又会怎么样呢?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19:38

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和经历不同感受就不同,如果想要“潜水”就要有一些准备、了解点知识,有的时候我愿意用“感受、感悟、领悟”来形容。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19:59
早年听音乐往往要去分析曲式结构,后来听多了也不关心了,倒是会注意作曲家的背景。现在觉得无需给音乐添加太多“意义”,听着感觉好就行了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0:03
在音乐圈里很多人把音乐作为一种养家糊口、赚钱的手段。也有的人把音乐作为如何表现自我的工具,管他音乐内容是什么。这些音乐专业人士只掌握音乐的表演技能。有的人愿意分析别人的作品,自己写不出来作品,有的人只能创作旋律不能写乐队部分。我自己是学作曲的,为什么我在大学时代写不出来有分量的作品,这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和我的知识结构有关。现在我知道了“音乐语言”是教不出来的,只能教作曲技术,就像指挥不是“学”出来的一样,很多同学理解不了。趟过女人“河”的男人编的故事才好看,这方面的例子就是J W演和导的片子。大学时代没有任何“河”经历的我就不能用1234567编故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0:32
我想无论哪一行都一样,要去“创造”都是极其艰难的事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0:34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8-31 20:36 编辑

用音符编故事我很欣赏赵季平老师,听他的作品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用音符来谱写人生,用生命来诠释音乐这位没有缺憾的人就是我的人生导师——周广仁。音乐与技术完美结合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老师是我音乐技能和素养的良师益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0:47
电影"活着”的音乐是赵季平老师作曲的吧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0:52
我听音乐目的有:
一、        教学
二、        分析
三、        聆听
四、        浏览
五、        猎奇
六、        发泄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1:12
教学:举例说明,肖邦《第一叙事曲》。要了解这部作品那个“传奇”的故事,要了解这首《叙事曲》的结构,这部作品为什么是倒装再现,要告诉学生如何演奏这部作品等。
分析:巴赫的《平均律》,要知道是几声部的赋格,要知道那里是主题那是答题,密接在哪里等。
聆听:让音乐触摸我。卡拉斯《为艺术,为爱情》。
浏览:为各种目的做铺垫。
猎奇:世界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当代音乐
发泄:情感需要,马勒的部分作品,有时会选择马二。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8-31 21:17
B老师讲课,真知灼见。是啊,演奏音乐,并不等于了解了什么是“音乐”。记得郑延益老先生就对上音的一些学生有这方面的谆谆教诲。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1:27
电影"活着”的音乐是赵季平老师作曲的吧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0:47


是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1:27
有意思的是B老师将“聆听”和“发泄”区分开来,很有意思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1:29
B老师讲课,真知灼见。是啊,演奏音乐,并不等于了解了什么是“音乐”。记得郑延益老先生就对上音的一些学生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8-31 21:17

那里是讲课,只是我这几年的感受。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1:37
有意思的是B老师将“聆听”和“发泄”区分开来,很有意思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1:27

我聆听这部分基本上是不分风格的,人是需要发泄的,K歌、购物等等,我喜欢在音乐里发泄一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1:44
我听完一遍马二有重生之感,不愧是“复活”!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1:49
我听完一遍马二有重生之感,不愧是“复活”!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1:44


嗯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2:17
一、我不太喜欢“业余”这个词,而是用“非专业”一词代替,因为非专业≠业余。
二、音乐=人生(我个人观点)
三、音乐的“水”很深很深,有的人愿意在岸上观看,有的人愿意下水游一游,还有的人愿意潜水。
四、音乐≠音乐形态、理论、表演、应用......
burt5177 发表于 2011-8-31 18:41

b老师说得好啊!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2:19
b老师说得好啊!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1 22:17

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很多,我知道。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2:23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常见的,在我国的音乐创作总没有了宗教元素,不知该喜该愁?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2:24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常见的,在我国的音乐创作总没有了宗教元素,不知该喜该愁?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2:24
用音符编故事我很欣赏赵季平老师,听他的作品能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用音符来谱写人生,用生命来诠释音乐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8-31 20:34

巧啦!这三人都跟我直接、间接有些“关系”,世界真小啊!
赵老师现在的夫人以前是俺们学校地,跟我关系还行,还有本书没还我呢;
周老师,三十年前俺们学校的钢琴科(当时为了培养伴奏人材)组建就是由她老人家主理的;
至于但老师,呵呵,在我家楼下邻居了七八年有吧?我跟他儿子但甦当年关系挺不错的,去深圳后就再无音讯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2:27
我听音乐目的有:
一、        教学
二、        分析
三、        聆听
四、        浏览
五、        猎奇
六、        发泄
burt5177 发表于 2011-8-31 20:52

b兄的目的俺也全了,只不过一二条纯业余,业余视角与业余爱好者进行业余分享。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2:27
巧啦!这三人都跟我直接、间接有些“关系”,世界真小啊!
赵老师现在的夫人以前是俺们学校地,跟我关系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1 22:24

这三位都是我尊敬的音乐家。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2:29
在这方面你比我强很多,我知道。
burt5177 发表于 2011-8-31 22:19

B兄,您这么说,俺真是惭愧得紧啊。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2:36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常见的,在我国的音乐创作总没有了宗教元素,不知该喜该愁?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2:24

应该是后者。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2:39
没有了信仰,看不到品位,真不知道还留下什么给艺术创作呢?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2:42
没有了信仰,看不到品位,真不知道还留下什么给艺术创作呢?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2:39

满大街的口水歌。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2:46
哈哈,到也和这个时代相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2:52
昨晚(是今早)睡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还在转悠这个帖子,突然冒出个念头来:

假如你:业余,但拥有超级识谱能力;
记忆力很好,绝大多数音乐都装在脑中;
但是音乐从不入心。

反之你:业余,别说识谱,见了豆芽指不定都认不了;
记忆力奇差,只能感觉,从来五音不全,哼不出哪怕是一小段简单的旋律;
但是,好的音乐总是打动你!

两者间,你我他,原意是哪一种人呢?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2:54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8-31 22:56 编辑

期望能听到我国作曲家的大作,不虚伪、不矫情,能写出“盛世”下低卑的呻吟、时代堕落灵魂的拯救之声!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8-31 23:08
期望能听到我国作曲家的大作,不虚伪、不矫情,能写出“盛世”下低卑的呻吟、时代堕落灵魂的拯救之声!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2:54

期待。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3:11
期望能听到我国作曲家的大作,不虚伪、不矫情,能写出“盛世”下低卑的呻吟、时代堕落灵魂的拯救之声!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2:54

基本没可能,除非电影配乐倒是有这可能。除此之外,其余的大概都在先锋派,至少我认识很多“先锋派”。
在中国,艺术不完全是掌握在艺术家手中的,肖斯塔科维奇这种人在中国很难出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8-31 23:3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8-31 23:41 编辑

有谁听过下面这部作品吗?


转:
社会与人生的悲歌

——施尼特凯《第四弦乐四重奏》

阿尔弗雷德—加里耶维奇-施尼特凯(Alfred Garriyevich Schnittke,1938-1998)是俄罗斯当代伟大的作曲家,被誉为俄罗斯当代音乐三杰之一。他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前苏联时期渡过的,经历了二战以后的斯大林时代,直至前苏联解体的全过程。他的命运和前苏联不少优秀作曲家一样,在事业上经历了遭受迫害、恐吓、受到人身限制,到获得成功,直至赢得世界声誉。他用心灵体验人生,以不屈的意志进行音乐创作,孜孜以求对社会与人生、艺术与命运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探求,正如《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施尼特凯条目”中所写:“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的道德与精神之间的挣扎,以如此的深度和广度,真是难以置信。”

《第四弦乐四重奏》(以下简称《四重奏》)是施尼特凯众多著名作品中的一首,属作曲家中晚期的作品。这部作品从头到尾充满了灵与肉的搏击,具有强烈的悲剧性,手法精炼,内涵深刻,具有一定的交响性和较强的可听性,且演奏时间长达(约)36分钟,在室内乐体载中,确属一部宏篇大章。

作品创作于1989年,这一年,对前苏联的社会而言,政治纷乱,经济全面崩溃,其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临近全面解体的边缘。就作曲家个人而言,在历经遭受迫害、人身限制的困境之后,由于事业上的成功,终于得以离开苏联,受聘赴德国汉堡大学任教,此后不久即正式移居德国。因此,这一年也是他生平中国内生活时期的结束之年,在此时创作的这部充满戏剧性、悲剧性,表现内心冲突与挣扎的作品,对于作曲家而言,应该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31 23:52
一直都想将BIS的斯尼特凯一网打尽,却始终没下决心,我个人觉得他就是肖斯特科维奇的精神同路人。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08:48
有谁听过下面这部作品吗?


转:
社会与人生的悲歌

——施尼特凯《第四弦乐四重奏》

阿尔弗雷德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3:38

第四和第三创作间隔时间比较长。有他的几张唱片 ,交响曲、协奏曲、钢琴、室内乐等。
[attach]33995[/attach][attach]33996[/attach]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08:51
一直都想将BIS的斯尼特凯一网打尽,却始终没下决心,我个人觉得他就是肖斯特科维奇的精神同路人。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1 23:52

近年才发现BIS有不少好东西。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08:53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BIS好像只有1-3四重奏没有第四首。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09:08
一直都想将BIS的斯尼特凯一网打尽,却始终没下决心,我个人觉得他就是肖斯特科维奇的精神同路人。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1 23:52

音乐和精神上的同路人。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1 09:28
为什么我国就出不了这样的音乐呢,我们的变化也巨大啊,从54运动、内战、外战、文革、改革等,题材和应力还不够刺激吗?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1 09:34
请B老师推荐一下斯尼特凯值得聆听的作品,谢谢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10:01
请B老师推荐一下斯尼特凯值得聆听的作品,谢谢
甲米 发表于 2011-9-1 09:34

[attach]33997[/attach][attach]33998[/attach][attach]33999[/attach]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1 10:22
[attach]34000[/attach]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9-1 10:41
能做到一流人才音乐制作,二流人才广告,三流人才电影?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1 13:4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9-1 16:51 编辑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多谢了
我查了一下, chandos出了许多Schnittke的作品录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1 22:20
回复

多谢了
我查了一下, chandos出了许多Schnittke的作品录音
甲米 发表于 2011-9-1 13:48

迄今为止,除了BIS,就是Chandos出的最多了。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1 22:40
从他的钢琴曲入门、然后室内乐、最后协奏曲交响曲,这样的次序院士认为然后?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 10:49
从他的钢琴曲入门、然后室内乐、最后协奏曲交响曲,这样的次序院士认为然后?
甲米 发表于 2011-9-1 22:40

从他的钢琴独奏作品入手没错,我再给你推荐一部他非常独特的作品——《合唱协奏曲》,无伴奏,很优秀的作品。还有施尼特凯的《安魂曲》也很容易让人入戏。



作者: 野兽    时间: 2011-9-2 12:59
回复 甲米 的帖子
不同的人生,对同一音乐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2 13:07
从他的钢琴独奏作品入手没错,我再给你推荐一部他非常独特的作品——《合唱协奏曲》,无伴奏,很优秀的作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 10:49

多谢了,合唱协奏曲就是这一张吗?
[attach]34069[/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2 13:10
回复
不同的人生,对同一音乐有不同的感受。。。。
野兽 发表于 2011-9-2 12:59



是的,有的人经历也许多,因丰富人生而对音乐感受深;有的人阅历不多,但善于观察、阅读和思考,同样会对音乐有悟性。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2 21:21
再请B老师介绍一下Schnittke的“复风格”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9-2 21:37
古典音乐靠记谱的方式流传下来,那些音符、强弱符号都是情绪而不是声音。没有一首乐曲是固定的,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可以是任何东西,音乐响起,你可以感觉到它是云朵,是流水,是流淌的事物,没有什么能够把它固定下来。它没有具体的颜色和形状,只有轮廓和基调,细节全凭听者自己的想象。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1-9-2 22:36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1-9-2 22:42 编辑
不过,我真的很想听听Burt老师讲真心话,B老师不仅是专业人士,还是专业听音乐的人士。所以,B老师的话是会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8-31 18:41

非常赞同Burt兄的观点,尤其是第第四点,“音乐≠音乐形态、理论、表演、应用......”,,音乐不是“学”出来的,学的只是“音”-音乐技术,音乐是“悟”出来的,吾+心=悟,也就是要“感悟”音乐--才能感悟音乐!!古典音乐为什么有的可以成为世纪经典音乐,因为这些音乐最终都是回归到信仰层面上去,也就是说,这些古典音乐是由“信仰”为支撑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 22:52
多谢了,合唱协奏曲就是这一张吗?
甲米 发表于 2011-9-2 13:07

没错,就是这张了,很优秀。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1-9-3 09:15
甲米兄开了个好帖子。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9-3 09:20
再请B老师介绍一下Schnittke的“复风格”
甲米 发表于 2011-9-2 21:21

“复风格”很多人都在用,只是用的方法不同。施尼特克的复风格是指他音乐作品中风格多元化的组合(如:改编莫扎特、海顿等作品),音乐形态、作曲技法等领域中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加以自由对置,构成奇异的新颖音响。是对音乐发展的世界性、全球性的认识。我通常举NEW AGE代表人物雅尼,雅尼的音乐就有类似的“复风格”:世界性、多元化、不同肤色、不同民族......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1-9-3 09:33
期望能听到我国作曲家的大作,不虚伪、不矫情,能写出“盛世”下低卑的呻吟、时代堕落灵魂的拯救之声!
甲米 发表于 2011-8-31 22:54

很难期待。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1-9-3 09:39
很多专业人士只在车里听一听,他们太忙,都在教学生,还房贷,赚钱。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3 09:53
回复 青山 的帖子


    恭喜青山兄康复了!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3 10:08
很多专业人士只在车里听一听,他们太忙,都在教学生,还房贷,赚钱。
青山 发表于 2011-9-3 09:39


真不知道我国作曲家的生活状态和艺术状态是怎么样的?
作者: 野兽    时间: 2011-9-3 13:13
回复 青山 的帖子


   
作者: chopinforever    时间: 2011-9-3 17:14
巧啦!这三人都跟我直接、间接有些“关系”,世界真小啊!
赵老师现在的夫人以前是俺们学校地,跟我关系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31 22:24


这真是奇特的缘分!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1-9-4 14:14
真不知道我国作曲家的生活状态和艺术状态是怎么样的?
甲米 发表于 2011-9-3 10:08

在这个全民浮嘈,追求腐败的社会,科技界有啥,作曲家就有啥。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4 18:01
说实在的,我国音乐在世界的地位还远远不如我国科技在国际上的水平和影响
作者: alma    时间: 2011-9-5 02:46
音乐厅更适合“表演”,书房才是真正的聆听场所,音乐欣赏其实是很私秘的事。另外我还想说对书房来说,室内 ...
甲米 发表于 2011-8-30 22:38


这点我是不赞成的。对我来说,在书房和音乐厅听音乐的感觉差别很大。除了音效以外,最大的差别是音乐的环境:请看拙文:

http://www.douban.com/note/63880179/
你在音乐创造的场景中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5 13:32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9-5 13:35 编辑

听现场与还是听录音,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很有意思值得争论的问题。
在书房听唱片,可以排除现场的各种干扰(如咳嗽声等),也比较放松,不会有现场的压迫感。如果对现场音乐独特的魅力感兴趣,可以买一些现场录音的唱片来听。
不能说音乐录音较完美就不真实吧。同样的作品,音乐现场演出虽然每场都不同,但你能听多少场呢?到是在书房里,你可以听到不同艺术家风格迥异的演绎,更不要说方便可行了。
我不是说不需要去听现场,偶尔去听听也不错,就象吃饭,平时在家吃,偶尔也出去吃吃大餐,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9-5 17:00
听现场与还是听录音,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很有意思值得争论的问题。
在书房听唱片,可以排除现场的各种干 ...
甲米 发表于 2011-9-5 13:32

这话题俺基本上是“甲米派”,调子听来入耳得很;
不过昨晚星海听完马2,对“现场派”也心生敬意,虽然并不打算改换门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6 13:30
我也是甲米派和尘客派,听录音为主,偶尔大餐。
90年代有冲劲,经常听现场,现在基本上都在家里听。
还以听巴赫为主。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9-6 16:35
其实现场也好,书房也好,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听音乐时的心态、情绪,要让自己的心胸开放,让音乐进入自己的感觉里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