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旧乐重温:音乐书籍摘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P7)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13:51
标题: 【旧乐重温:音乐书籍摘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P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30 15:00 编辑

[attach]34478[/attach]
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
深受广陵散兄影响,因为外语不太好,做不到像广陵散兄翻译文章那样得心应手。所以我摘抄了一篇音乐资料,关于柴可夫斯基的,这篇资料文章通俗易懂,适合刚学习交响曲的朋友参考。这篇文章是美国安东尼.鲁德尔所著,鲁刚翻译。
老柴最后一部交响曲《悲怆》是部既震撼又让人悲伤的大型作品。这部交响曲创作于1893年,是柴可夫斯基人生的最后的几部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柴可夫斯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基本上,至少有一部分是自传性作品。在欣赏那些忧郁的段落时,你不可能不被那些伤感的乐句所感动。更加让人吃惊的是,这部忧伤的、极其成熟的作品创作于柴可夫斯基写完舞剧《胡桃夹子》一年后,而舞剧中孩子的幻想和欢乐仍然历历在目。
《悲怆》是最真实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交响曲。她回望19世纪后半世纪的风格,而没有7年后新世纪音乐中流行的不协和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部作品创作的年代预示了即将到来新世纪的很多特征。
1983年,福特造出了他的第一部小汽车,而卡尔.本茨也造出了他的第一部四轮汽车。威尔第也在这一年写完了最后一部歌剧《法尔斯塔夫》。
《悲怆》18931028日首演于圣彼得堡,柴可夫斯基亲自担任指挥。一周后,柴可夫斯基逝世。据信他是自杀身亡的,原因可能是有意喝了没有烧开的自来水而感染了霍乱。想到他在创作时可能心怀自杀念头,这令欣赏第六交响曲变成一次极其紧张的经历。听听柴可夫斯基是如何运用大型乐团来突出紧张和冲突的,这首作品是他心路历程的音乐写照。

作者: liao    时间: 2011-9-10 13:56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1-9-10 14:06 编辑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背景介绍得好。倒数第二段开头的日期可能打错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14:11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背景介绍得好。倒数第二段开头的日期可能打错了。
liao 发表于 2011-9-10 13:56
好像没错啊。《悲怆》是1893年10月28日首演的。这部作品也是1893年创作出来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14:14
呵呵,明白了,是这句错了。

“1983年,福特造出了他的第一部小汽车”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0 14:26
我有这套唱片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0 14:30
悲怆我比较喜欢的是弗里柴的版本,还有金卡、老卡这个录音搞的要比伯恩斯坦坦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16:22
我有这套唱片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9-10 14:26
比较古老的唱片了。我买的时候把它当做另一个版本了。
这个MONO的柴六音质和演绎也不错的。但名气的大小就完全不如立体声版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10 17:05
《悲怆》的故事以及它的作者的悲剧故事,估计是所有乐迷早期的耳熟能详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0 17:35
比较古老的唱片了。我买的时候把它当做另一个版本了。
这个MONO的柴六音质和演绎也不错的。但名气的大小就 ...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0 16:22

立体声那套我经手过,没有留下;我不是很喜欢立体声那套,我觉得结构不是很好。相比之下,这套单声道的大荷花版,细节上一点不逊色,而且柴四是桑德琳的版本,更觉得比较丰富。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0 17:38
金卡那三张老柴4、5、6,其实实力很强的;柴四一点也不逊色。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9-10 18:57
我有卡爷的,穆爷的,索爷的!最喜欢穆爷的!

最想尝试杨哥和普哥的!等机会啦!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1-9-10 19:38
本帖最后由 babebr 于 2011-9-10 19:40 编辑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立体声的4、5、6那版可以说是老柴交响曲的顶级版了,这个录音虽然是穆氏和列宁格勒爱乐在英国访问演出时DG公司计划外临时决定邀请在很短的时间内录制完成的,但演绎和录音出奇的好。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9-10 20:13
进来学习下,老柴是我绝对弱项,还好算听过柴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20:37
广陵散兄谦虚了,说实话,我不是最喜欢老柴的。
但入门时听老柴比较多。欣赏老柴有时心情会像作品里那样,
不够明亮、阳光,就是有些作品显得忧郁。
但不能一概而论,老柴也有不少老少咸宜的作品。
入门者可以听,资深爱乐者也爱听。喜欢的曲目数数也不少。
1812、意大利随想曲、弗洛伦萨的回忆,如歌的行板,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小协、交响曲、钢琴套曲《四季》、钢协等等。
王蒙写过一篇爱乐笔记,叫《行板如歌》,这篇文章曾登在早期的《爱乐》杂志上,而这期杂志是柴可夫斯基专题。我个人没有经历过中国人和苏联人的那种交往的情景,心里有些代沟吧。所以我不是很喜欢柴可夫斯基的,但我理解大家为什么喜欢柴可夫斯基。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9-10 21:01
广陵散兄谦虚了,说实话,我不是最喜欢老柴的。
但入门时听老柴比较多。欣赏老柴有时心情会像作品里那样, ...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0 20:37

我知道老柴的抒情方式有很多人喜欢,也有不少排斥的,我大概属于后一类,当然个人的好恶不足以颠覆老柴的成就。
我喜欢老柴一些比较低调的作品,钢琴套曲四季,三首弦乐四重奏,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钢琴三重奏等,纯属个人偏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0 21:09
普列特涅夫特别喜欢老柴的,录过老柴不少作品。
作者: chopinforever    时间: 2011-9-10 22:44
我怎么也不喜欢那部脍炙人口的柴一,不知道为什么。老拉的钢协倒是很喜欢。顺便问一句,柴一哪个版本比较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10 23:06
我怎么也不喜欢那部脍炙人口的柴一,不知道为什么。老拉的钢协倒是很喜欢。顺便问一句,柴一哪个版本比较好 ...
chopinforever 发表于 2011-9-10 22:44

扬松斯/奥斯陆/Chandos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1-9-10 23:22
我怎么也不喜欢那部脍炙人口的柴一,不知道为什么。老拉的钢协倒是很喜欢。顺便问一句,柴一哪个版本比较好 ...
chopinforever 发表于 2011-9-10 22:44
我推荐:里赫特/穆拉文斯基/列宁格勒爱乐的。



作者: chopinforever    时间: 2011-9-10 23:26
多谢念经兄和3B兄的推荐,哪天听听。我觉得老柴的钢协实在不及小协来得精彩啊。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10 23:30
《爱乐》第一期就是有关于《悲怆》的版本介绍,从那时起,不知多少乐迷聆听过其中的这些版本,很多人至今仍然能娓娓道来当年这期介绍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卡拉扬竟然有七个《悲怆》的录音室录音。
我最喜爱的版本分别是金卡/维爱、伯尼/纽约爱乐、单声穆拉文斯基/列宁格勒爱乐。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9-11 00:44
穆拉文斯基指挥列宁格勒爱乐立体声的4、5、6那版可以说是老柴交响曲的顶级版了,这个录音虽然是穆氏和列宁格 ...
babebr 发表于 2011-9-10 19:38



这样的指挥和乐团都无需排练就可以直接录音了!对他们来说老柴的作品犹如民歌小调信手拈来!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11 01:15
多谢念经兄和3B兄的推荐,哪天听听。我觉得老柴的钢协实在不及小协来得精彩啊。
chopinforever 发表于 2011-9-10 23:26

这会儿俺才反应过来,原来chopin..兄指的是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
我给你推荐的是交响曲(老柴第一交响曲“冬之梦”)。



作者: chopinforever    时间: 2011-9-11 09:49
[quote]这会儿俺才反应过来,原来chopin..兄指的是老柴第一钢琴协奏曲。
我给你推荐的是交响曲(老柴第一交响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11 01:15 [/qu

"扬松斯/奥斯陆/Chandos" 看到这句,我还以为奥斯陆是一位钢琴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1 11:31
我原来也不大适应柴一钢,主要是那个脍炙人口的引子之后,后面的不大适应。
柴二钢可以试试,风格与柴一钢相差甚远,中间的慢乐章充满沉思默想,
令人联想到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意境有几分相似。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11 13:54
"扬松斯/奥斯陆/Chandos" 看到这句,我还以为奥斯陆是一位钢琴家......

chopinforever 发表于 2011-9-11 09:49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1-9-11 14:34
这样的指挥和乐团都无需排练就可以直接录音了!对他们来说老柴的作品犹如民歌小调信手拈来!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9-11 00:44

[attach]34581[/attach]

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太轻车熟路了。特别是第四交响曲的第一、四乐章铜管的分量很重,他们极善驾驭,辉煌无比让人赞叹。
据说有个传说,说他们是因为在访问过程中因经费不够才接受录制这套唱片而挣够了乐团回国的路费,这点我是不太相信,作为当时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苏联,应该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有损于国家形象的事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1 16:47
一直不太喜欢麦斯基,他的大无感觉造作拖沓,一直不喜欢。他录的那些著名大提琴协奏曲也早早DG公司就卖小双张了。但他的这张作品却是非常突出,可能是拉自己国家的作品吧。麦斯基是在苏联受的教育,他是拉脱维亚人。DG对麦斯基一直很看重,因为麦斯基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学生。麦斯基是唯一仅有的受过两位大提琴大师教育的优秀大提琴家。

[attach]3459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1 16:51
最好听的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attach]3459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2 15:3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2 15:50 编辑

[attach]34657[/attach]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上一篇老柴大家可能觉得简单浅显了一些,这篇贝多芬《命运》会好一些。但是这些文章还是适合古典音乐入门者多一些。作者和翻译同上。)
很有可能所有古典音乐中最著名的四个音符就是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开始的。这句由三短一长构成的乐句有名得几乎成了陈词滥调了。但无论您是第一次听还是第一百次听,都是那么的动人和有力。第五交响曲的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自始至终长达30分钟挥之不去的戏剧性。欣赏这首交响曲的诀窍在于,不要被她的第一乐章所倾倒,而忽略了其他部分。
贝多芬大概是在1803年的某个时候创作这首交响曲的。当时他刚刚完成英雄交响曲不久,写完则是在1807年末或1808年初。第五交响曲首演于18081222日,一起演出的还有接下去的第六交响曲《田园》。1808年的欧洲处处与拿破仑有关;拿破仑攻下了马德里;歌德会见拿破仑并完成了剧本《浮士德》的第一部分,而戈雅则画了《180853日:枪杀马德里保卫者》的巨作。贝多芬完成第三交响曲的时候撕碎了乐谱封面。把名字“拿破仑“改成了”英雄“,作为对拿破仑称帝的抗议。记住这点很重要,因为第五交响曲里也渗透了愤怒。
贝多芬通过一个相对小型的乐队赋予第五交响曲以巨大的力量。这个乐队的乐器是由弦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和定音鼓组成的(第四乐章里加进了短笛、低音大管、3支长号)。
正是这个袖珍乐队给我们创造了聆听贝多芬的心声的机会。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记住开头三短一长的四音符的形式,因为它将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整部作品里。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9-12 19:30
进来学习!贝五是俺最喜欢也是影响俺最多的作品之一。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5 13:0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5 13:25 编辑

[attach]34780[/attach]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作者和翻译同上)。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作品里最令人吃惊的曲目,不管您听过多少次,总有一种新鲜感。之所以这样,原因之一可能是前三乐章每一章都自成一格,而放在一起听,又构成了欣赏雄浑的最后乐章的极好序曲。正是在第四乐章贝多芬自出枢机,通过将合唱和4个独唱声部引入交响曲而改变了传统交响曲的风格。席勒诗作《欢乐颂》中对兄弟手足之情的呼唤曾经深深地感动了贝多芬,将其写入音乐于是成为贝多芬一生的心愿,而这个心愿终于在他创作自己最后一部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时完成了。
贝多芬1817年开始创作第九交响曲,但是迟至1823年才告完成。在此期间,他创作了20多部其他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槌子钢琴奏鸣曲》(1819年)和宏伟的《庄严弥撒》(1823年)。尽管当时实际上已经失聪,贝多芬仍然于182457日在维也纳的坎特纳托剧院指挥了这部作品。当时演奏的作品并不止以规模和演奏难度著称的第九交响曲,除此之外,贝多芬还从同样对技巧要求很高的《庄严弥撒》里选了三个乐章。
当时贝多芬是维也纳最有名的音乐家之一。1824年,将于半个世纪后主宰维也纳音乐生活的安东.布鲁克纳诞生了;在美国。亚当斯通过国会选举当选为总统,而其他4个候选人却一个也没能获得多数票,这个结果大概是会让抱有共和观念的贝多芬满意的。
合唱交响曲是为长笛、双簧管、大管、4支圆号、小号、定音鼓和弦乐器谱写的曲子。第二和第四乐章中使用了长号,在第四乐章。贝多芬还使用了低音大管、短笛、三角铁和大鼓,此外他还引入4个独唱声部和整个合唱队加大了交响乐团的音量。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5 17:07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作者和翻译同上)。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他的交响曲作品里最令人吃惊的曲目,不管 ...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5 13:00


我刚开始买唱片的时候,经常把这张与老卡那张大荷花搞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5 19:25
我刚开始买唱片的时候,经常把这张与老卡那张大荷花搞混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9-15 17:07
me too。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15 20:42
贝多芬写作《合唱》的确切初衷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我认为贝多芬是有野心的,有一种神人合一的野心,有一种宇宙观的庞大视野,有这种视野和野心,也有这种手笔写出天庭的创世纪音乐降临人间的,历史上没有几位作曲家完成过,马勒貌似写了一部《千人》,但马勒没有达到贝多芬的这种神圣的境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5 21:06
M兄火力太猛了,您最喜欢哪一版呢?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9-15 21:15
听来听去,我最喜欢的交响也是贝九。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15 21:20
是啊!很多交响曲会永远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乐章或某一段,但《合唱》和《英雄》、《田园》是不可分割地整体印刻在脑海中的,永远是百听不厌。能穷尽一生的智慧写出这三部伟大交响曲的,只应是贝多芬。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9-15 21:34
是啊!很多交响曲会永远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乐章或某一段,但《合唱》和《英雄》、《田园》是不可分割地整体印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9-15 21:20

m兄研究得很深啊,能把老贝的交响当作整体来看,我还远远未到这个程度,只是觉得每一部都非常好听,特别是贝九,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15 21:50
通俗一点的说:“英雄”愤世嫉俗一回之后田园小憩灵魂得到升华。所以是整体啊。纵观贝多芬的一生创作,除了晚期回归复调音乐之外,都是主调音乐的急先锋,这三部作品能很好地概括贝氏的整体创作之大成,而且贝氏的旋律特点在这三部作品中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7 12:0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7 12:11 编辑

[attach]34862[/attach]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
1809年起,贝多芬是奥地利大公鲁道夫(1788~1831)最喜欢的作曲家,并从后者那里获得了慷慨的资助。这位居住在维也纳的大公和贝多芬一起探讨钢琴演奏之道,贝多芬为他奉献了15首作品,其中就包括这首钢琴三重奏。这首充满精致乐句和壮丽旋律,甚至还带点幽默的作品绝对是室内乐保留曲目中的明珠。

受拿破仑战事影响,1811年是充满了动乱的一年。这首钢琴三重奏创作于181133日至26日之间,这是贝多芬在那年的唯一作品。奥地利政府被迫宣布垮台;在英国,乔治.三世国王被宣布精神错乱而不得不退位。在创作届,简.奥斯丁出版了《理智与情感》,钢琴家和作曲家李斯特出生,后来他曾把贝多芬的交响乐改写成钢琴独奏。“大公”钢琴三重奏是贝多芬为这3件乐器而作的最后一部完整作品。作品完成后的几年里,他数次演奏了这首作品。

这首三重奏华美而高贵——每一乐章都深得奥地利宫廷的典雅之气(大公的兄弟毕竟是弗朗茨皇帝)。你在聆听作品时,注意想象奥地利首都特别是那些皇宫的灿烂和高贵,留意它们是怎么渗透进贝多芬的旋律的,特别是奇特的钢琴部分。另外,注意这3个乐章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时,又是如何具备独特品质的。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最后,一定要能够欣赏贝多芬是如何变换每一乐章特点的:先是高贵而有力,然后是迷人而又温柔,而全部只用了三件乐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7 16:5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7 17:25 编辑

[attach]34897[/attach]


巴伯《弦乐柔板》
尽管美国作曲家巴伯(1910~1981)也许写过更为伟大和重要的作品,但就声誉和广受欢迎的程度而言,没有一首可以和他创作的弦乐柔板相提并论。这首柔板原先是巴伯的《B小调弦乐四重奏》的一个部分,创作于1936年,同一年玛格丽特.米切尔写完了她的史诗般的小说《飘》,《生活》杂志也开始出版。1937年,巴伯把它从弦乐四重奏里剥离出来,扩写成可以为管弦乐团独立演奏的小型音乐会作品。1938115日,这首作品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指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首映。
也许因为这是出自美国本土作曲家的作品,加之曲调肃穆忧伤,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电台在向全国播送讣告时播放了这首曲子。许多为世界知名人士举行的纪念音乐会上也经常演奏这首作品,包括纪念巴伯本人的音乐会。在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电影《象人》的结尾,这首作品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氛围的效果,她也是越战电影《野战排》中多次奏出的主题曲。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9-17 22:36
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从1809年起,贝多芬是奥地利大公鲁道夫(1788~1831)最喜欢的作曲家,并从后者那 ...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7 12:07

《大公》确实耐听,不过我只有这一版,画廊系列,录音转化不算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8 10:54
伊斯托明、斯特恩、罗斯。
阿什、帕尔曼、哈雷尔等。
也是名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8 15:5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8 15:59 编辑

[attach]35097[/attach]


巴托克《乐队协奏曲》
贝拉.巴托克(1881~19451943年夏天受人委托创作乐队协奏曲,担心自己已经过了最佳创作年龄,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部作品创作于他的人生尽头,却因此而巩固了巴托克古典音乐大师的地位。巴托克出生在匈牙利,写这首作品时他在美国,他是在纳粹占领祖国后逃往美国避难的。

欣赏这首乐队协奏曲很难不联想到当时的世界环境。在欧洲大陆上,1943年正是希特勒推行“焦土政策”和华沙犹太人聚居区兴起暴动的一年。在开始定量配给的美国,这一年发生的文化事件还有:《卡萨布兰卡》获得奥斯卡奖、百老汇上演罗杰斯和哈默施坦的《俄克拉荷马》、阿伦.科普兰创作《林肯肖像》、威廉.萨罗扬写下《人类喜剧》,与此同时,吉特巴舞风靡全美。

这首作品无疑创作于20世纪,因此常有人觉得不容易懂,但乐队协奏曲其实是部充满活力的作品,展现了现代交响乐团的演奏实力。这是首演出难度很高的曲子,充满了独奏片断,但也要求乐队共同演奏一些速度很快的经过段,其中包含了巴托克使用的微妙节奏式样。乐队协奏曲1844121日首演于卡耐基音乐厅,由作品委托人谢尔盖.库谢维茨基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进行演出。

作品中出现的乐器包括:3支长笛、短笛、3支双簧管、英国管、3支大管、低音大管、4把圆号、3把小号、两把中音长号、低音长号、大号、定音鼓、小鼓、大鼓、锣、三角铁、两架竖琴和一些弦乐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8 16:1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8 16:24 编辑

回复 骑士版主:布列兹比较擅长现代作品。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18 22:18
回复 骑士版主:布列兹比较擅长现代作品。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8 16:19

我最喜欢他的斯特拉文斯基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9-19 10:16
大S版,介绍一些钢琴三重奏作品吧,除了《大公》似乎还有不少精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9 10:28
大S版,介绍一些钢琴三重奏作品吧,除了《大公》似乎还有不少精品。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1-9-19 10:16
除了《大公》,《鬼魂》比较有名。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9-19 10:30
除了《大公》,《鬼魂》比较有名。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9 10:28

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也不错。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9 10:44
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也不错。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1-9-19 10:30
这两位大师的我听得少些,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19 11:0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19 11:09 编辑

[attach]35117[/attach]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巴赫(1685~1750)创作的名为勃兰登堡协奏曲的6首大协奏曲,写于1718年和1721年之间,后来被作曲家收集在一起于1721324日献给勃兰登堡侯爵。有趣的是,巴赫并未将这些协奏曲命名为“勃兰登堡”,而这些作品也并非为这位侯爵而谱写。这6首协奏曲均为由小型管弦乐团的不同独奏乐器组合而成,巴赫不过是随意地将它们归在一起,却创造出一组不同的不朽作品,无论作为一组还是单件作品来讲,这些协奏曲都已成为标准曲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勃兰登堡协奏曲诞生于巴洛克音乐鼎盛时期,该时期最具代表的作曲家有亨德尔、斯卡拉蒂、科雷利、维瓦尔第和巴赫等人。1721年发生的大事有:彼得大帝一世宣布成为俄国皇帝,英格兰与美国新英格兰之间开通邮政业务,教皇英诺森13世登基。

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每首都由不同独奏乐器组合而成。譬如,第三号协奏曲就是为3把小提琴、3把中提琴、3把大提琴、低音提琴和羽管键琴而谱写的。而第五号协奏曲中有独奏长笛、独奏小提琴、羽管键琴和弦乐器组。尽管6首协奏曲都是各个音乐会的主打曲目,但我们这里只关注第二号协奏曲,原因不仅在于其最后一个乐章早已为人所熟知,也在于其不同凡响的独奏乐器以及各片段本质上与爵士乐的高度相似性。第二号勃兰登堡协奏曲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作品中4件独奏乐器——小号、竖笛、双簧管和小提琴具有相当宽的音域。听这首作品的时候。尝试分辨这些独奏乐器是怎么彼此竞争,又是怎么交换主题和声部的,乃至它们是怎么从前台独奏回到后台伴奏的。我们进一步拿爵士乐来打比方,把独奏乐器看做乐队的不同成员,每件乐器出来很快地表演一下独奏,然后立即回复到伴奏的位置。

还有一点: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听起来可能非常耳熟,因为大众电视系列节目《火线》的主题曲用的就是这一乐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20 11:40


[attach]35148[/attach]


巴赫《乐队组曲》 (这篇是转载的,不是抄写的,其他的需要抄写,所有文章出自一本书《古典音乐颠峰40部》,详见链接:http://book.360buy.com/10096285.html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第二乐队组曲是他创作的4首组曲中的一首。确切的创作日期尚存分歧,因为巴赫作品的创作日期并无准确记录。这套组曲最有可能创作在1717年至1723年或1729年至1731年之间,完成创作可能是在前一时期,后一时期则加以重新抄写和修订。不管哪一时期更准确,说这套组曲或序曲创作于巴洛克音乐顶峰时期,大抵是不会错的。

  巴赫和亨德尔是作品流传至今的数十位作曲大师中的佼佼者,同一时代从事写作的有伏尔泰、笛福和菲尔丁等人,安东尼·华托(法国画家)、克里斯托弗·雷恩(英国建筑师)和后来的卡纳莱托(意大利画家)创作了具有时代风格的艺术和建筑作品。一言以蔽之,这是个充满创作热忱的时代。“乐队组曲”可以用“序曲”来换称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0uvetture(法语“序曲”),因为这首曲子是用法国巴洛克风格创作的。这4首组曲的特点,在于任何一首均以舞曲的形式写就。

  “乐队”这个词容易让人发生误解,仿佛有一大群乐手似的。尽管这些作品可以也曾经被大型乐队演出过,但巴赫的本意却是让一到两个乐手演奏一个声部以限制乐队人数,因为巴赫时代的乐手人数有限。虽然每一首组曲中都有一些有名的乐章,比如第三号组曲中有名的咏叹调,但第二号组曲可能是4首组曲里演得最多的一首。

  其确切名字是供长笛、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的B小调序曲,另外低音羽管键琴参与了整首曲子的演奏。这首组曲特别出名和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巴赫使用了独奏长笛,后来像长笛协奏曲一样成了独奏长笛的重要曲目,成为所有长笛手的主打曲目。第二号组曲分成7段不同舞曲,长笛在每一乐章里都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注意的是频繁的段落重复,这是巴洛克风格的一个特点。该组曲每一乐章中的某些片断会重复两到三次。欣赏这首啦子的有趣之处,在于观察演奏者是如何变化这些重复段落,从而使得这些段落听起来妙趣横生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24 16:2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24 16:30 编辑

[attach]35306[/attach]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说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经过痛苦挣扎才写出了第一交响曲,还是远不足于表达的。这部交响曲作为他的第一交响曲。动笔于1862年,完成却是14年之后的事了。早至1854年,勃拉姆斯曾经写过另外一部交响曲,后来因故搁笔,最后成了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一个乐章。不过,勃拉姆斯在1862~1876年并非无所事事,在此期间他就创作了两首弦乐小夜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女中音狂想曲和德语安魂曲——只稍举几个例子就够了。

因此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比较成熟,不像很多他的前辈指挥家的早期交响乐作品一样充满青春的快乐,也就不足为怪了。勃拉姆斯写完这部交响曲时已经43岁了,该作品1876114日首演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市。这一年发生的大事还有:著名的拜罗伊特歌剧院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完整地搬上舞台;法国诗人马拉美创作了诗剧《牧神的午后》,后来德彪西使这部作品名声大振;在美国,贝尔发明了电话。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是一部庞大而浪漫的作品。充满了紧张和极度的欢乐。它用大型交响乐团创作的戏剧性声音形象来描写挣扎和成功。

乐器包括大型弦乐队、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两支大管、低音大管、4支圆号、两把小号和定音鼓。在最后的一个乐章里,勃拉姆斯还加了3支长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25 10:06
[attach]35334[/attach]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作品9号(注:这篇文章曾发在一位网友和前辈的帖子里助兴,因为都是美国鲁德尔所著,所以也发在这里)

埃克托.柏辽兹(1803~1869)是充满激情、饱受折磨的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一个化身,他用幻想交响曲为自己描绘了一幅肖像画。柏辽兹自己描述这部伟大的作品说:“这是从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中取得的一个插曲,一部由5个部分组成的奇异交响作品。”创作这部交响曲的缘起,来自于1827年一个英国剧团的首席女演员哈丽雅特.史密斯,如同真正的浪漫派一样,他的迷恋很快成了有去无回的单相思。

柏辽兹把他燃烧的情欲转为一种创作的冲劲,写下了这首带有自传色彩的巨作。幻想交响曲塑造了一个因无法得偿所愿而饱受折磨的灵魂形象。他遇见哈丽雅特.史密森时已经24岁了。但这个故事仍多少染有青春期的色彩。用浪漫主义理想的最好表现来形用这件轶事并不夸张。

幻想进行曲1830125日首演于巴黎音乐学院。这一年,绰号“市民国王”的路易—菲利普在一片革命风暴中加冕成为法国国王。但注定是个充满灵感的时代。法国在1830年前后。维克多.雨果写下了剧本《欧那尼》,司汤达写下了反应浪漫主义时期爱恨主题的经典小说《红与黑》。

柏辽兹确信听众能够听懂他在幻想交响曲里要讲的故事,破天荒地为每一乐章都写了解说词,并公布于世(我们将会在每一乐章前解释他的话)。此外,柏辽兹还动用了一个庞大的乐团来帮他描绘这部音乐自传。在第一乐章,乐团的乐器成员包括:短笛、长笛、双簧管、大管、4支圆号、阀键短号、小号、定音鼓和弦乐器。在接下去的乐章里,他还引入了两部作为第二声部的竖琴,英国管和另外一组作为第三声部的定音鼓,长号、大号。大鼓、小鼓、作为第四声部的铃鼓。第四乐章使用了钟。

欣赏幻想交响曲的最好办法是融入极端浪漫主义的情调,阅读故事原文,然后让音乐的强大激情带领您进入柏辽兹的苦难世界。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6 01:00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7-9-24 10:50 编辑

……
作者: alma    时间: 2011-9-26 01:05
回复

恳请S版就该曲目换张配图,RR这个不知所云的演奏实在对不起这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6 01:00


还请bodyheat兄谈谈这个里程碑的作品。  我手上大把的版本需要重新学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26 04:36
回复

恳请S版就该曲目换张配图,RR这个不知所云的演奏实在对不起这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6 01:00
RR那个演绎是一般,可以换上布列兹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26 09:58
RR那个演绎是一般,可以换上布列兹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1-9-26 04:36
我这个说法是谈CD化后的CD,已经不能完全体现RR的发烧美学了。
在LP时代,这是极其发烧的一套唱片,如果今天拥有,那是很珍贵的。
可能有些朋友都知道:当年很多台湾爱乐者都是买两套的,因为太烧了,
一套备用。而且用企鹅的标准来衡量RR是不对的,RR有她自己的美学。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9-26 20:38
回复 骑士版主:布列兹比较擅长现代作品。
shinelb 发表于 2011-9-18 16:19

布列兹的马勒交响曲:骨骼清瘦非俗流。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6 21:06
还请bodyheat兄谈谈这个里程碑的作品。  我手上大把的版本需要重新学习。。
alma 发表于 2011-9-26 01:05


你马交都那么熟门熟路了,幻交还需要听俺聒噪吗!别瞎逗哈。。。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6 21:48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7-8-19 14:07 编辑

。。。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2:08
对此俺持非常保留的意见。尽管俺尊重RR,更尊重罗伯特.汤生和他的Varese Sarabande,对高坚指挥这支半业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6 21:48

bodyheat兄喜欢哪一版幻交?



作者: alma    时间: 2011-9-26 22:31
你马交都那么熟门熟路了,幻交还需要听俺聒噪吗!别瞎逗哈。。。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6 21:06


最近马勒不大听,改听莫扎特了。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1-9-26 22:36
大S版,介绍一些钢琴三重奏作品吧,除了《大公》似乎还有不少精品。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1-9-19 10:16


舒伯特啊,两首都是神作!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3:25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9-26 23:30 编辑
舒伯特啊,两首都是神作!
Rozinante 发表于 2011-9-26 22:36

我正在听海顿钢琴三重奏,Haydn Trio Eisenstadt的版本,很喜欢的一个全集版本。

[attach]35391[/attach]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1-9-26 23:27
我正在听海顿钢琴三重奏,Trios Avec Pianos的版本,很喜欢的一个全集版本。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25

好像底下那个Haydn Trio Eisenstadt才是三重奏团的名字吧。Trios Avec Piano就是法文“钢琴三重奏”的意思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3:32
好像底下那个Haydn Trio Eisenstadt才是三重奏团的名字吧。Trios Avec Piano就是法文“钢琴三重奏”的意思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1-9-26 23:27

哈哈,没错,昨天还在帮朋友订这套东西,今儿个就盯着唱片盒子上那黄色的字打出来了,谢瘦马兄纠正。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1-9-26 23:37
哈哈,没错,昨天还在帮朋友订这套东西,今儿个就盯着唱片盒子上那黄色的字打出来了,谢瘦马兄纠正。:h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32


呵呵不客气。念经兄觉得他们和美艺相比如何?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6 23:40
bodyheat兄喜欢哪一版幻交?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2:08

喜欢的挺多呢。但对Davis那版的尊崇地位持某种保留意见;布列兹在DG的演绎不大喜欢,那次他想法儿太多,搞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DG的录音也什么忙都没帮上。

以前要说最喜欢安塞美那版(现在也喜欢),最近几年常爱取出马泽尔1977年第一次指挥克里夫兰在CBS录的那版来听(各方面都比后来的Telarc版要出色)。演绎大体上与明希EMI版类似,SHOW得很有分寸,而且非常有意识地在第三乐章着墨,这很合俺意。何况Edward Bud Graham和Ray Moore联袂炮制的录音简直是太妙了,比K.E. Willkinson那前后三次幻交录音更令俺激赏。难怪早年MFSL的工程师特别挑了这版录音的母带重制了一版LP呢,眼光真是毒辣!俺如今不大搞LP,喜欢鼓捣那个的老大们有额外兴趣的话,不妨花个百八十美刀替俺享享福。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3:42
呵呵不客气。念经兄觉得他们和美艺相比如何?
Rozinante 发表于 2011-9-26 23:37

我当然更喜欢美艺,美艺的海顿钢三也是我最喜欢的美艺唱片。
但这套录音太好了,三者之间的平衡拿捏也非常好,比较中性的演绎,更适合一边做事一边听的唱片。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1-9-26 23:49
我当然更喜欢美艺,美艺的海顿钢三也是我最喜欢的美艺唱片。
但这套录音太好了,三者之间的平衡拿捏也非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42


多谢回复。我看海顿钢琴三重奏我至多收一套就够了,免得将来落得和念经兄一样,唱片一辈子也听不完。 那就美艺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3:55
喜欢的挺多呢。但对Davis那版的尊崇地位持某种保留意见;布列兹在DG的演绎不大喜欢,那次他想法儿太多,搞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6 23:40


呵呵,我一点也不喜欢科林戴维斯的版本,也不知道他的柏辽兹(所有的柏辽兹)为何评价那么高,俺觉得那就是企鹅那几个家伙强行给他戴上去的帽子。
《幻想交响曲》我之前喜欢一个绝版很早的版本,莱文/柏林爱乐/DG,最近一年来喜欢拉特尔/柏林爱乐于耶稣基督大教堂的版本,前者很Hi,后者很幻想。

马泽尔的是这个版本吧?

[attach]35394[/attach]

待俺找找去。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6 23:58
多谢回复。我看海顿钢琴三重奏我至多收一套就够了,免得将来落得和念经兄一样,唱片一辈子也听不完。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1-9-26 23:49

俺也觉得一套美艺足矣!只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冲动。不过,这套之后恐怕俺不会再来全集了,至多来些单张。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7 00:23
呵呵,我一点也不喜欢科林戴维斯的版本,也不知道他的柏辽兹(所有的柏辽兹)为何评价那么高,俺觉得那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55


也不是说Davis就多么的衰,只是目的性跟别人明显不同。他那录音就是一门心思本着“文献”路子去的,有点儿类似克伦那会儿录贝交,或阿巴多录勃交那范儿。可是这个作品的某些特性有时候使得这种文献性的追求显得不是那么有趣。

莱文版九几年时好象听过,印象中他那版中处理节奏老是一惊一乍的那种,有点故意搞出来的神经质,不大适应。拉特尔没听过,不了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7 00:32
也不是说Davis就多么的衰,只是目的性跟别人明显不同。他那录音就是一门心思本着“文献”路子去的,有点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7 00:23

俺就觉得戴维斯温吞水似的,柏辽兹俺最喜欢的作品《浮士德的天谴》被他温吞得一点没了激情。
莱文这版确实一惊一乍,够神经质;有趣的是,多年以后的拉特尔却给了我一个决然相反的路数,两者我都喜欢。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9-27 00:38
呵呵,我一点也不喜欢科林戴维斯的版本,也不知道他的柏辽兹(所有的柏辽兹)为何评价那么高,俺觉得那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55


科林.戴维斯的幻交是不咋地,他的亨德尔《弥赛亚》非常好!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9-27 00:43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1-9-27 00:44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主要俺觉得莱文那神经质太流于表面形式化,而且很古怪,听起来就象这个美国小胖墩儿在一脚又一脚地踹乐池里那帮严肃的德国佬的屁股...... 回想起来就觉得挺可乐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7 00:56
科林.戴维斯的幻交是不咋地,他的亨德尔《弥赛亚》非常好!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9-27 00:38


[attach]35421[/attach]
我更喜欢这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9-27 00:58
回复

主要俺觉得莱文那神经质太流于表面形式化,而且很古怪,听起来就象这个美国小胖墩儿在一脚又一脚地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9-27 00:43

不错不错,小胖墩儿这说法很形象。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9-30 14:5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9-30 14:57 编辑

[attach]35565[/attach]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画家用帆布和油彩来完成这幅作品;诗人用形容词、钢笔和墨水来完成这幅作品;电影制作人用照明设备和不同的镜头来完成这幅作品;斯美塔那(1824~1884)用音乐和乐队来完成这幅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一条大河的生命,从一个春天到一条汹涌咆哮的大河。在他的交响诗里,斯美塔那用乐队带领我们开始一段美妙的大河之旅。随着伏尔塔瓦河从潺潺小溪发展成主要的水路要道流过波西米亚的乡村大地。这是一部充满民族情感的壮丽作品,尽管是一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却因其自身的价值而经常单独出现在音乐会上或唱片里。

《我的祖国》中的6首交响诗描绘的波西米亚,每一首交响诗都描绘一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伏尔塔瓦河》是这组交响诗中的第二首。讲述的是一条从小溪开始成长的大河的故事。伏尔塔瓦河从打猎声中越过森林,又路过乡村婚礼,匆匆拜访水仙女——捷克神话中的水中仙女,融入咆哮的圣约翰河,途经维舍拉德。最后汇入布拉格以北的易北河。

斯美塔那大半辈子时间都用在指挥上,1866年他写了民族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1874年他决定创作第一首《维舍拉德》,接下去在同年128日完成了第二首交响诗《伏尔塔瓦河》。1874年对于古典音乐来说是重要的一年。4部洋溢着民族色彩的重要作品均告完成: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蝙蝠》,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和威尔第的《安魂曲》。这一年还诞生了三位即将在下一个世纪扮演关键角色的人物:美国第31届总统赫伯特.胡佛,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哈伊姆.威茨曼。

《伏尔塔瓦河》系为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定音鼓、三角铁、大鼓、竖琴和弦乐器所谱写。

在这首曲子中,斯美塔那出色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伏尔塔瓦河的图卷,旅途上的每一个界标都历历在目,让这位作曲家可爱的祖国,南波斯米亚之旅成为一次愉快的远游。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9-30 15:36
《我的祖国》,灰常稀饭!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9-30 15:46
我更喜欢这个。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7 00:56


密兔!俺有将近10个弥赛亚,这个最稀饭!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9-30 17:28
我喜欢塔利赫的版本啦!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9-30 17:58
本帖最后由 haskil 于 2011-10-11 15:50 编辑
我喜欢塔利赫的版本啦!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9-30 17:28

Talich有4版“我的祖国”,supraphon的两个,一个是50年代,一个是1939年,还有战时1941年的录音,biddulph出版过,还有战前的一个1929年录音,KOCH出版过。[attach]35571[/attach][attach]35572[/attach]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0-11 16:33
Talich有4版“我的祖国”,supraphon的两个,一个是50年代,一个是1939年,还有战时1941年的录音,biddul ...
haskil 发表于 2011-9-30 17:58


从日本HMV看到新碟发布,SUPRAPHON在今天11月10号要推出一版Talich在1939年的现场录音,这是从未发行过的。所以我修改了上一个帖子,现在Talich的我的祖国有4个录音了。
[attach]36174[/attach]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0-12 01:28
呵呵,我一点也不喜欢科林戴维斯的版本,也不知道他的柏辽兹(所有的柏辽兹)为何评价那么高,俺觉得那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9-26 23:55

戴维斯在LSO的幻想比他前几版都要好的多。似乎回到老家以后放开了,开始有点“幻想”了。而且录音也非常优秀。绝对值得一听。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0-12 02:14
karel sejna 的《我的祖国》让人眼前一亮。与talich的工整严谨相比,sejna的速度更富变化,情感捉摸更为动人。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演,推荐。
[attach]36197[/attach]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0-12 09:59
karel sejna 的《我的祖国》让人眼前一亮。与talich的工整严谨相比,sejna的速度更富变化,情感捉摸更为动人 ...
reiner 发表于 2011-10-12 02:14

Reiner兄这个sejna的我的祖国是denon的出版么?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0-12 16:25
Reiner兄这个sejna的我的祖国是denon的出版么?
haskil 发表于 2011-10-12 09:59
哈兄,确实是denon出版的。小日本在挖掘珍稀录音上眼光独到。
[attach]36296[/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0-12 18:40
戴维斯在LSO的幻想比他前几版都要好的多。似乎回到老家以后放开了,开始有点“幻想”了。而且录音也非常优 ...
reiner 发表于 2011-10-12 01:28

收到,关注一下!谢莱纳兄!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0-13 11:16
reiner 发表于 2011-10-12 16:25


谢谢,俺在denon里也挖到不少捷克好东西,matacic的布七,ancerl的我的祖国....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0-13 13:23
谢谢,俺在denon里也挖到不少捷克好东西,matacic的布七,ancerl的我的祖国....
haskil 发表于 2011-10-13 11:16



细啊。denon挖苏俄的东西也很多。真是功德无量~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