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发烧友根据什么来评价一套系统的声音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29 09:28
标题: 发烧友根据什么来评价一套系统的声音
假如我们说一套系统声音速度略慢,放的民谣吉他声音略厚,那这个参照是什么呢?根据什么说他速度慢,声音厚呢?
或者我们说这个系统放的吉他音色不准,略带染色,那参照的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吉他可以换成任何我们熟悉的乐器,吉他只是举个例子。

也有朋友说我没有熟悉的乐器,那怎么判断系统的音色准不准呢?建议找玩乐器的朋友帮忙听一下吧。
作者: wls    时间: 2022-5-29 10:28
第一条,没有任何生理不适。第二条,任何音乐,开声就很诱人。第三条,耐听,一整天都不带皱眉的。好系统!至于真实,音响只是相对的,在此语境下,吉他自然与其他乐器区分,也就真实了。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29 13:55
wls 发表于 2022-5-29 10:28
第一条,没有任何生理不适。第二条,任何音乐,开声就很诱人。第三条,耐听,一整天都不带皱眉的。好系统! ...

wls兄好,我是抛砖引玉,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评价声音的依据。按您的说法依据什么判断薄厚和音色呢?
作者: wls    时间: 2022-5-29 15:36
玩了几十年,一些体会而已。有一点可以肯定,音响的声音,真的无需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是再生的和谐悦耳,不是他那个领域。
作者: wls    时间: 2022-5-29 15:53
很多指挥大师家中都有音响,如老罗,且日本套装机居多。因为他们区别了现场和音响,各有各的语境,不耽误欣赏
作者: wls    时间: 2022-5-29 17:08
第一条,说明平衡。第二条,说明音色上乘,厚度够。第三条,可以长时间聆听,这条很重要,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29 17:23
wls兄,您只是分享吗?我们需要交流吧?
作者: wls    时间: 2022-5-29 18:11
姜兄见笑!也是银子买来的教训,算是分享吧。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29 18:16
wls兄,您是根据什么判断系统声音厚薄和音色呢?
作者: pass150.8    时间: 2022-5-29 19:24
“音响的声音,真的无需专业人士的认可,这是再生的和谐悦耳,不是他那个领域。”这话靠谱。
玩乐器的就一定懂音响?一套音响好听不好听,辨别起来真没那么难。即便不玩音响的人也不是傻子。
不好的音响放吉他演奏曲子,会听成是琵琶演奏曲子?即使是一个便携收音机也不会这样吧!
很多大佬常说不好的系统是,放什么不像什么。那什么系统放小提琴会听成是二胡的呢?
有人听到过吗?

作者: rock    时间: 2022-5-30 08:40
每个发烧友都有一把尺子去度量系统,尺子的刻度准不准,就很难说了...
作者: yun0251    时间: 2022-5-30 09:14
姜兄在另一个帖子讲的比较具体,赞同。

关于声音薄厚的话题
1#
发表于 2020-5-22 08:56:1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经常听到发烧友在讲一套系统的时候,会讲到这套系统的声音厚,或者是声音薄。那厚声的系统在播放偏中高频弦乐的时候,经常会有细节不够突出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细节被掩盖的情况,让人感觉不够尽兴;

在播放人声的时候,会有一些总觉得嗓子里面像有东西在唱歌,在对体会歌者感情细节表达的时候不够清晰不够细腻;而在播放一些低频比较多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更喜欢这种厚声系统的表现。

那声音薄的系统又是怎么的表现呢?声音薄的系统在播放小提琴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声音高频略微凸出,略偏尖锐;在播放人声的时候呢,会觉得中频比较多曲目的没有多少感情,声音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该有的东西没表现出来;在播放一些低频要求比较多的作品,比如爵士音乐的低音bass的时候,会觉得也不够尽兴,该有的氛围感没体现出来。

所以说一套理想的hifi系统,声音不能厚也不能薄,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音乐当中最感人的那部分,充分展现作品本身的魅力。
作者: dannyh    时间: 2022-5-30 10:44
根据什么?说到底还是价位:本地有一套300万人民币的系统(实价),听过之后才悟到音响的真谛,另外一套1500万日元(立体声杂志标价)的系统相比之下根本就是收音机……
作者: Dynaudio    时间: 2022-5-30 21:54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2-5-29 09:28
假如我们说一套系统声音速度略慢,放的民谣吉他声音略厚,那这个参照是什么呢?根据什么说他速度慢,声音厚 ...


直击核心!赞!
作者: Dynaudio    时间: 2022-5-30 22:06
本帖最后由 Dynaudio 于 2022-5-30 22:09 编辑

dannyh兄好,对于您的说法我不太赞同,如果您是做音响生意的可以这么说。

如果是发烧友的话,可以看看姜老师的问题,根据什么判断声音的厚薄。

想明白了再花钱也不迟,价格贵不一定声音就好,发烧友要有正确的听音观,这样才会越调越好。
作者: 平平淡淡    时间: 2022-5-30 23:18
本帖最后由 平平淡淡 于 2022-5-31 10:54 编辑

好声音离不开钱的堆积,当然是理性和正确的花钱,钱花对了花到位了,就都有了。试想,一套FM西装、全套的MBL顶级器材推101大葫芦、高文22+5500推卡玛威龙2。。。。。。等等,不好听的也好听了,不耐听的也耐听了。甚至对线材,机架等配件要求都不高了。器材到了一定的程度,也不用再考虑音色、音质这些问题了,可能更多的是对CD、数播、开盘、黑胶、卡座等音源和软件的追求。剩下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并享受音乐了。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买顶级器材,适合自己就好。不要总是像患有强迫症似的吹毛求疵。前面的都是过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才是目的。
作者: 吴川李董    时间: 2022-5-30 23:34
平平淡淡 发表于 2022-5-30 23:18
好声音离不开钱的堆积,当然是理性和正确的花钱,钱花到位了,就都有了。试想,一套FM西装、全套的MBL顶级 ...

有道理。
作者: Dynaudio    时间: 2022-5-30 23:39
本帖最后由 Dynaudio 于 2022-5-31 06:56 编辑

理性正确的花钱最重要,姜老师谈的就是理性的理,有人能把道理讲的这么清楚吗?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31 11:01
Dynaudio 发表于 2022-5-30 23:39
理性正确的花钱最重要,姜老师谈的就是理性的理,有人能把道理讲的这么清楚吗?

你好兄弟,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也不一定对,所以才发出来和大家交流。
作者: bacher    时间: 2022-5-31 11:37
本帖最后由 bacher 于 2022-5-31 12:22 编辑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2-5-31 11:01
你好兄弟,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也不一定对,所以才发出来和大家交流。


姜老师好,我是上周拜访您的抚顺烧友小韩。谢谢您的盛情款待。希望有时间来抚顺做客,顺便也指导指导。

关于声音的话题我特别认可姜老师的理念,要有标准。之前我们本地一个老烧,买了套柏林之声后级推卡玛,咱也没听过啊,托人介绍才带我过去听了一下。那个声音特别有味道,但声音说不上来哪儿不对。我家孩子一直在跟老师学习小提琴,也跟着听了几年,咱也算听过几十万的小提琴是什么声。但他那个声音我也说不上来哪儿不对,带我去的大哥说卡玛就是有贵气,这是钱的味道。我想说是不是让人骗了,这也不是小提琴啊。但咱这样的小烧也不敢说话啊,就听着吧。

最近在音响群经常看到一个南方大烧用姜老师的设备推他的丹拿,声音很好!正好我也是丹拿,就想去沈阳听一下到底怎么样。哈哈冒着被隔离的风险去拜访,发烧友都是有病。不虚此行!!在姜老师的工作室听了一会儿他的威信,声音好是好,但那玩意咱也买不起啊,就去他的咖啡店听C1,这个和我的音箱一样,能把这个推好了不容易。在咖啡店喝了几杯叫不上名的咖啡后有点迷糊了,姜老师的咖啡太霸道了,不喝都不行,东北人太热情。别忘了正经事儿,可惜咖啡店里没有前后级,只用了一个合并机推C1,据说是第一版,不打算卖的实验版本,说实话,声音比用过的麦景图7000和贵丰大菠萝强不少,明显低频能推得出来,而且小提琴声对,我也不懂什么音色厚度,但这个放的小提琴是小提琴。我不打算玩线,一是没钱,二是不认为线能有多大作用,三是我的大件还没固定。

说这么多都是心里话,这里都是大老板,我们这样的小烧只是注册个号上来看看学习学习。因为玩的少,也不敢插话,也不知道怎么说音色啊厚度啊,我就知道声音对不对。姜老师的两套系统放的声音都是小提琴,这也就说明人家没吹牛。最后希望姜老师的合并机早日上市。玩丹拿的朋友必须试一下。也希望价格别太贵哈哈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5-31 20:33
bacher 发表于 2022-5-31 11:37
姜老师好,我是上周拜访您的抚顺烧友小韩。谢谢您的盛情款待。希望有时间来抚顺做客,顺便也 ...

对上号了,合并机要在下半年推出了,做好了再喊你过来玩。

做咖啡一定要用恒大冰泉低钠矿泉水,别忘了。
作者: bacher    时间: 2022-6-1 14:31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2-5-31 20:33
对上号了,合并机要在下半年推出了,做好了再喊你过来玩。

做咖啡一定要用恒大冰泉低钠矿泉 ...

哈哈,谢谢姜老师,收到。

您的咖啡确实不一样。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22-6-1 14:35
线还是要玩的,小提琴也是一琴一音色的,姜兵的东西是真好。
作者: zhuwenhao68    时间: 2022-6-1 23:55
感觉给带偏了吧,感觉好像要以摄影否定绘画一样。音响器材完全可以源于真实,高于真实,只要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有何不可?非要去较哪个是“真”吗?
作者: bacher    时间: 2022-6-2 10:51
本帖最后由 bacher 于 2022-6-2 11:08 编辑

我理解姜老师的意思是:在判断之前要有一个基准。根据什么说的厚或薄。不说标准说美,标准不就整乱了吗。
所以我们那个朋友去买柏林之声推卡玛,那个也叫美?倒挺贵,做这个买卖的肯定不希望咱们懂,什么贵买什么,那他为什么那么贵?谁能说明白?
作者: Dynaudio    时间: 2022-6-2 12:16
bacher 发表于 2022-6-2 10:51
我理解姜老师的意思是:在判断之前要有一个基准。根据什么说的厚或薄。不说标准说美,标准不就整乱了吗。
...

都说这个厚了那个薄了,没有一个能说明白以什么为基准的。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6-4 11:06
感谢大家的回复,其实核心话题就是:判断的基准是什么。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22-6-4 11:31
  说到底一句话:就是主观感受,当然是加上评价人的能力水平
作者: 6789    时间: 2022-6-4 19:52
我的理解,声音厚就是密度高,泛音多,或叫细节多吧
作者: Tequila    时间: 2022-6-5 05:53
试过2个老烧朋友一齐过来,都是经常听现场的古典音乐烧友,一个评价小弟当时调的偏亮,另外一个评价偏暗。小弟取个折中,平衡,完美。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6-5 07:55
我们对声音判断的基准是什么呢?根据什么说厚了薄了,音色对不对。

不熟悉真实乐器演奏的声音,那算听过音乐吗?

所以说,不熟悉真实乐器的声音,不知道标准,自己听听就好,尽量不要去误导别人。

做人要厚道。
作者: y1531234567    时间: 2022-6-5 13:22
发烧圈最坏的一类人就“假烧真卖”,个个口垃莲花,其实没任何真材实料,把阴响弄为文学,这类人就是想掌控“好声”的解释权,当个kol来带货
作者: bacher    时间: 2022-6-5 14:13
y1531234567 发表于 2022-6-5 13:22
发烧圈最坏的一类人就“假烧真卖”,个个口垃莲花,其实没任何真材实料,把阴响弄为文学,这类人就是想掌控 ...


哈哈,我的麦景图和大菠萝就是这么来的,坑人啊。
作者: swineshaw    时间: 2022-6-5 21:34
我就是说一点,当运动员的同时你不能当裁判,但目前我们音响市场上都是裁判说了这个好那个好,但从来不说为什么好,好的原因是什么,总得说出个让人信服的理由。我觉得姜老师说的用乐器作为参考系做一个听觉矫正是非常合理的,如果大家谁有更好的方案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作者: 沈阳姜兵    时间: 2022-6-6 07:49
y1531234567 发表于 2022-6-5 13:22
发烧圈最坏的一类人就“假烧真卖”,个个口垃莲花,其实没任何真材实料,把阴响弄为文学,这类人就是想掌控 ...

这个可能是音响圈的商业模式,我们继续讨论好声音的标准。

我觉得完美还原真实乐器的质感,熟悉的乐器就是好声音的标准。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22-6-6 09:53
以乐器和人真声来判断是追本溯源的方法,靠谱。
难就难在,循着唱片上记载的信息如何追本溯源?比如,我们可以听到海菲兹的小提琴唱片,但海菲兹的琴如今在哪儿?海菲兹也早已逝世,同一把小提琴,换了别人拉,出来的声音也有差异。
那么,退而求其次,只能用类似的声音去对比,比如现场听音乐会的小提琴,或者听自己孩子拉琴的声音。
作者: 野兽    时间: 2022-6-8 09:55
自己听起悦耳,就是标准。悦耳就是定性评判。。所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折腾不止。姜老师有个朋友玩30多个W的耳机系统,你们能想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声音吗?
作者: jerry665    时间: 2022-6-8 22:53
本帖最后由 jerry665 于 2022-6-8 22:55 编辑

简而言之,标准当然就是:真实!

还有一些不入流但是很有用的方法,自己拿不定、迷糊的时候可以试一试:
有意把左右声道反接,如果感觉没差别,甚至反了还好听,要么器材不准、要么耳力不准。
刻录一张正版cd碟,对比听,如果感觉没差别,甚至刻录碟比正版还好听,要么器材不准、要么耳力不准。

作者: Dynaudio    时间: 2022-6-9 11:22
野兽 发表于 2022-6-8 09:55
自己听起悦耳,就是标准。悦耳就是定性评判。。所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折腾不止。姜老师有个朋友玩30多个 ...

30个W的耳机您说的是肖总吧?确实是大玩家。听姜老师说最近玩音箱了。
作者: yah    时间: 2022-6-9 12:20
本小烧的经验,古典音乐,播的好钢琴,不一定播的好弦乐;播的好弦乐,不一定播的好管乐;播的好管乐,不一定播的好管弦乐;播的好管弦乐,不一定播的好歌剧;播的好歌剧,播什么都不差。

多听几场高水平的歌剧现场吧,一切评价系统的标准都有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