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2011柏林爱乐北京站和上海站演出评论-------布鲁克纳和马勒的第九交响曲 [打印本页]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1 01:34
标题: 2011柏林爱乐北京站和上海站演出评论-------布鲁克纳和马勒的第九交响曲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7 00:33 编辑

我定的票子极好,虽然是560的票子,但是相当于东方艺术中心H区头排的座位。这里的声音效果好极了,特别是在演奏布鲁克纳时更是如此。据老柯说,三位英国人(诺林顿、哈丁、拉特尔)在国大演出时,将倍大拉到了最后排,使得乐团的声音可以推出来,我很赞赏这种安排。

拉特尔的布鲁克纳真是不咋的,他根本就不会演布鲁克纳,那种长线条和呼吸性的节奏感在他那里被破坏殆尽,他那种音乐更适合鬼子进村的惊悚!(不好意思我吐槽了),没他,演出会更好。顺便赞下柏林爱乐的声音,真是漂亮,他们的布鲁克纳比莱比锡的布鲁克纳,声音更纯。但是,他们的演出也没有特别紧密和投入。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1 01:4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5 12:44 编辑

感谢北京的著名乐评人在音乐会后,邀请各地来的乐迷吃夜宵。外地乐迷包括海南的两位乐迷,深圳音乐厅总监徐霞,大连、苏州和上海去的乐迷。主人是:音乐境界、张克新、老柯、霄汉居士、不锈钢老许、收音机脑壳、会唱歌的维尼熊和一位弹箜篌的美女(天籁月光)。徐总和音乐境界在席上有非常出色的演出。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1 11:29
谢谢及时发回听后感,但愿上海站布九会好。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1 14:07
http://weibo.com/u/1403186351
作者: rx2    时间: 2011-11-11 22:47
买不到票。
作者: 邀星    时间: 2011-11-12 00:5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ZAWnEEUMVM/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2 01:59
喝酒刚回来,还得交作业,来趟北京听柏林爱乐还是件苦差事O(∩_∩)O~。

今晚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结束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后悔,看来跑这趟是有点亏啊,演的不咋地。但是从第二乐章特别是第三乐章以后,演的越来越好,特别是第四乐章,演的非常好。

很显然,拉特尔的马勒和阿巴多的马勒是不一样的,而且也与他昨天的布鲁克纳也不一样。他今天显得比较放,特别是铜管部分放的很厉害。第一乐章我觉得乐队分离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上拉特尔有点神经质的节奏感,听上去很不习惯。演出的第一个高潮是第三乐章的结束部分,这也造成了乐章结束时三楼右边的一声喊叫。天津小崔已经将这声女高音比作“大剧院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第四乐章的演出显示出柏林爱乐的真实水平,齐奏时声音绵密,弱音时气若游丝,拉特尔也没有做出一种诡异的速度,音乐的张力还是有的。拉特尔还是能将先前放任的乐队演出收住收紧收好,结尾阶段的音乐已入化境。还好,最好的在最后。我觉得,就这个第四乐章已值这次北京之行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2 02:00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5 10:34 编辑

我觉得拉特尔和阿巴多、卡拉扬的马勒有很大的不同,他会放任乐团的演出,而不像阿巴多和老卡那样,会对乐团有很强的控制力,另外,他演的比较细,而不像前两任总监,为了音乐的整体性,会强制乐队收紧在某个主题上并减弱甚至忽略其他部分。他的节奏感也会让他在马勒的演出时获得正面回报,而不像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显得非常没有道理。

会后是乐迷大聚会。北京的朋友们照例宴请各地的朋友们。(这点,上海的乐迷要学习)。今晚这桌比昨晚更多,有20人。除了上海、苏州以外,武汉的枯荷听雨也赶到今晚的演出,还有一位济南来的乐迷。北京的朋友们包括老柯、张克新、霄汉居士、收音机脑壳、不锈钢老许、天籁月光以外,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包括芭蕾舞团的指挥张艺、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喝酒聊天聊的比昨晚还晚。感谢张艺指挥宴请,今天是指挥请乐迷。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2 09:01
那声尖叫太厉害了,估计是屁股被后面的男人摸了
作者: xqh1025    时间: 2011-11-12 19:42
乐章之间老有人鼓掌,搞得我一到乐章结束就特别紧张,那声尖叫差点没把我吓出心脏病来,中国听众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啊~~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4 01:26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4 01:59 编辑

首先恭喜下上海的乐迷朋友们,今晚柏林爱乐的演出,要比北京演出好,而且好不少。

我走出上海大剧院,居然有媒体随机地采访到我对这场布鲁克纳演出的评论,(这待遇赶上我在芝加哥交响乐大厅了),

问:“请你对今晚这场布鲁克纳的演出有何感想?”
答:“我很有发言权,因为我听了他们在北京的这场演出,我告诉你,今晚的布鲁克纳要比北京的演出好多了,北京的布九那叫排练,而上海的这场叫做正式演出,无论是乐队的精气神和投入,还是乐团音色的紧密程度都要好很多”
问:“那这场是否是你最记忆深刻的布鲁克纳第九的演出呢?”,
答:“这个问题,你最好不要问我!”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4 01:3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4 01:42 编辑

今晚柏林爱乐的演出精彩之处,还是与拉特尔无关,而是与乐团的素质有关。首先是乐团的状态,很明显上半场的拉威尔已经显示出该团实际上在北京就是在排练的状态,到上海这才叫演出,声音的紧密已经取代了懒散。布鲁克纳的第一乐章,我认为是中国巡演过程中布九最好的演出段落,我们只看到小提、中提、长笛之间美妙的交换,大部分时间,拉特尔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太熟练了,太清楚了。柏林爱乐是那种没有音乐只凭音色也能傲立的乐团,听30分钟啥都没有只有音色,也可以听下去的那种乐团。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4 01:46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4 01:47 编辑

到第二乐章往后,拉特尔开始坏事。首先是渐强变得很差,于是层次感失去了;第二是节奏感变得很诡异,于是张力也没有了;第三是停顿与重起变得突然,于是连续性也消失了。拉特尔的布鲁克纳是台阶状的,而不是波浪状的。所以我吐槽了,那不是我喜欢的布鲁克纳。我再次认为,布鲁克纳不是拉特尔的菜!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4 01:52
最后谈下,音乐厅的音染对音乐演绎的破坏。上海大剧院的声音偏向下半段,国家大剧院的声音偏向上半段。很清楚,上海大剧院适合布鲁克纳,国家大剧院适合西川俊夫的圆号协奏曲。实在可惜啊,上海大剧院的音色取向毁掉了圆号协奏曲飘渺伶俐透明的诡异。就这场西川的圆号协奏曲效果来说,还是国大要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4 01:56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11-14 09:09 编辑

音乐会后按照乐迷的传统宴请外地的乐迷。可惜苏州的一读兄赶紧要会家(佩服,赶了BPO的四场演出)和宁波的小张赶紧要找拉特尔去签名。与千里迢迢而来的北京著名乐迷收音机脑壳和另一位北京朋友(牛掰啊)。在中山公园的一僻静之处喝酒。与老哈、雷纳德等刚回。

菜鸟汇报结束。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1-14 09:21
楼主对拉特尔如此不屑,想必这个指挥很烂吧,难得柏林爱乐在这么一个烂指挥手里这么多年,还能经得起楼主的考验,想必这个团的确很牛。交到我们余拉扬手里,都能超过那个拉特尔吧?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14 10:00
拉特尔的布九第二乐章把我吓到了,我真是不习惯这种节奏的布鲁克纳。他把长线条打断,节奏趋向于痉挛,在渐强的地方就加速,减弱的地方减速,我不太喜欢这种处理。不过乐队的素质真是没话说,我坐在一楼第六排偏左,就在第一小提琴组前面,能看到拉特尔的侧影,还看到了他的一些指挥小动作,这些动作是坐在正背面的观众看不见的,乐队还是很听话的,拉特尔手指微小的动作乐队就有反应。
另外我录了风衣录音,会传到我的微盘里。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4 12:26
我觉得,演奏是乐团的,而演绎是指挥的。

柏林爱乐是顶级的,铜管部坚实,乐团的均衡感卓越、能量巨大,而拉特尔的控制能力一流。布九的演绎是很现代的思维方式,尤其二乐章,夸张激进。一乐章精彩第二主题让人沉醉、三乐章离别的长气息虽然有错落、长线条还是很摄人的、宗教氛围还是值得令人回味的。

拉特尔BPO布九是个人在上海大剧院最好的听历,不虚此行。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14 13:00
另外我录了风衣录音,会传到我的微盘里。haskil 发表于 2011-11-14 10:00

排队。到要看看评论呈两极化的演出到底如何。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4 14:02
另外我录了风衣录音,会传到我的微盘里。haskil 发表于 2011-11-14 10:00

你不是看不起风衣录音嘛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14 14:38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你大概是记错了,我喜欢风衣录音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4 14:47
回复


   你大概是记错了,我喜欢风衣录音
haskil 发表于 2011-11-14 14:38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4 15:14
回复 桂猪 的帖子

应该说11.13拉特尔的布九不是纯正地道的布鲁克纳,但在这个信仰缺失的年代,这样的布鲁克纳我能接受。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14 15:52
回复 桂猪 的帖子

豆瓣上有网友发布了一个更专业的风衣录音:
http://www.douban.com/note/184331275/
   
作者: newbjman    时间: 2011-11-14 17:56
听了北京的一场马九:

开始了五分钟,就领略到BPO 的功夫果然不同凡响,第一主题由第二小提琴组奏出,竖琴在低音弦的四个音符伴着,是黑夜裡钟声,还是警世之音?圆号跟着进来独奏,都是精妙无比。这一乐章印象最深刻是Horn 的演出,开始,中段和大提琴的对答的一段,乐章最后的和竖琴,小号的表演,和曲终的和弦乐组轮流把开始的几个音符重複,音符慢慢地消失的一段都是光芒四射,令人折服。

第二乐章则是弦乐组和木管组的大展身手,Rattle 採取不同的速度和节奏来处理三个舞曲,第一部分的乡村舞曲,小提琴组的琴声有一份乡土味道,有土风舞,有bagpipe,第二部分的Drunken Waltz 则是以飞快的速度,每一次出现速度加快,和乡村舞曲交替,第三种是慢舞曲,三者交替,不同节奏的对比,但都是用相同的两音符(descending note) 作为开始。耳朵听到是精准的弦乐,趁着木管,偶然的铜管,眼睛看着Rattle 有点神经质的指挥,更是过瘾。

如果说第一乐章是稍作热身,第二乐章是渐入佳境,第三乐章是锋芒毕露。乐队全力以赴,在Rattle 带领下,把马勒第九最重要的一个乐章 Rondo: Burleske演出得精彩。Rattle 充分掌握乐队的节奏,把聆听者牢牢的吸引住,部分乐章踏入疯狂,但耳朵听到的是音乐,不是杂乱的音符。这是 Orchestral Music 的精华,难怪这一乐章结束之际,居然楼上有一女声尖叫。

第四乐章,更是无话可说,我们被包围在一片弦乐之中。这Adiago 是基于二十三个重复,一个跟一个的变化,一个一个的延长,这里BPO的小提琴组让我们听到管弦乐团应有的音色,这是发烧友梦寐以求的声音。Rattle 的处理,不是凄厉的生死之别,而是轻轻的告别。弦乐齐奏是绵绵不绝,揉音时候,丝丝的琴音在大剧院的音乐厅中飘淼。最后段落,只是弦乐组,小提琴都Mute 了来演奏,正是气若柔丝,晶洁无瑕,这裡没有害怕,已经远离死亡的恐惧,在这宁静的空间裡听着都简单的音符,让我们回到生活中的最基本,最纯洁的境界。在这一刻,在场听众都是沉住气,享受之一刻。刚才尖叫的女士也安静下来,平常大喊Bravo之人,也没有出现,Rattle 在停顿了三十秒后,才转身接受大家的欢呼和掌声。马勒第九演奏,照例没有Encore,Rattle 也只是出场三次接受掌声,和乐团诸位首席一一握手致谢后,这一场音乐会就曲终人散了。

Rattle 的指挥,和Abbado 的天人合一,Haitink 的严厉长者,Karajan 的盲侠闭起眼睛都不一样。 动作上,是大动作派,左右手兼用,指挥棒指向乐团某组,左手则控制弦乐的音量和揉音知多少。风格上,他应该是一位严谨谨慎之人,以他开场时候和乐队不出声的交战,后来的一一和首席握手,是充分掌握张弛之道,和Karajan 的霸王,Abbado 的随和也是不同。

他的演绎,十分精细,用心的凋琢每一段落,应强则强,应柔则柔,节奏控制的对比,要求甚高,甚至有点诡异。他的马勒自从接管BPO以后,都是朝要求清楚看到树叶而不着重树林的手法。BPO 这对乐队,果然是Top Orchestra,几位首席,都是身手不凡,特别喜欢圆号首席,这一位二十九岁就成为首席的乐手,技术一流,有圆润的声音,乐曲许多 Stopped Horn 段落,应付自如。令Horn 有幽怨的一面,也有灵活的一面。更要一提是低音大提琴组,声音真是深,厚,柔韧。

也许期望太高的缘故,这一次音乐会,没有升华的感觉,没有特别的感动,回家路上也没有哼着乐曲的调子,只是安安静静的回家。也许听完马九是应该安静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4 18:15
newbjman 兄好文!谢谢兄台的给予。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11-14 18:33
完全同意alma的评论,这场上海的柏林布九,表现强的还是乐团,对于西蒙拉特尔,我的感觉很复杂,佩服他的伯明翰马二,但又不习惯时常表现出的神经质,让人不敢看他在指挥台上表演,昨晚依然如此!
昨晚最好的是开场的拉威尔的小丑的晨歌,这乐团的素质叫人赞叹啊。我觉得风衣录音都不会差,音色太漂亮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14 19:30
听了北京的一场马九:

开始了五分钟,就领略到BPO 的功夫果然不同凡响,第一主题由第二小提琴组奏出,竖 ...
newbjman 发表于 2011-11-14 17:56
谢谢兄台美文。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15 08:59
本帖最后由 桂猪 于 2011-11-15 09:01 编辑

趁早上安静,把拉特这次的布九第一乐章听了,个人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不过既然是柏爱就应该还要做得更好。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处,一处是1:45到1:48突出倍大提琴的不同,很独特。还有一出是13:26到13:30,好像加入了定音鼓,显得独树一帜。
但是也有两点我觉得美中不足,一处是11:40的圆号,另一处是22:25到22:28的内声部全部被掩盖了。后面这一处,是大硬伤。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1-15 09:03
风衣录音不足考量,录音设备、位置会导致很多其他的问题。

大剧院对每场演出都有内部录音,据说所用录音设备大到一个房间塞满,音质想必很好,也有私刻盘流出,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大师也都有收,只不过不愿意和网友们分享罢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5 09:34
回复

豆瓣上有网友发布了一个更专业的风衣录音:
haskil 发表于 2011-11-14 15:52


开头“硬”了一下,之后就没法听了,不是录音的问题,是演绎的问题。
这种版本如果转到唱片,肯定要被我出掉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5 09:35
我实在受不了,在16分30秒左右关掉了。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11-15 09:58
听现场不求演绎,只求音色。

我觉得BPO的现场是值得的。尤其是第一乐章后半段开始到结束,那些音色细微的变化及整体的动态变化真是令人神往。

事实就是,我在现场没听到过几次管乐组和弦乐组是如此的平衡,哪怕是在最咆哮的乐段中,都能清晰的分别出管乐组和弦乐组的层次。光这一点就足以证明BPO无愧是世界超一流的乐团。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5 10:10
回复 bluesky 的帖子


    对蓝天兄来说,这种经历就是值得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5 10:1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5 10:17 编辑
回复

豆瓣上有网友发布了一个更专业的风衣录音:
haskil 发表于 2011-11-14 15:52


韦伯猫同志的这个录音,录于大剧院三楼第一排左侧走道左边第二个位置。
他这套录音设备蛮好,价格不菲。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15 10:18
风衣录音不足考量,录音设备、位置会导致很多其他的问题。

大剧院对每场演出都有内部录音,据说所用录音 ...
scfan 发表于 2011-11-15 09:03

可能是录音问题。前面有朋友说也录了,可以放出来对比一下。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11-15 10:19
韦伯猫同志的这个录音,录于大剧院三楼第一排左侧走道左边第二个位置。
他这套录音设备蛮好,价格不菲 ...
alma 发表于 2011-11-15 10:15


我觉得这套录音,就录音本身而言已经有资格在小公司里面搞搞转制了;当然我乱说的,这没有合法license的事情不能干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5 10:3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5 10:42 编辑

我很奇怪的是,在国大和上大,我听到了柏林爱乐演绎的布鲁克纳的两种声音。但都是无敌的声音。
布鲁克纳在国大的摆位时,倍大提琴被拍到了乐团的最后,但是布鲁克纳在上大时,又回到了他们在国大的马勒摆位。这是为什么?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11-15 10:45
我很奇怪的是,在国大和上大,我听到了柏林爱乐演绎的布鲁克纳的两种声音。但都是无敌的声音。
布鲁克纳在 ...
alma 发表于 2011-11-15 10:38


大乐队有因地制宜的能力,不同的场地摆位是需要提前调整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5 11:58
趁早上安静,把拉特这次的布九第一乐章听了,个人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不过既然是柏爱就应该还要做得更好。
...
桂猪 发表于 2011-11-15 08:59


桂猪兄也留意一下长笛首席的表现,帕胡德吹的,牛掰啊,第一乐章的某个地方甚至都有点冒了。结束后帕胡德在大剧院签名。那张大海报上的帕胡德,我从没觉得他张的这么帅,连头发都染了。



作者: Fernando    时间: 2011-11-15 12:18
刚听了韦伯猫的录音,期待马九。电平爆是爆了,但收拾到的弱音也很有意思。布九听的现场,所以不介意电平高低,整场演奏已深深地印入脑海。。。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15 13:25
桂猪兄也留意一下长笛首席的表现,帕胡德吹的,牛掰啊,第一乐章的某个地方甚至都有点冒了。结束后帕胡 ...
alma 发表于 2011-11-15 11:58

肯定会注意的,8:11到10:44这一段是我大爱,长笛起伏串联,任你铜管弦乐大作,我自飘渺淡定,小放幽光。整个乐章奏下来,木管组很尽职。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5 21:35
那声尖叫太厉害了,估计是屁股被后面的男人摸了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1-12 09:01


@darajan:iPad老头可恨,尖叫女性感! 建议作曲家以后可纳入尖叫在作品中,并安插美女高音坐在观众席。这既符合当下交互性的艺术形式,也适合票房。

(alma注:iPad老头指在马九的第二乐章以后,国家大剧院一层池座有一位先生一直在看Ipad ,而不是在听音乐。尖叫女指第三乐章结束时那声高分贝喊叫的主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16 08:29
@darajan:iPad老头可恨,尖叫女性感! 建议作曲家以后可纳入尖叫在作品中,并安插美女高音坐在观众席。这既符合当下交互性的艺术形式,也适合票房。
alma 发表于 2011-11-15 21:35
当代的前卫艺术啊,呵呵。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0:05
肯定会注意的,8:11到10:44这一段是我大爱,长笛起伏串联,任你铜管弦乐大作,我自飘渺淡定,小放幽光。整 ...
桂猪 发表于 2011-11-15 13:25


请桂猪兄听下柏林爱乐上海演出布九的第二和第三乐章,有何评价?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0:1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7 00:16 编辑

@cherrypony_2a3:周日晚在等拉特尔爵士的时候与柏林爱乐的乐手们聊天,他们告诉我3年之内不会再来上海了,因为三年内的演出季都已经安排好了。有3个人(小提琴首席,中提琴首席和圆号首席)在谈话中主动说,他们感觉上海大剧院的音响效果比国家大剧院好很多。

http://weibo.com/n/cherrypony_2a3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0:41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7 00:46 编辑

我说下我对柏林爱乐音色的个人见解:

很明显的是,柏林爱乐的音色在逐渐变得非德奥化,也就是面向新的音色取向。同样在上海大剧院,柏林爱乐的音色显然不如莱比锡的厚重结实。它始终只保持8把大提琴和8个倍大,10把中提琴。但是一提组非常强大,有14把。二提是12把。(没记错吧)。但是,同样在国家大剧院,柏林爱乐的音色细腻和透明程度,又赶不上琉森。换句话说,我认为,柏林爱乐正在向收缩的平衡音色靠拢。

柏林爱乐的木管和铜管虽然也很强大,但是,和很多重要乐团相比,他家出人头地是二提组,二题组强大到可以和一提组抗衡的地步,而且可以独立的和中提组产生对应的关系。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0:56
那天大家在马勒九演出后一起聊天。中央芭蕾舞团指挥张艺说起的这段,还是值得思考下,张艺说:“柏林爱乐在卡拉扬时代的音色是独步天下,但是现在已经很难说天下第一,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那个时代,演奏技术还是没有得到很大提高,那时柏林爱乐属于独树一帜,因为他家乐手的演奏技术超群,可是现在,演奏技术的提高已是普遍现象,所以,现在柏林爱乐的音色也没有老卡时代的那样独树一帜”。

我的理解是,柏林爱乐的音色最重要的是平衡,一种全面的平衡,enough to抵抗任何不利音场。但是柏林已经做不到独特性的音色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1:17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7 01:21 编辑

我现在取向于认为,柏林爱乐的音色的独特性,其实在莱比锡之下。莱比锡在上海大剧院演绎布鲁克纳,音色具有块状化、高密度和暗咖啡的特点。在香港演绎特里斯坦,特别是巴赫B小调,则具有透明清澈的音色。这两种极端,莱比锡都要盖过柏林。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7 02:2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7 02:35 编辑

我有时会假设,如果莱比锡的夏衣执掌柏林爱乐会怎样呢?
我的YY是,夏衣在马勒之前的音乐演绎,应该完胜拉特。

alma大喇叭广播:拉特尔有歌剧的杰出演绎吗? 有吗?
请力挺拉特的同志们,特别是SF版主,回答下这个问题。

注意下,柏林爱乐的前几任总监,可都是歌剧指挥的行家。
我以为,拉特尔在当代指挥的境界,应该远不如穆蒂(四场VPO新年音乐会和很多的歌剧录音)
大家同意吗?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1-17 09:25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11-17 17:21 编辑

我同意你对拉特尔歌剧的看法,他至今还拿不出像样的歌剧演绎,至少我还没有看到。所以他至今还在切利那个级别。但他的马勒,至少还是一流水准的,当世能高过拉特尔马勒境界的,也就一个阿巴多。至于夏伊,看了他今年莱比锡音乐节的马勒二和马勒八,我也承认他是一流的马勒指挥,但还不至于在马勒这一块超过拉特尔。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17 09:33
回复 scfan 的帖子

就上海那场布鲁克纳9的演绎来说,我的看法是:英国指挥搞不好布鲁克纳,这似乎是个宿命。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1-17 09:45
回复

就上海那场布鲁克纳9的演绎来说,我的看法是:英国指挥搞不好布鲁克纳,这似乎是个宿命。
haskil 发表于 2011-11-17 09:33


没听过现场,不好评论这个布九。不过从他布四的录音,和你们这些东德党的口味,我觉得你们肯定不会喜欢。但我觉得蛮喜欢,值得商榷。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8 12:39
本帖最后由 迪亚 于 2011-11-18 12:43 编辑

上海大剧院最失望的听历就是夏伊指挥莱比锡的马勒一,没有特别值得回味的音色和演绎,与阿巴多指挥琉森相比,显得一般。
很喜欢夏伊的威廉退尔、极其出色,拉特尔只喜欢他的马勒交响曲,而当代马勒交响曲全集,喜欢布列兹甚于阿巴多、拉特尔、海丁克。
上海拉特尔BPO布九,对拉特尔的控制能力、BPO的均衡感印象很深。最意外是一提的音色,偏暗,北京阿巴多琉森的弦乐却是流光溢彩、沁人心脾。琉森是假日乐团,而BPO是常规训练部队,这应该与指挥有关。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13:5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9 14:04 编辑
上海大剧院最失望的听历就是夏伊指挥莱比锡的马勒一,没有特别值得回味的音色和演绎,与阿巴多指挥琉森相比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18 12:39


我觉得夏伊带莱比锡演马一还是很好的。大局如虹。兄说道布列兹,老头确实应该来下,超级指挥活着的就属他没来。另外,拉特尔对布九的控制确是蛮强的,特别是对铜管的控制,铜管根本不敢造次。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13:57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9 15:02 编辑

另外,我觉得小提琴声部的声音暗,可能也与大剧院的声场有关。上海大剧院那个厅,我想就是维也纳来,小提琴声音也会暗。在国家大剧院,柏林爱乐的声音比较亮一点,但确实也不是很亮。 柏林这种全能型乐团,可以做到想亮想暗都顺手拈来。我对国大他们演出的西川的圆号协奏曲印象深刻,他们演的很好。上大这场,因为在3楼,所以,听得不清楚。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9 17:05
回复 alma 的帖子

确实,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的声场比上海大剧院要好。
刚看到,布列兹近日获得2011年度德国赫兹奖,很期待他来演马勒。
柏林爱乐的圆号首席斯蒂芬.多尔和小号首席匈牙利人塔马斯.瓦伦斯基今年3月和杭爱有交流演出,很精湛。12月和明年,单簧管、大提、倍大、长号各首席也陆续会来,BPO的演奏家不同凡响。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18:16
回复

确实,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的声场比上海大剧院要好。
刚看到,布列兹近日获得2011年度德国赫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19 17:05


我估计布列兹来不了了,他都八十多了。布列兹的马勒与阿巴多的马勒,目前来说属于最高级的演绎,我认为是这样。前者的马勒正好克制后者的马勒,但是反之也一样。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9 20:05
回复 alma 的帖子

布列兹的马勒不偏不倚很客观、结构特清晰,跟阿巴多相制,有道理,这个想法好特别。
马苏尔、马泽尔那么大年纪也都来了,还没听过海丁克、杨松斯的现场,都来吧都来吧。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9 20:31
我觉得夏伊带莱比锡演马一还是很好的。大局如虹。...
alma 发表于 2011-11-19 13:53


就控制力来讲:
夏伊莱比锡的马一,是放。
拉特尔BPO的布九,是收。

由此可推,夏伊整的歌剧会比拉特尔的好听动听,IF拉特尔有歌剧的话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20:58
回复

布列兹的马勒不偏不倚很客观、结构特清晰,跟阿巴多相制,有道理,这个想法好特别。
马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19 20:05


布列兹的马勒我听得很少,现在功力不行,虽然基本收全他的马勒,但是其好处尚未完全领会。但是就听过的几部来讲,这种寒冰式的冷酷剖析,同是是当代的极致演绎。

我和兄正好相反,马苏尔、马泽尔没听过,海丁克、杨松斯都听过。从上海的现场来说,两者都不在最佳状态,海丁克大概发挥了6-7成功力,杨松斯因为身体原因,演的很差,最多发挥了3-4成。他可能也是因为当年生病而错过了BPO的宝座。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21:09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9 21:22 编辑
就控制力来讲:
夏伊莱比锡的马一,是放。
拉特尔BPO的布九,是收。

由此可推,夏伊整的歌剧会比拉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19 20:31


夏衣的马勒总体上不会比拉特的差。夏衣的RCO马三和马九都是极品。而且夏衣的布鲁克纳还是不错的,总不至于像拉特那样让人沮丧。我对上次在上海大剧院他演马勒第一和布鲁克纳第四记忆犹新。那个慢乐章这坑挖的太深了,这是在结构方面的胜利,他的大局观还是比较好。这点远胜于拉特,最近他在香港演布八,据说也很好(可惜我没去听)。虽然夏衣和拉特都属于精细型的指挥,但是,拉特更多是,就像上面那位乐友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当然,拉特在现代音乐方面的推广,颇有心得。他还刚刚开始探索德奥传统音乐,希望他有更好的建树。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19 21:2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19 21:30 编辑
上海大剧院最失望的听历就是夏伊指挥莱比锡的马勒一,没有特别值得回味的音色和演绎,与阿巴多指挥琉森相比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18 12:39



一位同时听过卢赛恩北京、莱比锡上海、莱比锡北京的苏州先生,妙语有云:

莱比锡 和 卢赛恩 =  
古道西风瘦马 VS 春风杨柳桃花  

我后来发短消息问他,莱比锡怎么会瘦呢?回复说,遒劲不足。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20 21:00
一位同时听过卢赛恩北京、莱比锡上海、莱比锡北京的苏州先生,妙语有云:

莱比锡 和 卢赛恩 =  
...
alma 发表于 2011-11-19 21:23


有意思的比喻,莱比锡马一我听来不瘦而是暴。拉特尔的确是精工细作型的。遒劲的丰润的醇厚的是老大师的,这个时代是减肥的时代

布列兹不冷啊,骨骼清瘦、条理清晰、刻画生动。另外还想起一个Aliahu Inbal(1936--),他的马勒全集还没听全,听过的感觉很好,马一已是我的首选,而马勒全集,滕斯泰特才是个人最爱

夏伊的听得不多,对他的歌剧印象特好。另据报道,巴伦博伊姆2011.12-2016年期间要担任斯卡拉歌剧院音乐总监,菜鸟觉得夏伊也挺合适总监一职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0 21:50
有意思的比喻,莱比锡马一我听来不瘦而是暴。拉特尔的确是精工细作型的。遒劲的丰润的醇厚的是老大师的 ...
迪亚 发表于 2011-11-20 21:00


你怎么会是菜鸟呢,明明是我嘛。

我同意兄说的,莱比锡的音色不瘦,而且相当暴。殷巴尔的马勒很有名,上个月在北京他指挥SSO(不是上交、山东交、苏州交、山西交、陕西交),而是新加坡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第一,获得普遍好评,甚至有乐友认为已经超过前年的卢塞恩北京马一。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20 22:25
你怎么会是菜鸟呢,明明是我嘛。

我同意兄说的,莱比锡的音色不瘦,而且相当暴。殷巴尔的 ...
alma 发表于 2011-11-20 21:50


那我就菜菜鸟吧

泪奔,果然啊果然,一直关注殷巴尔挥新加坡的马一,票不贵而且一直都显示有票,临了却没时间去,乐评也一直没看到,果真是好评!谢谢A兄!新加坡交响乐团是会给人带来惊喜的乐团。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21 08:42
[attach]38565[/attach]

[attach]38566[/attach]

[attach]38567[/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1 12:44
迪亚 发表于 2011-11-21 08:42


最近几年,拉特同学也开始做一点传统的德奥音乐了。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21 13:09
殷巴尔的布鲁克纳也不错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2 11:23
殷巴尔的布鲁克纳也不错的。
桂猪 发表于 2011-11-21 13:09


殷巴尔在teldec录制的布鲁克纳7、8、9我都有,暂时还没有品出啥味道来。
话说EMI最近被环球和sony收购,拉特尔同志这下换了东家。有消息说,拉特尔这几年没少折腾EMI classic,出的唱片张张赔钱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22 12:21
本帖最后由 迪亚 于 2011-11-22 13:40 编辑

正在听殷巴尔的布鲁克纳。。。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22 17:40
殷巴尔的布九对我相当有启发。木管的重要功能得以凸显。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3 19:58
殷巴尔的布九对我相当有启发。木管的重要功能得以凸显。
桂猪 发表于 2011-11-22 17:40


谢谢桂兄。我再认真听下殷巴尔的布九。



作者: 桂猪    时间: 2011-11-24 16:28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处,一处是1:45到1:48突出倍大提琴的不同,很独特。还有一出是13:26到13:30,好像加入了定音鼓,显得独树一帜。
桂猪 发表于 2011-11-15 08:59

今天把2000年出版的Cohrs版布九翻出来听了听,定音鼓果然是该版特有的,此前的Lowe、Orel和Nowak版都没有。也就是说拉特这次用的是最新的Cohrs版。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6 21:00
今天把2000年出版的Cohrs版布九翻出来听了听,定音鼓果然是该版特有的,此前的Lowe、Orel和Nowak版都没有 ...
桂猪 发表于 2011-11-24 16:28


桂兄牛掰了。兄可能是第一个指出拉特尔用的新版布鲁克纳的乐迷。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