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土耳其纪行 [打印本页]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0:58
标题: 土耳其纪行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11-13 22:06 编辑

受几位版主的激励,贴出我土耳其行走的见闻和照片,还有乱扯。
题目有点大!硬头皮来做,弄不完不怪我。

7月20日至8月3日的土耳其行走,在有限的13天,把主要的点都走了。加上我们认为拍照也紧要,所以大半的日子都是早上四点左右出工,晚上八九点收工,可用时间增加了许多。想想吧,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迎来第一缕朝霞,在帕姆卡来送走最后一丝晚霞,在爱琴海边的古堡小镇正午充足阳光下享受土耳其红茶,这些时候,你还会去想:上下班堵不堵车、人际是否有摩擦、是听CD还是听LP、是不是要把器材接点清洗一下、路上见人欺负良民要不要伸手、天要下雨么、如何增加赚钱的机会、股市还要跌多久、房子涨还是跌、钱多了要不要做点善事钱少了要不要去抢点、隔壁的MM怎么不理我、昨天的事今天怎么记不起来了。。。

土耳其美不胜收,让人目不暇接。就旅行观光,这个地方一定值得去。哪里景好?哪里都好,在乎个人感受。举其要,个人感觉,土耳其特别的景色有四:伊斯坦布尔是人文,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地中海和爱琴海的风光,卡帕多奇亚等地的天然奇貌。

是为开头。如果想了解我更多的乱扯,请关注:http://coplysh2000.blog.163.com/

[attach]51482[/attach]



[attach]56751[/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4 11:06
好漂亮的照片啊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1:11
发极品上的照片效果看来不理想。谁知道这里怎么弄才清晰?

先列列行程。伊斯但布尔—伊兹密尔—以弗所—库萨达斯—博德努姆—帕姆卡来—西戴—安塔利亚—孔亚—卡帕多奇亚—伊斯但布尔,一个循环。有时间还有人愿意看,我会一一认真道来,两个问题出现一个,就会终止(可能性比较大,因下个旅行在策划中)。有人会问,怎么没有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没有的,土耳其有这个风情万种的伊斯坦布尔,完全遮掩了安卡拉,首都成了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了。这个首都有点惨。

先从哪里说起?肯定是伊斯坦布尔。那就先提伊斯坦布尔这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1:22
好漂亮的照片啊
甲米 发表于 2012-9-4 11:06

这是著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晨景。下面就说它。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1:43
博斯普鲁斯,我第一次念到就喜欢这个词,节奏感特别强。古希腊语里,“博斯“是“牛”的意思,“普鲁斯”为“水墙”之意。来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宙斯为了向妻子赫拉隐瞒他的情人,把情人变成一头牛。赫拉知道了,自己变成一只牛蝇去骚扰“牛”,为了躲避牛蝇,牛便跨过一道水墙,这道水墙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这个海峡声名远扬,欧洲历史上许多事件与它有关且不说,只要去看看就惊喜,有这么美的海峡!就我游过的江河湖海,各有特色,但就其丰富多彩来说,博斯普鲁斯海峡数一数二,美得独特。这次在土耳其伊斯但布尔两天,分别于晨、午和傍晚三个时间段,在海峡区域参观,其中还在傍晚时分乘坐游艇把海峡的主要风景段看了一遍。
博斯普鲁斯海峡将土耳其隔开成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也将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全长30公里,宽处3600米窄处708米,最深120米最浅27.5米。

站在金角湾上的加拉塔大桥上,拍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朝霞:

[attach]51501[/attach]


[attach]51499[/attach]


[attach]51502[/attach]


[attach]51500[/attach]


[attach]51503[/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2:00
海峡两岸虽然隔为欧亚两洲,但两岸的景色十分相似。在岸边我看到树木葱郁,乘船观两岸古朴村庄、高楼小屋、华丽住所和各色别墅,星罗棋布,甚是漂亮。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遗留下来的巍峨王宫,傍水耸立。古堡残垣,矗立岸边。好一派昔日帝国残留气派!

[attach]51510[/attach]


[attach]51509[/attach]


[attach]51506[/attach]


[attach]51507[/attach]


[attach]51508[/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4 12:37
读过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有一章就是“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9-4 13:45
发极品上的照片效果看来不理想。谁知道这里怎么弄才清晰?
有时间还有人愿意看,我会一一认真道来,两个问题出现一个,就会终止...
liao 发表于 2012-9-4 11:11

别,俺愿意看,liao兄有暇慢慢道来,我明年正准备去呢,连程希腊。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6:04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4 16:05 编辑
很热吧?
八先生 发表于 2012-9-4 15:13

八兄问到关键。本来后面要专门说这个话题,提前说。

这个季节,在伊斯坦布尔还算可以,但在以弗所—库萨达斯—博德努姆—帕姆卡来—西戴—安塔利亚一带确实热。在以弗所,要在烈日炎炎下,完全无遮挡的古代遗址区域游览,几个小时下来,完全是”高温晒肤作业”,汗流浃背。这且不说,可恼的是欧洲人士,喜欢晒,尽量裸露,晒得十分享受。欧洲人是度假的季节,到处看见他们晒着烤着。
印象深刻是在帕姆卡来,即“棉花堡”,中午到达,室外地面温度40度以上,感觉就在新疆的火炉山,热浪迎面扑来,好一阵“享受”。于是打道回宾馆,下午六点再去景区,温度不高光线不错。上车一看,中午温度指示47度。
还有好玩的。天气热汗不停,拍照要背些相机镜头什么的,往往“挥汗如雨”。我玩笑说,一天就把一年的汗都出了。喝水多,开始一瓶买500ML的,不够就买2L的几瓶放车上,后来发展到有人买5L、8L一瓶的,换车时,一队人马怀抱着水转移。
看来,这个季节去土耳其,要有身体上的准备。但是天气很好。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6:12
别,俺愿意看,liao兄有暇慢慢道来,我明年正准备去呢,连程希腊。
尘客 发表于 2012-9-4 13:45

土耳其希腊一块去极好。希腊我只能以后专门去。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6:19
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公路大桥,长1560米,于1973年建成,是世界第四、欧洲第一大吊桥,连接欧、亚大陆。
另外一座横跨海峡的桥叫麦赫特大桥,1988年通车,与博斯普鲁斯大桥一样的结构和外形,只是被先建的博斯普鲁斯大桥名气所掩盖。
还有这种事?我当时也纳闷,怎么是一模一样的。

[attach]51519[/attach]


[attach]51520[/attach]


[attach]51522[/attach]


[attach]51521[/attach]


[attach]51518[/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7:05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4 17:06 编辑

还是说博斯普鲁斯海峡。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行前行中行后认真的看了。帕不愧为文学高人,把城市记忆,个人记忆、家族记忆融为一体,写得如此好,文字精美内容丰富。举个例子,书里90-94页,写伊斯坦布尔的“呼愁”,用了58个“;"号的排比句来写,清晰明了,高人啊!
书有36节内容,描写的内容涉及丰富,但有4节全部是写博斯普鲁斯海峡,而且在标题上直接写上博斯普鲁斯海峡(有一节用金角湾,实际上也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一部分)。这说明,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帕慕克心中的位置,在伊斯坦布尔或者土耳其人眼中多么重要。
呵呵,说明我喜欢博斯普鲁斯海峡,有来头。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9-4 18:20
汗水和辛苦,换来的是美图,为留住最美的光色,一天也就前后那么几分钟。这些美图,完全可以媲美帕慕克那激动人心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回忆》。
慰问博主。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19:56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4 19:57 编辑

metamophore兄的话让我高兴。但千万不能与帕大师比,让人羞愧。
确实确实,有用的时光总是不够。
由于玩得太猛出汗太多,回来后,一系列不适都出现了,身体调整了好久才回到原来的轨道,不过对身体也是个检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4 20:02
metamophore兄的话让我高兴。但千万不能与帕大师比,让人羞愧。
确实确实,有用的时光总是不够。
由于玩得 ...
liao 发表于 2012-9-4 19:56

老派头手工布鞋还没得空去给liao兄买,别急。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20:16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11-11 17:44 编辑


这座重要的桥,是位于金角湾上的加拉塔大桥,484米,是可折叠的桥。在160年前这座桥是城市的生命线,它起初是由木头建造,后来由石头再转变为混凝土,它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我看很多书籍,以及在土耳其参观的一些地方,有这个桥以前的画或照片,那时车水马龙,人畜争道,忙乱如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我在土耳其的第二天清晨4点多到这个桥上,看海峡风景,看桥上一排排钓鱼人(后面要专门谈),看朝霞出来,看太阳升起,看城市从夜幕中醒来。呆了几个小时。

[attach]51535[/attach]

终于可以看到伊斯坦布尔了。这中午拍的片片就是不理想。




下图是我参观过的伊斯坦布尔主要点,后面会一一说说,有些小的地点没法标。

[attach]56752[/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4 20:20
终于等到liao的土耳其了!伊斯坦布尔,那么远,又那么近!继续等待......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20:20
老派头手工布鞋还没得空去给liao兄买,别急。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4 20:02

不急不急。那玩意儿只能冬天享受,现在这天还热着哩。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4 20:41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4 20:49 编辑

金角湾,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的细长海湾,长约7公里。曾是伊斯坦布尔港口的主要部分,在古代是个重要的商业据点。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优良天然港口之一,又是伊斯坦布尔的天然屏障,对昔日君士坦丁堡的防卫有着很大的作用,过去是拜占庭帝国的海军基地,沿岸修建了城墙。

现在的金角湾及其两岸,则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观光景点。看看照片就知道它的美:

[attach]51539[/attach]



[attach]51538[/attach]



[attach]51540[/attach]



[attach]51537[/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5 10:22
那个清真寺对外开放吗?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0:42
那个清真寺对外开放吗?
甲米 发表于 2012-9-5 10:22

上图的这个大家叫它新清真寺,好像不对外开放,我没有进去,但它的外面有个香料市场,很有名,我看了,人真多,热闹得很,可惜不完全是卖香料了。
最出名的蓝色清真寺部分对外开放。我进去参观了,后面我就说它们。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0:54
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入口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灯塔建筑,它是亚、欧两洲之间的分界标志。
好像有些介绍伊斯坦布尔的书啊明信片唱片什么的,都用它做封面或图案。我买的CD唱片有一张也是它。
有人搭船上去,我只远远地看看。
博斯普鲁斯海峡这个话题到此结束。搞得太长了,烦了大家。下面就看伊斯坦布尔了。

[attach]51598[/attach]

[attach]51599[/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2:15
  甲米  发表于 8 分钟前
我一直很奇怪,土耳其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星月旗?
——————————————————
还是甲米兄在认真看看,就凭这也要接着弄下去。

土耳其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星月旗?我也不知道。于是百度: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

我其实一直等有朋友提问:为什么到处都是土耳其的国旗。
到土耳其看到的一个有意思的情形,就是到处都挂国旗,严格来说不是挂,而是到处有挂着国旗的旗杆。特别是在游览区、重点建筑、古迹胜地、高坡山头、船上桥头,等等,都是红旗飘飘,而且高高地竖立着,甚是壮观。从照片上经常看到,说明它无处不在。
这个宣示作用真的很猛,让人特别是外国人随时可以看到。
还值得说的是,人家搞得很庄重,协调,气派,与景色融为一体。不像我们经常搞的,插得乱七八糟,毫无美感,更谈不上严肃,雄伟。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2:23

这个就有点不应该了,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市场,我看到一个商铺这样放着土耳其国旗,我觉得是个兴奋点,于是拍下。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当然还有背着国旗卖的小贩是例外。

[attach]51604[/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5 12:32
liao兄有没有尝试抽土耳其著名的水烟啊?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2:42
刚才看到,原来土耳其国旗还有段古。
传说,马其顿人屡次包围拜占庭,久攻不下。马其顿人集中兵力,准备趁黑夜偷袭得手,但天空中突然出现一弯新月,明亮的月光使马其顿部队的部署暴露无遗。拜占庭人因而击退敌人,保卫了城堡。从此拜占庭人就把新月作为城徽。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这座城市。当夜,他梦见一轮新月从东到西横贯苍穹,预示伟大帝国即将出现的先兆,于是采用新月和星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标志,并把它绘制在红旗上,定为国旗,一直延续到帝国崩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共和国之父凯末尔沿用这面旗帜作为国旗。

顺便说说,土耳其到处挂着凯末尔的像,说是土耳其共和国之父凯。国人对他的崇拜好像胜过我们的老人家。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17:05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6 19:47 编辑

开始伊斯坦布尔的其他所见。
伊斯坦布尔的感觉是什么?只用一个词来概括:“呼愁”。要说明白“呼愁”这个词的涵义,大文学家帕慕克大师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用了整整一节(17页)来阐述,还有其他章节里或多或少不时提到,好像还意犹未尽。你想想,要弄清楚有多难,绝对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顺便说说,这本书真的值得看看,它不仅仅是讲一座城市那么简单!)“呼愁”意义多重,庞杂,博大精深,涉及宗教、哲学、心理学、文化。。。。。
要硬着头皮说也行,“呼愁”就是土耳其语“忧伤”的意思。帕大师形容它为:一个小孩透过布满水汽的窗户看外面所感受的情况。它是千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
对此有研究的朋友给帮帮忙,开导一下,我说不清楚。
于是我试图去找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好像真的什么都打上了这个烙印。后面再说。


[attach]51629[/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21:00
liao兄有没有尝试抽土耳其著名的水烟啊?
甲米 发表于 2012-9-5 12:32

说的是这个吧。我戒烟十几年了不会破戒。

[attach]51650[/attach]


[attach]51651[/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5 21:13
著名的,好吃的土耳其烤肉,可惜我只吃过两次,而且还是鸡肉,但味道实在是太美了。

[attach]51655[/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5 21:18
哈,我在法国的阿瓦尼翁和荷兰吃过,肯定没有土尔其正宗,味道不错。现在上海也有,不太敢吃了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6 15:14
liao兄推荐的就是这本书吧,有没有被拍成电影啊?
[attach]51710[/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6 15:18
等liao兄差不多了,我来上点朋友的照片,助助兴。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6 15:57
你等等吧,liao兄行程还长呢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16:22
liao兄推荐的就是这本书吧,有没有被拍成电影啊?
甲米 发表于 2012-9-6 15:14

对,就是这本。
好像没拍电影吧,我不清楚。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16:23
你等等吧,liao兄行程还长呢
甲米 发表于 2012-9-6 15:57

刚开头,也可以收住。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16:25
等liao兄差不多了,我来上点朋友的照片,助助兴。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6 15:18

上吧,热闹才有兴致。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6 16:30
对于横跨欧亚、历史变迁的土耳其,大家会觉得很神秘,更何况还有我们曾经的“邻居”突厥人,请liao兄慢慢道来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0:04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6 20:19 编辑

下面若干页贴的照片,多多少少有些”呼愁“的影子,我不一一说明为啥,大体看看可以想出来。


[attach]51717[/attach]


伊斯坦布尔  蓝色清真寺    斋月的某个夜晚,开斋后,人们聚集在蓝色清真寺外。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0:45


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博物馆   
傍晚后,人们在圣索菲亚博物馆前面的广场活动,情侣们在忙着,画家也支起了画架。摄于周日晚上9点。


[attach]51729[/attach]


圣索菲亚博物馆,即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进行重建,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直到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占领为止,圣索菲亚大教堂历经这900多年,目睹了君士坦丁王朝的兴衰。

奥斯曼国王穆罕默德率领20万大军包围君士坦丁堡时,他在海上战舰上望着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巨大拱顶时,对臣下说,一定要血战君士坦丁堡,要将教堂变成世界伊斯兰圣殿的中心。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终于走进了朝思暮想的大教堂。他下令将豪华的罗马宫殿艺术珍品化为灰烬,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

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从此,大教堂就成了伊斯兰教徒的礼拜堂。直到土耳其共和国建立以后,伊斯兰教徒全部迁除,大教堂改为国家博物馆,正式向世人开放。1975年政府拨款进行了全面修复。目前,大教堂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

讲古有点枯燥。圣索菲亚大教堂里面后面再说。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02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6 21:29 编辑

伊斯坦布尔    摄于周日傍晚8点15分   
戒斋,也就是封斋一天后,人们等待日落后的某个时辰开斋。等待的人们在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之间的广场上,准备好简单的食物。日出到日落间的十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大人小孩并不着急,等待清真寺的高音喇叭在传音塔上的唱经响起,人们才开始从容的用餐。我看到,围坐在地上的家人一般2至几人不等,但这家的人最多,好一派幸福和睦的氛围。

[attach]51737[/attach]


封斋,在规定的时间里不吃、不饮、不交媾、不做任何非礼的行为。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05

伊斯坦布尔  美轮美奂的蓝色清真寺

[attach]51739[/attach]


[attach]51738[/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07

伊斯坦布尔  美轮美奂的蓝色清真寺

[attach]51740[/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14

蓝色清真寺的这块地毯是完整的,想想有多大,有多精美,我踏上去小心谨慎,虽然穿着鞋套。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6 21:23
我还是看不出"呼愁"来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25

参观蓝色清真寺要在烈日下排好长的队,还不是经常开,只有在不做礼拜时才择时开放,但心里的期待减少了急躁。这位外国朋友已经进去了,探出身子,“呼朋引类”。

[attach]51741[/attach]


礼拜是穆斯林向安拉表示感恩、赞美、恳求和禀告的一种宗教仪式,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每日五次礼拜,七日一次聚礼,一处二次会礼。礼拜要先沐浴、盛服、洁处、正时、向西,向安拉申告。礼拜的基本动作包括:端立、鞠躬、叩首、跪坐。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1:27
我还是看不出"呼愁"来
甲米 发表于 2012-9-6 21:23


慢慢看,不急。
后面再看看。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2-9-6 22:15
精彩!土耳其的音乐也很好听.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6 23:28
精彩!土耳其的音乐也很好听.
burt5177 发表于 2012-9-6 22:15

是的。
我在土耳其买了三张CD,是我在飞机上听后,在伊斯坦布尔步行街买的。一是听听,二是用作照片幻灯片的背景音乐。其他唱片没有时间弄清,没有买。
这几张唱片,“呼愁”气息浓厚,听它的时候,要知道这一点才能理解。我明天贴出。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6 23:33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我一个月前读过,正如liao所说,帕慕克的文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触碰你的灵魂。

好象历史上每个曾经伟大的帝国,都会遗留下这么一个残梦,从雅典,罗马,到埃及再到中国的长安。一种文化,一个城市的由盛及衰,都会引发后人一种类似疾病的精神折磨,有爱,有怨,有愤怒,还有膜拜,这种无奈,这种落寞就是帕慕克的“呼愁”,在帕默克眼里,伊斯坦布尔是一个黑白影象的城市,整整150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终结,它被过于荣耀的历史抛弃,被欧洲抛弃,痛苦面对被整个世界淡忘的眼光。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人,更像一个游荡在帝国残梦中不甘心的遗少,不能,也不愿逃离这种给他们带来疼痛的呼愁。

“2000多年来,我出生的城市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贫穷和孤立,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帕慕克说,“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而是让它成为自己的忧伤”,然而这种忧伤并不是我们个人所拥有的情感抒发,而是所有的伊斯坦布尔人在面对文化冲突的时代,旧的封建统治与西方文明相冲突时产生的痛楚,昔日帝国的辉煌与如今的寥落,东西方地缘政治挤压下的挣扎时的痛楚,也是帕慕克笔下的呼愁。

在书中帕慕克多处流露出对这个城市的失望,然而也正是那些细节化的描写更能体现对老帕对它深不可言的爱,他为它没有昔日的辉煌而痛,他它在时代东西文化冲击下的迷茫而愁,他为它的未来而不知所措,所以帕慕克一直一直不停不停反复地“呼愁”,但,他是多么地爱他的伊斯坦布尔,所以他在书中说:冷暖空气交汇的地方会形成降雨,冷暖洋流接触的地方会形成渔场。伊斯坦布尔这座貌似已经死亡的城市,其实已经在慢慢地苏醒......

当我们站在自己生长的城市,看着它的变迁,看着它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同样也会”呼愁“。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6 23:34
什么季节去土耳其最合适,我最怕热了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7 08:53
什么季节去土耳其最合适,我最怕热了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6 23:34

5到10月都是土耳其的旅游旺季。怕热可以避开夏天,靠近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及附加好像还可以,但地中海一带和中部好像比较热。若对地中海,还有我们以为特别想去其实没有什么不同的爱琴海度假、游泳有兴趣,夏天也是好的选择。
我这次在爱琴海的一个海滩游泳和冲浪,地面温度30几,但海水很凉,大概十几度的感觉,上岸还打冷噤,要晒太阳回暖。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7 12:10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我一个月前读过,正如liao所说,帕慕克的文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不停地触碰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6 23:33

雨版所说,大好!

在伊斯坦布尔,你如果简单的观看,不过是一座超大的城市,约1500万人,狭长的一溜过去,绵绵不断,有山有水,老城区熙熙攘攘,海峡船只来来往往。
但你想想再细细看,那呼愁的影子无处不在。例如,整个伊斯坦布尔,把每一残壁,每道旧墙,每座古建筑,刻意地留着,精心地保护。
大处且不提,小的说,在老城区,如果要起个房子,恰好这里有一段不怎么重要的半截古残墙(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不像我们的北京等等等等。。。地方,早就稀里哗啦的一扫而光),你必须把残墙保护下来,方法是残墙不损地砌入新的房子,用它做半面墙,而且旧的必须裸露在外。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建筑物。还有可以看到的,城市的某处,一排排的房子顶整齐,但一条不高不平的残垣断壁在那里蜿蜒伏着。或者在一条现代的道路上,忽然要穿过一道残破单薄的古拱门,不修整装饰只加固。
说明了伊斯坦布尔的刻意,刻意就是留恋,留恋就是迷恋,迷恋那昔日的雄伟辉煌横空出世。迷恋也是一种呼愁。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7 12:21
伊斯坦布尔  街头

[attach]51780[/attach]


[attach]51777[/attach]


[attach]51778[/attach]


[attach]51779[/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7 12:24

   伊斯坦布尔   街头


[attach]51781[/attach]


[attach]51782[/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7 18:23
怎么区分土耳其人与阿拉伯人?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7 19:52
是的。
我在土耳其买了三张CD,是我在飞机上听后,在伊斯坦布尔步行街买的。一是听听,二是用作照片幻灯片 ...
liao 发表于 2012-9-6 23:28

这些音乐呼愁得紧啊!
听这音乐,读帕慕克的书,看我的贴,伊斯坦布尔的呼愁就在你的脑中盘桓。


[attach]51811[/attach]


[attach]51810[/attach]


[attach]51812[/attach]


[attach]51813[/attach]


[attach]51814[/attach]


[attach]51815[/attach]


[attach]51809[/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8 09:25


[attach]51819[/attach]


[attach]51820[/attach]


[attach]51821[/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8 09:28


[attach]51822[/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8 09:34

这是伊斯坦布尔古罗马竞技场里面的一个石碑局部,请大家看看怎么弄成这样?


[attach]51823[/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8 11:19
弹孔吗?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9 13:45
弹孔吗?
甲米 发表于 2012-9-8 11:19

我看到时也以为是弹孔。

当时问当地人,才知道这个建于公元10世纪的康斯坦丁大柱,高30多米,由花岗石块砌成,底座由宽约2米的整块花岗石凿成。由于10来个世纪的风雨侵蚀,石块受到剥蚀,有的整块脱落,有的出现大孔小眼,布满了像弹孔一样的洞孔,基座上也明显。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9 14:51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建筑表现在光影作用下的美。据说蓝色清真寺美在它的蓝瓷砖,全部是用伊兹尼克蓝瓷砖装饰的,有两万多块,分别拼成各种植物和花卉。大片深深浅浅的蓝色中还点缀着一些其它少量但很干净的颜色,在灯光的幻影下非常的美。清真寺四面还装饰着200多个玻璃花窗,户外的自然光线透过彩花玻璃和室内昏黄的环形灯光互相辉映,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对此我非常的感兴趣,liao,不知,你置身与其中有没有梦幻之感?为了圣索非亚大教堂和蓝色清真寺,土耳其,列入我下一次的出行的首选了。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9 16:48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建筑表现在光影作用下的美。据说蓝色清真寺美在它的蓝瓷砖,全部是用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9 14:51

这两天事多。
接着专门说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它们是伊斯坦布尔的灵魂建筑。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9 16:51
好,拿个本子,拿支笔,等ing...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9 16:55
好,拿个本子,拿支笔,等ing...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9 16:51

惭愧惭愧,
雨妹才思敏捷。
好好的一个土耳其,我就是把握不了如何说它。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0 20:56

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老皇宫,是土耳其最大的博物馆。 托普卡帕皇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位苏丹住过的宫殿,1478 年建成,作为皇宫达 400 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将这座王宫改为博物馆。
感觉就是奥斯曼帝国昔日的辉煌。好多地方只让参观,不让拍照,特别是珠宝、兵器等。
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据说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
其他细节就不说了。

[attach]52130[/attach]



[attach]52129[/attach]



我特别喜欢皇宫建筑物的顶拱上的图案,精美绝伦,极具土耳其风格。


[attach]52128[/attach]


[attach]52127[/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0 21:12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10 21:14 编辑

伊斯坦布尔的皇宫分老皇宫和新皇宫。上面说的老皇宫。
新皇宫,即多玛巴切皇宫。大家说气派,有很多的珍宝,我看后没有惊奇,那些东西与欧洲、俄罗斯的皇宫没有可比性,毕竟在土耳其18、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晚期国力实在是一般般。
但对于土耳其来说,那还是他们的骄傲,还是说说它的规模: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绵延600多米,始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相对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的4500公斤重的水晶吊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十四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
不过那花园式的皇宫院子,还有频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的美景,以及建筑物的气派,那还是要大赞,很值得参观。


[attach]52132[/attach]


[attach]52133[/attach]


[attach]52134[/attach]


[attach]52135[/attach]


站在新皇宫的码头,看博斯普鲁斯海峡,景色十分美好。

[attach]52131[/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0 21:45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10 21:48 编辑

前面已经提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博物馆),里面的一些景色。

在这金碧辉煌,开阔高耸,美轮美奂的教堂中间,你就是感到惊叹,想什么是来不及了,只是想多看看。
一定要说我当时想了什么,那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形成了这个建筑物现有的状态,两个宗教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同时惊叹这宏伟的建筑,是多么的精妙!

雨版想体会光影下建筑的美,我拍摄的肯定不能满足,但这里你亲自去看看,定能满意。



[attach]52142[/attach]



[attach]52141[/attach]



[attach]52139[/attach]



[attach]52136[/attach]



[attach]52138[/attach]



[attach]52143[/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10 21:51
那呈圆形排列的几排黄色的灯都是从穹顶用绳索垂下来的吗?太不可思议了,有多高?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09:31
那呈圆形排列的几排黄色的灯都是从穹顶用绳索垂下来的吗?太不可思议了,有多高?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10 21:51

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
中央大厅5000多平方米。还有好多的小厅。
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一千五百年历史,1000年为世界最大的教堂,500年为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清真寺。
拜占庭建筑典范,国力的体现。中古世界七大奇迹。
巨大穹顶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
人在这里多么渺小。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9-11 09:39
那些吊灯很震撼吧?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11 19:10
真是惊艳!千百年以前对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在建筑上就能表现的如此的美妙绝伦,我真的是除了极度佩服外,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了。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11 19:18
一块玻璃也能做出那么多文章,世界之精彩真的无穷无尽。好像上海有个玻璃博物馆,不知极品的同学有去过没?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30

伊斯坦布尔   大巴扎(大集市)

[attach]52191[/attach]


[attach]52190[/attach]

伊斯坦布尔大集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而且整个大集市全部是在室内,有优美的顶拱、石柱,漂亮的装饰,好像在一座庞大的清真寺建筑。

大巴扎最初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1461年建成,以首饰,陶瓷,香料,地毯店而闻名于世。16世纪苏丹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大为扩展,形成现在的规模。1894年经历了大地震后重建。大巴扎包括12个主要建筑物,拥有22个门,四个主要大门。
  
有近4000家商店、60条街道纵横交错,身处其中,就仿佛置身于迷宫一般,极易迷失方向。地毯、陶瓷、黄金珠宝、皮革制品、土耳其弯刀等珍贵手工艺品、特有的土耳其香料,应有尽有。

大巴扎内的通道有数公里长,还有清真寺、银行、警察局、餐馆和手工作坊等,简直就是一个有屋顶的大千世界。在大巴扎迷路是正常的。对喜欢购物的人来说,逛大巴扎首先要保持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还要带着一份好心情,这里成百上千的商家都想把顾客引诱进他们的商铺,这时就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大巴扎,能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眼花缭乱与应接不暇。对貌美的小玩意儿毫无抵抗力的女生来说大巴扎完全就是个淘宝天堂,对历史迷男人可以寻觅具有土耳其特色的小物品,肯定独特。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11 20:32
liao,有没有淘到中意的宝贝?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33

   伊斯坦布尔  竞技场  方尖碑


[attach]5219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9-11 20:38
拜占庭建筑典范,国力的体现。中古世界七大奇迹。
liao 发表于 2012-9-11 09:31
以前看过一本《欧洲美术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里面拜占庭的窗户的玻璃确实非常漂亮,很有艺术的感觉。谈到漂亮的玻璃,圣托马斯教堂也非常漂亮。看看普罗艺术引进版的《伯梅在莱比锡》,在DVD里可以看到漂亮的室内。若有机会去德国游玩,圣托马斯教堂绝对不可错过,因为这也是巴赫寄居的地方。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43
liao,有没有淘到中意的宝贝?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9-11 20:32

虽然我现在已经百炼成钢,在外对物品一般只看不买。但这次定力不够,花几百美元买了件土耳其瓷瓶,有土耳其国花纹饰,更有土耳其特有的蓝绿红色彩。

雨妹去了,会不会流连忘返?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50
以前看过一本《欧洲美术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里面拜占庭的窗户的玻璃确实非常漂亮,很有艺术的感觉。谈 ...
shinelb 发表于 2012-9-11 20:38

以前到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没有去,以后一定去看看。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55

路边的一道围墙也用上残破瓷片。。。

[attach]52193[/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1 20:57

伊斯坦布尔 。这房子的颜色也算丰富多彩吧。

[attach]5219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9-11 20:57
以前到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没有去,以后一定去看看。
liao 发表于 2012-9-11 20:50
圣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已经从新建造了。设计师就是管风琴家伯梅,他弹巴赫的管风琴作品非常好。上面提到那张DVD《伯梅在莱比锡》非常值得看,里面谈到建造管风琴的大致情况。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9-11 21:05
虽然我现在已经百炼成钢,在外对物品一般只看不买。但这次定力不够,花几百美元买了件土耳其瓷瓶,有土耳 ...
liao 发表于 2012-9-11 20:43



肯定会的了!我尤其喜欢市集或跳蚤市场,宝贝永远在那里。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2 09:22
圣托马斯教堂的管风琴已经从新建造了。设计师就是管风琴家伯梅,他弹巴赫的管风琴作品非常好。上面提到那张 ...
shinelb 发表于 2012-9-11 20:57

好,我找来看看。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2 20:16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12 20:17 编辑

甲米 发表于 3 小时前
下图彩色的球体是灯吗?太漂亮了
————————————————————
   是灯。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2 20:47

前面提到的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老皇宫和蓝色清真寺附近,还有个地下水宫——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在伊斯坦布尔城中,地下宫殿为数众多,但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336根高9米的粗大科林斯式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砖制拱顶,而这些石柱据说均是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神殿中搬运过来的。

[attach]52282[/attach]


[attach]52281[/attach]


据说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没人知道缘由。后来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宫,也就是著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才最终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

它是6世纪拜占庭时期,因战争原因而建的贮水池。据史料记载,地下水宫是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动用七千名奴隶在教堂废墟上建成的,一方面为的是保证宫廷用水供给,一方面是防止敌人围困,有备无患。水宫储水量达10万吨之多,如果蓄满了水,据说可供当时全城人喝一个月。到了奥斯曼帝国时期,水宫被废置。
好莱坞的《007在伊斯坦布尔》和成龙的《特务迷城》都曾在这里取景。

我从水宫入口拾级而下,好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呈现在面前的景色亦幻亦真,令人着迷。耳畔回响的全是水珠掉落水面的叮咚作响,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湿滑,路旁伫立着一排昏暗的路灯,不禁令人产生时空转换的错觉。一根根汉白色的石柱表面,留下了时光和流水雕琢的痕迹,石柱底部散发出来的暖红色幽暗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神秘而朦胧的氛围。浅浅一汪水极清澈透明,有鱼儿穿梭往来。
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传说这里囚禁着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

我可能孤陋寡闻,看了这里,觉得它可能是古代最大最美的人工地下水宫吧。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2 21:13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12 21:15 编辑

伊斯坦布尔人的钓鱼,是比较有名的。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边,有许多的人钓鱼,与海景连在一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天早上,我五点到达金角湾的加拉塔大桥上,一看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日出,二看桥上的钓鱼人。这天刚好周日,而周六周日的钓鱼人最多,密密地站满桥两边。真个天水人合一,还有船,鸟,清真寺!

[attach]52284[/attach]


[attach]52288[/attach]


[attach]52289[/attach]


[attach]52285[/attach]


[attach]52287[/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2 21:19
该结束伊斯坦布尔了。弄得太长,自己都不好意思。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9-12 21:29
所有的照片都很有价值,视角独特,拍摄得都是一流一。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9-12 22:16
以前看过一本《欧洲美术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里面拜占庭的窗户的玻璃确实非常漂亮,很有艺术的感觉。谈 ...
shinelb 发表于 2012-9-11 20:38


我去莱比锡就是专程去圣托马斯教堂“朝圣”的,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9-12 22:21
我去莱比锡就是专程去圣托马斯教堂“朝圣”的,呵呵。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9-12 22:16
兄台在国外,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羡慕能去圣托马斯教堂。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3 09:43
对教堂、清真寺这一类宗教建筑物的窗户我十分迷恋。种类多,大多色彩鲜艳,高高在上,其神秘性总会让人有无限的遐想。往往那一道道的“耶稣光”入室,人就会心迷意乱。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3 11:33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9-13 11:56 编辑

结束伊斯坦布尔前,还是要提提独立大街。独立大街是伊斯坦布尔最有名的街道之一,被人们称为“步行者天堂”。长约3公里,沿街有各类精品店、音乐商店、书店、美术馆、电影院、剧院、图书馆、外国文化协会、教堂、咖啡厅、酒吧、夜总会、古老的糕点铺、巧克力店和餐馆。这条大街被独特的希腊建筑所包围。我买的伊斯坦布尔音乐CD就是在这条大街买的。
我去的这天是周六,街上熙熙攘攘。独立大街相当于上海的淮海路、北京的王府井,属于这座城市中品味较高的街区。但是人家的步行街有历史,有文化,边逛街边欣赏,那些建筑物太美了,值得慢慢看。以前这条融合了欧亚文化的街叫大街,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政府将这条街改名为独立大街,以纪念土耳其独立战争的胜利。
到伊斯坦布尔,这个地方一定要来,最好是下午近黄昏的时候。

[attach]52319[/attach]


你在独立大街漫步,有老式电车从你身旁驶过,时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电车铃声,现实与往昔交融一起。。。。。。

[attach]52327[/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3 11:42

在独立大街,有圣安多尼主教座堂,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罗马天主教教堂。教堂原由伊斯坦布尔的意大利人兴建于1725年,后来被拆,1906年到1912年在原址兴建了目前的建筑,威尼斯新哥特式风格。该教堂是由意大利神父主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伊斯坦布尔的呼愁。

[attach]52328[/attach]


[attach]52329[/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3 11:44

伊斯坦布尔   独立大街   涂鸦

[attach]52330[/attach]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3 11:48
伊斯坦布尔结束。后面伊兹密尔、以弗所等。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4 09:27

下一站的重点在以弗所。要到以弗所,先乘飞机从伊斯坦布尔到伊兹密尔,土耳其航空公司。

[attach]5237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9-14 15:56
伊斯坦布尔结束。
liao 发表于 2012-9-13 11:48
伊斯坦布尔曾经也叫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写过一篇很有名的诗歌《驶向拜占庭》,
这首诗表现出叶芝对物欲和物质文明的反感,对他认为是理想的拜占庭文明的向往。
拜占庭曾经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曾经非常繁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4 16:24
伊斯坦布尔结束。后面伊兹密尔、以弗所等。
liao 发表于 2012-9-13 11:48

期待!以弗所可是做地地道道的历史名城!
是罗马帝国远及小亚细亚的首府所在地之一,罗马时代的遗迹不少;是使徒时代保罗著《哥林多前书》的所在地;是使徒约翰重要的活动地;是圣母玛利亚最后的庇护所。。。。。



作者: liao    时间: 2012-9-14 17:08
期待!以弗所可是做地地道道的历史名城!
是罗马帝国远及小亚细亚的首府所在地之一,罗马时代的遗迹不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4 16:24

那是那是。要说它的古,那是一曲大戏。
若延着你的提要,永远也弄不完。
但我尽量晾晒图文。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