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一个不愿说,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题。(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09:45
标题: 一个不愿说,但又不得不说的话题。(之一)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25 14:28 编辑

此说题在心里已有些年头了,原本只是自身去体验,因为烧友是个太具有个性特证的圈子,更多的是自娱自乐而已,但有时又偏偏喜欢把自己的系统和调整心得拿出来晒晒,倒不是为了其它什么利益或炫耀,却都是为了能享受更多的快乐并与烧友一起分享而为之。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09:56
众所周知,烧友的交流,最基本和最多喜爱做的一件事就是:带上几张自己熟悉的唱片,听一听在别人系统中的声音表现,并与自己家中音响的表现作一番比较,真可谓人之长情,此做法从表面看是几乎那么的顺理成章与无懈可击。
作者: hojunchun    时间: 2012-9-15 09:59
下文??????????????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9-15 10:01
搬张凳子坐下,愿闻其详!
作者: 上海粉丝    时间: 2012-9-15 10:08
很有意思的话题,听讲了
作者: nmggw    时间: 2012-9-15 10:09
其实系统和人一样,同样唱片出来的声音几乎相似,但细节部分又各自千秋,又无法比较,因为没有一个真正的声乐评审标准,每个人的听觉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致,,,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0:1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5 10:12 编辑

带唱片的人一般有两类心态,第一类:把自己认为自家系统中表现非常完美的唱片在别人的系统中得已证实,以作对比;笫二类:把自己认为自家系统放得不太完美的唱片,以确认对比自家系统的缺陷所在,并继续努力。当然也有第三类的存在,那就是专找别人的不足而得以自我满足。(此类人极少,且不在我的话题之内)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5 10:17
又见肥妹先生帖子,进来跟几句。我现在出门不带唱片了,在朋友处听音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主人辛辛苦苦的拿出珍藏的邓丽君唱片,兴奋地说:笛子吹的多有质感、空气感多好。我会笑容可掬的答:作曲家在写曲子时开始没有笛子,配器使然,过于突出某一声部或伴奏乐器,乐曲的整体感和歌者的情感表现会减弱,我们是否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欣赏这首歌曲。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0:21
所有带唱片之人往往会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所带唱片本身的水准应该是在何种的水平上,唱片录音的不同,在任何一套系统中的表现也会截然的不同,或大相径庭!是別人系统的错?还是自家系统的对?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0:24
要出门了,下午继续。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9-15 11:55
所有带唱片之人往往会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所带唱片本身的水准应该是在何种的水平上,唱片录音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5 10:21

还有好多带刻录碟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12-9-15 12:57
所有带唱片之人往往会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你所带唱片本身的水准应该是在何种的水平上,唱片录音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5 10:21

我倒赞成拿熟悉唱片去"评价"不同的系统,因为简单直接, 但我的关注点可能不是"对错"而是"差异" ...而更重要是思考造成这差异的原因.


作者: cctvcjh    时间: 2012-9-15 13:08
娱乐而已。不需较真。
作者: zyuv888    时间: 2012-9-15 13:18
有人对自己的系统提出缺陷是好事哦,这样自己再加以思考一下是否喜欢的方向。
作者: cctvcjh    时间: 2012-9-15 13:30
何为烧,糊亦。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9-15 13:31

众口难调,求同存异
作者: cctvcjh    时间: 2012-9-15 13:37
看来指挥家的认真程度还不及烧友。
作者: 2000s    时间: 2012-9-15 13:58
我去烧友家,只有长见识的心态去欣赏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发表任何评价前,都会先强调是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评价的。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4:05
我把绝大多烧友的器材大致归类如下,(所有系统以CD作为音源)

1:小系统,书架喇叭+晶体管;书架喇叭+电子管;
2:中系统,落地箱10寸之内;晶体管或电子管;
3:大系统,12寸之上,晶体管或电子管;
4:古董系统,一般为电子管;
现开始互为上门交流------于是故事就开始了!



2: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4:10
其实所有上述器材拥有者都非常明白自家的长处与短板;要不然也就没有了还需不断升级与调整一说了。
作者: NHJJHCH    时间: 2012-9-15 14:17
回复 西湖肥妹88 的帖子

记着带唱片!!!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7:04
现在说说笫一类的,每一套系统,不管器材相同或不同均会带上一些主人的一定的烙印,因此音响性一定是不同的,如甲家中的系统为小型系统,有很多人会喜欢童小姐的唱片,一直以来就感觉她的声音和录音为一流,于是乎就经常拿她作为自己的测试碟并作为评判別人器材的依据,因童小姐带来的争论在网上与烧友一直是激烈的。其实在一套很好的系统中童小姐唱片中混响的效果太多,人工的痕迹也就一览无余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7:1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5 17:19 编辑

再说一种现象,某乙家的系统宽宽肥肥,在他家表现极为出色的一張钢琴(还是流行钢琴),其声音非常的丰润,拿来一套大系统晶体管系统中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瘦而无情感,这样的现象怎么来评判两家的系统呢?反正我不会去作出评判!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9-15 17:19
还有一种人,是专门带着唱片来主人家里让主人中毒之后无法自拔,然后拜托友人在市面上寻找该唱片的。

哈哈。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9-15 17:22
等保险丝到了,是否让我再上门放放毒?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7:24
我已经都说了,体会而已,因此,我还是建议把一些相对有权威人事推荐的唱片作为自己系统调整与评判为好。如HP等。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9-15 17:50
本帖最后由 111joj 于 2012-9-15 17:51 编辑

正儿八经地说,音乐种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从古典音乐的交响、歌剧、室内乐、钢琴独奏等,再到爵士、流行、跨界音乐等,对于一个高手来说,最高境界莫过于尽可能地将家里的系统能够重播好尽可能多的音乐形式,这与系统大小关系不是太大,当然相对而言,系统越大,全面性和兼容性肯定越强。

不过实际情况是,很少有什么系统能够调整到重播任何音乐都是100分的效果,短板肯定存在,只不过是多寡而已。这一点,如果主人水平不低,是最了解自己系统的人了,他最清楚自己的系统放什么最擅长,放什么欠缺一点,欠缺什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5 18:22
我已经都说了,体会而已,因此,我还是建议把一些相对有权威人事推荐的唱片作为自己系统调整与评判为好。如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5 17:24

曾经有位哥们,爱好历史录音,调整系统很有段时间爱用历史录音的重放来作为参考标准,肥妹兄咋看?我跟这哥们说,你还那么多非历史录音唱片,又咋办呢?更何况,你所用的器材设计之初就不是为播放历史录音而考量的。所以,还是应该以演录俱佳的立体声作为参考的标准和依据。

目前,如果播放古典音乐,俺认为90年以后的DG录音可以作为一个基准考量,HP的推荐俺到不认为太合适。很简单,前者能放好了,后者只会更好;相反的情况就很难说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8:39
曾经有位哥们,爱好历史录音,调整系统很有段时间爱用历史录音的重放来作为参考标准,肥妹兄咋看?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5 18:22

如果他只喜欢此类唱片,那可应该恭喜他了,因为只为一人而活的人是简单的,也是比较容易达到自己要求的。
问题是他是否能真正接近是个关键,简单有时也不那么的好弄。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8:44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5 19:16 编辑

为什么3\5A还是有很多人爱好它,也是这个原因。扬长而避短是这类玩家要把握的尺度,我走了一些这类朋友家,有些人并不愿妥协,因此就与人产生了争执,而大场面却永远不是他们的菜。
能把一类的唱片搞定,已经是武林高手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8:46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5 19:02 编辑
曾经有位哥们,爱好历史录音,调整系统很有段时间爱用历史录音的重放来作为参考标准,肥妹兄咋看?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5 18:22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8:47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5 19:13 编辑

[quote]曾经有位哥们,爱好历史录音,调整系统很有段时间爱用历史录音的重放来作为参考标准,肥妹兄咋看?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5 18:22 [/quot

其实当我们发现自己系统非常挑剔唱片的时候,千万別怀疑唱片特别是一些名碟的不是了。是系统有明显个性的表现所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5 18:54
肥妹兄联发几弹啥意思?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9:01
苹果老这样!烦!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5 19:07
如果他只喜欢此类唱片,那可应该恭喜他了,因为只为一人而活的人是简单的,也是比较容易达到自己要求的。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5 18:39

关键是这哥们喜欢的多了,他也喜欢新录音,哈哈。
不过,后来这哥们调整下来的系统还是很正路大气的,重量感尤其印象深刻。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5 19:12
关键是这哥们喜欢的多了,他也喜欢新录音,哈哈。
不过,后来这哥们调整下来的系统还是很正路大气的,重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5 19:07


恭喜恭喜了,当系统调整到一种境界之后,就会发现所有唱片的特点了,能评判到唱片的点点滴滴之后的系统才是真正厉害所在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5 19:22
恭喜恭喜了,当系统调整到一种境界之后,就会发现所有唱片的特点了,能评判到唱片的点点滴滴之后的系统 ...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5 19:12

这哥们的系统我经常提到:拜识通前级+4B+7B推PMC MB2,音源AA转盘加解码,线材基本天仙配、意大利ART,仅线材花了20来万。这对MB2目前俺认为是听到的中间表现最好的。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2-9-15 19:51
回复 西湖肥妹88 的帖子

我也是第一类的小系统,但就极不喜欢童小姐的唱片,因看了枪文也买了一只,只听了四首就不再听了,现在那东西不知放那了,听来总感觉极不自然。
   
作者: 陈枫    时间: 2012-9-15 21:56
还是带自己熟悉的CD去试听好,但不能以这去判断器材的好坏,只能讲适合吾适合你听,因为每个人对声音的要求毕竟不一样,喜欢的音乐也不一样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9-15 22:49
曾经有位哥们,爱好历史录音,调整系统很有段时间爱用历史录音的重放来作为参考标准,肥妹兄咋看?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5 18:22


我觉得这办法不错啊。历史录音对系统的基本素质特别敏感;不过到一定水平之上的系统,追求延伸、味道、贵气之类,就难以用历史录音判断了。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00:31
小系统对大系统如是说:面对弦乐群的规模感,说音场不够开阔,赞同吗?把童丽放大到“喉咙出声”,对吗?能反映小提琴演奏的颤音、把位、揉弦,却说没有质感和送香味,认同吗?把钢琴的琴腔共鸣声说成形体大,同意吗?成团层层出现的低音,说低音不够足,可信吗?
作者: 淡忘    时间: 2012-9-16 01:40
本帖最后由 淡忘 于 2012-9-16 02:01 编辑

肥妹同学,果然是到处吸毒的人。你的系统太好了就别出来欺负我们这些穷苦的大众同学了!
哇哈哈。。。
其实小系统也好大系统也好,都是主人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
有的朋友钱比较多器材也好,但声音大多比较一般没有特点。
而小系统的朋友大多喜欢听人声,小品之类。因菜而定系统而已
但玩得好的系统是有灵魂的,这灵魂就是主人对音乐和器材的认识而出现的表现。
我自己体会是这样,初烧时是为了听器材而买唱片,到中烧就是以唱片来听器材,
到往上一点是真实乐器的标准来判断器材的好坏。但很多人不会以这一点来决定
器材的搭配,只用钱来搭配最好的。这是一个极难走出的误区。
每一个厂牌每一台机器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声音,要怎样玩出器材独有的声音是一门学门。
到达一定层次了就会明白了,肥妹同学,你的系统已经有很强大的灵魂了,哥到你家听过了,
在此向你表达万分配服。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9-16 08:53
有特点的系统一定是存在问题的,现代的小型系统昰可以很好地重播大型作品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09:34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9-16 09:57 编辑

上述事情发生在见多识广的老烧级。记得柏杨晚年时说过:对于多数人而言,你不能帮助他,但不要指出他的缺点。这和《丑陋的中国人》判若两人啊。然,今天为了“真相”不明哲保生,再次举出谬误之处,老烧口边常说:小箱子听音色,大箱子听规模。我奇怪,论坛上常听:被某器材声音毒倒,却未闻被某演奏家音色感动;拿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与白头佬在一套器材上听弦乐群大小是否一样,孰不知乐队编制不同;听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说钢琴声部是“凹陷”的、小提琴为何不能强过钢琴,却不知小提琴家在前,钢琴家在后,拾音麦克风距离小提琴近而产生的纵深距离感,更利于声部的平衡性,作曲家是将二件乐器视为平等,强弱是此起彼伏。说演奏者在不同唱片公司、不同录音时代、不同录音工程师,都会产生不同音色,从而推翻演奏者固有演奏音色观点,即海菲兹在EMI和RCA录音不能断定同一人,为此,我用另一演奏家盲听试验,这是二张同一演奏家用相同品牌钢琴在同一录音场地,钢琴家演奏二位作曲家经典作品,只是他采用不同的演奏音色,录音麦克风摆位不同罢了,结论却是二位钢琴家演奏。可悲是这种现象在现实烧友中太多了,并常问我现场是否经常去听?如有点激烈言辞,便以“修养”覆盖!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09:56
故此,我现在经验是:烧友交流“先握一握手”再说后事。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6 10:16
其实我们在这么棒的平台中来畅聊各自的想法已经是件非常美妙之事了,各自观点,畅所欲言,其他的实在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12:04
小系统常说:听室内乐是强项,我们就小提琴为例,播放一般水准录音的唱片(非发烧类),小提琴演奏者右手拉出双音以及双泛音能体现吗?钢琴演奏要求体现触键的颗粒感,小提琴同样,那是由于演奏者左手独立按弦能力使然,人们常说“水银泻地”便是这种功夫的体现。好,将真实的东西展现出来就是迈向成功之路。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9-16 13:05
"小系统常说:听室内乐是强项"
这种观念落伍了。上面说的都可以做到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13:14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9-16 13:25 编辑

来,我自己可以试一下,请问那种小箱子搭配出来的系统能做到上述现象,我就用RCA版的海菲兹演奏布鲁赫小协来试它,呵呵。。。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6 18:16
塔尔蒂尼的“魔鬼颤音”使我钟爱的小提琴曲,不仅旋律优美又有可怕的技巧展示,节省时间,直接跃至第三乐章,里面有分别在D、A、E单弦上的颤音,双音、三音、四音和旋,而双音中又有上弓法的颤音和下弓法的颤音,窜铃般的连音和特殊音效的顿弓,一把小提琴制造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万不是“叽叽喳喳”的送香味。这种音响效果不是横在音场中间中提琴般大小的小提琴奏出,是在音场左侧一定高度的名琴名家发出的。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09:41
对于发烧友而言,经常将HIFI与音乐性对立起来;如果我们将看问题提成一个高度,盲目的HIFI而不知道真实的演奏,反之将器材音色、胆味、电容与线材带来的音色变化、及辅材影响的频响变动而认为有乐感,这些必然导入误区。演奏者的风格是基于乐谱和乐曲特性,演奏中出现的音高和强弱变化、节奏的变动是建立在理解和体会作品原意基础之上而为。我们不能将“风格”大帽子为挡箭牌而掩盖真相,用囫囵吞枣方式理解音乐表达。小功率下的增益失真视为“大动态”,小音压下的低音和人声认为舒服和亲切;我对“大动态“朋友说,强弱对比不是单一的强和弱前述的小提琴颗粒感在右手的配合下音强是有变化的,不信可去现场演出前排位子听一下;而对“舒服”朋友说 :乐曲的配器法不是这么单一的。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09:58
虚心学习。。。。。。。。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7 11:23
对于发烧友而言,经常将HIFI与音乐性对立起来;如果我们将看问题提成一个高度,盲目的HIFI而不知道真实的演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09:41

此观点我完全赞同。只有会听,才会知道怎么去调整,我还是那句话,理念不明确,声音应该也会是那样。



作者: 乐乐行    时间: 2012-9-17 11:39
物以类聚。
中国目前没有右派,只有左派和极左派。玩音响的人一样,
作者: rock    时间: 2012-9-17 11:40
对于发烧友而言,经常将HIFI与音乐性对立起来;如果我们将看问题提成一个高度,盲目的HIFI而不知道真实的演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09:41


简单来讲,多听现场会有帮助...其实, 很多HIFI友追求HIFI 的体验也是一种玩音响的态度.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1:48
娱乐而已。不需较真。
cctvcjh 发表于 2012-9-15 13:08

同意,嘿嘿。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1:54
有特点的系统一定是存在问题的,现代的小型系统昰可以很好地重播大型作品
牛仔 发表于 2012-9-16 08:53

这次同意牛仔兄观点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7 11:58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17 12:11 编辑
简单来讲,多听现场会有帮助...其实, 很多HIFI友追求HIFI 的体验也是一种玩音响的态度.
rock 发表于 2012-9-17 11:40


哈哈哈!又是一个应该不能说的话题,有某些人逢音乐会一定去听,而家中的声音却是没有办法的去说。

好声音一定要去音乐会;去音乐会的不一定会有好声音!!

同样,家中有钢琴的人可是越来越多,那,是否家中有钢琴发烧友的音响放钢琴应该一流?答案肯定是---不一定。

关键还是一个字---“悟”。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7 12:09
说一个题外话,66000已经停产啦!我的喇叭快成古董啦!!!!哈哈。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2:36
回复 rock 的帖子
就我现在对于音乐理解能力而言,我认为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不视为消遣工具。前者谈及“风格”和“音色”问题,器材之声应反映演奏者的风格演变和使用不同乐器带来的音色变化。以前苏联小提琴家Leonid Kogan(莱昂尼德 科岗)为例,我们听他的演奏一般以中后期为主,普遍评价是粗旷雄浑,这时他使用的是1726(常用)、1743年耶稣 瓜内利名琴,可是我们播放他在1959年与康斯坦丁 西尔维斯特里指挥巴黎音乐学院乐团演奏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时会发现,他不怎么“劈弓”,琴的音色也不同,那是1707年的Stradivari名琴,这一点应济渭分明,不可含糊。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2:47
回复
就我现在对于音乐理解能力而言,我认为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不视为消遣工具。前者谈及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2:36

不知道有多少烧友能达到07兄的标准,即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2:49
回复
就我现在对于音乐理解能力而言,我认为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不视为消遣工具。前者谈及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2:36

个人感觉,07兄关于柯岗的分析,用一个箱子就能解决,哈哈。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2:55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9-17 13:02 编辑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我经常遇到听小系统的人说大系统低音糊,其实不是“糊”而是低音提琴与大提琴作为乐曲低音声部有机结合,其A1弦音色较沉重、E1弦音色晦暗,强奏时雄浑有力,弱奏极低音时深沉,慢慢涌来。小单元能做到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7 13:01
个人感觉,07兄关于柯岗的分析,用一个箱子就能解决,哈哈。
wayned 发表于 2012-9-17 12:49

07兄要不是大系统就是三妻四妾成群,哈哈。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04
回复
我经常遇到听小系统的人说大系统低音糊,其实不是“糊”而是低音提琴与大提琴作为乐曲低音声部有机结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2:55

07兄的意思是做不到“糊”,还是根本做不到。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06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小弟以前听小箱子,常被音色“毒倒”,什么2A3、211、300B,西电也用过,自从遇上大系统,逐渐明白音乐表现不是这么回事,“学费”是要交的的,呵呵。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08
07兄要不是大系统就是三妻四妾成群,哈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9-17 13:01

我和念经兄一样,虽然和07兄有过几次网面之交,但是还不知道07兄的系统“真面目”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08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回先生,慢慢涌来之效果,小单元难事实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9-17 13:09
回复
小弟以前听小箱子,常被音色“毒倒”,什么2A3、211、300B,西电也用过,自从遇上大系统,逐渐明白音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06

670兄不妨晒晒自家的系统,并说说为何如此组建自身系统的缘由?期待!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11
回复
小弟以前听小箱子,常被音色“毒倒”,什么2A3、211、300B,西电也用过,自从遇上大系统,逐渐明白音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06


07兄说的大系统应该没把小弟这种“古董垃圾大系统”算在里面,因为电子管正是小弟的正规部队,当然古董号角也算凑合着算兄和肥妹大侠所说的大系统单元吧。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12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楼上二位仁兄,小弟为难了。。。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14
回复

楼上二位仁兄,小弟为难了。。。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12

07兄千万别介意,对兄的观点和文采一直很赞赏,观点明确且文采飞扬,水平不是一点点。在烧友中是很难得的,向你学习。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15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回先生,小弟的功放、解码皆为电子管,只是前所讲的是小功率管而已。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17
回复

回先生,小弟的功放、解码皆为电子管,只是前所讲的是小功率管而已。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15

被我猜中了,我料到07兄的系统非有管子不可,那就更加说明小弟的一些个人想法了,谢谢07兄能敞开自己系统的信息。



作者: rock    时间: 2012-9-17 13:22
回复
就我现在对于音乐理解能力而言,我认为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不视为消遣工具。前者谈及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2:36


爱乐者多数赞同 "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 ,但器材派烧友追求器材物理因素的极致表现,也无可厚非。

其实音响之所以有这么多争论,这么好玩,在于各种系统/器材的风格独特性...我们要讨论“演奏者的风格演变和使用不同乐器带来的音色变化”时,或许需要以不同器材为基础去讨论,例如以JBL 66000为监听和以MBL大葫芦为监听,可能听感差异就很大。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25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兄好,弟这辈子不会放弃电子管,“神殿”+M1000 mkⅡ制造的晶莹剔透亮丽感,具有刻画乐器演奏之性能,但音色过了,我用大功率电子管后级功放结合其前级和必要的调声手段,确保场面和必需的演奏技法还原。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35
回复 rock 的帖子
回版主,我对MBL之葫芦有保留意见,尤其是低音设计,除了对用户的房间要求还有可怕的功率输出,您看它的后级功放是功放内套功放,以此形成低音下潜力让楼下住户难以接受。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37
回复

  兄好,弟这辈子不会放弃电子管,“神殿”+M1000 mkⅡ制造的晶莹剔透亮丽感,具有刻画乐器演奏之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25

赞!!!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39
爱乐者多数赞同 "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 ,但器材派烧友追求器材物理因素的极致表现,也无可 ...
rock 发表于 2012-9-17 13:22

个人观点,在分析“演奏者的风格演变和使用不同乐器带来的音色变化”时,不能脱离分析录音的状况,包括录音空间、拾音设备的摆位、录音设备的选用和操作原则等等。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46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兄,弟理解为“好声”需要客观,器材之声有其特殊性,是好事,但不能太过,更有胜者将其上升为“哲学”范畴,就拔高了,我们总不能听到童丽之声一直是“水淋淋”的,邓丽君年轻时歌声和成熟期差异很大,她后期歌曲分明是成熟女人之声,此时的气息控制随着感情而宣泄,她姑娘时是不会这么歌唱的。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47
回复
    兄,弟理解为“好声”需要客观,器材之声有其特殊性,是好事,但不能太过,更有胜者将其上升为“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46

明白07兄的意思,在一个健康系统的基础上,再谈其他的东西,是首要条件。



作者: rock    时间: 2012-9-17 13:48
回复
回版主,我对MBL之葫芦有保留意见,尤其是低音设计,除了对用户的房间要求还有可怕的功率输出,您看 ...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35


听音响这么久还真没考虑过楼下住户的感受,呵呵...MBL 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很多古典音乐的再现,如交响乐,MBL是非常牛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赞成"器材是为音乐服务"的音乐发烧友,他们对此的认可度比很多器材派烧友要高.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50
不知道有多少烧友能达到07兄的标准,即音响器材是为聆听和学习音乐服务的。。。。。
wayned 发表于 2012-9-17 12:47

看你天天扭屁股就知道你就想着玩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50
回复 rock 的帖子
感谢版主的开明和豁达,弟能在贵坛借肥妹兄贴直抒己怀,荣幸之至!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52
赞!!!
wayned 发表于 2012-9-17 13:37

嘿嘿,是地是地,所以我决定还是咱们两个没事互访互访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3:53
回复 wayned 的帖子

兄,弟是这么认为的,仅是一己之言,不代表众人,谢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9-17 13:54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2-9-17 14:12 编辑
嘿嘿,是地是地,所以我决定还是咱们两个没事互访互访
wayned 发表于 2012-9-17 13:52

别为难人家了吧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55
回复

兄,弟是这么认为的,仅是一己之言,不代表众人,谢谢。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3:53

佩服兄的气度和豁达,在把玩音响发烧中,应该不存在任何的观点强加和居高临下,多的是互学互进。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3:57
本帖最后由 wayned 于 2012-9-17 14:47 编辑
别为难人家了吧?scfan 发表于 2012-9-17 13:54

我听小吴斑竹的,最近有空记得来走走玩玩哈。。。。



作者: ecm    时间: 2012-9-17 13:59
讨论的太深了,无法领会语言描述的声音,我想用全身心的聆听是最好的领会。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9-17 14:08
不知670707兄可否屈驾来寒舍指导呢,我将倒履相迎
作者: 独行客    时间: 2012-9-17 14:12
本帖最后由 独行客 于 2012-9-17 15:31 编辑
肥妹同学,果然是到处吸毒的人。你的系统太好了就别出来欺负我们这些穷苦的大众同学了!
哇哈哈。。。
其 ...
淡忘 发表于 2012-9-16 01:40



太深奥,看不懂。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4:14
回复 ecm 的帖子
兄的观点认同,我是这样听音乐的,有不妥之处请先生指教:
科岗演奏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35
1.有节制的快板                18.09
2.短歌(行板)                6.19
3.非常活泼的快板        9.08
4.回忆留念的地方—旋律之2         7.30

Constantin Silvestri(康斯坦丁 西尔维斯特里)指挥Paris Conservatorie Orchestea(巴黎音乐学院乐团)
录音时间:1959年

罗马尼亚裔英国籍指挥大师康斯坦汀.席维崔斯(Constantin Silvestri),1913年出生于布加勒斯特,1969年因癌症逝世,终年55岁,他精通指挥、作曲、钢琴等等是位才艺非常、有着渊博音乐知识的音乐家,曾担任”罗马尼亚国家歌剧院(Romanian National Opera)”、” 乔治.埃乃斯库爱乐乐团(George Enescu Philharmonic Orchestra)”、”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等著名乐团的指挥,并由1961年起任”伯恩茅斯交响乐团(Bournemouth Symphony Orchestra)”的首席指挥,由他带领乐团再创高峰。此极具历史价值的珍贵录音,由席维崔斯于1963年-1967年指挥”伯恩茅斯交响乐团”多个录音,包括演绎乔治.埃乃斯库(George Enescu)的[第1交响曲(Symphony No.1)]、[第1首管弦乐组曲(First Orchestral Suite)]和[第2首管弦乐组曲(Second Orchestral Suite)] ; 莫扎特(W.A.Mozart)的[魔笛序曲(The Magic Flute Overture)]、[第29交响曲(Symphony No.29)] ;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的[斯拉夫舞曲,作品46(Slavonic Dances,Op.46)] ; 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v)的[古典交响曲(Classical Symphony)]与及由席维崔斯亲自创作的[给弦乐的三首小品(Three Pieces for Strings)]等,极具收藏及重温价值的历史录现场实况录音,让乐迷能感受到汹涌澎湃的音乐魅力与及再次重温席维崔斯的黄金时代。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奏鸣曲式
  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副部主题为A大调,由独奏小提琴华丽的琶音和木管组轻快亮丽的演奏构成。发展部出现了大量频繁转调,更巧妙地运用了跳弦技巧。再现部的两个主体均为D大调,仍然充满欢乐的气氛。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
  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伴奏乐器只有弦乐组、圆号。旋律是由独奏小提琴和助奏单簧管构成。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回旋奏鸣曲形式
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第一主体由属七和弦开始,独奏小提琴的颤弓为主题增添不少趣味。第二主题为A大调,旋律简洁、清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田园风光。

科岗演奏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61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式。        24.47
由定音鼓以节奏均匀的四分音符弱奏,引出明朗而宁静的主部主题。这是协奏曲文献中最独特的写法之一。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一直在奇妙的宁静中曲折地游动,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是一个优美而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贯穿于整个乐章的戏剧性似乎暂时被一种清澈、辽远的宁静和崇高境界所取代。其弥漫的安详情绪,令人想起莫扎特。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小广板,G大调,4/4拍,变奏曲式。        9.42
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圆号和单簧管呼应后,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在音乐性格上全无当时大部分变奏曲的炫技和雕琢,它更象是一首朴素而深沉的冥想曲。整个乐章中长笛、小号、和定音鼓始终没有出现。加弱音器的弦乐奏出舒缓的主题,仿佛是一首虔敬的赞美诗。正如很多音乐家所指出的,它具有一种几乎是“静止不动”的性格。整个乐章由这一主题及其变化和对比性段落构成。简短的华彩乐段将音乐不间断地引入末乐章回旋曲。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回旋曲式。        9.26
这是一首活泼有力的回旋曲,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反复出现的主要主体充满民间舞蹈的淳朴色彩和充沛活力,洋溢着欢乐和热情,穿插于其间的插部则在统一的格局与情调中展现了对比和变化。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Constantin Silvestri(康斯坦丁 西尔维斯特里)指挥Paris Conservatorie Orchestea(巴黎音乐学院乐团)
录音时间:1959年
(注:上述各乐章分析来自网络载录)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7 14:16
好久没有那么热闹了,心平气和的讨论真的好。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4:19
回复 西湖肥妹88 的帖子
感谢肥妹兄给予我们的机会。
   
作者: 独行客    时间: 2012-9-17 14:21
本帖最后由 独行客 于 2012-9-17 15:32 编辑
好久没有那么热闹了,心平气和的讨论真的好。
西湖肥妹88 发表于 2012-9-17 14:16

继续,继续。心平气和。哈哈!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9-17 14:22
回复 baiteng 的帖子
兄盛情,弟汗颜,要不我们互换联系方式,择日而聚,兄看如何?谢谢。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2-9-17 14:29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 于 2012-9-24 12:13 编辑



作者: 波哥    时间: 2012-9-17 14:38
旁观“瞎子摸象”明眼人就不言语了。
请看转帖:

李哥谈HIFI
 发表于 2010-12-8 21:05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李哥(李建华),香港资深音响发烧前辈,发烧经历超过40年,曾任香港金弦洋行董事。在90年代初,曾为推动大陆高级音响发展立下了不少功绩。
近年在内地设立音响顾问公司,为发烧友提供听音室设计、装修与改良、影音调梭、电源处理、疑难问题解答等服务。李哥身怀音响绝技又为人谦和,实为发烧友的良师益友。 

一 烧 三 十 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余尽欢,今宵别梦寒。每想起这首歌时,总是勾起儿时片片的回忆,使我感触良深,久久不能自已。 

我 小时是在广州长大的,我的童梦中,常梦见母亲拖着我步过海珠桥。我依稀记得数十年前我几岁时,那时的海珠桥,每隔几步,便有一个洞,一不小心,便很容易掉 下江去,母亲每带我过桥时,总是提醒我小心跨过桥面的洞。长大后,每回到广州,见到海珠桥时,总是回忆起在秋风飒飒,残阳如血,满天红霞的落日余晖中,慈 祥的母亲携我过桥那份温馨、真挚的情景,由于我曾长时间在广州生活,也使我对她产生一份亲切的故土情,在我生命日落,满头白发的时候,我常希望能在故土中 寻回儿时的回忆,每当我到故居附近徘徊时,见到那些和儿时差不多的街道,虽然看来落后,但那份亲切,就像回到母亲怀中的感觉,那里扬溢着一份踏实、安稳、 朴素和谐的气氛,使我觉得我和故土是血肉相连的。
她的脉搏和我一起跳动,一起共鸣,正是由于这一份情怀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决定重回故土,用我晚年的岁月,做些我喜欢做的事,实现我的理想,也是一个三十多年来的梦想。 

三 十年的确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它不单为我添上满头白发也为我带来满面风霜,但我无悔。过去虽然境遇坎坷,但音乐却为我抚平创痛伤痕,给我精神慰藉,鼓舞我的 斗志,令我勇于面对逆境,在哀愁中得到开解,悟到心境澄明平和的可贵,也为我带来心境宁静无争的喜悦,所以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
多 谢上天赐给我接近音乐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别人能够像我一样分享音乐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精神粮食,这也是推动我常常写一些HiFi文章的动力,因为除了于现场 欣赏音乐之外,一般人只能以透过音响器材,才可接触到音乐,但音响器材对音乐的再生却为爱乐者带来无尽的烦恼,而且这些烦恼也是我三十多年来的烦恼,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建立一个自己听音乐的天地,更愿意以野人献曝的一点诚意,以互相学习的精神和同好共同研究,希望互相砥砺,一起分享音乐中无限的宝藏,我更乐意的是,将我的一点HiFi经验和大家分享。 

发 烧友似乎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断追求完美,我也不例外,在追求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苦与乐,虽然部分朋友不断有进步,不但在HiFi上有所成 就,更从音乐中得益不少,但也有些走进了死胡同,弄到焦头烂额,整日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苦恼,甚而对音乐的兴趣也失去,最后索性连HiFi也不玩了。
这当然是最可悲的事,事实上,我也曾经数度心灰意冷,想放弃玩HiFi,但当我一接触到感动我的音乐时,又不期然地充满斗志,重新投入,屡败屡战,
到今天,虽然不能说有些什么成就,但总从无数失败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也摸到了一些门径,利用这些所得经验,也为很多朋友解决了很多问题,希望日后也能在本刊中和大家分享。 
我今天不打算和大家谈怎样去玩HiFi,但我想和大家谈谈如何可以成为一位大师级的发烧友?
要具备什么条件?有什么秘诀? 

首先要声明,我不是什么大师级的发烧友,我只不过是比其他人多玩几年HIFI,多点经验,多些机会接触不同的器材和多些校声的实践而已。
我接触过可以被誉为大师级的发烧友中,他们很多都有一些共同点,而这些都是他们成功因素部分,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你且看看你是否已具备这些条件,有朝一日也成为大师。 

第一,热爱音乐,以理智态度去玩HiFi,大师都对音乐充满热忱,视音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视玩HiFi只是希望追求音乐中至善至美的境界,他们对器材的态度和评价,并不以价钱以依据,他们只着重将器材发挥到极限,并不盲目和盲从地先追求高价器材。
他们明白到人生充满妥协,任何事物也难求完美,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尽量理性地去解决问题,就自己能力和财力所及去玩好HiFi,器材只是工具,听音乐才是真正的目的。
如你不是真正喜爱音乐,培养良好欣赏的乐趣,玩HiFi狂热一阵子后,玩得不好的话,热度冷下来,可能便放弃。只因你对音乐爱得不够深! 

第二,恒心、毅力和坚强的斗志不可少,玩HiFi要玩得好的话,就要像我们对待事业的态度一样,必须有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力求进取和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努力去研究和尝试,才有希望成为高手,而距离大师的路途仍很遥远!
如你自问已具备上述条件的话,恭喜你,你已有了进入音响殿堂的入门券,再具备了下次我说给你知的条件的话,能不能成为大师就要看你的修行和天份了。 

如何身为大师级发烧友(上) 

上次我谈过一些要成为大师级发烧友所具备的条件作为大家参考。好,我们今次继续谈。 

我说过培养喜爱和学习欣赏音乐,加上追求完美的心态才有动力去追求音乐的至善世界,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以理智的态度去玩HiFi才是正确的态度,而在追求的过程中必须具有无比的恒心、毅力和坚强的斗志才可希望有所成就。 

但具备了上述的两个条件,只不过是基本的正确态度而已,要是你只靠一腔热诚,盲打瞎撞,盲目跟风,别人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从来不知道自已的组合究竟出了什么毛病,需要改善的是哪一环节...
更患上了一般的HiFi 友的致命伤----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以为组合工作正常就一定可以弄到像音响书上所描述的效果,结果空有恒心和毅力,组合的表现不是原地踏步就是效果更糟,情况就好比狗追自己的尾巴,团团转,永远追不到! 

想玩好HiFi,就像学功夫一样,必须由习马的基本功开始,循序渐进,一招一式地去学,勤加苦练,多加思考,透过实践验证,参考别家所长,去芜存菁,有所创造和改良,才可成为真正的高手。
至于能否成为大师级人马,那就看你能否突破和创造,自成一家了。
其实要成为真正高手或大师的话,以下的几点不可不留意。 

第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发烧友都有很多机会去别人家里聚会和谈发烧经,请千万不要失去这些机会,因为我们可以透过细心观察,虚心去请教别人的心得,学到很多别人校声的方法,避去很多冤枉路。
例如在某些人家里,你见到扬声器的摆位并不合理。但效果却不俗,原因为何?这时你必须细心观察音箱附近环境。家具的摆设位置。主人家如何去处理声音的反射面,如何放置吸音物料或反射板和扩散物料的处理,往往都是学问。
这一切,透过细小观察和不耻下问,你一定有所得,日积月累,把不同环境的处理经验累积起来,有朝一日,碰到类似的环境,那时你的经验就大派用场了。 

记着,到别人家里,除了留意音箱摆放的位置外,更要留意器材的摆放方法,供电的处理,器材的防震措施,防震物料的运用,多请教别人防震方法和物料的特性和对声音的影响。这一切都是你必须留意的地方。 

有 一点必须提醒大家的,当你听到一套靓声的组合时,你必须紧记观察所得,在回家后用笔记录,否则你会很快忘记的。若你听到一些效果欠佳的组合,你就要检讨哪 里出错,研究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为何衰声,尝试用你的方法去改善它(除非你的朋友乐意接受你的意见,否则切勿作此"乞人憎"之举!)
透过朋友彼此互相学习和实践,在不同的组合和环境中去练好校声的功夫是提高功力的最佳办法,也是不费分文的玩HiFi办法,因为别人已为你提供一套和你所拥有的完全不一样的组合和环境给你试验。
如你真的有方法改善别人组合的效果时,那份成功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不是用金钱可以比拟的。 

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你很自然地培养起正确的判断力,但正确的判断力是由多方面培养才成的,在下面将谈及。 
第二,要有正确的判断力 

所谓判断力,也就是如何去判断声音正确与否,这也是发烧友最难通过的一关。 

判断力也可解作是监听能力,是一个辨别声音是否正确和好坏的标准,这标准是心中的一把尺,是一个准则,没有这标准的人,根本就没有成为高手的可能,更遑论晋身大师级了! 

判断力(或监听力)是通过很多方法才可以正确地建立起来的,例如多听现场演奏,个别乐器的独奏,个人演唱会等都是一个训练自己认识乐器音色的方法,而直接参与乐器的演奏,真正玩埋一份,则更易建立起对音色的正确认识,加强正确的监听和判断能力。
一般发烧友若没有经常去音乐会的机会,又不懂玩乐器,如何去建立起自己的判断标准,我稍后会作专题讨论。 
第三,要多做学问功夫,培养对各种艺术的兴趣和修养。 

看起来多读书和栽培一些艺术兴趣和修养与HiFi简直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多年观察所得,很多真正高手或大师级的发烧友,都有共通之处,就是他们除了有很高的学问修养和喜欢音乐以外,更涉及其他艺术,例如绘画、书法、摄影、文学欣赏、古玩、陶瓷等等。
虽然表面上这些艺术和音响毫无关系,但音乐也是一种艺术,也像其他艺术一样具有抽象的和形而上学的美学观念在内,懂得欣赏其他艺术的人,更能深刻地体味音乐中所具有的真善美。
上面所述的艺术品,每每表达了作者个人的人生体验外,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诠译,对人性的真善美,对生命的讴歌,当人受到这些艺术的薰陶,潜移默化,日久有功,每每令人气质也为之改变。
愈能欣赏艺术的人,愈能藉着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超然物化,心灵对美的感受也愈敏锐,所以他们的音响系统也在有意与无意间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个人性格和情操的工具每每具有一些别人难以模仿的独特气质和美感。
这种自成一家的风格和表现,也就是他为什么被人视为大师的原因了。 
第四,要有谦虚和开放的胸襟 

中国人有一句话:人家老婆,自己文章。这清楚表达出中国文人的特性----假谦虚。
除了文人适用处,其实很多发烧友也是:别人老婆靓,HiFi自己好;
他们在别人面前,表面只是假谦虚而已,当别人批评他的系统时,你看看他的面色就知道了。 

这种假谦虚其实是防碍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有 人说这是自信的表现,其实这是自视过高,以为自己看多了几本书,懂得一些电子学的皮毛理论,背熟了一些数据和线路,懂得装配一些扩音机,就自评为专家,目 空一切,这些人很容易被人分辩出来,因为只要有发烧友的场合,一谈起发烧经,不消五分钟,他就会令到"全人类"都知道他是如何的高大威猛,他的理论和数字 何其精通,他的组合如何"劲揪",别人的如何不济,世界上的名牌在他眼中看来不过尔尔!要是别人在他面前提及他认为不符合他心水的机种或设计时,他更会以 专家的口吻教训别人一番,但,当你有机会听听他组合时,哈!哈!哈! 

只有虚怀若谷,开放胸襟的人,才能用心去观察别人所长,多学、多听、多问、多思考,多求证和实践,最重要的是少发谬论,有容纳别人观点和意见的胸襟。
对别人的新感观或意见,他们都采取尊重的态度,积极求证,去芜存菁,变为已用,这样才可使自己的修行更上一层楼,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大师们都深切体会到艺术是无止境的。 

我认识的大师级发烧友,无不是胸襟广阔,谦逊有礼,深藏若虚的谦谦君。 
生性骄傲,自视过高,目空一切的人,永远和高手的层次沾不上边! 
第五,要有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一个人能否被人公认为大师级的发烧友,并不是将系统弄得靓声就算数,正如上面所说的,大师级的发烧友最突出的一点,也是修行达到极高境界时,组合往往就成为他表达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风格的工具。 

他们的系统很多都不是名贵的器材,很多都是中等货色或很多人认为不够班的机种,但比起很多号称有百万元的巨制动听得多,除了水准极高之外,更洋溢着某种特有气质和特色,在表现出个人风格,声音的表现也往往是独一无二,深刻动人,别人想模仿也做不来。
只要你坐下聆听,音乐便会深深地打动你的心灵,忘了什么是HiFi。
他们系统独特之处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就像我们多听各家各派的音乐时,虽然不知道曲目和作者,只凭音乐中的特色和风格就很容易知道是莫扎特或是贝多芬的作品一样,因为他们的音乐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性格。 

要 达到这种大师级的修行,除了深知器材的特性,通过巧妙的调校去发挥个人的创意外,更要真正认识音乐,认识乐器与乐队的互为关系,还要有极强而正确的监听力 和心中有一个极高而恒定正确的标准,深知道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准确和不准确,他们深知系统失常时的毛病所在,所以除了把握调校好系统以外,更能创造有自 己风格的音色。 

一般高手只能将系统搞得靓声,但往往缺乏了内涵,令人听过后,瞬间便忘记,但大师级的系统,听过后往往令人回味不已,常在心间----这就是大师有别于他人的地方!
由模仿到创造以至晋身高手或大师级,都是艰辛而路途漫长的,愿同好努力,更希望同好有以见教! 
如何晋身为大师级发烧友(下) 

得知本刊为我设一专栏,很是意外,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能有机会和国内的发烧同好一起交流发烧经验。我更希望香港的朋友也能参加这行列,将香港和国内的发烧文化相互交流,希望能彼此学习,共同研究,擦出火花,从而创造一种我们独特风格的HiFi文化。 

我上次用了很长的篇幅去谈如何才可以成为高手,成为大师级发烧友有什么条件, 

这些都是个人的管见,如有不是或不足之处,请高明有以见教。我写的多是一些游戏文章,只是将个人见解及经验写出来,我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翻查典籍和有关资料作引证和考究,所以读者看后,千万认真不得,若有谬误,请予指示,以免误导读者。 

自上次登出巽文后,有读者问我,是否一定要像我说的条件才可成为高手,路途似乎太遥远了。 

HiFi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牵涉的不单是音乐和电声学,更旁及环境声学、音响心理学、物理学,试想光是要精通上述之中的一种学问,已是艰难的事,何况HiFi友一般以买套器材玩玩的心态居多,理他那么多的劳什子学问干什么?所以一般都懒得去吸收这类知识。
但事实证明,一般被许为高手的发烧友很多(当然不是全部)都具有上述多门学问的一般常识,我的朋友中更不乏个中理论,每每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可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有人说,玩好HiFi成为高手的人,所耗费的时间、精神和毅力,简直可以用来取得博士衔。 

是的,在艺术上要取得某种成就,的确要付出很多,更非一蹴而就,是否值得这样付出,就要看你个人的价值观。试问,有成就的人,有谁不是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前进,其间经几许挫败,才有所成?
我 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你能努力耕耘,必然有所得,同时我深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具有差不多的资质,只要你能按步就班,边玩边学,肯定有朝一日,你也可以 跻身高手之列,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开始不谈玩HiFi而希望发烧友先在思想上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作为指引,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可到达彼岸。 

我毫不讳言,我30年的发烧日子中,走过很多冤枉路,就是太急于求成,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指引,只是凭一股热诚,盲冲乱撞,结果一事无成,幸好有良师益友时加提点,才迷途知返,回到正确的方向,踏上比较平坦的道途。
为了感谢这些朋友对我无私的教诲,我愿意将我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早日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精神粮食。 
谈过做好思想准备后,我想起经常有发烧友问我有什么秘诀可以玩好HiFi

其实在上两篇文章我已将我所知告诉你,但我们都知道除了具有正确的态度、恒心、毅力和斗志外,要培养观察力和判断力,做好学问功夫,增加音乐和各种艺术修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发烧友急于要将手头上的组合玩得靓声,毕竟是无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要一个人花长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才可有成,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的事,所以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将玩HiFi的各种方法写上,希望能帮一些初哥发烧友将组合弄得好声一点。 

至于一些有志成为高手的朋友,又应该怎样按步就班去做?以哪样为先?如何配合才可相辅相成呢? 

我以为首先要尽快建立一个标准作为判断声音好坏和是否正确的准则,但由于标准的建立是要由多方面互相引证和参考,期间更需不断改正,再加实地练习,试验和长时间比较才能在你心中成为一个恒定的标准,你不要期望在很短时间内便可以做好。
告诉你,由于不得其法,我玩了HiFi差不多十多年才建立起一个标准,(不要见笑,可能我太蠢吧!) 

在建立标准的期间,其实也是训练自己和培养观察力的机会,也是修养自己学问和多接触艺术的好时机,透过这样的努力,你成为高手是无需怀疑的事。 

很多发烧友终其一生也没有取得一个恒定而正确的标准,他们的成就都只能在某一层次上停滞不前,无法突破,终日寄望在更换器材或某些发烧玩意上,希望得到好的效果,解决他们的问题,
这些朋友永远和高手的境界沾不上边,究其原因,他们太心急了,人云亦云,偶尔搅到一次半次好声就沾沾自喜地自命为高手,从不好好地去练好基本功和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标准,结果,偶尔声音变了,是好?是坏?好在那里?坏了什么?
只凭臆测,毫无准则,如何校正系统的偏差更是毫无把握,这样的所谓高手,就算多玩卅年,不过尔尔。 

为什么一些高手可以随心所欲,将不同的器材玩弄于股掌之上,随自己的喜好去调校和创造有个人风格和品味的音色而又不失准确呢?
这都因为他们有一个心中的标准,能正确的判断音色准确与否和好坏,加上他们对器材的特性表现了如指掌,对房间的音响特性了解透澈,自然就可以驯服它们,控制它们,令它们好好地为自己服务。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2-9-17 14:41
回复
感谢肥妹兄给予我们的机会。
670707 发表于 2012-9-17 14:19


是滴是滴。。。。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