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希望能听到柏林交响乐团在杭州的现场信息
[打印本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8 22:21
标题:
希望能听到柏林交响乐团在杭州的现场信息
刚刚看了几个帖子,很高兴坛子上来了一些浙江的朋友。文革时期曾经避难在杭州。很久没有去杭州了,据说新建的杭州大剧院不错,是否能介绍介绍?另外,前些年(好像是04年?)殷巴尔带着柏林交响乐团到访,他们是文化部特邀参加第七界中国艺术节的,很可惜没有到现场。不知道各位是否到现场?很想听听各位的介绍。
作者:
audio
时间:
2007-12-18 23:04
是有这么一次演出,我也去听了,应该是04年吧.柏林交响乐团在新落成的杭州大剧院办音乐会,当时盛况空前,门票非常紧俏.座无虚席,大剧院的声音非常好,声压也很强.数了数乐队成员,108个,编制很大,气势磅礴.欣赏如此精彩的演出,一生中恐怕机会不多,不知何时再有机会.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0 12:58
标题:
108人啊,为何编制这么大?
有几场音乐会的编制很大,如北京的指环现场,也是百人左右,编制缩水了,比较奇特的是用了4只瓦格纳大号;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幻想,用了4个竖琴,编制好像也没这么大;柏林爱乐演奏英雄生涯,台上堆满了人,似乎只有100人左右!我很想知道这次他们因何编制如此大,用了些什么特别的乐器?
柏林交响乐团的这个现场,大致情况,宁波的小张已经给我介绍过了,厦门爱乐一个朋友也谈到过,他们都在现场。宁波小张是我所知道的目前中国大陆远近有名的“现场发烧友”,温度很高,这十几年到访的国外的一流演出,他都经历过。我是希望浙江的朋友尽可能详细介绍一些情况。看你们的几个发言,都是以音乐为重的发烧友,更不用说到专业背景了。既然到了现场,印象如此深刻,最好能多谈谈个人的感受,三言两语不足解渴。如能分享你们个人的体验,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对坛子上的其他网友,也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啊!
作者:
咕咙咚
时间:
2007-12-22 11:47
:p 嘿,舒老师还记的杭州有这场演出啊,这场演出,对我来说至今也是念念不忘,时间大概是在2004年,杭州大剧院新落成不久,是在大剧院的大演出厅进行的演出。大演出厅的舞台,大概是宽度30深度20,柏林交响乐团的全体成员坐定以后,看起来场面有点拥挤。
演出的曲目,第一场是贝多芬的《拉奥诺拉序曲》和肖邦的第2钢协,钢琴演奏似乎是一个法国年轻人,名字记不得了(因为我遗失了演出节目单,只能是凭印象向大家汇报),说实话,这半场的演出并没有让我很激动,特别是肖2,觉得有那么点憋气。
下半场,全体柏林成员在指挥印巴尔大师的带领下,演奏了斯特拉文时基的《春之祭》,后来看资料,这首曲目应该是一个5管编制,每种木管乐器都有5个,圆号小号13支,5支长号和大号。那自然演出的场面和声音的强度都相当大,演奏的过程极度的流畅,有非常强烈坚定的乐队音色,诡谲神秘的气氛和几近极端的音域扩张,让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家庭音响重播的渺小。
在观众持久不断的加演掌声下,印巴尔似乎没有做过准备的加演曲目,就带领乐队即兴演奏了《春之祭》中《少女之祭舞》最暴力的一段,乐队全体成员似乎在一种很亢奋的情况下,钟鼓齐鸣,随后嘎然而止,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走在万丈深渊的独木桥上突然失足落下,现在回忆起来身体还是为之一振。
大剧院的大演出厅的音色,我当时的感觉是稍微有点干涩,中高频的声音压强似乎比较大,可能随演出场次的增多会越来越丰润高级的吧,椅子的靠背设计,我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看不顺眼,挖了许多洞,感觉被散弹枪打过。后来又去了几次大剧院的小演出厅,听一些室内乐的演出,感觉就好很多。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3 22:44
标题:
谢谢二位的介绍
真是咕咙咚?很熟悉的大名!按自文的推荐,不时会到音响在线拜读你们的好帖子。老师不敢当啊,现在这么叫,可不好听!直接叫名字就可以,拜托了!
之所以关切这场演出,一个是我一直喜欢德国乐团,一是一直关注东德乐团。另方面,是一直关注演艺场所。说实话,我对殷巴尔这个柏林交响乐团的真实身份,一直都搞不大清楚。关于柏林交响乐团,是个并不简单的称呼。留声机中文版的小唐说,柏林交响乐团在中文里,到底有几个不容易搞清楚。但是他说,洋文一目了然。如一个翻译为柏林交响乐团名字的乐团,完整是叫做Sinfornie Orchester Berlin,应该属于一支临时性乐团,乐师演出前集合,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欧洲有不少季节性演出,这个临时乐团,很可能是属于这类季节性乐团。另外两支,也翻译成柏林交响乐团,他们分别是Berliner Sinfornieorchester,指挥Inbal(殷巴尔);Berliner Symphoniker,指挥Shamdal。他们都是常驻性质的乐团,
殷巴尔的这个柏林交响乐团,据说整合了3个实力相当的柏林乐团。两德统一之后,柏林市政当局还分割了原来由柏林爱乐享用的一部分费用,不知信息可靠程度几多?不过柏林爱乐来访时,确实承认现在政府给的钱不如从前了。不管怎么说,德国纯正的音乐传统,正是被东德人所传承,并不是我们所推崇的柏林爱乐保持,恰恰相反,柏林爱乐变革成了个国际性时尚乐团。柏林交响乐团究竟表现如何,正是我关心现场的原因之一。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3 23:04
标题:
乐队及编制问题
好奇乐队的编制问题,主要是对乐器及演奏的关心。演奏的过程极度的流畅,强烈坚定的乐队音色,诡谲神秘的气氛,几近极端的音域扩张,简短的几句,点出了一个好乐团的水平。不同的乐队,使用的乐器不同的,发声方法不同,声音也不同。德国乐团普遍选用德国式乐器,不少都拒绝选用美国式铜管,法国式木管,弦乐声部的用弓,尤其是大提琴和贝司,很少会用法国弓。指挥的摆位,都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我对殷巴尔和柏林交响乐团的现场,非常好奇。
一般乐队演奏大编制作品,有些乐手是兼顾其他乐器的。像指环的现场,瓦格纳大号,是由圆号手兼任的,在北京指环演出中,4只瓦格纳大号就是如此安排的。这样,一个需要100人编制的作品,最后实际上可能还不到100人。这种通融调整,原因有多种。商业性的演出,有时为了压缩费用,也会这么做。但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一般是比较正规的,质量也是比较有保证的。《春之祭》是个编制庞大的作品,实际演奏,似乎编制可以压缩一些,柏林交响乐团来访,应该属于文化交流演出,如果没有压缩编制,我很好奇,这108人都增加了哪些?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3 23:28
标题:
杭州大剧院的话题
刚搜索了一下,杭州大剧院属于新一轮“求大”“求全”“求怪”建设高潮中的一个知名项目,也是个包括音乐厅、大剧场和多功能厅的综合体。9亿的投资,音乐厅是个600多座位的小厅,至多容纳个双管编制乐队。是否浙江的省级乐队只是个小双管编制?一般这样的编制,比较适合作为大的室内乐队。所以,交响乐的演出,是在大剧场。这个剧场有1600座位,传统的马蹄形结构,大小也合适中国人的身体特性,声音有一定保证。但是大剧场的舞台宽度,应该没有30米,因为这个宽度接近人民大会堂了!
前面提到声压很强,提到了1600座位,也提到结构保险,大小合适,加上108人的乐队,声压能不强么?更何况,演出的是德国乐队。听过德国乐团现场的朋友,印象一定深刻,他们的能量,是源源不绝的,尤其是中低音的表现。声压问题,要看弱的乐队表现,如国内的一些双管编制乐队表现。声音“稍微有点”的干涩,中高频声压大一点的问题,没有查到更多具体指标,不好肯定,可能还是我们演艺场所建声的老毛病,总是担心残响太长,声音不清晰,吸音处理的多一些?浙江是戏剧活跃的省份之一,如果这个大剧场是以戏剧演出为主,附带扩声功能,这种推测的肯定因素就很大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2-24 11:20
舒存兄真厉害!
作者:
咕咙咚
时间:
2007-12-24 20:34
舒老师真厉害!...
我在玩HIFi的过程中,一直就是很受到自文,rock和您等人的影响,就让我真心诚意的称呼各位一下老师吧。杭州本土是一个旅游城市,一直比较追求安逸和温和的享受,在文化追求上一直是一种小雅怡情,所以以前比较少有真正底气的画展或者音乐演出,在杭州大剧院建成以后,连续的邀请了几次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望的乐队和艺术家来演出。虽然相对于北京和上海频频到来的国际性大乐队大艺术家来说,杭州的演出档次还不够,但是对我这样的懒散不出家门的人来说,已经得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想到过的感受。
以前对于英巴尔的认识,一直是来源于他率领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在几张天龙公司的发烧录音,受限于条件器材等限制,一直是感觉平平,当到了现场,听到那样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德国风味的演奏时,印象深刻,保留至今。
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德国纯正的音乐传统,我是真的不能理解,因为实在是缺乏比较,也缺乏对德奥文化的基础了解,去年,德国柏林爱乐在拉图尔的带领下,在上海做了很伟大的演出,据我身边赶去听的朋友的介绍是“到底就是柏林爱乐啊!”
作者:
咕咙咚
时间:
2007-12-24 20:45
可惜由于硬盘损坏,我已经遗失了当时偷拍的照片,很多都想不起来了,凭遗留的印象,依稀还记得演出人员确实应该在百人以上,但是比不上AUDIO老师那样精确到个位数,另外是两套大鼓,十把以上的低音大提琴,这个似乎跟别的乐队演出有比较大的区别吧。
别的补充可能只能希望对这场演出还有印象的朋友来作介绍啦。
作者:
咕咙咚
时间:
2007-12-24 21:04
查了一下资料,歌剧院厅的,就转贴一下吧,嘿嘿:
歌剧院以大型歌舞剧演出为主要功能,兼顾大型音乐会及综合文艺晚会。观众厅平面呈传统的矩形,净宽25m,池座深度为30m,计二、三层深度为32m,楼座后墙比池座后延2m,平均高度约为16m,池座面积650平方米,共可容纳1607名观众,在观众厅两侧有二层跌落式挑台包厢。池座排距为950mm,座距550mm。
舞台台口宽18m,高12m,主舞台宽28.6m,深22.5m,两面侧台各为18m×18m。
剧院色彩基本由黑、红、黄三色组成,材料主要有黑色天鹅绒、亚光黑漆凹槽石膏板等。
再回忆和罗嗦一下当时对德国乐队的感受就是,铜管声部太漂亮了,在屡屡受到国内不少乐团“辉煌而灿烂的”铜管声部的刺激后,听到那样的坚韧的控制力,暗调,湿润的铜管,实在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作者:
自文
时间:
2007-12-25 16:34
标题:
在星海听过的交响乐团中,
感觉最好的是伦顿交响乐团和BBC交响乐团:p ,至于前段时间来的柏林交响乐团,好像就有点水分了,连编制也不算很大。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5 20:32
标题:
千万别这么说话!
论坛是交流的场合,正常交流不必这么客气!我很少在坛子上发言,还是属于潜水的多,真说不上有帮助。要说帮助,自文他们才称的上热心助人,这是事实。如果一定要什么客气的称呼,就像立体声的那样称个老哥就行,年轻人喜欢叫片叔,因为我也用老唱片做ID。在此拜托拜托,千万别再这么说话啊!
引述的数字中,台口,指的是我们在剧场内看到的舞台那个“框框”;主舞台,包括了舞台表演的这个部分,宽度还包括了舞台左右两边挂帷幕的部分,以及连接侧舞台的部分等,深度包括了灯光布景的部分。所以,主舞台的尺寸要比台口更宽。我们一般人理解的舞台,是实实在在表演的那部分,这个部分的宽度,实际上与台口是相当的。所以,这个剧场的宽度应该是18米左右。侧舞台好理解,在主舞台的左右,各有一个小舞台,作用是为主舞台表演提供准备,也叫侧舞台。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5 21:44
标题:
个人的一点偏见
坚韧的控制力,暗调,湿润,不是那种“辉煌而灿烂的”刺激的铜管,我认同这个感受。从声音的特点上来说,嘹亮的铜管声属于美国,不是德国。德国一些乐团至今还坚持不用美国号。德国乐团的声音确实与人不同,几个主要乐团的现场都可以印证。我们其实还可以跟法国的,英国的,俄罗斯的和美国的比比。他们的声音,追求一种铜管木管包裹着弦乐的声音,从容醇厚。如果按发烧音响的习惯,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整体声音偏暗一些,或者感觉缺少活力,总之,不大接受。换句话说,如果听多了俄罗斯的,听多了英美乐团的,一下不容易适应这种声音。这些年到访的德国乐团日渐增多,大家见识多了,感受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是很有限。
拉特尔和柏林爱乐在北京的演出,不能说是非常成功。如第一天一票难求,第二天就有不少退票,反映是不代表柏林爱乐的真正实力。虽然经历了上海的二场演出,但当时的听感,我用“柏林爱乐兵败大陆”来质疑。他们演绎的音乐,没有多少让人回味的。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说,现在的柏林爱乐不在状态。倒是斯图加特广播,德累斯顿国立,巴伐利亚广播这些印象深刻,还有名不见经传的纽伦堡爱乐。今年的慕尼黑爱乐,更是轰动一时......刘雪枫说,不是人家名不见经传,是我们了解太少。
作者:
咕咙咚
时间:
2007-12-26 22:46
一个有几百年音乐基础积累的国家或者一个地域来说,对自己的乐队应该发出怎么样的声音,想表达哪方面的思想境界,一定是有自己的目的和手段的,
而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接触西方外来音乐不过那么几天的人而言,不要说柏林慕尼黑,就算是去听临时搭建的都是小孩子们的德国青少年管弦乐团的演出,都让我觉得很高兴和感激了。要让我对那些艺术家们作评论,那还是选择在朋友之间私下涮羊肉喝啤酒扣脚丫子的时候说说更加合适啦。
作者:
一点
时间:
2007-12-27 10:48
柏林来北京,以前都选择的是人大会堂,效果可以说非常不好,由于伦敦在保利的100年取得很大成功,后来柏林也选择了保利,但效果距离伦敦还是有距离的.距离在中山音乐堂的斯图加特广播都有相当的差距.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7 22:03
标题:
大小场合与用心用脑
很多东西看来是矛盾的,其实是关联的。音乐与音响,不分场合大小,都需要用心用脑去感受、去认识。关注的,不在于给谁排名次,根本点是为了声音,认知他们个性的声音。这个帖子请求的问题,实质是想求证我对德国乐团的一些认识,也包括了场所建声。也许上面说的某些话很坦白,有些得罪柏林爱乐的粉丝?我并不否认柏林爱乐的水平,只是想说明,如果我们抛开偏见来看,他们在上海,甚至北京的表现,并不是“伟大的演出”。关于当时的情况,在立体声论坛比较具体的谈过自己的感受,如果需要另外转帖,这里不再多说了。
说起柏林爱乐,顶礼膜拜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德国之声包含的流派,不是一家。如果能脱离神圣伟大的框框,更容易理解柏林爱乐作为德国代表性乐团,究竟代表的是什么,也有助于我们对德国之声的认识。西方音乐的历史很长,但西方古典音乐的历史并不长,其中德国所占有的分量是什么,我们应该明白。以交响乐来说,西方的作品似乎很多,但经常演奏的,按前中央乐团老指挥李德伦说的,也就100首左右。这个数字不算大,但衡量乐队水平的作品,德奥的占据了多少?认识德国之声,对我们认识交响乐,认识古典音乐,意义非常重大,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可能影响到我们对声音的判断。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27 23:29
标题:
他们是另外一个乐团
2004年来中国的是正宗的柏林交响乐团,他们常驻的柏林音乐厅是战后重建的,样子跟金色大厅类似,据说声音也可以媲美金色大厅。现在中文叫柏林交响乐团的很多,上面已经具体提到了几个不同乐团的名字。今年2007年来的,完整翻译是叫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据现场高烧小张的介绍说,这次首席因故,临时取消行程,没能随乐团前来。有意思的是,柏林交响是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部特邀的,柏林广播是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特邀的,好像都是前东德的乐团。
乐团有双管编制、3管编制、4管编制,个别的还更大,像格万特豪斯乐团据说有180人之多。乐团的演出编制,大乐团一般是根据作品配器所限定的,但会有一些兼项演奏的。他们不会像小乐团根据人员情况去改动配器,那样演出效果要大打折扣。伦敦今年来访,编制特意扩大化,搞了4个竖琴,2组定音鼓4个人敲击....我感觉他们使了坏心眼,有意加强音响性。按哈丁的说法,他们本来并不打算演奏马勒,但赞助商一再要求他们这么做。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