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自从在DLH兄听过Michell唱盘后(已及炮臂)后 [打印本页]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2-31 14:16
标题: 自从在DHL兄听过Michell唱盘后(已及炮臂)后
它们就成为个人心中理想的LP组合....


The Michell Orbe turntable takes the established concept of the GyroDec and adds to it an extra level of isolation, better structural damping, and an improved motor drive system. As of January 2004 the motor controller employs the revolutionary Never-Connected mains isolation circuit.
click for a bigger picture
[Michell Orbe turntable]        

    * Double chassis, suspended pendulum subchassis
    * Damped subchassis
    * 60 mm thick massive acrylic/vinyl platter of high inertia
    * Screw-down record clamp, compatible with standard and 180g audiophile pressings
    * Inverted oil-pumping bearing
    * Custom arm boards available for most tonearms
    * High-quality standalone DC motor with tacho feedback speed control
    * Orbe Controller NC motor power supply with Never-Connected circuit
    * Finished in clear or black acrylic with black or aluminium metal parts
作者: DHL2007    时间: 2007-12-31 15:41
标题: 喜欢就上吧
最近听LP更多。对LP的大动态、音场等方面的表现有新的认识。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07-12-31 18:28
支持rock兄上LP,但担心rock喜欢简单怕折腾,LP确实有点折腾人,我现在每次听LP都要习惯性地测一下转速称一下唱重.但LP的声音确实好.还是喜欢这种折腾.最近又在烧虫兄那儿折腾了个唱头,非常好,声音提高了一大步,在此一谢烧虫兄.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2-31 21:02
今天去海印问了一下价,单单orbe唱盘就要5-6万大元,看来得去陶街看看二手了,呵呵。大师用什么唱头啊?我是想先上ML32(加唱放)再上LP系统的,可惜380S没唱放板,否则LP系统可早日上马,32+LP一起上投入太大了,吃不消....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07-12-31 21:51
我现在用32的唱放板觉得己非常好了,当然贪心的想还是希望有一台独立的唱放,我记得先前rock兄好像己用过lp的,不知为何没往下走。。。。我现在的体会是lp也不是什么玄物,只要有耐心细心就行,调整没那么复杂,唱头常用两个(goldring顶级,cleanaudio sigma),前者音乐味好,貌似mm唱头,后者hifi性强全面。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2-31 22:04
以前玩过一段时间LP,属于二手低端产品,因为难有大发展,玩了一段时间出了,现在唯一剩下的是一只MM唱头。ML32+唱放板已是我的终极选择了,呵呵,大师啥时候玩腻了给我吧....
作者: DHL2007    时间: 2007-12-31 22:16
5-6万的价钱如果不带SME V臂的话就离谱了。

去年跟你说过别超处理Orbe的展示盘才2万多,当时你没下决心是有点。。。

有些东西是可以先买回来放着的。我的盘从买回来到开声也是前后几年。不过像我这么有耐心的人不多就是。
作者: rock    时间: 2008-1-1 10:09
上次没下决心,有些遗憾...现在的价格确实很离谱,心目中的预算(+SME V臂)也就是3万左右...呵呵,再等等机会。
作者: DHL2007    时间: 2008-1-1 11:06
现在的市场3万左右不是太现实。

我当时的Orbe二手两万出头,加SME V臂新货12500,共3万五以内。再加上8000元的Benz Micro Ruby 2。当时能在这个价格买到SME V臂和Ruby2的新货,有当时市场(当时还是昌业代理)的原因,可能现在不好复制。这是“耐心”换来的。呵呵
作者: rock    时间: 2008-1-1 18:53
看来得过5万的投入了,计划又得推迟,学习DHL兄,耐心寻觅。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08-1-1 22:59
发烧之路就是文化苦旅,漫长。。。
作者: 笑乐    时间: 2008-1-3 08:53
标题: 支持rock兄上黑胶。
支持rock兄上黑胶。  我这一段时间基本听黑胶,诺丁汉十周年唱盘, benz ruby 3唱头, 柏林之声838唱放,最近,又收到了近百张碟子,乐在其中啊。现在,真正感到cd机真的有很大差距,但是又有它的长处,它的长处也是黑胶不能胜出的。
   姚大侠的32+唱放板我也是垂涎已久,只是他不愿意出掉,等不及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08-1-3 09:29
LP的音乐感染力实在是CD远不能比拟的,即使是听十几元的二手LP流行碟,也令人感动.笑乐兄,羡慕你的LP组合啊,它们都是好的东东.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08-1-4 13:10
笑乐兄,羡慕你的组合,当时我就想买诺丁汉的,它有“莲”的特点,又比“莲”现代,操作方便,手感和重量都好,唱放就不用说了,特有的仙气和飘逸。。。声音应该是重音乐味的同时又不食人间烟火,你就偷着笑,乐在其中吧!
作者: 胡作非为    时间: 2008-1-14 22:39
走走....看看........姚大侠在此!文化气息甚浓...........向各位先生问好!
作者: tamiya    时间: 2008-2-18 23:20
姚大侠求教个问题,我也在用32,装了唱放板,但就是不能用,交流声很大,接地,搬位子,都干了还是不行.原来是用的AYRE P5的唱放,很正常一点交流声都没有。因为要用双唱臂就加了32的唱放块,但交流声很大,怎么调都不行。唱头是Phase Tech P1,输出是0.25mv。阻抗5欧姆,我从100欧姆开始调,33欧姆到100欧姆交流声都很大,10欧姆到7.7欧姆交流声好一点,但动态就没了。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求教个位大师了。谢!
作者: 姚大侠    时间: 2008-2-19 11:24
老兄你说的问题似乎是不可能出现的,除非是唱放板没插紧插好,另外就是连接线的那条地线无意中弄断了!这跟阻抗等因素无关的!
作者: tamiya    时间: 2008-2-22 11:54
原凶找到了,是2米外的鱼缸内有2只电机造成的,用Spirit唱头因为是0.4mv输出,相对灵敏度低些就没有干扰。但用Phase Tech P-1输出只有0.25mv,灵敏度高,就有干扰。现在加了My Sonic STAGE320升压牛并将32切到MM就解决了。感觉上用升压牛比MC好听,动态也大,甜美度好。谢谢各位!
作者: rock    时间: 2008-7-16 12:08
巧奪天工的Orbe Hi-Fi News & Record Review,1995年5月

「如果純類比是您理想中的涅槃境界的話,那這部Michell的黑膠唱盤將會是通往聲音桃花源的終南捷徑」



        習慣於CD 選曲只消按一個按鍵就能完成的聽友們一定都會非常好奇,為什麼就是有人甘於選擇將唱針輕柔地放在看起來非常脆弱的溝槽中的這種方式來聆聽音樂。但對於經驗老到的發燒友而言,黑膠唱盤之於音響工業不亞於蒸氣機之於人類的工業發展史。每個人都知道,現代的替代方案似乎更便利;然而,我輩對帶有魔力般的黑膠唱盤,其實了解的並不多。

        而且我知道,每位類比發燒友的心目中,都有著那麼一部「拼死以求」的超級唱盤。而本篇的主角,正是由國際知名的GyroDec演變而來(並非取而代之)的Orbe。它是一部巨大、傑出的黑色與壓克力的創作結晶,即將要主宰你的視聽空間。

       Michell唱盤原有的註冊商標──重量級的青銅軸承──已不復見,因為那種設計不僅會增加轉盤本身的慣性,並降低重心。取而代之的,是兩層分離的基座,確保轉盤結構與馬達都能徹底地與任何震動絕緣。



結構剖析

        對於不熟悉John Michell作品的讀者來說,他所有唱盤的基礎都是一樣的──對於塑膠與金屬材料的精密工程設計。Perspex(中文可簡稱為壓克力玻璃,就像是用在汽車上的一樣)之所以被選中的原因,是因為它優秀的可加工性以及加工後的品質;當然,本身的阻尼特性與它所帶來的優雅視覺感受,也是受到青睞的重點。在需要重量的地方,還是會酌量地使用青銅材料;另一方面,青銅仍然是最佳的軸承滾動表面材料。而需要鑄造與低質量應用的部份,則採用鋁為原料。

        至於與聲音最有關係的,應該是使用了高慣性、低重量的轉盤,再以一組隔離的驅動馬達模組,加上大型、圈型的皮帶來帶動。轉盤本身是放在一組倒置式軸承之上,為的是降低軸承支點以下的慣性質量,並同時能平衡軸承桿的側向剪力。這組軸承本身就是一件精巧的組件,而它的設計重點就是要解決所有傳統軸承系統的問題。整組軸承是用一塊實心青銅加工而成,以確保內外徑的正圓性;而軸承套筒則是一組不銹鋼材質的圓筒,其中裝有經強化處理過的鋼珠。這樣的加工方法不僅能將傳統定位誤差降低一半,並能將鋼珠準確地置於中央;如此一來,軸承中的鋼珠磨損速度會更一致,Michell認為那是造成轉盤發出異聲的最大主因。

        經熱處理強化的軸承桿也是同等巧妙。倒置式軸承的最大缺點,就是會常常需要潤滑。在此,Michell 使用了輕機油包覆了整個軸承表面,並且有一條細小的溝槽,沿著軸承套管的內側盤旋而上。(類似槍枝中的膛線一樣)當軸承沿著桿身旋轉時,這條溝槽就會將潤滑油從桿身底部的儲油槽中引出。這種加壓動作非常有效率,而Michell是在製作原型機時,發現轉盤會被這樣的油壓推高。延續這樣的原理,一只偏離中心的廻油管就被加工在桿身之中,以便能將潤滑油家以循環。

        轉盤本身是以碳纖維與黑膠為阻尼材料的壓克力製成。轉軸的頂端略凸出轉盤,其上再加上一組大型的唱片固定鎮,以避免抖動產生。這組轉盤相當大,比轉盤基座高出了約6公分。而且它的中空設計,是為了要將整體的質量落在總體慣性中心,但又夠厚以避免產生類似鐘型的共振。轉軸的最終部份位於唱片的正中心,而且有兩圈起步環帶動鋁質的中心套管。這兩只螺旋狀的起步環,不只可以防止發生唱片鎮鎖錯方向的可能性;也讓使用者只要轉幾圈,就能將唱片與轉軸鎖緊。所以放唱片的準備動作,就不會像有些有唱片鎮的唱盤那麼費工夫。在唱片標籤下方位置有一只半球形的墊片,以確保唱片與轉盤本身能緊密的結合。這樣的設計,能有效地將唱片調整平整。

        另一項重要的設計目標,是要使懸吊底座保持動態平衡。Michell 對傳統的非對稱三點式彈簧支撐設計很不滿意;起初,這種設計的目的,是要藉由調整各別彈簧的高度,以容納不同唱臂重量(以致產生底座不水平的現象)。然而以真正的「懸吊」而言,要能讓各組彈簧在動態下仍能保持平衡才是最需要的。三組彈簧彼此間保持120度的間隔(即將圓周三等分),而唱臂座位於其中兩組之間,並與該兩組彈簧保持相等距離。兩片起步平衡重量片(或泛稱鉛片,類似汽車輪圈做動態平衡時所加上的東西)都位於轉盤基座圓周的內部;兩者到唱臂座之間為等距離,而基座內的其他部分則以一種特殊的阻尼材質填滿。

        Michell有為許多不同唱臂提供專屬基座,其原則是使唱臂加上基座的總重不會超過1公斤。唯有如此,各組懸吊彈簧所承受的力量一直維持均等。接下來,組裝整套唱盤其實相當簡單;而且對某些「吹毛求疵」的發燒友而言,仍然保有相當程度的調校空間。
作者: rock    时间: 2008-7-16 12:09
架設唱盤

        一開箱,你會看到大型的壓克力底座,以及附有阻力轉鈕的防塵蓋;前者還附有三只可調腳錐。將底座調整水平之後,再將架於以碳纖維與聚四氟乙烯(PTFE)為充填物的三組支柱上的副底座(sub-base)放上。然後輕壓副底座,以找到螺絲頂端。這時需要以目視調整,大約將間距調整到2公厘為最佳。這樣的目的是要以點支撐(三組腳錐)加上兩層高密度的絕緣(基座與副基座),來吸收外界的震動。

從副基座中會凸出三組柱狀物,它們是要用來與圈狀彈簧相結合的。然後再將高精密粉末金屬鑄造的副轉盤放於其上,原則是讓鋁支撐片能完全頂住彈簧底部(較大圈部分)為基準。此時彈簧所承受的是張力而非壓力,如此能避免因暫時的垂直動作而產生的雜訊藉由彈簧傳導。每一組彈簧的高度,都能透過位於彈簧支撐桿頂部的小顆粒個別加以調整;這是整個組裝過程唯一比較傷腦筋的地方。但令人慶幸的是,至少你是由上往下進行調整動作,一邊調整也看得見;而不是像有些唱盤是要由下往上,根本看不見你調整得如何了。

        如我前述,在此目視調整仍是最好的方法。調整完畢後,再將鋁質的外套筒裝上,以求美觀。但是有些「龜毛」的人會先不裝上,直到所有的懸吊調整完畢為止。

        接著你可以將你所選擇的唱臂放在搭配的唱臂座上;唱臂座是用三組車工螺絲與墊片與基座互相固定。唱臂導端可以從一組短圈中穿出,相當簡單;最後扣上一片好似「冰上曲棍球棒」的鋼製固定片,將唱臂緊緊地鎖在唱臂座上。如果要調整唱臂導端長度將會需要另一組圈片;由於唱臂是位於迴轉轉盤基座之外,所以這麼做,可能會導致唱臂產生不平衡的動作。

最後,再將驅動馬達放入基座的圓形槽中;而驅動馬達本身已經被實心銅製造、重量不輕的外殼完全包覆住了。它唯一與轉盤接觸的部份,只有透過驅動皮帶以及它的模組所在位置。所以要注意後者,是否有適當的機械接地楚理,理想的方式是在其下加裝腳錐。

        馬達的動力是來自獨立的電源供應器以及石英震盪器,以產生相位分離的21V正弦波,供應Papst同步轉軸式馬達之用。發燒友可以用馬達上的轉速開關,亦或是透過石英震盪器上的轉速切換裝置,選擇是要33或45轉。



聲音品質

        Michell這次搭配的是SME V唱臂,這只唱臂一直被推崇為Michell最好的搭檔;而我們將Orbe與兩組不同的周邊系統搭配試聽。一組是用Goldring Excel唱頭,加上Musical Fidelity A-1000擴大機與ATC SCM20T喇叭;另一組是用Lyra Calvis唱頭,透過Tim de Paravicini的昇壓器以及RIAA等化器,再送進AVI 2000前級,驅動ATC SCM200主動式喇叭。

        讓我們先暫時忘掉一套好的類比重播系統會帶來的活生感與能量;對任何黑膠唱盤來說,挖掘200Hz以下低頻的能力才是一大挑戰。由於有RIAA等化器的加持,這套系統的低頻表現,超越我所聽過的任何一套類比重播系統;而且是一開聲就非常明顯。

除了最難表現的低音大提琴敲擊聲之外,電子合成的低頻以及 Genesis的Second Out現場錄音專輯中的吉他演奏,都令人瞠目結舌。但同時令我不敢置信的是,聲音的清澈度、樂器之間的間距、以及最低頻段的延伸性,都讓我以為我是在聆聽高級的數位訊源。

        在此,我不得不說將懸吊精調細校所花的工夫是絕對值得的。何況我只不過將轉盤拿開,花幾分鐘就將彈簧調整至完美的垂直間距。回來聆聽時,我發現低頻延伸更平順、細節更豐富,使得量感更多、拳拳到肉。

        正當我剛調整完懸吊,使低頻清澈度表現得鉅細靡遺時,高頻段部份也好似久旱逢甘霖般,同時產生結構性的變化。即使在鼓聲與電吉他聲的低頻巨浪有如陽剛之氣迎面撲來之際,最輕微的鐃鈸拍擊聲卻仍能似繞指柔般破浪而出,平衡整體的聽感。

        在Seconds Out這張唱片的第一面即將結束之前,它內溝槽的半徑變得特別小;這時唱針的巡軌能力會是決定聲音的另一項關鍵。縱使由於溝槽間距過密導致動態受到限制,但是在那首「Afterglow」曲末的兩次鼓聲依然明亮,而且表現開闊、毫無問題。何況這張唱片本來就年代久遠,但是在Orbe提供的極佳巡軌能力的表現之下,表面的噪音已經降低許多了。雖然溝槽的阻力仍然會產生背景雜訊產生,但已經低到完全不會對聆聽音樂造成干擾。然而這種「炒豆聲」,似乎在聆聽搖滾樂時完全聽不見,讓人有一種像在聽CD的感覺;但在聆聽古典音樂的安靜段落時仍然可聞,不過仍然是以抑制到完全可被忽略的地步了。

        許多古典音樂的愛好者,正因為黑膠唱片會有這樣的炒豆聲,所以才大舉投向CD 陣營;但是當你若是要將老唱片的表現發揮到極致,黑膠唱片仍是大有空間。以Andrian Boult爵士指揮的佛翰威廉斯交響曲為例,雖然此張唱片也有些歲月的痕跡了,但經過重製後的CD版本,聲音卻相當令人失望。用Orbe來播放那張「海洋交響曲」時的表現卻是令人耳目一新;穩定的巡軌能力使得這張在Kingsway Hall所錄下的大型合唱段落之精要完全表露無遺,同時獨唱者穩穩地站在前面,充分展現出無與倫比的現場感與權威感。

        相同的表現,也出現在另一張Ligeti 的Lux Aeterna專輯中,瑞典廣播合唱團的大規模合唱段落。這張由Eric Ericson所指揮演出的錄音,所有合唱者的位置錯落有致,唯有在男高音與女高音的聲音,有如日出時從雲端竄出的第一道光線時,整體聲音才稍微模糊了些。但無論播放任何型態的音樂,立體音像永遠穩若泰山,完全不會受到喇叭的束縛;不僅如此,當錄音採取進場收音時,聲音舞台的深度會向後延展,但獨唱者卻會向前走入聆聽空間。

        曾試著將Orbe 放在層層疊疊的音響架上,但馬上發現它的雙層絕緣設計,使其聲音對不同的支撐方式相當敏感。當然,最好的方式,仍然是用輕質量、有角錐的隔板(像我手邊這款Sound Organization傳統式的音響架);而最糟的則是與其他器材(像是擴大機),放在多層直立式的音響架上。

        在進一步探究Orbe 本身的振動特性時,我發現元凶是來自副基座產生的干擾。由於唱臂座的重量,再加上為了與之平衡所加入的額外重量(還記得那兩片起步平衡重量片),最後再加上開放是圈狀彈簧的設計,使得副基座會在3.5Hz處產生一股低頻雜訊。雖然整組唱盤的避震處理得很好了,但若是有突如其來的強烈震動,還是會使得副基座產生數秒鐘的搖動。所以若是放置在多層直立式的音響架上,伴隨而來的上下震動會連帶使得副基座產生同向移動;而這種情形,若是將Orbe獨立放置時就不會發生。

        一旦Orbe與其所放置的平面都調整完畢,錄音中所有的活生感與能量感就能充分釋放。基於好奇心,我將所有的唱片鎮、墊片、轉盤螺帽都拿掉,換上一片薄薄的毛氈;結果呢?不僅立體音像變得模糊、毫無定位,低頻清澈度也不復聞,連帶著使原有音樂的綻放感減色不少。

        Orbe的操作非常簡單,加上唱片鎮更收相得益彰之效。除了再電源供應器上有一組電源開關之外,在驅動馬達模組外殼也有另外一組控制開關;以換唱片的操作便利性而言,後者是比較稱手的。只要轉盤一停,輕輕一轉就能將唱片鎮拿下來。一旦將唱片中心孔對準尺寸有一點嫌小的轉軸後,再將唱片鎮旋緊,就能使唱片與轉盤的邊緣與平面牢牢密合。做這個動作時,因為需要用到一些扭力,所以最好同時用另一支手扶住轉盤與唱片邊緣;但是這個動作多做幾次就會習慣了。



結論

        整體而言,Orbe 似乎與所有的唱頭都很「速配」,但同時也會加上些許自身的特色。但是它的唱片鎮、轉盤結構、以及驅動方式,一再說明它在聲音清澈度與絕佳的旋律感之間,找到了最佳的解決方案。它的音樂呈現方式既激動、又富生命力;而細節的挖掘能力又足以讓你以全新的方式重新體會你的最愛黑膠。除此之外,它極低的背景雜訊、令擁有者引以為傲的名聲、以及Michell精密的加工程度,再再顯示這是一部足以「聽過世」的唱盤(除非黑膠唱片提前進入博物館)。我個人強力推薦!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