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空与无 [打印本页]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3 14:56
标题: 空与无
因为在liao兄的“谜一样的印度”游记贴中见大家有聊到“空与无”,于是想到曾有这么一个考题,现在贴上来,望大家一起给意见,顺聊一下何为“空”何为“无”。

题目:

需要设计一个茶室,要求的场景是两人在樱花树下喝茶,那么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茶室的设计需要布置一棵樱花树吗?如果不需要,又有哪些办法来营造有樱花树的意境?有人说,在茶室放一盆水,撒一两片花瓣,如此你可以想象,头上即有樱花树。但是,问题就是,若大家都如此,这世界会怎样?吃苹果,我只要告诉你苹果的味道就可以了。

[attach]60244[/attach]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2-12-23 16:51
个人觉得“空”和“无”有很多层意思。
就佛教而言“空”是一特定概念,一般解释为“诸法空无自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也就是宇宙万物中并没有一物(一法)有绝对的实在性,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来产生(缘起性空)。
“无”更多的表现为道教的概念,“无极生太极”,“常无,欲以观其妙(这是河上公的断句)”,有点本体不可言说,要顺其自然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好像在东晋玄学盛行时,由王弼,何晏等提出。
两个概念与日常用法差别挺大,不能混为一谈。

舞版的题目没大看懂,“吃苹果”倒还能理解,您是不是想探讨“语言能否反映实在?”“个体能否反映全部?”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2-12-23 17:17
“……若大家都如此,这世界会怎样?吃苹果,我只要告诉你苹果的味道就可以了……”。
若这样去想,何必还去考虑“空与无”!
思维已不在一个步点上了。

作者: color4    时间: 2012-12-23 17:21
上野公园乃东京一处赏樱花的妙处。

那里有日本浮世绘,西洋画等多个美术馆,馆藏丰富,大师佳作云集。

夜晚来临,上野电车站附近,和上野公园都成为流浪汉的露宿之地。
夏天下班时间,散步一圈,至少有10个以上的无家可归者。此乃有。

可是天一亮,这些流浪汉就消失了。不知道是去打零工,还是去其他场所了。此乃无。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23 18:25
事情搞复杂了,空空如野的房间,一茶席,一拙朴的梅瓶,一支樱花,几片花瓣即可。禅在空无处,实体只是空的衬托罢了。也许再来一柱熏香,虚无的烟也能划破空。。。。。。
作者: nmggw    时间: 2012-12-23 18:37
事情搞复杂了,空空如野的房间,一茶席,一拙朴的梅瓶,一支樱花,几片花瓣即可。禅在空无处,实体只是空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2-23 18:25

好一个神仙般境界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2-23 20:26
空与无在佛教里指的是能做到看破一切红尘、所有的恩恩怨怨随风漂流的意境的意思吧?只要肚子不饿,做到不吃苹果听描述味道解馋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的事了呵呵.
但做到能够禁色的意境可能就比较难了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2-12-23 20:51
各人关注点、着眼之处均有不同,各自为好、各自为美方为上吧。
既说茶席,还是茶为根本,席只为借境而也,茶为有,席为空、也可为无。

[attach]60256[/attach]

[attach]60257[/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3 22:45
当初老师给个题目后,只是说了一句话:“简单谈空,不能赋予空更多的意义,最终会变成空洞。”然后他还鼓励大家各看各眼,思维无需步在一个点上,因为他想看看这棵樱花树倒底能长出多少“枝叶”,开出多少“花”。

当然这个题目的点源还是有的,这是要表现两人在樱花树下喝茶的意境,倒底茶室需不需要布置一棵樱花树?

作者: rover    时间: 2012-12-24 00:32
本帖最后由 rover 于 2012-12-24 00:49 编辑

渴而饮,似为有!不渴而品,似为无!有树不如有心!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2-12-24 02:16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2-12-24 05:27 编辑
当然这个题目的点源还是有的,这是要表现两人在樱花树下喝茶的意境,倒底茶室需不需要布置一棵樱花树?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2-23 22:45


果断不需要啊。那棵树怎么种?根本没法儿种!

你想啊,来棵真的吧这樱花一年到头儿就开那么几天,而观赏价值严格说仅在于其凋落的当口儿。这茶室总不能一年就营业那俩天其它日子都关门谢客吧?!弄棵假的踔那儿就更不是玩意儿了,本来玩儿的就是一“短暂无常、生死轮回”的禅意,结果弄一“四季花开”意境全糟贱了。

要不正堂上挂幅字得了,上书:
茶堂本无树,
  茗榻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落樱来?”
......
偈语下咱再给他支把樱花螺钿鞘饰的武士刀,基座上请务必刻上一行小字——“刀是东洋刀,但钓鱼岛是中国的!”。 生,麻烦您把刀放下,一边儿上老老实实掏钱喝茶去;死,刀就不用放回去了,对面那位就您的介错人。
此所谓,“空与无的禅意”附赠“生与死的决断”。呵呵,众茶客算是来着了吧?


你们老师要摊上俺这么一学生算倒了血霉了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2-12-24 08:06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用尺八,三味线来弄点气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24 09:11
果断不需要啊。那棵树怎么种?根本没法儿种!
你想啊,来棵真的吧这樱花一年到头儿就开那么几天,而 ...
bodyheat 发表于 2012-12-24 02:16
体热兄,强的!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2-12-24 10:09
本帖最后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12-24 10:11 编辑

思辩或实操,是个选择。
方向有别,各在路上!

真要吃苹果,直接买一斤干完;找棵樱花树,一布一壶一盏成一席。有即是无。

[attach]60305[/attach]

[attach]60306[/attach]

写意嘛,借境可实境、可心境,意象而也。

[attach]60304[/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4 10:09
果断不需要啊。那棵树怎么种?根本没法儿种!

你想啊,来棵真的吧这樱花一年到头儿就开那么几天,而 ...——“刀是东洋刀,但钓鱼岛是中国的!”。
bodyheat 发表于 2012-12-24 02:16
我吃寿司时,小儿非得要我先说上三声:“钓鱼岛是中国的。”才能让我开吃。

如果我是老师,肯定最喜欢像b兄这样的学生了,虽调皮,但看问题有自己的主见,思维清晰活泼,最重要的是有你大家上课永远都不会打瞌睡。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2-12-24 10:15
吃寿司与钓鱼岛何干?美食何必管出处,愉悦品味即可。
有、无不分了嘛,让小可爱娃娃们自寻烦恼。
谁教你家娃这样的,老师该打屁屁了。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4 10:30
说到空,往往会想到一个器具,就是容器。中国的文化就是一个容器,但凡进来一些东西,就能像和浆湖一样,将他们调和吸收成为自己的,比如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就变成汉传佛教,会跟儒家道家有一定程度的融合。空是一种可以装东西的容器,吸收完了,还可以不停地装,东西出来后的味道,往往更丰富。回归老子关于“空”的概念,那是“有”与“无”的概念,这是一个很辩证的观念,虽然看起来一直在说“无”,但最终还是落实到了“有”,人生的终级目标是腾空。腾空是为了能装东西,空它就仅仅只是空,重点在能装进去的东西,是要“有”的。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4 12:33
吃寿司与钓鱼岛何干?美食何必管出处,愉悦品味即可。
有、无不分了嘛,让小可爱娃娃们自寻烦恼。
谁教你 ...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2-12-24 10:15
说实话,现在小孩外来的信息太杂太丰富了,我给他讲事理,他却说同学都是如是说,是爱国。但回过头来想一想,连成年人都分不清的事情(这个就无需说了,大家都有看到太多的新闻),P大的小孩还真分不清有、无,说到底还需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思维上的正确认识。当初我与学校老师提及此事,老师表示很为难,说此类敏感的话题在学校是不提及的,说了小朋友也不一定能真正懂。

其实小孩的想法是非常简单的,是我们想得太多了,是我们在为他们自寻烦恼。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自然会懂得如何去区分有与无。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2-12-24 18:12
不见是“空”,不放乃“无”。。。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2-12-24 21:13
诸位提点下,有点明白了。
题目是要设计一个场景,表达两个人在樱花树下饮茶,还要有“空”或“无”的意境。
“樱花”,“茶道”,“空无”,和风很浓啊,有点日本禅的意思。
这要从观察者观点出发,同一场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意味会大相径庭吧。如果设计者和观察者的文化背景没有交集,估计无论怎样设计都很难共鸣。就像催眠一样,也得被催眠者有被催眠的意愿才行。
“樱花”在日本文化中有“无常”的意味,“茶道”好像也是禅修的一种方法。樱花下饮茶,有点“白云任来去,青山自不动”的禅意。只是按中国禅宗的看法有点稍显刻意了,“天女散花,维摩不染。”樱花的开谢本不住于心,喝茶就喝茶,吃饭就吃饭,日用即禅修,不必特定场景。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5 21:22
wangziyuang兄的话引出了考题的真正本意,当初老师要求我们辩证的就是中日文化中的“无、空”和中国文化中的“茶意、禅意”。

所以,题目讲述的只是借用了一个场景而已,可以是樱花树下,也可以换成小轩窗前,重在意境,而意境无需刻意去表现,要的是为心之感受。古人云:“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道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人与物、人与天地、人与大自然的形神结合达到人、物、情、景的通灵与交融。茶道唯情,禅道唯心。茶本无情物,而在品之人也。

我不懂饮茶,就算偶尔饮之,也是一世俗之饮者,所以当初也是没有第一时间看明白题目。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2-12-25 22:34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意境”一词好像是王国维提出的,“意”为主观情感,“境”为客观感受,当然两者是合而为一的,没有纯粹的“意”或“境”。舞版所指的“意境”大概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心理体验吧。
日本禅宗了解真不多,以前看过京极夏彦的《铁鼠之槛》,也是隔靴搔痒,没讲明白。不过日本诸家都是从中国传入(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就是宁波天童寺,最澄,雪舟好像也都来学习过),略微读过几则公案,就再胡诌几句。
无论茶道,花道,剑道其作用和中国传统的“棒喝”其实差不多,前者通过某一仪式化的行为来达到一种“圆熟(本尼迪克语)”的心理状态,在此状态下,行为变成纯粹的“行为”,主观意识被抽离了,达到所谓“空”或“无”的境界,这时“实相”就会显现。后者通过一种较激烈,突兀的手段来打断日常的“意识之流”,在所谓“一念刚灭,一念未起”之际,也能体悟“实相”。
可见,不论“意境”还是“空无”都和语言一样是“指月之指”,通过其可以体悟实相。但若执迷于“意境”,“空无”,终落下乘。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2-12-27 14:06
我吃寿司时,小儿非得要我先说上三声:“钓鱼岛是中国的。”才能让我开吃。

如果我是老师,肯定最喜欢像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2-24 10:09


人这叫“舌尖上的日本,刀尖上的钓鱼岛”,又曰“料理穿肠过,国土心中留。”。我看令郎挺靠谱儿,甭拦着。以后真到了现实社会上哪儿那么多没心没肺的浪漫主义啊?!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2-27 19:20
人这叫“舌尖上的日本,刀尖上的钓鱼岛”,又曰“料理穿肠过,国土心中留。”。我看令郎挺靠谱儿,甭拦 ...
bodyheat 发表于 2012-12-27 14:06
的确,就他那年纪还会做想与卡拉扬做朋友的梦。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