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古典主义的守望者:布鲁赫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2 20:23
标题: 古典主义的守望者:布鲁赫
布鲁赫是一位有着高超的创作技巧、独立的个人风格,亦不缺乏革新意识的艺术家,这从他不多的几部已经成为音乐会保留曲目的经典中可以感觉到。而他流丽优美、明朗健康的旋律让人过耳难忘,作品中浅显而深具异国情调的标题内涵又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华丽的技巧深受独奏家们的青睐;毕竟,只有那些被认为真正反映了时代精神和特定环境中复杂的人类境遇的艺术品才能在时间的长廊中获得不朽的声名。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鲁赫式的作品却更接近普通听者的内心需求,更能满足纯粹以倾听为目的的欣赏活动,更能依靠音乐音响本身获得大众的认同。

音乐的价值与接受是多元并存的,经典的产生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社会心理,在仁山智水之间又总是伴随时代的变迁和风格的更替,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古典主义美学观念的19世纪作曲家,布鲁赫的作品有理由在今天赢得越来越多的欣赏与共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2 20:25
[attach]6800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2 20:27
第1小提琴协奏曲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堪称为布鲁赫的代表作;作品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G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木管乐器在定音鼓伴奏下以平静的乐句及小提琴任意的宣叙调华彩开始,加以反复发展后,独奏小提琴演奏强有力的第一主题和柔美的第二主题,弦乐以优美的对位发展开。发展部是稍减慢之后恢复原速之前两小节开始,第一主题在第一次呈示的伴奏音型以原速出现,然后混入第二主题一起发展,主奏小提琴华丽地活跃。

第二乐章: 慢板,降E大调;开始时,第一小提琴持续由前乐章带来的降 B 音,在弦乐和弦伴奏下,主奏小提琴奏出冥想性主题。这个乐章共有 3 个主题,他们自由地交替出现并交织在一起,第二个主题特别具有幽思绵绵的问道。乐章逐渐以独奏乐器的一阵阵飞快掠过的琶音与优美的装饰进入热情的高潮,结束部分将第二主题带了回来,这是一次狂热的高潮,然后又出其不意地退去,归于寂静。

第三乐章:终曲,有力的快板;这个乐章的正主题是具有大量双音与四音和弦的热烈的舞蹈音型,它颇像回旋曲与奏鸣曲的自由结合。小提琴与乐队都有热情发挥的段落,但总的情绪是光辉与激情。最后为急板,一气呵成结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2 20:3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3-4-12 20:38 编辑

[attach]68002[/attach]

《苏格兰幻想曲》

布鲁赫作于1880年,题献给萨拉萨蒂,在1880年首演后,一直尘封了半个世纪还多。直到海菲茨“发现”这首曲子并积极的在美国到处巡演,才大大促进了它的流行;作者在各乐章里加入了古老的苏格兰民谣的旋律,作成了由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幻想曲。全曲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序奏及四个乐章:序奏:极缓板,降e小调,4/4拍子。

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降E大调,3/4拍子。引子之后,管弦乐部分以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沉着而优美的气氛加入进来,接着竖琴的音色也浮现出来,主奏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之下,表情十足地奏出了乐章主题——这是一段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充满温情、眷恋之感的乐段。

第二乐章 谐谑曲,快板,以降E大调,3/2拍子开始,诙谐曲。主奏小提琴奏起了快活的主题,这也是根据苏格兰民谣改编的。然后继续以华丽而多彩的技巧展开变奏。本乐章到了最后,变为慢板,不间断地直接进入下一个乐章。

第三乐章 持续的行板,降A大调,4/4拍子。主奏的小提琴唱起一个来自《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的非常可爱的主题,之后经过转调,变得更加生气蓬勃,与第二乐章的慢板形成鲜明的对照,她是伤感悲怀的。

第四乐章 战斗性的快板, 降E大调,4/4拍子。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骤然呈现出一个雄壮的主题。乐曲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经过数次的变奏和装饰后,主奏小提琴与管弦乐队共同吟唱出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的旋律,全曲告终。

作者: myzcj    时间: 2013-4-13 00:46
布鲁赫小协和苏格兰幻想曲,相比之下小弟还是喜欢大卫的,海飞兹的觉得快了点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4-13 08:14
说实话,布鲁赫的面貌看来实则有些猥亵,但他的两部小提琴作品实在是数百年来小提琴乐队作品中犹如珍珠般晶莹璀璨的顶尖之作,他的高贵和激越浓情是其他几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巨作所无法比拟的,而体量和内涵又是维尼亚夫斯基、格拉祖诺夫、圣桑小协所不可比拟的,相比下来,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又略显稚嫩和粗糙。所以,他的g小调小协和《苏格兰幻想曲》实在是小提琴文献史上最珍贵的翘楚之作。[attach]68016[/attach][attach]68017[/attach][attach]68018[/attach][attach]68019[/attach][attach]68020[/attach][attach]68021[/attach][attach]68022[/attach][attach]68023[/attach][attach]68024[/attach][attach]68025[/attach][attach]68026[/attach][attach]68027[/attach][attach]68028[/attach][attach]68029[/attach][attach]68030[/attach][attach]68031[/attach][attach]68033[/attach][attach]68032[/attach][attach]68034[/attach][attach]68035[/attach][attach]68036[/attach][attach]68037[/attach]

作者: 蜀府幽燕客    时间: 2013-4-13 14:12
贴几个比较喜欢的CD版


[attach]68069[/attach]

[attach]68070[/attach]

[attach]68071[/attach]



作者: myzcj    时间: 2013-4-14 01:20
楼上朋友贴的,小弟口水直流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4 10:02
说实话,布鲁赫的面貌看来实则有些猥亵,但他的两部小提琴作品实在是数百年来小提琴乐队作品中犹如珍珠般晶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4-13 08:14
兄台这张大卫的苏格兰幻想曲很贵啊!不朽名盘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4 10:42
贴几个比较喜欢的CD版
蜀府幽燕客 发表于 2013-4-13 14:12
兄台这套拉宾是什么版的?好奇,所以问问。



作者: 蜀府幽燕客    时间: 2013-4-14 17:42
兄台这套拉宾是什么版的?好奇,所以问问。
shinelb 发表于 2013-4-14 10:42

这个只是后期的荷兰有码版,呵呵!我可没那么多钱财找头版。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3-4-15 19:49
...相比下来,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又略显稚嫩和粗糙。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4-13 08:14



这何以见得???
勃拉姆斯和老柴大约不会这么认为。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4-15 21:40
四大(三大)与布鲁赫的g小调,那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贝多芬、勃拉姆斯小协那是建立在他们巨量的交响乐队作品基础之上的工整之作,而布鲁赫的小协则属于隽永的珠玉级工艺品,两者没有可比性。所以以前专门写过一个长贴《不谈四大》。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3-4-15 22:06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3-4-16 02:08 编辑
四大(三大)与布鲁赫的g小调,那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贝多芬、勃拉姆斯小协那是建立在他们巨量的交响乐队作品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4-15 21:40


俺请教的是兄关于拉罗《西班牙交响》“幼稚与粗糙”的评语,并非四大或三大的问题。
之所以提及勃拉姆斯和老柴,盖因窃以为既然所谓“四大”中竟有两大都或多或少受到拉罗这部作品的启发才创作出来,那么说它“幼稚与粗糙”是不是应该有些令人信服的切实依据呢?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4-15 22:43
这部协奏曲虽然在外表上有华丽的效果和迷人的情调,但在内容上却并没有很深的深度。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的书信中写道:极为愉快的、新鲜而又明朗的乐曲·······他的期望并不在于深刻。如今流行的演奏法是省略其中的第三乐章Intermezzo,究其原因也正如奥尔所说的:与其他几个乐章比起来,演奏效果并不彰著。[attach]68277[/attach][attach]68278[/attach]
Mendelssohn Violin Con.in E Minor,Lalo Symphonie Espagnole-Mischa Elman,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Vladimir Golschmann(Vanguard VRS-1050,maroon-silver label signed by Elman).
埃尔曼把名字签在唱片的盘芯上了。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3-4-16 02:02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3-4-16 02:18 编辑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兄摘引的这几句网文仅仅是谈到该曲内容深度的问题,并没有只言片语涉及其写作上有何“幼稚与粗糙”之处。即便说《西班牙交响曲》内容深度不够的话,那么布鲁赫名下任何一部小提琴作品也不是以内容深刻而著称的呀。

而且,俺一直认为老柴在给梅克夫人书信谈及拉罗这部作品的一段话,很可能仅仅是他一开始被作品外在魅力所吸引时的初印象而已。假如我们结合他受《西班牙交响曲》启发所谱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D大调的话,就不难发现书信中的那几句品评未必真的是他对该作品深入研究后最终的体认。何况,还有什么能比描绘“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险恶历史环境中桀骜沉浮与乐观生存”更加深刻的文艺内容呢?  所幸,拉罗在萨拉萨第的作品中洞悉了这种深刻并发扬光大,而老柴又将拉罗作品的这种深刻用俄式的深沉表现出来。  

另外,“省略间奏乐章”是早年一种盲目墨守成规的演奏法,而显然不是如今流行的演奏法,50年代中后期开始该乐章在大多数版本中恢复了它应有的位置,而且这个曾经“被删掉的间奏乐章”有时还作为作品选粹被单独收录。咱无意挑战萨拉萨蒂或奥尔在小提琴作品上的权威历史地位,但这俩大佬在对待拉罗这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杰作时的删减做法未必不是出于某种嫉妒之心的文人相轻伎俩。可以理解,但不值得延引提倡。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