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纪念瓦格纳从这部瓦剧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30 12:30
标题: 纪念瓦格纳从这部瓦剧开始

今年是瓦格纳诞生200周年,克莱伯一生似乎只公开指挥过这部瓦剧。

[attach]69427[/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4-30 12:49
不仅只录制了这一部,而且这一部的结果就是最后跟DG直接崩了,其原因是小克公然固执己见,弃各路德奥大牌而选择了一位抒情女高音来饰演伊索尔德。。。。。

以上详情请m兄跟进解惑披露!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30 13:08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30 13:19 编辑
不仅只录制了这一部,而且这一部的结果就是最后跟DG直接崩了,其原因是小克公然固执己见,弃各路德奥大牌而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4-30 12:49

鼓掌欢迎metamophore 兄!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4-30 15:57
瓦格纳进门钥匙最好的是罗恩格林。
作者: 若飞公子    时间: 2013-4-30 16:55
瓦格纳进门钥匙最好的是罗恩格林。
burt5177 发表于 2013-4-30 15:57


我觉得是女武神~~~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6:55
瓦格纳最大的发烧友:巴伐利亚公国的路德维希二世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6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症”(Wagnerian Symptom)又称“音响震颤麻痹”,是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德国作曲家、指挥家、诗人、作家理查·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作品及言论刺激后,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突变心理性疾病,主要是因为位于神经系统末梢部位“黑质”中的细胞群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同时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心理情绪的“震颤麻痹”,具体表现为情绪波动不稳定,面对目标对象(即瓦格纳)时爱憎易极端化、偏激化、非理性化,甚至导致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异。 病理原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蛋白质、水果、乳制品等摄入不足、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幻觉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患症人群多为音乐家、哲学家、空想家甚至政治家。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7
病例No.1 患者姓名:路德维希·弗雷德里希-威廉 (Ludwig Friedrich Wilhelm) 别名:路德维希二世、疯子路德维希、童话国王、“我们亲爱的国王”(仅限巴伐利亚地区使用) 出生地:慕尼黑郊外宁芬堡(德国) 出生日期:1845年8月25日 职业/身份:巴伐利亚国王 患病起因:12岁时偶然读到瓦格纳音乐戏剧论著《未来艺术品》。 临床表现:从此性格忧郁内向,不问朝政,终身未娶,废寝忘食地沉迷于瓦格纳歌剧、中世纪神话传说和骑士童话中,热衷修建各种瓦格纳歌剧场景里描述的城堡宫殿;与未婚妻苏菲娅公主相处时谈论的唯一话题就是瓦格纳,而且彼此还穿着歌剧《罗恩格林》中男女主角的服饰、手持宝剑——但是后来因为忙于看瓦格纳歌剧排练和监督城堡施工而取消与其婚约;起居室均以瓦格纳乐剧中的题材人物如特里斯坦、伊索尔德、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等形象壁画加以装饰。在起居室与勤务室之间有尚有人工钟乳石洞,这是试图模仿歌剧《汤豪舍》中的女神维纳斯之洞窟,内有小瀑布与水池。 患病期间行为:继承王位后立即派遣大臣前往慕尼黑将逃避债务、长期流亡在外的瓦格纳请进宫廷,并成为他的庇护人,替他清偿以往欠下的巨大债务,为其修建拜鲁特歌剧院以及家属别墅,之后继续为瓦格纳的音乐事业乃至家庭生活不断慷慨解囊,先后为其支出二十五万马克;1779年底至1780年冬,瓦格纳携家眷前往意大利访游了十一个月,其间仅所乘豪华包车一项花费,国王就为其偿付五千二百里拉。意大利回来后,国王亲自为他接风,并在慕尼黑安排了三场瓦格纳的歌剧演出,即《漂泊的荷兰人》、《特利斯坦和伊索尔德》和《罗恩格林》,第二天紧接着还上演了《帕西法尔》,可惜这一次国王迟到了,引起瓦格纳的不悦;最后在阿尔卑斯山崖上为他和瓦格纳的友谊建造了一座宏伟富丽的“新天鹅堡”,其中“宝座厅”按照《帕西法尔》中格拉尔庙的舞台设计,“歌唱厅”模仿《汤豪舍》中的舞台场景,卧室以《罗恩格林》中洞房为蓝本,共耗资约六百二十万马克。 经典引语:“我不爱女人,不爱父母,不爱兄弟,不爱亲戚,没有任何人让我牵挂,只有您(瓦格纳)!” 后果:一系列的奇怪行为终于导致人们对其执政能力和精神状态的怀疑,后来被医生诊断患有精神疾病,同时由于修建各种城堡(除天鹅堡外还有霍夫城堡和基姆湖城堡等)耗尽家庭和国库的资金,在1886年他被迫退位,最后神秘地溺死在天鹅堡附近的史坦贝尔格湖里,并给他的家族留下了一千四百万马克的巨额债务。 评语:他的思绪完全飘忽在另一个世界中。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8
病例No.2 患者姓名:安东·布鲁克纳 (Anton Bruckner) 别名:慢板音乐家 出生地:安斯斐尔登(奥地利) 出生日期:1824年9月4日 职业/身份:作曲家、教师、管风琴家 患病起因:1864年经指挥家奥托·齐茨勒介绍开始潜心研究瓦格纳音乐,次年专程赶赴慕尼黑去听《特利斯坦和伊索尔德》,造成其精神持续紧张乃至崩溃,后被送进一所疗养院治疗,几个月后才能够重新工作。 临床表现:从此更加缺乏自信,充满不安全感,自卑、谨慎、忧心忡忡;视瓦格纳为音乐之神而顶礼膜拜之,经常在瓦格纳巨大影子下面保持某种虔诚祈祷的习惯式低头姿势;创作的交响曲中开始经常出现瓦格纳大号(系由瓦格纳综合圆号和大号而发明的介乎两者之间的铜管乐器,看上去有点像圆号,但听起来有点像大号)的奇异声音,后期作品则普遍带有神经质的节奏和能量;很多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经常突然中断(也许是有意而为),而且有时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以至于指挥家富特文格勒曾激烈批评他的作品:无法一直把音乐保持在乐章开始的高水平),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 患病期间行为:拿着自己创作的第二、第三交响曲手稿当面请求瓦格纳接受,但由于与大师会面时过于激动,回家后想不起来大师当时选择了哪一部,于是写信询问:“是不是带圆号的那部?”;当他一连数小时听完《帕西法尔》后,默默地凝视着当时在场的瓦格纳,终于鼓起勇气上前跪下地去,含着眼泪表示由衷的崇拜之情;当预感到大师即将离开人世时,他在沉浸于忧伤回忆的梦中创作出那首崇高、优美的第七交响曲慢板乐章。 经典引语:“他们干吗要烧掉布伦希尔德?”(在演出《指环》最后一幕时候布鲁克纳问旁边的人——他非常关心瓦格纳的音乐,但对剧情一无所知。后果:被人指控为“瓦格纳派”成员,遭到舆论界尤其是维也纳首席评论官爱德华·汉斯利克(此人——也是患者——将在下面介绍)连篇累牍的攻击和嘲讽,有时几乎只是为了文字消遣,也要把他拉出来痛责一番,以至于在他生前许多作品根本无法得到上演的机会,大部分时间里生活潦倒、事业惨淡。由于作品很少有演出的机会,当有些指挥要求他删去大段的音乐时,布鲁克纳从不坚持己见,删改听便,只要能排演出来便谢天谢地。据同代人回忆,在排练其第四交响曲时,著名指挥家李希特指着总谱的一个地方问布鲁克纳那是什么音,被快乐包围着的布鲁克纳竟回答说:“随便什么音,只要你喜欢。” 评语:他是个兢兢业业的好人,能写出非常棒的谐谑曲,可惜大师却经常让他精神恍惚、陷入险境。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8
病例No.3 患者姓名:雨果·沃尔夫 (Hugo Wolf) 别名:野狼(仅限音乐评论圈内使用) 出生地:温迪施格拉茨(现属斯洛文尼亚) 出生日期:1860年3月13日 职业/身份:作曲家、剧作家、评论家 患病起因:1875年7月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偶然遇见瓦格纳。 临床表现:从此性格乖张、脾气暴烈,对周围几乎所有人(瓦格纳除外)态度专横恶劣;极度推崇瓦格纳本人及其音乐,对巨大刺激的不和亾谐声响和复杂混乱的旋律线开始萌生浓厚兴趣;在学校期间成天和同班同学古斯塔夫·马勒(此人也是一名作曲家)、克次拉诺夫斯基、汉斯·罗斯(此人后来发疯)等一起热烈地讨论瓦格纳,终日在钢琴上弹奏瓦格纳的作品,同时震耳欲聋地大声演唱起来;特别喜欢将简单质朴的艺术歌曲旋律和钢琴伴奏声部切割、打磨、搅碎。 患病期间行为: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只学习两年就因为与院长吵闹而被开除;由于除了瓦格纳以外他拒绝接受任何老师的教导,只好努力奋斗、坚持自学;受瓦格纳音乐刺激后其创作灵感时断时续,1888年到1890年间连续创作出200多首艺术歌曲,然后突然似乎无话可说,没有写出任何作品,直到1891年11月底灵感恢复,连续写出15首意大利歌曲,到了12月突然再度缄默,而且一直沉默长达5年之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肯定地相信,这次我真完了”;成为瓦格纳派的核心成员及斗士,热烈捍卫、拥护和赞美瓦格纳的一切,包括效仿其素食主义行为(但只坚持了18个月);坚决反对、攻击、嘲讽甚至辱骂与“瓦格纳派”对立者如作曲家勃拉姆斯(为此树敌甚多),客观地讲其中有些言辞不乏恶毒,比如在报纸上将勃拉姆斯形容成一个在破败的阁楼上用秃羽毛笔作曲的蹩脚刺猬。 经典引语:“勃拉姆斯的所有艺术歌曲、小夜曲、摇篮曲外加交响曲所表达出的感情加起来也赶不上瓦格纳作品中一次铜钹剧烈撞击的效果。” 后果:精神失常进了医院,后来企图溺河自杀而未遂,在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中生活了四年,于1903年去世。 评语:音乐史学家们基本上一致认为沃尔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悲惨、最可怜的人物。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9
病例No.4 患者姓名:埃德华·汉斯利克 (Eduard Hanslick) 别名:汉斯利希(仅限瓦格纳使用) 出生地:布拉格(捷克) 出生日期:1825年9月11日 职业/身份:批评家、美学理论家、教授 患病起因:20岁那年在德雷斯顿观看《汤豪舍》并为之撰写长篇评论。 临床表现:开始时为瓦格纳的音乐深深感动,但后来在《维也纳报》和《新闻报》担任音乐评论员期间,立场却彻底转变,判若两人(也许是觉得受骗之后的过度反应?);把持维也纳音乐舆论的话语权和道德制高点,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试图表现感情或听起来过于让人情绪激动的音乐——当年许多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年轻才子如古斯塔夫·马勒就因此在校学习期间抑郁久不得志。 患病期间行为:在他的权威把持下,发动了针对“瓦格纳派”和“新德意志派”的轰轰烈烈的讨伐运亾动;口诛笔伐,极尽诋毁之能事,把瓦格纳连同其岳父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指斥得一无是处,并捎带把布鲁克纳也批评得体无完肤,并试图阻止其交响乐在维也纳的任何地方上演;为抨击瓦格纳风亾潮而出版理论著作《论音乐的美》,确立自律论观点,认为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运亾动的形式自身,除此之外不表达任何东西(特别是情感)——该观点至今在音乐学术界仍很具有迷惑性和影响力。 经典引语:“任何追随瓦格纳的人将会折断他的颈骨。” 后果:作为臭名昭著的反动小丑角色(贝克麦瑟,即汉斯利希)被瓦格纳写入其著名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中。 评语:汉斯利克相信支配瓦格纳的音乐的全是欺骗、撒谎、暴行和兽亾欲——借用戴维·巴伯的那句话:人们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19
病例No.5 患者姓名:弗雷德里希·威廉-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别名:狂人、太阳 出生地:洛肯镇(德国) 出生日期:1844年10月15日 职业/身份:哲学家、诗人 患病起因:中学时放假期间和朋友在家中用钢琴弹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当时他兴奋地对妹妹伊丽莎白说:这真是美极了!你认为如何?而伊丽莎白回答:这声音让人想起狼嗥。) 临床表现:从此视大师为完美的偶像,但后来立场却彻底转变,判若两人(同汉斯利克一样觉得受骗后的反应?);渴望在这个在他看来虚无堕落的世界上寻找或者说创造出一种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精神状态趋向分裂化,喜欢在各种思想领域进行“不合时宜的漫游”;崇尚暴力,反对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的价值;怀疑一切,企图将一切推倒重来,并将狄奥尼修斯(生活上的狂欢作乐)和阿波罗(冷静调节作用)两种存在精神模式对立起来。 患病期间行为:1868年登门拜谒瓦格纳,并成为大师的门徒,后来与大师决裂;发表题献给瓦格纳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在大师“异常强烈的刺激”下完成一部又一部哲学论著,如《偶像的黄昏》、《人性,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瓦格纳事亾件》、《尼采反对瓦格纳》、《看,这个人》等,在较早著作中,瓦格纳几乎被作为一个神灵或超人歌颂着,但在其后著作中,瓦格纳又成为一个“颓废者”,一条从腐败世界里溜回来的“机灵的响尾蛇”。 经典引语:前期-“实现了我们所有的希望:他(瓦格纳)是一个充实、伟大、高尚的灵魂,一个个性强烈、令人喜悦的人,值得所有人的爱。” 后期-“瓦格纳是一种病菌,他污染每件他所触摸到的东西——他让音乐变得令人作呕——我坚信这点:瓦格纳的艺术是病态的……瓦格纳之发生作用,犹如连续使用酒精饮料,使人麻醉,使人胃液增生。” 后果: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人虐待的马的脖子痛哭流涕,最终失去了理智,后收容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但是他给西方哲学带来颤栗,而此颤栗的最后意义至今尚未被完全估价出来。 评语:如果没有瓦格纳,很难说尼采会怎样。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20
病例No.6 患者姓名:豪斯顿·司徒·张伯伦 (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 别名:古怪的英国人、先知、精神创建人(后两个称谓仅限第三帝国内使用) 出生地:朴次茅斯(英国) 出生日期:1855年9月9日 职业/身份:作家、种族主义理论家 患病起因:27岁的时候前往拜罗伊特会晤瓦格纳。 临床表现:从此将瓦格纳视为“生命中的太阳”,并在其后的一生中对作曲家的妻子科西玛保持着热情的、奴隶般的忠诚;变成一个非常敏亾感的人,神经官能症常常发作,而且据说他能看到“恶魔”,这些恶魔往往无情地驱使他从事新的方面的研究和继续不断的写作:有一次他从意大利回来,在一个“恶魔”的驱使之下,他中途在加尔顿下了火车,租了一间旅馆房间,关起门来有8天之久,放弃了他原来想写的关于音乐的文章,而紧张地写了一篇生物学论文(很奇怪,不是吗?);1897年4 月1日到1898 年10月31日之间的19个月时间中,他在另一个“恶魔”的无情驱使下写出一部长达1200页的世纪末巨著《19世纪的基础》(Grundlagen des Neunzehnten Jahrhunderts),其中详细、耐心地阐明了自己那些受到瓦格纳赞扬和鼓励的种族主义理论。 患病期间行为:成为拜罗伊特内部圈子核心成员,加入位于维也纳的瓦格纳迷俱亾乐部,迎娶瓦格纳之女爱娃为妻,成为瓦格纳的女婿,并从此定居拜罗伊特;先后出版论述瓦格纳的著作数种,编辑其书信集,撰写关相关论文五十余篇;继承发展了瓦格纳的种族主义和反犹观点并将之理论系统化,声称如果没有条顿人,全世界就会笼罩着永恒的黑夜,所以条顿人有权统治世界;接着着手证明耶稣不是犹太人——他的种族理论认为,耶稣其实出生于加利利,而且不能正确地发出亚拉姆语中的喉音字母,而这些“明显的迹象”都说明了耶稣有“很大比例的非闪族血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国国籍,对原来的祖国、协约国一方的英国进行煽动、颠覆、敌视的言论活动。 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的著作曾经在德国热销,但随着德国的战败和霍亨佐伦帝国的覆亡,他似乎一切希望和预言都崩溃了,而且身患重病、半身不遂,不过随着希特勒政治力量的崛起,他看到了新的希望——更何况他的著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再度热销。 评语: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理论(法国学者德蒙·尔梅尔认为张伯伦的思想基本上是“卖膏药的”),可是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症状指数:★★★★★★★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30 17:20
病例No.7 患者姓名: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 别名:元首、沃尔夫、大独裁者 出生地:布劳瑙(奥地利) 出生日期:1889年4月20日 职业/身份:纳粹德国总理、元首兼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国家社亾会主义工人党领袖 患病起因:1906年11月同青年时代好友库比席克一起观看《黎恩济》演出。 临床表现:从此对瓦格纳终身崇拜,至死不谕;据他自己说:光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就听过34遍,而且每听一遍都有新的感受;他同时能把《钮伦堡的名歌手》的第二幕的所有歌词从头到尾背出来、唱出来;他声称瓦格纳的每一部作品都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愉快,甚至表示愿意去充当瓦格纳交响乐队中的一名鼓手;逐渐将世界分成尖锐的、毫不含糊的对立面(鸽笼心理?);继承并发扬了瓦格纳的反犹观点,对犹太人产生偏执狂般的恐惧和憎恨;极端地专注于非现实的幻想和庞大的计划中;欣赏女武神式的残酷无情的力量和成功,并时常陷入某种歇斯底里但不乏灵感四溢的特殊精神状态。 患病期间行为:在维也纳求学期间经常买站票(因经济拮据买不起坐票)去聆听瓦格纳的歌剧;成为国家领导人后极力推崇瓦格纳的音乐,以至于每逢纳粹党大会召开或群众集会上,都少不了演奏《众神的黄昏》片段——尤其是当检阅军队、人们举手行纳粹礼的时候;多次亲自登门造访拜罗伊特剧院,和瓦格纳家族后代结为知交;把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作为激励部下官兵、鼓舞士气的宗教殿堂,把欣赏瓦格纳歌剧作为最高荣誉和亾奖赏——例如从前线回来和即将奔赴前线作战的官兵以及从事战争工业的工人都被用“帝国音乐专列火车”送到拜罗伊特免费观看《尼伯龙根指环》和《纽伦堡的名歌手》;闪击波兰、西欧、南欧、北非、前苏联,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指环》中的战争、英雄、死亡、末日等场景付诸实践。 经典引语:“每个凡是想了解国家社会主义德国的人都必须首先了解瓦格纳。” 后果:战争失败,希特勒在苏军攻入柏林后开枪自杀于地堡里,德国投降,世界从此被划分成东西两大阵营;由于二战期间瓦格纳的音乐经常被用作集中营中执行处决犹太人任务时的背景音乐,以色列至今仍谢绝上演瓦格纳的作品(虽然以色列开国元勋、锡安复国主义运亾动领导人特奥多·赫茨尔也是瓦格纳歌剧的狂热崇拜者,他最喜爱的歌剧是《汤豪舍》) 评语:瓦格纳改变的不仅仅是音乐史。 症状指数:★★★★★★★★★★
作者: rock    时间: 2013-4-30 20:52
瓦格纳的音乐确实能让人兴奋,给予自我激励,信心和振奋....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30 22:34
瓦格纳进门钥匙最好的是罗恩格林。
burt5177 发表于 2013-4-30 15:57

正是《罗恩格林》第三幕中的那首《婚礼进行曲》,我知道了瓦格纳这个名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30 22:41
瓦格纳综合症 瓦格纳症”(Wagnerian Symptom)又称“音响震颤麻痹”,是指听觉、视觉神经受到德国作曲家、 ...
甲米 发表于 2013-4-30 17:16
也有“马勒综合症”的,要用巴洛克音乐来缓解的........
这些现象与医学、生理学有关。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30 22:46
我觉得是女武神~~~
若飞公子 发表于 2013-4-30 16:55
我是因为电影《现代启示录》才知道《女武神》。因为一部电影而知道一出歌剧的例子很多,比如由于《肖申克的救赎》从而知道了《费加罗的婚礼》。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3-5-1 13:05
我是因为电影《现代启示录》才知道《女武神》。因为一部电影而知道一出歌剧的例子很多,比如由于《肖申克的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30 22:46

楼主是因为电影知道了音乐,我可是正相反,因为电影引用了自己熟悉的音乐而让我对电影印象更深。不过,第一次听到巴赫和勃拉姆斯的音乐却是来自1977年看的法国电影《沉默的人》中:日内瓦的电台转播乐团演奏巴赫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指挥和小提琴手都是苏联间谍,片中最后是警方去音乐厅抓捕指挥和小提琴手时,指挥正在指挥勃拉姆斯的《学院庆典序曲》。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12:51
其实小克的特里斯坦有拜罗伊特现场版,就是比较难搞到。小克从73年到82年这10年间共有5个特里斯坦的录音,除了这个DG版是录音是录音室版,其它全是现场。从这点来看小克真是相当的喜爱这部乐剧。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12:53
也有“马勒综合症”的,要用巴洛克音乐来缓解的........
这些现象与医学、生理学有关。
shinelb 发表于 2013-4-30 22:41

我觉得一但得了“瓦格纳综合症”,是无药可解的,这辈子只能不停的听下去。。。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2 16:06
最近一直在听瓦格纳,大剧院德雷斯顿的瓦格纳给我印象很深。瓦格纳还需要老瓦来解啊。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5-2 20:53
德彪西这样评瓦格纳的音乐:"比沉迷更坏----它是占有。你不再属于你自己。你只是个在四联剧的环境里流动着的主导动机"。
关于瓦剧中的主导动机,在德彪西看来,就象"无害于人的疯子,呈递名片时,唱看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5-2 20:58
在德彪西看来,瓦格纳是"美丽的夕阳,被人错以为是黎明"。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21:14
本帖最后由 LJBI4 于 2013-5-2 21:17 编辑

回复 scfan兄
73年斯图加特现场俺有,印象中是温德加森最后一次特里斯坦录音。74年的拜罗伊特和78年的斯卡拉也收到了,就缺73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遗憾啊。我个人感觉小克处理的特里斯坦在立体声时代还是不如伯姆大师的两个录音,伯姆的66年拜罗伊特版简直是立体声时代别人无法逾越的峰巅!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5-2 21:16
我觉得一但得了“瓦格纳综合症”,是无药可解的,这辈子只能不停的听下去。。。
LJBI4 发表于 2013-5-2 12:53


看来俺没得,2010年上海演的科隆大剧院版指环后仅一天,听了一场亨舍尔四重奏的现场,瓦格纳顿时被抛到脑后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2 21:28
看来俺没得,2010年上海演的科隆大剧院版指环后仅一天,听了一场亨舍尔四重奏的现场,瓦格纳顿时被抛到 ...
scfan 发表于 2013-5-2 21:16

那是还没中毒。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21:32
本帖最后由 LJBI4 于 2013-5-2 21:35 编辑
瓦格纳的作品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入手挺普谱的,然后再听《汤豪舍》、《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5-2 18:07

关于富特的特里斯坦录音,我个人推荐47年其与柏林国家歌剧院的不完整录音(只有二三两幕),太伟大的一次阐释。立体声时代的录音我还是首推伯姆66年拜罗伊特现场版。伯姆是阐释瓦格纳的天才指挥,只是连他自己也一直没有意识到而已。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2 21:43
瓦格纳的作品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入手挺普谱的,然后再听《汤豪舍》、《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5-2 18:07

我倒是对你的那套《指环》很有兴趣,张兄是否可以说来听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5-2 21:54
听瓦格纳我是从托斯卡尼尼和莱因斯多夫的《女武神的骑行》、卡拉扬的《帕斯法尔精选》开始的,
不过我不是经常听瓦格纳........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21:58
回复 scfan兄
伯姆还有一个录音是指挥Ortf国家管弦乐团和新爱乐合唱团在73年夏天在巴黎的一个现场录音,主唱是维克斯和大师“钟爱”的尼尔森,当然这个版本无论是从乐队还是歌手的演唱与66年的那个录音相比略逊半筹,但仍然是最好的特里斯坦录音之一,一把年龄的尼尔森唱得还是那么完美,乐队张力仍然十足,只是激情不比7年前了。另外这个录音有dvd出版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5-2 22:19
LJBI4  发表于 1 分钟前
s兄,我觉得瓦格纳也需像巴赫那样细细品味,你就会觉得他的音乐内涵不在巴赫之下,听瓦格纳我觉得一定要听整部歌剧,而不是只听些片段。
-----------------------------------------------------------------------
是的,列文那套指环DVD还没看完。卡纳佩兹布什菲利普那套《帕斯法尔》很久以前听过,不过那时可以说对华格纳还没有什么认识。倒是后来听卡拉扬那套《帕斯法尔精选》的LP,感觉非常大气磅礴、非常刺激.......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2 22:55
看倒有评论讲卡拉扬的指环是用室内乐的风格来处理指环的。我倒是并不太理解这一点。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2 23:15
看倒有评论讲卡拉扬的指环是用室内乐的风格来处理指环的。我倒是并不太理解这一点。
Jwang 发表于 2013-5-2 22:55

卡爷的这套指环其实很有内涵,瓦格纳的音乐作为指挥家必须设法进入作品深处,去一层层的剥离,才能展示其音乐的深刻的魅力,如果只搞出表面效果,看似气势磅礴,却披着浓重的浪漫主义外衣,反而会觉得没有张力,没有激情,我觉得在这个指环录音中,卡爷做到了把这部浪漫主义巨作进行了提炼和净化,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指环有着室内乐般的平衡与精致倒也不为过。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3 03:44
谢谢指点!

到目前为至,富特的指环是我的心爱。或许我是富特的fan,在我心目中,富特的东西都是the best。即是不是,也必定是next to the best。呵呵!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3 08:36
本帖最后由 LJBI4 于 2013-5-3 08:39 编辑

回复scfan兄:
不过卡拉扬的这套录音相比伯姆的拜罗伊特完美演出来说,缺少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和让人喘不过气的感染力,卡拉扬在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上还是过于流畅了些,另外歌手方面,卡版本也稍弱了些。其实索尔帝那部名版除了录音优秀外,其它真的是乏善可陈,听听女武神第三幕前奏曲,伯姆版的那种给人以白热i化的激情,索版给人的感觉始终差了口气,显得温吞迟缓。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5-3 08:38
到目前为至,富特的指环是我的心爱。或许我是富特的fan,在我心目中,富特的东西都是the bes ...
Jwang 发表于 2013-5-3 03:44

虽然富特长期把持着欧洲音乐的最高峰,柏林、维也纳和萨尔斯堡,但可惜他并未留下拜罗伊特的指环全本录音,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他的50年米兰指环、53年罗马指环所用的两支乐团,斯卡拉和罗马广交并不是理想的瓦格纳乐团。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3 09:4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3 10:00 编辑

不过第一次听卡拉扬的很不习惯,得多听才可。才能理解其中的妙处。

Solti的在音乐上比较通俗,好理解。演员阵容也强大,这在瓦格纳剧的演出历史中会占有一地位。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3 20:09
苏提把在 Decca 演录瓦格纳的作品视为毕生的光荣,这套《指环》虽然很出色,但还是称不上《指环》“ 王 ”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5-3 18:52

我还是习惯索尔蒂这个译名。索尔蒂的录音是历史上第一套《指环》商业性的录音,聚集了一流的乐队,一流的演员,据说当年DECCA差点因为这套《指环》倒闭,因为单是请尼尔森、温德加森等这些巨星就是笔超级巨款。没有听完整索尔蒂的全集,个人感觉这套《指环》还称不上“王”是因为多了点意大利歌剧的味道,或许等我听完全集或多次体会后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3 21:19

有乐友对我说:“听大烧们在谈《指环》,那么多大师的版本,真的是一头雾水,我连《指环》为何物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呢?”我一听,所言即是,我是菜鸟,太知道菜鸟的困惑了。这里我就摸着石头过河,就《指环》这一歌剧给与我一样的菜鸟们理个头绪,这样再反过来听楼上各位大神的推荐和介绍就容易多了。

《指环》全名《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于1853年开始创作,用了近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歌剧。整个故事的脚本由瓦格纳自己编写,首演时也是由瓦格纳亲自指挥。

《指环》有四部歌剧组成,序剧 《莱茵的黄金》讲诉天神沃坦、地上的巨人、地下的侏儒是怎样争夺莱茵河底黄金的;第二部 《女武神》讲诉地上的巨人获得了黄金打造的指环,天神沃坦偷偷来到人间生了对孪生兄妹,想在大地上造出英雄来战胜诅咒夺回指环,孪生兄妹离散后长大成人并相爱生子,沃坦有九个女儿,其中布伦希德深得沃坦的疼爱,她违背父亲的旨意被兄妹热恋的故事感动,带走并帮助了即将生子的妹妹,而被沃坦惩罚长眠于岩石上;第三部 《齐格弗里德》讲诉兄妹相爱生下的男孩齐格弗里德在侏儒的抚养下渐渐长大,他穿过火焰吻醒化为凡人的布伦希德,两人相爱;第四部 《众神的黄昏》讲诉侏儒之子用阴谋让齐格弗里德背叛了布伦希德,痛苦悲伤的布伦希德在亲爱的人被自己间接杀害后,既痛苦又悲伤,带着指环,牵着爱马,投身火海,从此诸神灭亡。

整部作品故事情节复杂且变化多端,思想内涵丰富,哲学味重,人物性格复杂,在作品中汇集前所未见的大容量。歌剧中没有出现旋律完美的咏叹调,只有无终旋律和丰富的和声手法以及描写音乐场景的技巧。《指环》最重要的音乐价值就是瓦格纳在整套歌剧中运用交响乐技法对剧中的人物、事物、行为、感情、情节甚至自然现象等巧妙的运用主导动机地来组织四部歌剧。所以,对《指环》的版本比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每个现代指挥家留下的录音直接影响我们对十九世纪瓦格纳艺术世界的认知。

而我个人对《指环》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等也非常感兴趣,这是另话。

期待坛中各位大神带领大家继续走进瓦格纳的艺术世界。


作者: rock    时间: 2013-5-3 21:39
丹拿证据系列是为瓦格纳歌剧而生的,喜欢瓦格纳的各位Fans们,强烈建议你们使用证据作为监听器!
作者: MZL    时间: 2013-5-3 22:34
请教各位,1966、1967两年拜罗伊特都是伯姆任指挥?我的《指环》标的是1967,没见1966年的指环。各位讨论的是哪一版?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3 22:35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指环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真的值得研究,另外这部剧里的寓意更值得研究,同时,这部剧的现实意义也值得我们探讨,自从在大剧院听了瓦格纳后就更觉得瓦格纳的现场无论视觉还是音响非同一般。弄懂指环里的一百多个动机对聆听瓦格纳有非常大的帮助。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3 23:29
回复
指环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真的值得研究,另外这部剧里的寓意更值得研究,同时,这部剧的现实意 ...
burt5177 发表于 2013-5-3 22:35

我想如有人来编个瓦格纳音乐动机大词典,并配上音频会很有意义。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5-4 00:00
请教各位,1966、1967两年拜罗伊特都是伯姆任指挥?我的《指环》标的是1967,没见1966年的指环。各位讨论的 ...
MZL 发表于 2013-5-3 22:34


应该是在说66年的特里斯坦。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5-4 00:02
我想如有人来编个瓦格纳音乐动机大词典,并配上音频会很有意义。
Jwang 发表于 2013-5-3 23:29


Decca有一张讲解指环动机的唱片,Cooke讲解,用的是索尔蒂那套录音的片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4 00:11
有乐友对我说:“听大烧们在谈《指环》,那么多大师的版本,真的是一头雾水,我连《指环》为何物也不知道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5-3 21:19

如果找一个入手的版本,我会毫不犹豫推荐卡拉扬版!进阶伯姆,布列兹。。。。。。超过五个指环版本的话,那已经属于严重中毒了,我大概有十几个,以后估计不会再买指环了。
卡拉扬这版陪我走了大概三四年,不追求感官的过度刺激,但是音乐水准非常高,入门很合适。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3-5-4 10:20
搬个小板凳坐着慢慢看你们白活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4 12:03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4 13:03 编辑

挖了下几年前的bookmark,发现原来这个网站已有指环的各种动机

http://www.utexas.edu/courses/wagner/home.html

这也是个好网站

http://www.wagneropera.net/index.htm
这里也有不少动机音频,可是网站写的不太好。

http://www.rwagner.net/e-frame.html

这些Bookmarks使我想起七年多前去看Levine指挥,多明戈唱Siegmund的女武神。那时MET的指环完全是传统的制作。如今MET的指环己经不同于以往了。那时投影技术也没这么先进。背景上的云都是死的。多明戈当初演唱的并不怎么样。首先,我总是认为多明戈是不能唱指环的。其次,多明戈已经没有这么大力了。整个嗓音好象失衡一样。时代进步了,MET也要跟进。永远保持那时制作也是不行的。但如今这个大机器是不是出路,这还是有疑问的。这个大机器还是有其亮点的,但整个过程来说,亮点只有其总过程的30%。这30是不是够,这就很成问题。另外很多细节上也有待改进。



作者: op133    时间: 2013-5-4 17:12
2002年是我最迷瓦格纳的一年,那年几乎听的都是瓦格纳,从索尔第的全套指环入手,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对索尔第很快就没感觉了,陆续听了克莱伯的特里斯坦,伯姆的特里斯坦和指环,卡拉扬的纽伦堡民歌手,富特万格勒的指环和女武神单本。。。
本人最喜欢的是纽伦堡民歌手,卡拉扬在emi的版本极好,洋溢着德国小城的质朴,这出歌剧不似瓦格纳的其他大部分歌剧说的都是神和神性的事情,而是述说市民琐事,恋爱,“德国好声音”:-),简直充满了馥郁芬芳。听说约胡姆的也是很好,但还没机会听,后来听过巴伦伯依姆的民歌手,好像是teldec发行的,录音没得说,演唱就差一点了。
指环是一部充满了神性和雄性的歌剧,即便是布伦希尔德也是一个那么阳刚的女武神,齐格弗理德更是一个阳光无畏的青年,洋溢着清晨朝阳一般的气息。大段的肥美的管弦乐让人过足瘾。富特53年虽然是单声道但音质依然很好,起承转合流水一般顺畅,唱段和动机结合的恰到好处。
特里斯坦我却不是很喜欢,虽然克莱伯是我喜欢的指挥,伯姆的也很好,但是始终对这个悠远纠结的悲剧不怎么喜欢。漂泊的荷兰人我无法理解森塔的奉献的必要性,不过瓦格纳对女性就是那么回事了。不知为何,我不怎么喜欢罗恩格林,总觉得有种伪善的神圣在里面,虽然肯朋的版本没话说,听到婚礼进行曲,甚至觉得有点荒谬,可能是这段音乐被用的太滥了。帕西法尔不是一部能够容易听下去的作品,大段的独白如果不去看歌词很难跟上剧情,就算看了歌词也觉得冗长,宗教性和哲学性太强,我有的是kna的现场版,录音号称是现场录音的标杆,确实很好。随便说几句我喜爱的瓦格纳,去过拜罗伊特小镇朝拜,剧场其实不算宏伟,但人走进去,忽然有种到了瓦哈拉神殿的感觉,哈哈,心理作祟。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4 19:40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4 19:48 编辑

我认为听瓦格纳要釆取鸵鸟政策,既要听他的伟大的音乐和了解它的故事背景。但如果你不是瓦的学者,我的建议不要去研究他的剧中的道德理念和哲学观点。

比如说最近看的MET帕希法,在这剧的序曲中,我的鼻子一酸,喉咙一梗。一下勾起我的很多思绪。我被这音乐深深打动。在第二幕中,虽然我被剧带到了个超越现实的世界,但是我从心里感到不舒坦。这是因为这剧中明显地贬低女性,把女性贬为性的象征。其中也隐喻着乱伦。任何一个具有普遍人道价值观的观众看到这些都会觉得不舒服的。

整个戏的主题很明确,具有宗教外表德意志精神是拯救世界的唯一出路。

作者: op133    时间: 2013-5-4 19:58
基本同意j版观点,瓦格纳对女性在歌剧里面的刻画都是从属和牺牲的角色,女人奉献生命为自己,为男人救赎。有时这种奉献有点莫名其妙,好比荷兰人里面的森塔,帕西法尔里面的孔德丽,甚至英武的女武神也是如此。女人就是唐豪瑟里面维纳斯堡的淫荡女神,指环里面莱茵三姐妹无耻勾搭凡人,wotan多疑的老婆。。。瓦格纳骨子里是歧视女性的,绝对的男权主义。希特勒很欣赏瓦格纳,都是一种狂人意识的共鸣。我喜欢民歌手的一个原因是里面没太刻意的性别歧视,也没有强烈的宗教救世情节。瓦格纳一生基本为债潦倒,公开有情人,老来成就功名。算是一个意志坚硬的强人。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3-5-4 20:05
有乐友对我说:“听大烧们在谈《指环》,那么多大师的版本,真的是一头雾水,我连《指环》为何物也不知道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5-3 21:19
雨大姐,您千万不要再提“大神”二字了啊!为此,小弟受到了念经大爷的狠批啊。。。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3-5-4 20:17
我认为听瓦格纳要釆取鸵鸟政策,既要听他的伟大的音乐和了解它的故事背景。但如果你不是瓦的学者,我的建议 ...
Jwang 发表于 2013-5-4 19:40
希特勒最懂瓦格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4 20:20
搬个小板凳坐着慢慢看你们白活
DelMonaco 发表于 2013-5-4 10:20

不厚道,立马给出老弟的一二三来!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3-5-4 20:24
本帖最后由 山河 于 2013-5-4 20:25 编辑
回复scfan兄:
不过卡拉扬的这套录音相比伯姆的拜罗伊特完美演出来说,缺少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激情和让人喘 ...
LJBI4 发表于 2013-5-3 08:36

伯姆的拜罗伊特,请问有CD版吗?您知道哪有卖吗?谢谢!另请问,海汀克的指环怎样?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4 20:45
怎么没人提巴伦邦姆的《指环》?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4 21:15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3-5-4 21:53 编辑

瓦格纳总谱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4 21:36
怎么没人提巴伦邦姆的《指环》?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5-4 20:45

巴伦的指环当属90年代以来最优秀的指环!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四联剧气韵贯穿始终,录音好得一塌糊涂!92年Anne Evans(威尔士女高音)的布伦希尔德也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前年狂听这套指环半个月,直到精疲力尽。

[attach]69839[/attach]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4 21:56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3-5-4 22:07 编辑

萨瓦利什这个也不错。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4 22:05
巴伦的指环当属90年代以来最优秀的指环!一派波澜壮阔的景象,四联剧气韵贯穿始终,录音好得一塌糊涂!92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3-5-4 21:36

我也把当代指环王颁给巴伦,整套作品连成一个巨大的整体,发挥出泰山一般的气魄和力量。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4 22:34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5 06:41 编辑

当然,任何事不能绝对讲。这里再举个例子。在帕希法中第二幕中,帕希法进到Klingsor的色情花园,Kundry出现,以帕西法的名字叫住帕西法。帕西法唱到,"帕西法?曾在我的梦中我母亲用帕西法的名字叫我。"接下来,Kundy开始引诱帕西法。

这个情节表达了瓦格纳剧中对乱伦的隐喻,就象指环中的很多地方表达的一样。这里面表达了一种弗洛伊德式的恋母情结。瓦格纳是在1857年开始构思帕西法的,25年后,即1882年,正式完成并在特罗拜依上演。而弗洛伊德出生在1856年,他在1899年才正式出版梦的解释一书。这里亳无疑问,瓦格纳自觉或不自觉地意识到恋母情结这个概念。这是瓦的先锋之处。或许恋母情结是德意志文献中有揭示,只是在弗洛伊德那里总结了出来,这我没研究。
作者: op133    时间: 2013-5-5 08:33
本帖最后由 op133 于 2013-5-5 08:42 编辑

瓦格纳为了魏森东克夫人写了特里斯坦抒发欲而不得的郁闷,硬是把魏森东克他的恩主写成老mark王,亏得魏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倒也不计较。瓦格纳后来娶了李斯特的私生女科西玛,比他小24岁,科西玛原本是彪罗的老婆,彪罗是瓦格纳的忠实指挥和传播者,瓦格纳倒是毫不客气把小弟的老婆一把掳走自用。然后瓦格纳在帕西法尔里面玩隐喻恋母。到了指环,乱伦变成明目张胆,布伦希尔德是沃坦的女儿,齐格弗里德是齐格林德和齐格蒙德的儿子,齐格林德和齐格蒙德是沃坦的私生儿女,他们是兄妹(汗),齐格蒙德把妹妹从原配夫君洪丁手里抢走,被洪丁杀,布伦希尔德护着她的嫂子逃,被老爸沃坦贬到人世,为火围,齐格林德生出齐格弗里德,齐格弗里德斗外公,从火力抢出布伦希尔德,结合之,从这样算起来布伦希尔德最终和齐格弗里德结合,是阿姨和外甥(再汗)。。。nnd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5 08:4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5 08:49 编辑
瓦格纳为了魏森东克夫人写了特里斯坦抒发欲而不得的郁闷,硬是把魏森东克他的恩主写成老mark王,亏得魏是 ...
op133 发表于 2013-5-5 08:33

呵,不过有一点要纠正,帕西法是指环后。这个恋母情结的讲法是我的体会。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过有人写过本书,他从佛教再生的角度,及对瓦格纳的影响来论证帕西法是指环的第五部歌剧。因为指环是以死亡为结局的。而帕西法是以再生为结束的。

作者: MZL    时间: 2013-5-5 08:58
瓦格纳所撰剧情都是扯鸡巴蛋,总是弄的人一头雾水。尽管把注意力放在音乐上就好了。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3-5-5 10:15
个人感觉瓦格纳作品越发有被过分深挖内涵寓意的趋势,其实回归音乐本原最好。
另外,琳德和蒙德是姐弟俩不是兄妹。
布伦既是蒙德姑妈也是蒙德姨妈。
作者: 若飞公子    时间: 2013-5-5 18:10
个人感觉瓦格纳作品越发有被过分深挖内涵寓意的趋势,其实回归音乐本原最好。
另外,琳德和蒙德是姐弟俩不 ...
DelMonaco 发表于 2013-5-5 10:15

是姐弟?一直以为是兄妹……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5 20:10
提个无聊的问题:如果希特勒感兴趣的不是瓦格纳歌剧,而是莫扎特的歌剧,那还会不会有纳粹运动呢?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5 22:49
瓦格纳是听门道还是听热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5 23:40
瓦格纳是听门道还是听热闹?
burt5177 发表于 2013-5-5 22:49

应该说瓦格纳的热闹是其门道之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3-5-6 01:01
burt5177  发表于 半小时前
音乐到了瓦格纳、理查、马勒以及后来的作曲家只是听热闹就太浅了。

当然,热闹只是表象而已,形式化的表象。
作者: zxh999    时间: 2013-5-6 08:44
为何我接受不了瓦格纳和布鲁克纳,却很喜欢马勒?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6 10:20
点评
burt5177 发表于 10 小时前
音乐到了瓦格纳、理查、马勒以及后来的作曲家只是听热闹就太浅了。
------------------------------------------------------------
b老师,可否给我们上一堂瓦格纳的音乐赏析课呢?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6 10:24
为何我接受不了瓦格纳和布鲁克纳,却很喜欢马勒?
zxh999 发表于 2013-5-6 08:44

因为老瓦说:“TMD,我为什么征服不了这个世界?” 而老马说:“我怎么连个女人也Hold不住呢?” 周一的早上紧张又无聊,轻松一下,纯属调侃,zxh999兄不要介意哟!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6 10:45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
这里能人太多,不过我这次听瓦格纳是这样计划的,因为瓦格纳的音乐是用数百个动机织成的网,所以我要把这个网络里的动机每一个弄明白,还有它们的联系。另外,老瓦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所以我还要在这些方面做一点文字工作。比如老瓦为什么有乱伦,那是他的爱情观。

   
作者: zxh999    时间: 2013-5-6 11:19
B老师说的对,我能接受巴洛克莫扎特以及后来意大利歌剧的一些声乐,但瓦格纳不行,受不了,序曲啥的还可以,布鲁克纳,我觉得很吵,相反,马勒的,表达了很多东西,都能引起我的共鸣,也许这就是,虽然也很吵,我能接受并喜欢的原因吧,也就是我是一个俗人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5-6 20:19
正在听《纽伦堡的名歌手》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6 21:02
这么巧,刚刚换下名歌手的碟,放入了特里斯坦的第二幕,呵呵,享受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7 12:01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7 12:36 编辑

New German production of Wagner's opera leads to protests and walkouts.
A new production of Richard Wagner's opera Tannhäuser at the Deutsche Oper am Rhein in Dusseldorf has been booed by audience members outraged at the use of Nazi imagery.

The staging by controversial theatre director Burkhard C. Kosminski showed characters wearing Third Reich uniforms complete with swastikas while the overture included a scene where dancers were apparently trapped inside a transparent gas chamber. The character of Venus was dressed as an SS Officer while Tannhäuser, as one of her SS henchmen, was forced to murder a family.

The German newspaper Der Spiegel reported that audience members started booing about 30 minutes into the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walkouts with protestors deliberately slamming the exit doors to make their point. The director was reportedly accosted by angry patrons during the after-party and the opera house has received a number of complaints from the local Jewish community.

Michael Szentei-Heise, the head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Dusseldorf, called the production “tasteless”, pointing out that Wagner's anti-Semitism was not to be found in the music or libretto and thus the production was doing the composer a disservice. “It strikes me as odd to have to defend Wagner”, he told Die Zeit, but “Wagn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Holocaust”.

The production is clearly taking risks since wearing or even displaying a swastika is illegal in Germany.

[attach]70017[/attach]
尽管有点过分,但我支持艺术创作的自由。起哄长至30分钟,哈哈,有意思。不知演员如何唱下去。






作者: op133    时间: 2013-5-7 13:41
有点过分的标新立异,滥用自由的权力。文章写到的犹太社团的抗议用词真是文雅,tasteless,无品味。。。瓦格纳虽然充满了德意志精神,但拿来和纳粹划等号显然不合适。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5-7 17:33
对瓦格纳还需要向大家多学习....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7 19:25
庆祝瓦格纳200周年诞辰从这套开始。
[attach]70022[/attach]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3-5-8 11:52
布列兹的指环听不惯是不是和他对指环乐队的编制改动有关系,我昨天比较齐格弗里德之死这段音乐,还是索尔蒂的感动人。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8 12:0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8 12:09 编辑

今天看了美国共公台Charlie Rose Show和MET指环的指挥Fabio Luisi,及Jay Hunter Morris和Deborah Voigt讨论MET的指环。Fabio Luisi讲了这么句话,他不会成为瓦格纳的朋友,但瓦的音乐则是伟大的。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5-9 08:14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5-9 08:21 编辑

前几天我转了条有关Kosminski的汤豪塞得新闻。今天又看到了新的动态。Deutsche Oper am Rhein取消了这个演出,理由是为了观众的建康。呵呵!弟兄们,瓦格纳不可多听,有害建康!

Dusseldorf cancels Nazi Tannhäuser

Clive Paget on May 9, 2013


Deutsche Oper am Rhein abandon controversial production on “medical grounds”.


[attach]70083[/attach]

Burkhard C Kosminski’s production of Richard Wagner’s Tannhäuser that generated a furore of criticism for its use of Nazi imagery has been officially cancelled. The cast will perform a concert version on the remaining dates.

In a statement the Deutsche Oper am Rhein said that although they knew that the production would be “controversial” they did not expect the extreme reactions that followed the opening night performance. Some patrons have apparently sought medical treatment for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stress”.

Kosminski was first asked if he would allow alterations to tone down the production but it seems that the director refused on artistic grounds.

The first performance of the opera was booed by outraged audience members outraged at the use of Nazi imagery. The production showed characters wearing Third Reich uniforms complete with swastikas while the overture included a scene where dancers were apparently trapped inside a transparent gas chamber. The character of Venus was dressed as an SS Officer while Tannhäuser, as one of her SS henchmen, was forced to murder a family.

The German newspaper Der Spiegel reported that audience members started booing about 30 minutes into the production. In addition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walkouts with protestors deliberately slamming the exit doors to make their point. The director was reportedly accosted by angry patrons during the after-party and the opera house received a number of complaints from the local Jewish community.

Michael Szentei-Heise, the head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in Dusseldorf, called the production “tasteless”, pointing out that Wagner's anti-Semitism was not to be found in the music or libretto and thus the production was doing the composer a disservice. “It strikes me as odd to have to defend Wagner”, he told Die Zeit, but “Wagner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Holocaust”.

[attach]70081[/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5-9 09:25

瓦格纳的音乐好比汤面,他的戏剧和其他杂七杂八好比汤面的浇头。一碗面的水平,取决于汤和面上,但一碗面的价格,却得自浇头,这大概就是瓦格纳戏剧和其他杂七杂八走红的主因吧。

作者: LJBI4    时间: 2013-5-11 03:10
请教scfan版,托斯卡尼尼有瓦格纳的全剧录音吗?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3-5-11 11:32
回复 LJBI4 的帖子


1937名歌手,不清楚有无删节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3-5-11 11:38
回复 若飞公子 的帖子


其实兄妹还是姐弟,脚本中并无明示和定论,只是人们看到男女相恋,惯性思维认为是男长女幼,好像我们说一个少年,惯性思维是男少年。
我是从脚本中两人行为方式习惯推断的,琳德的生活经验,行事细致,自尊自爱的意识等方面,都不像是妹妹的身份,姐姐解释得更通。   

作者: 若飞公子    时间: 2013-5-11 22:41
回复


1937名歌手,不清楚有无删节
DelMonaco 发表于 2013-5-11 11:32


萨尔茨堡的现场录音,之后托老就没怎么指挥实景歌剧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5-16 23:23
今晚找了布列兹的指环来听,非常好啊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5-25 08:15

纪念瓦格纳200周年诞辰
[attach]70820[/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3-6-22 01:2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6-22 01:40 编辑

瓦格纳音乐的两大代表作,是多么的要死要活( ⊙ o ⊙ )啊!不是死就是活。。。。。。

应该远离这些毒品为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3-6-22 01:51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6-22 02:19 编辑

德国人可以大张旗鼓的纪念瓦格纳,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纪念他?这里真是德国的论坛( ⊙ o ⊙ )啊!

BURT老师真应该来说说,几百个动机那事。BURT老师为什么这么把几百个动机当回事。

嗯,是吧,为什么呢?甩掉一半可以吗?
BURT老师本坛大腕,不会见到本菜鸟的提问就躲吧?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6-23 09:19
德国人可以大张旗鼓的纪念瓦格纳,为什么我们要这么纪念他?这里真是德国的论坛( ⊙ o ⊙ )啊!

BURT老师 ...
alma 发表于 2013-6-22 01:51


别挑软柿子捏啊,李教授。你觉得不该纪念瓦格纳的话,别来针对这里的业余爱好者,有种你去那什么“中国瓦格纳协会”抗议去啊?我们只是听听唱片就毒药了,人家组织了多少瓦格纳的现场演出,发行了多少瓦格纳的材料,岂不是核爆了?怎么,一边和“中国瓦格纳协会秘书长”称兄道弟吃腔骨,一边来寒颤我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6-23 10:35
我对李老师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意见,李老师也没有违反论坛版规。但是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还是应该抱着谦虚,待人诚恳的心态。对网友不必太苛求,对自己应该严谨一些。
总的来说,李老师对论坛还是有贡献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6-23 16:34
应该鼓励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尖酸刻薄也要容得,何况李教授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大脑缜密思考过的,绝非酒后胡话。只是他说话只说上半段,下半句又卖关子或他自己也没想好怎么说。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6-23 21:21
瓦格纳在音乐和文化上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最近听了Keilberth,1955的指环,这个指环立即成为我最喜欢的之一。本来一直没买这个55年,因为我己有他的52年,53年的LP。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6-24 09:49
应该鼓励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尖酸刻薄也要容得,何况李教授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大脑缜密思考过的,绝非酒后胡话。只是他说话只说上半段,下半句又卖关子或他自己也没想好怎么说。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6-23 16:34
兄台说得对,还是M兄宅心仁厚、心胸广阔。



作者: alma    时间: 2013-6-24 22:46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3-6-24 22:53 编辑

我几次去北京听音乐会,得北京乐迷的盛情接待。其实不只是我,其他乐迷去北京,他们一样盛情接待,因而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最近的一年多来我就没有去北京听音乐会,因为我对现场的热情正在逐渐消退。

关于瓦格纳中国协会这事,我也是从豆瓣上才了解到的。我在北京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事,倒是最近北京乐迷来上海的时候有人说起这事。在我2、3年前经常去北京那时,还是疯狂的瓦格纳爱好者之一。不过,我见到秘书长,我也会和他谈我的看法。

最近北京的某些乐迷和乐评人与南方的某位音乐制作人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在微博和其他方面互相指责。微博上的吵架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我已经有10个月没上微博了,我的微博账号已盗。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