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请教一个结像高度的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2 18:52
标题: 请教一个结像高度的问题
许多老烧讲,重放人声的结像高度一般都是正常的人的高度,但我的系统重放人声的高度一般都在1米2左右。
请教一下,系统重放人声的高度一般是多少?如何提升人声的结像高度?
请各位多多指教。
作者: rock    时间: 2013-12-22 19:27
"许多老烧讲,重放人声的结像高度一般都是正常的人的高度" --貌似有道理,实际上值得商讨, 关键是看 整个音场( 立体空间)的长/宽/高 是否合理。 当然人声高度过高或过低 (相对地板),在一般视觉效果上让人有点不适,但去过音乐厅的人都知道,在现场音乐厅,人声(乐器)在头顶(坐在前排)或脚下位置(坐在楼座)都非常正常。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2 20:09
本帖最后由 kevinyuk 于 2013-12-22 20:15 编辑

回复 rock 的帖子
非常感谢R版回复。前段时间看到一文,意思是结像高度与系统高中低三频平衡有关,平衡的系统人声结像高度基本与人的实际高度差不多。故有此一问。
我的音箱高是95厘米,人声结像大致在1米2左右,根据那篇文章的观点,我的系统似乎是高频延展不足,所以请教一下大家的人声结像高度大致在什么位置,好对自己的系统进行调整。
作者: axa    时间: 2013-12-22 22: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PETR    时间: 2013-12-22 23:30
也要看皇帝位离音箱多远。离得太近恐怕人声就会低些,超过两三米应该就没问题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3-12-23 07:49
结像偏低更可能还是摆位的问题!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3-12-23 08:43
回复
非常感谢R版回复。前段时间看到一文,意思是结像高度与系统高中低三频平衡有关,平衡的系统人声结像 ...
kevinyuk 发表于 2013-12-22 20:09
音箱高度只有95厘米,人声结像高度有1.2米,已经很不错了。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3 10:37
感谢楼上各位,我的两音箱距离在2.1米左右,听音位置距两个音箱的中心点2.7米左右。
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系统结像高度是否正常,所以发个帖子问一下。
请问各位的系统,人声结像大致在多少?
作者: sffz    时间: 2013-12-23 10:52
我的结像大致也在一米二左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23 10:58
不太赞成楼主对平衡的说法。平衡应指两个喇叭声像左右前后是否一致
声音的起音应在人耳平行位,起止音可随音量大小变化高低。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2-23 11:33
牛仔神棍又出来昆人喇?音色平衡?声像还原?还要人耳位置?起止音可随音量大小变化高低?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讲什么?


人声结像的高低跟音色趋向没多大关联,与喇叭的声相位特性以及和房间特性耦合有关。有时间有机会可以面谈仔细聊聊。费事D半桶水神棍学D唔学D到处咣咣声卖弄他的那小半桶水。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23 11:46
半桶水要学习的应该是gzfs啊
声音是喇叭发出来的,而喇叭发出的声音反映的是录音-,再者立体声录音里就有环境声。这与房间又有啥关系呢?
作者: 天神    时间: 2013-12-23 11:56
半桶水要学习的应该是gzfs啊
声音是喇叭发出来的,而喇叭发出的声音反映的是录音-,再者立体声录音里就 ...
牛仔 发表于 2013-12-23 11:46
你竟然不知道人声高度与听音环境有一定关系?我真的很吃惊......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23 12:01
你竟然不知道人声高度与听音环境有一定关系?我真的很吃惊......
天神 发表于 2013-12-23 11:56

你还是看清楚前面说什么,好吗?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2-23 12:03
本帖最后由 gzfs 于 2013-12-23 12:39 编辑

半桶水要学习的应该是gzfs啊
声音是喇叭发出来的,而喇叭发出的声音反映的是录音-,再者立体声录音里就有环境声。这与房间又有啥关系呢?

留返以后慢慢取笑。

哪里有牛仔,哪里就有欢乐。边度都有阳光

鹦鹉学舌你就精通。要我学你周街赖屎?你肯定要换主诊医生先得喇。

修改又如何啊,吹啊。在极品舢板充炮艇你都系至叻喇牛仔。

牛仔语录:
半桶水要学习的应该是gzfs啊
大便是从肛门出来的,而肛门屙出来的屎反映的是你牛仔吃了些什么,再者屙屎一定要撒尿。这与脱裤子和找马桶又有啥关系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23 12:07
应该说哪里有gzfs哪里就有好玩的游乐场
作者: jogo    时间: 2013-12-23 12:19
牛仔和GZFS您这两位欢喜冤家又干上了~~哎~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12-23 12:50
结像高度和电源、后级控制力、环境、摆位等很多方面都有关系。
如果音场有深度有层次、结像有3d感,离箱感也很好,那就通过摆位尤其是调整喇叭高度和前(后)倾角度来改善。


如果音场平面化,结像不鲜明,皇帝位稍偏一点声音就跑一边了,那就是前面几项还没做好。



器材到位的情况下,电源专线、独立地线、接地点的选择,在这方面下下功夫,音场表现会有很大的提升。

至于环境方面,先在音箱前面地板铺上厚地毯,听听有无改善。我家访调音时发现,有时地板的反射音太多,也会拉低结像(所以全屋铺厚地毯的话,有时会结像过高)。

三频分布在听感上有时也会影响结像,下潜不足会有结像高的错觉,但声音漂浮缺乏支点。所以用了某些钉垫或线材调音,也许会抬高结像,但要注意是否会有下潜变差的负面作用。



说说您的器材搭配,发个环境图片,大家会有更具体的建议。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3-12-23 13:18
密度影响!
作者: 一泓清水    时间: 2013-12-23 13:28
回复 清风明月 的帖子
能否祥细谈谈,谢谢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3-12-23 13:58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 于 2013-12-23 14:11 编辑

回复 一泓清水 的帖子
影响声音密度的因素太多太多啦!
器材素质、单元材料、数量、大小、墙面反射、房间大小、机架器材反射、电源和接地、音箱间距、线材、垫材特性、等等等都会影响密度!
高中低频段完整平衡铺开,声音密度能确定相对正确的声音高度!
每对音箱的高低结构差异、箱体单元的分布与前后仰角、也会造成音场高度的差异!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3-12-23 14:33
决定因素很多。不过,决定人声的结像高度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音箱的单元高度。呵呵,如果是超大型音箱,高度在2米以上的,人声的高度就如一个真人一样显现在你眼前。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3 21:10
大部分朋友用的都是书架箱或1米左右的落地箱吧?请各位都说说自己系统的人声结像大致在什么高度?好做个参考,如果差别不大,就不折腾了。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3 21:28
回复 镁声绕梁 的帖子
感谢镁声的解释。
家里没有专门做声学处理,地面就是木地板,或许这会影响结像高度?先从简单的来,搞块地毯试试。
的确环境和摆位对音场的还原相当关键,无奈家中条件有限,音箱摆在客厅,一边有侧墙,另一边是过道,离侧墙比较远。
调整了许久,音场的还原基本层次可以体现出来。听《PAGANINI FOR TWO》,小提琴和吉他的定位很明显。用《皇帝位》这张CD测试,第9轨测深度没问题。宽度也可以,第13轨在有侧墙一边声音可达到音箱外侧,另一边可能是没有侧墙的原因,达不到音箱外。9点分布基本均匀,无侧墙一边稍紧,不是很均匀,但环境所限,也能接受。目前系统对结像的高低反映的不明显,所以发帖向大家请教。
请问镁声,根据现在的情况,如果提高系统结像高低这一问题,从何处下手?
   
作者: 明月照大江    时间: 2013-12-23 22:16
你既然用皇帝位来调整,应该知道小册子里面说的这么调整高度啊,一是调整自己坐姿的高度,二是调整音箱的俯仰角度,呵呵,学习不够仔细啊!
作者: 乐乐行    时间: 2013-12-23 22:59
希望楼主询问请对应唱片说话,是播放什么唱片?

如果没有实质的询问,就是瞎问。

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唱片就回答,就是瞎回答。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4 11:28
回复 明月照大江 的帖子
音箱摆在客厅,调座位高度不大好办。音箱前倾没尝试,感觉音箱后倾些应该更好听,但小册子讲提高结像应前倾,索性就没动。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4 11:31
本帖最后由 kevinyuk 于 2013-12-24 11:40 编辑

回复 乐乐行 的帖子
用的是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邓丽君的淡淡幽情。
系统不够高班,听着都是在1米2左右,没区分过两张CD结像高度的不同,估计我的系统也区分不出来。而且我的系统听任何CD,最近的结像也是在音箱后一点,从来没听到过有些朋友说的那种人是站在自己面前,也就是结像在音箱前面的情形。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4 14:37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但看到许多朋友评价系统的时候,都说人是在眼前唱,我也有些疑惑,呵呵
作者: lpswangyu    时间: 2013-12-25 06:54
个人认为,结像的高度与音箱的摆放有关,如果闭长眼睛,你感觉到你的前面有一个舞台,那就是结你的最好高度,如果你发现,歌唱者是坐着唱的,那就结像过低,使用脚钉也很讲究的,多实践就知道。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3-12-25 13:1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3-12-31 07:37 编辑

我的系统单个人声结像一般在1.3米的高度(喇叭+脚钉+大理石是1.17米高,房间高度2.8米)。听大部头的,铜管乐和打击乐在后方,位置明显要高一些。
昨晚用蔡琴民歌听了下,口型在后墙中间扩散板的靠上沿中间位置,这样应该是1.45米左右。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12-25 15:23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买地毯之前,先放几个沙发垫在地板第一反射点试试,能解决问题才买。我发烧过程盲目买过很多调音的东西,后来大多都撤下了。

还是想了解一下你的器材组合和空间图片,否则很难给你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如果器材本身天限已定,可能反映的音场高度也就是取决于高音单元的位置,无法再现录音中错落有致的真实音场。

检查一下电箱、插座,把所有电源通路的线路螺丝都用力锁紧,(原装电源线除外),然后再清洁所有的接线端子,听听有变化没有。


作者: kennymark    时间: 2013-12-25 16:14
人声高度就不敢发言,古典的音场高度,我就说两句。
这个高度跟你套系统的声音平衡度有很大关系,偏高音的,整个场就马上拔高,
偏低音的,整个音场就马上蹲下来的。
另外很少会出现1.7米这么高的人声吧。
个人愚见。
作者: 明月照大江    时间: 2013-12-26 11:04
回复
音箱摆在客厅,调座位高度不大好办。音箱前倾没尝试,感觉音箱后倾些应该更好听,但小册子讲提高结像 ...
kevinyuk 发表于 2013-12-24 11:28

呵呵 怎么可以索性不动呢?必须动!又不会花费很多时间,你说是吗,与其在这里YY倒不如实际动下手,反正是玩呀,会有什么损失呢?万一是惊喜呢?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6 20:29
回复 明月照大江 的帖子

感觉音箱稍后倾的声音好一些,但皇帝位介绍提高结像位置要前倾,所以现在音箱是处于水平的,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总不能为了提高结像而损失声音。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6 20:32
回复 kennymark 的帖子

但的确是很多朋友讲,人声的结像高度与真人相仿,所以请教一下大家的结像高度是多少。

根据刘汉盛的说法,小提琴结像在高音单元之上,大提琴的结像在高音单元之下,这个是做到了的。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6 20:39
回复 镁声绕梁 的帖子

我的系统是平价系统,剑桥651C+840A V2,推老皇冠的落地箱。目前觉得除了结像高度上与大家描述的有比较大的差距、高频少了些润泽感之外,其他方面就我的听音环境来讲,比较满意,毕竟听音的环境不是太理想,目前也没办法对环境做大的改动。
所以来请教一下各位,拿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来说,大家系统的结像位置大致是距地多少?如果相差不大,也就不去折腾结像高度的问题了。
另外,提高高频的润泽感,通过换信号线和音箱线,能有提升吗?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6 20:41
回复 lwwlewis 的帖子

感谢回复,我们的结像位置基本相似。我的音箱顶部距地是0.95米,人声的结像位置一般在1.2米左右。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7 09:03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暂时还没有升级器材的计划,不动三大件在现有情况能有提升的可能吗?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12-27 09:55
回复

我的系统是平价系统,剑桥651C+840A V2,推老皇冠的落地箱。目前觉得除了结像高度上与大家描述的有 ...
kevinyuk 发表于 2013-12-26 20:39


这样搭配比较平衡,能出这样的效果也很不错了。结像位置有1.2米,坐在沙发上,也不会有低头找结像的感觉。安心听音乐吧。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12-27 10:09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改善高频的方法有很多,从性价比来说,力矩螺丝刀均衡扭矩最直接,然后是更换合适的垫才,最后才是换线。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27 21:52
回复 镁声绕梁 的帖子

非常感谢耐心回复,慢慢调整吧
   
作者: 奥小迪    时间: 2013-12-31 12:25
个人觉得,人声结像在皇帝位倾听时与座位高度不要差的太多。毕竟声音是用来听的,过分的追求完美标准化会让聆听者与声音很难达成统一,其实舒服就好了,难不成听歌时要站着???
作者: 奥小迪    时间: 2013-12-31 12:28
个人觉得,人声结像与在皇帝位倾听时代座位高度不要差太多。毕竟音乐是用来听的,所以结像还是应该与聆听位置的人耳高度为调教参考,不然岂不是要站着听歌了?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3-12-31 16:39
回复 奥小迪 的帖子

主要是有种说法,是结像低的话,是由于声音不平衡所导致,所以问一下大家的高度是多少。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3-12-31 17:11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话是不错!可影响声音不平衡的的原因太多啦!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4-1-1 12:54
回复 清风明月 的帖子

也是,听着舒服就好,不能太纠结了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4-1-1 15:30
回复 kevinyuk 的帖子
声音不平衡是很难好听的!

   
作者: 锥盘洗手    时间: 2014-1-1 19:12
谁说室内声音重放和房间没关系?!也太没口才了。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4-1-2 16:32
回复 清风明月 的帖子

可能是我的要求不高?我的系统,听着还可以。

   
作者: kevinyuk    时间: 2014-1-2 16:33
回复 锥盘洗手 的帖子

感觉一个系统,摆位和环境的对回放素质的影响比器材更重要一些。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1-3 13:0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1-3 16:35 编辑

K兄,对于终端的好声音,前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样的重要!木桶的原理。

只是器材,线材,避震等道具有钱就可以买到,怎么搭配较佳大家也尽可以向前辈们咨询,不会有大的出入,而摆位和环境是每个用家的家庭环境和摆设都不尽相同的,几件甚至几十件的吸音、扩散板都要到他们该去的最佳位置,这个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月计,甚至以年计,同时这两项是还要以一副正确的耳朵作为基础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音乐爱好者花了很多钱,玩了几年,几十年,但终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声音的最终原因。(我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4-1-3 13:23
开始入门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3 16:36
玩音响,先要搞清楚何为立体声,双声道或是两喇叭是如何达到还原立体声地
在器材、线材、环境、房间……上打转,是一辈子也听不到唱片中的立体声。
作者: axa    时间: 2014-1-3 18:0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4-1-3 19:01
回复 axa 的帖子
不要期望在“牛大师”那取得真经,只会有没完没了的纠缠喷口水。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3 19:03
回复
  看来牛大师只需要冥想就能在脑子里实现立体声,高啊
axa 发表于 2014-1-3 18:09

自以为是的“实干家”才是在“冥想就能在脑子里实现立体声”,更高啊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4-1-4 01:24
你既然用皇帝位来调整,应该知道小册子里面说的这么调整高度啊,一是调整自己坐姿的高度,二是调整音箱的俯 ...
明月照大江 发表于 2013-12-23 22:16




《皇帝位》那张碟子里面强调说,要调高结像,音箱需要前倾。但在我的系统,恰恰相反。音箱调好水平后,音箱前端的脚钉升高0.5毫米左右,人声结像大约升高10几厘米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系统和空间的差异所导致的。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4-1-4 01:28
回复

主要是有种说法,是结像低的话,是由于声音不平衡所导致,所以问一下大家的高度是多少。
kevinyuk 发表于 2013-12-31 16:39

音箱前后的水平对结像高度非常重要。我的系统调水平后结像应该是在后墙的中上部位,至于具体一点几米,就取决于录音了。


放几张交响和流行音乐听听,如果放交响时大鼓结像多数在比较高的位置(高出高音单元),而放流行音乐时类似频率的鼓声在比较低的位置(低于音箱中部)那基本是正确的。


如果不能分辨“同”频率的大鼓结像的高低,那就说明还没调好,尤其是空间和摆位还有提升的余地。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4 12:30
鎂声兄说的不错,“交响时大鼓结像”实际上是两个声道或是两个喇叭对一个声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能进一步做到声音起止过程完整展现就更完美了。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1-4 20:4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1-4 20:45 编辑
“交响时大鼓结像”实际上是两个声道或是两个喇叭对一个声音共同作用的结果
牛仔 发表于 2014-1-4 12:30

牛兄高见啊,哈哈,个人以为交响和流行音乐的鼓声高低是鼓的本身在各自音场中的位置决定了的,如果系统的音场还原正确的话

空间处理和喇叭摆位的调整,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还原出一个准确、完整的音场,当然包含了交响乐中各独奏乐器、乐器组以及人声的所在位置。(所谓位置,前后左右,高低,相互间距也)

作者: gzfs    时间: 2014-1-4 22:06
鎂声兄说的不错,“交响时大鼓结像”实际上是两个声道或是两个喇叭对一个声音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能进一步做 ...
牛仔 发表于 2014-1-4 12:30


牛兄高见啊,发现新大陆啦,原来牛兄的喇叭可以摆脱房间的依赖。真是音响界的重大发现啊。还有进一步?进一步就是把天花地板都搞成玻璃算啦。反正牛棚都已经有三面玻璃了。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4-1-5 00:34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牛教授谬赞了。其实我并不理解您的论断。
交响乐的大鼓往往在后排较高的位置,而流行音乐,大鼓位置一般会比歌手的位置低,而且很多时候是电鼓甚至电脑合成,就看录音师怎么加了。严谨的录音会把这个区别展现出来。


至于为什么左右各一个喇叭,却能对乐器高度进行定位,专家说是耳廓效应。论坛行家多,我就不弄斧了。






作者: zwmm    时间: 2014-1-5 09:21
牛兄高见啊,哈哈,个人以为交响和流行音乐的鼓声高低是鼓的本身在各自音场中的位置决定了的,如果系统的 ...
lwwlewis 发表于 2014-1-4 20:44



刘兄这大半年来在空间处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的成缋让人佩服啊!昨天我们驱车百公里上他的试听室,真的是乘兴而去,满足而归,刘兄应该多介绍介绍自己的心得啊!造福有这方面需求的弟兄们哪。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5 11:02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4-1-5 11:08 编辑

镁声兄,理不理解并不重要,但要知道自然界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立体声,人在自然环境里是可以分辩声音的方向位置和声音起止的变化过程,就足够了
模拟立体声是根据这些而来的,两声道或是两喇叭反映的是声音的方向位置和声音起止的变化过程。只不过模拟立体声反映的是正面立体,既然是立体,就应该可以做到高中低、前后左右了。
昨晚在一网友家里听到了极品纪念CD,虽然只听了前面6首,没有全部听完,有兴趣就听听第一、二吧!答案都在里面了。

作者: axa    时间: 2014-1-5 1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P\茶    时间: 2014-1-5 11:52
调整音响结象高度,不能忽视系统声音的离箱水平,离箱感不好的系统,怎么调都是白搭,根据《皇帝位》调声碟的调法,离箱感好的系统容易得到好的高度结象,反之。。。。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4-1-6 01:34


我可能明白了,你说的大概是科学家(录音师)利用“双耳效应”对两声道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立体声”效果。
但实际上,除非用耳机听音乐,否则我们左右两只耳朵听到的,并不和左右音箱的声音一一对应,尤其是很多时候环境声的比例都超过50%,声音从喇叭发出,在到达我们耳朵的时候,已经受到空间反射声的叠加、干涉和扭曲,又怎么能高保真地还原和捕捉科学家根据双耳效应给我们安排的“立体声”呢?所以看来,听音环境还是会影响立体声效果的吧。



另外,双耳效应理论是50年代之前的事情,当7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耳失聪的人也能辨别声音方位的时候,才又研究出了耳廓效应,也就有了后来的人头录音。昨天在老郭家,听单声道录音,居然也有立体声的感觉,而且明显听到小提琴在左边,钢琴在右边。这从理论上讲,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我分析是人的左右听觉不完全一致而产生的幻觉)。所以玩音响,实在是莫测高深,我们只能怀着敬畏的心态去求索,活到老,学到老。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6 11:37
我可能明白了,你说的大概是科学家(录音师)利用“双耳效应”对两声道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立体声” ...
镁声绕梁 发表于 2014-1-6 01:34

一个是喇叭还原唱片立体声,一个是用琴或是人声制造立体声,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喇叭还原唱片立体声受环境影响是有限的,或者说是根本没有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1-6 15:36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1-6 16:36 编辑
刘兄这大半年来在空间处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的成缋让人佩服啊!昨天我们驱车百公里上他的试听室 ...
zwmm 发表于 2014-1-5 09:21

感谢朱兄多次不辞辛劳前来指导!通过大半年的不断调整,深感刘汉盛老师关于空间调整的理论,与王老师关于在家庭听音室中以还原出一个准确、完整的音场为中心的调音理论和具体方法,是一脉相承的。
老朱啊,通过你的自制线与卡玛的顶级信号线对比,深深钦佩哇,不枉了你6、7年的苦功和巨大成本的投入。个人听感两根线的整体平衡度都是一流,卡玛在低频的圆润丰满度,乐器和人声的空气感上稍胜一筹,但是你的线在我的系统里声音显得更清澈、通透、干净些,两端更拉得开些。
另外,关于王老师空间调整的理论和方法,大伙可参见论坛的帖子《知其然而所以然--影响人耳听感的两大关健因素》,我就不再班门弄斧了。如果左近有同好,也欢迎来我陋室交流指导。





作者: zwmm    时间: 2014-1-6 16:52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4-1-6 17:00 编辑

哈,谢刘兄真金白银的肯定哈!卡玛的高、低两端狭些,所以就显的中频段厚些。但我们的理念是两端拉的越开,从科学上来说就代表着在整个频段内音频信号的失真就越小、相位失真也越小!---这是我身边的两大高手余兄和洪师傅多次提醒教育我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啊!这从你这里小提琴的高度上就明显体现出来,贝尔线的结像要高于卡玛线十几二十公分。也就意谓着贝尔古董线还原的音场更准确!
作者: zwmm    时间: 2014-1-6 17:31
其实线材在校声时,也应该象黄老师调整空间一样,牢牢抓任音场正确重现这个客观环节,就不会偏掉!否则强调以自已的口味来调,是调不出高水准并且到最后肯定是失败的。因为系统内影响声音的环节有许多,你老想在一个环节就把问题都解决掉那是有违现实的。
作者: wenling_wang    时间: 2014-1-6 17:31
软件!座位!搭配!环境都会有很大因素!
作者: zwmm    时间: 2014-1-6 17:56
其实我们在强调结像高度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低颇必须是凊晰并且有力地扎根在地上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7 08:31
一个是喇叭还原唱片立体声,一个是用琴或是人声制造立体声,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喇叭还原唱片立体声受 ...
牛仔 发表于 2014-1-6 11:37

HiFi不但要求器材高保真,唱片还原同样要求高保真
如果连最基本的唱片立体声都做不到,又谈何HiFi?
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MC头比MM头好、房间要声学处理等等怪象。

作者: LP\茶    时间: 2014-1-7 16:04
HiFi首先要器材高保真。然后才扯到神马唱片和房间声学处理。后期处理只能让声音更好听,好的系统刻录碟也照样好听头版碟也不是救世主
作者: sm163    时间: 2014-1-7 16:20
HiFi首先要器材高保真。然后才扯到神马唱片和房间声学处理。后期处理只能让声音更好听,好的系统刻录碟也照 ...
LP\茶 发表于 2014-1-7 16:04

好系统里刻录碟和头版是听不出异样的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4-1-7 17:07
回复 sm163 的帖子
这不成了简单就是好,但应该有更好,过了头都变成"不好"了。呵呵!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4-1-7 18:13
回复 LP\茶 的帖子
l兄,我说的是不伦什么事物,过了头就变成、、、、、、、、、、、、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1-7 23:23
K兄,说到人声的高度,今天晚上同事过来要听流行歌曲,选了张《吉祥三宝》的,听时也留意了下。定位在正中的小姑娘最矮,左边的男声最高(大致1米7,8吧),右边的女声次之。三人的结像高度差别非常明显,你不妨试听一下看看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4-1-8 11:01
回复 sm163 的帖子
此观点可能是开玩笑吧,这是一耳朵事情哦。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4-1-8 23:07
谈结像首先得把声音的离箱感搞靓、低频下潜搞定、声场宽深比例搞正、声音的形体搞准、高中低频量感搞平衡,就不用太在意结像的高低了吧

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做起来很难哦
作者: s1.4    时间: 2014-1-9 00:34
谈结像首先得把声音的离箱感搞靓、低频下潜搞定、声场宽深比例搞正、声音的形体搞准、高中低频量感搞平衡, ...
LCL123 发表于 2014-1-8 23:07

要德要德~
站着坐着蹲着~结像高度都是115-120cm左右,哈哈~~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9 10:26
不管是LP、CD、开盘、数码流等等记录方式,它们只会告诉你是什么样类型的声音,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评价声音的好坏只有建立在真正还原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4-1-10 12:39
如果音箱声音平衡啦!应该在中音与高音单元附近高度!
牺牲了音场层次感与音场深度听到的音像高度不是器材真正的音像高度!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15:14
依牛兄的看法,MC 头比 MM 头好、房间要声学处理均是幻觉;所以嘛,最好应该是找梗大头钉磨尖当唱针拾信最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4-1-10 00:43


“评价声音的好坏只有建立在真正还原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答案”
做到这点就知道是否幻觉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16:09
这么鞋童的话儿还需多讲么?

一套系统 + 听音环境,不通过数千张各种各样配器的大、中、小规模的古典音乐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4-1-10 15:38

拿多少不同种类的唱片测试,无非在找寻正确地声音
头版好、二版再版也好,它们如果都是立体声的话,只有完全让它们处在这种状态下比对,才有可能取得正确的结果。器材也是一样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18:29
好吧,再与您多说一说,真的建议老牛您别动不动就拿什么立不立体声这玩意儿跟大伙论这无稽之谈。既然,于您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4-1-10 18:05

建议赶快去听听极品纪念CD的第一、二首,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录音室录音,什么叫现场录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19:19
中山张  发表于 18 分钟前
多去听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版 EMI ASD 的 Gold - Cream Label 和 Columbia SAX 的 Turquois - Silver Label 和 Decca Wilkinson 的录音唱片再说什么叫录音室录音或现场录音吧。

中山张  发表于 20 分钟前
依您所说,难道唱片里只有录音室或录音栅里的演、录、制作制品唱片?
录音的方式当然不止这两种,但这两种足已回答你上面的问题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19:56
中山张  发表于 11 分钟前
您回答了什么呢,请问?如果连乐器的基音和发音和演奏方式还没弄清,所谓什么 “ 正确的声音 ” 或方向或其它事儿,还有讨论意义吗?俺正在整《 Messiah 》,没闲儿谈一些无稽无方向的事儿呢!您自己消化理解上面说啥
看看69楼
醒醒吧!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4-1-10 20:17
本帖最后由 清风明月 于 2014-1-10 20:20 编辑
中山张  发表于 11 分钟前
您回答了什么呢,请问?如果连乐器的基音和发音和演奏方式还没弄清,所谓什么 “ ...
牛仔 发表于 2014-1-10 19:56

那牛教授发烧房间都不用处理啦?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0 23:03
“而需使用优质演、录、制,缺失信息较少的高质版次的大型歌剧、Piano sonata、Violin Solo、Cello、Contrabass 和 管风琴的唱片做声源”
是立体声制品吗?是的话,就与你听音环境没半毛钱关系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1 13:56
中山张  发表于 昨天 23:09
好吧,哪您以后听音时,在听音位置前放个柜子也不会对声波产生任何阻挡得了,地球上最牛您了,臆想。
范登豪好像没说过MC头一定就比MM头好,但他却说过一个人站在音箱某一则是不会影响听音的,这就是立体声作用嘛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3 13:24
是呐,范登豪也好像没说过橄榄油一定就比地沟油好,干嘛不长吃地沟油啊?贝多芬亲自首演指挥第九交响曲时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4-1-12 17:38

又来混淆概念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4-1-13 14:16
又来混淆概念了
牛仔 发表于 2014-1-13 13:24

如按照你的说法,人家用的器材比你好,那么你岂不是在用地沟油嘛
同样唱片公司出版的唱片头版才是橄榄油,二版再版就成了地沟油?是不可能地!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