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一听钟情】一些一听难忘的黑胶唱片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7 06:51
标题: 【一听钟情】一些一听难忘的黑胶唱片
听过几年黑胶唱片,走过许多弯路,浪费过大量金钱,有幸也收集了少量好片。所以发个帖谈谈玩黑胶的甜酸苦辣,谈谈一些一听难忘的黑胶唱片。也欢迎大家参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7 06:58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7 06:58
慢慢谈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7 07:54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7 08:03
马克斯•布鲁赫 (Max Bruch,1838-1920)是德国作曲家。他特别喜欢德国民歌,对其有很深的研究,并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他的作品虽然很浪漫,其实却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传统。他的作品曲调悠扬,满怀热情,曲式具有德国式的严谨而又奔放自然的效果,既遵循传统又美丽淳朴。他留下的作品有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等作品。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

《苏格兰幻想曲》创作于1879至1880年,德国柏林。布鲁赫在这部作品加入了很多苏格兰民歌,是一首由序奏和四个乐章组成的小提琴主奏、竖琴与管弦乐队合奏的抒情幻想曲。题献给伟大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第一乐章:如歌的柔板。小提琴忧郁地歌唱,满怀思乡之愁。小提琴唱出怀念故乡的苏格兰旋律《老罗宾莫里斯》。第二乐章:谐谑曲,快板。小提琴奏起活泼欢畅的主题,主旋律是《嘿,浑身尘土的磨坊主》。第三乐章:行板。《我为失去乔尼而忧伤》是这慢乐章的基础。这个乐章与第二乐章形成鲜明对比,她是伤感悲怀的。第四乐章:快板。一首古老的苏格兰战歌《胜利的苏格兰人》决定了末乐章充满活力的基调。如果你对古典音乐怀有深深的乡愁,如果你有一颗感性而敏感的心灵,你一定会深深迷恋上这首曲子……..下面是海菲兹的名版:

这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终极版本!海菲兹在《苏格兰幻想曲》中的特点是音色绝对均衡,音准绝对可靠,强调演奏的整体性把握。对于乐章主题之间的一些经过乐句,他采用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个录音音色极美,海飞兹保持了20-30年代的天鹅绒般的音色。据说在海菲兹拉完这首作品时,伴奏的小提琴手都说不想再拉琴了。而小提琴大师祖克曼一直不录《苏格兰幻想曲》,他说这首曲子只属于海菲兹!

这套是阴影狗头版,是这个录音的最佳版次。因为这个录音是英国RCA邀请海菲兹去英国录音的。录音师是大名鼎鼎的威尔金森,因此英国RCA头版也是最佳版次。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7 09:14
手头有一张LP,Decca SXL 6035,就是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是大卫王的,个人觉得也非常经典,是手头几十张Decca唱片中录音最还的一张,小提琴音色非常好. 回头找张海菲兹版本听听...

网上搜到一些评价:

\"这首小提琴曲的新录音虽然不少,但我要介绍的却是一个四十四年前(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三及十四日)的早录音(唱片编号Lim XR24 015),演奏者是俄罗斯小提琴大师David Oistrakh,负责伴奏的是伦敦交响乐团,指挥为Jascha Horenstein。
  
  听惯一般年轻小提琴家艳丽的音色后,回头再听David Oistrakh演奏,你将发现他的音色端庄质朴、真情流露,没有虚浮与媚俗;他的琴声温暖浑厚而又不失纤细,演奏丝丝入扣。在第一乐章里,除了如泣如诉的独奏小提琴之外,装上了弱音器的伴奏弦乐,音色如幻如梦,凄美迷朦得令人心碎!
  
  《苏格兰幻想曲》除了演奏精彩之外,录音更是可圈可点,原来它出自Kenneth Wilkinson的手笔!发烧友也许不认识布鲁赫,但不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录音师Kenneth Wilkinson。他的录音都展现出一贯宽阔的舞台及空间感,在一套调校得宜的系统上,你将发现音场的深度及阔度破墙而出,非常惊人!此外,他的录音都具有堂皇的音色,乐器间的空气感气息流动,定位历历在目,低频雄浑低潜,富有弹性!
  
  《苏格兰幻想曲》是美国制作公司FIM向英国Decca取得母带后,以XRCD 24bit Super Analog的方式处理,并压制成XRCD。在我的书房里,以Sun Audio SV-2A3配搭Pioneer威士忌喇叭,宽阔深遂的音场超越了我的斗室,最教我惊讶的莫过于雄浑舒展的低音提琴音响,居然出现在威士忌喇叭上!虽然 Lim以XRCD的最高规格来处理《苏格兰幻想曲》,但小提琴组在演奏强音时,音色仍嫌尖锐,摆脱不了CD神经兮兮的音色。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06:09
可能是这张。这张的大迪卡头版非常贵,一般人都购买伦敦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07:46
大迪卡头版非常昂贵,一般在千元左右,更贵的也很多。伦敦版是迪卡在美国发行的黑胶,很多也是英国压片的,价钱一般就几百元。质量听说和迪卡差不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08:23
这张是比较好的复刻。据听过头版的朋友说,和大迪卡头版相差不太大。大迪卡头版在易贝上超过400磅。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8 09:22
就是这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0:36
这两个德九是不同的,上面那个是维爱的,我觉得这版最佳。下面这版是伦敦交响乐团的,头版就相对便宜,贴的这个是CD封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0:56
入门时听,现在仍在听,我喜欢这部作品,不觉得肤浅: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在一八五五年写成美洲第一部歌颂印第安民族的史诗《海华沙之歌》。书中歌颂了印第安民族传说中半人半神的传奇式人物海华沙,抒发了对开创美洲大陆的历史拓荒者的赞美之情。遥在欧洲大陆的波希米亚山川沃土中,也派生出一曲与海华沙相关的音乐之花《自新大陆》。这是一位异邦作曲家初到美洲的感受。这部作品是德伏夏克在美洲大陆写出的第一部作品,反映了他对美国这个新兴国度繁华生活的美好印象,也反映出他读海华沙之歌的读后感。《自新大陆》还满怀一种捷克人发自新大陆的去国怀乡的赤子之情。这种感情是贯穿在交响曲中的民族之魂。因此这部作品很容易与各国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第一乐章柔板和不太快的快板。开始的引子主题在阴暗悲戚和深藏不安的背景下由大提琴缓缓奏出。它具有史诗气质为整部交响曲的戏剧性叙述做铺垫,突然定音鼓轰鸣,出现了兴奋激昂的主部主题。副部主题宁静恬美忧伤。具有波西米亚民歌特点,是支动人的思乡曲。第二乐章慢板复三部曲式,内容受美国诗人朗费罗的长诗《海华沙之歌》之《森林中的葬礼》的启发,首部一开始是管乐器忧伤的引子,之后由英国管奏出感人的极其著名的主题。中部有两个主题一是以弦乐震音为背景,长笛双簧管激动不安的曲调,另一个是惆怅哀痛的新主题。第三乐章谐谑曲,极活泼的,这个乐章完全是欢快的斯拉夫民间舞蹈,当然,第二主题仍有深深的乡愁。第四乐章:雄伟的快板,末乐章的主题是由圆号和长号表达的坚定而又富于信心和精神力量的主题,似乎是从斯拉夫民族气质中汲取的坚毅,它战胜一切忧愁与伤感。著名的版本有克尔特斯,费里恰依,库贝利克,卡拉扬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3:16
娱乐一下,几张捷克风光的图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3:18
费里恰依《自新大陆》LP,也是一个著名版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3:20
《自新大陆》是德伏夏克的第九交响曲,但老唱片也称作第五交响曲,与出版先后有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3:23
还有几张很漂亮的图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8 14:21
费力恰伊的头版《德九》是红头立体声大花版的,品相好的300元左右,非常超值,演绎是非常好的。音效也不差。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9 07:13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9 12:49
这张海菲兹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幻想曲都被认为是海菲兹最好的唱片。在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里,担任大提琴首席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塔克,他后来曾感概万千地回忆过他们灌录这张唱片的情景。这首作品海菲兹拉得很快,但慢乐章非常抒情,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唱片。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9 17:13
记住这张蝶,回头买一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03:31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08:46
估计绝大部分爱乐者都拥有这个录音的CD。但黑胶比较昂贵,头版地球版需要5000元左右。而我这张是二版,就是半月哥伦比亚版,声音非常好,二版也需要千余左右。我还有一个美国蓝天使版就很便宜,蓝天使是EMI在美国的黑胶牌子,稍后我谈谈二版半月哥伦比亚版和美国天使版的PK。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08:55
下面这个是美国版,价钱很便宜。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08:56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08:57
不管是什么版本,相信大家都有这个贝小协的录音。若问我有什么最喜欢的事物,大卫这个贝小协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我的听乐过程中,我差不多从这个录音开始,最终归故里的时候,在听过许许多多的录音和版本之后,又回到这个录音。

大概在两、三年前我拥有这个录音的美国版LP,我觉得已经很不错,音场非常开阔,提琴非常生动,动态也非常凌厉。当然,没听过更好的,就会认为手头上的是最好的。后来,在我听过哥伦比亚版之后,感觉各方面都有提升。美国天使版相对来说要显得清爽,哥伦比亚版要浑厚很多。小提琴与乐队的分离度,即它们之间的定位距离,哥伦比亚版也要明显一些。小提琴质感也是哥伦比亚版要好一些。另外,哥伦比亚版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声音放到多大,这个版本听起来仍然是自然的。

这两个版本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制造者的制造意念造成的吧。比较之下,大概是这样。地球版仍然是我希望听到的,尽管我对哥伦比亚版已经相当满意了。这是一个保存得非常好的版本,几乎没有杂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0:02
这是大卫这个贝小协的CD版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0:03
这个是日版CD版本:
作者: francis    时间: 2009-6-10 13:17
美国天使头版--封套与楼主的稍有不同,多了一行烫金的Stereo: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3:20
好碟,不知道有没复刻版?
作者: francis    时间: 2009-6-10 13:23
rock说的复刻是指CD吧?

其实这张录音在黑胶时代大肆发行---英、美各至少出过两版,封面、盘芯变化不大;法国也有两版,封面完全不同!

CD么,现在据说广州那边已经有某某版的复刻。。。。。。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3:28
想买LP 的复刻版.
作者: francis    时间: 2009-6-10 13:50
日本飞利浦出过复刻,70-80年代---问题是非常小众化,日本之外很难见到,价钱贵煞。。。。。。

英、美、法的二版不太贵的,可以考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3:53
lp好像没有复刻版。兄台不如请我介绍给你的“我爱LP“兄买一套,英国或美国版都行(英国版当然最好)。日本版不了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3:57
美国版(好像是水蓝标)就200多元。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4:04
呵呵..好的.
作者: francis    时间: 2009-6-10 14:04
黑胶复刻版肯定是有的,题外话:连URLP 7095都出了AC(absolute copy)了,这种方式小日本最喜欢。

美国版确实不贵,可以考虑,尤其是二版--带烫金字头版倒是少见。法国版因为封面完全不同,就不建议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4:14
主要是近几年在广州或深圳都没有复刻版发行,如果有复刻,李源肯定有的,但我一般不推荐买复刻。复刻得不好的LP很多的。不如买早期的再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4:40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4:53
这张《白头佬》估计不用介绍了,这张是头版,品相好的一般在千元左右。美国CR公司曾经有180G复刻,但我比较过,头版要好一点的,主要表现在更有水分,声音更滋润。但CR的复刻版现在也非常贵的,价钱和头版接近。其实如果不是过分要求声音质量,如果买不到头版,买CR的复刻也可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4:56
CR公司的复刻非常有名,最有名的是《皇家芭蕾》。其他公司一般不能和CR相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6:30
CR公司现在有一套45转很有名的复刻海菲兹9首小提琴协奏曲,在海印好像卖4000元。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6:33
一套几张? 玩LP后,发现器材贵,唱片更贵...痛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6:47
这套海菲兹共33LP,听说声音很HIFI,但音乐性与头版有区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6:49
是一个大盒子装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0 17:03
曲目:

Track list:
LSC 1903-45 (Four Disc Set) Brahms
LSC 1992-45 (Four Disc Set) Beethoven
LSC 2129-45 (Three Disc Set) Tchaikovsky
LSC 2314-45 (Four Disc Set) Prokofieff
LSC 2435-45 (Two Dicc Set) Sibelius
LSC 2603-45 (Four Disc Set) Scottish Fant.
LSC 2652-45 (Four Disc Set) Bruch&Morzart
LSC 2734-45 (Four Disc Set) Glazou. & Morzart
LSC 2767-45 (Four Disc Set) Rozsa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1 06:58
超级发烧女声名盘Tas头版《Esther》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1 08:50
谈谈Esther,供发烧友购买软件时参考。以色列犹太裔女歌手伊斯特·奥法林,自1970年起她就是音响发烧友的梦中情人凡男性听到了她的嗓子,就想向她求婚;她的歌声太美了,太亲切了。”假如你没有听过她的歌,那你赶紧找一张回家听听,说不定还会写情书给她。这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佳女声天碟之一的专辑1972年由德国ART唱片公司录制,由大眼妹Esther Ofarims 主唱,当年的确是发烧友人手一张 LP 做为人声试音之用。Esther她以德文、拉丁、法文、土耳其、意大利和希伯来唱出很多国家的民谣,比如说Rataplan这是根据法国民谣改编的歌曲,叙述着国王追求臣属之妇的过程.....;Hayu Leiloth这首歌是希伯来文,描述一对犹太情人,在埃及相恋的过程中,虽然双方发誓要同生共死,但是有一天男方被征召去服劳役之后再也没有看过他了,女生悲伤之余不禁问着苍天.....;Nique Nac No Muse这是法文歌,藉以表达对缪斯女神的赞叹,缪斯女神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掌管诗词、歌曲、舞蹈、历史等女神的称呼,一般也作为对诗人的雅称;La Scillitana这是意大利歌谣.......。虽然全碟录音时间长度才35分钟多一点,但我们听听Esther那清丽脱俗、磁性中充满真挚情感的声音,就不难感觉出她是绝对的实力派。总之,这是一张绝对值得我们收藏的好碟。这张犹太妹Esther的LP是我最喜欢的流行LP唱片,也是上TAS榜单的。如果你迷恋发烧女声,这张LP肯定会让你中毒,分分钟杀死人。犹太妹Esther的的演唱不食人间烟火,声音犹如从上天飘来,安抚你受伤或者疲惫的心灵。她的演唱字正腔圆,丰润饱满,兼具风吟清凉之质,而且极具变化,每一首歌都几乎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且又是那么处理得妥当,仿如天籁。犹太妹Esther已非天使,她是“魔鬼。” 与CD相比,这张头版LP是没有丝毫杂音的,70年代的东西就像全新的一样。所以我经常说保存得好的LP是没有杂音的,只是有些朋友缺乏购买LP的经验。与CD比较,这张LP声音非常自然、声音有厚度,声音甜美圆润。而相对来说,CD是另一种发烧,因为后期加工过多,风格已经稍有不同了,声音也显得要干,声音的微弱动态起伏与LP完全无法相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1 11:30
R兄在广州,买LP应该很方便的,但实体店的普遍要贵。就算买也最好试听一下。玩黑胶其实是在玩声音,头版和早期版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声音好,头版还有收藏价值,有些还会升值。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1 11:35
确实LP不同碟片的声音差异非常大,我自己没听过头版的名盘,一直都是买复刻版,实际上无论是HIFI性还是音乐性,其实已可满足我个人的要求...呵呵.回头准备去买些二手名盘听听,看看感觉如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1 12:48
我自己的器材很一般,但听头版和复刻版,差别非常大。我是一些特别喜欢的买头版或二版,其他买70年代中期以前的版本,很多声音都比复刻版声音要好。以R兄的器材,相信播放复刻版已经有匪夷所思的音响效果。很多80年代再版的黑胶比不上复刻也很常见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1 13:33
举一个声音不行的版本。这是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的最著名录音,但这个已经是美国版的二版,声音已经不行了,大约在80年代发行的,但价钱非常便宜,2LP一共才100元,而且品相是很新的。但这个录音的头版地球版却贵得吓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2 09:41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2 09:48
提到小提琴奏鸣曲,我想最著名的肯定是乐圣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了。贝多芬写了10首,是优美而明亮的。尤其是著名的“春天”和“克莱采”,名版无数,几乎每一位小提琴家都录过。贝多芬的继承者勃拉姆斯也写了3首,这是勃拉姆斯晚年写的,而且首首精彩。我感觉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比乐圣更耐听,更耐人寻味。在乐圣和勃拉姆斯之间,还有一人要提,那就是舒伯特。舒伯特也写了4首,那是舒伯特感人至深的青春之歌啊!

一生坎坷的舒伯特在短短的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lO部交响曲、600多首艺术歌曲、22首钢琴奏鸣曲、l8部歌剧、歌唱剧、l9首弦乐四重奏、4首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他是艺术歌曲王国里的王者。舒伯特性格内向, 他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他比贝多芬有更多的诗人气质。他很有才气,美妙的乐思直接反映到他的作品里,包括他那几首不被重视的小提琴奏鸣曲。

我听过舒伯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很受感动,所以写一写。那时的舒伯特充满了青春的憧憬和幻想……..舒伯特共作有4首小提琴奏鸣曲,前3首作于1816年,第四首作于1817年。4首分别为:第一号,D大调,D384,OP.137.1,共3个乐章;第二号,A小调,D385,OP.137.2,共4个乐章;第三号,G小调,D408,OP.137.3,共4个乐章;第四号,A大调,D574,此曲常冠以“二重奏”之句,共4个乐章。谈谈大概印象。舒伯特写这4首小提琴奏鸣曲时只有19岁,因此这这些作品都充满了青春气息,融合着天才诗意的想象和丰富绝伦的歌唱性。但我们仍能从里面听出忧郁和感伤,也许这是天才舒伯特与生俱来的特质。简单的钢琴伴奏,衬托着小提琴绝美的声音,缓缓道来。舒伯特也许天生骨子里是悲观的,哪怕是他最优美明朗的旋律,也总是会擦过几片薄薄的乌云。虽然4首小提琴奏鸣曲带有淡淡的忧郁,但整体基调是愉悦和浪漫的,逍遥自在,天真烂漫。这是格罗密欧的版本,小提琴温情脉脉,钢琴窃窃私语,听了令人不觉沉醉。青春是无价的,舒伯特青春时代的忧郁化作了一种特殊的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2 10:15
格罗密欧的黑胶都非常贵,因为他那把琴的音色非常优美。尤其格罗密欧的那些HIFI立体声的头版已经贵得令我望尘莫及了。菲利普的室内乐制作得是最好的,不论LP还是CD。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3 06:45
这张不用多说了,水星名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4 10:51
卡岗(不是柯岗)与李赫特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卡岗是一位英年早逝的极为出色的小提琴家,他的风格是非常优雅(他录的巴赫小无是三星带花名片),不然像李赫特这样目空一切的大钢琴家也不会和他搭档。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4 16:32
昨晚在星海听沙拉.张的音乐会,曲目刚好就是这首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0p.77),感觉沙拉.张拉得非常不错,今天在家听复刻版的这张LP,全新的碟,一开始就有巨大的炒豆声,失望透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5 06:16
我以前买过一些复刻,但很多声音不行,很多转让了。还是买70年代中期以前的版本好,但要注意品相要好。
沙拉.张以前好像也来过广州,现在都流行美女小提琴家。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5 09:36
真人还真不能用望远镜细看..照片还挺漂亮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5 11:19
R兄听的是不是这张: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5 11:23
是RCA,Brahms大头像那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5 11:27
这张复刻我没听过,但头版声音很好的。头版一般在600左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7 03:39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7 03:43
弦乐的概念从广义来说就是指有弦的乐器,要用拉的才能出声的乐器,钢琴虽然也有弦,不过是击弦出声的,不是拉出声的,所以不算。不过要一下子说明白也不太容易,象竖琴也可以称为弦乐乐器,但她是弹奏出来的.......


小提琴是弦乐器中音区最高、表现力十分丰富的乐器,温馨、优雅、深沉、激昂、刚毅兼而有之。所以一个乐队除了指挥至高无上外,就是第一小提琴即小提琴首席地位最高了。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色稍暗,在柔和之中给人以晦涩之感,主要用于伴奏,担任弦乐合奏的中音部分,偶尔也独奏,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著名的中提琴大师,也有很多小提琴大师客串中提琴演奏,并且大获成功,象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梅纽因等。大提琴比中提琴大,音乐优美,深厚,善于表达真挚、温暖的感情。低音提琴体积最大,高度相当于人的身高,需要站着演奏,是弦乐队中音区最低的乐器,也是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最深沉的低音部,能使乐曲的节奏坚定、突出,音色低沉。卡萨尔斯对大提琴的贡献居功至伟,他使一件普通、以前地位并不太高的乐器为世人所重视甚至迷恋,象他的巴赫大无。


弦乐既指独奏,象巴赫的无伴奏,也有重奏,象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五重奏等等。甚至弦乐组也算,这是从比较广的范围来说。黑胶的优秀弦乐唱片是非常贵的,优美的弦乐能使人深深感受到音乐的巨大魅力,也使人身心得到休息和抚慰,这也是黑胶的一大魅力。

在这张布列顿指挥英国弦乐的黑胶,迪卡的弦乐是非常锐利的,弦乐群优美而绵密。一片一片的,而埃尔佳那首节奏变化非常快速。而布列顿自己指挥自己的《简单交响曲》动态非常凌厉,提琴擦弦质感异常强烈。要想领略康斯泰勃尔笔下的优美英国田园风光,领略优美如画的英国音乐,你一定要听听这张唱片,即使是CD也好。在这张唱片里,布列顿分别指挥了PURCELL、ELGAR、DELIUS、BRIDGE和他自己的作品。这是大迪卡名盘。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7 09:16
弦乐确实是黑胶的强项,CD没法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18 03:24
harmoania mundi是法国最大的唱片公司。该公司成立于50年代,以制作管风琴等巴洛克音乐而著名,也是这样起家的。《La Folia》这张TAS名盘是harmoania mundi在80年代初制作的。制作这张名盘主要与harmoania mundi的老板娘Coutaz太太、音乐家Gregorio Paniaqua、录音师Francois Pontefract有关。

《La Folia》佛丽亚舞曲是起源于17世纪的葡萄牙的流行舞曲,年代离今天非常久远了。佛丽亚舞曲虽然起源于葡萄牙,但它在欧洲各地都广为流传,并具有许多各种色彩的变奏和发展。这是一张非常刺激的佛丽亚舞曲打击乐。音乐包括许许多多的不同乐器。有鼓、铃和其它多姿多彩的新奇乐器。这虽然是打击乐,热闹非凡,但却是有主旋律的,这个主题非常优美,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佛丽亚舞曲。而打击乐器的灵活运用,又使得这部作品非常刺激。总的来说:这张TAS名片是非常考验器材的动态、分析力和层次感的。当初Gregorio Paniaqua提出录制这张唱片,就是别出心裁,炮制一张独具特色的唱片。所以选了佛丽亚舞曲这个题材。这个曲目确实够夸张。而录音师Francois Pontefract又意外录了很多奇里古怪的声音,象摩托车的声音、割草机的声音。后期剪辑的时候,他们又突发奇想,在这张唱片里保留了这些非常HIFI和夸张的声音,这些声音录得特别自然。

而这张LP的封面也很有特色,它是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当时Coutaz太太是设计师,负责唱片的策划和很多方面的设计。因为在美术馆对这幅画印象深刻,就选来作为唱片的封面了。

今天,Coutaz太太、音乐家Gregorio Paniaqua、录音师Francois Pontefract虽然都已分道扬镳,但他们曾一起制作了这张《La Folia》佛丽亚舞曲。这张唱片也见证了harmoania mundi的一段历史。这张唱片我们通俗叫它为《狗头》,今天也有CD发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29 04:18
命运这部作品如果不搞同时比较(还得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实在是太难了),很可能会觉得每一个版本都是很激烈的。就像我听MONO的福特,我觉得动态也不小,可能是我的CD机实在太菜了,而红头大花版的63年老卡版感觉是最凶猛的,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6-30 10:51
这是柴小协的最佳版本之一,当时海菲兹、莱纳和录音师莱顿这个铁三角组合都处于巅峰状态,所以造就了这个伟大的版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 03:47
也是一个名版,与富尼埃、杜普雷齐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3 05:52
海菲兹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也很出色的,听过这张唱片就知,布鲁赫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作者: rock    时间: 2009-7-3 09:52
这是柴小协的最佳版本之一,当时海菲兹、莱纳和录音师莱顿这个铁三角组合都处于巅峰状态,所以造就了这个伟大的版本:

http://bbs.hifi168.com/attachment.aspx?attachmentid=108494
shinelb 发表于 2009-6-30 10:51


这张要买! Living Stereo确实有非常多名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5 02:15
这张要买! Living Stereo确实有非常多名盘.
rock 发表于 2009-7-3 09:52


这些头版性价比极高,名版极多,就是要注意品相。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6 09:01
除了巴赫的管风琴,可能就算这部管风琴交响曲厉害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8 05:24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8 05:25
这也是一个极其发烧的女声录音,早已脍炙人口,与犹太妹不同,这张《童话》除了极其惊艳的女声,只有一台钢琴伴奏,而钢琴声录得栩栩如生,很可能再找不到录得这么好的钢琴声了。你如果听了这张唱片,你就知道发烧友发烧的根源在哪里了?生于挪威的RADKA TONEFF,就像是北欧神话中的仙女,那么美丽而遥远。那样的声音,不着纤尘,仿佛是彼岸世界的所属,而我们,只有聆听。 很美,很忧伤。然而这其实却是一个悲剧,在录完这张名片后,女主唱就因为感情问题而自杀了,或许是希望去到另一个世界,去找寻她的童话。在那个世界里,有如此美的风景,有让她倾慕的神秘男子,有娓娓道来的童话故事……缅怀这位仙女!用心去唱的音乐,是最好的音乐。这个著名录音《童话》流水般的钢琴,始终轻轻的衬托着RADKA TONEFF那用心唱出的一个个音符。让你能捕捉到每一点神韵。这是极致的心灵体验。就我听过的一些著名黑胶和CD,大部分我是认为黑胶要优胜一点,但表现钢琴就不一定。所以《童话》这个CD版本和黑胶版本是各有千秋的。其实这个录音坚持的是“简单就是美”的原则和录音哲学。只有一台钢琴,只有一位仙女在吟唱。在钢琴的表现上,黑胶是圆润和鲜活的,但高频欠缺,虽然好听,但它比不上CD那种高频泛音和玲珑剔透的音响效果。而人声则相反,黑胶更加生动和传神,而CD相对要差一点,主要是在神韵方面欠缺黑胶那种高贵感和自然度。总的来说,这张CD只要200元,但黑胶价钱是它的好几倍,所以大家在选择这个录音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4 07:00
出于对瓦尔哈的敬仰,这是我以前根据资料写的一篇关于他的文章。麻兄以非常便宜的价钱将这套瓦尔哈的巴赫的管风琴集转让给我,在此表示感谢:

所有音乐家中,我最推崇巴赫。圣人的音乐犹如浩瀚汪洋,博大精深。他的音乐揭示了大自然和宇宙中和谐的神秘性,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所苦苦追求的。我认为,冥冥中巴赫用他的鸿篇巨制在无意识中暗示了大自然的某些人类用意识中的理智苦苦寻找,却永远不可能完全发现的规律和神秘性(也就是上帝的存在),所以圣人的音乐才那么热切的吸引人心,这也是圣人的伟大所在!聆听巴赫的音乐,令人追忆起一个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时代,一个奠定人类近代科学和哲学的时代。那时,伽利略和哥白尼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发现,斯宾诺莎哲学体系的建立,都在把人类引向探索真理的路程,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牛顿的万有引力揭示了宇宙间存在的规律,劳克奠定了人类思维研究的基础。这一切科学发现的终极目的就是宇宙间的真理,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巴赫的音乐,则折射着时代的、真理的光辉。如何将圣人的音乐传达给大众,古往今来涌现了无数的杰出者。他们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敬和崇拜,甘于无私奉献。而在这批传播巴赫音乐的虔诚者当中,我特别尊敬瓦尔哈。我觉得他就是再世的圣人,他对巴赫和音乐的虔诚,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这样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刚毅!

Helmut Walcha 瓦尔哈(1907.10.27-1991.8.11)是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和大键琴家,1岁时不幸因预防注射引起的后遗症,视力变得极无可挽回,16岁时双目完全失明.瓦尔哈14岁时拜拉敏为师,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我没有看过关于瓦尔哈的传记,只是看过一些零星的资料.瓦尔哈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瓦尔哈具有惊人的记谱能力,他母亲帮他读谱,他都记住了,然后自己再用管风琴弹出来。瓦尔哈终生热爱巴赫的音乐,最后他把所有的巴赫管风琴曲目都背熟并弹出来了,而且弹得很好并且声名远扬。具体地说:她妈妈把巴赫音乐中复杂的各个声部,逐段慢慢用钢琴弹出来,由瓦尔哈在脑海里靠记忆完成总谱.因此瓦尔哈的作品声部异常清晰,和他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瓦尔哈1926年成为拉敏助手,任圣托玛斯教堂副风琴师,1929年被聘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风琴师,1938年后任法兰克福音乐学院教授.这一巴赫圣徒是老一辈演奏巴赫的专家,他背熟了巴赫的所有键盘乐作品, 在Archiv录制了巴赫管风琴作品集.

瓦尔哈的伟大成就在管风琴。学习管风琴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管风琴的曲谱与其它器乐器的曲谱是完全两回事的,上面除了记录主调旋律外,还要标注通奏低音、副部旋律及一大堆管风琴演奏术语符号,简直就像一部交响曲的总谱,一个盲人在不能直接看到这些复杂的乐谱的情况下,要正确无误的背谱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全身心投入,也包括要有极大的天赋。瓦尔哈能演奏的曲目上自布克斯特胡德、巴赫、斯卡拉第,下至辟斯顿,这一切的浩繁曲目都是刻在他的脑海里面,全部凭记忆背谱演奏的。就算是正常人都很难做到。不要说光背这些谱子的难度,就说他较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来学习这些曲目的情境,就叫人对这位一生奉献给巴赫音乐的圣徒肃然起敬了.

1947年,Archiv选定由瓦尔哈来录制巴赫管风琴作品集。风风雨雨几十载,终于完成了这一前无古人的鸿篇巨制。全集并不是巴赫的所有管风琴作品,但包括了其中最为精华的作品。这一伟大成就就可以令他流芳百世。ARCHIV和瓦尔哈所灌录的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集。但这套全集也存在不同的版本:1947年开始到1960年之间的MONO单声道本和1960年到1970年之间的STEREO立体声版本。其中包括了巴赫的颠峰之作《赋格的艺术》。瓦尔哈的演奏兼顾了个人情感和巴赫结构逻辑的平衡,演奏挥洒自如,简练古朴,沉稳内敛。可以说是世界古典音乐录音史上的奇迹!

瓦尔哈也是大键琴高手,他录过《平均律》,《歌德堡》,《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帕蒂塔》等等巴赫伟大键盘作品。瓦尔哈使用短杆大键琴(Ammer-Cembalo)。在发声上比一般大键琴发声要迅速。瓦尔哈以心灵窥见了巴赫音乐的真谛,他的音乐具有人性的无比温暖和感人至深的超强魅力。

回顾瓦尔哈伟大的一生,不禁落泪。瓦尔哈情真意切的琴声里增添了无限的凄清,超尘的向往和人世里的苦痛融成一片苍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4 07:01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04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06
这是著名电子音乐《管钟》,有点类似NEW AGE音乐。这也是电子乐大师Mike Oldfield的开山之作。Mike Oldfield就是靠它起家的。这张黑胶是73年版的,也是最早第一版的《管钟》,后来因为Mike Oldfield觉得这个《管钟》不够完美,就进行了多次改良。大概改版了4、5次吧,这个唱片长盛不衰,而CD版却是2003年30周年纪念版了。所以这两个唱片并不具有可比性。论音乐,当然是改良了多次后的30周年好听;论录音,当然也是2003年版优秀,当然,在2003年,管钟已经不再出版黑胶了。而且我感觉,黑胶并不是电子音乐的强项,这是一个CD完胜LP的例子。这也是我今天仍然听CD的原因。这个1973年的首版声音效果和艺术价值没有30周年版那么高,主要因为这是一个电子乐作品,当时科技水平有限,自然没能达到30周年版的水平。顺便说一下,2003年版是带DVD同步发行的。DVD制作得非常精美,不愧为最新版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管钟仍然会不断改良,不断进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11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12
瓦尔特在哥伦比亚真正好的作品不少,其中两部最有名,一部是众所周知的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一首就是这首与米勒合作的《女低音狂想曲》。瓦尔特的《德意志安魂曲》还不是太成功的。但这首与米勒合作的《女低音狂想曲》历来备受好评,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名作。这个录音在LP时代就受到台湾乐迷的疯狂追捧。

米勒的女低音非常迷人,她的音色漂亮,朦胧而苍茫,十分符合这首作品的意境。这部作品被她演绎得既萧瑟又温情。乐队演奏也有细腻入微的心绪刻画和氛围烘托。录音更是好得惊人,人声和乐队非常丰满而富于层次感,正如台湾乐评人刘名振所言:“这可以说是录音中的典范级作品,不但女低音录得好,管弦乐部分更是惊人,各声部清清楚楚,听来甚至比那张最有名的贝多 芬第六还好上一截。”

这首《女低音狂想曲》,是布拉姆斯为女低音独唱、男中音合唱团和管弦乐队而作,OP.53,作于1869年。歌词是用歌德的诗《冬天的哈尔茨之旅》。《女低音狂想曲》乃英语曲名,德语曲名为《歌德的冬天的哈尔茨之旅狂想曲》。《冬天的哈尔茨之旅》按冯至的译文,大意为:“像苍鹰在早晨浓厚的云端,展平柔软的翅膀寻索捕获物,翱翔吧我的歌,因为一个神给每个人注定了他的道路,幸福的人迅速奔向快乐的目的。但是谁的心若被不幸消耗,谁就挣脱不开铁丝编制的栅栏,直到无情的剪刀最后把铁丝剪断。粗暴的野兽挤入阴森的丛莽,富人们久已跟芦雀一起沉入他们的渊薮。幸福女神驾驶的车容易跟随,像从容不迫的随从,在修整的路上尾随公侯的队伍。但是谁在偏僻处,他的狭路消失在丛林,灌木在他身后,紧接着又合在一起,荒凉把他吞没。啊,谁医治这人的痛苦,他把香膏当成毒药,从丰富的爱里,吸吮人的憎恨:先被蔑视,如今是个蔑视者,在不满足的个人欲望中,他暗自耗尽自己的价值。爱的主宰,从你的诗篇若有一个声音灌入他的耳里,你就使他开怀,打开云雾迷蒙的目光,看见千股清泉,涌在沙漠中焦渴者的身边。你带来许多快乐,对每个人都超过限度,你赐福给狩猎的弟兄,踏着野兽的踪迹,以乐于屠杀的年轻人的高昂气概,他们是迟来的除害者。农民多年来用棍棒,无祛抵御这些灾害。但是你把这个独行人裹入你的彩云里。爱啊,你用冬青围绕你的诗人的湿润的头发,直到玫瑰又成长开花。你用朦胧的火炬照耀着他,在夜里涉过浅水,在荒凉地带,走过泥泞的道路。你用千红万紫的晨曦愉悦他的心,你用凛冽的狂风把他吹向高处。冬日的河流从岩石倾注他的赞美歌。你可怕的山峰上,白雪皑皑的峰顶,成为最亲切的感谢的祭坛,过去百姓似曾想象巫婆和妖魔在那里狂舞。你以尚未探索过的胸怀,秘密而公开地矗立在惊奇的世界之上。你从云端眺望,在你身旁,从你弟兄们的血林里,灌溉世上的丰饶和壮丽。”

这是一部典型勃拉姆斯情调的作品………..这套唱片CD版本已经非常好,头版黑胶效果更好的惊人。这张黑胶人声之好丝毫不亚于那些TAS名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13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16 05:14
谈到瓦尔特,我以前对他一直没有好感,是对大师的一种误解吧。主要是因为很久以前听过瓦尔特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感觉并不好,可能是因为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名版太多了吧。但听这个瓦尔特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与CD比较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的。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是勃拉姆斯献给克拉拉的,其中第三乐章是非常抒情的,被克拉拉称为森林田园诗。而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写法是明显继承了乐圣贝多芬的,尤其是将交响曲的高潮处理在第四乐章。与CD比较,这个瓦尔特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黑胶声音是比CD好很多的,各个声部非常清楚,乐曲跌宕起伏,起落转承非常自然和巧妙的。而CD的声音显得相对粗糙,乐曲的过渡也显得生硬。只能说是CD再版得不好了。而黑胶是立体声6眼头版,比较起来,声音素质两者相差自然巨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2 05:10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2 05:11
对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我不太喜欢小克力伯那个DG版,我比较喜欢富特文革勒的EMI版和卡拉扬的63年DG版(卡拉扬的版本稍后再谈)。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一生中,贝多芬的音乐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位音乐家在他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指挥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解释和演绎贝多芬的音乐的专家,将是他人生的焦点,也将是他至死不渝,不离不弃的事业。贝多芬有着人性各方面的所有复杂性。他真的是包罗万象的。他不象莫扎特那么富于流畅的歌唱性(can tabile),不象巴赫那样富有生气的结构(architectural),也不象瓦格纳那样有戏剧欲。他是(这是他的特点)同时拥有这一切,包括这一切的各方面。但当你正确地观察他时,他是那么的独特!在欧洲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其它音乐如此自然地包含了抒情和纯结构(lyricism & pure structure)、轻柔和刚劲(softness & hardness)这些迥然相异的特性,这些特性却又和其它的融洽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也没有其它音乐象贝多芬的一样有血有肉自然而紧密地相连,就象我们自己的身躯一样。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使其适应自然的组织规律。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我最早接触的古典音乐就是贝多芬的作品,经过20年,又回来重温贝多芬这些伟大作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从1947年到1954年,即从解除对富特文革勒因政治而被禁止演出的禁令到他过早去世这段期间,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作品明显地占了大多数。在富尔特文格勒众多的文章当中,有关贝多芬的同样占大多数。“他第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论贝多芬的音乐》发表于1918年。从中你可以发现,他非常专注于分析理解贝多芬和二十世纪音乐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音乐家也指现代的听众。这种专注一直延续到对(1951年)第五交响曲的非常深刻的分析。富尔特文格勒认识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家,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离他心目中的贝多芬越走越远。这直接影响到他指挥贝多芬的作品。有一点很使人惊讶的就是:早在1918年,年仅32岁的富尔特文格勒就有远见地分析到了这种趋势,并且继续准确地解释在现代人的混乱与谦恭的贝多芬之间的差异。这差异表为在现代人在技术上的杂乱,而贝多芬则对规律、秩序和形式有和谐的要求。"富尔特文格勒仍然相信:虽然有人怀疑,但大众在心底里面,在他们的最终信念上,他们是深深地需要贝多芬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过后。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富尔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的作品都有特别高的质量和个性,使得这些演绎远远高出一般的水平。这在他生命最后那几年尤为明显。

在这个EMI版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里:从维也纳爱乐乐团提供的宽广范围的力量和支撑来说,这里命运交响曲是非常大气、伟岸、宏伟的。富特文革勒的命运速度并不快,但旋律低回甚至阴沉,内在张力实在巨大。不管是CD还是LP,这个MONO听起来和立体声几乎没有太多差异,只是没有真正的音场和乐器声部的定位。而东芝版是模仿立体声制作的,声音效果要明亮、现代一些,而黑胶则非常厚重,深沉。听这个录音,不管是CD或LP,都令人沉浸在贝多芬和富特文革勒的音乐激流当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2 05:16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2 05:17
继续谈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的CD与LP的PK。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他对自己的内心独白,更多是内省性的、与自己交谈,与命运交谈,与残酷的现实交谈。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弦乐四重奏包含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如果说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反映的是现实的残酷性,而他的弦乐四重奏反映的无疑是他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这些弦乐四重奏,我们更能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心灵疑问。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他曾这样写道:“有时我这样想,如果我在某时一命呜呼,未必有人能专门作曲来寄托对我的哀思。因此,我决定为自己先写这么一首乐曲,甚至可以在封面上写道:‘为纪念这首四重奏的作者而做’。这首四重奏的主题是D.Es.C.H.,也就是我(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名字缩写。作品中还利用了我自己的几部作品中的主题和革命歌曲《我深受奴役的折磨》,其中我的几个主题是这样的:《第一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三重奏》、《大提琴协奏曲》、歌剧《麦克白夫人》的主题;作为作品中的某种暗示,我还利用了瓦格纳的《众神之死》中的《葬礼进行曲》、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中的第一和第二乐章的主题等,另外,还运用了我的《第十交响曲》的主题。你可能从未见到过如此丰盛的大杂烩吧?这部《四重奏》的虚假的悲剧色彩是这样产生的:我在谱写过程中所流出来的眼泪,跟一个人喝了大量啤酒之后的撒尿量一般多。回国后,我曾两次尝试着弹奏这部新创作的四重奏,可仍然是眼泪不止,但这已不是由于作品中虚假的悲剧色彩而痛苦落泪,而是因为我对完美的曲式感到惊讶和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比较肖斯塔科维奇这个包罗丁版,CD的定位要好,但它在音色上无法和LP相比。这套LP头版是美落地出的,EMI购买了版权从新制作,EMI的头版在声音质量上是超越前苏联美落地的。而且,EMI大量再版美落地的录音,声音大部分都要比美落地版要好,乐器质感更强烈,分析力更佳,这些都是CD所无法比拟的。这套CD是BMG购买美落地版权出版的,声音比较粗糙,数码味明显,是并不成功的再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28 03:05
总结一下:

1.黑胶的强项是音乐感染力,这是音响器材的生命。当我们聆听黑胶时,很容易被吸引。自己不会刻意去追求音场的纵深和广阔,也不会太留意乐器的定位。如果你追求刺激爆棚的效果,超重的低频能量感,黑胶也能满足你。CD的HIFI性能很优异,但对音乐的耐听程度就比黑胶输了不止一班。我相信高档的黑胶机会更加出色和具有更大的诱惑力。曾与一位经营音响器材十多年的老板聊天(我不在他那里买东西),他说:他觉得3W元的黑胶机胜过五六万的CD机,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我相信。今次对比试听的结果是:黑胶之所以贵,有很多原因,好听是原因之一。另外,不管器材还是唱片,我们都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黑胶之路任重道远.........

2.黑胶和CD是两种玩法。我的想法是两者都听,因为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希望能取长补短。但实际上我很难做到,现在听黑胶的时间明显多过听CD的时间。

3.这次试听的黑胶机和CD机价钱相差不大,比试结果应该是比较合理的。

4.我本人更喜欢黑胶,当然我也不否认CD的优点。这可能和个人对听音类型的喜好不同有关。但我相信,如果玩得起,高档的黑胶机的HI FI性能也是很优异的。

5.玩得起那些大发烧友愿意花几千元去买一张头版黑胶,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人家不是傻瓜。

6.不鼓励一般爱乐者玩黑胶(并非说黑胶高人一等),实际花费(财力,时间,精力等)太巨大了。但是如果真的没有玩过黑胶,可以说是一种遗憾,玩黑胶,是我上论坛的最大收获。
作者: rock    时间: 2009-7-28 12:13
很有道理..很多HIFI友,比较重视HIFI特性,那玩CD更有满足感和刺激感,但黑胶无疑让你更容易体会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哪怕是听几十块钱的流行碟...另一方面,LP系统由于是机械系统,在调整上远比CD麻烦,需要非常好的耐心.对于黑胶唱片来说,个人觉得头版和二版很贵,复刻版质量很糟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好,目前我听流行比较多,对什么邓丽君之类不感冒,只要花30-50块钱就能找到喜欢的唱片,这些唱片能回忆起自己的高中时代,个人觉得非常值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7-30 04:49
我觉得模拟的东西,象黑胶和胆机等,有个共同点:好像音乐性都比较好。
其实黑胶的HIFI性也很好的,超过CD的,刘汉盛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09-8-1 13:21
我觉得模拟的东西,象黑胶和胆机等,有个共同点:好像音乐性都比较好。
其实黑胶的HIFI性也很好的,超过CD的,刘汉盛他们都是这样认为的。
shinelb 发表于 2009-7-30 04:49


LP相对于CD,弱项在于分离度,定位,音场,动态,物理因素导致. LP优胜在于人声,弦乐,感染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8-2 03:46
我知道R兄的黑胶系统已经很高级。但那些顶级的LP系统(象吹水公)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作者: rock    时间: 2009-8-3 10:28
我知道R兄的黑胶系统已经很高级。但那些顶级的LP系统(象吹水公)有可能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shinelb 发表于 2009-8-2 03:46


在广州一位DX的系统中,对比LP与CD系统,LP系统约50W,CD系统是Wadia顶级,是同样的感受.相信LP的物理接触有其限制,也有其优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8-4 06:26
168旷版主曾用过百万的器材做过试验,他是认为黑胶要好的,不知他现在有没有改变。
凡是去过吹水公家里的人,都说黑胶要好。
其实录音是同一个,因此最高级别的黑胶和CD相比,结果一致是可能。
我们有时觉得黑较好,与播放器材的级别、不同风格都有关。
R兄,我正在度假,所以上网少一点,请谅解。
这个论坛很好,我会奉陪你到底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09-8-4 09:36
其实从技术角度,CD/LP各有优势,从听感角度有不同的放映,LP的声音更讨好人耳是事实,CD的指标优胜无可否认...极品论坛成立至今,也有段日子了,希望大家开心...羡慕老兄还能去度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8-5 07:22
谈到指标是CD要好。
比如动态,但刘汉盛他们是认为黑胶要好的,大意是他们说我们听到的其实是“相对动态”,所以他们认为实际上LP的动态要好,至于是否商业目的就不知道。
我本人并不是一味鼓吹黑胶的,
一方面是实践,一方面是我谈我所知道的东西。
LP确实讨好人耳,比如那些大动态的东西,CD一般会相对生硬一些,没有黑胶好听。黑胶的低频是很舒服的,有弹性而且柔软的。听那些TAS榜单的黑胶就会感受到。所以玩黑胶的烧友都有不少这样的烧片的。因为听起来过瘾。
作者: mm33    时间: 2009-8-6 00:25
说说认识:
1,柯尔特茨指挥维也纳的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复刻的与头版差距是巨大的;
2,大卫与克鲁伊斯坦合作的贝小协,大概十年前就有了180克的复刻,当时是TESTMEN公司制作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8-6 05:1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09-8-6 07:01 编辑

1、我没有比较过。可能和兄台的器材有关。但据168的朋友说:他是觉得这版维爱复刻还可以的,但当然无法和头版相比。很多迪卡的头版声音都好的吓人的,但价钱也很贵。
2、大卫与克鲁伊斯坦合作的贝小协(英国版)原来不知生产了几版?
作者: rock    时间: 2009-8-6 10:31
shinelb兄..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值得听(收藏)的LP旧版碟数量大概是多少? 200张?500张? 平均价钱约几钱? 300元/张?
作者: BEETHOVEN    时间: 2009-8-6 10:56
无论CD或是LP,HI-FI性都是需要银子才能感受到的,不过玩LP用很少的投资就能听到很高级CD上的声音。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