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瞬时聆听和长时聆听带来不同的取舍-周末发烧笔记之4 [打印本页]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18 12:18
标题: 瞬时聆听和长时聆听带来不同的取舍-周末发烧笔记之4
前段时间,听了不少线材和器材,发现瞬时聆听(最多见于pk线材的几分钟甚至一分钟的切换对比)和长时间(比如至少3,5天乃至一周以上时间)有时候获得评价几乎相差极大。

印象最深刻一次就是在自己的系统中听2对线材,A线是朋友的,B线是自己系统用了一年的,A线换上去,马上就感觉两端频宽延伸要好上一截,再一听,背景安静了,细节也多了,在场的几个朋友一致建议我要升级A线,我自己一听也是这种感觉,看来钱包又要缩水~。 后来想想,B线也是这个老牌厂家的顶级货色,要不再对比几天听听? 现在线材出手也不容易,亏的要死,其实还是心疼钱包嘛。。。。。呵呵

第二晚,安静后,放上自己最熟悉的巴赫,一张钢琴,古尔德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张cd我1999年买的,几乎每个月都要听几次,到现在听了十几年了。。。熟悉的不行。 第二张是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ARCHIV的傅立叶版本的,听了多年的巴赫大无和小无,我个人听大无更多点(从威信开始,我一直就搞不定系统播放小提琴出到那种又柔软又细腻又有光泽又毛绒绒的音质。。没办法,听过T330高音的小提琴,听其他的总有点遗憾),这次一个人聆听对比就发现和第一天的有些不同感觉了,我基本是要听完一首完整的才换, 发现A线还是保留第一天大家聆听的特点,细节多,延伸好,背景安静,B线依然没有A线的延伸好,背景安静,但是,这一晚听B线觉得有种特别的韵味,这种韵味是在中频的饱满细腻而又不缺乏细节的前提下出来的一种音质的特点,这也是这个牌子其他器材的共性之一。

第三晚请太太来听,她的评价,很简单,B线好听,A线清楚。 太太不发烧,她的评价就是好听或者不好听,再追问下,还能说出声音有没有聚焦此类“术语”,而且,她不问也不懂价格,所以评价最直接。

第四晚第五晚都是直接整晚听A线,依然是熟悉的一些唱片, 发现A线声音虽然两端延伸多,细节多,背景安静,什么都能给到你,但是在我个人的系统上,我个人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A线什么都给你了,什么都异常清清楚楚放在你面前,但是就是不够“融”,音乐之间少点呼应,尤其听3重奏或者4重奏,有些不近人情的距离感,即使后来我对比马勒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爆大部头,依然会有这种感觉;B线,还是那句话,好听,能让你感受到一种音乐的倾诉感和亲切感(这也是我后来感受到系统的“歌唱性”的感受来源之一),认真对比下来,B线其实不会缺少细节,但是它不会突出细节”感“,它的细节是实实在在包含在整体的听感音质之中,我把这个认为是一种调声的手段。用最简单的话,来说,A线上去会带给我新鲜感,但是会让我找不到B线在系统中长期聆听带给我的一种音乐的融合感,而这种融合感是你短时间不会感觉到,甚至容易在换上新器材后忽略,只有长时间聆听下来,才会发现总是少了一点那么说不出的”感觉”的地方。

由此想到,一般来说,平时对比线材或者其他器材的时候,基本都是短时切换甚至几十秒的瞬间切换对比,这个时候,往往最容易注意到高中低频的变化,音场的变化,细节的变化等等,对于需要长时间聆听下来的一些音乐的内涵或者感觉的变化,而不那么容易辨识出来。对于一些有经验的听过大量器材的高手大师而言,和他们一起听评,听到最多的反而是“乐感“这词,想想,他们长期的经验,应该可以避免瞬间聆听的听感影响,而去直接扑捉其他的重要部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5-10-18 12:30
jogo觉悟高,好!
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还有哥们为了那一点音乐感舍CH转盘解码而上ARC CD7的!都是明白人!
作者: amati    时间: 2015-10-18 12:54
但愿J版能遇到AB合体的线材。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18 13:01
呵呵,AB合体的线材估计价格翻几翻了~
不过A线在朋友家系统就非常搭,把几款顶级线材也是打的满地找牙,说到底,还是一个系统整体搭配的问题
作者: 和弦缘    时间: 2015-10-18 13:05
jogo写的帖子非常好,我们的论坛就是需要多些这样的好帖子,赞一个!
作者: ysunp    时间: 2015-10-18 13:23
J版好文!看来,我一定得多听几次盟主,并且仔细调教现有系统后,再决定是否换音箱!
作者: 远志    时间: 2015-10-18 13:38
现实当中的确这样,搭配非常重要,有的线接上去解析力、透明度、速度感等各方面都不错,可是就是不耐听,没有办法融入系统中去,合理搭配比价格高低更加重要。
作者: 32168    时间: 2015-10-18 13:39
试线如猎艳,香艳的刺激与醇香的回甘天渊之别,强烈推荐jogo双管齐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5-10-18 13:44
和弦缘
啊?不会吧?

这哥们就在论坛上,哈哈哈!
作者: sm163    时间: 2015-10-18 13:59
还有说FM是垃圾的能信?
作者: sm163    时间: 2015-10-18 14:07
取舍得有个正确的方向!在保留CH的优点时,想法补平她的不足,这时候的CH不是CD7能比的
作者: kuti521    时间: 2015-10-18 14:50
版主好帖~
我们还可以在题目改一个字的的情况下 换一个方向讨论~把“瞬”改为“短”~
一套系统 可以连续听一个小时左右 很轻松的听五个小时以上 这个之间的差异?~~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5-10-18 14:56
一耳朵好听的,几乎都不好
作者: kick    时间: 2015-10-18 14:56
这样对A线不公平,相对B线,A线没有煲开。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18 15:08
kick 发表于 2015-10-18 14:56
这样对A线不公平,相对B线,A线没有煲开。

另外我发这个贴不是去讨论A线好还是B线好,只是分享一个个人的思路和感想。
作者: zwmm    时间: 2015-10-18 15:13
好线的声音是“留的住”的,即让人有回甘。
作者: 32168    时间: 2015-10-18 16:44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5-10-18 23:04 编辑
jogo 发表于 2015-10-18 15:08
另外我发这个贴不是去讨论A线好还是B线好,只是分享一个个人的思路和感想。


春宵不觉晓,寻芳不觉醉,为了寻觅一条销魂的“事业线”,发烧友何尝不是乐此不疲,四处摸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5-10-18 17:21
sm163 发表于 2015-10-18 14:07
取舍得有个正确的方向!在保留CH的优点时,想法补平她的不足,这时候的CH不是CD7能比的

163还是等等,看看这老兄是否冒个头来回答你的疑问?论素质,CH在CD7上没啥悬念,何况ARC本来就号称穷人的Hiend呢?
作者: 老K    时间: 2015-10-18 22:11
本帖最后由 老K 于 2015-10-18 22:16 编辑

一直有这种感觉,好听和耐听是有所不同!
听过不少能一把抓住耳朵的器材,优点一大把,最后发现不耐听!
耐听的器材,初听很平庸,找不出毛病,也找不到亮点,不会让你眼前一亮的感觉。
如果PK,大部分情况下,耐听的器材往往会被好听的器材打的满地找牙。
作者: 西点音乐    时间: 2015-10-19 00:08
ARC的优点CH永远填不上,那怕就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作者: BEETHOVEN    时间: 2015-10-19 09:05
一直在寻找耐听的器材搭配
作者: scfan    时间: 2015-10-19 09:55
jogo版谈到的音乐融合度是个很好的话题,如果声音的细节不能服务于音乐融合度,那再多、再高级的细节也于音乐表达无益。
作者: gfony    时间: 2015-10-19 10:02
这是我几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篇测评(说测评好像不大合适),拿捏的恰到好处,很在理,深有同感
作者: 飘之萍    时间: 2015-10-19 10:36
我长时间(以月甚至年)听一套3万元的系统(3年),后来升级到几倍价钱的系统(也是几年),在个别领域和方面,觉得以前的系统更值得怀念!听音取向是系统搭配的根基,价高而搭配失误确实惋惜!楼主的经验之谈,真赞!
作者: rock    时间: 2015-10-19 12:15
线材的选择是一个技术活,适当的聆听时间和多样音乐类型是必要的,我的经验是要在夜深人静慢慢体验才知道最合适系统的是哪一条线.
作者: 陈少111    时间: 2015-10-19 19:31
音乐和音效,纯粹两个角度,看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也是不一样。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5-10-19 19:45
如果一套器材无法听一整天,就不是好器材
作者: joyding    时间: 2015-10-19 22:03
刚才我AB比较了达霄原厂BNC信号线和超时空25周年:用三张碟人声、交响乐、大提琴。半个小时搞定,留下25周年!
作者: fanhn    时间: 2015-10-20 07:46
一套好的系统我认为应该是不惊艳,不刺激,耐听,让人回味和回到唱片那年代感觉的系统!
作者: maurice_zhao    时间: 2015-10-20 09:09
jo版好帖,很多器材也呈现出这种区别。无论线材还是器材,大部分都能被划分成擅长pk派和适合过日子派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5-10-20 10:09
“刹眼娇”通常是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兴奋过后会逐渐发现问题,我们更多需要的是长长久久回味无穷的声音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5-10-21 07:42
换一条线重新摆位试试,不同品牌的线的特性都不同啊。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21 09:57
本帖最后由 jogo 于 2015-10-21 09:59 编辑

风格取向不同,摆位并不能解决气质风格这些东西的,就如同再怎么摆位也不能把AQ摆成双皇冠的表现. 另外再说一次,我发这个贴子不是去争论哪条线好,只是就聆听对比的一个现象拿出来和大家聊聊~
作者: 天蝎星    时间: 2015-10-21 10:16
版主美文让人回味,崔兄精心带宝宝、认真撰烧文两不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21 10:30
天蝎星 发表于 2015-10-21 10:16
版主美文让人回味,崔兄精心带宝宝、认真撰烧文两不误,值得我们学习

呵呵, 我家小二还没满月,太太基本不让开器材,所以没得听就手痒,反而可以写点感受和大家聊聊~
作者: 天蝎星    时间: 2015-10-21 10:49
崔版,的的sm 101se太太批准入宫了?那天我偶尔看到实物,大块头占地方呀!
作者: stmark    时间: 2015-10-21 11:15
能整天播放,不吵人,才是正道。
作者: jogo    时间: 2015-10-21 11:15
天蝎星 发表于 2015-10-21 10:49
崔版,的的sm 101se太太批准入宫了?那天我偶尔看到实物,大块头占地方呀!

是很大..非常大..还非常重(差不多160斤一只)~屈尊在我客厅小地方~, 现在我的房间是最大的遗憾了...同样的喇叭,在商家那里听过一次, 有50多平方,高差不多4米,表现好多了.

我这里太窄,3.5的宽度~长度到有6米(高度还行,有3米), 所以音场宽度表现始终是个遗憾,下一步升级就是房子了.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5-10-21 12:18
jogo 版的耳力镁声多次领教并极为佩服。好文章!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5-10-21 13:29
看来J版没整明白小弟的意思,意思说是换一条线就要重新摆位,重新调整声音的融合度。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5-10-21 13:36
最近小弟为箱子加了条喇叭线做双线分音,就出现声音不够融合的情况,微调摆位后才解决。
作者: kennymark    时间: 2015-10-21 15:25
双线分音时,一定要用相同的一款喇叭线。
用不同的线,很容易出现声音相位的不准确,基本上很难很难搞得好的。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5-10-21 21:13
双线分音要用同款同长度同批次的喇叭线,这已经是常识了。但是同款同长度同批次的喇叭线加上去,是双线分音就不用管了吗?那你就错了,说明你还没玩好双线分音。音响这玩意的毛病就是多,某环节做了增增减减,声音一定会随之改变,变好变坏就难说了,但也不能变坏就放弃了,最后还是要调调调。。。
作者: 土楼369    时间: 2015-10-21 22:02
暂且不说A线和B线哪个好,楼主的听音思路值得赞赏。
作者: 音乐爬虫    时间: 2015-10-23 09:57
婚姻如鞋子,音响如婚姻,合适最重要~
作者: xy1689    时间: 2015-10-25 07:30
我覺得是取捨問題,蘋果配的小白耳塞,我可以聽很久很久,那是一個很融合的聲音,可是清晰就差多了。。。。
作者: 明月照大江    时间: 2015-10-25 09:52
本帖最后由 明月照大江 于 2015-10-25 09:55 编辑

好贴,说几句自己不成熟的看法,我觉得音响性和音乐性并不矛盾,细节多少和乐感也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非常一致的,只有真的做到了完美的细节再生,才会有真的美妙的乐感,在一套系统上我们感觉细节多但是不耐听,没有乐感和融合度,这是为什么?因为其实还是缺少细节,在频宽拉大的同时,细节没有跟上,音乐的密度变的稀薄,所以一听之下高低延伸都有长足的改善,但是音乐的融合度反而差了,这不是真正的高解析力,反而是解析力不足的表现。另外一套长期聆听的系统,其声音不仅仅是熟悉,更是习惯。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除了新鲜以外,短时间内不一定会适应,所以不仅线材器材需要煲,耳朵更需要煲。当然J版最后说的那些对声音有大量长期的经验并且有着正确的观念的高手判断起来会更准确。一套自己调整多年的系统,更换任何一个环节,声音都会带来变化,线材肯定非常明显,所以每次换线材都需要对系统进行微调,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以前我也没重视这个环节,最近在系统上加入一些小道具,包括更换保险丝都是需要再进行毫米级再摆位,再次强调这是必须和至关重要的!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拍砖。另外,也要再次说一下,这真是好贴!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5-10-25 11:40
“第三晚请太太来听,她的评价,很简单,B线好听,A线清楚。 太太不发烧,她的评价就是好听或者不好听,再追问下,还能说出声音有没有聚焦此类“术语”,而且,她不问也不懂价格,所以评价最直接”。。。。。。。

人的感觉是先天的,是祖祖辈辈进化而来的,不会因为听音乐,听音响就改变,更不用谁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好的。

听觉作为感觉的高感,现实中更常见的是发烧友被洗脑,不是听而无感觉,而是一味求证不好的感觉,甚至当做好的感觉。发烧友家人没有被洗脑,每每感觉都更贴近好声。

至于楼主说到的二种感觉,从声音的特点来说,最直观印象,一种更像是“方型”,一种是“圆型”。声音是圆的,不是方的,圆的声音似乎没有方的声音清晰?其实不然,关键怎么听,听什么一现实中这类错误总是一次次重现。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5-10-25 11:56
线材是有作用的,线材优劣是一个方面,具体说,可能A线更贵,甚至用料更猛,但更重要的是,把这条线用在什么系统,听什么音乐,最终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又与环境的声学有关一一总之,抛开这些之说,个人喜好什么样的声音,怎么样判断声音好,不能只是一个点,如只听旋律,听线条这么一个点的检测试听。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0-25 12:57
CD这类音源前端是固定不可调,人家给你什么只能玩什么,要玩花样只能玩这段线。“花样”玩大了,自然差别就更大。有人说这是系统高级才敏感,到不如说是系统因没调整好而稳定性变差造成。实际上玩线材玩的就是玩系统的稳定性。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5-10-25 13:00
一套器材不要急着否定,也不要轻易肯定,总要经历一两年时间的磨合调整才可以见真像。一耳朵好听的往往不是好器材
作者: F18    时间: 2015-10-25 16:19
CD的颗粒大小是可调的,真不是抬杠,多试试。
作者: 其血玄黄    时间: 2020-11-18 20:32
引发思考的帖子
会读很多遍……
作者: 大锅    时间: 2020-11-20 09:51
赞。同感。
作者: scfan    时间: 2022-8-1 09:35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22-8-1 10:37 编辑

现在烧友多在微信群,大大小小的微信群多如牛毛。但论坛也有论坛的好处,比如有意思的老帖还有可能被翻出来。

发现原来jogo版早在2015年就如是说了,而我当初也在这帖子里发过言(居然完全不记得)。而老念说的把CH换成ARC CD7的朋友,不仅是我的老大哥,当年换机我也是始作俑者之一。其实也不是换机,CD7早就在了,CH后来,几位兄弟听过多次后,一致觉得CH不如CD7的乐感动人,所以朋友后来把CH出了。贴里有说CD7完全和CH无法比,朋友还有一台069,所以CH出门的时候也没太顾虑。

但回想起来,如果现在有机会再把玩一下CH,通过不同的线材或器材的组合搭配和调整,以现在的听力和判断,是否能出更好的乐感,也未可知。

这几年来,在几位朋友那儿的FM系统、达肖系统、EAR系统上都找到了极佳的乐感,令我修正了原来对高价器材的看法。但还是有一个基本点,和j版2015年这个帖子的观点印证,就是无论线材或器材有多贵,无论器材本身的素质还是用家后期的调整取向上,在取乐感和取清晰度方面是必须有取舍的。

比如照片和油画,很少有细节毕现清晰度超高的照片能被归到艺术类,而画得像的画家多如牛毛,画到维米尔、达芬奇这样有韵味的画家就少了。再如梵高、透纳、莫奈,站到画前半米看,能清晰看到每一笔,但超多的细节并不能带来什么美感,退后2-3米,待到看不太清笔触时,大师的构图、色彩、层次和韵味就跃然于画板上了。


作者: nickif    时间: 2022-8-17 16:25
深有同感,越来越觉得高质器材之间的分别可能远没有我们感觉那么大。周边调整是关键,就如一个好的厨师能用完全不同的食材做出口味差不多的美食
作者: stevencc    时间: 2022-8-18 08:49
一时的听感往往都是错的,PK的时候录音下来对比是不错选择。
作者: bigmusicfans    时间: 2022-9-17 21:07
毫无疑问 长时聆听 更加重要......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