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有分体供电的音源和前级,还需要顶级电源线吗?
[打印本页]
作者:
edward
时间:
2023-2-17 15:53
标题:
有分体供电的音源和前级,还需要顶级电源线吗?
请教下论坛前辈:
1、分体供电的电源部分和主机中间一般由厂家的连接线供电,电源部分是否还需要顶级电源线?
2、像达霄这样的前级,干脆就是一个充电电池供电,这个电池,还需要顶级电源线给电池充电吗?
作者:
Debussy
时间:
2023-2-18 11:30
电源线只要够粗,带屏蔽即可。
区别很小。
实际具备改变音色的是信号线和喇叭线,
通过电感和电抗作为一个个不同频段的衰减器。
前级,区别在于增益倍数。可以保留更多信号的动态。
黑胶唱放0.316V的规定前级增益gain是20dB,也就是放大10倍。
然后后级的最大不过载输入在0.5-0.75V左右,音量电位器衰减5-6倍,
原本60-70dB的黑胶信号的13-15dab动态就是这么被削掉的。
对于2V的CD或解码器,对于后级的最大不过载输入不变的前提下,
前级的增益应该大大减少,但许多老式前级依旧不变,20dB,10倍。
2V*10=20V,假设后级依旧是0.5V最高输入,音量需要衰减40倍,
cd信号原比黑胶更高的90dB动态中的32dB,就这样烟消云散,反而不如黑胶了。
这就是黑胶比普通前级下的CD,听上去反而更好听的最大原因之一。
想知道哪些前级是低增益设计优化的,以及哪些CD,解码器的输出是低于2V的优化输出。
可私信我。就不广告了。
作者:
wls
时间:
2023-2-18 15:46
林德曼前级12db增益,可怜兮兮,分分钟都要开最大。还是20db左右好
作者:
Debussy
时间:
2023-2-20 03:58
mc的输出,比MM更小,但发烧友都会觉得mc的更好,
但都认同MM的动态,听交响不错,为什么?
人耳对向响度,音量变化最敏感。
大都是平凡人,缺乏对现场音乐的经验,或者说对音乐的细微理解力有限,
只在乎谁更响,这就是为什么最著名的那两家日本Sacd的输出是2.5V,甚至平衡时是5V,
相比2V,在起跑线上就抢跑了,
但许多初烧,缺乏经验,并不了解,而不可能耐心听几分钟对比,
而是一耳朵下来就得出结论:
不得了!这SACD机明显更响:细节更多,动态更大!嗯!这个更好!
但是呢,回家时间一听长,根本坐不住!
这点圈子里,看看闲鱼市场上就知道了。
因为削波失真出现的可能更多,导致不耐听。
不得不承认,懂音乐的发烧友很少,大多数还是听个响。
必须多吃几次亏,才明白。
这点教不会,必须付学费。
市面上凡事专业设备出身的唱机,都有低于2V的选择,
1.5V和1V。在专业领域是+4dB,+6dB。
其实很好计算,CD电平输出*前级增益/后级的输入灵敏度,这就是前级音量需要衰减的大小,
更是系统上需要减少的信号动态范围。
举个例子:
2.5V(的sacd机)*10倍(传统前级)/0.5V(后级)=50倍
50倍,约34dB。96dB动态范围的数码信号,96-34=62dB
信号只剩下62dB了。
再举个例子,我的系统,CD机/解码器,无论平衡或者单端,
都是1.5V*5倍(前级增益)/1.5V(后级)=5
削减5倍相当于-14dB,96-14=82dB
个人用的系统比2.5V唱机配上传统前级和后级的系统,
在信号上多保留20dB.
数理化,没法玄学化的。
作者:
Tequila
时间:
2023-2-20 06:39
电源线,墙座,用什么专线都非常重要的。分体也一样。
作者:
远志
时间:
2023-2-20 20:40
实际试听下来,分体前级换不同品牌电源线声音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
作者:
平平淡淡
时间:
2023-2-20 23:21
我自己的感觉是:1、如果关掉分体电源,用蓄电池作动力来听,什么电源线都一样。2、如果开着分体电源边充着电边听音乐,这时,不同的电源线声音有些区别。3、在电源线不变的情况下,关闭分体电源和开着分体电源听音乐,效果是不一样的。
作者:
speedfu
时间:
2023-2-21 09:32
不可能一样。电源线,设备等就是电流的载体,电流从中过,任何变动都会不一样。除非用电池的时候是断开供电的。
作者:
如歌的划板
时间:
2023-2-24 11:21
一般的无电池分体电源设计,电源线一定有区别的。
达萧的前级,因是电池供电,电池工作时电源线无区别,因线路供电已关闭。但在充电时或用交流模式,电源线是有区别的,厂家建议听音时用电池供电方式,实际上也是效果最好的,所以无必要搞夸张的电源线
作者:
dandylinpsst
时间:
2023-2-25 23:37
不管是否電池供電與否,電源線的地端還是接著,並不會跳開
所以我建議像接达萧前级的電源線最好用3股結構有獨立一股地線的電源線
會比2股結構加金屬隔離網的電源線要好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