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书架箱制作第三季---一对高级中型书架箱(AT6H52和T330单元)的制作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6 23:31
标题: 书架箱制作第三季---一对高级中型书架箱(AT6H52和T330单元)的制作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21:43 编辑

    模仿是最好的崇拜!世霸火车头作为一对经典的中书架箱,在发烧界有着极高的评价。拥有一对火车头曾一直是俺的梦想,但随着时光流逝,二手火车头的价格是节节攀高,再加上喇叭单元的老化问题也让人纠结,花上6W多元买这么一对具有20年历史的老箱子,确实是下不了手。新款的限量版火车头虽然外型很另类,但用料确实够NB,用上了m-cap金银油电容这样的顶级元件,听了amati兄的新火车头录音,声音素质也极高,但得知新火车头要30W一对时,就彻底绝望了,好箱子确实不是俺等能拥有的。

[attach]129343[/attach][attach]129344[/attach]

    那能不能自己也用同样配置的单元,花上老火车头50%的费用,新火车头10%的费用,做一对能接近火车头声音效果的箱子呢?这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挑战,也是具有性价比的投入,毕竟一对全新的AT6H52和单拿T330可以让人安心地听上20年。

[attach]129127[/attac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6 23:56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21:12 编辑

     经过前二对T330和AT6.5寸单元书架箱的制作,算是初步积累了一些制箱经验。虽然采用AT6.5寸中低单元的书架箱,相比其他普通单元,有着更大的规模感和更好的下潜,但在聆听大动态或富有冲击力低频的音乐时总是感觉不够过瘾,一直希望能有更加全面的一对书架箱。
    当然,要有更好的低频表现,8寸喇叭是较好的选择,但是对于标准的8寸喇叭而言,在2Khz以上的离轴响应就不太够理想了,如scanspeak厂家公布的 22W/8851T00的8寸低单喇叭的频响曲线,在2KHZ处的30度离轴响就有3db左右的降落,60度的离轴响应有7-8db的降落。所以,对于标准的8寸中低音+1寸高音组成的二分频箱子中,分频点一般不能高于2khz,最好分频点在1.5khz左右,但对于1.5khz的分频点,又很少有高音能胜任,所以市面上优秀的8寸书架箱非常少。TG博士有一个认识:“大多数8+1的二分频系统,听起来仍是独立8寸喇叭和1寸在出声”。如何让这二个喇叭完美融合,无缝衔接确实是个难题。
     幸运的是,AT厂家有产品线里有AT6H52这个系列,6H52的振膜面积是174cm2,折算成直径是148mm, 而scanspeak 22W/8851T00的振膜面积是220cm2,直径是167mm。可以看出AT6H62比scanspeak等厂家标准的8寸小了19mm,因此,AT6H52也就相当于7寸口径吧,故能比标准8寸分频点略高一些。
    为了配合AT6H52较低的分频点,我想T330应是较好的选择了,T330的振膜直径是28mm(大多数高音振膜是25mm),T330高音一向以中高频厚润、承载能力强、频响线性好而著称。因此世霸厂家在火车头箱子中也是选用了T330和AT低音搭配,据说火车头中用的是一阶分频,这也只有T330才能胜任这一苛刻要求了吧。Dickson在他著名的《扬声器系统设计手册》中也专门提醒到"除了单拿Esotar T330高音,一般高音不推荐用一阶分频",可见T330的实力确实不同寻常。

[attach]129128[/attach]
[attach]129129[/attach]
[attach]129130[/attach]
[attach]129131[/attach][attach]129132[/attac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00:02

这次用的T330是厂家配对版,非常珍贵。希望配对版T330能有更平直的频响,以及两个单元有更好的一致性。
[attach]129134[/attach]
[attach]129135[/attac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00:07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00:09 编辑

在喇叭没到手之前,一直担心AT6H52口径会过大,和T330配会不协调。现在看来没有问题,摆在一起后,发现担心是多余的,T330那140mm口径的硕大面板,确实有”高音王“的王者之气。
[attach]129137[/attach]
[attach]129136[/attach]
[attach]129138[/attach]


作者: ywxsz    时间: 2016-3-7 00:08
兄弟玩疯了,这个的低音要求符合预期,要去府上好好学学!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3-7 00:49
支持,火车头也是我的梦中情人!
作者: sigh    时间: 2016-3-7 08:27
赞一个,明兄弟要欲先做好6A77,6B77与6H52同场上演的准备。
作者: alanchem79    时间: 2016-3-7 08:57
可以参考rockport Merak II
作者: sigh    时间: 2016-3-7 09:17
rockport merak ll 的AT 的尺寸网说是7寸,往往概念不清,需要进一步弄明白到底口径是多大的?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09:19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14 15:17 编辑
sigh 发表于 2016-3-7 08:27
赞一个,明兄弟要欲先做好6A77,6B77与6H52同场上演的准备。

     AT6H52的磁钢是 120 x 20mm,确实不大!音圈直径是52mm,也很一般,作为一个物料主义者,当然感觉有点不过瘾。在选用AT中低音单元时,俺首先想到的是6A77或6B77这样级别的NB单元,6A77的磁钢是 170 x 20mm,6B77的磁钢是170 x 24mm级别的大磁钢,音圈都是77mm。用上这么重料的磁钢,不用开声,看着就满足!感觉声音一定也会很NB。
     好在俺略懂英文,在下单前和AT老板Skaaning进行了反复沟通。告诉他想购买AT6A77或6B77这个级别的NB单元用于二分频书架箱,希望大磁钢、大音圈单元能有更好的低频表现,以及更好的中频延伸,最后Skaaning告诉我,其实便宜些的6H52最适合用于二分频器!,因为大磁钢虽然有更高的灵敏度,但这个灵敏度主要提升了中频,对低频并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声音头重脚轻!
   Skaaning说的是实话,我在用AT18I52制作书架箱时,也发现大磁钢版的AT18I52的低频表现明显不如小磁钢的AT18H52,大家如有兴趣,也可以看我另一贴关于AT18I52和AT18h52的频响曲线对比。
  当然,为了有更好的中频表现,综合Skaaning的推荐意见,我最后选用AT6H52标准版,具体配置是长音圈、短磁隙、SD技术、KA架(AT厂家综合了kapton和铝音圈骨架优点的一种新型音圈架,唯一缺点是不适合用于极端变态大动态),具体参数不表,也算是AT标准版加了一点点个人定制吧。
[attach]129340[/attach]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6-3-7 09:41
本帖最后由 konoyaro 于 2016-3-7 12:50 编辑

如果对330有特殊的情怀另当别论,如果没有,330过时了!比它好很多的高音有不少选择。
作者: 阳光枫林    时间: 2016-3-7 09:51
没有楼主的动手能力,坐等下文
作者: zwmm    时间: 2016-3-7 09:52
丹拿330高音依然是目前最好的高音之一,对弦乐高频的细致刻画更是让人沉迷,这一点,现在的某些号称的顶级高音味道就偏淡。
作者: 32168    时间: 2016-3-7 10:09
非常赞赏楼主不断挑战自我的毅力,期待佳音。
作者: hzx999    时间: 2016-3-7 11:21
期待楼主的书架箱出好声.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12:06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18:53 编辑

AT6H52单元上箱测量数据非常理想,超出预期。远场测量距离为130cm,时间窗为5.1ms.近场测量距离为3.7cm,时间窗为120ms.远近场加上导相管合成后的频响见下图。AT6H52在上箱后的谐振频率为33.7hz。
这个单元在60hz-300hz段非常平直,在1khz-2Khz也没有象AT18H52那样的大突起与大凹陷,整个频响到了5Khz才有分割振动,如果分频点在2khz,那前后一个oct频段内都没有大的波动,非常有利于分频器设计。
[attach]129332[/attach]

采用传统的二阶或三阶分路电路,AT6H52就可以形成如下分频效果,下图灰色线为理想的四阶Linkwitz目标曲线,红线为6H52模拟频响曲线。
[attach]129162[/attac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12:55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18:50 编辑

再来看看配对版T330上箱后的测量数据,也是漂亮极了,4khz--15Khz段基本平直。

[attach]129333[/attach]

加上分频器后,可以形成极度完美的目标分频曲线,图上红线为T330加分频器后的模拟曲线,灰线为四阶Linkwitz目标曲线,两者完美吻合!T330高音确实名不虚传。
[attach]129161[/attac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13:04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13:39 编辑

在分频器设计时,低音曾先后采用过二阶、三阶电路,由于要兼顾高低单单元相位对准,最终低音采用了三阶电路,低音R1041、L1041、C1041组成的RLC陷波回路用于吸收AT6H52在550hz-850hz段的微小凸起(这一段对听音影响极大,弄不好听感就会毛糙、烦燥,要极细心地处理),高音也是三阶电路。
软件模拟提供了分频器的初始值,最终元件数值在反复试听中确定。
电路架构如下:
[attach]129165[/attach]
[attach]129166[/attach]
最终全频总频响曲线如下,在50hz-20khz范围内频响偏差小于2db.
[attach]129164[/attach]


作者: 大鸟    时间: 2016-3-7 13:11
单拿厂箱330d功放是贵丰潘多拉安铁龙,高音听过几次感觉明显对耳朵产生巨大负担听后耳鸣,之后几小时再听爱卡顿钻石单元听力明显下降细节模糊听感不佳,只代表个人发言如有得罪请见谅。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13:24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13:28 编辑

喇叭反相时频响曲线如下,反接有比较深的凹陷,而且高低音凹陷还算对称。
[attach]129174[/attach]
阻抗曲线如下,最低阻抗为5.7欧,平均阻抗8欧,阻抗相位在30度以内波动,对功放比较友好。

[attach]129175[/attach]



作者: 大鸟    时间: 2016-3-7 13:52
型号不便说了
作者: sun69    时间: 2016-3-7 13:53
支持阿明兄,期待早日完工。

作者: myinca    时间: 2016-3-7 15:46
啥也不说
作者: hzx999    时间: 2016-3-7 15:48
设计能力太强,赞一个.坐等成品箱出来.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16:11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22:29 编辑

     其实音箱设计,最费时间、最费脑力和耳力的是在校声阶段。
     这对箱子按“频响平直”这一总目标完成分频器--v1.0版设计,按软件模拟的数值搭出来的分频器开声后,声音让我非常失望,整体声音明亮、单薄、紧张,声音平淡、没有起伏和旋律感,缺乏情感,低频量感少,感觉比AT6.5单元的低音还少。
   好在有过几对箱子的DIY经验,针对听感上的缺陷逐一进行调整,在这时候,软件模拟也发挥出CAD设计指导实践的强大优势,每次调整前都可以先在电脑上进行模拟,了解元件参数调整对频响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调整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经过近二周的反复试听,经过N版分频器的修改,现在声音基本上能听了,波切利的声音也变得磁性、富有穿透力,有点如同浴沐在金黄色夕阳下的感觉了,听大部头的交响乐也比较协调、整齐、耐听些了。
   调试仍在继续中,希望能再增加些中频的厚度,增加音乐的氛围感!

   这是调试中的分频器:
[attach]129328[/attach]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6-3-7 20:38
330的声音过时了!330乍听声音圆润,但实际上是线条粗,而且微动态和层次都是弱项。
给楼主推荐两个好听的高音, scanspeak D2904/66400或更好些的seas E0058,两者都是铍高音,都比330好听很多。给楼主的建议是为了让楼主做的音箱更好听,祝成功!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7 22:15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7 22:30 编辑
konoyaro 发表于 2016-3-7 20:38
330的声音过时了!330乍听声音圆润,但实际上是线条粗,而且微动态和层次都是弱项。
给楼主推荐两个好听的 ...

你的听感和判断或许是对的,毕竟各人的审美不同。但根据我所听过的一些名牌音箱,总体感觉硬膜高音在播放交响乐、小提琴时,调整不好的话声音容易紧张和刺耳。从厂家公布的D3004/664000频响曲线来看(厂家在测量时一般都是在无限障板上进行,公布时也都会将曲线做平滑处理,这让曲线更加平直好看),它的频响也算是硬膜高音中极好的了,但和我自家测量T330频响比(我没有做平滑处理),66400仍有小小差距。
[attach]129347[/attach]
[attach]129348[/attach]
[attach]129349[/attach]

作者: sgaudio    时间: 2016-3-7 23:08
楼主的帖子一直是我认为在极品里能看到的很有营养的帖子,有技术分析,有独到的眼光,更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希望这对音箱能实现楼主的火车头梦想。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8 07:06
这次DIY箱子调试,为了更加专注于声音的平衡、协调、融合,我采用了单声道调试的方法。即只搭起一个箱子的分频器进行调整,在调整中,将立体声功放的一个声道接到DIY箱,另一声道接到参考箱B&W M801S3上,在试听各种软件过程中,可以随时切换到参考箱上进行对比,极大地提高调试的准确度,提升了调整的效率。等单声道调整到位后,再接上另一声道的DIY箱子,来微调一下声场3D纵深关系等HIFI要素,也就差不多了。
作者: gfony    时间: 2016-3-8 08:29
我现在觉得好箱子的相位差范围都很小,丹拿的老箱子口碑越好的这个值范围越小
作者: xie1916    时间: 2016-3-8 11:32
世霸的箱体设计也是一件艺术品,不知道楼主打算是如何模仿呢?
作者: lee_haku    时间: 2016-3-9 11:30
学习,坐等更新。
作者: 天神    时间: 2016-3-9 11:37
学习了,继续关注,楼主加油!
作者: dzy123    时间: 2016-3-9 21:59
本帖最后由 dzy123 于 2016-3-9 22:05 编辑

其实对于音箱设计来说,大概是三个配合关系的处理。一是喇叭单元与箱体,二是喇叭单元之间,三是单元与分频器。其中单元与箱体的配合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同时也是很复杂的,倒相箱尤为复杂。很多时候中低部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箱体设计的问题所致,其中包括容积、倒相管、吸音材料、箱体刚度和气密度等等。
(本人纯小白一个,过去diy时咨询专业人士所得,尚记得一二)
作者: dzy123    时间: 2016-3-9 22:05
本帖最后由 dzy123 于 2016-3-9 22:06 编辑

300hz以下部分的测量又需要合成,相对困难。
看楼主几个diy音箱的帖子好像较少探讨箱体设计部分,不知是略去了还得投入较少。如果是后者,建议楼主在箱体设计上多些投入,应该会有正面效果。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9 22:42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9 22:52 编辑
dzy123 发表于 2016-3-9 22:05
300hz以下部分的测量又需要合成,相对困难。
看楼主几个diy音箱的帖子好像较少探讨箱体设计部分,不知是略 ...


箱体、导相管、容积、吸音材料当然重要,我在使用AT6.5单元的DIY过程中,箱体就先后做了四个版本,虽然LSPCAD软件可以根据单元参数设计出一个大概的容积和导相管尺寸,但实践试听是最好的校正。我觉得容积、导相管、吸音材料这些要素最后都极为灵敏,差一点点都不行。
作者: 极光    时间: 2016-3-10 07:44
阿明兄是有“匠心”的一个追求完美的烧友,虽未谋面,但是受益良多。再接再厉,加油!
作者: kkky    时间: 2016-3-10 09:19
楼主的音箱哪里可以试听啊。


作者: qwjnsd    时间: 2016-3-11 00:32
漂亮!看着单元很眼馋!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16 11:07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17 11:58 编辑

话说前面通过测量和LSPCAD软件设计出了分频器,频响曲线也很平直,但声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听,比较失望。因此,只能继续修改分频器。之后又设计了5-6个不同框架的分频器电路,并就其中的元件参数进行了N次修改调试,并试用了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元件组合,近1个月的反复试听,其中付出的心血、时间、费用不必多言,虽然很辛苦,但总算一步步接近目标,原先中频偏薄,整体声音不够宽松、不够耐听等问题相继解决,现在声音终于比较大气厚暖了,流畅度、活生感也有很大提升,情感表达力、音乐氛围感基本合格,单个音箱的声音调整可望在本周内完成。下周把另一个箱子也安装好,进入立体声调试阶段。到时再上录音请各位大侠指导。

[attach]130107[/attach]

作者: s1.4    时间: 2016-3-16 12:12
好久不上论坛,期待阿明兄大作~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3-16 23:14
阿明 发表于 2016-3-16 11:07
话说前面通过测量和LSPCAD软件设计出了分频器,频响曲线也很平直,但声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听,比较失望。 ...

期待早日完工开声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3-17 11:58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3-17 13:15 编辑

再分享些调音体会。
    调音确实太费心血了,真是经验、技术、艺术、个人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因素的融合,所以有人说是玄学。
我的经验是,调音,最重要的是要把中频调整好!中频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要调整好中频,对应的就是分频点前后高低音交叠区(滚降段斜率)的处理。在此以外,基本上按软件设计的频响平直原则,微调一下高低音平衡,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几点体会:
    1.在调音阶段,要特别重视元件微小变化对声音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各个元件一点点变化所累积起来,对声音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比如,高音旁路电感是取0.36mh还是0.39mh,从频响曲线来看区别不大,但对乐器的琴腔共鸣、音乐氛围的表达,声音的宽松感、耐听度,有着巨大的差别。低音也是,低音旁路电容大小的选择,也对声音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比旁路电容设计值是12U,可能按这个数值用的话,听感就是不好:单薄、过于干净、不耐听,如果将12U调小到11.2U就变得宽松、自然、富有情感,非常好听了。所以,调试时一定要按照软件设计的数值,在其设计参数的正负5%-15%范围内,反复调整试听,找到最合适的数值。当然,在调试中,也有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当另一个元件数值变化时,原先认为合适的元件参数可能又要推倒重来,甚至原先认为不合适的元件数值又变得合适了,所以说,调试是一个非常费时、需要极度耐心、倾注大量心血的工作。
    我的经验是无论是低音旁路电容、还是高音串联电容,容量差上0.22U,声音就有巨大变化。无论是低音串联电感还是高音旁路电感,电感值差上0.03mh,基本上就是另外一种声音效果了。所以说,治国如烹小鲜,调音也一样。
    2.绝对不能勿视旁路电路中的元件素质,这些元件影响也极其巨大。当我把低音RLC电路中的一个3.9U的电容,从jantzen standard(兰皮电容)换成Jantzen superior Z-cap(红皮电容)时,原先声音中存在的轻微砂砾感、粗糙感就完全消失了,整体声音的流畅度、音乐感、细腻度都有巨大的提升。
   3.调试阶段要尽可能使用最终使用的同系列、同档次的元件。高级电容与低档电容、铜箔电感与单芯或多芯电感之间的声音差别是巨大的,如果定型时用铜箔电感,那调试时最好也能用铜箔。
   4.电容最好能不同品牌搭配使用。调音时,要了解各种品牌、各种档次电容声音特点,有些电容声音宽松,中频质感好,但流畅性差;有些电容音乐味好,低频量感足,声音细腻、流畅,但中频有点弱和细,表现乐器质感差点劲; 有些电容高频延伸好、解晰力强、定位清晰,但声音有点亮和冲,部分频段声音突出。所以,如何合理搭配电容,非常需要经验。总的说来,高级电容综合表现都会胜过低档电容,但即使是高级电容,也要和声音整体表现结合起来。
  5.调音需要三个好帮手。一个是lspcad软件,调整过程中,要及时将最新的元件数值输入软件,通过软件观察元件参数调整对频响、相位、分频器斜率、分频点、分频器Q值、传递函数、阻抗曲线的影响,以准确、客观的数据指导调音。同时还可以将电脑软件模拟的频响、Q值等要素变化与听感变化对应起来,在大脑中建立对应关系。时间长了,就可以形成有用的经验。另一个帮手是一对声音平衡、高素质的参考级成品箱,元件调整带来的声音变化,要及时和参考箱进行对比,才不会让调音偏离正确的方向。DIY箱最怕的是和成品箱同场PK,有了这个参考箱做帮手,起码和成品箱PK时不会输得太难看。第三个帮手,是几位真正懂音乐、玩西洋乐器的朋友,最好是在国外呆过几年,喜欢古典音乐,演奏过室内乐或交响乐的音乐发烧友,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音色、质感、乐感、氛围 、旋律感的敏锐把握能力,绝非听碎玻璃的音响发烧友能比拟。我以前调音时,略有偏差,我一个能弹钢琴、sax等多种乐器、玩过乐队,在法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就能准确地帮我指出来。
     
这是调整中的分频器,非常复杂,但声音已比较好听了。
[attach]130111[/attach]


作者: 桂男    时间: 2016-3-17 12:34
感谢明哥分享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3-18 01:21
今天的经验很实在有用啊!
作者: leo123456    时间: 2016-3-18 08:13
太厉害了。谢谢明哥分享
作者: 恩赐解脱    时间: 2016-3-18 14:45
好贴,持续关注!!!
作者: 新君    时间: 2016-3-18 21:58
加油,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早日成功!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9 14:25
根据第一阶段调试结果,从海外订制了一批元件。经过20多天的等待,今天这批毒物终于到位。分别是mundrof 的银油电容、铜箔电容、EVO oil 油浸电容,以及mudrof的金银高保真电阻、镀金接插件,Jantzen 银箔电容、Superior Z-cap红皮电容等。
[attach]131775[/attach]
其实最毒的应该是下面这一对电感:Mundrof 10AWG的铜箔大电感!
   这对Mundrof FC 系列铜箔电感采用OFC无氧铜材料,10AWG的铜箔截面积有4.9mm2,内阻极低!那么大的电感量,内阻还不到0.2欧,铜箔高度77mm,一个电感足足近3斤重,花费颇巨。希望这对电感的加入,对低音量感和控制力,以及声音的音乐感、细节、密度和中高频延伸有显著的提升。

[attach]131776[/attach]

作者: jogo    时间: 2016-4-9 14:40
从阿明兄这么多年的折腾经历来看,最终结果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才是最宝贵的。

希望阿明兄不断更新。。。
作者: 老K    时间: 2016-4-10 00:47
这个DIY代价也非常高!更大的代价是个投入时间!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6-4-10 05:55
希望用平价的元器件做出好听的箱子,老是高价的电容电感上去,成本太高。
作者: xuchuan011    时间: 2016-4-10 09:55
一分钱一分货,不投入怎么会有好声。支持折腾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0 10:20
对元件的选用,确实经过了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刚开始是一味的使用补品元件,以为有了好元件就可以有好效果。后来才认识到分频电路设计合理、数值正确才更重要。最后来,明白各种元件都有其特点,没有一种元件是全能的,合理搭配是门学问。但不管怎么说,这几点规律是共性的:
1、高级元件比低档元件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同厂家不同档次的元件。比如有些低档电容初听厚暖,但是和高档电容一对比就会发现这种厚暖是带有砂砾感、粗糙的声音,而且少了很多细节,音乐的空气感、堂音、余韵不足,特别是围绕在乐器周边那种金黄色的光晕、那种毛绒绒的感觉基本上是没有的。
2、在分频器元件上多投入些,其实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在电路参数正确的基础上,将电感、电容用上更高级的元件,可以有更好的低音量感、更好的控制力和弹性,更大的规模感,更好的质感、密度、活生感,整体声音更流畅、更高贵、更大气!如果为了提升这些hifi要素,而升级线材、功放的话,可能需要成千上万元才能达到。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0 10:20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10 14:11 编辑

3、在音箱到达一定素质、声音平衡后,任何一个元件的改变都对声音有着巨大的影响。前些天我把箱内接线柱连接到低音喇叭负极的单条0.5米长的杂牌换成和正极相同的cardas黄金比例线,声音一下子变得流畅了,多了很多水分,原先有些杂乱的乐章也变化好听了很多多。声音变化之大让我以为换个了音箱。这次将低音电感L1011从原先的solen七芯电感和Jensen 12AWG铜箔电感串联的换成Mundrof 10AWG 大铜箔,声音变化更是脱胎换骨,声音变得厚暖、从容、大气、富有弹性自不必说,早在预计之中。没想到的是换上Mundrof 铜箔后,整个声音转换成为金黄色的暖调,带着酥甜、芬芳气息,就象是最顶级的电子管机器,但又没有任何的糊和乱,稳定性和条理性也极好,好听极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Mundrof 铜箔无氧铜、高纯度铜的原因,还是Mundrof有着独家制作密技。可以说Mundrof 铜箔电感和它家的银油电容声音走向完全不同。
[attach]131924[/attach]
4.要极度重视旁路元件对声音的影响。比如在低音电路中,我将RC旁路电路中的R1021从Mundrof 绿皮电阻换成它家的金银高保真电阻,声音的提升也是巨大的。另外,对于RLC陷波电路,一般认为可以用低档元件,但我将RLC回路中的C1051电容从Jantzen 兰皮电容换成Jantzen 红皮电容或M-cap EVo OIL电容,声音改变都是巨大的。高音旁路元件也一样。我曾将高音的RC回路中的C2071小电容(低于1UF)从jantzen 银箔电容换成jantzen 红皮电容,声音的清晰度、质感都有明显的降低,要知道这个Jantzen银箔小电容只比红皮电容贵了几元钱,就在解晰力上有明显的改善。所以经过几年的折腾,反复对比之后,确实很难回头使用低档的元件。
[attach]131925[/attach]
5.各种元件都有它的特性,如何组合使用是门学问。从性价比方面考虑,现在基本上不再使用太贵的元件了,比如,每个电容都有它的优缺点,如M-cap evo oil 在中频质感表现较好,适合vocal(人声和乐器)的还原,但略有点砂砾感,透明度方面也有点暗,而Jantzen superior Z-cap 流畅好、中低频量感多,但全都使用它又可能会太滑溜了,所以我一般会采用几种电容组合使用的方案,以实现全频段的良好还原。
  最近看到一款杜兰Duelund CAST-Cu-Ag Hybrid Loudspeaker Capacitor分频器专用电容,也是采用了在制作时就将主电容(铜箔电容)上直接并一个银箔小电容的组合方案,国外玩家给了它15分的最高评价。莫非俺的认识水平也和杜兰一样高了?

[attach]131926[/attach]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ccording to manufacturer): "Inside the Duelund CAST hybrid silver-copper capacitor there are two capacitors: a main copper foil capacitor that is bypassed by a small silver capacitor. They are both potted together. The lead-outs are intertwined from both the pure copper foil capacitor & the pure silver bypass capacitor hidden within the CAST potting. Premium VSF-CAST speaker capacitor; pure copper / silver; handmade in Denmark."

Sound: The CAST copper silver hybrid capacitor is very similar to the pure copper version but with added top end openness. The hybrid is same as the CAST-Cu in regards to having an extremely neutral tonal balance with very life like harmonics, especially audible with acoustic instruments but things ssem a little clearer, more "there". For example, William Lawes' "Consort Sets in Five & Six Parts" (performed by Jordi Savall with Hesperion XXI) is known for it's rich and structured nature, with the Duelund CAST-Cu-Ag Hybrid this layered form of music becomes more obvious, more tangible than with the pure copper version. It seems like the silver content makes the top end "shine" a little more, making it easier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all the rich harmonic overtones this type of music is well known for. In direct comparison to a Mundorf Supreme EVO Silver Gold Oil they sound darker but that is only relative because the Mundorf focusses on the top end with (to my ears) a little too much energy. The Duelund CAST-Cu-Ag Hybrid simply sounds so much more like real music to me, more intimate as well. The Duelund copper silver hybrid has a natural ease, is just about tonally perfect, spatious, smooth and open at the same time. Comparing it with the lower cost Duelunds such as the Rs-Cu, the RS seems a little "calmer" and less well defined in the top octave. Now, I did find rating this capacitor to be a little difficult because one could be inclined to say that the Duelund CAST-Cu-Ag Hybrid must be "at least 2 points better" than the Duelund CAST-Cu, especially after having such great results with Duelund's seperate 0,01uF pure silver bypass capacitors. I would be more inclined to say that if you have a system that is performing extremely well, tonally well balanced, coherent and musical and you want to get some more "life" out of it, the Duelund CAST-Cu-Ag Hybrid is the only way to go. As from now I will be supplying the Plutone loudspeaker with this capacitor as an optional extra. That prooves just how good it is. You won't be dissapointed :-)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4-10 11:02
得,看来调音确实是细致而漫长的路啊,劳力还是小问题,心力耗费无数啊。
作者: stevencc    时间: 2016-4-12 10:14
期待成品的出现
作者: 斑竹山    时间: 2016-4-13 12:31
阿明兄,除了陷波电路,和电感串联的电阻是不是电感的直流电阻?
作者: guary    时间: 2016-4-14 20:36
同期待,哈哈
作者: ok97    时间: 2016-4-14 23:27
同意阿明出商品成品音箱,就像潘主编一样,当然要比他做得更优秀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4 23:52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15 21:50 编辑

    今天将另一个箱子的分频器搭好,晚上开声,立体声处女秀表现让人满意。声音完全脱箱,仿佛没有音箱的存在,声场纵深感好,定位清晰,低频宽松,弹性十足。声音细腻、华丽、甜美,很有贵气,富有情感表,现场氛围感比较足,可以让人长时间聆听而不忍关机。等下周声音稳定了录音上来让大家指导。总体果效完胜以前的AT18I52和AT6.5寸喇叭为低音的Diy作品。
   分析原因一是AT6h52比AT18I52单元有更大的口径,整体的气势、规模感、宽松度大幅超越,从而使声场更加庞大,包围感更好。二是Diy技术和经验都比以前有提高,声音的完成度更高,三段平衡度有较好的把握。三是元件使用搭配组合更加合理,整体档次更好,补齐了某些元件在个别频段的短板!
   当然,单声道和立体声模式声音听感还是有些区别,下面要再微调一下中频的表现,再适当增加一点点中频厚度,我还是喜欢更加厚暖、更加感性些的声音。欢迎周边烧友来指导,更欢迎和世霸火车头箱子进行PK。
作者: ywxsz    时间: 2016-4-15 15:34
阿明是业余爱好,职业做这个。确实饿死了。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7 11:38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19 06:56 编辑

   昨天通过调整中低音回路分频电路的传递函数,把中频厚度做了增加,现在声音非常满意了,等喇叭和元件都煲上一段时间,以及订购第2对大电感到位(低音是三阶,需要二对大线径的电感),就可以通过调整箱体的容积、导相管长度和吸音棉之间的关系来调整低音表现了。
   低音表现,如低音量感、弹性、线条感、控制力等要素是可以通过调整低音容积、导相管、吸音棉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来得到最佳表现的。因此,低音容积既不能太小,太小了低音Q值过大,声音发硬、发混;也不能太大,容积过大,低音发软,有气无力,低音拖、糊、慢;导相管也一样,既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我倾向于为了低音的清晰度,有时宁愿牺牲一点量感,这时候容积就不能过大,导相管也不能过短。
  我以前以追求低音量感为主,希望箱子有足够多的低频,有更宽的音场宽度,但几对箱子调整下来,现在更注重低音的质量了,特别看重低频的清晰度、线条感和控制力。这对AT6H52先天就有比较充足的低频,来听过的烧友也认为这对箱子的低频表现是他们所听过的箱子中最好、最舒服的之一,可以说量感是基本足够了。所以在后阶段的低频调整,会重质不重量。
    由上可见,我DIY音箱共有三个队段:第一阶段调分频器让声音基本平衡;第二阶段是调低音,让整个音箱的声音根基更加扎实;第三阶段是在低音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再微调一下高频的衰减,实现声音更好的平衡。
作者: 吕光鲜    时间: 2016-4-17 16:15
楼主真会玩,赞一个。 不过,我对贴中说的两样楼主认为不太行的东西更感兴趣,若还在或有我有意,因为我也玩DIY音箱:一是scanspeak D2904/66400高音(一对),二是Jensen 12AWG铜箔电感(无所谓电感值),是Jensen而不是jantzen哦。
作者: 緊急搜索    时间: 2016-4-17 17: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吕光鲜    时间: 2016-4-17 20:09
阿明兄,Jensen 12AWG 1.5mh的铜箔电感,能发个图片吗?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4-17 23:52
得,看来是时候找个时间去听听阿明兄的箱子了!
作者: 飘之萍    时间: 2016-4-18 09:27
乐在其中,赞下!
作者: 黑头鲨    时间: 2016-4-18 14:10
精神可嘉,顶一个.关注最后的成品.再谈谈用什么功放推,期待.
作者: myz    时间: 2016-4-18 17:14
膜拜ing!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9 00:10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19 08:15 编辑

晚上用sony D100做了录音,因为元件都是用鳄鱼夹临时固定的,低音第二阶电感用的16AWG小电感临时代替的,声音会有影响,特别是低音的量感和控制力会损失较多,定位和清晰声也没有分频器装箱好,但声音整体架构还是在的,凑合听吧。
[attach]132687[/attach]
[attach]132685[/attach]
[attach]132679[/attach]
[attach]132684[/attach]
[attach]132681[/attach]
[attach]132682[/attach]
[attach]132680[/attach]

MP3声音有些损失,录音WAV原文件请到百度云上下载:http://pan.baidu.com/s/1pLJ3e6f,回放最好用foobar软件,森海HD650或HD600这样的大耳机,才能比较好地还原箱子的低音。


作者: kingcole    时间: 2016-4-19 10:38
箱子做工相当了得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19 13:32
阿明 发表于 2016-4-19 00:10
晚上用sony D100做了录音,因为元件都是用鳄鱼夹临时固定的,低音第二阶电感用的16AWG小电感临时代替的,声 ...

粗略的用HD600听了一下,晚上回去下载wav导入sony D100再听一次.总体完成度比以前的好很多,致爱丽丝的钢琴能凝聚和密度更好点便没有太大的缺点,当然只是听mp3的感觉!音乐性也比以前的箱好,看来名兄越来越有心得,可喜可贺!最近若是可能,组织一次与蒙多福MA30小书架的PK。蒙多福MA30也算是德国大厂套件的DIY,最近与原装大情人比了一下,各有长短,简单说大情人赢在小提琴音乐的柔情万般,蒙多福赢在规模感的大气磅礴与定位清晰。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19 19:59
同样的音乐类型,不同公司的录音风格差异还是挺大的。大家可以在上面的录音中听出二个钢琴录音的巨大差异,这里再上两首大提琴录音的对比:
[attach]132743[/attach]
[attach]132744[/attach]
再来一首大家必听的白头佬《匈牙利狂想曲》,看看声音的协调性如何。
[attach]132745[/attach]

作者: stevencc    时间: 2016-4-19 22:03
很不错!
作者: 爱生活爱音响    时间: 2016-4-19 22:15
听了录音,非常不错,期待看到芳容啊!
作者: 爱生活爱音响    时间: 2016-4-19 22:17
阿明兄放的什么软件?CD还是黑胶?什么版本?发个照片最好了!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19 23:54
下载WAV放到sony D100再听一次,结果基本相同,WAV的动态细节更多,密度更好!这对书架能有如此的表现确实难得,流畅性、活生感、音乐性、音响性都比较正面,因为仅仅是一对很多人不入法眼的(个体户制作的)DIY音箱,但是,已经有相当的完成度和可听性,个人看法:已经是优点多于缺点,缺点又比很多国产大厂箱还少,甚至可以摆平一些所谓进口品牌的中下价产品!至于用更苛刻的要求提意见的话:可能在弦乐的幼细圆滑感,中低频段的密度已经不错稍增加更完美,低频的量感也可适量增加一点可以增添规模感(因为蒙多福MA30  5.5寸小箱子在我那里竟然可以发出接近801S3的场面和规模,我想你的7寸应该更好)!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19 23:56
仅仅是听录音作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参考罢了!
作者: 书生发烧    时间: 2016-4-19 23:57
我也有一对at中低音和t330喇叭,也想做对。你能告诉我箱体那里做的?谢了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20 00:28
本帖最后由 百线生 于 2016-4-20 01:04 编辑

我个人对低音的看法:质量必须对等,有质也要有量;有质没量的所谓清晰度、控制力是毫无意义的,记得有次去某发烧友家访,他自己介绍说他的系统低音很清晰、控制力很好、听蔡琴绝无驻波云云,到了实际一听确实是,因为他家音箱是5寸低音的,低频量感严重不足,连驻波的量感都远远未达到,何来驻波呢?那低音量感不足的听交响乐就是受罪,有吊脚感,全浮上面去了,没有稳定感和凝聚的感觉,规模感也稀疏了,广州话这叫做“砍脚趾避沙虫”!基于这种感受,个人有时甚至爱好系统的低频调整先够量,再慢慢提高质(线条感、动态细节、控制力、清晰度),无量的质和无质的量要我选的话,我先将就要后者(起码有比例在就有气氛表现才对)!举个例子:如果用supper bass演奏的的乐段播放,你的音箱仅仅因为所谓的有质没量,变成大提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失真!套用一位摄影大师的教诲:如果那个机会只有瞬间,你不是考虑如何构图、色彩、对比,关键是你拍不拍得到!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20 08:23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20 21:44 编辑

     谢谢百线版主专门抽出时间认真聆听了这对不成样子的DIY箱子的录音,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
    因为家里空间有限,所以DIY箱子和B&W M801S3挨得较近,声音相互干扰很大,上一周觉得DIY箱子的低音比较充足,其实是边上的801形成的障板减少了DIY箱子的低频跌落,增加部分虚假的低音,昨晚把801拉开了一点,也发现箱子的低频量感有待加强。
     根据众多烧友的听感,分频器可以基本定型,根据原先的计划,下一步将重点调整箱子的低频质量和量感,低频确实是整个系统的根基。没有足够的低频系统是缺乏包围感、音乐氛围感的,整体的感染力和耐听性也会大打折扣。
   根据以往的经验,通过调整导相管的长度,以及换用大线径的电感,低频的量感还会增加不少,原先有点担心低频会过多,昨晚把801箱子拉开减少低频反射后低频有点不足,那通过第二阶段箱体的调整将低音量感增加后也就不会担心低频过多了,这是好事。
作者: stevencc    时间: 2016-4-20 09:41
百线生 发表于 2016-4-19 13:32
粗略的用HD600听了一下,晚上回去下载wav导入sony D100再听一次.总体完成度比以前的好很多,致爱丽丝的钢 ...

我的系统也基本定型,有空过来指导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20 11:23
指导不行,欣赏学习可以!期待听听你的DIY天蝎星
作者: 斑竹山    时间: 2016-4-20 21:52
阿明兄,低音回路中第二个电感的电感量是不是第一个电感的1/2--1/3左右?我的高低音三阶(高音框架跟你一样,低音有RC阻抗补偿,没有RLC陷波电路),发现高音反接声音才正常,声音是融为一体的,高音正接时高低音是各唱各的。看你的框架图高低音两个都是正接的,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跟单元安装位置、面板倾斜度、分频元件数值等都有关吧。要相位对齐一点,在单元位置、面板倾斜度一定的情况下,调整哪些分频元件效果好一点?听了三阶无法听回二阶了,音场、结像、声音的细致干净方面都要好得多。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20 23:16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20 23:26 编辑
斑竹山 发表于 2016-4-20 21:52
阿明兄,低音回路中第二个电感的电感量是不是第一个电感的1/2--1/3左右?我的高低音三阶(高音框架跟你一样 ...


  如果低音三阶的话,第二级电感容量一般是第一个电感值的1/3-1/4左右,但也没有绝对的。一切都要在通过喇叭上箱实测频响、并在软件辅助设计lspcad软件的指导下,通过听感来细调。我的体会是第二级电感容量调整对声音影响极大,电感容量变化上0.03mh声音就完全不一样了,当然这个第二级电感容量一般也不大,所有的变化都可以在lspcad 软件模拟上看出来。
   对于分频器设计,特别要注意膝部的形态,不要有突起(即Q值不能太高)。在设计时,频响曲线、传递函数、分频器Q值、斜率、相位、阻抗必须在软件中同时关注!
  我设计的分频器,高、低音喇叭相位都是正接的,不需要反接。
  对于到底是选用几阶电路,我觉得没有特别的优劣,但分频器阶数越高,电路就越复杂,调整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分频器成本也越高。我分频器一般按声学四阶Linkwitz这一目标来设计,要实现这一目标,既可以选用二阶电路,也可以选用三阶电路,关键要在软件中观察哪一个电路更接近理想的声学四阶,同时频响、相位、阻抗更友好,最重要的是看听感哪个更好。其实结像好、定位清晰、声底干净不一定就是好听、耐听的声音。你看我的录音,声音并没有特别的干净,音乐还是需要一定氛围感的!现场就有非常温暖、宽松的氛围感
作者: 斑竹山    时间: 2016-4-21 07:11
阿明 发表于 2016-4-20 23:16
如果低音三阶的话,第二级电感容量一般是第一个电感值的1/3-1/4左右,但也没有绝对的。一切都要在通 ...

谢谢阿明兄对于宝贵经验的分享,看来要想搞得比较好必须上测量。
作者: 斑竹山    时间: 2016-4-21 07:11
阿明 发表于 2016-4-20 23:16
如果低音三阶的话,第二级电感容量一般是第一个电感值的1/3-1/4左右,但也没有绝对的。一切都要在通 ...

谢谢阿明兄对于宝贵经验的分享,看来要想搞得比较好必须上测量。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4-24 00:44
今晚听了阿明兄的录音,觉得氛围感和声音厚润度很好,能感觉到细节应该更多,可惜录音有些细节可能录音器材问题拾取不到。钢琴质感很好,钢琴铿锵的节奏感也出来了,敲击键的声音表达的很清脆传神。女高音能够播放出的有能量感而又柔顺耐听,白头佬听得出来厅堂感,分离度,声音柔韧性。魔鬼的颤音,小提琴的高把位处理的也很柔韧有张力,厅堂感明显,小提琴的泛音飘洒的氛围感很好,小提琴声音的色调是带着金黄色调的高音,不亮不白,厚度很好。听着皮尔金管弦乐,声音的距离感,层次感居然都能够在耳机里面听出来。波切利的声音,有磁性,又富有穿透力,柔顺之余,又不乏张力。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6-4-24 14:08
这次的录音仔细听了几遍,相比上次大情人的录音,完全是两个概念。
十分期待下一次的录音,其他就不说了。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24 15:12
阿明兄这次的作品确实很不错!可考虑组织一次小pK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24 15:35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24 15:50 编辑
MJL988 发表于 2016-4-24 14:08
这次的录音仔细听了几遍,相比上次大情人的录音,完全是两个概念。   
十分期 ...


      等我订购第二批元件(电感、电容)到货,同时箱体容积、导相管和吸音棉调整倒位,我就会做第二次录音,到时再放上来请大家指导,估计要到五月中旬了。
     另外,大家在听我的录音时,一定要到百度云上下载wav原文件来听,我觉得mp3文件和wav 文件之间的音质区别,就相当于2W音源和10W音源之间的差距。
     百度云盘录音地址:http://pan.baidu.com/s/1pLJ3e6f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24 17:10
阿明兄你对音箱成本太约几钱?pK是他的1一2倍价位的音箱相对合理些!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26 21:57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26 23:21 编辑

随着新开声的另一只箱体喇叭和元件逐渐煲开,两只箱体的喇叭参数接近后,箱体的不对称问题便暴露了出来,原先为了调试寻找最佳箱体参数,我这两只箱体的导相管长度有2CM的差别,容积也差了2-3升,吸音材料也不同(聚酯纤维、厚羊毛毡数量和比例都不一样),其中一只箱体塞了二瓶矿泉水,另一箱体则胡乱塞了二本英文小说,而书本吸音效果确实太好了好些造成中频严重被吸收,,慢慢地两声道声音不对称问题便变得非常明显,声音重心偏向一边,离箱感也不强了。这两天把吸音材料、容积和导相管长度都做了调整,而且两只箱体都用二瓶矿泉水来摸拟分频器占用的容积。现在声音的清晰度、定位和音场深度都有较大的提升,声音又完全脱箱了。
待煲上一个星期再录音上来。
作者: myinca    时间: 2016-4-26 23:15
坐等直播。。。。。。

作者: myinca    时间: 2016-4-27 10:21
你负责享受过程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29 07:47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30 10:36 编辑

再上第二次录音,
通过调整箱体的容积、导相管长度和吸音棉,低音的量感有所增加,低音也变得结实、有力些了,同时调整了低音分频器的参数,适适增加了中频厚度。请大家看看整体声音效果是否更平衡些。
[attach]133535[/attach]
[attach]133537[/attach]
[attach]133536[/attach]
[attach]133533[/attach]
[attach]133529[/attach]
[attach]133525[/attach]
[attach]133538[/attach]
[attach]133534[/attach]
[attach]133539[/attach]
百度云盘地址:http://pan.baidu.com/s/1gfvxtZH

作者: 阿明    时间: 2016-4-30 09:42
本帖最后由 阿明 于 2016-4-30 16:48 编辑

再来看看这两年所DIY的三对箱子声音风格对比与变化:
1、AT6.5寸(定制版AT)+全新标准版T330,2015年5月录音
[attach]133542[/attach]

2、AT6.5寸(C-Q系列大磁钢版AT18I52)+全新老款T330,2015年9月录音
[attach]133540[/attach]

3、AT7.5寸(Flexunit 系列AT6H52)+全新配对版T330,2016年4月录音
[attach]133541[/attach]

    录音这个媒介确实很客观,不对比,单独听都觉得不错,一对比,声音差异就出来了。声音差异既有喇叭不同的原因,也有元件品牌与档次不同的原因,更有个人调试水平的差异。

      考个听力题:
       上述三对箱子中,有二对箱子的高音分频器的电容中用上了m-cap 银油电容(其中一对是m-cap 银油电容并V-cap油浸电容,另一对是m-cap银油电容并jantzen 银箔电容),余下的一对箱只用了jantzen 银箔电容,能听出来不?
       在用了m-cap 银油电容的箱子中,其中一对还并了一只m-cap 金银油小电容,能听出来不?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6-4-30 16:13
本帖最后由 百线生 于 2016-4-30 16:19 编辑

我的前级也并了mcap和Jensen各有特色!应该可以听出的,回家下了听听。
作者: 小舞台    时间: 2016-4-30 21:54

不错,中高质感有前途。
第三对箱显得有序进行,不过还可以注意每一步的有效性与确定性。
重视数值很正确,可惜市场上的电容可选值分级不够细,电感好在还可以调成任意值。
音箱摆位尽量固定不变,以免动来动去换分频元件时难以对比。
用夹子接线不靠谱,不确定性较多,可以制作两块这样的分频调试接线板:

[attach]133656[/attach]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