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推荐富特迷必读《世纪巨匠的完全透典》 [打印本页]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6-6-5 20:19
标题: 推荐富特迷必读《世纪巨匠的完全透典》
[attach]137936[/attach]
从台湾回沪半月余,一直在捧读一本书,近来老花眼愈发厉害,读起来费力,也好,能把这本书来回读透。
从网路上认识blue97已经多年,尽管大陆实行网络屏蔽,无法一直跟踪他的文字,只能在出国间隙能读到他的文字。尽管他的文字一般每篇仅有不多的几百字,但十几年积累下来,他的文字已经蔚为壮观。此次,付梓成薪的是他十几年来不断搜集、聆听富特文格勒音源文献的心得和研究成果。花十几年的功夫,只做这一件事,足见blue97的伟大之处。
这本书从富特不同时期、不同曲目的演绎,分章、分曲地梳理富特的不同曲目、不同时期、不同出版物,文字的重点并不在记叙富特文格勒的演绎,而在于探讨、比较不同的音源和出版物,读来基本上能对当代所有富特的音像出版物厘清一个头绪,对富特的乐迷收集他的唱片起到一个指南中的指南的作用。
就拿大家如雷贯耳的URANIA《英雄》(URLP 7095)来说,从黑胶发行的来龙去脉,前辈田中昭的首发黑胶直刻CD、绿门、平林直哉、Opus直到Tahra的一系列关乎这个演奏的不断出版之间的比较,可谓巨细靡遗。从他的比较之间,大致能够理出个头绪指导今天的买家们应该追随哪个版本。
书末附赠了一张作者用1954年EMI原版头刻富特1951年拜罗伊特《合唱》的黑胶转刻的CD。
这本书在某宝上已经能买到,不必花钱花时间去诚品购买了。不过,某宝上良莠不齐,原价500新台币的书竟能60人民币不到包邮,其中必有蹊跷。
作者: 老刘    时间: 2016-6-5 20:38
谢谢M先生的推荐
作者: scfan    时间: 2016-6-6 09:36
想起来也有个阶段对富特无保留的崇敬,现在看看,多少有些狂热过头了
作者: 我爱逍遥    时间: 2016-6-6 17:35
谢谢楼主推荐,已经在某宝网下单了一本。99块,应该是正版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6-8 09:41
台湾有不少人写乐评都非常不错。
象blue97、焦元溥、杨照。。。。
作者: shiontobbc    时间: 2016-6-9 00:42
买了一本一百多的,结果到手时盗版的,还没光盘,已退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6-6-9 09:44
大陆出版业之盗版成风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6-10 15:0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6-6-10 15:08 编辑

北京大学再版了刘岠渭的《默观无限美:西方古典音乐讲座》。

“刘岠渭,1947年生于台湾省台中市。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1983年获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博士学位。曾任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系主任、音乐研究所所长,现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二十年来,举办两千余场音乐讲座”。

[attach]13821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6-12 08:44
刘岠渭在维也纳生活11年,读的是音乐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6-14 12:47
读了部分章节,觉得写得过于简单、粗浅了,文字的打动力没有足够的深度。
==================================================
可能M兄觉得刘岠渭写得过于浅显易懂了,不过从他的“普通”,我还是可以看出他的“不普通。”
刘岠渭是古典音乐推广者,所以他这本书也是普及古典音乐的。
他举办古典音乐讲座几十年,但是只写了一本书。
从他这本书,其实品味、格调还是非常不错的。他在维也纳读音乐史、音乐学以及艺术史、哲学。在他书里还是有所体现的。
象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和马勒,其实很多人都写过,因为珠玉在前,非常难写,刘岠渭写得还是不错的,用词造句都很有底蕴,因为写得比较通俗,有可能会觉得有些简单。不过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的。
刘岠渭谈到贝多芬的“主人道德”风格,以及马勒的“大地”的意义,这些内容和尼采的思想有关系,这也说明他在维也纳确实是读过哲学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6-15 08:22
我个人喜欢音乐史。
不仅是刘岠渭这本书,还是田艺苗那本《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其实都有可取之处吧。
这两本书都比较通俗易懂,但是还是可以发现,之所以那样写,还是有根据的,都不是随手写的。都经过思考的。
总之,要写一本书,真的不容易。
作者: shiontobbc    时间: 2016-6-19 08:17
过几天去台湾,请问楼主台北哪里书店可以买这本书的,另外一些大陆没的书也想寻个大点书店问问看有没有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6-6-19 19:43
这几天集中聆听书中的1942年3月22日的战时《贝九》和富特生命终点最后期的卢塞恩英国爱乐乐团《贝九》。前者是新进的05年TAHRA富特纪念专辑(KICE101,FURT1037),后者是七海1980年用Cetra黑胶制作的CD。54年琉森的演出原本曾一度作为富特去世后EMI准备出版以作纪念发行的备选方案,但最终被莱格(Legge)抛弃,选用了由莱格一手炮制的拼凑修改版拜罗伊特重光版。聆听下来,54年3月的琉森(卢塞恩)版,结构和总体感显得松散,无说服力,完成度可以说是富特诸多《合唱》录音中比较低的一种。并非速度上的改变使得节奏拖沓,张力和戏剧性的丢失使得富特的魅力大打折扣,几遍在第三乐章对细节的刻画部分有些亮点,但听起来的沉重感和拖沓感,使得贝多芬的这部名作味同嚼蜡。尽管,富特本人对这个演出很满意,但也许他的听觉出了大问题,莱格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抛弃了这个录音,还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当这个录音与42年的战时《贝九》对比着听,可以说高下立判。1942年3月RRG留下的档案录音在战后一段传奇般的流亡经历,使得这个录音更加笼罩着一种神秘的气氛,尽管早于琉森录音成于12年之前,但42年的录音无论在音响的频宽、厚度和乐队的细节和音场的空间感上都远远胜出。TAHRA的制作和旋律2006年的全集相比,并不像书中所说,还是由TAHRA胜出,具体哪一个更接近原始母带的声音,我更愿意相信是TAHRA。富特的这个战时演出具有极高的完成度,可以说成就只在51年拜罗伊特版之上,甚至就是富特的《贝九》之巅峰。他的许多处理都是极端的,在其他指挥那里是闻所未闻,即便在富特自身都是仅此一次。时而速度凌厉、节奏强劲,时而旋风即止、灵魂净化。富特沉湎于他的忘我境界,富特的御用录音师施纳普(Friedrich Schnapp)神技般地录制了这场辉煌的演出,其高质量的母带为今天一代代的后期制作的唱片打开了天阶。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6-6-19 22:27


作者: shiontobbc    时间: 2016-7-1 23:05
本帖最后由 shiontobbc 于 2016-7-1 23:09 编辑

已入
[attach]139870[/attach]
[attach]139870[/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6-7-1 23:37
我在诚品店竟然也见到一位和衣而睡的流浪汉。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