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杂谈-百闻不如一听 [打印本页]

作者: jogo    时间: 2016-9-12 11:02
标题: 杂谈-百闻不如一听
本帖最后由 jogo 于 2016-9-12 20:51 编辑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经常收到一些网友关于器材特点,系统搭配的咨询和寻求建议。每次面对这样咨询建议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大压力,一方面自己也经历过对于目标器材“关关雎鸠 寤寐求之”到处征询建议的经历,能理解询问烧友的心情,另一方面压力来于自己的经验有限和眼光眼界的局限,以及器材搭配变数巨大的可能。 所以往往最后就不得不真心说句,最好您还是自己亲耳听听。

很多烧友喜欢听到很简单的yes 或者no的建议,事实上,对于越高档的器材的搭配建议,越难简单的说出yes 或者no。 有些网友性格热情,对询问贴都很热心回帖,无论什么器材的求助,都会去跟帖建议或者判断,但是质量如何,是否真是如此,就不得不存疑了,越慎重的回答,对烧友的帮助才是越有质量的帮助。个人不少经历,看一些朋友的器材描述文字再到自己有机会实际聆听后,觉得有些时候的差异大如鸿沟,几乎不敢相信。 诚然, 一个人的两个耳朵听音曲线都不一样,更何况不同的烧友感受,也能理解。 所以,也涉及到如何去看音响看器材的文章或者帖子的问题。

现在新媒体兴起,烧友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的接触到网络媒体,比如微博,微信,qq群等的各类信息, “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网友的帖子,网站的文章,社交媒体内的推送,良莠不齐,一些文笔好的人写出来的器材描述听感描述,石头都能开花,无论是100一对的耳机还是100万一对的喇叭,这些文章你会经常发现都能互换个名字而没什么区别了。这些文章,目的基本就是一个,让烧友产生购买欲占有欲,现在烧友基本都是男人,对于男人来说,这个欲望一起来,欲火焚身啊,别说辗转反侧 寤寐思服,恨不得明天就能搬回家没得听也要摸摸看看也好,想到这里,忍不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90年代相机leica还是很贵很贵的,我一个摄影烧友,想了很久很久要买一套leica,但是上有老,下有小,积攒了一年多的私房钱,跑去康泰买了一台leica m6,但是只有钱买机身,没钱买镜头,但是这个哥们,每天等老婆睡着了,就偷偷打开抽屉,把leica机身拿出来去厕所一次又一次的过片按快门,美滋滋的听着快门的声音......,等他终于再攒到钱买了镜头的时候,机身过片把手上的黑色镀铬已经被他摩的发白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为什么对摄影对音响对汽车这些爱好的人都叫做发烧友,发烧的症状一个表现就是“烧糊涂了”,医学证明,人体的温度在超过39.5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超过40度,就容易出现思维紊乱,很贴切,我太太说发烧友都是病人。是的,对病人请多点关心多点真诚,少点忽悠少点欺骗。毕竟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无非四个字:感同身受

回到主题上来

看论坛帖子,看烧友听感,看器材评价,如何去看去找到文字间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作者的耳朵不是你的耳朵,一个痴迷胆机推天朗的人很难想象会同样喜欢宝达推威信,所以看文章要找对那个听音风格听音感觉听音评价标准和你对口对味对耳朵的人,那么当你听到他描述的这对器材的时候,你会找到默契听感。 否则,很可能出现相见不如怀念的惨剧

有些朋友觉得世霸太软,有些朋友觉得威信太硬,有些朋友觉得贵峰太糊,有些朋友觉得宝达太锐......

是不是音乐专业的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是最有乐感? 是不是对音乐演绎版本作者历史总谱分谱随口就能娓娓而来甚至还能吹拉弹唱来一段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最有感动的力量?  

所有的建议所有的描述所有的文字所有的你眼睛看到的,都是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听感,不是你的。

人间在世三万天,百闻不妨一听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6-9-12 11:12
投资音乐CD比器材更有价值,器材差不多就行了,而音乐是越多越好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6-9-12 11:27
我相信器材的鉴赏能力是和音乐的鉴赏能力齐头并进的,只有音乐鉴赏力提升了器材才有提升的必要。否则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共同点
作者: jogo    时间: 2016-9-12 11:27
富裕月光族 发表于 2016-9-12 11:27
我相信器材的鉴赏能力是和音乐的鉴赏能力齐头并进的,只有音乐鉴赏力提升了器材才有提升的必要。否则就是你 ...

你觉得有冲突吗?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6-9-12 11:30
当然有冲突啦,君不见有人只是不断升级器材,却从来不买正版音乐的吗
作者: gfony    时间: 2016-9-12 21:01
兄弟肺腑之言,感同身受
作者: lequ    时间: 2016-9-12 21:18
jogo好文!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6-9-12 21:22
深有感触,90年代一年私房钱买莱卡机身有点勉为其难,我94年买一个当时订货及型号磁带随声听,用了将近3个月的工资,折成现在得多少钱,发烧无止境,量力而行,满足就好。
作者: 阳光枫林    时间: 2016-9-12 21:46
听,也需要听完成度高的系统。
完成度不高的系统,听50套100套也没多大意义,还容易让人对器材产生错误的印象,而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作者: zhulfsky    时间: 2016-9-12 21:58
顶版主。还是要多听,纸上谈兵不靠谱
作者: jogo    时间: 2016-9-12 22:01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9-12 21:46
听,也需要听完成度高的系统。
完成度不高的系统,听50套100套也没多大意义,还容易让人对器材产生错误的 ...

两个人在讨论鱼是清蒸的做法好还是红烧的做法更能发挥鱼的鲜味,有人忽然冲进来说一句:都要记得放盐!

您这个帖子的发言就是最后那个要叫放盐的人
作者: spcomer2005    时间: 2016-9-12 22:10
本帖最后由 spcomer2005 于 2016-9-14 10:14 编辑

声音相对影像更抽象,用文字表达或讨论就更是件麻烦事,现在信息传输如此便捷,建议可以买套素质较好的录音设备以及三脚架,直接录制自己系统的声音,上传作为讨论参考,至少这样相比文字会更直接,也会减少文字描述者本身的个体差异。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6-9-12 22:15
JOGO版写得好,莱卡的故事让我想起90年少年时期买到的第一张cd碟,那时几乎每天望着国产如广州利达、ONE、爱索尼克等800元左右的CD机,指着每个星期上学省下的几毛钱伙食费,根本无力问津,一个学期后,終于攒够30元,买下平生第一张cd碟《马浚伟莫少聪精选》,上学装书包里,晚上睡觉放床上,虽说是港版翻版,每天没事对着它的五彩斑斓的信号层,足足让我兴奋了近一年!由于有了目标,攒钱速度加快,第二年,又花180元高价买下了平生第一张进口原版CD《肯尼•基萨克斯》,黑白封面,里面有回家、茉莉花两首等那张,金碟,两年后,也是这张cd,让我认识到碟与碟之间版本不同,音质上也有不同,因为当时“富二代”同学偶然听到我这张肯尼基后,他也托广州的亲戚在外文书店买到一张,不同的是他买到的这张是银碟,而我的是金碟,同台机器播放,金碟在清晰度、厚润、温暖方面好太多!二十多年过去了......
作者: nld    时间: 2016-9-12 22:51
本帖最后由 nld 于 2023-2-16 03:01 编辑

[
作者: 黄浦江    时间: 2016-9-13 08:19
jogo说的好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6-9-13 08:44
言之有理,道理人人都懂,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却大有人在啊。哈哈。
作者: baoyun0703    时间: 2016-9-13 12:18
音响相机手表就是男士的奢侈品玩具,女士用几个月的薪水买一个包包的感受是一样的。一旦拥有,不用也很开心。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6-9-13 12:54
关键是现在的极品跟家电论坛没啥区别了,啥见解都有,不是这个不行就是那个不行:
作者: jogo    时间: 2016-9-14 09:44
玩音响这个“玩”字两个意思

1. 要有玩的心态, 没必要把凡是不符合自己听音偏好的器材一棍子打死,开放的心态会带来很多玩音响的快乐。

2. 要有玩的行动,没可能一套系统插上电就能100%好听的,要摆位,要调整,要配搭,要处理环境等等,既然是玩,当然要自己动手体验才好玩,也才玩的好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6-9-14 21:06
那是,假若不得要领,一套系统声音想调整得有模有样,难度不亚于唐僧师徒取经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DIY更甚!
作者: 花鸟虫鱼    时间: 2016-9-14 21:43
写得好
作者: drdd    时间: 2016-9-14 22:25
富裕月光族 发表于 2016-9-12 11:30
当然有冲突啦,君不见有人只是不断升级器材,却从来不买正版音乐的吗

问题是如果器材上升到一定水准,盗版也变好听了
作者: drdd    时间: 2016-9-14 22:28
myradio 发表于 2016-9-12 21:22
深有感触,90年代一年私房钱买莱卡机身有点勉为其难,我94年买一个当时订货及型号磁带随声听,用了将近3个 ...

让我想起我的莱卡,先买头,接在佳能上玩。在攒了一年,才买了机身。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6-9-14 22:30
本帖最后由 富裕月光族 于 2016-9-14 22:31 编辑
drdd 发表于 2016-9-14 22:25
问题是如果器材上升到一定水准,盗版也变好听了


盗版、再版CD都不如首版CD和早期生产的CD。这里的原因很多,可能和厂商降低生产成本有关,不过,再版CD里面确实有很少一部分能保持首版的水准,比如ESO、TAS,香港大师CD
作者: drdd    时间: 2016-9-14 22:39
富裕月光族 发表于 2016-9-14 22:30
盗版、再版CD都不如首版CD和早期生产的CD。这里的原因很多,可能和厂商降低生产成本有关,不过,再版CD ...

也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再版的高价碟比如chesky,24K,金弦或者xrcd之类都比原版有提升,当然价钱放那里呢。所以还是成本的原因。

作者: 32168    时间: 2016-9-15 11:30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6-9-15 11:33 编辑
jogo 发表于 2016-9-12 11:02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经常收到一些网友关于器材特点,系统搭配的咨询和寻求建议。每次面对这样咨询建议的问 ...


写得不错!是不是音乐专业的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是最有乐感? 是不是对音乐演绎版本作者历史总谱分谱随口就能娓娓而来甚至还能吹拉弹唱来一段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最有感动的力量?有点意思,再直接一点就更有意思了,哈哈哈 ……

作者: jogo    时间: 2016-9-15 19:32
32168 发表于 2016-9-15 11:30
写得不错!是不是音乐专业的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是最有乐感? 是不是对音乐演绎版本作者历史总谱分谱随 ...

呵呵,就是因为遇到这个情况,所以有时候觉得玩太认真就真太累心啦
作者: what?    时间: 2016-9-16 00:01
非常认同文中观点。器材这东西,想当然而实际却大相径庭的情况还真不少,确实需要倾耳聆听并结合其它诸如环境、搭配等等要素才能下结论,并且只是初步结论。
作者: 放了那牛    时间: 2016-9-16 03:16
世上无十全十美的。同一个店同一个厨师同一道菜,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间都会不同,声音是无什么标准。太多要求。最开心就二手商
作者: BJMA    时间: 2016-9-16 08:41
直言不讳 发表于 2016-9-12 22:15
JOGO版写得好,莱卡的故事让我想起90年少年时期买到的第一张cd碟,那时几乎每天望着国产如广州利达、ONE、 ...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为了买元件装一块功率放大板,一年没吃早饭,没吃冰棍,没看电影……
作者: NECRO    时间: 2016-9-19 10:47
绝对不能看死某件或者某品牌器材,音响是系统工程,还是要靠不断完善建筑声学装修和器材的搭配才能出好声音。
作者: NECRO    时间: 2016-9-19 10:52
本帖最后由 NECRO 于 2016-9-19 10:55 编辑

90年代中期在大沙头,用早餐+午餐钱买打口带和打口CD(当时宿舍打一热水壶开水还是2分钱),差不多每个星期都去逛几次,直到2001年才拥有自己第一台CD机,当时已经跨越MD进入MP3时代了······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6-9-20 17:06
jogo 发表于 2016-9-15 19:32
呵呵,就是因为遇到这个情况,所以有时候觉得玩太认真就真太累心啦

说的很中肯,自己也有喜欢问东问西的习惯,但最后总还是以自己的主观听感决定。同时自己的主观判断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音响这东西难玩,也好玩。
作者: zhiweish    时间: 2016-9-20 20:55
楼主所言极是,真肺腑之言,但,真理不辨不明,我们的选择越来越趋于无限,提供信息给后来者,让他参考,也是善莫大焉。其实取舍并不是建议者该做的,我也请教过,我觉得坛子里的各位大佬提供的信息都非常有价值,但我也未能全部采纳,最后还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构建系统,而后的调整,别人就难以代劳了,这点楼主说得已经很透彻了。
朔爷讲,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这才是佛心。
作者: 天蝎星    时间: 2016-9-21 11:57
32168 发表于 2016-9-15 11:30
写得不错!是不是音乐专业的人调出来的系统一定是最有乐感? 是不是对音乐演绎版本作者历史总谱分谱随 ...

难得一见tu兄冒泡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6-9-21 13:03
三年一小变,六年一大变,别人在变、自己也在变,器材、系统在变,音乐因人而变……还是听吧!
作者: ECC32    时间: 2016-9-22 10:25
jogo和直言不讳兄说的真好!
作者: carlsa    时间: 2016-9-22 14:18
说的有理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6-9-22 22:20
drdd 发表于 2016-9-14 22:25
问题是如果器材上升到一定水准,盗版也变好听了

在系统声音平衡度有保证的前提下,感觉盗版也变得好听,那是代表系统已迈进HIFI门坎,接下来的调整感觉盗版又变得难听了,那多半是已进入HIEND领域
作者: ckzmo777    时间: 2016-9-23 01:25
受教..........
作者: jogo    时间: 2016-11-28 09:39
这次音展过后,感触不少,熙熙攘攘的器材,最后还是那句话: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
作者: gmlsy    时间: 2016-11-28 10:07
J版,没有看到MBL和卡玛的照片,难道他们没有参展?
作者: jogo    时间: 2016-11-28 10:11
gmlsy 发表于 2016-11-28 10:07
J版,没有看到MBL和卡玛的照片,难道他们没有参展?

好像是没看到,我觉得对于这些品牌而言,来不来参加都不会有啥影响,这次盟主也没来参加,白云展到有。
作者: scfan    时间: 2016-11-28 13:22
jogo兄说得好,各人之间的听感差异太大了,很多时候听感和其文字表达能力并不成正比。

我个人的感受,每次听完音乐会,通常会有两类讨论,

一类硬件,用西电的说现场声音和我家一样,用威信的说现场声音和我家一样,用西湖的也说现场声音和我家一样,到底和哪家声音一样?

一类软件,音乐学院的老师说这人琴弹得不好错音一大把,音乐学院的学生说这人太牛了看他那技巧,古典乐评人说这人有来历曾经拿过什么奖是哪位大佬的私房学生,资深乐迷说我有他全部的录音今晚必须全部签字你敢说他弹得不好,普通群众说弹了没啥听头简直浪费了这几百大圆,到底弹得怎样?

简直就是古典乐现场两大无解的谜团...


作者: 一壶浊酒    时间: 2016-11-30 12:45
jo版的发言有道理
作者: hc245    时间: 2016-11-30 14:32
听千器而识音
作者: nickif    时间: 2016-11-30 23:28
跟指挥家去录音差不多意思
作者: 心灵的乐音表达    时间: 2016-12-1 08:18
hc245 发表于 2016-11-30 14:32
听千器而识音

听千器而识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作者: DAYUEJIN    时间: 2016-12-1 10:08
同样器材搭配,不同的环境,声音的差别非常大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6-12-5 15:04
想起一句话。。。你以为你所听到的就是真的吗,哈哈哈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