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音乐、往事、巴赫、感言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2:59
标题: 音乐、往事、巴赫、感言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6 05:02 编辑

[attach]768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1
[attach]768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2
讲个故事:某天去深圳的垃圾场看了一下。只见门前冷落鞍马稀,垃圾市场非常萧条啊,看来JS日子不好过。但我一看唱片价格就火了:仍然贵得要命。卡拉丝要一百多,DG卖7,80(大路货,不要)。来到一家很熟的JS处,看了看,东西一般,价格杀人。正想走,JS扯住我,说我帮你留着巴赫呢?好,看看。没想到JS还真倒出猛料。大家看看。寺神户亮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很不错。此君有何来头?我介绍一下:小提琴演奏家寺神户亮, 1985年在海牙皇家音乐学院,师从库依肯。1989年毕业,他也是著名的“库依肯小乐队”的小提琴首席。同时任职于东京巴赫莫扎特管弦乐团和欣欣向荣艺术合奏团。在日本和古乐界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3
[attach]768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4
一般人对于布什的印象多停留在他的四重奏团。其实这位演奏家可是一位顶尖的独奏者。布什是在科隆音乐学院接受的音乐教育,1912年因在伦敦演出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被称为"除克莱斯勒外无人可比的纯净与美感"。21岁就担任维也纳音乐会协会管弦乐团的首席,他也借此机会组成以自己命名的四重奏团(目前保留的录音,几乎都是与此团合作的)。之后的一连串演出更是令该团誉满全球。因为到美国演出而结识托斯卡尼尼,两人私交甚密,不过并未留下合作录音。梅纽因曾经拜布什为师,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布什的录音留下来的不多,他的演奏被认为是不为技巧而演出,只想表达音乐的美感。布什还经常同他的兄弟Hermann Busch(大提琴家)和女婿Rudolf Serkin(钢琴家)演出三重奏。布什的巴赫仿佛来自远古的荒漠旷野,舒缓悠扬,美得令人伤感,美得令人不可救药。这是在现代任何一位演奏家所无法企及的,一种可以听死人的美妙琴声。久违了:令人永世难忘又似曾相识的巴赫之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5
[attach]768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5
很多优秀的立体声巴赫小无的琴声是不会干涩刺耳的,可能和播放器材的风格也有关系。象这版东德苏斯克的版本就是很优美的,费拉斯的版本也是这样。巴赫小无穷尽了小提琴的一切可能,是小提琴艺术的颠峰,值得细细品味。karl suske这版小无优雅,清峻而带点遒劲。线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整体风格有点中国古诗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属于一流演绎之列。他的《夏空》果敢决断,清晰明了。而整首曲子又不紧不慢,控制得恰到好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6
[attach]768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6
[attach]768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7
希吉斯瓦德·库依肯(Sigiswald Kuijken)是比利时著名的当代乐器演奏大师家族里面最著名的一位。他详细地研究了早期乐器演奏技巧和作品诠释。并由此提出,小提琴的最正确的演奏方式,不是将琴夹在下巴下,而是自如地搁在肩膀上。这种方式在其失传了二百余年后,被库依肯发掘并倡导,这对所有小提琴音乐作品的真实演绎和完美体验起了极巨大的影响。这种演奏方式从70年代初开始为越来越多的演奏家所接受。苦一肯一共录了两版小无。普遍评论都说旧版胜过新版。但我比较后我认为新版更好。其实新版价钱很贵。旧版其实已经很好,但它有个问题:在一般器材播放,高频会有毛刺感,令人不快。但很奇怪,在高档器材播放就不会有这个问题。高频显得很幼细。旧版的整体性是很统一完整的。每一首都很动听,值得拥有,相信很多朋友都已收藏,不知是否有同感?新版与旧版比较优势在哪里呢?首先录音远远超越,其次各声部更清晰。若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拥有旧版已经足已,新版是高消费,但物有所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7
[attach]768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8
下面说说几张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共有三部,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非常有名。这三部协奏曲写于巴赫在科藤的时期,大致创作于1717至1723年之间。巴赫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赋予了这些作品以独有的新意,使得这些作品充满着戏剧性。听起来显得相当清秀、亮丽..........关于罗杰.肯尼迪,虽然另类,但我对他很多作品都感觉不错,尤其是艾尔加。他的勃拉姆斯有很大争议,但我也能接受。但我对罗杰.肯尼迪这张巴赫小提琴协奏曲很失望。不伦不类,听着着实难受。唱片录音也很槽糕,很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09
[attach]769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10
若要选一套最经济,最价廉物美的唱片。毫无疑问,我会选柯岗这一套。柯岗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家之一,表面有点类似海菲兹,实质还有很细腻的一面。这套唱片,实话实说,录音制作和TESTAMENT是有不少的差距。但看看价钱,自己都偷笑了。我虽然也用高档音响,但我不追求头版。喜欢就买,不管是否头版。也可以省很多银子呢。柯岗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我很喜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刚柔相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03:10
(待续)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3-31 12:53
对库伊肯有兴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3-31 13:09
对库伊肯有兴趣。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3-31 12:53

我多次说过:库一肯的小无的黑胶(法国HM)是我听过那么多小无,是音质最好的。我不敢说黑胶的声音就比CD好,但这个黑胶,音质好得比CD不知多少。就像两个不同录音。所以,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玩黑胶的。但从演绎来说,数码版很多人也说好。对这两个库一肯的小无,哪个水平高,坊间没有统一的说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5
[attach]769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5
奥地利小提琴家施奈德汉1915年出生在维也那,他的欧洲故乡正处于成为废墟的时期,他懂得了如何想象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一位真正理解了情感,习惯于沉思,极富魅力的音乐家。施奈德汉享有二次大战后德奥小提琴第一人的美誉,施奈德汉的诠释为正统的德奥学派风格.施奈德汉的琴声纤细,但隐含着高贵从容的豁达之气。他很适合巴赫。他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6
[attach]769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7
谈谈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

巴赫的这组小提琴奏鸣曲大概是他1717年至1723年在科腾创作的,虽然不像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那样经常被人们演奏,但也有着复杂多变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旋律,如果说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幻想与自由的表白的话,那么他的这十首用古钢琴和低音提琴伴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则是技巧、情感与内在精神的体现,使他的好听类作品中比较迷人的那一类。很多以前都谈过了,不想炒冷饭,只谈三个版本。上面这个版本是YLJ,比较差的一个版本。因为巴赫的妻子刚去世,所以第一首的忧郁和伤感,第三首如泣如诉的歌唱性旋律,第四首的哀怨与缠绵,都深刻地揭示了巴赫对亡妻的怀念和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但这个版本却很直白,没有感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7
[attach]769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7
这张巴赫小提琴奏鸣曲虽然是选曲,但我最喜欢。有双重含义。第一:这张唱片是厦门的一位资深爱乐者所增,他也是一位巴赫迷。第二:斯特恩这张唱片演绎得异常流畅,给人无比美的享受。这张唱片也是我最喜欢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8
[attach]769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1:18
谈到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我还不得不再提这套。尽管以前说过。这套是古尔德和拉雷多的。也是我很喜欢的版本。玻利维亚著名小提琴家拉雷多和古尔德搭挡演绎这六首奏鸣曲完美的诠释了巴赫。含蓄深沉的表达了作曲家在音乐中所寄寓的那种对亡灵的抚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 15:35
7697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 11:17


我一直感觉六十年代以后斯特恩不行了,演奏什么都一副无功无过的感觉。五十年代那会儿真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6:08
是无功无过啊,他其实算不上超一流的小提琴家。但门小协确实不错。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6:27
只有一张斯特恩的LP:

[attach]770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 16:32
其实斯特恩和费城关系很密切,
费城的伴奏特别大气磅礴,助了斯特恩一臂之力。
其实斯特恩和费城合作的一些协奏曲还不错的,
但就是缺乏特色。
费城之声确实非常好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 22:39
斯特恩的小品很好,高级的“无功无过”,哈哈。

斯兄,不怕你笑话,其实我认为斯莱德汉也是这种感觉,当然,他的巴哈我没听过,不能评价。作为德国小提琴家我个人认为他是担待不起由库伦肯普夫留下的空缺的。当年大禾花系列刚推出时他的贝小协挺响亮的,但我自己却没感觉。说好听点也许可以用“中正平和”四个字吧。

但斯莱德汉的老婆可是了不得的,西弗里德的歌声,那种天然不矫饰,极其单纯的浪漫真是大师风范。当年克伦佩勒为了西弗里德还被人揍了一顿,最后这位女士还是嫁给了斯莱德汉。曾经与我聊索夫朗尼斯基那位兄弟把西弗里德作为其梦中情人一般对待,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4:49
那张巴赫和亨德尔的小提琴奏鸣曲就像小品,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唱片,我不知道斯特恩那时多大年纪?但是拉得干净利落,感情适当,听一些LP都找不到这么好的感觉。前柏林爱乐小提琴首席塔斯纳(已经去世)在MDG有一套小品也不错。我很喜欢小提琴小品的。大提琴小品也非常喜欢。象杜普蕾的。这些作品虽然没有什么深刻的意义,但使人轻松、愉悦。

[attach]772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4:59
这张杜普蕾音乐会大部分是小品,非常优美,是我很喜欢的一张唱片。杜普蕾虽然名气大有一部分是来自她那传奇的故事。但她确实是有很强实力的,她的黑胶唱片都比较贵,这张小品就要700元,实在下不了手。她的埃尔加、徳伏夏克我都非常喜欢,不过海顿我就听得不多。

[attach]772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20
我听的第一个贝小协是克里伯斯的,是三星带花的,演绎比较庄重、端正。但后来还是觉得大卫和西盖蒂的好。对斯内德汗的贝小协我也是不喜欢,他用的华彩也不好听。但他的巴赫小协我是非常推崇的,拉得纤细、优雅但不软弱。其实我以前一直认为没人能超过大卫、谢林和格洛米欧的巴赫小协,但斯内德汗给我带来不同的感觉,也改变了对他的一些看法。斯奈德汗和西弗里德有合作的作品的,我见过他和他LP合作的一张康塔塔,但比较贵,所以没有下手。说到价钱,斯内德汗的黑胶一般比不上米尔斯坦和大卫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的不同和差异。

[attach]772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2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2 06:48 编辑

EMI老参考有西弗里德的唱片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35
[attach]773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40
[attach]773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41
下面会谈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希望乐迷们日后欣赏这套作品时,能有多一点的资料参考,相信对深入这首无伴奏大提琴曲会有不小的助益。我觉得不管是弦乐还是键盘都只是手段而已,同样能表现巴赫的哲学和逻辑。以前谈过的就不谈了。这个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名气不大,是一位新手拉的,但演绎还不错。他叫:保尔.安德尔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41
[attach]773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5:43
今井信子中提琴版大无。评论说:Philip发行的一套今井信子以中提琴演奏的全曲版本,旨在表明中提琴的音色比之现代大提琴更接近当时的音色。演奏时少用揉音,以顺应现今之“本真”运动而向当时的演奏方式靠近。当然,要存什么观点和角度,乃见仁见智。不过以今井信子的能力和修养,似乎还未足以支撑得起巴赫作品如此宏大的气局。此版本推出的目的,也难脱其商业气味。不过我觉得很好,别有一番特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6:03
[attach]773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6:0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2 06:07 编辑

虽然对小日本很反感,但他们玩音乐不由得你不服。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东方小国,它能很好地吸收西方文化确实很值得我们借鉴。铃木秀美是Bylsma的学生,刻苦努力,很不容易,终有所成。他也录过两版大无,这是老版,新版的乐谱是经过修订的,并且有SACD出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6:18
[attach]773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6:20
曾经有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巴赫的作品?我说,我只是喜欢听而已,我不能解释巴赫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那么地贴近我心。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每天早晨起来,都会弹一段巴赫的平均律。因为追星,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一听巴赫的作品,边吃早餐,边听巴赫的大无或平均率.....巴赫的音乐已经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的生活,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已经有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这张:92年RCA斯塔克巴赫大无(美版)。我以前有一个日版的92年斯塔克巴赫大无,感觉极好,可惜不是全集,于是追求全集就成为了一种梦想。后来见到星文的引进版全集,就买了一套。一听还不错,物美价廉的好唱片。但正宗美版还是我的一个心病。后来如愿以偿,也就是说,光是这个92年史塔克,我就有三个版本了。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无伴奏乐曲最早扬名于世的伟大先驱,在思想深度、艺术魅力和音乐架构都是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典范......每一位有“野心”的大提琴家都竞相演录这一纪念碑式的名作。卡萨尔斯的古朴苍劲,斯塔克的大气强健,比尔斯玛的沉稳内敛,富尼埃的高贵华美……都深深地打动我心。虔诚的斯塔克先后五次演录这一伟大作品,而92年RCA版更是斯塔克的巅峰之作,体现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另一伟人巴赫的无限敬意。对艺术的美的无限追求和不懈努力和超越,使得他的演绎一次次地接近真理……这个第五次伟大录音,丰富的细节,清晰的层次感,精确无误的弓法,都是史塔克这位年事已高的艺术家对巴赫作品的一生总结和心灵告白。美妙绝伦的琴声中,充满了两位老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刚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6:25
这是日版:

[attach]7736[/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 09:26
今井信子中提琴版大无我还不知道,惭愧!得找来参考参考,谢老兄引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09:32
今井信子中提琴版大无我还不知道,惭愧!得找来参考参考,谢老兄引荐。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 09:26

她的小品也很好听的,毕竟她的名气也很大,我也是只有她这两张唱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 09:55
巴哈那张淘碟时帮我留意一下,能找到请知会一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10:23
估计很难找到了,不过可能有再版。
不过我决定每次去唱片店都问问老板,
或者我问问他能不能订到?
我有些唱片是在深圳的唱片店订的,他们从香港拿货。
狗兄:看运气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 15:52
今井信子中提琴版大无我还不知道,惭愧!得找来参考参考,谢老兄引荐。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 09:26


这张中提琴也很好的。虽然没有巴赫。但有维泰利《恰空》。

[attach]774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42
[attach]774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42
Goran Sollscher在瑞典东部的Kalmar长大。他从7岁起开始学习吉他,1965年到1970年间在Kalmar Municipal School of Music学习。Goran Sollscher1973在Kalmar首次登台演出,并且在1975年首次出现在瑞典的电视节目中。1978年他赢得了巴黎国际吉他大赛(Concours Internationale de Guitarre in Paris)的冠军。这使得Goran Sollscher有机会在著名的DG公司录制唱片。按照Goran Sollscher自己的说法,他的11弦吉他是按照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定音来调弦的,这样可以方便的演奏大量巴洛克时期为鲁特琴所作的乐曲。通过录音,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Goran Sollscher使用11弦吉他演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非常之精彩,各个声部层次分明,音色甜美,音乐表现深邃有内涵,其录制的巴赫大无可以说是该乐曲的最佳版本之一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48
[attach]774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48
帕克宁是美国最伟大的古典吉它演奏家,他的气质与现在的美国精神有很大的区别.他1947年出生,11岁学琴,促使他开始学习古典吉它,便是广为人知的"爱的罗曼斯".在他15岁时,得到作曲家 Tedesco的举荐,参加了Segovia在美国的大师班,后来成为Segovia的高徒之一.这是帕克宁在EMI 25年录音的经典之作.帕克宁的演绎平静,细腻,严谨,气质高贵.他在吉它上所演绎J.S.Bach的作品非常优异。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51
[attach]774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51
Julian Bream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吉他演奏家及鲁特琴演奏家。1945年时,他的父亲让他在伦敦爱乐社团的活动中演奏,使得他的音乐天赋被Boris Perott所注意,并提议说要教布里姆演奏吉他。于是布里姆跟随Perott学习了一年。此后, Perott和Wilfrid Appleby又将布里姆介绍给塞戈维亚大师,大师听过布里姆的演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同意给这个学生上课。后来通过与RCA唱片公司的合作,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吉他爱好者认识了布里姆和他的音乐,同时也给他在录音界带来了极高的荣誉。其中包括国家艺术学院录音艺术和科学奖;两次获得莱美奖(1963年和1966年),即美国镀金唱片奖,是一年一度地奖励录音工业中有特别成就的奖项;1968年荣获爱迪生大奖等。由于布里姆大师的杰出贡献,因此他有“英国的塞戈维亚”的美誉。他录的巴赫也相当有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53
[attach]774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3 03:53
在一代大师逝世15周年之际,最著名的古典唱片公司DG为全世界的古典吉他迷献上这份厚礼。DG的埃米尔柏林人制作室(Emil Berliner Studio)以96MHz/24 Bit的数字技术将塞戈维亚1952-1969年间在Decca录制的单声道和立体声演奏重新灌录,终于使听众们得以领略丰富的音色和近距离地触摸塞戈维亚的演奏。在去除了MCA再版录音中的数字眩光、粗糙的颗粒感、和过分的混响之后,这套录音再现了只有黑胶唱片才能达到的保真度。同现代录音中吉他的甜美相比,这套唱片中的吉他显得古色古香,雄浑质朴。塞戈维亚是最早将巴洛克音乐改编为吉他作品的大师,而他演绎的巴洛克音乐更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有些心胸不够宽广的人认为塞戈维亚的巴赫是对巴赫的一种亵渎。戈兰·索舍尔手下理性的巴赫固然给人无限的思考,塞戈维亚的浪漫巴赫无疑更带给人们激情与幻想!太多的演奏巴洛克音乐的吉他手给人以平淡甚至迂腐沉闷的感觉,塞戈维亚用吉他诠释的巴赫作品绝对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攻击塞戈维亚浪漫巴赫的人们充其量不过是一些缺乏创意、深陷思维定式的可怜虫而已。塞戈维亚演奏的《恰空》,从第一个和弦开始就具庄严宝相,这个传奇般的版本,充满尊严高贵的感觉,和几近悲剧性的冷静与节制。塞戈维亚的巴赫给人以一种“非此不可”的意味,似乎他的节奏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4 02:45
[attach]776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4 02:45
[attach]776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4 02:45
我的奶奶离开我很久了,我对她永远怀念.她的音容笑貌和慈祥和蔼永远地停留在我的记忆里.今天,我又找到一位好奶奶,她是我心灵的导师.她姓尼,她叫尼古拉耶娃.伟大的尼古拉耶娃生于1924年.在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学习是时,一直跟随戈登威泽导师.1947年从钢琴系毕业后又在戈鲁别夫班上学习作曲.1950年参加莱比锡国际比赛,获巴赫作品最佳演奏奖,1955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9年起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965年升为教授.....尼奶奶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她演绎的肖斯塔克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她是这部作品的最佳代言人.但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巴赫作品的绝佳演绎.尼奶奶是一位情感强烈的艺术家,她对巴赫作品的情感和结构的处理达到很高水平的平衡.她录制了大量的巴赫作品,以情感丰富细腻而著称于世.我有很多版本的巴赫<<赋格的艺术>>,尼奶奶的版本是我的至爱之一(以后我想专门为此写一篇文章).舒曼曾说:将巴赫的平均率钢琴曲集作为每日必备的作业,你必能成为一位出色的音乐家.我不想成为音乐家,我只想活得内心更平静一些,远离浮躁一些.平均率能帮助我,我亲身验证过.古往今来,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与这套不朽曲集有着某种神奇的缘分.乐圣和天才莫扎特都曾抄录其中的一些赋格曲,钢琴诗人肖邦也曾认真研究过.这是音乐史上的旧约圣经,她出自心灵并回归于心灵,这是键盘作品中的永远神话和不朽传奇........昨天买下尼奶奶这套平均率还有一段小插曲.因为我的平均率很少,只有古尔德和席夫的,因此决定多买几个.RCA李赫特成为我的目标之一,对这一名演也早有耳闻.昨天当我在唱片店试听李赫特的版本时,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后来无意中发现:旁边还有一套尼奶奶的,于是就换唱片试听.不到十分钟我就做出了决定:买尼奶奶的.这再一次证明了版本比较的重要性......朋友肯定会问:这套尼奶奶的巴赫平均率究竟如何呢?简单说两句吧.她的风格很恬淡温馨,轻描淡写和舒缓悠扬.速度较慢,动态范围不是太大,是一个充满情感幅度的演奏.琴声晶莹剔透,犹如珍珠般的美丽音符敲动着我的心坎,很舒服.巴赫世界里的沧海桑田在她的指下化作了一股柔情........这是对巴赫平均率最真挚的解读和诠析.初步印象觉得她可能比古尔德和席夫还好.应该这样说吧:它可能更适合我的内心世界吧.随手写来,文章条理性不是很好,词不达意,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4 02:47
[attach]776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4 02:47
瓦尔哈管风琴:学习管风琴对于一个盲人来说有多困难,因为管风琴的曲谱与其它器乐器的曲谱是完全不同的,上面除了记录主调旋律外,还要标注通奏低音、副部旋律及一大堆管风琴演奏术语符号,简直就像一部交响曲的总谱,一个盲人在不能直接看到这些复杂的乐谱的情况下,要正确无误的背谱是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全身心投入,也包括要有极大的天赋。瓦尔哈能演奏的曲目上自布克斯特胡德、巴赫、斯卡拉第,下至辟斯顿、斯特拉文斯基,这一切的浩繁曲目都是刻在他的脑海里面,全部凭记忆背谱演奏的。不要说光背这些谱子的难度,就说他较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来学习这些曲目的情境,就叫人对这位一生奉献给巴赫音乐的圣徒肃然起敬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4 14:13
“有些心胸不够宽广的人认为塞戈维亚的巴赫是对巴赫的一种亵渎。戈兰·索舍尔手下理性的巴赫固然给人无限的思考,塞戈维亚的浪漫巴赫无疑更带给人们激情与幻想!”

巴赫本就具备了无限可能性,何来浪漫理性之争?巴赫构架了音乐的无限形式,任何演绎风格都可能是合理的,有说服力的。

某种意义上,巴赫甚至直接可以是爵士化的;也可以直接延伸到电音领域。若非如此,巴赫怎能被称为“音乐之父”呢。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在巴赫的同一作品上经由不同版本得到不同感受的乐趣之所在。

偏执可以产生独特的巴赫演绎,但鉴赏上的偏执却会限制自身扩展的可能性,尤其在巴赫音乐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3:53
哈哈,我都会认为自己听巴赫有点鉴赏上的偏执。
这会令人对很多其他人的作品失去兴趣。
如果您现在要我重听一遍贝多芬交响曲,我会觉得是受罪。
或者学习歌剧和爵士会令我走出巴赫的禁锢。
尽管巴赫的演绎形式有无限可能,
但我还是喜欢传统版本,不喜欢新的别出心裁的东西。
我认为那是很不实际的巴赫,形式太轻浮了,随便一个小女孩就拉小无;
随便一个人就搞个巴赫古乐复兴,都是金钱利益在作怪。
莱比锡学派至今仍然是我最喜欢的巴赫。
因为纯粹、质朴也正宗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5:09
[attach]776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5:09
我没有看过关于瓦尔哈的传记,只是看过一些零星的资料。瓦尔哈的故事是非常感人的!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的眼睛就瞎了。但他具有惊人的记谱能力,他母亲帮他读谱,他都记住了,然后自己再用管风琴弹出来。瓦尔哈终生热爱巴赫的音乐,最后他把所有的巴赫管风琴曲目都背熟并弹出来了,而且弹得很好并且声名远扬。后来阿齐夫找他录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5:10
[attach]776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5:10
[attach]777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5:10
西蒙-普莱斯顿的这套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14CD)是人们期待以久的,这项庞大的录音工程前后共进行了12年,共使用了德国、丹麦和英国的10架管风琴。这些唱片中也有部分是旧版翻新的,它包括了所有基于BWV编号的被认为是巴赫的管风琴作品。这套唱片的编号是:469 420-2.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5 06:00
今天的巴赫只是形式的模仿,
涌现出各种西里古怪的巴赫,
打着巴赫的幌子,
精神却没有回归。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5 16:33
今天的巴赫只是形式的模仿,
涌现出各种西里古怪的巴赫,
打着巴赫的幌子,
精神却没有回归。
shinelb 发表于 2010-4-5 06:00


听过凯斯加内特的巴哈没有,ECM的(懒得找封面了),很有味道啊!斯兄找来听听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5 16:41
爵士巴赫,建议兄听听法国老头儿雅克卢歇的巴赫,我很喜欢。雅克卢歇三重奏是严格的古典范畴之外唯一可以去圣托马斯教堂演奏的乐队,听他们演奏的爵士巴赫我经常想,要是巴赫在天之灵能听到的话,大概也会有重返俗世与他们玩一票的冲动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5 16:53
[attach]777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2:43
听过凯斯加内特的巴哈没有,ECM的(懒得找封面了),很有味道啊!斯兄找来听听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5 16:33


没有啊,我就听过那个科勒尔的弦乐四重奏版《赋格的艺术》。演绎很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2:5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6 02:51 编辑
爵士巴赫,建议兄听听法国老头儿雅克卢歇的巴赫,我很喜欢。雅克卢歇三重奏是严格的古典范畴之外唯一可以去圣托马斯教堂演奏的乐队,听他们演奏的爵士巴赫我经常想,要是巴赫在天之灵能听到的话,大概也会有重返俗世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5 16:41


我听过,我接受不了。
但我不怀疑兄台的鉴赏能力。
兄是海纳百川。
我觉得我更加走向纯粹,古尔德的巴赫我很多听不来的,
我觉得巴赫不是这样的。
古尔德的是一种“舞蹈”。
我钟爱兰太太和瓦尔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3:01
[attach]778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3:02
[attach]778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3:02
[attach]778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4:38
我时常这样想:为什么我喜欢巴赫呢?
我们一生在寻找什么呢?
汹涌澎湃、激流暗涌?
是一种平静的家园归属感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5:01
人都要精神支柱。
女人的精神支柱是家庭。
男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07:43
.......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09:31
巴乔这么喜欢尼姑娜耶娃一定有“爱屋及乌”的原因吧,呵呵。顺便告诉巴乔兄,肖斯塔科维奇正是在听了尼老太的巴赫平均律以后才萌生了创作《24首前奏曲与赋格》的想法。所以说,要是没有尼姑娜耶娃,我们或许真的听不到肖斯塔科维奇的“平均律”了。

另外,尼姑娜耶娃这套平均律若找到旋律的版本比这个韩国版好很多。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09:40
[attach]7787[/attach]  [attach]7788[/attach]  

Keith Jarrett的平均律很有趣,风格比较自由随意(相对),第一步用钢琴演奏,第二部用大键琴演奏。ECM一贯的高水准录音,堪称典范。

[attach]7789[/attach]

Keith Jarrett 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0:13
首先先谈谈封面设计,ECM和冬天是我的最爱。
稍后再谈音乐。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0:44
上个图,相信你肯定听过她的作品:

[attach]779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0:50
WTC我最喜欢这套,悠闲时优美之极,狂暴时如俄罗斯宽广的冰川:

[attach]7791[/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11:22
玫瑰仙子和巴赫没关系吧?!

里赫特我也很喜欢,平均律排名前三之选(个人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1:43
有关系啊,听了都有很好的感觉。
听音乐应该是不分古典、流行的。
作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刺激而感到愉悦。
难怪现在流行周杰伦而不流行古典呢?
难道“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是一种“真理”吗?
您觉得古典音乐就“高人一等”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1:57
兄台是怎样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呢?
崇高的追求,热切的期盼?
一种普通的愉悦身心的有益业余爱好?
还是别的?
您为什么不听古典音乐就不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12:10
兄台是怎样的态度对待音乐的呢?
崇高的追求,热切的期盼?
一种普通的愉悦身心的有益业余爱好?
还是别的?
您为什么不听古典音乐就不行?
shinelb 发表于 2010-4-6 11:57


呵呵,我没鄙视玫瑰仙子哈,我是问这张唱片和巴赫有什么关系,我还以为玫瑰仙子也跨界一下巴赫那意思,这样的话我真要找这张唱片听听的。换个前锋头像马上就这么具有攻击性了吗?

说到听音乐的范围,呵呵,我是标准的杂食动物,古典80%之外,什么都听。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一字改为“乐”就是我了,至于什么态度,年轻时有,现在早就没态度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2:15
狗兄别见怪,我说话很直白的,这样可能表达得更清楚。
兄台多包涵,稍后我回答您的问题。
我们现在不是在谈“感言”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2:22
我父亲天天都要去股市,母亲天天晚饭后都要去散步,
弟弟每周都要去打麻将。
而我每天都要听巴赫。
我认为是一样性质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12:28
不过,我倒是认为真理(就真理的本质而言)永远都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所以我也认为古典音乐从来都是“高人一等”的,这无论从其历史沿革还是相对于世俗音乐的比较而言都是如此。能听是一种缘分,能以平常心听则是一种“悟”的境界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2:30
作为一位版主,本来有些话我不应该说的。
但“艺术是一门真诚的功课。”
说得不好听,“过分”沉迷于音乐其实是“不务正业。”
但音乐有她的特质,她包含了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和灵感。
只要人类还存在,音乐就不会消亡。
其实喜欢音乐和打麻将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12:38
就是要当个有个性的版主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2:40
希望大家都说真话,我支持的。不喜欢“友好”的论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6 12:46
关于“不友好”的话题最好另开新贴,这个帖子还是继续巴赫下去吧!
作者: mm33    时间: 2010-4-6 12:51
看了两位老兄的深度讨论,有些感触,准备到“不友好”话题里讨论。呵呵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2:59
艺术的目的是追求人类的精神家园。
我们就是带着乡愁去寻找精神家园,而古典音乐就是我们的避风港。
要振作就听贝多芬。令人兴奋,催人奋发。
要体验美妙的心灵感受,就听WTC。而且是在深夜听。
要寻求安慰,就听肖邦第二奏鸣曲。
大多数音乐包含了我们过去的一切智慧、灵感。
从古人到今天,尽管物质生活不一样,
但人的灵感和思想是一样充满睿智的。
其实不仅艺术,科学也是一样的。
科学在发展,人的智慧也在增加。
音乐和艺术对人有时是一般感受的,但有时艺术能告诉我们更多的生活哲学。
这就是音乐的积极作用吧。
音乐是出自心灵而回归于心灵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6 13:20
在二战时期,谢林请求墨西哥收留几千波兰难民,
墨西哥同意了。为报答墨西哥,谢林就留在墨西哥创立音乐学院并且教学。
我觉得谢林曾被称为花花公子,
这样有才华。风度翩翩,而又有这样的正义感的小提琴大师,
试问哪位MM不喜欢呢?
有些人就想不通谢林为什么被称为花花公子,
其实原因就在这里啊。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