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古典之外,长篇连载,权当灌水! [打印本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17:22
标题: 古典之外,长篇连载,权当灌水!
这个贴算是灌水吧,说说我曾经喜欢以及一直喜欢着的那些古典音乐之外的音乐。

三十多年来听过的各类音乐实在太多太多了,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有些甚至已经想不起名字了,随性所至吧。同时也欢迎众位兄弟及姊妹(这个坛上有女性吗?)们一起来灌水!有共鸣则交流,没有就算是打望吧。



先来一位我狂喜欢的吧。

N多年以前看电影《天生杀人狂》,被一把异常低沉浑厚的嗓音所吸引,后来知道这位歌手叫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其实早就有了他的唱片,但年轻时的科恩歌喉并没这么低沉。两年前淘碟时偶然遇到下面这张碟《Leonard Cohen I'M YOUR MAN》一看之下,太好了!全中文字幕,这对于诗人科恩来说太重要了,看得出来那字幕绝对是科恩超级发烧友翻译的,水平很高。没看过的赶紧找去,也许立马你就成了科恩迷,就像这片中所有的那些大牌明星一样,都是些超级科恩迷!

[attach]7918[/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17:36
Suzanne是科恩的一首名曲,随便找了一下歌词,看看这位诗人的风采吧!不过我要说,上面这张碟的字幕水平远高于这篇译作。

蘇珊帶你下去/到她河畔的居處/在那裡你會聽見/船徐徐駛過
你會和她共渡今夜/你知道她半顛半狂/正因如此你想到她身邊

她餵你茶和橙子/來自遠遠的中國/你正想對她說/你沒有愛可以給她
她便讓你融入她的波長/讓河水回答一切/你一直都是她的愛人

你想和她一起旅行/你想盲目踏上旅途/你知道她會信任你
畢竟你用你的心靈/撫觸過她完美的身軀...

耶穌是個水手/當祂在水面行走/祂也花上長長的時間眺望
自那座孤懸的木塔/祂終於明白/只有溺水的人能看見祂

祂說「那末所有人都是水手/只有海能讓他們自由」
但祂自己卻被毀壞/早在天門大開之前/被拋棄,幾乎像凡人
祂在你的智慧中沈沒/像顆岩石...

你想和祂一起旅行/你想盲目踏上旅途/你想或許可以信任祂
畢竟祂用祂的心靈/撫觸過你完美的身軀...

蘇珊執起你的手/引領你到河邊/她身上拼綴著破布和羽毛
來自救世軍的櫃檯/陽光像蜜那樣流淌/照耀著港口的守護女神

她帶引你的視線/穿越垃圾和鮮花
那兒有埋在海草中的英雄/那兒有晨光中的兒童
他們探出身軀期待愛情/探出身軀,便永遠保持那樣的姿勢
而蘇珊手裡/握著一面鏡子...

你想和她一起旅行/你想盲目踏上旅途/你知道可以信任她
畢竟她已經用她的心靈/撫觸過你完美的身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17:44
Leonard Cohen 简介

Leonard Cohen 莱昂纳多·科恩 于1934年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服装商,在Cohen九岁的时候去世。Cohen生长在一个进步的环境,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想法。13岁的时候就拿起吉他,开始是为了吸引女孩子,但是1、2年内就开始在当地的咖啡馆里唱自己写的歌。他在大学毕业前就因为创造性的文学作品而赢得了McNaughton奖学金。之后他出版自己的文学作品,同时过着不羁的生活,和很多女人有瓜葛,服用LSD。他因为一些颠覆自己偶像地位和一些放纵的个人行为而成为CANADA和American知名人物。

  《The Favorite Game》(1963) 和《Beautiful Losers》(1966) 这两本小说奠定了他的名誉,他开始写歌,这些早期的歌曲就吸引了人的注意。民谣天才 Judy Collins 在60年代的中期崛起,她翻唱Cohen的《Suzanne》,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于是她说服Cohen参加她的巡回民谣演唱。他于1967年的夏天在 Newport Folk Festival(新港民谣节)初次登台演出,随后在纽约举办个人演唱会,在CBS网络电视台上朗诵他的诗歌。同时男演员/歌手 Noel Harrison 凭借《Suzanne》打入排行榜。

  之后Cohen签约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1968年的时候发行了他的第一张专集《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也许因为其中忧伤的主题,他立即在民谣界确立地位。并且在大学中赢得了广大的听众群。《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是Cohen最为贴近听众的一张专集。他的下一张专集《Songs from a Room》(1969)表达了同样的主题,但是没有被广泛的接受。其中《Bird on a Wire》和《The Story of Isaac》,具有同《Suzanne》一样的水准。《Songs of Love and Hate》(1971)是他的第三张专集,这张专集中他对于自己的作品松弛的表现,破坏了他过去的形象与地位。尽管《Joan of Arc》和《Famous Blue Raincoat》这两首作品很出色。1973年他发行了第一张现场录音《Leonard Cohen: Live Songs》。

  1973年,以他的音乐为基础的戏剧《Sisters of Mercy》,是他的生活的一个小的缩引。

  1975年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发行了《The Best of Leonard Cohen》。

  1977年Cohen发行了具有争议性的唱片《Death of a Ladies' Man》。

  Cohen的下两张唱片《Recent Songs》(1979) 和《Various Positions》(1985, Passport Records) 相对的引起的注意要小些。

  1987年,Jennifer Warnes 出版了一张翻唱Cohen的一些精彩作品的专集《Famous Blue Raincoat》。

  1988年发行《I'm Your Man》(1988, Columbia)。在这张专集中展现了他的黑色幽默。同时体现了他悲伤和诗人自大性的混合体。

  Cohen是加拿大人,从创作辈分上来看,他算得上是“垮掉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的诗人,比迪伦、滚石和披头年长一整个世代--仔细算下来,他比猫王还大一岁。他比所有摇滚乐手都更早尝试迷幻药,并且把那样的经验写进了书里(《Beautiful Losers》堪称个中代表)。尽管Cohen十三岁就学过吉他,也玩过一阵子乐团,但他很早就放弃了这条路,专心写诗。早在五○ 年代,迪伦还在高中乐队翻唱 Little Richard 的歌,摇滚乐还在青少年你情我爱的世界打转的时候,Cohen已经在文坛卓然自成一家,甚至还有一出以诗人Cohen为题的纪录片《Ladies, Gentlemen, Leonard Cohen》。在他以歌手身份站上1967年新港民谣节的舞台之前,Cohen已经写了五册诗集、两本小说,并且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父亲留下的遗产,加上版税和文学奖助金,让Cohen得以浪迹天涯,往来于故乡Montreal、纽约东村和爱琴海的岛屿之间, 过着波希米亚式的生活。就像所有向往流浪又自认有才气的年轻男子所梦想的那样,他是个离不开女人的男子。Cohen早年的情史, 据说可以写成厚厚的百科全书。他在希腊一座名为Hydra的岛上拥有一间木屋,在那个年代,岛上聚集了许多自我放逐的欧美艺术家 ,他和其中一位挪威女子 Marianne Jensen 同居许多年,甚至还生了孩子。这段恋情最后以Marianne回到前夫身边作结,Cohen的名作《So Long, Marianne》,记录了这段感情的尾声。

  也是在Hydra岛上,刺眼的阳光里,Cohen用一台Olivetti打字机,眯着眼,赤裸着上身,敲出了一整本的《Beautiful Losers》。这部书问世时,波士顿地球报赞道:乔哀思(James Joyce)其实没死,他住在Montreal,化名 Leonard Cohen。这部书于1966年上市迄今,在全球各地已经卖出超过一百万册,并且被誉为加拿大有史以来最前卫、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写完这部书,Cohen便再也没有发表小说创作--次年他在新港音乐节的演出获得哥伦比亚唱片 John Rammond 的注意(此公慧眼发掘的奇才包括 Billie Holiday、Bob Dylan、Aretha Franklin、Bruce Springsteen 和 Stevie Ray Vaughan 等等),在Hammond穿针引线之下,Cohen的首张专辑在1968年发表,大受好评,从此“歌手Cohen ”的形象,便永远取代了“诗人Cohen”。

  从1968年的《Songs of Leonard Cohen》开始,三十几年下来,他总共只出了十张录音室专辑,张张均非凡品。很多人都说Cohen首先是个诗人,然后才是歌手。 然而,谁能抗拒他那要死不活自怜低沉的嗓音呢。他的词即使脱离旋律,仍然有深邃动人的力量。然而,Cohen的旋律也是过耳难忘 的。作为音乐人的Cohen,仍然足以在乐史投下高大的身影。只是他的诗太好,光芒往往掩盖了他的音乐。无论和什么样的制作人合作,Cohen的诗句永远是压倒性的主角,即使是Philpector那样横征暴敛的制作人,也不得不臣服。

  Cohen早年作品的编曲多半简洁至极,只有寥落的吉他和键琴,偶尔配上淡淡的弦乐跟和声。后来他开始尝试不同的乐器编制,一路听下来,惊奇不断,每张专辑几乎都是新的实验。比如1988年的《I'm Your Man》,电子合成乐的沉郁节奏成为专辑音色的主乾,加上妖娆的合音天使,风格极是强烈。在人欲横流、泡沫愈堆愈高的年代,Cohen找到了他和“当代”接轨的声腔。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大殿外,病菌和战火正在蔓延。从这个时期开始,Cohen的声嗓一路沉落下去,昔时自溺、忧郁、脆弱的歌声,变得粗砺迫人。这样的声音延续到1992年的《The Future》和2001年的《Ten New Songs》,那被酒浸过被烟熏过被火烧过被风吹过的声喉,在冷漠的表情底下,是一股岩浆般的撼人力量,照亮人心最深最暗的底层。

  早在浪荡的青年时代,Cohen便已经对东方玄学大感兴趣。禅、道、佛学和中国古典诗,都是彼时“垮掉一代”苦闷精神的出口,这个脉络一直延续到Cohen的晚年。1995年,他六十一岁,竟然剃度出家,到洛杉矶市郊的禅寺去当和尚了。他透过网路把自己的手稿和画作交给一个歌迷网站发表,也没有中断写歌,但他已经完全跟音乐圈斩断了关系。唱片公司也无可奈何,只能等他修成正果、早日下山。我们都知道,Cohen是催不得的。1999年,Cohen终于结束禅僧生涯、重回人间,新专辑《Ten New Songs》却迟至2001年冬纔问世。这张专辑在他自家录制完成,仔细听完,你会同意,漫长的等待确实值得。放眼乐坛,Cohen仍然没有对手。法国人曾经说他是“二十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诗人”,未必是过誉之辞。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17:52
顺便说说,这张DVD我前后差不多买了五十多张,呵呵,全部赠与有缘人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18:26
这首名曲的视频,音乐一流: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nFxirf2yXA/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18:36
http://www.leonardcohen.com/

莱昂纳德科恩的官方网站,里面资料详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18:49
我也看过《天生杀人狂》,疯狂的公路电影,奥利佛.斯通的名片。
当年看的是录像带,LD翻录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18:56
编剧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强人:昆汀.塔伦蒂诺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19:0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1 20:08 编辑

I'M YOUR MAN这首歌出过CD的,记得封面是他在吃香蕉,记不得了,太遥远了。我当年买的是打口唱片,给同单位的一位女士借去就有去无回了。

[attach]7919[/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0:11
[attach]7920[/attach]
八十年代中期录了一盘磁带,后来才知道磁带里的歌全部来自这张科恩75年的精选集里面。当时我录下来大概是三手盘了(原版翻录到空白磁带上,再由空白磁带上翻录),在一老外手上借来录的,后来我那盘磁带不知被多少哥们录过。那时候听磁带里这位民谣大诗人的歌,有一种异常自由而孤寂的落寞情绪随歌声弥漫,以至于我成天就幻想着背上行囊行走天涯,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0:30
I'M YOUR MAN这首歌出过CD的,记得封面是他在吃香蕉,记不得了,太遥远了。我当年买的是打口唱片,给同单位的一位女士借去就有去无回了。

7919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1 19:02

我是偶然买到这张唱片的,也被I'M YOUR MAN迷住了。
但当时信息不灵,网络还没兴起,所以当时我对这位歌手并不了解。
其实我早已忘记这位歌手,今天看了兄台的帖子,才勾起我的回忆。
因为I'M YOUR MAN这首歌太难忘了,我只记得这首歌,其他都忘记了。
网络江湖令我们相聚在一起,很高兴。而且在音乐上找到知音。兄台下面介绍的歌手我不一定都听过,但今天我一听这首歌就知道人的音乐记忆能力是很强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1:18
我当年买的是打口唱片,给同单位的一位女士借去就有去无回了。

7919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1 19:02


老年的科恩绝对是怨女们的“敌杀死”,I‘m your man整首歌歌词没一个“爱”字,是最高境界的情歌。借给女同事当然是有去无回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1:27
当时那位女士的老公是我的主任。
我一小虾兵当然不好意思去要回来。
而且是打口碟。
当时打口碟几块钱一张。
我那次买了600多元。
今天这些打口碟对我早已经意义不大,
早已尘封了,但这些打口碟记载了我曾经很忘我的一段爱乐经历。
当时我基本上还没怎么听古典音乐,因为太贵了,160元一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1:44
当时单位有一位清华研究生,他有一些正版外国流行唱片,
他是花大钱买的,后来我发现有不少和我那些打口碟是一样的。
说明早期的打口碟其实质量很高的,尤其一些民谣,
重金属我就不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1:57
还有磁带留着纪念吗?93年以前我积攒了上千盒磁带,其中大部分是自己一小时一小时翻录的,还有一小部分原版,当时外文书店25块一盒原版,那真是“咬牙切齿”买下的,那时候工资还不到一百块钱。后来这些磁带全送朋友了。说起打口带,我曾经还有上百盒打口磁带,现在想起这些,呵呵,话题还很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2:07
是很有共同语言啊,其实我当斑竹不是为了什么?
我想交一些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兄台、mm33兄、ROCK版这样的朋友。
香港电台第四台就是古典音乐台,当初我没钱买正版CD,就买了很多索尼金属带,
每天都录一些古典音乐。大概有100盒的样子,很多至今还在,就是不听了。
当时我有先锋套机,N年前就用坏了。可能因为使用频率太高,
我那时还听D版的古典音乐唱片,所以机器坏的快。
这套先锋套机要9000多元,是我拿我在大学里赚的钱买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2:08
[attach]7921[/attach]
八十年带过来的爱乐者恐怕无人不识这家伙,我的七八百盒磁带至少有超过半数都是它翻录的,经典的夏普777双卡录音机,那时候觉得这是翻录效果最好的机种了,至今都还想收藏一台留着纪念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2:12
香港电台第四台就是古典音乐台,当初我没钱买正版CD,就买了很多索尼金属带,每天都录一些 ...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1 22:07


呵呵,金属带,九十年代初金属空白带都要二十块一盒,除了SONY,万盛Maxell的也很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2:30
还买过TDK,但不是金属带。那时如果单位没事,
就溜回宿舍听古典音乐台,室友都不理解。
这套先锋套机坚持到97年就直接上M804S3了。
作者: mm33    时间: 2010-4-11 22:57
7921
八十年带过来的爱乐者恐怕无人不识这家伙,我的七八百盒磁带至少有超过半数都是它翻录的,经典的夏普777双卡录音机,那时候觉得这是翻录效果最好的机种了,至今都还想收藏一台留着纪念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1 22:08



如此熟悉的场面,当年买的第一张CD就是这么重播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1 23:05
我是大学时买的discman,早期质量好啊。虽然没有防震功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1 23:37
如此熟悉的场面,当年买的第一张CD就是这么重播的!!!
mm33 发表于 2010-4-11 22:57


直接接在777上听吗?呵呵,这些都是那时候的乐子!

我后来用松下HD82录像机翻录CD,但没怎么玩下去了,因为后来就上CD了,录像带翻录的效果远超任何金属磁带。
作者: mm33    时间: 2010-4-11 23:40
直接接在777上听吗?呵呵,这些都是那时候的乐子!

我后来用松下HD82录像机翻录CD,但没怎么玩下去了,因为后来就上CD了,录像带翻录的效果远超任何金属磁带。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1 23:37



可不就是接在大三七上听吗!而且就这么听,听了快两年!呵呵!

最近有朋友想用录像机到我这儿录点LP,呵呵,我觉得可能会比一般的开盘要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00:16
八十年代中后期,单位买了一台东芝RT-S983录音机,那是准专业级的录音机了,那时候觉得这就是最牛逼的音响设备了,此生要是能拥有一台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attach]7924[/attach]

也用这台录音机录了不少磁带,效果没777好,低噪声比777大很多,但RT-S983本身的音质音色以及低频表现确实比777好很多,两个喇叭可以单独分开来放在台面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5:36
我的录音机是夏普,录像机是松下HD100,都不在了。
我父亲买给我的第一盒磁带是《魂断蓝桥》轻音乐,
我LP她也喜欢音乐,她带给我两盒珍藏的磁带:梁祝和张清芳:

[attach]792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5:37
[attach]792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5:54
我比较喜欢的两盒磁带,本来傅聪的夜曲是两盒的,还有一盒一下子没找到。

[attach]792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6:02
后来我买了CD,我比较喜欢肯尼迪这个勃拉姆斯,尽管速度慢的离谱,后来还写过一篇不成样子的博文:

[attach]7928[/attach]

浪子心声:罗杰.肯尼迪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罗杰•肯尼迪是个另类的天才。他在古典和流行之间自由漫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于1990年推出一张著名专辑,引起极大轰动。就是被他称为Desert Island Concerto的荒岛小提琴协奏曲:与克劳斯•滕斯泰特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罗杰•肯尼迪是著名小提琴大师耶胡迪•梅纽因的得意门生。大师去世后,肯尼迪进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追随小提琴教母多萝茜•迪雷学习。迪雷的悉心指导再加上自己的艰苦训练,肯尼迪终于学有所成。他第一次公开亮相是在伦敦皇家节庆大厅,与里卡尔多•穆蒂指挥的爱乐乐团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英国人终于发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当代小提琴超级巨星。随即罗杰•肯尼迪展开了一系列极其成功的录音活动。首先是与弗农•汉德利(Vernon Handley)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艾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很长,有许多多姿多彩的主题令人赏心悦耳,技巧艰深复杂,但却极其优美动听。为何年少轻狂的肯尼迪这样轻松就演奏出来了?这个少年胸中何以有这般绵绵不绝的巨大能量?何以有这般如入无人之境般翻山越岭的技巧和能力?那只能说:这是天才使然!接着灌录的维瓦尔第《四季》令罗杰•肯尼迪攀上高峰。他的《四季》以另类的演奏手法超越了传统的版本,直线上升的销售奇迹使它获得了有史以来古典音乐唱片销售的吉尼斯世界记录。那张首次与汉德利指挥皇家爱乐演奏的艾尔加小提琴协奏曲获《留声机》1985年的年度录音奖,同时获“BPI Awards”授予的“最佳古典唱片”奖。到目前为止,已经售出的数量超过了30万张。而他的维瓦尔第《四季》更是高达200万张。连续在英国古典唱片销售排行榜上稳居榜首达六个月之久。罗杰•肯尼迪乘胜追击,于1990年,与克劳斯•滕斯泰特指挥的伦敦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这首引起巨大争议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总让人感到有许多历尽沧桑,饱经世事的厚重感!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与1878年,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D大调,OP77,题献给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该曲是浪漫主义激情与严谨的古典结构的美妙结合。乐圣的小提琴协奏曲举世无双,唯有勃拉姆斯这首才是它的强劲对手,各有所长。勃拉姆斯原来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构思成四个乐章,象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那样,但是他最后删掉了他原来计划好的谐谑曲。一八七九年元旦在莱比锡布店大厦首演。首演由约阿希姆独奏。这首伟大作品见证着勃拉姆斯对他钟爱的古典主义传统的信守。

也许为了超越,罗杰•肯尼迪又作了一次偏锋式的乐曲诠释:在历史上的几乎所有版本中,罗杰•肯尼迪是前所未见的沈缓。前两个乐章进入一种极端缓慢的状态。我们来看看与历史名版比较的时间:

演出者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梅纽因(1949,富特文革勒) 22分10秒 9分57秒 8分
大卫(1954,康维赤尼) 22分05秒 9分30秒 7分49秒
海菲兹(1955,莱纳) 18分53秒 8分12秒 7分20秒
肯尼迪(1990,滕斯泰特) 26分16秒 11分19秒 8分17秒

按理说,罗杰•肯尼迪已经进入一种极度缓慢,绵延出神的离奇状态,极可能成为令人难以忍受的个人陶醉。然而全曲却非常自然完整,缓慢平静之下是激流暗涌,充满着扣人心弦的内在张力,丝毫没有支离破碎的感觉。乐曲的缓慢发展最终导致末乐章的爆发,而乐曲的演绎具有平衡支撑的内在强度,是这部作品出奇制胜的根本原因。

在灌录这张唱片后不久,罗杰•肯尼迪如同风一般在音乐舞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也许他觉得再无法超越自己了……至于1997年4月,肯尼迪重返古典音乐舞台那是后话了。迷一样的罗杰•肯尼迪,他的作品是另类的,但却是非常神奇的。他的影响和魅力一直延续至今,也必将永远继续下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6:50
感觉罗杰.肯尼迪的《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是比较差的。他重返舞台好像并没有超越自己:

[attach]792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7:03
回到科恩:Leonard Cohen - Suzanne

http://v.ku6.com/show/GowdQBoFWsNtA3pY.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7:12
[attach]793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7:1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1:39 编辑

专辑中文名: TRIBUTE TO LEONARD COHEN(转帖)
别名: Leonard Cohen: Everybody Knows
歌手: Various Artists
资源格式: TVRip
版本: [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arte]
发行时间: 2008年07月14日
地区: 加拿大
语言: 英语,法语
简介:

内容介绍:

Katie Melua、Buffy Sainte-Marie、Madeleine Peyroux、Serena Ryder、Chris Botti和Thomas Hellman,这些人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都齐聚一堂向传奇的蒙特利尔诗人、小说家和歌者Leonard Cohen致敬!为了用这场专门的典礼向他非同寻常的天赋致意,一票艺人——每个都受到了他广传不朽的作品影响——来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Jazz de Montréal)的主舞台上向他表达尊敬。在这个节目单里:是他经典之作的全新演绎!是大量的惊喜!是一个towering song之夜!

注:演唱会视频来自arte制作的电视节目,每两个曲目间有一段Cohen相关的纪录片资料,资料部分内嵌法文字幕。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爵士音乐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Jazz de Montréal):世界上最有名的国际爵士音乐节之一。1980年,第一届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正式拉开帷幕。开办20多年来,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已经逐步超脱了音乐演出的单纯意义,成为一个音乐交流的巨大舞台和加拿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事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每年的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都会邀请两千位著名乐手为乐迷们献上异彩纷呈的音乐大餐,更会吸引超过150万的参观者慕名而来。2001年,蒙特利尔爵士音乐节被评为加拿大魁北克最重要的十五件大事之一,更被《Jazztime Magazine》的读者选为“最好的爵士音乐节”。(http://jazztang.blog.hexun.com/2319372_d.html)

arte (Association Relative à la Télévision Européenne):是一个由法国与德国合资建立的公共电视网,创建于1992年,总部位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德国的巴登巴登,宗旨是推广优质节目与世界艺术与文化,节目多以双语(法语、德语)形式播出。 arte由法国与德国各出资50%,董事会成员比例是法国人与德国人各半,法国人与德国人轮流担任董事长与总裁。(http://zh.wikipedia.org/wiki/Arte)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7:1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0:53 编辑

可以下载: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7167/comments/

http://www.05sun.com/downinfo/29225.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7:24
arte斯特拉斯堡大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8:5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09:07 编辑
民谣天才 Judy Collins 在60年代的中期崛起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1 17:44


[attach]793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08:5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09:06 编辑

[attach]793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1:24
德国的巴登巴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1:28
I'M YOUR MAN这首歌出过CD的,记得封面是他在吃香蕉,记不得了,太遥远了。我当年买的是打口唱片,给同单位的一位女士借去就有去无回了。

7919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1 19:02

这张专辑是Cohen1988的专辑,而非2006年那部致敬电影的原声。这也是Cohen转型的作品,在这张专辑中,Cohen加入大量电子元素,并在女声chord的映衬下,用他那阴沉、忧郁的“铭牌”嗓音,冷酷的嘲笑所谓的爱情。这张专辑光在美国就发行了五个白金,也是对“Cohen没落”最有效的反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2:54
我也比较喜欢他的:

[attach]793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2:57
狗兄继续谈科恩吧?我把您的思路打断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13:25
狗兄继续谈科恩吧?我把您的思路打断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2 12:57


没有没有,我的帖子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长篇连载,灌水!就是说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这是一个经年累月的帖子,争取把它翻到上百页去吧。所以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13:29
另外这个帖子只提供一些“插科打诨”的趣味性,如果有朋友喜欢,想找碟,也可以参考参考。我也没有历史脉络,一会儿今天,一会儿过去,大概过去多于现今,也算是怀旧吧。大家都可以聊,不独咱二位在这“二人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3:31
随时跟随大师的脚步。东拉西扯是我的强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3:35
另外这个帖子只提供一些“插科打诨”的趣味性,如果有朋友喜欢,想找碟,也可以参考参考。我也没有历史脉络,一会儿今天,一会儿过去,大概过去多于现今,也算是怀旧吧。大家都可以聊,不独咱二位在这“二人转”。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2 13:29

希望大家多参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3:4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6:10 编辑

约翰尼·卡什(转载,非原创)

[attach]7936[/attach]

Cash 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1932-2003)
  美国传奇乡村歌手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2003年9月12日凌晨三时在田纳西州Nashville市去世,享年71岁。Johnny Cash近年因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肺炎及糖尿病等而饱受煎熬,早前更因胰脏炎进入田纳西州的浸信会医院。最终因糖尿病引致的呼吸道并发症病逝。
  他的经理人鲁罗宾(Lou Robin)当时说他Johnny Cash精神不错,可以回录音室灌录新大碟,想不到其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并在不久离开人世。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Johnny Cash的妻子June5月时在心脏手术途中去世,他自此郁郁寡欢,身体也愈见虚弱,可谓是他去世的真正原因。   约翰尼·卡什能在天堂看到《Hurt》获“最佳音乐录影带短篇奖”,也该含笑九泉了! 这首让Trent Reznor(九寸钉乐队的灵魂人物)当初落泪的MV终于也让众评委动心,它的获奖是对老Johnny的最好缅怀!
  诉说约翰尼·卡什传奇一生的电影《一往无前》每一个喜欢他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
  诉说约翰尼·卡什传奇一生的电影这是改变乡村摇滚乐坛的声音,早在今日反抗运动兴起前的呐喊,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印记,他在三十岁前就办到了,他就是约翰尼-卡什。本片挖掘了他成名前的创作传奇,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掳获全球人心。
  约翰尼·卡什(杰昆·菲尼克斯饰)生于美国南部阿肯色州的小农场,农场工人的民谣和赞美诗让他自幼年时就迷上了音乐。酷爱音乐的妈妈嘉莉(谢尔比·林恩饰)一直激励着卡什在歌唱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上帝在眷顾着你,总有一天你会为全世界唱歌的。”1950年,应征入伍后的卡什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战争的残酷让他开始独立思考一些沉重的话题,从而形成了他日后作品的独特视角。在军队中,20岁的卡什第一次接触到了吉他,很快就无师自通的成了吉他高手。1955年,退役后的卡什到孟菲斯当地电台和酒吧驻唱跑场,凭借出众的音色博得了太阳唱片公司老板山姆o菲利普斯的青睐,签约后接连推出了数张单曲,其中《I Walk the Line》在“公告牌”乡村音乐冠军的宝座上停留6周之久、热卖了200万张,卡什的音乐传奇之旅由此拉开序幕。
  当卡什的声望趋于顶峰之时,厄运也随即降临,在大量的演出安排下,卡什开始依赖吸食安非他命来缓解精神压力,药物的副作用很快影响了卡什的生活,深受毒瘾困扰的他干脆抛妻弃子远走纽约。在纽约,卡什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琼·卡特(瑞茜·威瑟斯彭饰),温婉动人的琼是著名乡村音乐家族的传人,也是卡什朋友的妻子。在琼的帮助下,卡什重返阔别四年之久的乡村音乐冠军宝座,二人的关系也日趋明朗。但毒品与酒精的沉湎令卡什的演唱事业再度陷入低谷,忍无可忍的妻子终于离他而去,正当卡什处于绝望的边缘时,已与丈夫离婚的琼来到他的身边,爱情和宗教的力量终于挽救了卡什,戒除毒瘾的他在卡特家族的强大支持和哥伦比亚公司的鼓励下,重新登上了事业的颠峰,卡什的专辑月均卖出25万张以上,甚至连披头士都无法与之抗衡。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3:50
约翰尼·卡什《hurt》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3dfyk33mJw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4:0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4:26 编辑

卡什的恋人:

[attach]7938[/attach]

在电影《一往无前》中,乡村民谣歌手约翰尼·卡什在获得成功后,却不幸染上毒瘾,在他的妻子都离他而去时,他事业上的搭档琼·卡特却选择留下来,和他一起面对,卡什在经过痛苦的煎熬后,终于摆脱了毒品,重返舞台。在向琼求婚屡次未成后,他终于在舞台上公开求婚,而琼终于为他所打动,答应了他,他们在一起相伴了很多年,这是很感人的音乐传记片。请点击播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wOTk2MjU2.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4:1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6:12 编辑

约翰尼·卡什是影响美国近代乡村、流行、摇滚与民谣界最重要的创作歌手之一,他以浑厚而深沉的男中音,简约有力的吉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声音。 Johnny Cash的音乐横跨了乡村和摇滚乐,在他一生超过400首的创作歌曲当中,有100首以上的歌曲进入过乡村榜前40名。Johnny Cash也是许多不同阶层的美国民众的代言人,他有着美国人独特的视角,他的作品所触及的范围从知识分子的社会观察、蓝领阶级的悲苦生活、恋爱中的酸甜苦辣、市井小民的真实心声甚至罪犯的心理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歌唱出了所有美国人民的心声,他的歌声永远回荡在人们心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4:1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4:38 编辑

[attach]7941[/attach]

约翰尼·卡什12岁的时候就开始玩吉他并且写歌了。高中时,他非常成功地在电台里做了表演。青年时期,他搬到了底特律,并且在那工作一直到他在德国当上了一名播音员。1954年他与Vivian Liberto 结婚了,他们在孟菲斯定居了,在那里约翰尼·卡什做推销员和电台广播员的工作,这是他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一次不成功的婚姻。
  约翰尼·卡什 1968年的现场唱片《At Folsom Prison》,当年的销售量为上百万,当时他经常去一些监狱或者劳教所之类的地方为那些犯人表演,并且和他们一起谈论一些关于政府和政治的话题。着名摇滚艺术家Bob Dylan邀请约翰尼·卡什与他一起表演二重奏,就是这一次他们俩一起上了ABC电视节目。
  由于电视的传播,约翰尼·卡什很快就成为该地区最为著名的演员。1969年乡村音乐联合会的奖项几乎都被约翰尼·卡什包了。他得了当年的最佳艺人奖、男歌手奖并和Jane Carter共同获得了最佳组合奖。专辑《Johnny Cash at San Quantin》成为他当年得奖的第二张专辑。约翰尼·卡什的唱片单曲“A Boy Named Sue”也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单曲奖。
  同年6月7日在电视上首演的“The Johnny Cash Show”(约翰尼·卡什现场演出)(演出的客串巨星有Bob Dylon和Joni Mitchell)成为当年夏季的系列节目。第二年1月继续播放,一直到1971年5月,每周观众达两千三百万人。
  1970年4月17日,约翰尼·卡什在他的这个高峰时期,接受了白宫官员H. R. Haldeman的邀请,他邀请约翰尼·卡什去白宫演出。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他唱三首歌,但是约翰尼·卡什只唱了两首,其中包含那首《Okie From Muskogee》。在客人的要求下,他还唱了“A Boy Named Sue”,还有那首曾经引起很大争议的反越战争歌曲“What Is Truth”,这张单曲唱片曾列排行榜第三位。
  同年5月份,约翰尼·卡什和Kris Douglas一起拍摄了电影《A Gunfighter》。9月6日,他为这部影片所唱的歌曲“Sunday Morning Coming Down”开始上榜。这首歌是Kirs Douglas在离婚后所写的。约翰尼·卡什生前曾对《音乐人》杂志的Bill Flanagan谈到此说:“Kris公司的人对他(指Kris)说,如果他把他的歌给我唱的话,那就非开了他不可。可是有一个星期日,他搭直升飞机落到我家的院里,带来了这首‘Sunday Morning Coming Down’。Kris从直升机下来时,一手拿着一杯啤酒,另一手拿着一盘磁带,兴高采烈地把他的这首歌给了我。”约翰尼·卡什录成这首歌后,在排行榜首停留了两周。后来CMA(美国乡村音乐协会)于10月6日将这首歌评为当年最佳歌曲。恰好“纳须维尔作曲家联合会”于10月12日成立了名人堂,约翰尼·卡什的名字,终于在1977年被列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4:1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16:20 编辑

[attach]7937[/attach]

1982年,在Sun唱片公司的资助下,约翰尼·卡什又出版了新专辑《The Survivors》。三年后,他和Kris Kristofferson, Waylon Jennings, 和Willie Nelson 合作,出版了唱片《Highwayman》,他们在80年代后期偶然性的一起演出了此唱片,1990年他们又出版了 《Highwayman 2》。1995年,这些乐坛精英又一起出版了专辑《The Road Goes On Forever》。
  80年代中期约翰尼·卡什开始了与 Columbia(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长期合作。
  在1986年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了与Mercury唱片公司的合作。在80年代后期,他更加频繁地参加一些演出,而且每次演出几乎都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 Helen 与Anita Carter。就是从这几年开始他进入了电影界还有电视演出。同时,约翰尼·卡什也开始了健康方面的担忧,并做了心脏手术而且经常要服用一些止痛药。
  1992年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写了400多首歌了,而且在乡村音乐界也大有名望。也是这一年,他出版了专辑《The Essential Johnny Cash》。在1993年,他的《American Recordings》使喜爱音乐的人再一次为之欢呼,又一个经典之作诞生了,这时他在同名唱片公司效力。
  就这样,约翰尼·卡什一直走着自己平坦的音乐道路,虽然天不遂人愿,约翰尼·卡什的身体却和他的音乐事业成了反比,但他还是不断出新,不断地进步,直至带着音乐在去往天堂的路上徘徊。
  美国乡村音乐传奇人物、驰骋乐坛50余年的JOHNNY CASH,因糖尿病引发的呼吸窒息,于2003年9月12日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1岁。
  JOHNNY CASH是影响美国近代乡村、流行、摇滚与民谣界最重要的创作歌手之一,他以浑厚而深沉的男中音,简约有力的吉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声音,他的音乐横跨了乡村音乐和摇滚乐,在他一生超过四百首的创作歌曲当中,有一百首以上的歌曲进入过乡村榜前四十名,他是许多不同阶层的美国民众的代言人,他有着美国人独特的视角,他的作品所触及的范围从知识份子的社会观察、蓝领阶级的悲苦生活、恋爱中的百味杂陈、市井小民的真实心声甚至罪犯的心理描摹....等等都有,可说是代表全美国人的良心之声。 johnny cash的一生,被称为美国草根精神的杰出代表,从最初完全的不起眼的音乐爱好者(他甚至在自己20岁时才第一次开始接触吉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士兵到酒吧跑场歌手,到公司签约歌手,到逐渐成为被歌迷尊重拥戴的享有盛誉的伟大歌手,中间曾经吸食毒品、由于经济 纠纷周旋于各大唱片公司、经历失败的婚姻……一直不曾改变的是cash对处于弱势群体民众的关注,1960年元旦,cash 到了san quentin监狱,为那些被认为是恶徒的罪犯演出,音乐深深地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化了一位因为偷窃判刑入狱14年的 囚徒,最后这位囚徒成为了一名乡村歌手!   johnny cash辞世后,《滚石》周刊发表了鲍布·迪伦的追思,在里面,他说:……像这样的歌词,johnny写了上千句,他代表了我们这片土地 ,我们的国家!他将我们的一切用英语平实地表达出来:我认为我们能回忆他的一切,但我们无法用比真理、光明、美好这些更高的词语 来评价他。如果我们想认知人类,我们只需将目光投向黑衣人就行了(cash经常身着黑衣出现于公众面前,因此获得黑衣人之称号, 同时,他也有同名歌行世)。上帝赐予他非凡的想象力,他利用这种天赋表达出人们灵魂深处的某种迷惑无知,感到自己的渺小。 出生自棉花农户的Johnny,曾任美国空军。他在54年被传奇唱片监制Sam Phillips发掘,可说是猫王皮礼士利(Elvis Presley)的师兄弟。声音低沉并喜黑衣的他,一生曾灌录超过1500首歌,包括《I Walk the Line》及《Ring of Fire》等,唱片销量逾5000万张。
  他曾获11项格林美奖,并在上月尾凭《Hurt》的MV获MTV音乐录像带奖六项提名。他亦是首位能同时入选摇滚、乡谣和作曲名人堂的歌手。但他曾自言一切成就都要归功第二任妻子June,因为他在60年代曾是瘾君子,June于68年和她结婚后一直帮他戒毒,令他咸鱼翻生,他的歌曲近期更大受年轻乐迷欢迎。 美国总统布殊盛赞Johnny是影响深远的乐坛传奇和美国象征,又在声明中道:“他雄亮的声音同慈悲的心肠,一直感动几代的人,他会被怀念。”Johnny曾翻唱U2的歌曲《One》,其主音Bono前日表示Johnny一直好照顾他,又赞对方是一位很有智能的人,好比野草中的橡树。而Johnny的家人稍后会举行公祭。 谁是Johnny Cash?这个问题可以有一千条答案。这几个月,我陆续买进几张Johnny Cash的知名专辑,从这三张Love/God/Murder开始,一路听到他九○年代的经典American Recordings和Solitary Man,Cash低沈的嗓音埋藏著亚美利坚开国以来数不尽的庶民记忆。
  听着他的录音,有时候你会觉得他已经有三百岁了,有时候又彷佛他还是个二十郎当的青年,和刚出道的猫王一起在录音间里玩闹。若要排出二次大战后最重要的乡村音乐歌手,不管怎么算,Cash的名字一定在前三个。人们叫他"Man In Black"(这个词是因他而生的),而他之所以穿一身黑,是因为社会公义从未获得伸张,他说在公理正义降临人世之前,他将持续穿黑衣。他曾经是嗑药酗酒的传道者,也是蹲过好几次监牢的前科犯,所以他很喜欢到监狱巡回演出,娱乐受刑人。At Folsom Prison就是在监狱录的现场实况。Cash红得很早,少年得志,遂行止失控,沈迷毒品烈酒,发妻诉请离婚,演艺圈抵制他的表演,他跌到谷底、痛定思痛,戒了瘾,重新回到聚光灯下,和旧识June Carter(另一个从破碎婚姻出走的伤心人)结了婚,做出令人惊叹的音乐,再创事业高峰,成为家喻户晓的偶像人物。 他也是七○年代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每星期守在电视前面等着看Johnny Cash Show。他让Bob Dylan上节目跟他合唱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那画面,成为一整个世代的集体记忆。 听了好几个月的Johnny Cash,我愈来愈不知道该从何开始介绍这位伟大的歌者,他的故事太多,牵涉到的乐史脉络既深且广,从头到脚都是传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4:1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3 08:09 编辑

[attach]7939[/attach]

纵跨将近五十年的音乐生涯,Johnny Cash已经远远不只是美国流行音乐史上的超级巨星,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是当代「美国草根精神」的奠基者之一,就像伟大的Woody Gutherie和猫王Elvis那样,他创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历史、神话、爱情、背叛、罪恶与梦想,都在其中冶于一炉。 用「乡村音乐」这个名词去统摄Johnny Cash的音乐,当然不能算错,但也同时会失去焦点,因为美国当代草根音乐的面目,若把JohnnyCash的贡献拿走,当场就会崩掉一大块盘根错节的疆土。尤其是自Nashville传统保守的乡村音乐圈「出走」的所谓「法外之徒」(CountryOutlaws)一党,一路延伸到八九○年代新生代的另类乡村、草根摇滚、新民谣运动,旁及Bob Dylan从地下室录音带到Nashville Skyline的乡村时期,以及Byrds, Gram Parsons, Poco等在六七○年代之交进行的乡村摇滚实验,Johnny Cash墨黑的身影,像一袭巨大的斗篷,披挂在这些后辈的头顶。
  他和猫王是同梯,早年和猫王一样,在曼斐斯名满天下的「太阳录音室」录下不少经典作品,这些Sun时期的录音,就和猫王Elvis的SunSessions一样,是「摇滚乐」这门新兴艺术最早的纪录之一,他的名 曲I Walk The Line早在1955年就替他的音乐定了调,也替横扫早期摇滚乐的rockabilly︰一种揉合了Hillbilly音乐和犟烈节奏的草根摇磙形态,订下了标准。从Carl Perkins到Eddie Cochran到Buddy Holly乃至于猫王Elvis,若无Cash这番创举,rockabilly不知道还会不会长成这个模样,更不用说几年後兴起的Beatles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算Johnny Cash只留下Sun时期的这批录音,他也会像Buddy Holly一样成为早期摇磙乐的开山英雄。当然,他没有走上早夭天才的绝路。Johnny Cash活到现在,已经是近七十岁的老人,一面与帕金森症奋斗,一面犹能做出让乐迷落泪、乐评肃立致敬的杰作American III:Solitary Man,还赢得千万年轻乐迷的心--其中很多是听Nirvana长大的世代,他们从专播另类摇滚的校园电台认识这位老伯,然后不由自主地爱上了他低沈、凝炼、深不见底的声嗓。

美国总统布什称赞说:“约翰尼·卡什是影响深远的乐坛传奇,也是美国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宏亮的声音和慈悲的心肠,一直感动着数代人,他值得所有人怀念,我们也都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位奇才的。”
  Bono:约翰尼·卡什曾经翻唱过U2乐队的歌曲《One》,其主唱Bono表示:“Johnny一直很照顾我,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他的歌能够反映出很多情绪,仿佛像在诉说自己的心事一样,让听了的人不得不联想很多。我觉得听Johnny Cash的歌不是纯粹的在欣赏音乐,更要领会他歌中的感情世界,这才是Johnny Cash歌中的真谛。”

[attach]7942[/attach]

  Nick Cave:对Johnny Cash最为欣赏甚至达到个人崇拜地步的要属Nick Cave了。他从九岁的时候九开始听Johnny Cash的歌了。澳大利亚电视台首次播出Johnny Cash的节目时,Nick Cave正时九岁,他和父母一起看电视,当时他们还住在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的一个小镇上。
  Nick Cave回想起当时看Johnny Cash的表演时说:“我当时对音乐存在的意义毫无概念,也不是特别感兴趣。节目开始了,Johnny Cash背对屏幕,只看到一个剪影,然后他转身面对摄像机说:‘你好,我是Johnny Cash。’然后节目继续,你知道他的一贯风格,一身黑。当时只是感觉他真的很酷。Johnny Cash演出时永远是一身黑衣,歌曲也常涉及到犯罪凶杀等较灰暗的内容,所以有the man in black(黑暗中的男人)的称号。这些我记得非常非常地清楚,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摇滚中禁忌的一面。这是我初次尝到摇滚中出轨部分的滋味。于是突然地,我开始对摇滚音乐产生兴趣。之前我听的是Tijuana Brass(拉丁风格铜管乐团),类似 "Spanish Flea"这样的歌。就是这类东西,让我一直像个小孩子一样看待音乐。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Johnny Cash夺走了我的‘童贞’。当时,我心里想的是,我终于知道了音乐中某些邪恶的东西,这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
  约翰尼·卡什在 American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中有三首和Nick Cave有关。他在“American III: Solitary Man”中翻唱了Nick的“The Mercy Seat”。“American IV: The Man Comes Around”中他和Nick合唱了Hank Williams的“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当时还录了另一首歌叫“Cindy”,不过直到他去世后才在“Unearthed”5CD套装中发表。Nick Cave谈及录制“Cindy”这首歌时,说:“Johnny Cash始终在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录制歌曲‘Cindy’时,我以为我走调了,很尴尬。我害怕了,不知道怎样才能和这样一个及近完美的声音一起合唱,而不让自己的歌声显得无足轻重。于是有些紧张地问是不是我走调了,会乾扰到他,Johnny Cash却告诉我说,不是我走调了,而是他自己走调了。然后我就放松多了,也觉得少了些许压力,最后还是在Johnny Cash的鼓励下录完了这首歌。”
  Rick Rubin(Johnny Cash的制作人):“我询问Johnny Cash是否愿意和Nick合唱一首歌,当即就答应了,并欢快的问唱什么歌?还建议说可以来个悲情版的'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或者还有一首'Cindy'。 他还很坦白地说自己经常唱'I'm So Lonesome I Could Cry'但没听过'Cindy'。不过,当Nick过来给他唱了一点点这首'Cindy'时,Johnny Cash就把余下的全唱出来了,而且他甚至还记得一节Nick都不知道的歌词。Johnny Cash是一个很认真、很敬业的歌手,虽然有些放荡不羁,但是他骨子里却不是那样的,他对待人也不像他的打扮那样冷酷,很和蔼的。”
  
David Ferguson:“我们录制专辑的时候是在Rick家里,弹吉它的是Smokey Hormel和Mike Campbell。休息的时候大家有说有笑,Johnny Cash也不例外,他比任何人都风趣、幽默。但是只要一开始工作,他就能马上投入工作,变得非常地严肃。”
  Mike Campbell:“我发现,就算你把某人奉若偶像,在两个音乐人之间还是会有一种移情。一旦你们开始在一起合作,就会忘了自己的身份,变成两个平等交流的人,相互尊重。你会陶醉在音乐里,然后忽然的,你睁开眼睛意识到‘哦!该死,这是Johnny Cash!’但是约翰尼·卡什的歌就是这样,能够让你忘记一切,他就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让你不得不钦佩!”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14:13
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我的与音乐结缘的“初恋”时期(呵呵,那真是一个饥不择食的年代),朋友H的父亲从美国带回一台台湾产“Lucky”牌单声道收录机(大概在1978年),并在美国期间已经用磁带录制了大约五个小时的流行音乐台调频音乐,这五盒磁带给我和我的朋友H开启了一扇奇异的大门,在我们的经验中那是全新的天外世界。一直到80年,我们就通过这五盒“杂锦”磁带接受了欧美流行音乐的启蒙教育。

后来知道这五盒磁带里有迪斯科女王唐纳.萨默、有瑞典的ABBA、有猫王、有披头士、有杰克逊五兄弟组合。。。。。。。以及我后来非常喜欢的美国巨星比利.乔(Billy Joel)。

[attach]7934[/attach]

[attach]7935[/attach]


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生活,早先那些年代咱们几年下来取得的信息,现在Google一下瞬间即以跃然纸间,下面就是Billy Joel的简介:


Billy Joel(比利乔)
  
    ⊙半世纪的都会传奇、全球一亿张销售奇迹、与披头四同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拥有最多“多白金”专辑歌手 ! 深入浅出的音符与文字描绘出爱情、亲情、友情与社会关怀的音乐生涯全记录
  ⊙跨越流行、爵士、摇滚、古典及百老汇,缔造全球一亿张唱片销售,全方位的音乐创作才子-比利乔(Billy Joel),以敏锐的观察力与丰沛的人文素养,用最简单的文字与音符,深入浅出描写爱情、亲情、友情与对于社会的关心。这位从家庭出发,再深入到社会的角落,把自己的经验与观点融入创作之中的生活艺术家,总能轻易地素描出当代生活的面貌,进而谱写出引发情感共鸣与发人深省的作品。比利乔虽然在创作上以钢琴作为主轴乐器,但是,他在旋律上也多元融合属于摇滚乐的热情,来自现代古典乐的浪漫,以及流行音乐的活力。
  ⊙这位与披头四同列为美国有史以来,拥有最多“多白金”专辑荣耀的歌手,在超过25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33首全美热门单曲榜TOP40单曲的传奇纪录,包括3首冠军作与5首TOP10单曲。比利乔生平总计获得23次的葛莱美奖提名,最后抱走包括年度歌曲、年度唱片、年度专辑、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流行男歌手等5座葛莱美奖,以及在1990年所颁发的葛莱美终身成就奖。1994年,告示牌杂志特地颁发世纪奖表扬比利乔对流行乐坛的贡献。比利乔同时分别在 1992、1999年入列词曲创作名人殿堂以及摇滚名人殿堂。2001年,比利乔尝试古典音乐创作,以古典钢琴演奏专辑“Fantasies And Delusions”蝉联全美古典专辑榜冠军,随后与好友艾尔顿强(Elton John)携手展开一连串定名为'Face To Face'的巡回演唱会。2002年,比利乔把创作触角延伸到百老汇舞台,将自己历年畅销金曲串联成一出音乐剧“Movin' Out”,此戏码自同年10月于纽约百老汇首演后已经演出超过1300场,更获得东尼奖10项提名,2006年春季登陆英国伦敦,同样大受好评。
  ⊙缔造全球超过1亿张唱片销售的比利乔在2006年春季发行全新CD+DVD精选大碟【Piano Man…The Very Best Of Billy Joel】,汇整了这位流行音乐传奇巨擘的畅销单曲与里程碑之作,包括出道首支经典作"Piano Man"、2001年在追悼911罹难者的义唱会上感动人心的招牌名作"New York State Of Mind"、2001年为西城男孩(Westlife)再造英国金榜冠军佳绩的原作"Uptown Girl",1979年勇夺葛莱美奖年度歌曲与唱片2项大奖的抒情名曲"Just The Way You Are",1990年葛莱美奖3项提名,回顾近代历史的摇滚杰作"We Didn't Start The Fire",1994年葛莱美奖4项入围的深切反省之作"The River Of Dreams",以及华人歌手争相翻唱的名作"Honesty"。DVD部份则是网罗了MTV音乐录影带大奖提名作"We Didn't Start The Fire"以及"Tell Her About It"、"Uptown Girl"等畅销曲之经典音乐录影带。这些精彩的音乐人生纪录,让比利乔在全球乐迷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清晰且无可取代的丰富人文印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14:20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4-12 18:34 编辑

不知怎么的,我总将Billy Joel定义为一位纽约歌手,自打听到他的歌声的那一瞬间,这种固执就仿佛铭刻在我头脑里一般,始终挥之不去,大概因为他的歌总让我联想起纽约这个大都市,它的繁华以及它的虚无;它的无限生机以及它的寂寞吧!Piano man那么经典的一首歌,直到现在我还常常翻出来回味再三!

http://www.google.cn/music/song?id=Sf47f164502473ab9&rview=share
Billy Joel《Piano Man》!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4-12 15:03
顺便说说,这张DVD我前后差不多买了五十多张,呵呵,全部赠与有缘人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1 17:52

看来我无缘......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2 18:09
看来我无缘......
尘客 发表于 2010-4-12 15:03


下次补起!!!老兄也时尚一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9:55
吉姆.里夫斯 (转载)

[attach]795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9:56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20:29 编辑

[attach]7951[/attach]

或许对中国音乐爱好者来说
  这个名字有点陌生
  但他可以说是纳须风格乡村音乐中最大的一位男星.
  Jim Reeves不仅是美国排行榜上的风云人物,还是乡村音乐早期的国际性大使.
  他的声音让人难以抗拒
  充满温情得磁性
  总能在合适得时间听见或者感觉到合适得感官反映
  录音是发烧级得 连微微得口水声音都听得见
  佩服 他们录音水平和器材....
  被称为绅士的吉姆·里夫斯,可能是纳须尔冒出来最大的一位男星。他那甜美的男中音加上柔和的管弦乐伴奏,至今还在世界各地回响。
  里夫斯本来擅长演唱硬派乡村歌曲(1953年的一曲《Mexican Joe》曾列榜首),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那乡村-流行哼唱的歌喉。他在1955-1969年,不断在乡村和流行排行榜上出现。1964年里夫斯死于飞机失事,实在很不是时候。他不仅是美国排行榜上风云人物,还是乡村音乐早期的国际性大使。值得一提是,他在英国乃至欧洲的名声,远比在美国本土的要响亮。在他过世之后,他的歌迷基础一点都没有缩小。他死后发行的数支热门曲,销量甚至比他生前的单曲还多。在他安葬后的三年中,不下6支单曲进入排行榜首。实际上,他和Deborah Allen合唱的,生前未发表的《Take Me In Your Arms and Hold me 》以及和1963年也死于飞机事故的Patsy Cline的合唱,并以电声伴奏的《Have You Ever Been Lonely》,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仍成为了热门歌曲。但他的遗赠,如1957的年一首特别有味的乡村 - 流行单曲《Four Walls》及1959年的《He’ll Have To Go》都显现了他本人及整个乡村音乐的风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9:5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21:13 编辑

[attach]7952[/attach]

吉姆·里夫斯是在德州的Galloway出生并成长的,是家中的九个孩子之一。不幸的是,他才10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为了维持一家生活在农场工作。5岁时他得到一把吉它,之后又在他哥哥处听到了一张Jimmie Rodgers的唱片。自此他便迷上了乡村音乐,当然特别对Jimmie Rodgers 感兴趣。12岁时,他就在路易斯安那州Shreveport的无线电节目中露脸。虽然他是个音乐迷,却也有着运动员的天赋,青年时险些成为棒球运动员。在赢得德克萨斯大学的体肓奖学金后,里夫斯选择了学习演说和戏剧,但只读了6个星期便离校到休士顿的船坞去工作了。1944年在加入圣路易斯天主教唱诗班前,他又回到了棒球场任半职业性的棒球运动员,打了3年,直到他脚踝严重受损而不得不放弃他运动员的生涯。
  之后的数年中,里夫斯从事了好几项蓝领工作。这期间,他开始成为业余歌手。除了独唱外,还成了Moon Mullican乐队的挂名负责人。1949年里夫斯在一家小型独立的Macy唱片公司录了几支歌曲,没有什么成功之作。50年代初里夫斯决定从事广播事业,随即便到德克萨斯Gladewater的KSIG电台工作,后又转到Henderson的LGRI电台去寻求发展。在这几年里,他在KGRI电台中任唱片播音员兼新闻广播员。1952年11月又转到了Shreveport的KWKH电台,成了该台热门节目Louisiana Hayride的主持人。1952年底,他在一次顶替没能出席某栏节目的Hank Williams进行演唱后,被听众热情的接纳了。Abbott唱片公司便立即和他签订了一纸录音合同,录的第一支歌曲便是《Mexican Joe》。此曲于1953年春迅速爬升排行榜首,停留了9周,跟着还是在1953年,他又录出了另一支热门曲《Bimbo》。在1953年底,他成为Louisiana Hayride节目中的固定演员。在1954年和1955年,他为Abbott公司及他的母公司Fabor唱片公司又录出了4支热门曲。这一系列的成功,说明了他不是一位一闪即逝的音乐人。
  1955年,RCA唱片公司和他签了个长期合同,同年他还加入了Grand Ole Opry。在RCA公司的时候 ,里夫斯开始开发他那与众不同的,柔和醉人而流行化的乡村风格。这令他成为一位超级明星,同时又赢得了‘吉姆神士’的外号。1955年夏,他在RCA录制的第一支进入前10位的歌曲《Yonder Comes as Sucker》达到了乡村排行榜第4位,跟着便是一连串进入前40位的歌曲,而且大多数都进入了前10位。许多他的单曲都跨界进入流行歌曲排行榜,说明里夫斯的歌曲深受流行曲的影响。其实他的演唱风格有不少是从Frank Sinatra和Bing Crosby的哼唱法中继承过来的。由于他成功的将乡村歌曲流行化,使得乡村音乐又有了一批新的都市听众。

[attach]795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19:5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3 08:11 编辑

[attach]7953[/attach]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里夫斯唱出众多有份量的热门曲及乡村经典,有如《Four Walls》(1957且登榜首8周),《Anna Marie》(1958),《Blue Boy》(1958第二位),《Billy Bayou》(1959年榜首5周),《He’ll Have to Go》(1960年榜首14周),《Adios Amigo》(1962年第2位)《Welcome to My World》(1964年第2位),《I Guess I’m Crazy》(1964年榜首7周)。
  《Four Walls》是他演艺生涯中的转折点。里夫斯本人及其制作人Chet Atkins都意识到叙事型歌曲才是他们成功的源泉。这一结果,也令里夫斯成为耀眼的一颗明星,这还不仅是在美国,而是全世界。里夫斯巡回欧洲,南非,建立了一支过去几乎对乡村音乐封闭的追随者。他对美国乡村音乐国际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4年7月31日,吉姆·里夫斯趁坐的私人飞机在纳须维尔郊外失事时,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  他和他经理人Dean Manuel的尸体两天后被发现,葬于他德州家乡。里夫斯虽然死了
  他的受众群并未消失。他的唱片销售量在他死后反而增长了。在整个60年代后期,RCA唱片公司发行了一系列他的遗腹单曲。其中有多曲到达了排行榜首,包括《This Is It》(1965),《Is It Really Over?》(1965),《Distant Drums》(1966),《I Won’t Come In While He’s There》(1967)等。后来出的专辑,经常都将他生前及逝世后发行的歌曲混在一起出版发行。虽搅乱了他的目录。但却使RCA公司获益。到70年代或80年代,那股出版他生前未发行歌曲的浪潮一直都没有停顿。实际上,由1970年1984年的排行榜中,每年都有里夫斯的单曲上榜。里夫斯1967年被列入乡村音乐名人堂。两年后乡村音乐协会设立了吉姆·里夫斯纪念奖。
  虽然他的遗腹歌曲潮在80年代中期停止了,对吉姆·里夫斯的敬仰却并未哀竭。在90年代Bear Family公司发行了一套16张光盘的‘Welcome to My World’囊括了他的全部录音作品。
  如果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听听他的old christmas card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20:12
如果您不了解他,听听这首歌,纸醉金迷,靡靡之音啊!

Jim Reeves - Adios Amigos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yMDc4NTM2.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20:1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2 20:43 编辑

再来一首吧。

Jim Reeves I Love You Becaus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wODc1NzY=.html

这首I Love You Because,哪怕是最冰冷的女孩子的心扉都会被打动!!句句歌词都让人温暖!!很多女孩都说:如果有一个男孩子发自内心唱这样的一首歌给我听,我想我会完全被征服!此刻听Jim Reeves演唱,让我更迷恋他了,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2 20:27
[attach]7954[/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3 00:07
看来斯前锋都喜欢乡村歌曲哈,这就是我的弱项了,但是十多年前Reeves我卖了很多,一听就知道能打动前锋这样的家伙。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05:42
看来斯前锋都喜欢乡村歌曲哈,这就是我的弱项了,但是十多年前Reeves我卖了很多,一听就知道能打动前锋这样的家伙。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3 00:07

嘿嘿。我还以为大师是无所不能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06:0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3 06:53 编辑

[attach]7957[/attach]

一个女孩深情地说:情人节,你订好了餐厅,买好了鲜花,准备好了礼物。但是你想到要放什么音乐了吗?
不如就放这张Tony Bennett的《The Art of Romance》吧?
我平时不怎么听男生唱歌,但是这一张专辑却让我陶醉(老男人就是有味道阿)!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06:22
先欣赏一首,如果您要听完他的名歌可能太难了,因为太多了。

http://you.video.sina.com.cn/b/16835762-1452063353.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06:2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3 07:05 编辑

Tony Bennett 东尼.班尼特
  
1926年8月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astoria。足与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并列为美国本世纪最伟大男歌手 的Tony Bennett,以他甜醇的嗓音为半世纪以来的流行及爵士乐坛挥出无数充满浓郁深情的有声情书。这位多届葛莱美奖常客-他所得过的奖项从「年度最佳唱片」、「最佳流行乐男歌手」到「最佳传统流行乐男歌手」都有-甚至还获得另一位美国乐坛传奇大老、也是Tony自己所崇敬的偶像Frank Sinatra 的高度称许,Frank还曾公开表示过他认为Tony是乐界最棒的歌手。这位横跨流行及爵士界的常青歌者自1962年的一曲「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留名青史以来,共计灌录过超过一百张专辑,更了不起的是,张张专辑必定在流行及爵士榜上斩获佳绩,尤其是爵士榜,Tony的每一张爵士专辑几乎都是一推出即迅速拿下冠军王座,然後就在榜上驻留许久,有时甚至还会有两张专辑同时在爵士榜前十名,可见Tony Bennett惊人且历久弥坚的魅力。
Tony Bennett老爷子在美国,可以说是百老汇式优雅的代名词,而女歌手K.D.Lang也是这一领域里的当红人物,格莱美奖、全英音乐奖、朱诺奖全部拿过,他在Vocal Jazz, Traditional Pop, Ballads, Show Tunes的领域里游韧有余,获的过一些较高的评介。Tony Bennett的音乐安详参杂着一丝沧桑,但年龄的落差并不妨碍你欣赏他的音乐,他的艺术气质带着时间的痕迹、迷人的味道,会让你觉得“老”也是一种魅力。

[attach]795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06:40
刺激而诱人的载歌载舞: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1MDY5NTYw.html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3 15:38
Tony Bennett与我老婆喜欢的(我也很喜欢)Frank Sinatra属于同一类型的歌手,但后者的成就不知高出多少!兄台要是喜欢Tony那不妨也“引狼入室”,也许你老婆也会爱上Sinatra。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3 15:42
[attach]7970[/attach]

迷倒众生的弗兰克辛纳特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3 15:44
Tony Bennett与我老婆喜欢的(我也很喜欢)Frank Sinatra属于同一类型的歌手,但后者的成就不知高出多少!兄台要是喜欢Tony那不妨也“引狼入室”,也许你老婆也会爱上Sinatra。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3 15:38

他很多才多艺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01:19
应该说Tony Bennett、Frank Sinatra以及纳塔金.柯尔都是40至70、80年代百老汇歌曲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中间成就最大最有味道的当属Frank Sinatra,他是一位万人迷歌手,绝对的情歌皇帝!早在猫王和披头士之前他已经名扬四海了!人们给他取了一个诙谐的名字——瘦皮猴,呵呵。

包括格蕾丝.凯丽(好莱坞明星后成为摩纳哥王妃)、杰奎琳.肯尼迪以及一大帮好莱坞女明星都是其忠实拥趸,好多人都与之有过那么一段。

第二任夫人爱娃(一生三次婚姻).嘉娜是出了名的好莱坞大美人,见图:

[attach]7984[/attach]

老实说,辛纳特那算不上帅哥,但他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地的确确能迷倒众生!关键是,歌唱得太好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01:27
先生们,万人迷瘦皮猴就应该配上风情万种的美人,再洗洗眼睛吧!

[attach]7985[/attach]

[attach]7986[/attach]

[attach]7987[/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01:31
看过卡桑德那大桥的兄弟们一定还记得那位风骚的“军火商夫人”吧,那是老年的爱娃.嘉娜(Ava Gardner)饰演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01:45
[attach]7988[/attach]

Frank Sinatra -《The Complete Reprise Studio Recordings》20CD

俺现在满世界通缉这套唱片,但是太难了,可遇而不可求啊!!!

前年一哥们通过网络在墨西哥找到一套,费尽周折经由英国寄回,终于了此夙愿!让这位哥们再帮我找一套,两年了还没一点着落。不得已,先下了全集的APE刻来听,算是暂时搁平一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00
这么快就谈到Frank Sinatra,很难超越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10
[attach]801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1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4 14:37 编辑

The Brothers Four(四兄弟演唱组)

这是美国老牌民谣乐队之一,成立于50年代末,比Beatles出名还要早。这个乐队由四个华盛顿大学的学生Bob Flick,John Paine,Mike Kirkand,Dick Foley组成。乐队一组就是四十多年,唱的一直都是传统的通俗民谣  “四兄弟”合唱团的音乐大多以原声木吉他、木贝司、班卓琴、曼驼林伴奏,并配以完美的四个声部和音。
  不管是对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民间歌曲的改编,还是对当今世上创作歌手作品的重新演绎,“四兄弟”合唱团一贯保持着他们圆润悦耳且具有专业水准的的演唱风格。可以说他们的音乐是美国音乐中的永恒经典并广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喜爱。  50年代,华盛顿州立大学四个毛头小子作梦也想不到他们会巡回世界开演唱会、拥有百万销售成绩的白金唱片、电视联播节目的高曝光率和在白宫举行演唱会。短短时间内,「四兄弟合唱团」成员放下书本走入演艺圈,他们的一生因此而改变,梦想成为现实,将美妙的乐音传送至世界各地。
  从六零年代开始,「四兄弟合唱团」举办过上千场校园音乐会,也为美国前后四任总统献唱过,在无数的社区聚会中表演,合作对象广泛,包括古典交响乐团及知名爵士乐歌手,同时在海外许多国家巡回表演,是代表美国的音乐亲善大使。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4:18
这么快就谈到Frank Sinatra,很难超越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4 14:00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嘛,谈到Frank Sinatra就是因为你谈到班奈特才延伸开来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4:18
呵呵,四兄弟还是很好听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1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4 14:39 编辑

「四兄弟合唱团」的白金名曲有〈绿草地〉“Greenfields”,〈黄鹂鸟〉“Yellow Bird”,〈试忆〉“Try to Remember” 和〈穿越密苏里州〉“Across The Wide Missouri”。他们的畅销金曲专辑〈夏天的绿叶〉“The Green Leaves of Summer”获奥斯卡提名,而其现场演唱也随着奥斯卡颁奖典礼实时传送到世界各地。
  「四兄弟合唱团」是美国音乐的代表。他们的音乐及背后的相关故事与美国民歌传统有着深厚的联结。他们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一路传唱持续表演,至今仍享有高知名度并广受欢迎。演奏乐器包括吉他、曼佗林、斑鸠琴、低音吉他和注册商标的优美四部合唱。经验老到的他们有着特别的天赋,总能娱乐不同年龄阶层的观众。
  简单、纯净就是「四兄弟合唱团」成功的神奇秘方。不管是阿帕拉契山的传统民谣或是当代歌手的创作新曲,「四兄弟合唱团」的表演永远自然流畅,既专业又特色独具。「四兄弟合唱团」就是传唱大地的亘古乐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22
四兄弟合唱团名曲:《Green Leaves of Summer 夏天的绿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wNzY3NjY4.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23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嘛,谈到Frank Sinatra就是因为你谈到班奈特才延伸开来的。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4 14:18

Frank Sinatra的成就确实比班尼特高出很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32
绿色田野 Green Field 四兄弟演唱组

http://you.video.sina.com.cn/b/11005538-1447820331.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43
这首 try to remember(追忆) 也非常好听,深情款款啊!Try to Remember. 这是一首发表于1965年的名副其实的“老”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zODgyMzI=.html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4:43
Frank Sinatra的成就确实比班尼特高出很多。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4 14:23


不过Tony Bennett还是非常优秀的歌手,我大概有四五张他的唱片,都是“洋垃圾原盘”,呵呵,古典之外稀奇古怪的各类音乐洋垃圾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可惜现在东西越来越少了!

洋垃圾几乎培养和教育了中国的几代摇滚乐!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4:50
Tony Bennett在气质上比Frank Sinatra还要绅士一些,Frank Sinatra不能说没有绅士气质,他太有了,只不过这种气质具备了独特的幽默感以及稍稍有那么一种“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看他的视频就知道了)在里面,这两种气质在西方人看来都是最为性感的标志,正印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54
Tony Bennett在气质上比Frank Sinatra还要绅士一些,Frank Sinatra不能说没有绅士气质,他太有了,只不过这种气质具备了独特的幽默感以及稍稍有那么一种“坏”(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看他的视频就知道了)在里面,这两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4 14:50


Frank Sinatra - My Way (经典歌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NDg0MjY4.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4:59
大家熟识这首歌吧?优美的旋律。

Frank Sinatra - Fly Me To The Moon (liv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5NjUyMDQw.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10
Frank Sinatra - My Way (经典歌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NDg0MjY4.html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4 14:54


每次听起这首歌都会给粗犷的声线感染着,饮着一杯多奶少糖的咖啡,听着这首歌,可以逃离城市的烦嚣,减轻工作的压力,想想自己的路该怎么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1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4 15:38 编辑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美国乡村歌手之一,1979年曾为访美的邓小平演唱,获得21次金唱片奖和4次白金唱片奖的乡村歌坛传奇人物,1969年出道以来经典佳作最完整系统的收录,1997年在加利福尼亚海湾因飞机失事不幸身亡,终年53岁,但他游刃于民间和摇滚音乐之间的动人歌声,以及歌中的温暖与真挚的情谊,将永远照耀在每个歌迷的心中。

[attach]801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19
[attach]801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31
乡村路带我回家

  西弗吉尼亚,总如天堂一般
  那儿有蓝岭山脉,谢南多亚河
  生命在那里比树木更长久
  又如同山脉那般年轻
  像清风一样飘逝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吧
  回到我期盼已久的归宿
  西弗吉尼亚,山峦妈妈
  带我回家吧,故乡的路
  我所有的记忆都围绕着她
  她是矿工的妻子,从未见过深邃的大海
  黑暗与灰尘在天空中绘出颜色
  在那朦胧的月光下,泪水涌出我的眼睛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吧
  回到我期盼已久的归宿
  西弗吉尼亚,山峦妈妈
  带我回家吧,故乡的路
  清晨我听见一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收音机里的声音让我想起了遥远的家
  沿着公路行驶,我心中产生这样的感觉
  也许我昨天就该回到家中,就在昨天
  故乡的路,带我回家吧
  回到我期盼已久的归宿
  西弗吉尼亚,山峦妈妈
  带我回家吧,故乡的路
  带我回家吧,故乡的路
  带我回家吧,故乡的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5:39
Frank Sinatra - My Way (经典歌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5NDg0MjY4.html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4 14:54


看来咱俩确实适合“二人转”哦?!挺默契的嘛!我懒兄台勤快,谢过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43
当你一个人在异乡闯荡,怀揣着渴望,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忍受别人的额白眼。望着夜幕下的霓虹灯,耳边突然响起这首歌,无数的感情会涌向你的心头........

乡村路带我回家

http://you.video.sina.com.cn/b/13962162-1378143174.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47
看来咱俩确实适合“二人转”哦?!挺默契的嘛!我懒兄台勤快,谢过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14 15:39


为大师和大家如果能带来一点快乐和知识,
那也是版主应尽的责任,其实发发贴对我来说很容易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5:56
充满浓厚人文色彩,自70年代走红至今,
美国最受人喜爱与怀念的乡村乐手--约翰丹佛。
他是我们最熟悉的美国乡村歌手之一,
他的歌声中没有现代文明改造的恐惧,没有内心矛盾的冲突、没有丝毫地被社会污染的慌乱,
只有无限的热爱和依恋。
他的作品中,始终流淌的并不只是乡村或民谣歌手共有的拙扑,而是-----快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6:09
约翰·丹佛最驰名的爱情歌谣Annie's Song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NzAxMjEy.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4 16:2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4 16:46 编辑

安妮之歌是美国老牌乡村歌手约翰.丹佛的作品,旋律极其优美。此曲最大特点就是连续的和弦根音下行,原曲是用一个12弦的民谣吉他伴奏的。
约翰.丹佛是美国早期的著名乡村歌手。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乡村特色,旋律优美,和弦简练。而约翰.丹佛的歌在优美的同时还具备了很高的思想性,如他的作品《太阳照在肩膀上》是描写环保的,《乘着喷气机离去》是描写美国二战的,他的作品即重旋律同时也有很好的思想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流行音乐的一个里程碑。 (转帖)

《安妮之歌》这首歌温婉多情,擅用比喻,任想像天马行空,纵横驰骋,出神入化地描述了主人公心中难以尽叙的相思之情。约翰丹佛是我们熟知的一位美国乡村歌手,曾经的《乡村路带我回家》更是乡村音乐中经典的经典,从他的音乐中更多能听到的是一种源自自然的质朴。个人认为这是乡村音乐必不可少的内涵。现在很多的乡村音乐已经缺乏这种气质了。

记忆中最深的是曾经在央视看过他的传记电影,故事讲的是一个热爱音乐却身无分文的年轻人变成一代乡村乐大师的经历,这其中包含了淳朴的夫妻之爱,父子之情,深深让人感动。《安妮之歌》正是丹佛写给自己妻子安妮的一首歌,深深包含了他对妻子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爱意。



我满心都是你呀,我的爱人,you fill up my senses
你就象春天翠绿的群山,like the mountains in springtime

你就象树林寂静的夜晚,   like a night in a forest

你就象清新雨天的漫步,like a walk in the rain

你就象灼热沙漠的骤雨,like a storm in the desert

你就象宁静蔚蓝的大海。like a sleepy blue ocean

我满心都是你呀,我的爱人,you fill up my senses

请允许我爱你吧,come let me love you

请允许我献出生命,let me give my life to you

让我在你的笑声中沉睡,let me drown in your laughter

让我在你的怀抱中逝去,let me die in your arms

让我静卧在你的声旁let me lay down beside you

让我永远伴你左右;let me always be with you

请允许我爱你吧,请爱我吧!come let me love you
come love me again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4 16:47
又想起八十年代初了,85年之前几乎就一台日立砖头录音机伴我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那台日立机还是还是当年我父亲因为从事编导工作单位上专门配的,结果被我据为己有了!
[attach]8015[/attach]

[attach]8016[/attach]

没找到日立砖头的图片,只找到这两个,现在看起来带给人温馨的回忆啊!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