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德国艺术歌曲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0
标题: 德国艺术歌曲
转载:http://tieba.baidu.com/f?kz=166392403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阶段。作家们要求艺术作品应当像民间文学那样自然、朴实,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因而产生了一批德国文学中优秀的诗篇。这些诗歌与音乐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德国艺术歌曲。它的主要特点是把诗词与音乐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比民歌和一般歌曲的艺术水平更高,艺术技巧的难度更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打破了封建统治者对音乐的禁锢,走出教堂和宫庭,到了家庭和爱好者的集会中间,进入了更广阔的社会活动范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8 19:49 编辑

[attach]8225[/attach]

C.G.克劳泽、C.P.E.巴赫、J.F.赖夏特、C.F.策尔特是18世纪初柏林学派的代表  
人物。他们对艺术歌曲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H.里曼编选的《德意志艺术歌曲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这个时期的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坚持以C.W.格鲁克为代表的传统思想,认为音乐作品必须以音乐为主,诗词只能处于附从地位,从而未能使这一萌芽状态的新形式很快发展起来。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J.海顿、W.A.莫扎特、L.van 贝多芬在艺术歌曲这个创作领域里写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海顿在晚年才接触到这个体裁,他的部分歌曲仍保留着歌唱剧的痕迹,和声与节奏都很简单,曲调优美流畅,从前奏和间奏中都令人感到这位器乐作曲家的特点。他用朴素的民歌手法谱写的《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被推选为奥地利国歌。《赞颂懒惰》是一首分节歌式的讽刺歌,流传很广。海顿著名的《美人鱼之歌》、《田园歌》和《水手之歌》等,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莫扎特写了30多首歌曲,《渴望春天》、《路易丝烧毁她负心人的信》和《致克罗埃》都是短小的珍品。前1首是民歌式的分节歌;第2首是压缩成为一支通谱歌形式的戏剧片断;第 3首是小咏叹调。它们有严谨的结构,流畅的曲调,丰富的和声和调性变化。《傍晚的心情》中虽然有语言与旋律不统一的地方,但是庄重的、协调的音乐语言,描绘了渴望得到永久安宁的心情。为J.W.von 歌德诗篇谱写的《紫罗兰》是早期艺术歌曲中最完美的创作。歌曲是用通谱歌形式谱写的。拟人化了的紫罗兰形象,它的向往和不幸的遭遇,用调性的变化,大小调的对比,如泣似诉的道白,表现得逼真动人。  

贝多芬的歌曲更深刻、更宽阔地表达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我爱你》、《忧伤中的喜悦》、《在阴暗的坟墓里》和《阿德拉伊德》都是朴实的、深情的作品。在《致远方的恋人》中,他开始把歌曲用钢琴间奏连接在一起,探索声乐套曲的形式。他善于表达庄重、富于哲理性的题材。为C.F.盖勒特的诗谱写的 6首歌曲和为C.A.蒂德格谱写的《致希望》是他成功的作品。他讴歌巍峨的大自然和真诚的友情;从对未来的憧憬联系到人的生和死,问苍天,谁主沉浮?答案是用连续进行的八度和弦描绘出星光灿烂的天际,说明人应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贝多芬的这一萌芽状态的思想,在《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中,得到了辉煌的体现。  

早期的德国艺术歌曲开始摆脱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形成具有德国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海顿只是成功地表达了诗歌的意境;莫扎特作为天才的歌剧作曲家,试探着用它来表现人物和剧情,而贝多芬虽然涉及到了人的精神境界,但也还是属于探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里他们预示了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2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8 20:03 编辑

[attach]8226[/attach]

F.舒伯特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里开辟了新的天地。他的歌曲创作中,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传统,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从柏林学派那里汲取各种分节歌以及较长的叙事曲的创作手法。他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无穷尽的曲调源泉,色彩丰富的调性变化,以及伴奏中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意境,都是从诗词中得到启发而产生的。他把人物、剧情、自然景色用音乐语言综合为完美的整体。歌德的诗歌代表了时代的新精神,它们强调民族感情、民族语言,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歌颂自由与爱情。舒伯特为歌德的诗歌谱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他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把德国歌曲从外来音乐的影响中解放出来。

舒伯特的代表作是他为W.米勒的诗所谱写的两部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歌曲中的主人翁在生活的道路上追求幸福和爱情,遭到不幸的结局。这带有自传性的叙述,体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处于封建复辟时代的内心矛盾和苦闷。舒伯特晚年为革命诗人L.雷尔斯塔布和海涅谱写的歌曲,被友人收集在一起,命名为《天鹅之歌》的套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表现。歌德的诗在舒伯特的歌曲创作中占有特殊地位。《野玫瑰》、《纺车旁的格蕾欣》、《魔王》、《人的限度》、《伽尼墨得斯》、《流浪者》和《普罗米修斯》,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征。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塑造了普罗米修斯的巨人形象。这使人们看到:在抒情的舒伯特之外,还有一个刚强高大、深思熟虑的舒伯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8 20:05 编辑

R.舒曼赋于诗人J.von 艾兴多尔夫、F.吕克特、H.海涅、L.乌兰德的诗歌以新的音乐语  
言。为海涅谱写的《诗人之恋》,为艾兴多尔夫谱写的《歌集》,为A.von沙米索谱写的歌曲套曲《妇女的生活与爱情》是他的代表作。《月夜》、《核桃树》、《春夜》属于优雅、深情的作品;《两个掷弹兵》、《玩牌的女人》属于戏剧性类型。舒曼的声乐作品充满了器乐性旋律的语言。他给钢琴伴奏更多的独立性,并巧妙地发挥了前奏、间奏和尾声的表现力。《诗人之恋》中有 1首名为《琴声悠扬》的歌,它好比1首钢琴独奏曲,歌声只作为一个观望者的旁白,用旋律性的朗诵在叙述。  

舒曼的创新精神在歌曲创作中得到充分表现,旋律性的朗诵、复调、短小乐句的运用,在当时都是新颖的。在舒曼的细腻笔触下,诗的细微变化都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舒曼大大扩展了歌曲的表现手法,为后来者开拓了宽阔的途径。  
   
C.勒韦是一位被人忽视的作曲家,R.瓦格纳和H.沃尔夫都很钦佩他,并受到他的影响。他的特点是谱写较长的叙事曲,用说唱的形式叙述复杂的内容和人物。他谱写的《魔王》可以与舒伯特的媲美。由于他过分强调音乐服从于诗歌,所以他的歌曲缺乏变化和展开。《爱德华》和《守钟人的女儿》是他的代表作。  
       
发展期的德国艺术歌曲,舒伯特最深刻地掌握了艺术歌曲的精髓,做到用音乐去加强文学诗歌的感染力,而文学又辅助地解释了音乐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德国艺术歌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舒曼略为偏重于文学,但他没有失去平衡,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勒韦和门德尔松都因各自有所偏重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钢琴,从构造到演奏技巧的提高,也大大地加强了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8 19:58 编辑

[attach]8229[/attach]

J.勃拉姆斯和沃尔夫把19世纪的艺术歌曲推向又一高峰。勃拉姆斯在音乐语言上  
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沃尔夫则更倾向于舒曼,侧重于文学方面。勃拉姆斯的宽广的、大线条的旋律,经常有饱满、浑厚的低音衬托。他最喜欢运用传统的分节歌曲式,并在中间部分穿插各种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和贝多芬一样,勃拉姆斯收集民歌,并为它们谱写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伴奏,其中有许多珍品,如《在安静的夜晚》、《小妹妹》。他还写了民歌式的歌曲,如《摇篮曲》、《星期日》和《徒劳的小夜曲》等,可以看出他的歌曲深深地扎根在民歌之中。  

  勃拉姆斯在自己的歌曲中抒发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时而心情沉重,寂寞忧伤,时而投入自然的怀抱,对生活充满希望。抒情优美的《田野的寂静》、《温柔的歌声》和欢快明朗的《我喜爱绿》和《牧歌》都是他的成功之作。和浪漫主义诗人一样,他也喜爱中世纪的题材,他为J.L.蒂克的诗歌谱写了《美丽的玛格洛娜》这组浪漫曲。感人最深的作品是严肃而富有思想性的《在坟地》、《死亡好比凉爽的夜》等。《四首庄严的歌曲》是他临终前一年的作品。在这几首歌曲里,有严谨的结构,雄伟的音响,对位的追逐和复调的埋伏,它不仅诱发激情,而且震憾思想。继贝多芬之后,勃拉姆斯更深刻地把音乐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把艺术歌曲推到表达哲理的高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4
沃尔夫的主要创作体裁是艺术歌曲。他的创作特点是把诗词的内容、语言与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之浑然一体,达到一种诗中有歌、歌中有诗的境界。他的创作方法是一个时期以一个诗人的作品为中心。沃尔夫很熟悉古老传统中四部合唱与器乐重奏,他把对位的技巧巧妙地运用在歌声和钢琴伴奏之中,形成他独特的风格。他还把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原则运用于歌曲创作,强调诗歌中人物的个性,给艺术歌曲带来前所未有的戏剧性。也正是这个缘故,他后来离开了抒情的德国诗歌,到外国诗歌中去寻找异乡的风格与色调。  

沃尔夫的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 1种是音乐语言接近民歌,欢快明朗,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例如《默里克歌集》中的《漫游》,它有朴素的民歌音调,钢琴伴奏有独立的主题和展开部分,烘托出内容的变幻。在《西班牙歌集》中充满南国的风光和情趣,吉他、手鼓和西班牙的舞蹈节奏,活泼而幽默。歌集中的《在我卷发的影子下》,歌者的每个思想感情变化都用调性的变化来形容,钢琴伴奏的表现力蛈e 髦旨记傻脑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第 2种类型是表现人物内心感受和精神境界的作品,如《默里克歌集》中《被遗弃的少女》,他以细腻的色彩描绘出孤独的少女在晨曦中点柴取火的辛酸与凄凉。《歌德歌集》中的《伽尼墨得斯》、《人的限度》《普罗米修斯》是沃尔夫的代表作。《伽尼墨得斯》讴歌了明媚的春光,豁达的胸襟,钢琴伴奏绚丽多彩;《人的限度》用音乐语言注释了歌德哀叹在巍峨的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沃尔夫和舒伯特一样,着重以庄重、和谐、宽阔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在《普罗米修斯》中,沃尔夫以高度戏剧性的手法,刻画了巨人的震憾人心的反抗精神。  
    
沃尔夫的早夭使人看不到他更大的发展。在他后期最成熟的《意大利歌集》中,使人感到他又回到早年《默里克歌集》的表现手法上去了。沃尔夫和勃拉姆斯晚年都在德国诗歌之外去寻找创作泉源,这说明浪漫主义文学衰败的迹象。  
   

F.李斯特很关心并喜爱艺术歌曲,他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他为钢琴改编的名曲。《洛雷莱》、《当我入梦》、《我愿他去》、《山峦沉静》是他比较杰出的作品。瓦格纳晚年谱写的《韦森东克》组曲是艺术歌曲中的重要文献。  
    
R.弗朗茨是一位值得重视而未被重视的歌曲作家。在他的歌曲中明显地看到以下 3方面的影响:①古老的德国民歌和民间诗歌;②J.S.巴赫、G.F.亨德尔的主题结构;③新教四部合唱中教会调式的色彩。他最喜爱海涅的诗,四分之一的歌曲选用了海涅的诗。他的作品中分节歌占多数,有简单的民歌曲调,有俏皮的和弦外音。他所表现的内心世界不是激情的,而是静穆的、和谐的,有时是忧伤的、浪漫的。舒曼、李斯特和瓦格纳都高度评价他的歌曲,《空中荡漾的声音》、《母亲,唱我入睡》、《水上漫游》和《我莫大的悲恸》是他的成功之作。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4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8 19:53 编辑

[attach]8227[/attach]

P.科内利乌斯是语言学家、散文家、诗人和作曲家。诗歌和音乐内在的联系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得到最完善的体现。他和弗朗茨一样是以艺术歌曲作家进入史册的,内心深沉的感情和严谨、洗练的手法,是他创作的特点。《新娘组歌》和《圣诞之歌》是他为自己的诗歌谱写的两部套曲。  
   
G.马勒喜欢用乐队为自己的歌曲伴奏,他一方面运用乐队的交响性来创造戏剧性气氛,同时也运用单一乐器的独奏来表现必要的抒情性,由此而得到色彩上的变化和情绪上的多样化。《男童的神奇号角》组曲取材于民间诗歌,显示了他对民族语言、民族音调的热爱。《漂泊者之歌》、《孩子们的挽歌》是他成熟的作品,充满内心的激情与悲恸。《大地之歌》是采用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的7首诗谱写的一部6乐章的交响性套曲,与舒伯特的《冬日的旅行》有相似之处,曲中表现了追求光明,渴望幸福,对现实不满而感到孤独与无能为力的心境的描绘;曲中以温柔的摇篮曲暗示送葬曲的进行,抒发了作家愤世嫉俗、渴望辞世长眠的消沉情感。  
    
R.施特劳斯在他早年创作旺盛的时期写过比较好的歌曲。他力求与德国古典传统保持密切的联系。《明晨》、《黄昏之梦》、《你,我心上的皇冠》,都有优美流畅的曲调。《小夜曲》、《秘密的邀请》是最有舞台效果的名曲。他还善于写轻佻、欢快的诙谐歌曲,如《天气不好》、《我所有的思念》和《为何?姑娘》等。他的许多歌曲都用乐队伴奏。  
    
施特劳斯去世的前一年写了 4首歌,被后人命名为“最后的四首歌”组曲,它表现了在坎坷道路上走到尽头的人,借秋末的黄昏抒发自己渴望永久安息的心情。曲中彩虹般的连唱在宽阔的音域中运行,表达了夕照清明,一片安详与和谐。施特劳斯用细腻的笔触赋予乐队以丰富而又透澈的和弦,是他的成功之作。  
    
这个时期的艺术歌曲打破了室内性的局限而进入了演奏大厅。H.普菲茨纳在浪漫主义的传统下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丰富了歌曲文献,但没有做出新的尝试,M.雷格尔独特的风格表现在和声和复调的运用,但流传较广的只是几首朴实的小歌,如《玛丽亚的摇篮曲》、《林中的寂静》和《病危的孩子》。  
    
其他按照德国文化传统谱写艺术歌曲的有挪威的E.格里格,俄罗斯的А.Г.鲁宾斯坦和П.И.柴科夫斯基,芬兰的J.西贝柳斯和Y.基尔皮宁和瑞士的O.舍克。  
   
20世纪的音乐中断了300年来以旋律为主的传统。A.勋伯格谱写的《月迷的皮埃罗》已经不是歌曲,而是说白歌唱。P.欣德米特谱写了两部声乐套曲《玛丽亚的生活》和《年轻姑娘》。A.贝格、A.von 韦贝恩和E.克雷内克都在艺术歌曲领域里作出了贡献。但是从总的趋势来看,德国艺术歌曲已失去推动它前进的力量,而处于彷徨的境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9:56
[attach]8228[/attach]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19 07:57
很多都喜欢,尤其《最后四首歌》,为什么告别的题材总是那么令人伤神感怀呢?
作者: rock    时间: 2010-4-19 10:00
马勒的<少年魔角>也属于此类艺术歌曲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24
马勒的也属于此类艺术歌曲吗?
rock 发表于 2010-4-19 10:00

应该是的,是马勒根据诗歌而作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40
[attach]825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53
马勒的《少年的魔角》
作者:邵奇青

  云雾中飘来的传奇,在大森林里弥漫着。天外的遥响……不可测的存在,冥冥中生成了许多星际闪烁的灵动。那里的潜韵,终于化作了闪电般的光芒。散射着,照耀着。就近的营房,聚拢着混杂的乐队。鼓声、歌声、喇叭。军号。人们在尽情地欢跳着。遥远的号声,若隐若现的,烘托了伊格劳的荒诞和香美。号声点缀着这里的景观……,最初勾勒马勒心宇的,就是这个神奇的遥响。每当马勒去与她对话,从那里出来,那里就有一个“嬉戏”在作应答。这样的心灵感应多了,马勒就不认为自己在作曲。而是在“被创造”。那个号声早已进人他的梦中!载着上天的灵光,扬起了他生命的风帆。许多人习以为常的一种遭遇,在马勒都是一种和谐,一种感动。他的心宇原是那么宽广,他的密度远比莫扎特更厚更宽广。让声音自己去描摹大自然景观,按着她的本性去呼唤美。这原是现代作曲家精心设置的一种底蕴,在马勒却是与生俱来的。西贝柳斯、德彪西等已很音画,记录和再现了大自然的光和色,马勒却在音画上布满了苍穹。更为弥远。他要从中讲述另一世界的灵动,启悟人对另一层生命的憧憬。所以,马勒从开始创造,就不属于“三维”的,而属于“四维”。乃至无穷。他试图用音乐去证明那种不可知,用音乐去罗列生命的种种神迹。他要向人说尽感动之外的天恩浩荡,与江声涛涛绝然对应的另一种壮美。所有这一切,与那个号声不无关联,那个号声,就像上天赐予人的那种启示,镶入在他幼小的心房里,期待他去“解密”。从他八岁教人弹琴那反常的老到中,人们有理由相信马勒最初的种种潜韵。由此,也就理解了他为何要在“第二”、“第三”、“第五”、“第七”与“第八”中,一再重用号声。号声,亮丽,没臻。与他未来的心路一一对应。他一生都在讴歌造物主,又那么心平如空地似在云中漫游。这就回答了他之所以拥有音乐的全部。不难看出,当拥有音乐的最高启悟,他就注定了要与世俗逻辑有所隔阂。神往号声的出处,就决定了他如梦、又创造的。两者缺一不可,仅仅是梦,失败的人生。单是创造,又并非属音乐的全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54
 如今那个《格林童话》已为人所知。格林兄弟集掖了德国人的智慧和幽默。以其坚硬的语感,嘲弄、讽刺、隐喻着。就如同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种种荒诞。人生的不可知不可测中所必然遭遇的某一种荒诞和扭曲,都在格林的历史镜头里有所释发,那是智慧的心语,不会为时光磨损入。《少年的魔角》是格林童话的又一拓展。其情远比格林更为晦涩、荒诞。由布伦塔诺(Clemcns Brentano, 1778-1892)和阿尔尼姆(Achcin von Arnim, 1781-1831)两人改编的德国民歌集,一直令马勒读后拥有乐感,他一直就在梦中腹稿。歌德看了这本集子,发出了这样的呼吁,说:从人性上来看,他可放在未来音乐大师的钢琴上,谱出有意义的旋律。马勒如期走来,就把这个心中的遥响谱写成乐。

  大致说来,此曲集如同一个戏言。是把与时光逆旅的生命拿来加以扩展,记录了一个个难以令人理解的故事,哨兵去了,听到归营号,灵又归来;恬美的杜鹃和夜莺在欢唱,却不幸由驴子来当评审;圣安东尼不经意间跑到河流旁,他布道,鱼儿雀跃,灵有反映;即便讲爱情,也是魂兮归来的那种,是梦中的许多意象。布鲁诺·瓦尔特说,他一定从中发现了原属于他的精神故乡。他在这里找到了震撼他心灵的一切……大自然的、战争、幽灵、爱情、别离、虔诚、粗鲁的幽默……从她们之中,马勒本人的品格,阳刚的气概和充满力量的独创性显现出来。马勒从原诗中的五百首诗中,先选了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写有钢琴伴奏。在1892年之际,他又写了五首附钢琴伴奏的乐曲。被后人收集在《青年时代歌曲集》中。这就是以后管弦乐和钢琴两种版本的基础。有的作品是马勒在写《第二交响曲》和《第三交响曲》的休息之际写就。马勒将自己的这个歌曲集称为“幽默曲”,共十二首: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54
1.哨兵的夜曲;
2.徒劳;
3.不幸时的慰藉;
4.谁作了此歌谣;
5.人间的生活;
6.向鱼布道的圣安东尼;
7.莱茵的传说;
8.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
9.当美妙的号角响起;
10.赞美崇高的理性:
  ① 原光(《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
  ② 三位天使恬美的歌(《第三交响曲》第五乐章);
  ③ 我尝到了天上的欢愉(《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
11.起床鼓;
12.少年鼓手(这两首为马勒后来所加)。

  作品的特征是大小调并置,连德勒舞曲与民间旋律并置,在配器上强化了铜管的音色。此外,在每一首歌曲的配器上,马勒有意注重了室内乐的神韵。从中,可看出写此曲集是为日后交响乐作准备的。

  《哨兵的夜曲》故事情节简单,只讲了哨兵的心态,他上了岗哨,却思念起情人。马勒似乎借“景”抒怀,这里影射出他自己的某些处境。音乐上,连德勒舞曲、军乐、铜管乐、打击乐和弦乐多重交替,直到余音若空,夜依然归于沉寂。《徒劳》讲乡村姑娘引诱年轻的农夫。马勒为塑造室内乐景致,有意紧缩管弦乐编制。就像日后《五首吕克特歌曲集》的片断,只要了二件乐器去表达大乐队的构思。《不幸时的慰藉》描写了一对未婚夫妇,其中一个要离家出走,引发出彼此互诉衷肠。有些神韵模仿了舒曼的风格。《谁作了此歌谣》写得恬淡、动人:“那边高山上的高房里有一个好姑娘……她住在一片草原上……谁作了这首小歌谣:‘三只鹅过桥——两只灰,一只白’谁不会唱此歌,可以跟着吹口哨!”《人间的生活》(这是一首孩子与母亲对话的歌)原名《太迟了》后被马勒摒弃,写得凄楚、哀婉。描写了挨饿的孩子,熬不过收获季节就去了。马勒在此借用了舒伯特《魔王》中的织体。弦乐伴奏的呼吸十分悠长,对比强烈。《向鱼布道的圣安东尼》极富隐喻。马勒对此种题材十分熟谙,这种重情于另一层生命之美的构想,后在《第二交响曲》中有所引用。《莱茵的传说》是梦幻的,诙谐的,以不安稳的圆舞曲节奏统驭着乐曲。马勒强调了弦乐的流畅性,又关注了铜管的配置,其中圆号与小号的音响极为朦胧。《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表现了被囚的人试图抗拒外在的诱惑,坚定自己的信念。《当美妙的号角响起》,象征性地表现了男女的爱情。圆号小号以弱音起,音画般的勾勒出诗的底蕴。风格上是抒情的。《赞美崇高的理性》写得十分凝炼,立意深刻。描写驴子当评判,说出杜鹃与夜营的歌唱孰优孰劣。配器上:用了两个八度音程和半音程相互对置。乐曲最后柔弱的八度滑音令人难忘。《起床鼓》说的是战争亡灵在心爱人的窗前列队行进……。其景十分幽隐、沉重。尤《少年鼓手》描写将要被处绞刑的逃兵向自己的亲人作别的情景。旋律是笨重的,音响的重音感马勒用在了《第六交响曲》中的快乐章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起床鼓》酝酿了贝尔格歌剧《沃采克》此曲的动机被用在第三场军队进行曲的一个片断(啊!战士们)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0:5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19 11:01 编辑

塞尔晚年出访欧洲时在三大唱片公司留下了几个非常精彩的录音,(DG: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Decca: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其中尤以在EMI录的理查·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和马勒的《少年魔角》为同类曲目之翘楚。这张专辑是精致机智,而又充满戏剧性的演奏,在塞尔精确、绵密的构思下,强弱及明暗的对比非常适当,而两位歌手高贵典雅的一流演唱也与之相互辉映。塞尔在这张唱片中的作用,不能认为只是为人声伴奏,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诉说马勒:第十首《在塔楼中被迫害者之歌》,如迷雾中迸出光芒四射的形象,就是他指挥的乐队与两位伟大的歌唱家共同创造的非凡艺术效果之一。这十二首歌曲本是单独成篇,无所谓先后,马勒也没有指定演唱是用男声还是女声。唱片中对歌曲顺序的安排和歌手的演唱方式做了颇具匠心的安排,不仅使得演唱与歌曲本身的意境更为交融、声乐色彩更丰富饱满,最终也令人觉得马勒还是在自己所向往之中得到了安宁,那种若明若暗起伏于整个套曲优美旋律中的内在紧张情绪,得到了一个看来是非常合理的缓释。
作者: rock    时间: 2010-4-19 10:58
准备去买张听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9 17:11
[attach]8270[/attach]

这套东西值得拥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9 17:19
我见到有人买了又出掉了,呵呵。
大师买了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9 17:22
早有了!等着舒曼全集完成。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19 17:42
有这一套再收单本。何况这一套总体水准还是不错的,大牌云集,包括法斯班德、普莱斯、波斯特里奇、汉普森、珍尼贝克尔、都在内了。其实除了舒伯特后起之秀波斯特里奇以外,这里面真正优秀的是不在大牌阵列中的那些歌唱家们,比如菲丽希特.诺特、安娜.穆瑞等都有让人惊讶的优秀表现。制作人格拉汉姆.约翰逊(兼全集钢琴伴奏)看来对当代一线歌唱家了解得很清楚,知道针对每一位歌手的特性和气质安排不同的歌曲以配合歌手相印的气质特性。所以整体水平相当高。

Hyperion是一间值得尊敬的唱片公司,前些年因为版权官司差点导致公司倒闭。后来,几位合伙人靠卖冰激凌机赚来的钱艰苦维持Hyperion的经营,使得这一优秀品牌得以存活下来,这种执着值得敬佩!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