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我只喜欢CD ! [打印本页]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3 11:07
标题: 我只喜欢CD !
新型数码流不断的推陈出新和LP,开盘机的回归,让CD处在了尴尬的地位。为此,有相当多的发烧友放弃了CD,作为非常喜欢CD的我,可是看在眼里而急在心里,难道CD真的不能出好声音了吗?
作者: rock    时间: 2017-1-3 11:08
CD 可以出好声,LP 也可以...
作者: F18    时间: 2017-1-3 11:11
要出好声cd就可以了,黑胶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 阿华田    时间: 2017-1-3 12: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cfan    时间: 2017-1-3 12:25
朋友接触了一套真正大动态的大洋路系统后动手自己调整了一套动态接近大洋路的系统,在进行动态试验的过程中发现在系统动态范围足够大同时各频段的微动态也足够大时,黑胶的动态范围比较小的缺点和CD系统微动态不足的缺点都会愈加突出,相互间的取舍还是要考虑考虑的。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1-3 12:35
完全支持,CD可以满足目前发烧需求。LP的动态及炒豆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各取所需最好。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7-1-3 12:35
喜欢单层sacd
作者: muse007    时间: 2017-1-3 12:44
开盘机回归,有回归吗,未必吧,有多少人玩开盘机?
估计与玩CD的人数相比,至少差二个数量级。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1-3 12:59
玩开盘机的全国都“屈指可数”,楼主说的回归是指有这种现象,即便有再多优点,全面回归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 nba    时间: 2017-1-3 13:22
西湖肥妹8868 发表于 2017-1-3 11:07
新型数码流不断的推陈出新和LP,开盘机的回归,让CD处在了尴尬的地位。为此,有相当多的发烧友放弃了CD,作 ...
看在眼里而急在心里,难道CD真的不能出好声音了吗?


好的CD系统可以把维也纳金色大厅搬回家,整个舞台程现在肥妹面前,让肥妹看在眼里在心里。

CD系统没必要搞多声道或环绕声,因这会失去音乐的舞台感、立体感。电影系统例外。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3 13:30
黑胶和CD比较,主要有这些差异:

CD方便。
黑胶声音鲜活感要好,就是声音更生动。
大部分的古典音乐的经典版本的首次出版都是以黑胶形式出版的,头版的意义在于其原汁原味,代表音乐家和录音制作工程师最早的理念。我们从头版黑胶听到的意义主要在此。而且,这些制作人今天都已作古了,他们的理念也一去不复返了。只能从早期版黑胶领略他们的风采和制作理念了。

比较黑胶和CD,要多去参加音响展。或者自己亲自去玩。多实践就明白了。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7-1-3 13:32
欢迎妹妹来我家!!
作者: nba    时间: 2017-1-3 13:43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7-1-3 13:46 编辑
shinelb 发表于 2017-1-3 13:30
黑胶和CD比较,主要有这些差异:

CD方便。


基本上是这样,但好的CD音响系统可以做到声音鲜活生动,而CD机却不需要很昂贵。

.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7-1-3 14:01
妹妹你玩你的,急啥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3 14:35
哈哈哈。超高级的LP能够全面超越CD,但绝大多数的LP拥有者,其声音可真的是无法与好的CD媲美。
作者: face76    时间: 2017-1-3 14:49
以上说法是两者都玩过的朋友吗?
作者: woncen    时间: 2017-1-3 14:55
数码流就不能出好声?!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3 15:13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3 15:16 编辑

我曾经玩过的cd机,(每一款均超过两年以上的),87年买了第一台飞利浦的合并机,从此了我的CD旅程。TEAC分体,型号忘记了,飞利浦LHH800,马克副牌Proseed分体,马克30,31分体,A730,波达,现在的Forsell--MKIII.
作者: tw6799    时间: 2017-1-3 15:20
感觉数码流发展非常迅速,声音会越来越好。但CD发烧友众多,相信会并存相当相当长的时间!
作者: tw6799    时间: 2017-1-3 15:24
我自己觉得淘碟、清洁保养、归类整理、选曲、换碟播放等,都是玩CD的一大乐趣!!!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3 15:26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CD机---LHH800,A730 , Forsell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着相当完美的音乐性,同时还不缺少一定HIFI性。其他我没有好好玩过的,我可没有办法去评判。哈哈。
作者: scfan    时间: 2017-1-3 15:28
woncen 发表于 2017-1-3 14:55
数码流就不能出好声?!


能出好声,不过还得要系统的动态够大,就能彻底拉开高清文件和CD(指CD机播放)的距离了,这距离比CD的动态比LP的动态大的距离更大。

而且得有个前提,得是原厂做的数码流,不是那种小公司或者发烧友自己用黑胶转的或者用CD抓轨的
作者: chengshuang    时间: 2017-1-3 16:02
是不是再顶级的LP系统,也会有炒豆声?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3 16:05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3 16:15 编辑

先说说LP,可以很负责任的讲,绝大多数的LP音乐味可以,但大气磅礴不够,在我看来,也就是多能士的老大堪称一流。那天看到一台,一问报价,50万,哈哈,直接晕倒,,,,,,,EMT930,927 中庸一流。也无人可比,值得拥有!!哈哈。
作者: kennel    时间: 2017-1-3 16:19
黑胶转录出来的数字文件,如果采样足够的话,信息量微动态都不少,然而动态并不大,还是只有黑胶的70左右,而CD在制作是的动态也有100左右了,如果能将黑胶播放的实时动态做expander,那将会是很不一样的表现了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7-1-3 16:20
本帖最后由 时光车间 于 2017-1-3 16:21 编辑

高品质MC唱头轻松拾取50KHZ的音乐信号,LP唱片里也有这些信号,但是现在唱头放大器的动态指标、信噪比能达到80db的屈指可数。而CD在这两个环节却是长项,但也不得不面对频宽原因导致的信息量缺失。
但是……放下、放下这些,接受却不必刻意较真这些区别。
CD、LP一起听,你能听到更丰富多彩的音乐。这才是根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3 16:28
chengshuang 发表于 2017-1-3 16:02
是不是再顶级的LP系统,也会有炒豆声?

品相好的黑胶是没有炒豆声的。
玩黑胶,黑胶品相非常重要,品相比版次还重要。
现在黑胶复兴,很多复刻版是全新的,是没有炒豆声的。
理论上头版黑胶最理想,声音最好,但现在随着黑胶的普及,黑胶也做得非常好了。
黑胶和CD结合着玩,非常有乐趣的。
作者: qui    时间: 2017-1-3 17:12
forsell有出品CD机?这牌子不是专业解码嘛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7-1-3 17:19
黑胶、开盘、CD、卡座、收音头都在玩,本人体会:
最方便的是收音头,电台播什么你听什么就是;
最好听的是黑胶,尤其状态好的头版(开盘当然也好听,但是成色好的二鬼带太难搞了);
最好玩的是卡座,可以自录自编;
也想给CD安个“最”字,想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如果一定要说,算第二方便吧
作者: SPETR    时间: 2017-1-3 20:11
要打分的话,CD 85分、LP 83分基本算平手。
作者: kennel    时间: 2017-1-3 21:41
加上一个最折腾的叫PCHIFI
作者: HD800    时间: 2017-1-3 22:58
我喜欢SACD。
作者: zhiweish    时间: 2017-1-4 08:21
说点实在的,哪位不想要CD了,要彻底换数码流或者入黑,我帮您解决CD不好处理的困难
作者: 米糕脏了    时间: 2017-1-4 08:26
那是因为你的cd机模拟味可以媲美黑胶了 哈哈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7-1-4 08:56
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7-1-3 17:19
黑胶、开盘、CD、卡座、收音头都在玩,本人体会:
最方便的是收音头,电台播什么你听什么就是;
最好听的 ...

数播的确方便并且低成本,但对数播的声音没有兴趣,所以没有上,不过我的先锋LX88 蓝光机貌似可以当数播玩,只是没有试过,哈。
黑胶要好声,调校很重要,一旦调整好,就基本不用再去动它,还有唱片本身的质量,包括版本和状态。
卡座原版玩得不多,主要从头版贵价黑胶转录,音质秒杀原版,只是没有什么收藏价值,自娱自乐而已。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7-1-4 10:46
肥妹可以来我这盲听Boulder 1021播放CD 和播放CD抓轨的数字文件,看看区别如何。

1021你再熟悉不过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4 10:51
再说说开盘机,声音绝对一流,声音饱满,音场也够巨大。可是,我听到过的,我也玩过的开盘机,我一直没有办法喜欢它。原因就是太过饱满,太过巨大,我可接受不了。差不多都是血盆大口。最最关键的是,音色雷同。听上10分钟就想睡觉。
作者: face76    时间: 2017-1-4 11:08
调教好的系统,不是很脏的碟不会有炒豆声的,炒豆声大是系统不行或没有调教好!基本没有炒豆声不是那么难的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4 11:59
上海潜水员 发表于 2017-1-4 10:46
肥妹可以来我这盲听Boulder 1021播放CD 和播放CD抓轨的数字文件,看看区别如何。

1021你再熟悉不过了。 ...

没有问题,哈哈,也当一回潜水员。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4 12:21
玩CD ,玩LP。。。大家都非常清楚需要下功夫,硬件,音乐载体,周边。。。。。。要出好声音,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玩PCHIFI,其实下了功夫才能出好声音,只是这些东西目前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难以理解和接受罢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7-1-4 12:22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7-1-4 12:49 编辑

@qui
什么是微动态?能解释一下吗,谢谢  发表于 昨天 17:10

Qui兄好,微动态,相对于动态(动态范围)而言。

【动态范围】是指音响系统重放时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与静态时系统噪声输出功率之比的对数值。 单位为分贝(dB)。一般性能较好的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在100(dB)以上 (百度百科)

动态范围更多是指音响系统表达动态的广度,而【微动态】就我个人理解,指的是音响系统在特定的小的动态范围内表达音乐的深度,两者是不同的坐标系,共同构建音乐的立体概念(不是指声音的立体概念,完全不一样)

(调整得当的)黑胶系统带给人的那种自然的音乐感,就是微动态的体现。而CD系统先天有动态范围的优势(100dB,黑胶只有70dB),但微动态是劣势,音乐性强的CD机微动态都相对做得较好(当然比调整到位的黑胶系统还有点差距),微动态好CD机举例比如ARC CD7/8,微动态不好的CD机举例比如高文

当然并不止音源,音响系统所有的环节都对动态和微动态有影响。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4 13:38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4 13:40 编辑

为什么开盘机那样呢?奇怪奇怪。哈哈。
作者: 不变的俏面    时间: 2017-1-4 14:54
昨天朋友拿了邓丽君的老版黑胶和同专辑的银圈,在瑞宝CD和多能士124黑胶分别放,本来CD机听得很满足,听完黑胶回头再放CD,根本听不回去,唉
作者: sx114    时间: 2017-1-4 16:16
可能黑胶比CD更好声,但那可能要同时符合几个条件的:LP机调整得好,唱片保存得好,不嫌换碟麻烦,耳朵辨别得好,能承受LP的高价。。。。。等等。对于绝大部分听音乐的或者说是听歌的爱好者,可能还是CD更接近实际一些吧。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7-1-4 16:35
不变的俏面 发表于 2017-1-4 14:54
昨天朋友拿了邓丽君的老版黑胶和同专辑的银圈,在瑞宝CD和多能士124黑胶分别放,本来CD机听得很满足,听完 ...

在我的系统里,同一版本(都是头版)的LP和CD对比过多次,单论听感,基本上CD完败。
作者: 乱讲    时间: 2017-1-4 16:47
黑胶、CD、数播,在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人听,感受不同,得出结论也不同。还是适合自己才是好。黑胶炒豆声不是必然的,新碟、品相好的二手碟是没有炒豆声的。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7-1-4 17:35
很多LP音乐感染力一流,CD很难做到
但LP永远有噪音,品相好噪音小,但还没听过一点都没有的

放弃LP
作者: SPETR    时间: 2017-1-4 19:19
LP的分离度也是短板,整体声音发混,乐器位置也混沌、模糊。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7-1-5 08:47
空山鸟语sshong 发表于 2017-1-4 16:35
在我的系统里,同一版本(都是头版)的LP和CD对比过多次,单论听感,基本上CD完败。

单纯的参数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说的是听感,我认为听音乐,听的不是数字,而是感觉。
好的系统放好的LP,动态十分牛逼!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5 08:52
今天聊聊SACD,我的看法一定有相当多的发烧友会不同意,但既然是看法那肯定会有不同。
SACD有很多人认为非常好,密度高,音场大,音色远远超越CD。关于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可是,却很少有发烧友会关注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素。我先不说。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5 08:52
未来一定是数码音源的天下, 我坚信!

CD,SACD也罢,将来一定会被高码率的数字文件所取代。但是,CD是目前最方便且成熟的音源回放方案。 LP,不算版本的寻觅,单就硬件的调整就是一个麻烦事,影响声音的环节太多,没有标准可循,属于自娱自乐型!开盘 除非能弄到全新的2轨 带速在15IPS的开盘带和调整在状态的开盘机,也是追求怀旧和情怀的。SACD作为新一代数码系统,全新录制的DSD文件 的确是一流的声音,可惜出版的品种相比CD太少。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7-1-5 10:22
发展是一种进取,守住是一种美德,所以还是什么音乐载体都要玩,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载体是天下无敌的,百花齐放才是正道。至于喜欢什么都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别说谁一定战胜谁,不适合音乐与音响的享受。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7-1-5 10:36
年龄越上去,越会带着自己的回忆、情怀去享受音乐,去把玩系统,收音头、卡座、MD是追寻记忆、开盘、黑胶是享受情怀、CD是理解音乐、SACD、DSD、蓝光是追逐时代,一切为了人机交流,一切为了感官和音符的交流,一切为了享受生活,所以开心最重要,为了开心,还是尽可能地把玩各种音乐载体。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7-1-5 10:48
妻妾成群的老王。。。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7-1-5 12:32
感情因素很重要,SACD太HIFI了吧?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5 13:28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5 14:43 编辑
直言不讳 发表于 2017-1-5 12:32
感情因素很重要,SACD太HIFI了吧?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反复比较了SACD与CD的区别,SACD的HIFI元素全部都不缺,但就是人机交流不够,冷冷的,情感缺乏。它在你面前似乎风情万种,热情四射,可你却总是会坐怀不乱,无动于衷。(当然,你的系统要比较到位)
还有一点,但凡被日本人碰过的唱片,器材。基本都是光光的,滑滑的,总是缺少擦弦感。入木三分是好的,可日本人就是要入木九分,听久了,就是给你一种木木的感觉,没有活泼爽快的情节。所以,适当保留一定的毛刺感是非常可贵的。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1-5 14:21
赞同CD较SACD胜在感情和耐听度上,SACD目前还取代不了CD。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5 14:23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5 14:29 编辑

听我好几个发烧友说起,凡是SACD兼容CD的机器,一般都放不好CD 。强烈建议,喜欢CD的发烧友千万不要买兼容机。完全可以搞上两台。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当今又有几台CD机可以完胜 LHH7OO, LHH800 和 A730的?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1-5 14:42
前几年SACD及DVD-Audio出来时,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音视频用户都认为CD宿命将会终结,但很多人用了以后感觉虽然新产品取样频率等各项指标远超CD,但在音频处理上确实不及CD,这才导致不少CD机价格居高不下。个人猜测,SACD等声音不如CD可能由于格式及处理芯片等原因。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7-1-5 14:43
不得不说听感差异真大,在我家里日版单层sacd比CD好太多太多了,相比Cd单薄,坚硬,无感情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5 14:47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5 15:20 编辑

数码规格越来越高,模拟还原也就越来越难。太多的发烧友坚信高规格的数码一定好,我却没有信服!!!!!飞利浦的CD机可是一比特的奥!!假如当时制定标准的只有SONI而没有飞利浦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听到如此动人的CD了。哈哈。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7-1-5 14:59
确实,日本人追求完美太过精致了,那种“冬瓜毛”真实的质感都磨掉了。德國器材也是这个走向,但人家的质感还在的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7-1-5 16:35
十多年前玩过马兰士SA14 V2,托朋友从香港带来的,当时已经算不错的机器了,用来替代TEAC  25N,没玩多久,被G 08秒杀(同一张SACD\CD双层片对比),出掉了。
不过最近在朋友家里听了二嫂老大,让我对SACD和日本器材有了新的认识。
经验有用,但经验主义有害。
作者: zhiweish    时间: 2017-1-5 16:51
本帖最后由 zhiweish 于 2017-1-5 16:54 编辑

忽略趋势,有时间欣赏些音乐,唠唠闲嗑,喝喝茶,抽根雪茄,享受人生的美好,活在当下,未来是属于别人的,手里有啥听啥最好,其次弄台CD。摆弄来摆弄去,都摆弄好了,时间到
当然,摆弄也是种乐趣,把摆弄当乐趣而不是音乐当主要乐趣的也enjoy
作者: jeffzhang    时间: 2017-1-5 17:14
发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烧友对所有的器材包括音源、功放、线材等等都追求“素质”和高解析,然后又希望音响系统出来的声音要温暖有感情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7-1-5 17:18
jeffzhang 发表于 2017-1-5 17:14
发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烧友对所有的器材包括音源、功放、线材等等都追求“素质”和高解析,然后又希望 ...

不这样怎么还叫发烧呢!完美且品位高的追求!
作者: jpark    时间: 2017-1-5 20:52
西湖肥妹8868 发表于 2017-1-5 14:47
数码规格越来越高,模拟还原也就越来越难。太多的发烧友坚信高规格的数码一定好,我却没有信服!!!!!飞 ...

伪科学的结论。想当年CD面世时一样的数码声,然后不断研究插值算法,平滑曲线,才有今天烧友喜欢的高级CD声。sacd从数据上来讲绝对比CD更保真,但dsd依然是采样的数字数据,sacd机可能还处于初段,依然需要算法去平滑声音,相信调整好的或者是今后的sacd机一定胜过CD,这是必然趋势。
当然,喜欢CD没错,别人喜欢sacd也没错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5 23:00
我觉得到了次旗舰或者旗舰级别的SACD系统,兼容CD,其播放效果一样精彩。无他, 这些系统里 解码线路和光学读取线路 就会分成CD/PCM和SACD/DSD两类,各走各的通道,没有相互取舍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就是时钟的问题, 素质好的数码系统配上高素质的时钟,绝对是如虎添翼!
作者: ypyp    时间: 2017-1-6 07:06
考察前面各位讨论的,各类重播音乐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进步的程度,以及投入成本可比较的境况下,至少到目前,立体声CDP重播已有音乐录音,其可闻的音乐性综合素质是最可行的。
作者: ypyp    时间: 2017-1-6 07:21
日本厂商的古典音乐产品,制造技术的精细度和耐用度一流,但其调校理念,尤其是作为其设计底里的审美取向,与欧美厂商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给予我等的听感,就是要不够大气和活生一些。

看看日本的绘画艺术与欧美的差距,其书法艺术与中国的差距,就对他们各自的音乐演绎和表现风格之差了然了。审美取向,与各国历史千多年的积淀,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积淀,有关键性的关联。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6 07:30
日系高班机器 制作的精细程度 远比欧美要来的强,真正的工匠精神!随着欧美设计师的加入,日系高端器材开始有了欧美器材的味道。比如ESOTERIC与WADIA的合作到招募其核心设计成员,其音源从K01开始,在音乐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 心灵的乐音表达    时间: 2017-1-6 08:29
ypyp 发表于 2017-1-6 07:21
日本厂商的古典音乐产品,制造技术的精细度和耐用度一流,但其调校理念,尤其是作为其设计底里的审美取向, ...

说得很有道理,触及到深层次的根源!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6 09:18
希望看到大家的评论,现在聊聊数码流。近5年是高规格数码流大力发展的年代,也就是为了新的规格,我买了波达1012.同时也买了一些蓝光CD。可惜的是,现在我还是回到了我喜欢的CD.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6 09:28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6 09:30 编辑

规格越高的数码流,声音的密度也会非常之高,密度与场面让人十分的满足。很多发烧友趋之若鹜。老实说,系统小众一点的发烧友是完全可以满足的了。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7-1-6 09:51
感情交流永远排第一位。目前,数码流、SACD,由于这两个载体音乐里那种该有的顿挫感缺失,不能不让人想起高档商店橱窗里光鲜的模特。数码流就算以后一统天下,对烧友们來说,可能不像现在一样纠结于头版二版的问题了,但估计付费也不会低,大家别忘了唱片公司靠什么吃饭的
作者: jpark    时间: 2017-1-6 09:55
取样频率越高,越接近模拟曲线,这就是数码流的进步之处。
不过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怀旧情节会加深,总以为新不如旧。就像许多老人,不相信医生和医院,越来越相信各种神乎其神的保健理论一样。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6 10:46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6 10:48 编辑

各位发烧友,请注意我的用词噢。我听了不少的数码流,基本一个德行。就是--- 密度高,场面大。横向好,深度差,没有层次感。如同一块大门板。可这还是表象。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6 12:45
毫无疑问,CD最容易玩,最为成熟,可以玩的充其量就是:电源线,信号线和避震垫。

目前阶段,最难玩好的,就是数码流播放,数码流播放,说穿了,就是电脑播放,涉及到电脑和音响的结合。

有的音响烧友不理解电脑程序和播放软件对声音的影响,随随便便一台笔记本+foobar就开始评判数播了。

有的电脑高手连电源线的作用都难以理解,又怎么可以理解硬盘的供电,接插件的作用?需要时间来磨合。

专业的音乐播放器,其实也就是一台专门播放音乐的电脑,配置音乐播放软件。
数字播放,还没有形成标准,目前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阶段,少有成熟的专业播放器,很正常。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1-6 13:14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7-1-6 13:15 编辑

现在上海的电台也大量使用硬盘,资深的人士可是直摇头啊。哈哈。快餐文化。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6 13:30
专业的音乐文件,应该大大好过CD碟的,除非文件来源不严谨。
数字文件,用起来确实可以很快,不同的播放系统,可以有零食,快餐,大餐的不同感觉。

如果,发烧友以把玩音响系统的严谨去实验数播系统的各个环节,实验,再实验,数播给予的回报也不会是一点点。
作者: z751207    时间: 2017-1-6 15:51
向肥妹兄学习,集中精力玩CD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7-1-6 17:08
挑战一下,CD难道不是0和1组成的数字文件吗,为什么采样高的数字文件反倒不行了呢?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7-1-6 17:18
不同载体不同特性,LP,CD,硬盘文件各有特色。音场的表现上LP,CD,数码文件就很不一样。
LP很难去营造CD那种针指式定位和清晰的低频,数码文件的音场是方正式的,密度高和宽大横正面音场掩盖了CD那种锲型的纵深,所以早有玩家讲过听数字文件音箱的摆位和CD是不同的,这一定MICAMICA兄是深有体会。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6 21:00
是的,数字转盘是玩数播最需要解决的,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环节。
数字转盘,包括专用电脑硬件,播放软件,数字文件存储播放和硬件供电系统。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6 21:06
我以为,要体会和评判好数播系统,先不要去关注什么DSD文件如何如何,把PCM文件玩好再说,用CD抓轨的WAV文件去比较自己的CD机播放原版CD碟,看看什么时候可以超越了?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数播系统中每一个细节对声音的影响。
作者: cb003200    时间: 2017-1-7 06:15
家里1000张古典CD 都是正版 出掉 安心玩高码
作者: cb003200    时间: 2017-1-7 06:17
反正在我家 解码接数字转盘 解码接CD转盘 差距非常大 所以已经两年没听CD了 有几次心血来潮把CD转盘搬出来听听 基本上听不了两分钟 少太多东西了。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7-1-7 06:50
cb003200 发表于 2017-1-7 06:17
反正在我家 解码接数字转盘 解码接CD转盘 差距非常大 所以已经两年没听CD了 有几次心血来潮把CD转盘搬出来 ...

请老兄具体说说型号和搭配,你家数字称霸王。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1-7 07:30
看来cb兄的数字转盘相当了得,用的应该是同一解码器,不知用的哪种数字接口。
作者: op133    时间: 2017-1-7 09:02
本帖最后由 op133 于 2017-1-7 09:03 编辑

去年折腾了不少音源,现在LP,CD,数码流三修,算sacd的话,那就是四修,器材档次都算马马虎虎,不差。可以说每条路走到极致的话都可以出很好的声音。楼主觉得数码流不好,应该受限制于boulder的数码流播放器的水平,并不能一概而论。cd格式上先天吃亏,我有同一录音的cd,44.1格式,24/96格式,sacd格式以及LP格式,对比起来,cd和44.1真的各方面落于下风。cd和44.1之间倒是可以互相对比到底是数字转盘还是cd转盘出来更好,与高码率比,云泥也。其他几种格式各有千秋,动手能力强的器材不错的,LP应该可以胜出,sacd完成度最高,最容易出好声。最近跟搞音频硬件设计的专业朋友学习了不少,cd其实也是一种数码格式,只是格式44.1,载体是光盘,而且音频的码率决定了信息量的大小,就好像一个米袋,一个装了2斤米,一个装了10斤米,当年cd只做44.1受限于当时的载体容量民用音频处理能力等,如今技术进步了,高容量丰富信息的软体也就应运而生。当然网路上充斥了很多山寨自转的所谓高码率,甚至dsd文件,粗制滥造也是混淆视听的。如果正经从专门网站买24/96或者更高码率的文件,和cd对比下来还说是cd好,那可能真是硬件不搭或者是观念使然了。

作者: 上海潜水员    时间: 2017-1-7 10:28
op133 发表于 2017-1-7 09:02
去年折腾了不少音源,现在LP,CD,数码流三修,算sacd的话,那就是四修,器材档次都算马马虎虎,不差。可以 ...

楼主木有用boulder播放数码文件。我比较了同一张cd和抓轨,再boulder上放,很难分得出。当然可能器材还不够班。1021本来就用了个100多块的dvd rom作为cd抓取,读入内存并播放。 这和1021通过upnp读取数码文件,缓存再播放一个道理 。刚下载了op133推荐的几个数码文件,presto 2016的排行榜不是盖的!
作者: 不倒翁    时间: 2017-1-7 11:09
试一试,就知道怎么样了。没有试过玩过,可能会是一种遗憾
作者: op133    时间: 2017-1-7 11:56
数码流很多环节影响声音,是否电脑CAS,还是一体机,内置什么硬盘,有没有电池供电,加不加时钟,给的是方波还是正弦波时钟,10兆原子钟还是普通震荡,路由器,NAS……没玩到这些细节妄下断论都是不合理的。当然这样的玩法不一定合适所有人去玩,毕竟很麻烦,甚至到时钟输出阻抗的匹配也要注意。要说我也很爱CD,因为手里收集了几千张CD,这是一种情怀,但情怀不能作为营养去脑补,把低规格的文件捧得比高规格文件还高。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7 14:21
米袋子的形容 非常形象! CD和SACD比较来看 少的就是信息量。而这些信息量 恰恰是调校到位的顶级LP系统所具备的。至于调整不到位的LP, 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我认为高规格的数字文件如24比特 192khz 是目前所有实体唱片包括LP的克星了,前提是真正的原生信号 而不是靠升频出来的。网上的数字文件 PCM的 有很大一部分是靠升频出来的,而SACD的古典文件 基本靠谱的。

目前完成度最好的数字转盘是棒子货W20,1万7千美刀,国内卖10万。15万以上的解码器 也开始多了,ESOTERIC的最新旗舰D1,DCS 维瓦尔第,MSB Select 等。
作者: sanyuenet    时间: 2017-1-8 21:00
本帖最后由 sanyuenet 于 2017-1-8 21:09 编辑

CD和SACD并存的时代,并没有因为SACD格式更加优秀而让发烧友舍弃CD而投入SACD。
不能复制盗版 ,碟片价格偏贵,只是其中的一些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并没有呈现一面倒的好声音。

很多SACD碟,本身就是一层SACD,一层CD,可以方便放到SACD机和CD机上播放进行比较,不存在版本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出现一面倒的声音?播放设备影响到了SACD碟的发挥。
CD机高档的产品太多了,声音各具特质;而SACD大多数还是入门级别的,有的甚至是用视频播放器同轴输出给解码器做比较参考。

数播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不把数字转盘扎扎实实的做好,仅仅依靠文件的高格式,比较CD机想要呈现一面倒的优势,也是困难的。

利用CD抓轨WAV文件,做出实实在在好声音的数字转盘,用它去打平或者超过CD机的播放水准。

这样的数字转盘再用高规格文件比较CD机播放,会是什么状况呢?

作者: liss    时间: 2017-1-8 21:49
本帖最后由 liss 于 2017-1-17 08:06 编辑

目前最好的PCHIFI数字转盘,释放出达至现场而又高于现场的音乐:无压缩的动态、深不可测的宁静、无论庞大马勒交响曲还是一只蚊子从眼前飞过的弱音都能很好的再现,客观的音场还原--无论宽度和纵深感。事无巨细的细节,恰到好处的质感和微动态,音色高度纯净、透明、鲜活,总体声音柔和而清晰、清晰而柔和、能硬能软,那怕是柔板亦能发掘音乐的内部张力,形体准确还原,无论从大提琴钢琴低音声部的厚度自然过度到小提琴纤细的线条到钢琴高音区针尖颗粒感 ,都能完美播放,对大型交响乐团的能将上百件乐器分解开又完美融合成一体。几十个T的无损音乐,数万张的CD、母带,可在秒秒钟查寻到要听的音乐。什么 LP,开盘机、CD碟等都是浮云
作者: 都峤山    时间: 2017-1-8 23:17
我想知道这样的系统在哪!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7-1-9 01:02
得,看来讨论这个话题的我们老了。
作者: op133    时间: 2017-1-9 07:47
虽然我也觉得数码流可以达到很高境界,但上面的描述也真让我觉得成仙了的感觉。是我努力的方向 :-)
作者: cb003200    时间: 2017-1-9 08:42
当然用同轴 USB小弟打死不用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