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犀利吐槽 | 拜托,音响圈就是被这些“泥石流”搞复杂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2 12:18
标题:
犀利吐槽 | 拜托,音响圈就是被这些“泥石流”搞复杂的!
2017-05-21 巴汉 高保真音响杂志
点击上方 高保真音响杂志 可订阅哦!
消费误区
在Hi-End音箱消费者中极少具备相应的欣赏水平,他们从音质到音色乃至于性能与品质等,对Hi-End音箱的把握都缺少相应知识甚至感觉细胞。因此更多的消费者就像冯小刚电影《甲方乙方》中的神经病所说那样“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在一次前述中提到的德国某售价极高的360°发声音箱(自称Radialstrahler技术),经台湾某电视媒体报道,在展览会上以2500万新台币价格销售出4套,分别被中华开发工业银行董事长辜仲莹、台湾工业银行董事长骆锦明、台中七期名人梁先生、牛耳艺术创办人牛效华买走。这款音箱是信噪比与效率最低的音箱,其能以高价卖出并不是因为电声品质与性能有多好,而是因为其造型奇异与价格高昂。消费者并不是买它的声音品质,而是买它的“花拳绣腿”。因为消费者不具备高性能高品质音箱的识别能力,甚至连正确的音乐重放概念都未建立,基础的音乐素养也不具备,如何能够判断音箱重放音质的好坏呢?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几乎是多数富人的消费通病。无论穷人富人,都希望能买到与价等值的音箱。
由于是买音箱,当然是用钱买好声音。但是缺乏音质判断能力,缺乏音乐素质基本标准,根本就判断不了声音品质的好坏,只好主观上将价格与品质联系起来,殊不知“一分钱一分货”这个经济学概念,既是诚信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非诚信企业的发财之道。贵的音箱可以与好的音箱划“=”,也可以划“≠”。在普通人看来,价格越贵的音箱一定是品质越好的音箱。这是音箱文化发展至今的一种怪象、也是乱象。
从根本上讲,这并非好事。反而对真正的Hi-End音箱发展是不利的。
教育问题
迄今,我们从未听说过有谁将音响品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传播。相反,在我国音乐教育层面上,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音乐欣赏课,而音乐欣赏课的重放音响设备都是劣质的。这无疑将不正确的音响概念教给了学生。
音乐欣赏课作为美育教育之一,表面上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但由于传播知识的人一代一代都不知重放音乐的音响设备与重放音乐品质的有关知识,对音响品质没有一个标准要求,故重放设备品质再差也不会顾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仅仅是完成教纲,而不在于真正使音乐知识受众获得音乐的美感体验。这就导致了众多音乐受众根本就没有音乐品质的正确观念。
受教育者最终也变成教育者,一代一代将错误的音响概念往下传,这是一种严重的音响品质文化知识的传播乱象。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2 12:19
传播问题
再看看媒体。音响媒体有两类:一类是活动媒体即音响博览会及其音响市场,另一类是由纸媒体演化出来也包括纸媒体在内的“多媒体”,也就是杂志、报纸、互联网信息等。不少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商业性。
也就说,不少媒体都是围绕音响产品唱赞歌的媒体,是为产品供应商、销售商“吹喇叭”、“抬轿子”的媒体。它们不会对产品进行正常的批评,即便从中也不乏正确的音响知识传播,但都不与产品宣传具体结合起来。所以,不少媒体基本上是按照产品商的要求来传播音响知识的。
网络媒体更是将产品的好吹捧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且生造许多内行外行都看不懂的“声学名词”来忽悠受众。
媒体内容是商业性的,媒体行为也是商业性的。所以,媒体只能作为音响商的营销工具,其中音响知识(包括信息)传播中的正确与否就显得不重要了。
这无疑加重了音响错误知识的影响,无形中对“设计>科技”、“价格>价值”、“噱头>搞头”的产品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放大了音响知识与信息的消极社会影响。
设计>科技
“营销派”制造音箱的普遍做法:首先是“设计>科技”。他们的制造基本原则就是“外观+外观+还是外观”,根本不把声学技术放在首位。因为要制造真正的Hi-End音箱,最麻烦的是开发成本高,制造成本也高。
即便是不惧开发成本问题,也还有个技术人才问题。真正的扬声器系统研发人才并不易寻到。但如果把外观设计放在首位,不仅没什么开发成本,也用不着正儿八经的技术人才,制造成本也低。
如美国某款所谓Hi-End音箱,造形像一个“驼背人”。箱材号称用纳米级振动测试仪的X材料与S材料(你能看懂是说什么材料吗?),每升(L)重量不到1Kg,高音扬声器为软球顶丝膜,安放位置高过1米(大约1.4米高),售价120万元人民币。每升(L)重量不足1Kg说明其箱材密度并不好(相当于中密度板)。无论你用纳米级还是皮米级振动测试,密度低就意味着隔音不好,隔音不好低频发挥的效率就低;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分割失真严重,且位置太高,如果坐在沙发里听就听不到准确的定位。采用较低密度箱材、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以及安放高音单元位置超过1米等做法都不是真正Hi-End技术所允许的。它印证了设计大于科技的做派。
“设计>科技”在音箱制造行业是很普遍的,无论是高价位、中价位、低价位的音箱产品,绝大多数都重视外观而忽略电声品质。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2 12:20
价格>价值
音箱的价值在于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与价格对应,诚实的做法当然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也就是声音品质与电声性能同价格对应:好声音高价格,孬声音低价格。这是所有消费者的愿望,也是诚信产品的原则。但由于绝大多数音响消费者根本就没有建立起好声音的标准,这就给制造商一个价格大于价值的营销机会。如本文上篇所分析,市面上所谓Hi-End音箱从技术上表现出Hi-End水平的少之又少。
至于中价位的所谓Hi-Fi音箱,其销售对象多是发烧友,也就是那些对音乐爱好并能明辨声音品质的消费者。其制造商尽可能地创造性价比高的产品,尽可能采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音箱。比起市面上的所谓Hi-End音箱而言,它们真正是超值的。而且,不少Hi-Fi音箱会实实在在地、而不是虚拟地介绍音箱技术参数,甚至附上频响曲线图、总谐波失真图、箱体共振指标图等,一切都显得对产品的技术表现具有信心。
可许多号称Hi-End音箱的产品就不一样了。它们针对的是“五音不全”的有钱人,而不是音质挑剔的发烧友,所以用不着从技术上、品质上去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要把价格抬高就能满足有钱客户了。
拿以前生造词举例的B100音箱来说,标价60万元人民币/对,49万元人民币可以成交。每只音箱单元为1只等磁式带式高音,两只5寸防弹纤维中音,两只10寸纸盆低音,加上中密度板箱体与铝质障板、铝质侧护板,再加上顶级分频器的制造成本也不会超过3万元人民币。
当然,并非制造成本低而销售价格高就等同于价格>价值,关键是上述举例音箱都是传统技术,存在许多声音品质上的缺陷,并未达到相应价格的产品品质。它们也拿不出相应的高指标来证明“货真价实”。
许多厂商会生产一个所谓旗舰级音箱,然后将价格定到奇高无比,以高价格来宣示自己能做“高”等级的产品,从而带动较低价格的系列产品销售。这一招很管用:在普通消费者看来,旗舰那么贵一定价值很高,即便买价格较低的同一系列其他产品也是蛮有价值的。
噱头>搞头
“噱头”在这里当花招解;“搞头”在这里当实在解。噱头大于搞头在这里指产品花招大于产品实际含金量。
比如德国某品牌,在中国市场20多万~100多万价格。其以古典(1877年)留声机喇叭造形为特点,甚至比古典留声机喇叭结构更夸张。号角,就是它的噱头。在扬声器系统技术里,所有号角造形对音质都是有害的:因为它加重了前腔效应,使声音含混不清且变形失真。但这个品牌系列抓住号角造形这个特点,来构成自己造型上的独树一帜,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形成一个激发消费者联想的花招。号角的利用不仅破坏音质,而且的确没有什么听头,也就说音质的含金量不仅没有甚至是负数。它相当吵人。初听会有新鲜感,聆听时间稍长会感到恶心。因为初听时会对其声聚焦的“激励器”效应感到刺激,时间稍听长一点,号角特有的声聚焦噪音会造成心理烦躁不安。
再如什么“机械式接地”结构的分体式音箱、把剧院的声音“搬”回家(也就是失真很大的号角音箱)等,无不是一种噱头>搞头的做派。
作者:
古今笑谈
时间:
2017-5-22 13:47
本帖最后由 古今笑谈 于 2017-5-22 13:48 编辑
说真话,办实事!你这一通大实话,会影响多少生意和人缘,但这是一股清流。我以前到国内数播和解码大咖家中,那时候还只有几千元一台,但现在通过各种平台,枪手。产品身价已非一般烧友能够承受,但声音有变化吗,有啊。但跟不上价格的变化啊,话事人和我说钱都投宣传了,都投宣传上了,
产品吗?自已猜吧!Hi-Fi到Hi-END,是价格上去了,并不是品质上去了。
乱说一通,不知所云。算随感吧!
作者:
风清云淡820
时间:
2017-5-22 14:23
这里面几个知名品牌貌似很容易对上号啊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7-5-22 14:59
继续,终于有敢说真话,又有能力说真话的出来了。早说过HIFI在当今商业生态下就是一畸形怪胎。皇帝敢不穿衣并不是皇帝不知道,是皇帝知道你们没人敢说出来。
作者:
老九
时间:
2017-5-22 15:06
说的有点道理,就是极端了些。
作者:
dannyluo
时间:
2017-5-22 17:00
只有极品敢说真话,其他的论坛都带有商业性质!从来不会说某产品的不足.
作者:
一壶浊酒
时间:
2017-5-22 17:21
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像楼主这样的大实话!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5-22 17:24
有钱就是任性,特别在中国,也说不出来什么不对,算是某总设计师之功劳吧。
作者:
loudewa
时间:
2017-5-22 18:59
世界经过这么多年相对和平的高速发展,少数人财富的积累相当可怕,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了,一块表都可以几百上千万,音响还算小意思了
作者:
狱霸
时间:
2017-5-22 19:05
好文,音箱应该以声音为诉求!录一段音箱重播的爵士乐助助兴
http://pan.baidu.com/s/1jIQKgXS
作者:
小晋
时间:
2017-5-22 19:32
这不是楼主写的吧,转载于 高保真音响杂志 的文章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2 22:04
据一名茅台酒的内部人士反馈,“通常4到5斤小红高粱可以酿出一斤白酒,酿造一斤白酒的粮食成本只有十几块钱,加上人工费用是三四块钱,再把储藏成本和酒瓶包材全部计算在内,一斤茅台酒的成本也不会超过40块钱。”可以说,这样的成本价和零售价对比,真是太令人吃惊了! 因此,马云也忍不住批评起来:”有一个朋友跟我说,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酒,一瓶要卖到800元,但是酒的成本却只有10元。因为有300元花到了电视广告,300 元再给了渠道商,还有100到200元给到了回馈和包装。那么因此消费者购买成本只值10元的酒,却要花800元的代价
作者:
lequ
时间:
2017-5-23 06:48
不知毕加索的名作,画布加颜料成本几何?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3 10:33
小提琴爱好者们可能还记得,几年前法国声学研究者克劳迪娅·弗里茨(Claudia Fritz)率领的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显示,被蒙住眼睛的职业小提琴家并不能分清一把“意大利古董”(他们测试了斯特拉迪瓦里琴与瓜奈利琴)与新小提琴的区别。 眼睛被蒙上的话,职业小提琴家似乎也无法分辨出“古董”和新小提琴的区别。图片来源:Shannon Stapleton/REUTERS 当时,这项研究简直是枚重磅炸弹。 在17位演奏者中,有7位表示他们分不清,7位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只有3人答对了。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在新小提琴和意大利古董琴之间没有发现任何差异。” 弗里茨解释道。
作者:
空壳
时间:
2017-5-23 10:34
这些古董小提琴通常可以拍卖出数百万美元的价格。 2006年,一把昵称“锤子”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拍出了354万美元的天价。 天
作者:
jogo
时间:
2017-5-23 11:31
你拿那个天价鸡缸杯蒙眼喝一杯水还不是一个味道
作者:
jogo
时间:
2017-5-23 11:36
我发现hifi圈玩顶级器材的人基本不会在论坛或者公共社交媒体发表言论说玩平价器材的如何如何,反而我见过太多讽刺讥笑买贵价顶级器材的是傻是瞎是不懂是炫富是啥的,
这种风气我觉得很可悲,从社会学来说,消费是一种个人习惯和选择而已。
这个帖子我很愿意和之前山寨fm的那个帖子对比看。
作者:
ok97
时间:
2017-5-23 12:53
存在即合理,各有各的消费群体,各有各的需求。如同10万的车在高速也能跑120公里,100万的车也能,但坐在里面的人感觉会一样吗?
作者:
狱霸
时间:
2017-5-23 13:06
秒就秒在天价器材的拥有者并不等于就是发烧友,那可以跟十万块买个包包的富姐没什么区别:同样有人崇拜也有人鄙夷,并不足怪
不懂声音,没有音响文化,无论平价天价都不明白什么是好坏,会把只有铁匠才能适应或者爱听的天价恶声买回家!因为他们只知道“贵就是好”,却不知道音响并不是这样,保时捷无论哪方面都比QQ强,但音响不是这样,没有人的参与天价一样很可能很难听,实际上比电视机喇叭还缺乏可听性的天价音响不少
音响有很多的人文内涵不是花钱就能买来的,而是需要时间去体会,去投入,浸淫
作者:
swjyc
时间:
2017-5-23 14:27
好贴,一定要顶一顶。
作者:
追风少爷
时间:
2017-5-23 15:18
来吧!继续进行
作者:
海豚
时间:
2017-5-23 15:57
相信文中说的道理,理性,真正的发烧友其实都是理性的。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7-5-23 19:02
其实就是HIFI行业畸形而鬼鬼祟祟的商业模式,使得产品不能充分竞价,这才使得价格完全脱价值,所以才会看到贵的不一定是好的,然后就会有各种音响玄学出来抬轿。
作者:
lihifi
时间:
2017-5-23 21:54
耍这东西的人还是太少了,小众的东西很难体现其真实的一面,都是玩情怀,秀肌肉的做派,关键是----人家晓得自己是在裸奔,但也知道你们不敢(也不愿意)说。
作者:
jerry665
时间:
2017-5-23 23:22
二手市场的价格相对更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
skywalker
时间:
2017-5-24 12:17
现在HIFI更像奢侈品的搞法了,声音提高一点点,价格翻几翻。
作者:
liebestod
时间:
2017-5-26 10:38
HIFI本来就是奢侈品。
作者:
rock
时间:
2017-5-26 12:01
HIFI是奢侈品 , 但你也有不奢侈的玩法....
作者:
直言不讳
时间:
2017-5-26 14:23
特别认同最后一段。这也是发烧的魅力所在!
作者:
阿华田
时间:
2017-5-26 17:4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黑海一舟
时间:
2017-5-26 20:43
对该文,敝人赞成50%左右。
另外,对跟帖者“真正发烧的人体温是37°”的观点完全不赞成。
对分不清小提琴音色的段子很惊奇,中国也有很多的乐器厂家,看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买几个中国产的300元/把的小提琴就够使了。 他们还能分清300音响与300000元音响音质的区别不?
作者:
jerry665
时间:
2017-5-27 10:21
切身体会到,对花了大价钱买器材的发烧友,很多人津津乐道于说这器材这不行那不行,甚至说他这也不会听那也不会听。大多数情况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作者:
muse007
时间:
2017-5-27 12:43
品牌,品牌,品牌,这个是价格核心的要素,
还与经营者的营销策略有关,
比如3万元的一个LV小包包,又能比3千元的国货精品好到哪里?功能上有什么提升?
200万的箱子未必一定比20万的箱子好听,但一定比20万的箱子有面子,
其实产品的价格到达一定高度,继续加高投入或价格,就没有什么性价比,功能也没多大改善,
但心理、面子是绝对不一样的,玩HIFI也不能免俗。
作者:
夏日游海
时间:
2017-5-27 13:16
楼主说话偏激了一些。我说一下我的想法。为什么有些东西,对比成本而言性价比奇低?难道真的是商家玩弄消费者?
1.我能做,你懒得做。
传统音箱,动辄几百公斤的吨位,虽然就是木料做个外壳,喇叭拼上去,网上找线路图做分频,但并不是一般玩家想做的。用家更多的是“用”,而不是“做”。正如同一句说出来就会被暴打的话“你觉得他唱的不好,你唱个看看?”一样,有钱就买现成的。价高价低由市场来定而不是成本。SONY R10耳机才多少成本?现在价格已经翻了5倍以上。
2.我能做,你没有能力做。
有些音响器材有独特技术。例如MBL的葫芦,FE的精密加工,木内和夫的调音道具。这不是你想做就有。单人玩家真想做,也得走量产流程(做磨具等),画的钱反而更多。晶彩线值那么多钱吗?但你真会拿金块银块找冶炼厂做一样的吗?还是买更划算吧?
3.一个品牌,实际我花的钱远不止你能想到的这些。
一个品牌推广,特别是奢侈品牌,推到消费者面前时,期间早就不知被剥了多少层皮了。由于是奢侈品,单位时间里卖的少,自然剥的皮就会更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吧?特别是“行货”这个东西,不仅是剥皮,还得阉割。
4.永远不要用物料来衡量一个物品的价值
有设计,有内涵,经典,奢侈的东西,就不要拿物料来衡量。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永远在垃圾桶里。不说音箱,就说咖啡机。100元档,1000元档,1万元,十万元的咖啡机,越高档提升越小,但价值提升越高。100元性价比最高,因为是0到1的变化,但也离“垃圾”这词最近。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7-5-27 13:46
其最根的问题是:所有的奢侈品都是名码实价(这个也是中国法规要求的,而且无论多高别人敢标出来,音响的,你敢吗?),你标多高都没关系,只要商家你开心就好,没人关心你在哪个环节花多少钱,只要求明码实价,让消费者能充分比价。个中什么原因只商家自知,在怕什么呢?再看看现在的电商(上线,这好像是趋势),帮你比价。所以我说在现在商业环境下HIFI的经营模式很畸形而鬼祟!
作者:
不变的俏面
时间:
2017-5-27 13:47
楼上说得好,同感
作者:
holam
时间:
2017-5-27 14:07
如果这篇错误百出的奇葩文章真的出自高保真音响,那这本杂志以后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PS:这本杂志到目前我一本也没买过也没看过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7-5-27 14:11
这样造就了烧友对商家的及度不信任,这能怪谁呢?其实你要把自家产品定位成多高的奢侈品那都 是你的事。好像爱玛仕,PP,都没有谁自已说自已是奢侈品。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它们是,HIFI不停地自言自语,如祥林嫂一般絮叨着说自已是奢侈品,但是大家就是不买帐。大家可以去看看爱玛仕怎么从一卖马具的变成今天的奢侈品的,哪一个不是经过几代人生与死的艰辛?想要奢侈品的暴利,却没人想要成为奢侈所要经历的时间,汗水,金钱积淀。所以你自已说你是奢侈品,花了多少多少银子,那没用,也没人关心。玩音响都是自已在家闷骚的,奢侈品是让别看见,显摆社会地位的。HIFI显然是东施效频,学错了榜样。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7-5-27 14:27
因为学错了榜样所以变得畸形而鬼祟。邯郸学步,忘其故技,匍匐而归,宋人笑之!其实你只要用心做产品,市场一定会给你足够的回报,烧友也会支持你。但别出了几个产品,标个天价就硬说自个奢侈。中央台黄金时段这么多做广告的,也没见谁就奢侈起来了?玩死的倒不少。这花多少钱?就脑白金活得好,它一年的推广费是多少?奢侈了吗?没有,但活好了。
作者:
gzyyr
时间:
2017-5-28 21:09
音响圈里还有问题就是一手市场假货横行、二手市场陷阱多多!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7-5-28 21:48
本帖最后由 富裕月光族 于 2017-5-28 21:49 编辑
HIFI确实是奢侈品:尽管一般的音响器材也可以听音乐,但是发烧友追求的是将音乐厅搬到家里来,其结果就是必须使用最好的器材。能够发出音乐厅一般音响效果的自然是属于奢侈品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7-5-29 07:57
个人感觉再贵再高级的音响器材,整体放音效果与音乐厅现场还是有区别的,但音色往往可以调的更顺耳一些。
作者:
NECRO
时间:
2017-5-29 08:46
存在即合理,我国现今小资产阶级的觉醒带来精神文明层面的饥渴,理性过度的感性反弹,辩证的看,是属于螺旋式阶梯状发展的必然阶段。LZ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某种社会现象,大可不必以一个阶段横截面以偏概全,静止的看问题。
作者:
NECRO
时间:
2017-5-29 08:52
一个社会现象必须是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社会行为,玩音响奢侈品早已是广泛现象,辩证的接受即可——成就深度取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社会需要金字塔往高阶段发展的必经之路便是,如果还把素质教育当奢侈品来看,恐怕是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脱节的表现。
作者:
NECRO
时间:
2017-5-29 09:02
本帖最后由 NECRO 于 2017-5-29 09:12 编辑
新兴的小资产阶级追求艺术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人性觉醒以及思想自由解放的一种行为模式——艺术为宗教服务,宗教是极致美学的象征以及具体化,在日复一日的膜拜中,磨砺自身粗砾的灵魂,一步一步达到自身灵与肉的升华。信仰并不是有神论和无神论那么简单,当代信仰的主体体现为对极致美的追求,重视过程对自身精神内核的塑造,发烧友们正是在不自觉走这条路,这种行为模式是具有普世价值的。
作者:
NECRO
时间:
2017-5-29 09:11
本帖最后由 NECRO 于 2017-5-29 09:13 编辑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必须为政治服务,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主体——而当代音响发烧友的发烧行为,往往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发自省的思想解放,回到艺术行为的本质上来是现今我国普遍范围内的共识,LZ的吐槽也许有感性自白的成分,也许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表现吧——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现象,不是吗?
作者:
luckyz
时间:
2017-5-30 18:18
holam 发表于 2017-5-27 14:07
如果这篇错误百出的奇葩文章真的出自高保真音响,那这本杂志以后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PS:这本杂志到目 ...
高保真音响确实每况愈下了,基本上内页就是广告彩稿的延伸枪文,不知道之前随杂志送的CD有没有付过原创版税?
呵呵!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7-5-31 13:45
想起来之前的故事------汽车吗,不就是一个沙发+四个轮子吗 .你想笑不得,你想哭也无泪。
作者:
myz
时间:
2017-5-31 14:15
存在就是合理的。价格的另外功能就是区分消费者。这属于营销范畴,和发烧就关系不大。
作者:
custsk
时间:
2017-6-2 19:27
“音响圈”里神经病比较多
作者:
shazi2000
时间:
2017-6-2 23:36
又看到楼主的文章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