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学玩黑胶】黑胶天地!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4:58
标题: 【学玩黑胶】黑胶天地!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3 15:23 编辑

我们论坛黑胶大佬很多,欢迎一起玩,o(∩_∩)o...可以上唱片,也可以上器材。我的第一部LP机,德国雕佬入门机,听流行很不错,MM唱头,模拟味十足。我的黑胶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

[attach]909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43 编辑

后来升级为当年的宝碟次旗舰,现在不是了,落后了。 声音偏中性,动态大。用ZYX唱头后声音比较幼细。

[attach]909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36 编辑

入门级的高度风唱头,声音很华丽,但不够幼细。目前用ZYX,将来升级还是想上档次高一点的高度风。

[attach]909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25 编辑

以前的KEF音响系统:

[attach]909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45 编辑

这张6眼头版当年才卖100多元:

[attach]909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3
[attach]909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46 编辑

这张MONO才10元,天上掉下了馅饼:

[attach]909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0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49 编辑

比较原汁原味的版本:

[attach]910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1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51 编辑

现在的摆位和器材,声音偏中性,分析力高,信噪比差一点。前胆后石,200瓦后级,2A3前级:

[attach]910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1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54 编辑

LP和CD同时交换着玩,很有乐趣:

[attach]910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2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57 编辑

现在已经准备好大功率后级,将来玩更好的大箱。目前CD机比较差,黑胶系统能玩很长一段时间了。

[attach]910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2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0 05:58 编辑

几年前买的复刻版,效果一般,但演绎好!

[attach]910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23
[attach]910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0 05:23
欢迎大家参与,嘎嘎。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5-20 13:27
老大,箱子不错!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0 14:24
胆机配古董箱+黑胶经典啊!
作者: brahms    时间: 2010-5-20 17:05
音箱这么大,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02:07
老大,箱子不错!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5-20 13:27

中看不中用啊,味道不行,没有味道,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02:08
音箱这么大,呵呵。
brahms 发表于 2010-5-20 17:05

是有点夸张了。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02:11
胆机配古董箱+黑胶经典啊!
牛仔 发表于 2010-5-20 14:24

现在播放黑胶的交响曲声音厚一点,是不是唱头的原因呢?唱针换过的?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5-21 03:30
S兄喜欢玩大音响系统。和小音响系统有何区别呢?音响我是菜鸟哦。
作者: op25    时间: 2010-5-21 03:48
S兄喜欢玩大音响系统。和小音响系统有何区别呢?音响我是菜鸟哦。
bach111 发表于 2010-5-21 03:30

大系统很费米,但临场感好,声音可能不够书架箱精致,有米还得上大音响系统。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1 06:26
10# shinelb

呵呵,黑胶和CD两手抓。
作者: guilao    时间: 2010-5-21 09:48
支持一下版主,这个游戏应该是每张回贴都应付上一张黑胶或黑胶器材的图片,有无文字说明都可以

[attach]9115[/attach]
这张杜普蕾以前很少听,这段时间偶然听了"Elgar: Cello Concerto/Dvorak/Respighi - Sol Gabetta",于是又找出这张黑胶听,效果来得深沉,常常要让你思考,而Sol Gabetta是一种器官上的刺激.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1 13:53
现在播放黑胶的交响曲声音厚一点,是不是唱头的原因呢?唱针换过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0-5-21 02:11

应该不是。
应该是针压。
针压的调整,不能简单的去调重量,要结合唱盘水平,唱针的切角,侧滑一起调。
如果没记错的话,施兄的这款唱臂左右角度是可调的,一定要将唱针左右调正。
水平尺上差一点,到唱臂和针哪就会差很多。
建议买个容易调整水平的底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16:33
支持一下版主,这个游戏应该是每张回贴都应付上一张黑胶或黑胶器材的图片,有无文字说明都可以

9115
这张杜普蕾以前很少听,这段时间偶然听了"Elgar: Cello Concerto/Dvorak/Respighi - Sol Gabetta",于是又找出这张 ...
guilao 发表于 2010-5-21 09:48

欢迎兄台加入。埃尔加我没有杜普蕾的,只有托特里埃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16:37
应该不是。
应该是针压。
针压的调整,不能简单的去调重量,要结合唱盘水平,唱针的切角,侧滑一起调。
如果没记错的话,施兄的这款唱臂左右角度是可调的,一定要将唱针左右调正。
水平尺上差一点,到唱臂和针 ...
牛仔 发表于 2010-5-21 13:53

谢谢,明白了。我的LP机底座是有可调的脚锥的。是水平的。很久没调针压了,估计是这个问题。因为播放音乐声音也不够轻松,估计针压过大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1 17:14
最好还是不要用脚锥调水平,不稳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1 17:28
最好还是不要用脚锥调水平,不稳定。
牛仔 发表于 2010-5-21 17:14

机器本身带脚锥的,是固定的,可调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1 20:29
标题: RE: 【玩个游戏】黑胶一枚又一枚!
阿巴多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马5:
[attach]912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4:35
阿巴多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马5:
9122
牛仔 发表于 2010-5-21 20:29

我原来有阿巴多的1和4,鬼使神差卖掉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4:40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2 05:17
o(∩_∩)o...好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6:24
[attach]912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6:24
[attach]912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6:25
[attach]912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06:59
[attach]9129[/attach]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2 07:52
我原来有阿巴多的1和4,鬼使神差卖掉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5-22 04:35

可惜啊!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5-22 08:04
标题: RE: 【玩个游戏】黑胶一枚又一枚!
[attach]913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2 11:23
可惜啊!
牛仔 发表于 2010-5-22 07:52

我还是80元一张卖掉的。我觉得伯恩斯坦CBS那几张马勒还可以,
DG版肯定不会买了,太贵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04:2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5-23 04:33 编辑

这两张流行LP是我最喜欢的流行唱片:

[attach]914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04:21
[attach]9149[/attach]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5-23 05:09
9149
shinelb 发表于 2010-5-23 04:21

这两张CD还有卖的,但价钱要200左右。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32
这两张流行LP是我最喜欢的流行唱片:

9148
shinelb 发表于 2010-5-23 04:20

呵呵,好片,CD已经足够好了!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32
[attach]9150[/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33
[attach]9151[/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42
[attach]9152[/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57
[attach]9153[/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57
[attach]9154[/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5-23 05:59
[attach]9155[/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6:51
永远的怀念:

[attach]9156[/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6:55
[attach]9157[/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07
[attach]9158[/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1
[attach]9159[/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1
[attach]9160[/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1
[attach]9161[/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2
[attach]9162[/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2
[attach]9163[/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3
[attach]9164[/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3
[attach]9165[/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3
[attach]9166[/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24
[attach]9167[/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31
[attach]9168[/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37
[attach]9169[/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39
[attach]9170[/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45
[attach]9171[/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7:48
[attach]9172[/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8:56
[attach]9173[/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05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12
[attach]9174[/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13
本帖最后由 xiaobei 于 2010-5-23 09:16 编辑

[attach]9175[/attach]

http://www.gz008.cn/audio/20081704.html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21
[attach]9176[/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24
[attach]9177[/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28
黑胶的一些基本知识(转)

作者:Kennith

要步进发烧音响的殿堂,笔者认为回归黑胶唱盘是第一步,毕竟黑胶唱片带给我们的仿佛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不像CD这类数码科技时代的产物那样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充满工业味道的不纯粹音乐。
有许多希望走上发烧之道的入门级朋友,阅读了一些关于发烧音响的文章,读了很多遍仍然不知所云,觉得发烧一词遥不可及,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仅仅对音乐、音响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很多器材以及各种发烧音响玩法都充满着好奇,唯独对音响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故欲成为发烧玩家而不知从何入手。也有许多人认为玩发烧音响和玩黑胶唱盘都是很深奥难懂的事,可能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真正领略到发烧的真谛。其实,笔者认为迈出理想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此希望能以此文章深入浅出的跟大家谈谈黑胶唱盘的入门之道。
凡事有人赞成也就自然会有人反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就请对黑胶唱片感兴趣的同道,与我携游黑胶的历史之河,一同窥视发烧领域的初貌。
进入90年代,镭射唱片(CD,Compact Disc)技术大行其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乎占领了整个音乐世界。镭射唱片凭借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集数码重播以及镭射光学先进科技之大成,与当前数码时代接轨,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媒介。在CD的强烈冲击之下,黑胶唱片于1993年停止发行,从此消声匿迹。而黑胶唱片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已成为一种传说中的神物,可以与古董一词牵上关系了。不过,在现代人互相追逐CD、MD、MP3以至MP4等等高科技音乐产物的同时,回到黑胶唱片怀抱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刚刚浅涉发烧领域的初哥,也有拥有n年烧龄的老鸟,他们受不了CD那种工业气息浓郁的声音,从而返璞归真,回归到黑胶唱片所独有的自然纯洁的音乐世界来。黑胶唱片如今反倒发展成为一种怀旧的时尚,开始逐渐融入“新生代人类”的话题中。每当听到黑胶唱片发出温柔和谐的音乐、感受着音质准确、音色逼真、原汁原味的声音再现时,总会让人回忆起黑胶唱片在唱机上悠悠地回转的那个年代。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29
黑胶唱片——即LP,英文全称Long Playing,来源于黑胶唱片的特性:唱片的响应频率与转速形成正比关系,黑胶唱片转得越快,其响应的频率就越宽,但这样却引出了一个问题——可录音时间的缩短。这是因为在唱片发展早期,技术还不够成熟,唱片必须以高转速来维持较宽的响应频率,带出有保障的音质,从而造成可录音时间的不足。自从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黑胶唱片开始发行,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唱片单面可录音时间提升至约30分钟,比以往的可录音时间增加了许多,其由此得名Long Playing。相对科技状况而言,最初的黑胶唱片被称为SP,Standard Playing,其转速为78转/每分种;而后期发行的黑胶唱片几乎都是33转/每分钟,黑胶唱片就被称为LP。此后,新的黑胶LP由于再技术和音质方面都胜于旧式的SP,逐渐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时至今日LP就完全成为黑胶唱片的代名词了。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29
今天要介绍的,是黑胶长片系统的传动设计。首先,入门者要知道的是黑胶唱盘的播放有别于CD。我们听CD时只需要将其放进CD机就可以播放了,但黑胶唱片的播放却挺有学问。播放黑胶唱片时动手成分比较多,不像CD机那样全自动,表面看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听黑胶意味着落后,有种原始时代与科技时代之间的差距;但正因为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来调整音色、改变音域等等,黑胶的魅力正源于此。 黑胶唱盘的推动设计主要分为三种:直接驱动式驱动(Direct Drive,简称直驱式)和皮带传动式驱动(Belt Drive,简称带动式)。直驱式设计是指黑胶转盘直接由马达驱动,不使用任何辅助零件。直接驱动唱盘出现时间较晚,在1970年由日本松下电器推出的Technics SP-10为最早的直接驱动式黑胶唱盘。直接驱动式的基本原理在于将马达与转盘组合在一起,由马达直接带动转盘的旋转,这种技术就当时来讲是相当有创新意念的。直驱式黑胶唱盘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带驱式唱盘皮带老化的问题,而另外一个闪光点则在于启动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配上较大扭力的马达,则几乎可以说是转停随人意,你要它转就转,停就停,滞后时间几乎感觉不到。对于直驱式唱盘来说,马达的品质是整个唱盘优劣的关键,如其是否不产生转动噪音等等。目前,直接驱动式唱盘比较少见,大多为日本产品,例如Technics、DENON、SONY等大公司都曾经生产过直驱式黑胶唱盘。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2
直驱唱机:
[attach]9178[/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2
带动式设计是以马达带动橡胶带拉动唱盘的转动。带动式黑胶唱盘可以说是黑胶唱盘中沿用最为广泛者,其突出之处在于马达带动转盘是以皮带为介质的,皮带的传动过程可以部分抵消马达带来的晃动,从而能够稳定音源,提升音质。与直驱式唱盘相比,其缺点在于启动速度较慢,有明显的滞后感觉,另外就是皮带存在老化问题(其实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这个问题,如果您每天都使用机子的话皮带老化松驰的速度是不会太快的,其使用时间可能长达10多年,反而不经常使用机子的话皮带一两年就会损坏)。由于带动式唱盘能带来更有味道的音乐,其仍然居于黑胶唱盘的主流地位。从纯HiFi的角度来说,带动式黑胶唱盘所播放的音色较纯正,杂音较少。而直驱式唱盘与之相比较,只在于保养方面比较简单(只要一般保养工作做得好,即使一年才开一两次机也没多大问题)。如果大家想像DJ那样纯粹为了玩捽碟、Remix等,直驱式唱盘就是你唯一的选择了,因为只有直驱式唱盘的马达才能承受得起强制式的前后转动、急停以及快速回复常速播放。但若你是想成为真正的音乐发烧友,带动式唱盘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其发出的美妙音质将令你如痴如醉。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3
皮带唱机:
[attach]9179[/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4
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唱盘驱动技术——惰轮(中介轮)式驱动。惰轮式驱动即在转盘与马达之间放放置一惰轮,作为两者的传动媒介,其作用在于可以仅仅依靠惰轮的接触与否来控制转盘的转动,这一优点曾经为DJ津津乐道。DJ们只要控制惰轮与转盘的接触与否,就能随时更换唱片。不过因其受惰轮的品质影响过大,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现在市场已不常见,笔者也只在这里略提一下。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5
德国DUAL 瑞士LENCO 比较多使用
[attach]9180[/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6
唱盘的驱动方式走过了这样一段历程:一开始主打市场的是惰轮式驱动,紧接着是带驱式唱主角,后来技术发展了,直驱式开始占领市场;最后,直驱式唱盘又退居二线,把首把椅子让回带驱式唱盘。70年代,直接驱动式唱盘受日本厂商的大力推动,直驱式唱盘几乎占据了整个高端市场,直驱成了音响界里高级的代名词了。由于直驱式唱盘所带来的音质似乎比不上带驱式,这就成为带驱式现在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

其实直驱式唱盘的好处还是挺多的,如其可以成套使用,免了一般调整安装所带来的麻烦,比较适合入门者;品质有一定保证;转速够稳定,且稳定下来的时间很短。后来直驱式退居二线,是因为许多曾是直驱式唱盘的爱好者投向CD唱盘的阵营了,致使其开始没落。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级收藏玩家偏向于带驱式唱盘,与此同时仍在继续生产和销售黑胶唱盘的厂家也多数以提供带驱式唱盘为主,大量二手直驱式旧唱盘流入市场,并且供货量相对充足,因此玩家们更容易以低价在二手市场上买到。对于各位初级发烧友来讲,笔者建议还是先买部直接驱动式唱盘,因为其价格较低,同时使用与保养也很容易。在大家对黑胶唱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再升级自己的黑胶系统吧。在一般的音量下,直接驱动式唱盘的马达所造成的杂音其实不是太明显的,除非您将扩大机的音量开到最顶峰,才会有很明显的杂音。试问一个爱好聆听温柔和谐音乐的黑胶发烧友又怎会忍受得了高音量对耳膜的刺激呢!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09:36
在黑胶系统中,如果说转盘整个黑胶系统的基础,那唱头是影响黑胶唱片音色的最大关键。因为唱盘的播放原理就是依靠唱针读取(即磨擦)唱盘的沟痕两侧(不是磨擦其底部,因为其底部是没有任何音乐信号的),通过磨擦所产生的震动借由针杆传回唱头,继而产生磁电转换输出电流;再将这些电流转换成电压形式,输入到前级,再经过等化线路还原,继续进入信号放大部分,最后经由喇叭播放出音乐的。 磁电转换的方式有几种,如动磁式、动铁式、动圈式、压电晶体式等等。其中动磁式(MM)、动铁式(MI)、动圈式(MC)最具代表性。黑胶唱头也据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动磁(MM)、动铁(MI)以及动圈(MC)。
动磁式的唱头(MM,Moving-Maganetic Cartridge)的工作原理为:将唱头里的线圈固定,针杆的后方带有一块小磁铁,磁铁中装着一小块橡皮阻尼,以这块橡皮阻尼为支撑点,通过唱针接收沟痕里的音乐讯号振动小磁铁的方式,产生磁力线切割的作用,从而获得输出电平。其中 SHURE是动磁式唱头的代表厂商,其从未生产过其它种类的唱头,是动磁唱头的力推者。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11:12
[attach]9181[/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5-23 11:15
[attach]918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2:57
[attach]918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3:03
[attach]918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4:10
[attach]918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4:20
LP与CD之争

文·【令吟村仕】
  


CD自八十年代风行后,LP与CD之争不绝于耳。

发烧友甲君告诉我:“我宁可听卡带都不听CD!”

发烧友乙君则说:“LP体系调校困难,容易出哼声、破裂声,而且又多杂声,哪能与CD比呀!”……

身为一位爱乐者,我从小便生活在黑胶碟的世界里,CD风行后我亦开始听CD, 曲目多为古典音乐和小时候(纯LP年代)尚不会欣赏,更不会买下的古董Mono录音。

谈到LP,我先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自1982年我首次在香港买下Esther LP后。每次路经香港都必定上金弦搜购Esther,故家中少说也有十来张Esther, 我真的爱上了Esther的歌声,当年我在某音响公司任职时,结识了一位医生Dr Seet。在某个星期六(全周最忙碌的一天)下午,此君大发伟论,与我谈了整整两个小时CD!他的结论是CD好过LP,我当然不服:“任你怎么赞CD好。你都没有办法把Esther的歌声重现得与LP一样好听!”由于当时尚无Esther CD上市,我就约他下个周末再来探讨并展示珍藏的Esther LP!

接下来的五天里,我忙着为Showroom 的VPI盘、SME和Grado TLX唱头细心调校,包括了Tracking Angle、Overhang、唱重及VTA等,除了水平调校外,其余皆用Cart Align及耳朵精调。

到了星期六下午,Dr Seet果然准时赴约,而Showroom的系统早在上午八点多就已经开始煲机。

我二话不说,把唱头徐徐降落在团团转的VPI盘上。

播放过程中,Dr Seet一言不发,听完一面之后,他打破沉默,要求再播一遍……结局不用多说了,当Dr Seet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播之后,一抬眼,才发现已经坐了整整45分钟,而且皇帝位周围也站满了旁听的人群……

Dr Seet站起来对我说:“太好了,太好了!我一定要买下它,人世间怎么会有这么美丽的歌声?!快告诉我,到哪里可以买到这张LP?”

“香港。”

“谢谢!我开始相信LP的确优于CD……”

“是啊!我从未在CD里听到这么感人的歌声。” 老板也说,并告之:“那是因为你尚未听过Sonographe CD机。”

一星期后,Dr Seet又来了,告诉我他昨天刚去香港,买了两张Esther LP!

哗!这两张Esther可真贵啊!

在家里我亦常播Esther,太太也很喜欢欣赏Esther的歌声,Esther CD一面市,我马上就买了下来,待到下班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窜进家门,直奔CD机,立刻开声!

只不过播了几个小节,太太跑了过来,直嚷嚷:“HI-FI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声音差了这么多?怪怪的?哦,……原来是CD。”

若将CD与性能很好的Belt Drive及Idler Drive LP盘相比,在重播效果方面,的确是欠缺了LP盘的“秀气”、“人性”、“自然感”及“暖意”。CD转盘之中,虽然CEC TL-1 CD转盘也同样属于Belt Drive,可是在效果上不能与LP完全相提并论,勿作出美丽的联想以至铸成美丽的误会!

但LP在Direct Drive盘上重播却大事不妙!Belt Drive 及Idler Drive盘的高贵气质大减,声音紧紧的、硬硬的,几乎任何一部CD机都要比它好听!

一般CD盘在出厂前已经调校妥当,用户只需调校水平和加钉,如此这般已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相比之下,要校好一部LP盘则需大费周章!调校所花费的功夫是CD盘的千倍、万倍!

由于唱头的输出微弱,故需要用RIAA唱头放大器,MM头在IKHZ时的前级标准增益为60db(1,000倍),MC头还要加多20db,达10,000倍!在低音频段,RIAA路的提升更可高达100,000倍!只要稍微调整一下,在中音频段便会有10,000倍,而在低音频更会有100,000倍以上的放大。

读者大人,你们怕吗?

我怕!

故此,《发烧音响》的老编陈瑛光先生常说:“千金难买靓低音!”原来道理就在此。玩LP一定要艺高胆大,才能搞得有声有色!搞好CD则比LP容易许多。

调校LP功力高深的发烧友所调校出来的CD体系自然也不会差,因为调校CD比起调校LP实在容易得多了!所以整天埋怨CD不好听的人,他的LP体系亦不见得会好听。

我私下认为,黑胶碟是人类发烧艺术的顶峰。不会珍惜LP及Belt Drive唱盘的人,我无法与他们谈HI-FI。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3
[attach]918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4
调整LP唱盘的八大基本功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4
调整唱头唱臂有什麽痛苦呢?第一:声音不稳定。往往今天听了好声,明天声音就跑掉了。至于为什麽声音会跑掉?从来这就是无头公案。也因为声音不稳定,LP时代邀请人来家里聆乐时,往往就因为声音跑掉而尴尬极了。第二:越调越迷糊:每一个人在调整唱头唱臂时都想要越调越好,但往往反覆调过几次之後,听觉越来越迟钝,越来越迷糊,也越来越不敢确定到底哪一次声音最好。调到後来,经常就是心神耗尽,疲劳崩溃收场。第三:变数大多。就以唱片本身来说好了,唱片弯曲不说,每个厂牌的唱片厚度还不一样。唱片弯曲其他的调整就都白费了,因为所有的角度都会不正确。而厚薄不同也让费心调好的垂直循轨角V.T.A心血泡汤,因为我们争的也就是那零点零几公分的差异。第四:要非常小心。为什麽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当然罗,因为只要您一不小心,昂贵的唱针就会被您弄断。唱针一弄断至少就要花个几千几万,您不会心疼痛苦吗? 基於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奇怪?既然听LP唱片那麽的痛苦,为什麽还有人甘之如饴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听LP唱片有成就感。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第二:LP是类比的声音。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大基本功。有了这八大基本功之後,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发展,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5
第一功: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尤其是转盘,如果转盘本身没有水平,那就没什麽戏好唱了。为什麽?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

  调整方法:使用水平仪。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然後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至于要如何调转盘的水平,由于各种唱盘的悬浮系统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在此详述。 检验成果: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6
第二功:调唱头超距(Overhang)

  顾名思义,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为什麽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要有这小段距离呢?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不好吗?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这麽说来,超距越大循轨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吗?也不对!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 Arm Length。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

  调整方法: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告诉您超距是多少。如果您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後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 检测成果:目视即可。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

  如果您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6
第三功: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在此要先做说明,不论您调整唱头的什麽角度,它所关系到的就是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说得仔细些就是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唱头的各种角度如果没调好,那几乎就是万恶之源。所以,我把各种唱头角度的调整列在最前面。

  调整方法: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锺或逆时钟方向扭动。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怎麽办?此时就只好靠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

  检验成果: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当您的耳朵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刺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此外,蔡炳荣在「音响论坛」83年1月25日出版的冬季特刊中第69页,曾提起将唱头讯号反相来调唱头方位角。这种方法必须拆卸唱头连线,一不小心就会将唱针弄断,在试时要特别小心。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8
第四功: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将Lateral译成「水平」并不恰当,说它是「补偿角Offset Angle」恐怕还来得传些。不过这是相对于垂直循轨角的说法。说得白话些,水平循轨角就是当您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

  调整方法:假若您有格状量规(Alignment 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後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後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锺或逆时锺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假若您手上什麽量规也没有,也可以以唱头盖的左、右侧缘线条为基准去调。

  检验成果:还是与方位角、超距一样,当您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剌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19
第五功: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轨角就是藉著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请您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其实,不论是水平循轨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轨角,它的道理就像锄地般这麽简单。

调整方法:无论唱臂轴心是怎麽锁紧的,调整时就只是松开螺丝,然後往上或往下调整「一点点」高度再锁紧。请注意,我是说调整「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并不是1公分或0.5公分,它应该是以0.1公分以下的「微距」来调整的。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弹指神功」在唱臂轴心上轻弹…下而已。为什麽只要调整这麽一点点呢?因为您在唱臂轴心上的高低调整一点点,就会是针尖在沟槽中垂直角度变化的「一大点」。以前,当唱臂轴心还是以一根螺丝锁紧的时代,懂得精调V.T.A.的LP迷都苦于那根螺丝锁不紧,声音会跑。後来的唱臂改良许多,锁不紧的问题得到有限度的改善。

  调整後,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依我的经验,通常唱臂後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检验成果:通常,V.T.A.太高声音会比较刺耳,V.T.A.太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到底要调到什麽地步,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与您知道了。

  讲完唱头三种角度的调整,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二个很重要的关键。其一是以上我所说的调整都是假设唱头的针杆没有左右偏斜、唱针的针尖也没有偏斜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唱头针杆与针尖都是歪歪斜斜的。其实这就是为什麽唱头会那麽难调的原因:您以为把它调正了,事实上它是不正的。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不要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应该也相信耳朵所听到的「正」。

  其二是我再次强调「弹指神功」的重要性。当您调整水平循轨角、垂直循轨角、方位角到最後阶段时,所能使用的就是弹指神功,因为此时用手指去扭转的力量已经太大了,唯有弹指神功才能将球弹进洞。至于弹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20
第六功: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如果抗滑调整得太离谱会发生什麽事情呢?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 调整方法: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最正确的方式当然是用显微镜观察针尖的磨损情况,再藉此调整抗滑力。不过,那也已经是在磨损产生後的亡羊补牢了。 检验成果: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

  理论上正切唱臂不须调整抗滑力。不过,如果唱盘或转盘没有水平的话,也会产生侧滑的力量,不可不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20
第七功:调整针压(Tracking Force)

  从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误解针压是指唱片沟槽承受到唱针的单位面积压力。其实,从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应该是「循轨力」而不是针压。不过在习惯上,我们都以针压称之。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没什麽争议的了,唱头说明书上建议多少针压,您用多少就错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

  调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针压器看起来都相当简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确性。不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量针压。

  检验成果: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5-23 15:21
第八功:唱盘避震

  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靠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馀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什麽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垫,再于石材垫上放软质吸震胶,吸震胶上才放唱盘。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结构的唱盘垫,同样也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震动。不过,在LP唱盘已是黄昏夕阳的今日,要买到垫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避震。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会认为原来调整唱头唱臂是那麽的简单,并没有前辈所说的那麽难。没错,如果您要达到60分的门槛标准,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经够用了。但是,如果您想要达到60分甚至90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过人的毅力、敏锐的耳力,以及对音乐的正确品味不可。想试试看吗?来吧,不要迟疑。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