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布鲁克纳 [打印本页]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29
标题: 布鲁克纳
布鲁克纳简介(转帖)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交响曲、宗教音乐、管风琴音乐和室内乐等,以交响曲著称,共作有11部交响曲,以第4、7、8、9交响曲最为有名。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29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恢宏的管风琴音响效果,同时把德奥民间音乐也放入作品中,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感;音乐具有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表达出19世纪中后期人们的复杂情感。   他的交响曲作品体现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虽然他承袭了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某些手法,但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尤其是他的半音化和声处理和庞大的结构模式,因此遭到了瓦格纳对立面的抨击。然而,作品中激情、细腻的处理和鲜明的配器手法也使他赢得了声誉。   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同时也因崇拜瓦格纳音乐而闻名。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0
布鲁克纳生平成就

  音乐史上曾有过这样的记载,19世纪,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对布鲁克纳的作品作过这样不公正而且让人迷惑不解的评价:布鲁克纳的作品是宗教的,过于平静,不出一、两年就会消亡并被人遗忘。然而,历史是公正的。作为19世纪的交响乐大师,今天为人们所敬重的不仅有勃拉姆斯,也有布鲁克纳。布鲁克纳的音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并不接受宗教信仰的人,他的音乐以抽象然而美妙的语言,体现了人性中深层的需求。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0
安东·布鲁克纳(1824—1896)出生于奥地利靠近多瑙河的林茨镇,一个叫做安斯费尔登村庄中的农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教师。他出生的房后就是高耸的教堂,房屋旁的石阶小径穿过魔幻般的树林,直通该教堂的大门。那种宁静美丽、庄严肃穆是奥地利的浪漫主义与布鲁克纳的音乐产生的根源。布鲁克纳13岁参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唱诗班,并开始作曲。但是,他决定成为专业音乐家时已经30岁了,他31岁任林茨大教堂管风琴师,继续学习对位与赋格,并学习交响乐写作及配器。40岁时才完成他的第一交响曲,43岁获得维也纳宫廷管风琴师的位置。布鲁克纳一生作有9部交响曲及大量宗教乐曲,与很多音乐大师们确实不同,布鲁克纳是一个穿着古怪的大器晚成者。他身材短小、衣着土气、行为乖僻,并且是一个极度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与当时19世纪晚期作曲家追求的浪漫主义形象显得格格不入。然而,在那浪漫的奥地利宗教生活的熏陶下,他创作的音乐作品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圣弗洛里安教堂深奥莫测与神秘冥想的气息。 当布鲁克纳在不断修改或首肯别人为他“修改”自己的交响曲时,也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或者说走向他一生所歌颂和憧憬的天国之后),世上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音乐。在他生前,倒霉、晦气的事总少不了他,误解、谩骂、嘲笑、诋毁……使他不断对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产生怀疑,而只有退回到心灵的角落,退回到信仰的坚实堡垒中,他的内心才是幸福的、充实的、顽强的,甚至是无畏的。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1
布鲁克纳其实并不懦弱,对一切困厄不只不逃避,还很爱考验自己。他从一名圣佛罗里安教堂儿童合唱队员到十七岁成为乡村教师到三十二岁成为林茨礼拜堂的管风琴师再到维也纳音乐学院的教授,全靠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功底,高超的学识和能力。他曾经历母亲去世、婚事告吹、生活困顿,屡遭阻滞,但矢志不渝,都因对上帝的虔诚和对音乐的热爱。他一生数历考验,包括多次高难的测试大关,皆表现出众,例如维也纳音乐理论教师考试,布鲁克纳有问必答,无人可及。审查员惊呼:“该是由他考我们的。”但他似乎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相反,他谈不上自信,有时甚至有些自卑。他身材矮小,衣着老土,很难用大智若愚去形容他的为人处事,因为他几乎就是愚的,他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个卡通人物——笨伯。但漫画里的笨伯前面还有个定语:聪明,布鲁克纳却没有,那他有什么?他有木讷、憨厚、谦虚、恭敬,有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赤子之心,有对上帝的虔诚和对艺术坚定不移的信念,当然还有由此而产生的耐性和毅力。至于天赋和才华,那是语言文字触及不到的领域,是神赐给人类的礼物。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2
有一种人,似乎就为了某种目的降生,象天使,就是为了传达上帝的信息来到尘世一样,目的非常简单,但简单的往往最难,因为最简单的事物里往往带着最多的真理,往往包含着通向永恒的种子。由此,他写出了博大深邃、壮美崇高的音乐,它们波澜壮阔、庄严雄伟。布鲁克纳拙于事功,也拙于口才,但用作品道出了一切。他穷尽了一生来表达对上帝的敬畏,只知有神,不知有己。他全部的创作即是对上帝奉献出全部的自我。奇怪,这种不强调自我的风格却成就了一个完满的自我。聆听者很容易从江河般宽广悠长的旋律或脉搏跳动般的节奏起伏中认出他的音乐。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尊严和后世的敬仰,而他又为音乐和艺术赢得了神圣的光环。但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些作品命途多舛,为了得到上演的机会,不得不作出各种各样的妥协。如果说妥协也是一种艺术的话,布鲁克纳则绝非个中高手。他的作品往往受到以汉斯立克为首的乐评家的劣评甚至恶毒攻击,以致许多指挥家都不愿首演,他的许多作品都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岁月才得见天日,如《第一交响曲》经历了二十五年,《第二交响曲》、《第四“浪漫“交响曲》分别是二十二年和十六年,“第五”二十三年,“第六”则是十八年。他无奈,以他温厚的本性,也不会参与论战。当他成名后,一次奥地利皇帝问及他的要求与愿望时,他只表示希望汉斯立克不要再骂他。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3
自然,时间是公正的,历史是公正的;大家都知道最终的结果,是谁被载入音乐史,谁万古流芳。在我的心目中,他有着比海顿、门德尔松、舒曼以及后来的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更崇高的地位。我愿意在3B之后(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加上第四B——布鲁克纳。他战战兢兢,非贝多芬式的狂才,但作品内容严肃而深刻,音乐处理得富于哲理和戏剧性,作品史诗式的规模等都与贝多芬相似,连瓦格纳也说:“只有布鲁克纳与贝多芬最相近。”布鲁克纳没有勃拉姆斯的世俗性,但同样深沉、含蓄、温暖和宽厚。与巴赫相比较显得最有意思,巴赫一生都“为上帝传声”,作品自上而下,大度而平实,从容而镇定,清澈而澄明。而布鲁克纳一生都朝向心中的天国,作品自下而上,充满敬畏、超越和升华感。也许此说未必允当,但我愿坚持“偏见”。音乐本来属于人人,属于向往和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布鲁克纳的音乐也不例外。但我猜想那些并不真正懂得爱的意义的人,那些心胸狭隘的人,那些自私的、功利的人,那些浮躁、缺乏耐心的人,也许会觉得布鲁克纳的音乐冗长沉闷,无法承受,而与听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愫并无多大关系。没有什么音乐比布鲁克纳的音乐更不适于这个时代了,但也没有什么时代更需要这样的音乐了。当然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音乐能给这乾涩冰冷的工商业时代和喧嚣浮躁的当代人带来慰籍,注入温暖了。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3
布鲁克纳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是德奥系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交响曲中尤以后三部最为成熟完美,其中又以“第八”为代表。他的“第七”相对较为通俗,篇幅稍短,更易为听众接受。“第九”总被人称作布氏的“天鹅之歌”,我认为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贝多芬有写“第十”的愿望,马勒的“第十”谱子都出来了,如果舒伯特不早夭,德沃夏克不亡故,交响曲创作是否止于“第九”实未可知。真正称得上“最后”的,近、现代怕只有西贝柳斯“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五”,尤其是肖氏最后一部交响曲,我们分明听到了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对世界的告别。但布鲁克纳没有,如果天假以年,相信他还会倾尽他的热忱和才智,继续赞颂他心中的神,为人类的音乐文化增添更丰厚的财富。他的《第九交响曲》不但不是“诀别”之作,反而是想从更新的高度去展现他内心的虔诚和热切,可惜终没有完成。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4
布鲁克纳音乐风格

云状音群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常常是以神秘的、“云状音群”开始的--弦乐声部演奏出安静的震音或者是颤音--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主题旋律的动机或者是呈拱形的旋律线条。   

发展空间   即使是在布鲁克纳最短小的作品(比如教堂经文歌)中,音乐所呈现的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发展空间:不仅是因为音乐常常是缓慢的,还因为音乐在流动中有时会停下来,以便让和弦在大厅中回响。布鲁克纳通过织体结构的突然转变,表现出他令人惊异的精确变化。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35
声音的色块   

许多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喜欢把富有表现力的管弦乐音色加以融合或变化。布鲁克纳常常会大胆地使用对比的方式,创造出巨大的声音色块的音效。他把演奏管风琴的经验用在管弦乐队的表现风格上,用中止或者是“呈阶梯状”的发展来制造音量或色彩的变化效果。   

乡村舞曲   

布鲁克纳的音乐并不总是慢速的或者是固定不变的。他的谐谑曲总是充满了他年轻时非常熟悉的奥地利乡村舞曲的节奏。即便是在他交响曲的第一、第四乐章中也常常会出现优雅的舞蹈节奏主题。   

音乐旋律   

布鲁克纳也称得上是位伟大的音乐旋律家,他的音乐旋律具有广阔的风格特征范围,从《第七交响曲》开头较长主题的高雅温馨,到《第四交响曲》谐谑曲中部的乡村圆舞曲的质朴妩媚,可谓多姿多彩。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4 07:41
布鲁克纳的埋骨之处圣福洛里安

[attach]1004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4 10:35
布鲁克纳的埋骨之处圣福洛里安

10045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6-24 07:41


网上找到一个图,约胡姆在此留影。

[attach]10046[/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6-24 12:01
喜欢布鲁克纳的第四。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
圣福洛里安,你一定是通往天堂的!
也欣赏S楼主的话: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这又让我联想起80年刚考上大学时,收到女朋友的一张红色塑料祝福卡:友谊越多,欢乐就越多!
(至理名言呀,到现在还找不到一句话能胜过她的,尽管她早已成为别人的太太)
感概楼主的感概:玩黑胶的时间就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
(我稍作修改:听黑胶,时间就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4 13:37
喜欢布鲁克纳的第四。感谢楼主的辛勤劳动!
圣福洛里安,你一定是通往天堂的!
也欣赏S楼主的话: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这又让我联想起80年刚考上大学时,收到女朋友的一张红色塑料祝福卡:友谊越多,欢乐就越多 ...
ikushi 发表于 2010-6-24 12:01

兄台真乃性情中人,有丰富的感情与慎密的思想才容易与音乐产生共鸣。
约胡姆是演绎布鲁克纳的权威,其最后一张唱片好像是造访日本留下的布鲁克纳录音。
他的演绎缺乏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也缺乏伯姆的优雅与明丽。
但大家认为他的指挥艺术是很“德国”的:朴实、深邃而端庄。
他在DG留下的布鲁克纳全集有大花版的,音质要好,下面这套是小花版的,很便宜。

[attach]10048[/attach]
作者: creek    时间: 2010-6-24 14:24
并没完全听明白的一套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6-24 15:39
[quote]
有丰富的感情与慎密的思想才容易与音乐产生共鸣。
的确如此。东西方文化殊异,相隔万里,但唯音乐打通了时间隧道,让我们欢乐的相遇,相知,相拥。还是兄台的那句话: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
很多时候,我会关掉手机和灯光,怀着虔诚,静心进入音乐的世界,任思绪遨游。
但是活在浮世的我等,很多时候难以免俗呀。对着自己悉心寻回的一大堆心爱唱片,痛感光阴似箭。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呀!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4 15:52
正想开个Bruckner的帖子,果然有同道中人,太好了。
最喜欢布5和布8,尤其是布5,以后整理些布5的唱片收藏,发上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4 15:5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6-24 16:10 编辑

两位兄台太虔诚了!
不过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很难得的。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4 16:08
对我来说音响的任务就是放好莫扎特和布鲁克纳,呵呵。。。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6-24 20:34
看来俺明显比feng兄贪心,也怕其他音乐家有意见呀!
基本上是从巴洛克到古典,到浪漫,到民族,最后到现代,合俺心境者,皆拜听。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4 22:50
兄台真乃性情中人,有丰富的感情与慎密的思想才容易与音乐产生共鸣。
约胡姆是演绎布鲁克纳的权威,其最后一张唱片好像是造访日本留下的布鲁克纳录音。
他的演绎缺乏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也缺乏伯姆的优雅与明 ...
shinelb 发表于 2010-6-24 13:37


是的,是与大会堂在东京的现场布七,演的很朴素,蛮感人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4 22:53
我也不想多发言,就想听听楼上几位乐迷说说话,有些时候是有共鸣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4 22:54
最近心情还挺乱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5 04:14
我也不想多发言,就想听听楼上几位乐迷说说话,有些时候是有共鸣的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6-24 22:53

没关系的,老弟随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5 04:35
像约胡姆一样,克莱姆佩勒也喜欢布鲁克纳。从《浪漫》到第九他都录过。第六的录音不多,很少人录。因此被称为缺少“商业价值”。这部作品与其他布鲁克纳作品相比,她缺少天国的气息,而多了人间色彩。

[attach]10055[/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09:42
我买了克伦佩勒的布四(伟大艺术家)、马九(Legacy)以及无词瓦格纳(世纪伟大),就这样莫名的得到了三个相同版本的齐格弗里德牧歌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6-25 10:16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10:22

清兵 发表于 2010-6-25 10:16


嘿嘿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6-25 10:24
我喜欢布七,大概因为第一次就是听瓦尔特,所以也一直习惯听瓦尔特德布七,很自然流动,很好的歌咏性。虽然我也好几个布七的版本,但是都听不惯。布九我喜欢朱里尼,也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听,慢慢听惯了,所以听瓦尔特和切利卡拉扬都不习惯。而且很赞成听布鲁克纳的时候把灯全部息掉,融入感好很多。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6-25 10:27
26# Roseknight_gao

有人说克伦佩勒暮气沉沉、古板呆滞;也有人说他伟岸、稳重。我个人比较喜欢他。尤其是他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版本。兄台喜欢约胡姆最后一次录音的布七,可惜我没听过,不怕兄台见笑,我喜欢卡拉扬晚年的录音。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10:30
布九我也喜欢朱里尼,织体严密,又有足够的分量;最主要的是气质,有崇高的气质和正义感。
布7我喜欢金卡,戏剧性较强,百感交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10:32
关键朱里尼在EMI和DG都有布九的录音,我虽然都有,但是EMI版几乎不太听,不过我知道有不少乐迷喜欢EMI版。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10:50
26# Roseknight_gao

有人说克伦佩勒暮气沉沉、古板呆滞;也有人说他伟岸、稳重。我个人比较喜欢他。尤其是他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都是我非常喜欢的版本。兄台喜欢约胡姆最后一次录音的布七, ...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6-25 10:27


不谋而合了,晚年的老卡让很多乐迷产生共鸣。克伦佩勒我爱之有加,克伦的庄严弥撒和马二都有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为肃穆,可以选择阿巴多卢塞恩马二作为调剂。
约胡姆最后的布七是份虔诚的体验,指挥本身在这里带来很纯正的宗教色彩,撇开音乐主体,他本身有着教育人生和祈祷的意图。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5 15:04
布鲁克纳,每一部作品都堪称巨著,即使作品不多,但与他的弟子马勒一样却都分量十足!比较他们两者之间的异同很有意思,玩味无穷。他们是那么的不一样却又在内在深处时时相逢。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5 16:08
布鲁克纳是有着教条约束的信仰,而马勒相对较为散漫的自由主义、抛却了教案,而是用感官直接与上帝沟通,马勒对于上帝不带有太多的崇拜心理,只是一种畏惧和尊重;相对于布鲁克纳对于神的崇敬,马勒则更为现实的走向大自然。(不盖棺定论,这些都是假设,或许,等等...)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01:03
看来俺明显比feng兄贪心,也怕其他音乐家有意见呀!
基本上是从巴洛克到古典,到浪漫,到民族,最后到现代,合俺心境者,皆拜听。
ikushi 发表于 2010-6-24 20:34

我也是什么都听,今晚张唱片,此生足矣。。。
但是音响只要能放好莫扎特和布鲁克纳,(有可能的话放好马勒)就是好音响了,这是从测试的角度上说。呵呵。。。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01:12
大学时是马勒的疯狂粉丝,年轻时的浪漫与哀愁尽寄托于此。而现在布鲁克纳却真正让我着迷,他的交响曲仿佛一座座在幽暗的宇宙中精心建构的教堂,虽然供奉同一个神祗,但风貌不尽相同,每一首相互联系却又完全不同。那时能让人完全迷失的世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1:14
fengfan兄说说喜欢的版本?!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01:21
在我的众多收藏中,我毫无保留的推荐Wand的版本(尤其是与NDR的一系列唱片),那是音色优美端正、透明深邃(充分反映出布鲁克纳音乐中建筑空间与结构细部)、理解深刻、演录俱佳的权威版本。。。。。
其中以在吕贝克教堂录制8与9为不二的丰碑。。。。。但已经绝版了。。。。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01:32
还有日本大师朝比奈隆的版本,尤以临逝世前的录音为旷世杰作。
真奇怪,大阪爱乐在他棒下居然变成一支超级乐团,犹如切利对慕尼黑产生的魔术,越听越让我这个邻国乐迷汗颜。。。。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01:37
要说最新的录音,让我最为激动地是新一代鬼才Zweden指挥荷兰广播的一系列录音,尤以第5为代表,录音有EXTON完成,与现场无二,质感、密度、重量、空间均达化境,我现在用来试音,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2:29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6-26 02:41 编辑

Wand就不说了,这位被严重低估的指挥家绝对是德奥大师级的分量,除布鲁克纳外,他的勃拉姆斯我也很喜欢;从朝比奈隆和上面这位Zweden看得出来fengfan兄收藏之广泛,呵呵,惹得俺很有兴趣收入囊中。

另外,我还很好奇Hyperion上的布鲁克纳会是一种怎样的磅礴气势? 有可能的话今年九月要打搅一番兄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6 02:35
前几年打口碟里很多朝比奈隆的,他是日本资历最深的指挥,
擅长德奥作品。
多年前有乐友讨论过,不过我就没听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2:45
呵呵,您是起来小解还是上早工了?又或是看西班牙VS智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6 02:57
呵呵,西班牙进了一球。本来西班牙国内联赛水平很高,但一参加大赛就脚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3:00
这种球再来第二次比利亚大概打不进去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6 03:09
现在西班牙又进一球。
这个智利队有什么球星吗?
以前好像有个萨莫拉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3:13
开赛以来节奏最快的三十分钟!搞不好智利会是第二个朝鲜。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6 03:22
朝鲜有没有球员叛逃?回国会不会坐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3:31
开个深夜侃球专帖算了,咱俩不能在这儿水布鲁克纳啊,虽然以他的性情不会在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6 03:34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3:39
智利进球了,这场球好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03:42
为了俺心目中排名三甲的交响乐巨人,今晚我得噤声了!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20:44
42# 狗儿念经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20:46
Hyperion 无钱驾驭,现已易主,目前还用天蝎星。她唱出的布鲁克纳能让人深度体会其音乐中的阴影与细部。。。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6 20:52
前几年打口碟里很多朝比奈隆的,他是日本资历最深的指挥,
擅长德奥作品。
多年前有乐友讨论过,不过我就没听过。
shinelb 发表于 2010-6-26 02:35

朝比奈隆的布鲁克纳非常德奥,非常厚重,又有一种日式的隐忍,以至于布鲁克纳学会发他金质奖章
在对布鲁克纳的演绎上他应归入必藏经典。。。。。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21:15
烦fengfan兄上下所推荐的两位指挥的布鲁克纳唱片的图,很有兴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6 22:49
[attach]10128[/attach]

[attach]10129[/attach]

自己找了一下,Jaap van Zweden的布鲁克纳好像目前只录了2、4、5、7、8、9交?应该是这个系列吧?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00:34
是的,基本张张优异,值得收藏,实属当代布鲁克纳版本中的首选之一,录音又是靓绝,可通过HMV订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7 04:59
兄台是用SACD机播放的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6-27 05:17
兄台是用SACD机播放的吗?
shinelb 发表于 2010-6-27 04:59


fengfan兄大概还在用他那台祖父级的studer d730吧?!

其实只要是DSD采样的SACD即使是CD涂层也比普通CD音质好。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12:22
由于D730的保险丝坏了,现已改用曾祖父级的A730乐,在恰当的搭配与调整后表现比D730更适合系统,呵呵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15:41
有一套廉价的版本不可错过
[img][/img]C:\Documents and Settings\qwe\桌面\getdata-db.jpg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15:43
本帖最后由 fengfan 于 2010-6-27 15:47 编辑

[attach]10154[/attach]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15:54
本帖最后由 fengfan 于 2010-6-27 16:06 编辑

朝比奈隆大师的部分经典,大师可算是日本的福特万格勒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6-27 16:12
出于收藏历史录音癖好,有一些布鲁克纳唱片:

[attach]10159[/attach]

[attach]10160[/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6-27 16:13
[attach]10161[/attach]

[attach]10162[/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6-27 16:14
[attach]10163[/attach]

[attach]10164[/attach]
作者: fengfan    时间: 2010-6-27 16:18
历史录音中我首推Knappertsbus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7 16:2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7-11 03:20 编辑

[attach]10166[/attach][attach]10167[/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6-27 16:22
下面两张常见的CD也是我声乐中听得较多的

[attach]10168[/attach]

[attach]1016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27 16:29
[attach]10170[/attach][attach]10171[/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6-27 21:41
下面两张常见的CD也是我声乐中听得较多的

10168

10169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6-27 16:22


布鲁克纳的弥撒曲是非常虔诚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0:47
先顶顶再说,布鲁克纳怎么这么快就沉了呢?不应该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8 01:15
先顶顶再说,布鲁克纳怎么这么快就沉了呢?不应该啊。
alma 发表于 2010-7-8 00:47


主要原因是俩夜猫子侃球给水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1:30
并没完全听明白的一套
creek 发表于 2010-6-24 14:24


creek大侠这里还是初哥啊,这不应该至少都是资深乐迷级别的。你贴的这些布鲁克纳应该可以盖掉这个帖子了大多数的布鲁克纳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1:32
正想开个Bruckner的帖子,果然有同道中人,太好了。
最喜欢布5和布8,尤其是布5,以后整理些布5的唱片收藏,发上来,。。。。
fengfan 发表于 2010-6-24 15:52


我也同意布鲁克纳第五确实是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其中缘由还请君道来我也能学习下。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1:51
布鲁克纳是超越贝多芬的最伟大的交响曲大师,就是从这个第五号交响曲得到的,所以,这个第五是最值得重视的。布五啊,贝多芬都不能望其项背的,哈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2:04
如果我提出一个观点,布鲁克纳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交响乐技法的大师,我不知道会引起这里多少大侠的愤慨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8 02:06
如果我提出一个观点,布鲁克纳是比贝多芬更伟大的交响乐技法的大师,我不知道会引起这里多少大侠的愤慨呢?
alma 发表于 2010-7-8 02:04


去掉关键的“技法”二字,估计“砖头”会更多一些。

不过我部分认同,但还是得加上“技法”二字。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2:32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7-8 02:33 编辑
去掉关键的“技法”二字,估计“砖头”会更多一些。

不过我部分认同,但还是得加上“技法”二字。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8 02:06


我说的是技法啊,哈哈。贝多芬就是历史上为布鲁克纳垫背的交响乐大师,我说的是技法,哈哈,

那就请念大师先开炮吧。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2:3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7-8 02:36 编辑

哈哈,不向布鲁克纳开炮更待何时啊?我可找上念大师了,希望能有向念大师学习的机会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8 02:39
正看贝多芬的后代们怎么向西班牙人开炮呢,要不您先开着?看完球俺再来折项应和一下?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2:43
正看贝多芬的后代们怎么向西班牙人开炮呢,要不您先开着?看完球俺再来折项应和一下?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8 02:39


院士不该这么狡猾的,我也看球啊。
明天回答我也不迟,我是向兄学习的,兄不要太紧张就是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8 02:45
哈哈,“紧张”二字先扔还给兄弟您。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2:48
念兄果然是太极推手啊。
还希望能听取您对布鲁克纳音乐的建议。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8 04:27
我看球30多年来终于等到了荷兰与西班牙会师决赛了。

布鲁克纳大师啊,我多少的版本都贡献了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4:20
在数码录音里,布鲁克纳第七我最喜欢老卡晚年的录音。卡拉扬的布鲁克纳真是老而弥坚。从早期在EMI的录音,到DG 70年代的再尝试,然后在最晚年仍然不能忘怀。他在慢板乐章所凝聚的音乐张力,精致紧凑的弦乐与洪亮而激越的铜管部紧密合作,作品抒情性带有诗意,作品无与伦比。这是卡拉扬最伟大的录音之一。

[attach]1103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4:2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7-11 04:34 编辑

布鲁克纳的交响曲继承了贝多芬,并深深影响了马勒。他是一个承前启后者,而且布鲁克纳其他作品很少,一生专注于交响曲的写作。他是音乐史上作曲技巧最高的不多的几位超级大师之一。

[attach]11033[/attach]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11 21:01
林林总总停留不少布鲁克纳,最后还是把约胡姆的立体声全集转让了一好友,在听CD时曾一度很迷卡拉扬,后来连他的CD也赠予他人,真是折腾啊。

贴几张我喜欢的吧。其中,老福爷的战后录制的第七虽然也很喜欢,但他在战时录制的第七的第二乐章更让我很痴迷;老福爷的第九在DGG制作的“福尔特温格勒的回忆”的盒装里,非常的喜欢,但考虑到舒莱希特的更让我钟情,也就不再贴了;刚刚斩获舒莱希特的第八,兴奋至极,还没做进片库,呵呵。第四已经升级到DECCA原版了,这次用的还是老图。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2:20
这张封面好像是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2:26
果然是!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尔后到英国和德国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从此,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

[attach]11061[/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7-12 06:24
版主东拉西扯的能力确实很强!哈哈。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0:55
果然是!1819年,年仅26岁的席里柯根据1816年所发生的沉船事件创作了震惊画坛的《梅杜萨之筏》,尔后到英国和德国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从此,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的序幕。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2 02:26


太好了,挂我家正合适 跟版主订购一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1:10
太好了,挂我家正合适 跟版主订购一幅……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10:55

如果现在要我画一幅,收费要10W。
一个好方法:到谷歌上找到大幅清晰的图片,放大打印出来就可以了。然后装裱就OK了。我家里很多画我都是这样DIY的。哈哈。只要几百元。





如果要我画,估计1000元都没人要,前面和大家开玩笑的,哈哈。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 15:19
这个帖子又沉下去了,俺最近在听布鲁克纳,先顶上来,贴贴图。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9-2 15:22
如果现在要我画一幅,收费要10W。
一个好方法:到谷歌上找到大幅清晰的图片,放大打印出来就可以了。然后装裱就OK了。我家里很多画我都是这样DIY的。哈哈。只要几百元。





如果要我画,估计1000元都没人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2 11:10


这幅画里的颜料不简单。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9-2 15:22
这个帖子又沉下去了,俺最近在听布鲁克纳,先顶上来,贴贴图。
haskil 发表于 2010-9-2 15:19


晚上俺来贴4版布7交流一下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 15:24
96# haskil
先贴点历史录音,hausegger的布鲁克纳第九,preiser出品。以下是网络上的资料,转载过来:
豪赛格在许多德奥的管弦乐团担任指挥。二十年代初任慕尼黑爱乐首席指挥、慕尼黑音乐学院院长、全德音乐协会(ADMV, All-German Union of Music)主席。
他作为指挥家最大的贡献是:首演了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的原版。在此之前,布九的演出全部是采用勒韦(Lowe)的删改版。勒韦根据瓦格纳的理念删改布交,其初衷也是为了推广其老师的作品,使之更易为大众所接受。1932年,豪赛格与慕尼黑爱乐连续演出了两场布九:先是勒韦版,随后再是布鲁克纳的原版。他以这种方式使当时的人们清楚认识到:布鲁克纳原作的精神内涵其实远胜过其学生的改编版。
六年后即1938年,豪赛格与MPO为HMV录制了布九原版。这是他一生留给后人唯一的录音,正好也是最具代表性的。
这张唱片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和珍藏价值,若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不谈,仅客观地从纯音乐角度去评价,也会发现此录音实在是神品。
对布九的阐释很容易走两种极端:或是死气沉沉,有种苦海无边的感觉;或是有点像赶时间,让人总觉得未把作品阐释透彻。而豪赛格的布九则取得了平衡:深沉,但不沉重;忧伤,但不悲伤;不求震耳欲聋的音量使听者的耳朵震撼,而只发掘出音乐本身所蕴藏的能量使听者的心灵震撼;捭阖自如,转折自然,急缓轻重都恰到好处,仿佛就是在指挥自己写的作品。而这正是他与乐团多年专攻布九后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演奏布交这样博大精深的作品时,情感不应是刻意硬挤出来的,而应是发自灵魂的释放,就如憋了满腹的话迫不及待要和听众诉说一样。这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只有少数乐团能作到。乐手的情感是否为自然流露,就看指挥是否把乐谱吃透。
提到布九,我会想到切利比达克。切利晚年的布鲁克纳,速度始终都偏慢,不过慢得有味道。而豪赛格的布交则很难说清是偏快偏慢,若仔细听,就会发现他的手法其实是变幻莫测。此二人与MPO的布九是我听过的最佳版本。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 15:34
99# haskil
老纳粹卡巴斯塔留下少数几个布鲁克纳录音,这是preiser出版的布7,乐队是切利后来掌管的慕尼黑爱乐。卡巴斯塔在战前也是一代布鲁克纳专家。当然战后被禁演。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