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调整音响,你还在旋涡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8:36
标题: 调整音响,你还在旋涡中?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8-20 08:09 编辑

拿到音响,你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钉,垫,板,线,十八般武艺加汗流浃背,再如和尚般凝神静气,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调整到自己想象中的美丽声音,在这看似非常宁静的表面却不知你已慢慢自然而然的深陷发烧的旋涡之中。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8:47
关于怎么调整音响,书中,网上,走访,交流都可以得到资讯,于是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请问想找一条高频漂亮的线材?”,“什么东东可以增加中频?”,“什么神钉表现宁静”,“什么房间处理是吸还是扩散?”,等等,,,,,,,,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19 08:57
如果我说很多时候,家访其实是一个坑掉到另一个坑,是不是很多大烧 老烧会喷我。。。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19 08:58
如果我说买个8C或者KII之类,足以安心听音乐,甚至比大多数自己天马行空的搭配靠谱得多,是不是也会有很多大烧 老烧会笑话我。。。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9:04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19 09:07 编辑

刚开始你的头还在水面上,还能环顾四周,随着换的东西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自己的方向感也开始越来越迷糊,但自己对自己依然信心满满,喜欢听故事,喜欢YY,而发烧友们基本属于损友,进门说好,出门调侃!在自我陶醉当中,你的头已在旋涡中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9:33
旋涡中的种种表现,第一,极度相信自己的电子学问,说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每每都能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人一般的声音基本都是奇奇怪怪的,不健康居多,与其沟通极度困难。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9:44
第二,极度喜欢听故事的人,凭自己的想象与故事来调整音响,乐在其中,声音个人色彩明显,表面与其沟通非常融洽,事后还在故事中。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09:5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19 09:56 编辑

第三,极度喜欢买器材的人,每次购买新东西的时候会极度亢奋,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与这种人沟通是最最开心的,他们一定是把“新声当好声”,一般没有个性,随性,随心!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10:04
第四,极度相信线材可以改变一切的人,不管自己换什么器材,随机线全部不用,立马换上以前认为好的线材,绝对相信会有更佳的表现。声音一般会不太平衡,某几个频段会非常突出。
作者: 古今笑谈    时间: 2018-7-19 10:05
买器材、买线、换器材、换线带来的变化都觉得是好声,我也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阶段。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是对的。变化就是好声这是一个大误区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10:25
第五,极度喜欢听甜美声音的人,如果他只听甜美的女声与小提琴,那就是一种玩法,没问题。可是,很多人还偏偏喜欢钢琴,歌剧,能放好吗?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19 10:28
变化就是好声这是一个大误区+1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10:52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19 11:54 编辑

第六,极度喜欢超低频的人,他们认为低频下潜越深越好,指标也要越低越好。听钢琴的低频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深,与钢琴琴体会有脱离感,你不知这低频从何而来,听听现场,哪有那么下潜深的低频?把控不好,整个系统像AV。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14:34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19 14:42 编辑

第七,极度喜欢浓郁中频的人,中频,只要玩音响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追求极致的中频者,没有高音无所谓,没有低频也可接受,超大型喇叭,听着就是个大的收音机,喜欢这样一定没问题,问题同时他们一般还好爵士这一口,无比不解。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19 15:01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19 15:07 编辑

第八,极度喜欢古董器材的人,相信谁都不敢说古董机不好,因为它们太有个性,曾经都是非常辉煌的东西,名噪一时,因为它的特点明显,个性强烈,而且带有年代的烙印,玩好它们也难度不小,可是看到很多的人把它与现代的数码系统放在了一起,怪怪的声音就会出现,借用村上春树的话----“ 对于播放USB音乐的电子留声机,我不希望唱片(LP) 与那种东西扯上关系,就跟不希望友情与性纠缠在一起一样”。反之也相同。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8-7-19 15:22
写出了很多现象,一切的不正常都是审美观的偏差,有固定的审美观人,不论使用任何器材最后调整出来的声音都是一个风格,只是不同的价格会有素质差异而已。
作者: jeffzhang    时间: 2018-7-19 15:25
兜兜转转,最后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19 17:24
再顶一下,越看越有意思!
作者: sws3042855    时间: 2018-7-19 18:09
去年在高盈听一套马克前后级+CD推单拿1.3放林子祥。没听过一套西装,所以进去听了一耳朵。78个烧友在讨论西装多好。由于不认识老板,我差点想问林子祥二十几岁的专辑在哪买的
作者: malaiyun    时间: 2018-7-19 19:34

作者: chenge0668    时间: 2018-7-19 19:46
请教西湖大大,8C或者KII之类是啥~?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19 20:01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请百度dutch 8c或者 kii three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8-7-20 06:29
胖妞总结的真到位,我把胖妞归拢的这类烧称之为“老烧”,顽固不化,又臭又硬!
作者: baby999    时间: 2018-7-20 06:42
顶楼主,总结得很到位
作者: zyl3698    时间: 2018-7-20 07:56
本帖最后由 zyl3698 于 2018-7-20 07:58 编辑

哈哈,有意思,写得很好。轻视文风,沉重话题(对烧友而言)。一路走来,冷静反省、总结提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大赞。对我等确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学习的机会。
谢谢好文。
作者: zyl3698    时间: 2018-7-20 07:59
哈哈,有意思,写得很好。轻松文风,沉重话题(对烧友而言)。一路走来,冷静反省、总结提高,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大赞。对我等确实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学习的机会。
谢谢好文。
作者: 黄浦江    时间: 2018-7-20 08:28
帮楼主汇总一下:
    第一,极度相信自己的电子学问,说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每每都能找到理论依据,这些人一般的声音基本都是奇奇怪怪的,不健康居多,与其沟通极度困难。
    第二,极度喜欢听故事的人,凭自己的想象与故事来调整音响,乐在其中,声音个人色彩明显,表面与其沟通非常融洽,事后还在故事中。
    第三,极度喜欢买器材的人,每次购买新东西的时候会极度亢奋,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与这种人沟通是最最开心的,他们一定是把“新声当好声”,一般没有个性,随性,随心!
    第四,极度相信线材可以改变一切的人,不管自己换什么器材,随机线全部不用,立马换上以前认为好的线材,绝对相信会有更佳的表现。声音一般会不太平衡,某几个频段会非常突出。
    第五,极度喜欢听甜美声音的人,如果他只听甜美的女声与小提琴,那就是一种玩法,没问题。可是,很多人还偏偏喜欢钢琴,歌剧,能放好吗?
    第六,极度喜欢超低频的人,他们认为低频下潜越深越好,指标也要越低越好。听钢琴的低频经常会莫名其妙的深,与钢琴琴体会有脱离感,你不知这低频从何而来,听听现场,哪有那么下潜深的低频?把控不好,整个系统像AV。
    第七,极度喜欢浓郁中频的人,中频,只要玩音响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追求极致的中频者,没有高音无所谓,没有低频也可接受,超大型喇叭,听着就是个大的收音机,喜欢这样一定没问题,问题同时他们一般还好爵士这一口,无比不解。
    第八,极度喜欢古董器材的人,相信谁都不敢说古董机不好,因为它们太有个性,曾经都是非常辉煌的东西,名噪一时,因为它的特点明显,个性强烈,而且带有年代的烙印,玩好它们也难度不小,可是看到很多的人把它与现代的数码系统放在了一起,怪怪的声音就会出现,借用村上春树的话----“ 对于播放USB音乐的电子留声机,我不希望唱片(LP) 与那种东西扯上关系,就跟不希望友情与性纠缠在一起一样”。反之也相同。
作者: 黄浦江    时间: 2018-7-20 08:30
可以称之为音响发烧友的“八大怪”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08:33
今天继续。发烧越是追求唯一越是不能自拔,越来越完美,你就是螺旋式上升,特点明显的系统就必须满足自己的特别爱好,这才是真正的玩道,反之,你永远会在旋涡之中,迷失方向,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了声音的特性,不怪才怪!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08:38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0 08:43 编辑
黄浦江 发表于 2018-7-20 08:28
帮楼主汇总一下:
    第一,极度相信自己的电子学问,说来头头是道,侃侃而谈,每每都能找到理论依据,这 ...


哈哈,感谢感谢!也就是自己看到,听到的感悟而已,眼睁睁看着有些发烧友越陷越深,花了·太多的钱,声音却还是一塌糊涂,苦口婆心,再三解释还是执迷不悟,实在不忍心才有感而发。
作者: 凤凰岛1    时间: 2018-7-20 08:55
学费总是要交的!!执迷不悟也可能是正在“悟---修---悟”的过程中!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09:03
我绝对有理由相信,所有发烧友的本意肯定或初衷一定不是这样的,而百分百是为了可以听到美好声音去玩音响的,玩着玩着就不自觉的进入发烧旋涡之中了。
作者: 九个太阳    时间: 2018-7-20 09:37
玩着玩着每个人的个性就暴露无遗。。声如其人。
作者: xwmm    时间: 2018-7-20 09:52
如果把自己的系统能调教成 经常去的音乐厅声音的5-6成 也算牛* 了。哈哈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10:11
xwmm 发表于 2018-7-20 09:52
如果把自己的系统能调教成 经常去的音乐厅声音的5-6成 也算牛* 了。哈哈

发烧友经常会说一句话那就是----- 音乐厅的声音没有我家的音响好听!记得我也曾经说过。现在想想可真的是井底之蛙啊
作者: 520sea    时间: 2018-7-20 10:24
学习!
看了楼主的心得,觉得还是选择套装安逸,少折腾多听音乐。另外要折腾的话就把心思放在环境声学处理上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10:3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0 10:31 编辑
520sea 发表于 2018-7-20 10:24
学习!
看了楼主的心得,觉得还是选择套装安逸,少折腾多听音乐。另外要折腾的话就把心思放在环境声学处理 ...


下午我会发--“如何判断你在旋涡中”。(当然,绝不包括不想或不肯出来的发烧友们)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20 10:40
这个贴子我每天都要顶一下,虽然还还在第三种类型打转转。但是也蛮有乐趣,哈哈。
作者: 唯进步不止步    时间: 2018-7-20 10:44
呵呵,写得不错!

玩音响也许正像谈恋爱,每每让人不能自拔,迷失自己,掉入陷阱。一下子想起了谭咏麟的那首《爱情陷阱》

爱情陷阱 - 谭咏麟
词:潘源良
曲:芹泽广明
拨着大雾默默地在觅我的去路
但愿路上幸运遇着是你的脚步
我要再见你
只想将心声透露 爱慕
独自望着路上密密画满的记号
像是混乱又像特别为了指我路
到处去碰 到处去看
堕入陷阱 方知太糊涂
真心被俘虏 仿佛遭圈套
探索这爱路
你那美态已叫我醉倒
我堕入情网 你却在网外看
始终不释放
你笑笑看看我 像是望着猎物
我心已伤
我堕入情网 你却在网外看
始终不释放
恨 爱 心中激荡
这陷阱 这陷阱 这陷阱
偏我遇上
······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0 11:51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0 12:00 编辑

想出旋涡,那就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1,各大厂商的器材都是好器材,只是特点不同;  问题是,你能够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吗?你具备了发现这些特点的耳朵吗?你有保持这些特点的能力吗?
   2,各大唱片厂商的唱片都是好的,你承认吗?没有唱片是垃圾,老录音它有老的特点?新录音有新的特点,DG,飞利浦,DECCA, 水星也各是风格不同,录音绝对有好与不好之分,平庸一点,HIHF一点,但音准一定是在的。你的系统必须要有听得出各自录音特点的能力。(有一定数量的发烧友会说DG的唱片不好),

作者: hothothot    时间: 2018-7-20 12:17
个人多年HIFI一路走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在考虑系统升级或者更换之前,在个人预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较好的避震措施(口碑好的器材架、垫、钉)和供电系统(电处理),在这两个方面基本到位后,再评估当前的系统风格是否满足自己需求的倾向和层级,再做决策,这样可在后续升级和线材的配置上少走一些弯路。

作者: 不倒翁    时间: 2018-7-20 13:41
哈哈好文

作者: 音乐等于力量    时间: 2018-7-21 02:55
残月 发表于 2018-7-19 15:22
写出了很多现象,一切的不正常都是审美观的偏差,有固定的审美观人,不论使用任何器材最后调整出来的声音都 ...

是的,原因在于有没有稳定正确的声音和音乐审美观。
作者: 石凝    时间: 2018-7-21 09:11
玩音响的终极目标是对HIFI高保真的极致追求,再高端的器材也只是罐头而已,而最真实的、最正确的声音就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周遭,不仅在音乐厅、教堂,排练厅中,更在邻居家飘出的钢琴、小提琴乃至萨克斯等的声音里,甚至在公园里音乐发烧友们的歌声、胡琴、鼓声中。站好位置,倾心聆听,这就是天价器材也达不到的原汁原味的声音。所以我认为玩好音响,根本的问题就是了解声音在空间中的自然属性,多听现场音乐,日积月累自然有了正确的听音标准,这个时候再结合烧友家访,交流鉴别,慢慢心里就有定数,也不容易被忽悠了。曾经和一位音乐家(也是发烧友,有专门的录音室和听音室,这哥们每年都要亲赴各大国际音乐节听音交流)拜访本地一位高烧友,器材近两百万,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周边听友大多交口称赞这清澈透亮、丝丝入扣的“天籁之声”,而我发现听了一阵子之后他开始蹩着眉头,告辞主人后在路上我问音乐家为什么皱眉,他的回答让我醍醐灌顶:水至清则无鱼,只有在阿尔卑斯山巅峰上才可能听到那种声音,甚至录音室里也不存在,这种超凡脱俗的声音难道不也是一种失真吗?我明白了,他是以鲜活的自然和生活作为参照系来鉴别声音优劣,而大部分发烧友可能就停留在无尽的家访中,以器材比器材,失去了HIFI的真谛。
作者: chaisan    时间: 2018-7-21 09:12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8-7-21 09:15 编辑

自己还是要确定好自己喜欢的听音观。

不要别人说这个好,你就去买,别人说那个好,你就去追---一开始入门的时候,大家都这样,没问题。但烧了几年后,你还是这样,就要问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声音了。

不过,确定好听音观之后,不代表就能省钱了。你可以选择在喜欢的这条路上仍然不停的进出器材,也可以选择适可而止,到某个点就退烧器材。。这个没定数,看每个人的经济实力。

有些人有钱,有很多钱。你非要天天和别人“摆事实,讲道理”,劝别人不折腾器材,也是枉然。






作者: ssound    时间: 2018-7-21 09:14
我的好声唱片品牌排名  DG,DECCA,飞利浦,其他
几年前反而是喜欢蚊型小厂多过大品牌,大品牌里飞利浦排第一,现在修正观点了.
人生真是有趣,经常得自我否定,自我进化.
作者: andra    时间: 2018-7-21 09:15
个人觉得玩音响的最好归宿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基础上,配置一套过得去的音响系统,多买心仪的音乐软件,静下心来好好听音乐。当然有银子折腾或特别喜欢折腾除外。
作者: sgaudio    时间: 2018-7-21 09:49
本帖最后由 sgaudio 于 2018-7-21 09:50 编辑

关于各大唱片公司录音(仅限CD),风格差别比较大,以我自己的系统有个偏爱排名:
EMI > DG > Philips,DECCA过于hifi不喜欢,RCA,SONY,水星等其他厂牌唱片我购买的数量有限,也暂不是品论。

1. EMI 百年老店,所签约的指挥家和演奏家都堪称冠绝业内,唯一可与之匹敌的就只有DG了,EMI的录音经常看到被很多人诟病声音过于明亮,不耐听,而实际上调整好的系统里,EMI的录音平衡度极佳,同时具有优异的乐感和流畅度,这点尤甚其他公司。

2. DG 录音中庸平实,没有特别的亮点,但胜在总体质量均衡,没有特别优异之作,也没有特别水准之下的录音,在细腻度上不如EMI和Philips,音像的颗粒感比较强。

3. Philips 以弦乐和室内乐最为烧友们推崇,声音油润,细滑,但达到这样效果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是某些录音动态受限,高频略暗。

由于各大厂牌录音方式,录音设备,后期制作理念上的差异,造成了各家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走向,这点很正常。从这一点,也给烧友一个启发,就是揭示力越高的系统,越能听出唱片的风格差异,那么这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你无法再兼顾所有的唱片公司,只能选择其中一两家的唱片来校正自己的系统,其他公司的唱片就只能妥协了。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21 11:21
这个帖子营养价值越来越高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8-7-21 11:27
声如其心……好听了!
作者: 石凝    时间: 2018-7-21 14:03
西湖肥妹8868 发表于 2018-7-20 10:11
发烧友经常会说一句话那就是----- 音乐厅的声音没有我家的音响好听!记得我也曾经说过。现在想想可真的是 ...

发烧音响重播的声音本来就属于罐头音乐,而常常有些罐头确实比原汁原味的鲜活食材好吃,味道好,但是你能天天吃?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3 08:43
如何判断自己还在旋涡之中?(当然,不想出来的发烧友不算在内)。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3 08:59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3 10:15 编辑

其关键是那什么片子来作为评判的度量?名人有20要,杂志有好多好多的好文章,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测试碟,相信大家一定都会看,都会想,都会去调整,我对专家的看法是:如果有利益在其中,就请你好好思考思考,要学会从他们的细小地方找到关键词,因为他们身不由己。“一定要有弃伪从真的能力”。否则就一定是会---- 不让你整明白就让你整糊涂的!
作者: holam    时间: 2018-7-23 11:15
其实玩音响最怕就是家访,因一家访就必须大音量,而平时一般个人听音乐极少大音量,声音都是按中小音量在调校的
作者: lvyidao    时间: 2018-7-23 11:31
经济实力允许的话多把玩些器材和线材辅材还是可以收获颇丰的,博览众器对于哪个发烧友来说都是幸福的事。正因为没有标准,所以百花齐放才好。
作者: 不倒翁    时间: 2018-7-23 12:09
哈哈这个问题的关键点终于来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3 13:2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3 14:19 编辑

我的体会,简单而实用,你只需要准备两张唱片(CD) 就好,基本就可以检验出85%的问题所在。卖个关子,请大家猜一猜?拜托大家说一说比较有意思,看看大家的想法如何。
作者: Bruceshen    时间: 2018-7-23 14:10
一张钢琴, 一张歌剧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08:5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4 09:23 编辑

第一张是邓丽君的岛国情歌,邓丽君的CD出版是1989年,为头版CD, 但录音是74--77年之间,她的年龄为21--25岁左右,乐队也是70年代的。
测试碟用人声是最最可以说明问题的,而邓丽君的嗓音却是独一无二的,凡是她唱过的任何一首歌至今没有人可以超越她,接下来看看她的唱片在各个系统中的表现吧。
第二张是DG或DECCA的男的美声,男高音,男中音都可以,只是求证播放邓丽君的不足而已。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09:31
1,播放邓丽君的声音非常'嗲’,那就是你的系统非常甜美,如果再放仿邓丽君女声那一定是嗲到发腻,这时候让女人去听,她们一般会受不了,汗毛竖起。在这个系统中拿第二张一测,男人一定是娘娘腔。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09:5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4 09:56 编辑

2,播放邓丽君的声音非常年轻,那就是你系统高频多了,可能放人声有齿音,再放第二张金属声会非常强烈。
3,播放邓丽君的声音变成熟了,那你的系统是中频过多了,再放第二张可能声音不错,其他也不会有什么大毛病,但放爵士的灵动性会差一些。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10:02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4 10:40 编辑

4,播放邓丽君吵了,不像邓丽君了,那你的系统就是有严重的失真造成的,放什么都不像什么。这时候期待LP来救你?结果还是一样的,我曾经说过,CD放不好LP也不会出彩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10:45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4 10:51 编辑

邓丽君就是个照妖镜,她会让你的系统一目了然,问题是,你发现了吗?你又为什么没有发现?发现了又为什么调整不到位?等等等等。
后期出版的邓丽君问题多多,加了不该加的东西,纯  ---  没有了,邓丽君的东西离开了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
作者: szoo3    时间: 2018-7-24 11:06
持续跟进,这么有营养的帖子。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12:03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4 12:04 编辑

电视机放音乐,怎么样?肯定不错,
四喇叭放音乐,怎么样?很迷人,
半导体放音乐,怎么样?也可以,
套装机放音乐,怎么样?挺不错。
为什么?又凭什么?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4 13:20
反而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器材,被有些发烧友却搞的是奇奇怪怪,声音还不如一台电视机的健康。还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吗?
作者: hoochy    时间: 2018-7-24 14:17
越来越有意思了。。。
作者: 河边渔童    时间: 2018-7-24 15:53
核心要到了,期待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8:31
要放好邓丽君,你的器材也要足够的纯。任何的材料变化一定会改变邓丽君的音色,喇叭的材料决定了喇叭的音色,线材的材料要决定了线材的音色,功放,CD机 等任何东西,都会决定你最后的播放音色。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8:39
两个不同牌子的前级与功放搭配 ---- 就是不纯,
前胆后石----就是不纯,
系统中线材有金,有银,有铜-----就是不纯,
音响没有互补一说,互补害了多少发烧英雄尽折腰。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8-7-25 08:43
还有这种说法?
作者: magidyna    时间: 2018-7-25 08:46
本帖最后由 magidyna 于 2018-7-25 08:49 编辑

电路中,电解电容和聚丙烯电容搭配就是不纯……丹麦机出了国到了亚洲美洲就是不纯,日本是岛国到了大陆国家就是不纯,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到了平原地区海拔不一致就是不纯,姐夫 乐林是美国人设计的机器政治制度不同卖来中国就是不纯,YG喇叭设计师是印度人设计在美国生产就是不纯。
作者: kuans    时间: 2018-7-25 08:47
肥妹说的几种发烧友,哈哈哈。。。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8:50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5 08:52 编辑

道理非常非常简单,只是当局人迷。那线材做比喻,更换线材一定会改变声音,除非器材极差。你今天感觉高频不够换条银线,明天发现中频又不饱满其他地方再换一条,一条一条又一条,你的系统中可以说是穿金戴银了,你能走出旋涡?鬼才信!
作者: kuans    时间: 2018-7-25 08:53
我做关氏,就是用普通线,普通零件,做出平衡,平均适应各种喇叭的扩音机。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8:56
magidyna 发表于 2018-7-25 08:46
电路中,电解电容和聚丙烯电容搭配就是不纯……丹麦机出了国到了亚洲美洲就是不纯,日本是岛国到了大陆国家 ...

好好好!哈哈,怎么理解纯?靠悟,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8:59
kuans 发表于 2018-7-25 08:53
我做关氏,就是用普通线,普通零件,做出平衡,平均适应各种喇叭的扩音机。

关老爷好,认真看了你的帖子,不知说什么,绝对是好文章,其实就是自己的体会,感悟。赞一个!
作者: 和弦缘    时间: 2018-7-25 09:06
第六点有些口误吧?最低频的量感过多吧?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9:14
说到这里,相信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了,正常正常,因为没有人这么说到过,而且还明明白白的说。
作者: 和弦缘    时间: 2018-7-25 09:19
哈哈,正中要点!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9:30
现在说说,音响系统中的纯。
音响各个牌子,各种型号,一定各有特点,也就是风格不同,每个型号都是设计者爱好,个性的充分表现。
人也是万种风情,家教,环境,性格,爱好决定了他选择音响的风格。而且一直在变,不可能稳定。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5 09:42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5 09:44 编辑

问题是你应该怎么选?很多人一定会回答:自己喜欢的声音,你到底是喜欢薛宝钗?还是林黛玉?下决心,把薛宝钗买了,回家感觉非常好,时间推移,想想还是林黛玉比较好,把薛宝钗卖了?有点舍不得·,整吧,换这个换那个,自己感觉有点林黛玉的味道了,殊不知在旁人看来,她已变成了刘姥姥。
作者: 空山鸟语sshong    时间: 2018-7-25 09:46
本帖最后由 空山鸟语sshong 于 2018-7-25 09:49 编辑

发烧有个探索、甚至反复的过程很正常,交点学费是必须的。关键是:
1、量力而行;
2、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声音(标准意义上的好和自己的喜欢有时候是两码事情);
3、适度家访,但家访后要冷静,不要急于行动;
4、学会分辨体会贴与枪文(对于初烧,这有点难);
5、展会上听到的声音不要太当真(环境制约);
6、其它
作者: 老军医88    时间: 2018-7-25 09:54
考证下:音响系统中的纯----这应该师出日本90年代初期吧?那时先锋、山水、、的大落地组合,初次看到标准宽度的器材整齐分层摆放在配套的机柜里。让人大流口水啊!
斗转星移、万物轮回,概念的继承与发扬,放到啥时也不会落伍
作者: myradio    时间: 2018-7-25 10:12
记得那时候最崇拜的就是健伍、先锋及索尼组合音响了,可望不可及啊
作者: vvvb    时间: 2018-7-25 10:41
好多调整就是自己较劲、给买东西找理由而已,否则就是在不负责任的进行夸张陈述。

我绝不相信在一套音源、前后级、箱子都很高档、搭配也完全靠谱的组合里因为换了某一条线,就能到“刺耳”、“没法听”的程度,而换了另一条线就完全好了的事情。有差异我相信,但不可能到不能听的程度,一跟GOTHAM之类的都不会这样。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8-7-25 10:47
想问一句:楼主目前的器材是什么?
作者: vvvb    时间: 2018-7-25 11:22
"越是高端系统越敏感,换线的变化越大,低端系统反而什么线都区别不大"  

您的意思是越高级的系统反倒变数越大,性能表现越不易稳定,是么?

比如一个单声道可以到2欧姆的后级,受音箱线的影响倒比小合并机要大?
作者: cb003200    时间: 2018-7-25 11:39
CD这种数码格式是不能作为试音的 本身就染色极大 声音非常不准确。
作者: vvvb    时间: 2018-7-25 13:45
我说的不是专业功放,就说HIFI产品。

越高级,展现的细节越多,这没错,但是不能建立在一个域外的先决条件上。

所以“越容易受到线材的影响” 就有问题了,能力越好的东西,越受到另一因素的影响么?这是能力好还是能力不好呢?

主观兴趣和玄学太多了,平时说什么什么高级但对什么什么特别敏感这种话,听听就可以啦。


作者: 源声    时间: 2018-7-25 16:14
楼上:

你太执着了、着相了!你的楼上说的是正确的
作者: vvvb    时间: 2018-7-25 18:35
咱们说的完全不是一个问题,您所说的音场的敏感度我没有疑问。

我说的是器材到位(甚至往往性能过剩)搭配也靠谱(例如老掉牙的pass推BW)的的情况下,越高级的器材的能力发挥越不会受制于外围因素(除去空间或供电不足这种)。

就其中一个环节来说,后级的能力越强,越不会因为避震没用上多高级的架子、线材不够级别而失去自身水准的表现,驱动能力和基本素质在那里呢,用最破的喇叭线也比同品牌的小合并机用最贵的喇叭线表现好。

我不是那些说没有区别没有作用,而是有下限的。现在成了高级东西配了根不上档次的线就等于把这东西彻底糟蹋了、根本没法听一样。为什么这种言论越来越多,大家心里有数。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7-25 20:19
强调的点不在一处。

素质高的器材有更强的全频能量、密度,较准确的音色,较好的平衡度。基本表现不会太离谱,这个没错。

素质高的器材有更大的塑造提升潜力,对线材供电垫材更敏感,这也是事实。相信实战中很多烧友都有这个经验。

高端高价或者说素质高的器材线材,相对于下一级别,主要的价值是全频能量与密度的提升,随之带来更丰富的细节再升,所以受其他因素影响时实际听感变化更明显。
不过相比于能量密度的绝对提升,音色与平衡度不会天然完美,仍然需要细心的修正。

所谓好马配好鞍,贵价线材垫材肯定是配合高端器材使用比较合理,否则酱油贵过鸡更让人笑话。
不过感觉上贴主肥猫兄并不主张采用贵酱油,在这里讨论这个有点冒昧了。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6 08:16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6 08:28 编辑
joyjscz 发表于 2018-7-25 20:19
强调的点不在一处。

素质高的器材有更强的全频能量、密度,较准确的音色,较好的平衡度。基本表现不会太 ...


哈哈,你写的非常道位,非常在理,只是我从来没有说过好的线材没有用,当然有用,问题是你该怎么用?人人都知道人是需要营养的,补品是有用的,你上午吃老山参,中午吃冬虫夏草,晚上再来蛋白粉。你人吃不消啊。系统也一样,一个系统中有金,有银,有合金,每一根线都会是被称作为神经线,并且条条都有明显的个性,这条可以让你的高频好,另一条可以让你中频饱满,,,,,,它们各自发挥各自的特性,大家想想,这时候的音色会如何?不用想吧。
一条合适的好线可以拯救你的系统,几条好线却会要了你的命!
作者: vvvb    时间: 2018-7-26 08:46
joyjscz 发表于 2018-7-25 20:19
强调的点不在一处。

素质高的器材有更强的全频能量、密度,较准确的音色,较好的平衡度。基本表现不会太 ...

“素质高的器材有更大的塑造提升潜力”

这其实等于是在说设计水平越高、成本越高、完成度越好的器材反倒越需要更多、更苛刻的外部条件才能发挥出本身应有的所有性能和水准,这是说不通的。

如果出自于实践感受,一者外部条件的提升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原因其实未知,二者有人的主观兴趣和倾向在里面,提升多少的量化本身也是主观的。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6 09:02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6 09:06 编辑

现在我回到纯是上面来,理解了--纯-- 你就知道该如何去调整系统了。我看了不少的杂志,书籍好像都没有提起纯字,菅野一句话是发烧友们必须牢记的,他说;发烧友做的一件事那就是-----“我们是唱片演奏家”。那100%还原唱片里的信息是永恒的目标。所以器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调整系统也一样。那可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哦!哈哈哈哈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6 09:15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6 09:19 编辑

多少发烧友为了潜意识中的纯与兴趣跑进了各种音乐厅,可现场也没有最好,乐队,指挥,音乐厅以及你座位的各自不同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音响是一个集文化,修养,爱好,性格多种因素的综合体,拿来主义没有用,搞不定。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8-7-26 09:25
声音老一点,年轻一点,没有什么的,高频多一点,低频多一点,没有什么的,音色冷一点,暖一点,没有什么的,速度快一点,慢一点,没有什么的,喇叭位置动一下,板凳位置动一下,没有什么的,好好听音乐,搞那么神经质,自己很累的。呵呵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8-7-26 09:28
我看整天都在搞腾器材,线材,辅材,电路的,声音八成都很菜,反而音乐听得多的人,声音都不错
作者: 西湖肥妹8868    时间: 2018-7-26 09:51
本帖最后由 西湖肥妹8868 于 2018-7-26 09:52 编辑

折腾是为了听到唱片中更好的声音,调整也是为了更接近唱片的本身,追求好的东西是本能,是进步,问题是跑偏了,那就不好听了呗。不奇怪也不矛盾。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