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乐章,我们还要听多久?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1:42
标题: 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乐章,我们还要听多久?
之前,shinelb版有个“何谓“懂”音乐”的帖子。这个帖子我认真看过,也想了一段时间,觉得观点实在不错。说得很在理。但是帖子里面谈到的“懂”音乐的过程和方式,我却觉得有点面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昨天突然有所得,所以另外发个帖子,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昨天我听马九,坛子有帖子谈到这个作品,有的说第二三乐章听不懂。其实我也听不懂,不过我通常在听二三乐章时候就去做其他事情,到第四乐章再回来。我也觉得第一四乐章比较动听也好懂。听完了,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二三乐章我听了起码有四五年,都还是听不懂呢?最简单的说法是承认自己的音乐素养低。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说”不懂“是为尊者讳,我想说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乐章——我觉得——不好听!听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觉得好听。没有感觉,也没有体验到有什么美的。我没有专门学习过古典音乐,一星半点的知识,都是从书上看来的,或者是网上看到的。我看着我将来的古典之路,估计也是这样走下去,要有专门的学习古典音乐的构成方式的机会,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想到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这个机会,只能靠日积月累了)。那我是不是讲永远被挡在这些“高深”的音乐之外呢?我想也许是的。也许我该接受这个事实,承认有很多古典音乐我不觉得好听,而且一直都听不懂。将来……那是将来的事情。

我从小受古典文学教育比较多。从小诗词背过很多,古文也看了不少。所以到现在,对于其中蕴含的美,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我都可以欣赏的出来,所谓“心有戚戚”。但是我的大多数后辈们,让他们读古典文学?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咯。我很遗憾,他们不能体会到那些美。但我想,会不会有很多古典音乐大师也在遗憾着,因为我们不能体会到他们的美?

我们已经不在吧“古典音乐”当成“流行音乐”的时代。当年歌剧和交响乐的首演是怎样的盛况?当时柳永的词,是如何传唱?我们已经不在那个可以从社会各个方面学习古典音乐和古典诗词的年代,那种美也就离我们渐渐远去。那种人人从小就在学习古典美的环境,已经在我们身边消失去。我们体会他们的美,也就越来越困难。体会不到,是正常的。好在,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属于我们时代的美可以给我们感动,这些美,相对起来,是比较容易被我们理解和体会的。

我承认仍然很喜欢买古典音乐的唱片,但是那些美,确实不是每一种都和我有缘分,也许我一生都不能理解他们——就像京剧一样——但这又何妨?柴可夫斯基不是也不理解勃拉姆斯么?

挥一挥手,作别那些也许我永远不能体会的音乐之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2:08
清兵兄:我好好想一想再和您交流。谢谢您的好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2:20
大家也不妨发表一下看法,谢谢各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2:31
我听古典音乐一般遇到三种情况:
1、第一次听就能接受的,象贝小协,贝多芬的一些钢奏等;
2、通过学习能听懂的,这里说的“学习”包括很多内容,后面再详谈,象巴赫的一些作品;
3、通过努力,仍然不能听懂的,其实这种情况对我不多。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2:38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2 12:43 编辑

清兵兄还是非常理智地说出了实话,“我想说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乐章——我觉得——不好听”,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写的不好。。。”之类。
年轻气盛的时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往往采取一种情绪化的反映“写得很糟糕”“简直是垃圾”之类,而随着阅历经验的日益增多,则比较喜欢“我还没有缘分欣赏XX...”的表达,虽然失之圆滑,对他人对作品似乎更为公平。
每个人的水平阅历品位各异,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和喜好,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喜好兴趣也大相径庭,“一人的蜜糖是另一人的毒药”,这句话引申到个人人生的不同阶段同样适用。
但只要不采取极端情绪化的方式,大可将自己内心真实的观点公之与众,在欣赏音乐这样抽象又善于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来说,真实的感受往往比理智的分析重要,即第一感觉往往是对的,或是能够真实表现你内心对作品的认识的,而理智的分析却是建立在不可靠的解说,他人的评论,或某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上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2:43
这个帖子的由头之一,是我突然想起一个我从来不能理解的词人——吴文英。我喜欢词,尤其后主,当然其他的大家都叫得出名字那些词人我都挺喜欢——我说喜欢,就是说,我能够被感动,感动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事儿,我读“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一读就有感慨了。但是读吴文英,就是感觉没法懂。明代以后把他捧得高的人很多,但是都是些“专家”。在如今这个缺乏诗词专家的年代,受欢迎的,还是那些不用专家指引就能让人喜欢的作家。

我觉得古典音乐,作为一种曾经流行过的文化载体,跟诗词欣赏是有相通之处的。马二大家都喜欢,也没有听说需要很多的注解才令人产生感慨,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吧……不需要专家,但是大家都能听出自己的感慨来!

我的想法可能表述的太罗嗦了,呵呵,还是希望有人来讨论。谢谢版主!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2 12:51
音乐的表达力有很多种,并非只有“好听”的。马勒的伟大,在于提前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人类的很多痛苦,既然有冲突和痛苦,势必有“不好听”的段落和乐章,但同样能给人带来震撼。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2:55
这个帖子的由头之一,是我突然想起一个我从来不能理解的词人——吴文英。我喜欢词,尤其后主,当然其他的大家都叫得出名字那些词人我都挺喜欢——我说喜欢,就是说,我能够被感动,感动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事儿,我读“ ...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12:43

秦观的“雾失楼台月迷津度桃园望断无寻处。。。”的悲凉能够直透到我心里去,而周邦彦的词,我只看到一个个华丽辞藻的堆砌,完全没有评论家所说的美感,而周作为一个有定评的大家,也觉不会因为我的不喜欢而失色,我也只能说目前为止和他没有缘分,将来也许会也许永远不会。
另一个例子,莫扎特是我最早接触的大师之一,一开始就非常喜欢听着貌似简单而优美的旋律,而在后来一段时间听了一些贝多芬博拉姆斯的严肃深沉的作品后,对莫的作品竟然有了轻视,不过近年又重新被他天籁之声征服。。。你说以后会不会有变化,在过去的几个阶段中哪个是对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3:10
scfan版主其实就是指一种深层次的审美啦。这个我是知道的。艺术当然包括克服审美困难以后才能感受到的伟大艺术。但是这些困难,对于缺乏感受能力的人,或者缺乏古典音乐审美教育的人来说,就可能是座高山了。我并没有这种教育根基,所以也只是在慢慢摸索。但是因为文化环境已经变化了,而且审美本来就有个人的审美角度问题(比如维特根斯坦就相当不喜欢马勒)所以,我才会说,有些美是我永远无法理解的。

这些深层次的审美维度,是需要专门学习,专门体会,还有长期坚持,还有就是灵气。圆滑一点说,就是缘分啦在过去的时代中,今天的古典音乐和古典诗词都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娱乐方式,广泛的宣传和创作,大量作品的优胜劣汰,都让当时的人更容易体会这些创作理念,从而产生审美的感觉。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来说,这个环境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学习机会少了,受教育和感染的机会也少了,甚至你不主动去学习,就不会有人教你!这样一来,体会古典音乐美的能力也会下降,通过它们的作品产生感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3:16
有些作品我开始听不懂,但因为是很伟大的作品,所以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听懂她。怎样才能听懂呢?我觉得有两个方法。愿与大家多讨论。

1、本来按照汉斯立克的观点,音乐的美只存在于她的结构形式当中,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我们不听,音乐的美仍然存在于作品当中。按道理,我们要听懂一部作品,是不必理解这首作品的事件背景的。我们主要从音乐结构当中寻求美,也就是听懂她。具体怎样听呢?我觉得可以把它放在一边不再听她。过几年或许会听懂她。这可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我听古典音乐大概有20年,在刚开始我是一点都听不懂巴赫的,我也认为与音乐之父无缘,就不听了。没想到过了10年,我仿佛突然开窍了,我开始喜欢上巴赫了,而且这种爱的痴迷令我自己也觉得费解,我是个典型的巴赫爱好者。我能听懂巴赫,虽然这过去的10年我没有接触巴赫,但我的听古典音乐的能力加强了,也就是欣赏水平提高了。触类旁通,巴赫自然就喜欢上了。其实对巴赫很多作品,我并没有去进行曲式分析,我就是觉得巴赫的作品很美,与我的内心需求很一致。象《英国组曲》等组曲,我并没有去分析过她,但对我来说已经没有障碍了,我认为是我的听乐水平提高的原因。古典音乐需要时间的沉淀。今天很多巴赫作品我仍然不知道结构,但我就是喜欢听,觉得很享受。

2、我刚开始听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也是有困难的。我买了一些曲式分析的古典音乐指南来看,搞清楚交响曲的结构,那个是主题,她怎样发展,展开部是怎样的?再现部又是怎样的?我是对照书本边看分析边听音乐的。所以我对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结构和曲式分析大致能搞清楚。这也是最笨的学习方法,但有效。我的体会基本上是这样的。一般我不会抛弃作品的,伟大的作品能流传下来,当然是有原因的。我们听不懂一般是听古典音乐的经验不够,乐感不够好,另一方面就是学习方法不对。要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最好懂一些谱子,这样曲式分析就很容易。呵呵,说得不对的请大家指正。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3:17
周邦彦……我还是喜欢白石“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4:11
清兵兄写的很好,佩服!
对歌剧类的独唱、对唱是一点感觉都没有,我想是主要是语不通。但是很喜欢合唱部分,因为它有不同声部的层次感吸引。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5:33
哲学的文字固然难懂,但是胜在解说的书籍汗牛充栋,耗费脑筋之后,如果把握住逻辑的线索,还是有豁然开朗的机会。但是对着音乐圣经里面的旋律解说,我真是茫然不知所措,我很明白,就算是我把这些解说的段落背下来,我也很大机会是对音乐本身一点体验也没有的。

尤其重要的是,音乐是一个想象力要求非常高的东西,进入了那个语境,感受就是很容易的事情,没进入,就连门也难摸到了。通过学习当然可以改善,从而进入语境,但是,不是各个在人过中年以后,都有那么多时间和机会去学习这些。这是我的遗憾所在。

而一些流行的审美方式,比如我曾经提到的小津电影和音乐,相对我们来说是会更加容易理解的,因为它跟现在的文化比较接近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2 15:49
我相反觉得越简单的越难懂,越复杂的越易懂。
听音乐有时候跟参禅一样,没有肯定答案,一切都是玄之又玄的,而恰恰这个玄之又玄才是众妙之门。
30年前很爱跟一哥们一起听音乐,那是个“神仙”级的人物,几个小时中我们几乎没什么语言交流,每听到绝妙处,他的评价最多就三个字——“感觉好!”一晚上无数个“感觉好”,没有多余的语言,但我们都心领神会。

我一向的观点,音乐是易懂的,也是永远不可捉摸的!乐趣恰在不可捉摸!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5:52
[quote]我相反觉得越简单的越难懂,越复杂的越易懂。


这句话我要好好参一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2 16:03
我相反觉得越简单的越难懂,越复杂的越易懂。
这句话我要好好参一下
清兵 发表于 2010-7-12 15:52


很简单,跟骑俩轮子的自行车一样,越慢越难骑,因为那得心无所挂,气定神闲。
作者: ast123456    时间: 2010-7-12 16:04
几年前我听皮尔金特时听前面半段感觉很好,现在我更喜欢后半部分,感觉太美了。欣赏的口味有时是会变化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2 16:21
以前听过一个卖碟的商人说过,找他买碟的人里,很多都是具有强烈排他性的老饕,比如,喜欢马勒的不喜欢听布鲁克纳,喜欢布鲁克纳的不喜欢马勒。

当然我接触的朋友里虽然较少这么极端的人,不过大多朋友对于马勒和布鲁克纳的接受程度多少有些差异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6:24
当然是变化的啦,前一段时间听里赫特晚年录音,觉得空灵动人,意境高妙;前两天再听,觉得松懈无力,廉颇老矣
我的感觉不能老是和大师保持一致啊,呵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2 17:53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7-12 17:55 编辑

刚刚收到那本在shinelb大师引导下购买的《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作者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导。随便翻了一下,在前言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纯听觉感性样式的良好性作为感性美的价值是音乐艺术的根本价值,但并不是它的全部价值,积极地理解活动会丰富与强化主体在音乐中的审美体验与感情体验”。

我觉得这段话说得非常好。音乐的审美,应该还是以“纯听觉感性样式的良好性”为前提的。我们当然可以认同马勒用音乐作为手段来表达工业革命产生的黑暗现实,但是,这些音乐内容,就要听者有“积极地理解活动”,才能“丰富与强化主体在音乐中的审美体验”。换句话,如果听者没有受过“积极理解活动”的训练,实际上也就很难体会到这种审美体验了。而这些训练,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失的部分。我们成年人,从小缺乏培养,长大除非自学,基本没有受古典音乐教育的机会。这当然也就为我们对古典音乐产生更深刻的审美体验造成了障碍。
何况还有器材的干扰呢?没有器材问题,音乐还纯粹一点,一开始关心器材,音乐的学习时间又少了许多许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5 05:05
清兵兄:有空折腾一下黑胶吧?很好玩的:

[attach]11271[/attach]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7-15 06:33
清兵兄:有空折腾一下黑胶吧?很好玩的:

11271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5 05:05

黑胶毒人,斑竹“害人”!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5 10:24
黑胶毒人,斑竹“害人”!哈哈。
xiaobei 发表于 2010-7-15 06:33

见过清兵的器材,玩黑胶不是问题。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5 13:43
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黑胶唱片的价钱和黑胶配置的型号也已经多方留意了
不过下不了决心是有两个客观难题的:一是调整技术问题,无人指点,短期难以自通;二是器材变动不可知因素太多,引一发而动全身,外观也有考虑,所以要慎重。我的打算是一步步来:先不动主系统,从35a或雨后两套组合开始学点经验。雨后用得是全套linn的功放线材,似乎更适合黑胶一点。上个二手linn唱盘中档的配置应该就不错,不过我不会挑也是个麻烦事儿。其实35a用的音乐传真A1不但带唱放,而且似乎也是比较出名的低价好声,不过黑胶唱机除非是打竖放否则我实在想不出来怎样和35a一样放进我的书架上去。还是考虑从雨后开始试验吧……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5 18:01
我对黑胶一点认识也没有,有些基本东西都不清楚。希望有大侠做下科普:

是不是有了唱头放大器就不用前级了呢?还是用唱头放大器再来接驳前级出声?我的linn和音乐传真都有唱头放大,是不是买一套唱盘系统,插上去就可以用了?我的cello前级只有平衡输入,是一定要买cello自己的唱头放大,还是买个带平衡输出的唱头放大配合使用就可以?

因为无知,所以问题比较多,各位不吝赐教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5 18:1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7-15 18:12 编辑

用唱头放大器再来接驳前级出声?对。

我的linn和音乐传真都有唱头放大,是不是买一套唱盘系统,插上去就可以用了?是。

我的cello前级只有平衡输入,是一定要买cello自己的唱头放大,还是买个带平衡输出的唱头放大配合使用就可以?大家讨论一下。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5 18:39
用唱头放大器再来接驳前级出声?对。

我的linn和音乐传真都有唱头放大,是不是买一套唱盘系统,插上去就可以用了?是。

我的cello前级只有平衡输入,是一定要买cello自己的唱头放大,还是买个带平衡输出的唱头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5 18:10


感谢shinelb版,大家继续帮帮忙……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15 21:09
27# 清兵


清兵兄,您所提到的几个问题是非常粗线条的问题,建议您在您的周围找找有无用了几年的烧友来帮助您。

LP的重播,简单而言,就是盘、臂、头、唱放四个环节,但每个环节虽说没什深奥的,但要调好、搭配好,也还是很考经验的。

调整不好的LP重播系统真的很难听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5 22:44
谢谢mm33教授指点,我看我先去扫盲一下,再做考虑。确实这样问太过幼稚,让人没法回答。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15 22:51
谢谢mm33教授指点,我看我先去扫盲一下,再做考虑。确实这样问太过幼稚,让人没法回答。
清兵 发表于 2010-7-15 22:44



清兵兄,咋又忽悠我当教授呢?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5 22:56
教授级发烧友嘛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15 23:26
教授级发烧友嘛
清兵 发表于 2010-7-15 22:56



哈哈,没想到只认识J、Q、K、A的我在这也能当教授了。

感谢S版为代表的管理者。

呵呵。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2 00:56
我们还要听多久呢?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2 01:47
本帖最后由 旱天雷 于 2010-8-22 10:22 编辑

古典音乐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们特别是我这个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凡夫俗子,要穷尽吸干这条江河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我们只要得到其中一瓢,美美地喝上一口,并感叹——农夫山泉有点甜!够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8-22 03:57
。。。。。。我们只要得到的只是其中一瓢,美美地喝上一口,并感叹——农夫山泉有点甜!够了。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2 01:47


感情雷兄是位布鲁克纳迷?!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2 08:42
这几天我还在怀念这个帖子呢
因为听得越多,就发现不能理解的领域越大。在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范畴,随意发表贬低性的言论很需要一点勇气,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些音乐在你经历了人生风波之后,突然又会觉得好听。在中国诗歌史上这个看得更清楚,几百年来,一本黄庭坚集,被人们捧起来,又跌下去,再捧起来,再跌下去,晚清的时候甚至卖过十两银子一本的辣价钱。可见时代的审美倾向,个人的审美爱好,总是在不停变化。我们发帖子,其实都是艺术评价和审美评价。实在不能不留余地。把评论当成艺术真理固然让自己满足,其实可能丧失的东西反而更多。所以欣赏不了一个影响极广,有过崇高而确定评价的大作曲家,几乎算是人生的一个遗憾了。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2 10:21
感情雷兄是位布鲁克纳迷?!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8-22 03:57

狗儿念经兄,您就别寒碜我了。
布鲁克纳刚刚接触,“迷”,我是不够格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2 11:15
这几天我还在怀念这个帖子呢
清兵 发表于 2010-8-22 08:42


我翻旧帖的时候觉得这个主题不错,就顶上来了;现在论坛又来了一些新乐迷,这个主题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余地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22 11:40
其实早就有这个想法黑胶唱片的价钱和黑胶配置的型号也已经多方留意了
不过下不了决心是有两个客观难题的:一是调整技术问题,无人指点,短期难以自通;二是器材变动不可知因素太多,引一发而动全身,外观也有考 ...
清兵 发表于 2010-7-15 13:43

老的音乐传真MM/MC唱头放大很不错,直接插上就可听,只是看用什么唱头,插头旁有开关选择。
建议不要选linn12,初学不容易玩好,也不好调整,这样会影响兴趣。
A1如能做前级的话就更好了,但我不清楚是否可以。
如果可以,可用RCA/平衡转换用就可以了。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2 13:27
老的音乐传真MM/MC唱头放大很不错,直接插上就可听,只是看用什么唱头,插头旁有开关选择。
建议不要选linn12,初学不容易玩好,也不好调整,这样会影响兴趣。
A1如能做前级的话就更好了,但我不清楚是否可以。
...
牛仔 发表于 2010-8-22 11:40


音乐传真现在出了一个功率增大装置,可以接在新款A1后面做功率支持,不过不知道我这部旧款可不可以这样用。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22 13:54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0-8-22 14:00 编辑
音乐传真现在出了一个功率增大装置,可以接在新款A1后面做功率支持,不过不知道我这部旧款可不可以这样用。
清兵 发表于 2010-8-22 13:27

再买个功率放大器?推大音箱?如果35a的话A1足够了,要是接cello,可从A1的录音输出端出,但不知A1功率输出端悬空行不行(也就是不接喇叭)。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2 18:07
再买个功率放大器?推大音箱?如果35a的话A1足够了,要是接cello,可从A1的录音输出端出,但不知A1功率输出端悬空行不行(也就是不接喇叭)。
牛仔 发表于 2010-8-22 13:54


这个就不考虑了吧 那么大工程,还是个未知数的,呵呵……我的A1就一直是用在35a那儿的。
作者: ccj    时间: 2010-8-22 22:43
1# 清兵 讲的好!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喜欢古典文学为何与京剧无缘?有些遗憾。呵呵!好像是第一次在本论坛发言。不错的论坛。很多dx讲的都挺好,氛围也不错。今后多来学习学习。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2 23:49
1# 清兵  讲的好!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喜欢古典文学为何与京剧无缘?有些遗憾。呵呵!好像是第一次在本论坛发言。不错的论坛。很多dx讲的都挺好,氛围也不错。今后多来学习学习。
ccj 发表于 2010-8-22 22:43


您过奖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09:18
1# 清兵  讲的好!有些不解的是既然喜欢古典文学为何与京剧无缘?有些遗憾。呵呵!好像是第一次在本论坛发言。不错的论坛。很多dx讲的都挺好,氛围也不错。今后多来学习学习。
ccj 发表于 2010-8-22 22:43


欢迎ccj兄
和音乐有关的言论,来和大家一起畅所欲言罢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09:23
古典音乐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我们特别是我这个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凡夫俗子,要穷尽吸干这条江河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我们只要得到其中一瓢,美美地喝上一口,并感叹——农夫山泉有点甜!够了。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2 01:47


雷兄的意思是遇到不喜欢听的音乐就放弃
但其实人的认知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给自己一些机会--不喜欢听的音乐可以暂时搁置。有的时候一杯苦茶,确实能够清热解毒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3 10:08
雷兄的意思是遇到不喜欢听的音乐就放弃
但其实人的认知是会随着时间改变的,给自己一些机会--不喜欢听的音乐可以暂时搁置。有的时候一杯苦茶,确实能够清热解毒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3 09:23

Roseknight_gao 兄,其实,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可能是我没有很好、很到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来要加强自己的语文学习啊。
作者: ccj    时间: 2010-8-23 10:39
谢谢版主!有时间一定来学习学习。 45# Roseknight_gao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0:46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8-23 10:56 编辑
Roseknight_gao 兄,其实,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可能是我没有很好、很到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来要加强自己的语文学习啊。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08


雷兄客气了,农夫山泉有点甜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0:58
谢谢版主!有时间一定来学习学习。 45# Roseknight_gao
ccj 发表于 2010-8-23 10:39


不用客气 如果音乐是一脉宽广的运河,它可以养育你,带你走向远方
作者: keli    时间: 2010-8-23 23:14
清兵兄好贴!这也是我听音乐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人的音乐审美标准可以随着音乐素养的积累而改变,有的作品不好听,一个可能就是它超过了一个人的审美标准范围,根本原因就是素养的局限。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我们不喜欢某类音乐,那是因为不喜欢那种风格,不是素养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口味不同。我有时纳闷当我对一个作品不能如境的时候是哪种原因。比如我听雅那切克的室内乐,很喜欢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和钢琴作品,以及钢琴独奏,但觉得他的两个弦乐四重奏就很难,还有听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也常常摸不着北,我想这是我的素养还不够的原因。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10:35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8-24 10:37 编辑
清兵兄好贴!这也是我听音乐经常遇到的问题。我觉得,一个人的音乐审美标准可以随着音乐素养的积累而改变,有的作品不好听,一个可能就是它超过了一个人的审美标准范围,根本原因就是素养的局限。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
keli 发表于 2010-8-23 23:14


keli兄的想法我很有共鸣。
我就是因为在一些常规古典音乐或者这些曲目的版本比较里面,都找不到据说存在的体验,所以才开始向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电影音乐里面去发掘。
体验是自己的,有就是,没有就是没有,只有找到真实的切身感动的音乐体验,音乐这片天地才值得逗留。没有的话,体验不明显的话,呆在音乐的圈子里面没有什么意义,就是钱钟书所说“应酬自己”的自欺欺人罢了。
作者: keli    时间: 2010-8-25 20:11
52# 清兵

马勒的音乐对我来说是高山是大海,美丽动人的景观享用不尽。听了很多个轮回,听了很多个版本,总是又能听出以往没有发现的奥妙,这高山大海对于我似乎没有个尽头,我仍然愿意畅游其中。读到清兵兄的贴,正好点在我的一个穴位上:这马九一直是我的一个结,听得旋律都几乎背得了,换过不同的名版本,还是感觉不到别人说的那种美。这是我闹不明白的一件事。按说我觉得这马九的旋律是十足的浪漫乐派,没有某些现代乐派让我感到的诡异。或许有一天我突然开窍。但起码这一天现在还没到来。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5 20:25
钱钟书所说“应酬自己”
这个钱老也太幽默了。一种不温不火,他说出来你笑他不笑的幽默。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5 20:27
还来不及认真地品尝马勒的美味大餐。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5 22:06
呵呵,艺术的感动,我们都会有冲动去寻找,而不仅仅满足食色性也,这本身就够奇怪的了。这里找到了,固然好;找不到,就转移去其他方面,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看大可以不用守死一个地方。文化观点不同,教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无数的不同,让我们理解不了作曲家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苛责自己的水平。对艺术的欣赏,古人比喻成蚌壳生珠,乃是自然而然,无需强求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5 23:18
还来不及认真地品尝马勒的美味大餐。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5 20:27


大餐可以从阿巴多卢塞恩马二的第二乐章开始(DG)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