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纯音乐的力量以外……关于音乐与语言等的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14:06
标题: 纯音乐的力量以外……关于音乐与语言等的结合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7-26 15:46 编辑

我祖籍番禺,很不才,最近才听了冼星海老乡的《黄河大合唱》。我很自然觉得这是个震撼的作品。可是它的音乐我不敢说“很美妙”,实际上从头到尾,我也几乎没有感觉有听到什么“好听”的音乐,可是心灵那种震撼却不可抑制。可见音乐确实不一定要“好听”。光是好像linn那样做到好听,格调还是不够,这个扯远了。

肖斯塔科维奇晚年做了很多交响乐和人声的作品,据他自己说,他越来越觉得语言比音乐更加震撼。实际上这批作品在世界上广受欢迎。我也收了几张,但是我承认,我听不懂。我感受不到那深层次的震撼!大地之歌也是这样的情形。但是黄河大合唱不同。我听得懂,我能明显感受到语言和音乐结合带来的力量。这样对我直接而有力量的声乐作品,实际上几乎绝无仅有。

其实长久以来,音乐都是和语言有紧密的结合。歌剧、昆曲、清唱剧、到流行歌例子不用再举,大家都知道。但是我发现,自己在聆听的音乐范围当中,真正可以同时领略由音乐和语言带来震撼感动的伟大作品,少的可怜。虽然我有不少歌剧唱片,清唱剧唱片,但我聆听时除了摒弃歌词“感受音乐的伟大”之外,无一可做。如果作曲家知道“爱乐者”是这样领略他的风采,我真不知道他是会难过他的伟大没有充分表达,还是庆幸有这样不追求更高音乐享受的崇拜者!

像我这样感受不到外来语言魅力的音乐爱好者,相信不在少数。这就是个明摆着的障碍。虽然有很多前辈教导我们,可以不通过歌词,仅仅通过演绎的曲调或者歌曲的起伏来欣赏。我初初也有这样的尝试,但是听完黄河大合唱,我发现已经彻底厌倦了。我不能想象听不懂黄河大合唱歌词,仅仅拿着翻译过来的歌词就可以感受这种伟大的震撼。如果说这样也能感受黄河大合唱的“魅力”和“艺术美”,那我只能认为这完全是对伟大作品的误读!以我现在的语言基础,甚至觉得自己开始学习听听昆曲都比听清唱剧和意大利德国的歌剧来的真切的多。

现在有不少优美的电影配乐和主题曲在传唱。包括我曾经提出的小津安二郎,那是音乐和视觉结合的初步阶段。实际上音乐当中,必然包括了和语言视像等手段结合的能力。这些门类的综合,本身也应该更加有利于艺术精神的领会。这样的综合手段,也许比我隔着语言的障碍来领会歌剧的美,要简单的多,直接的多。我们是不是应该谈谈这方面的想法呢?

希望大家能够提供更多更简单直接的艺术作品来分享。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26 14:24
番禺,让我想起了姜撞奶,还有各式各样的糖水,哪么甜蜜、滋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26 14:58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3交响曲(娘子谷)如果不能领会这部作品的诗词,感觉会平淡很多。就像清兵所说:作品本身并不好听。但这部交响曲里面的第一乐章合唱歌词为:“娘于谷没有纪念碑,只有墓碑竖立在那里。我是多么的恐惧,今天我已年老,就像犹太民族的悲哀。”独唱者:“我现在站在信赖友爱的泉边,这里有俄罗斯及乌克兰的人们,长眠在与犹太人一样的土坑里。”如果领会这部作品里的唱词,这部作品会非常震撼和恐怖。在娘子谷纳粹屠杀了数十万犹太人及乌克兰人。肖斯塔科维奇能做到唱词与音乐的合理结合。

[attach]11909[/attach]
作者: 水清无鱼    时间: 2010-7-26 15:08
电影音乐就是最好的说明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15:26
黄河大合唱里面的歌词,如果只是在唱片说明上读出来,而不是听和理解歌者的歌声的话,这将是对原有音乐无法弥补的损失。娘子谷的诗句经过翻译,就算是震撼也好,也已经是一个再创作了,跟原本诗意可以说是两码事,诗无达估。我并不否认歌剧里面音乐的价值,只是觉得对于完全不理解一种语言的人来说,这个音乐欣赏会不会有过多YY的成分。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26 15:30
1# 清兵
好帖!先帮清兵才子(参照S班的叫法)顶一下。 有时间一定会参与讨论。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26 15:45
七十年代曾在中学排练过黄河大合唱,至今有些歌词都还记得。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15:48
S版在这个方面老是开坏头,给你们说的我一身酸味一样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6 15:48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7-26 15:50 编辑

一部《黄河大合唱》就把清兵“打回原形”了?不会吧,又迂腐了不是?

当年邓丽君爱听,但说老实话,我到现在也记不住任何一首邓丽君歌曲的歌词,她那温婉柔情的歌喉已经足以使我想入非非了。

当然,听得懂歌词不是什么坏事,肯定会增加戏剧性。但说不定也有意外,比如莫扎特那些歌剧,要听得懂歌词的话,大概我们全听了些“家长里短”甚至有些无厘头的东西,弄不好真的反而消解了莫扎特音乐的美。对此,我曾经问一位意大利朋友(这人精通六门外语)是否听得懂莫扎特歌剧的歌词,他的回答很有趣:“我还希望忘了那些角色在唱什么?!”

瓦格纳甚至告诫“看”他《指环》的人:闭上眼睛,听管弦乐!呵呵,这些都说明音乐是首要的,第一性的!

上面S版说到肖斯塔科维奇13交,我相信了解歌词是理解这部交响曲的途径之一,但至少我本人第一次听已经被震住了!然后,回头去看歌词,发现与音乐是高度统一的,这还是说明音乐是第一性的!

其实很简单,某种意义上,音乐是属灵的,完全可以意会,有时候“言传”反而着相了。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16:04
谢谢念经兄的回应,您提到的言传反而着相的话题,恰恰是我提出来想讨论的。希望大家都能来说说意见。音乐审美本来也没有对不对,最重要在讨论当中为自己找到体验新的美的方法论。这个正是我有意求教各位方家的地方。

作为我个人来说,对于有语言障碍的音乐作品长期以来都觉得很棘手。我一直是觉得艺术的创作是一个综合类,对于莫扎特可以不听歌词我真是很费解。我觉得一个例外是我有一张以色列民歌,我完全不知道里面唱什么,但是我却听了很多年,也很喜欢。但是对于歌剧等等我却缺乏这种感受。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26 16:13
声乐作品能听懂歌词当然更好,只是英法德意俄语言各个不同,要全部掌握不啻天方夜谭,不如把时间放在音乐上更值得。另外一些早期宗教曲目,如格里高利圣咏、弥撒曲等,不理会唱词便能体会到庄严肃穆圣洁的感觉,反到是拿来歌词一看,反反复复就这么几句:lord, have mercy on us...Glory be to the God on high, 等等,意义不大。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26 16:36
非常理解清兵兄的意思。声乐也是整体音乐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懂语言,真是只能听音乐了。正所谓“行家看门道,观众看热闹”。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16:37
声乐作品能听懂歌词当然更好,只是英法德意俄语言各个不同,要全部掌握不啻天方夜谭,不如把时间放在音乐上更值得。另外一些早期宗教曲目,如格里高利圣咏、弥撒曲等,不理会唱词便能体会到庄严肃穆圣洁的感觉,反到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26 16:13


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对于语句简单的当然好说,好体会,所以我的意思,其实还要限定一下,就是那些需要用语言配合音乐推进的艺术创作。比如我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3、14,音乐当中的情景不是不明白,这个是老肖的音乐有力量的缘故。但是对于里面的唱词就有问题了,那里面的唱词本来就是诗歌,是有很强烈感染力的东西,听不懂显然就要打非常大的折扣,歌剧里面也有这个问题。

我刚才也举例黄河大合唱,这也是个用语言和音乐共同来推动的作品。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一般我觉得民歌或者歌词简单的可以听不懂,但是如果说道威尔第和普切尼的歌剧以及需要语言做表达的现代歌剧,如果不懂语言,我就觉得难以理解。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26 16:54
清兵兄所举几例皆是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歌词和唱词,不理解或忽略他们自然对理解音乐本身是一个损失。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不注重音乐中的语言的,我认为音乐和语言两种不同的形式的特点是不同的,而音乐最不擅长的就是具体描摹事物和叙述,这和语言正好相反,因此在一些音乐中运用语言能起到补充的作用,但这不是音乐的本质。因此音乐中的语言理解与否,和音乐关系不是很大。如果一部音乐作品一定要理解当中的语言才能欣赏,我怀疑它的创作理念和水平。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6 22:06
道理吧,其实也明白,不过体验不到人家体验到的歌剧的美感,自然会有所失落,进而沮丧。

古代诗词都是拿来唱得,不过曲调并不多而已,颠来倒去就是那么几个词牌到处应场。而现在我们多数都是默读这些先贤的名作,自然可发思古之幽情,不待歌唱矣。想必起先贤于地下,都不能理解词而不能歌,有什么好读?但是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理解先贤,而且大家还都觉得挺好。偶尔听到有人用“古调”唱词,反而觉得声音完全无法接受了。

其实我想歌剧也好,肖大师的娘子谷也好,情形无非都是这样而已。我们拿什么来审美,其实都是可以说得通的。审美的空间,原是自己的创造。

想来,我应该求教各位的是,怎样在不能排除语言障碍的情况下,进入外国歌剧的审美意境?不过我自己确实老是放不下歌词的意义问题……
作者: ast123456    时间: 2010-7-26 22:59
我觉得听歌剧要了解剧情,进而知道唱段的大致的意义,不然很难投入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0:19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7-27 00:21 编辑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我忘了哪一位大师说)-------------大意如是:古典音乐以后,歌词的大量介入损害了音乐,音乐的重心开始转到了歌词。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0:24
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对于语句简单的当然好说,好体会,所以我的意思,其实还要限定一下,就是那些需要用语言配合音乐推进的艺术创作。比如我听肖斯塔科维奇的第13、14,音乐当中的情景不是不明白,这个是老肖的 ...
清兵 发表于 2010-7-26 16:37


“但是如果说道威尔第和普切尼的歌剧以及需要语言做表达的现代歌剧,如果不懂语言,我就觉得难以理解。”------------------

前几日去听了一场音乐会,倒是完全可以和清兵兄的论题讨论一下,李斯特写了不少《彼得拉克十四行诗》,不懂歌词真是受累啊,男中音唱的很不错,可是我啥都没听懂,还是觉得钢琴伴奏听得舒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0:36
清兵兄所举几例皆是和音乐密切相关的歌词和唱词,不理解或忽略他们自然对理解音乐本身是一个损失。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不注重音乐中的语言的,我认为音乐和语言两种不同的形式的特点是不同的,而音乐最不擅长的就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26 16:54


广陵兄所言甚是!

就拿安魂曲说吧,严格意义上的安魂曲其拉丁文歌词就那么几段,包括信经、荣耀经、羔羊经、圣哉经、求主垂怜、末日经等等。歌词体例是严格固定的,而每一位作曲家其表现形式和手段都有自生的风格特征,在这一题材上音乐真的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很简单,因为歌词是死的,音乐是活的。

再举爵士乐中的例子,大凡爵士乐名曲就那么几百首,却被无数的歌手和演奏家传唱传奏,同样的一首歌,有多少歌手就有多少的个性和风格,呵呵。反过来可以吗?一种风格的音乐,宇宙数量级的歌词?我想不行,音乐早死掉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0:43
广陵兄所言甚是!

就拿安魂曲说吧,严格意义上的安魂曲其拉丁文歌词就那么几段,包括信经、荣耀经、羔羊经、圣哉经、求主垂怜、末日经等等。歌词体例是严格固定的,而每一位作曲家其表现形式和手段都有自生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0:36


我倒是觉得语言的大量介入正是现代音乐的一大特色。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0:47
alma兄提醒了,艺术歌曲倒是真的需要弄明白歌词,至少翻译歌词也应该有所了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0:53
有个特例也许可以说明歌词的重要性,就是著名的“忧郁的星期天”,这首歌当初我听的时候真的是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鼓足了勇气去听的,听过之后对旁边一哥们说,这都能致人于死地的话,马勒不知要“弄死”多少人。可仔细一想,也许真的是听不懂歌词的缘故。后来看了歌词的中译,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0:56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7-27 00:59 编辑
我祖籍番禺,很不才,最近才听了冼星海老乡的《黄河大合唱》。我很自然觉得这是个震撼的作品。可是它的音乐我不敢说“很美妙”,实际上从头到尾,我也几乎没有感觉有听到什么“好听”的音乐,可是心灵那种震撼却不可 ...
清兵 发表于 2010-7-26 14:06


我贴个最近写的一场音乐会评论,行吗。是关于现代音乐的。

今晚最大的发现是年轻的钢琴家Vitaly Pisarenko ,和那个挺着五个月大肚子的美女小提琴家Cerys Jones。前者具有无限的潜力,是本场音乐会最大的亮点,我把他看成年轻版的布宁。后者是因为我孤陋寡闻还从没有看到挺着大肚子还在舞台上拉琴的女郎。呵呵。

我要说的是中国打击乐手杨怡萍的现场演出,现在看来埃因霍恩的特朗普国际音乐大赛推广的是现代音乐。杨怡萍演出了两曲,第一曲《1994 年1 月》我觉得一般,除了具有戏剧特征的演出:面具、擦拭眼泪、头发造型、以及不断地抚摸鼓面、敲打出长长短短的鼓声以外,我有点摸不出头脑来,特别是鼓点节奏上我没有领悟,呵呵,水平太低修养太差可能跟不上音乐家的情绪表达。 (但是也有乐迷认为,1994年一月的演绎也很不错的,面具很有想法。她的演出完全可以搬到上海双年展上去)

杨怡萍的《故土》我觉得是非常出色的演出,从开始她在舞台的角落里慢慢吟唱enigma那段著名的return to Innocence, 然后捧着一个钵慢慢地回到舞台中央的定音鼓,她趴在定音鼓上面持续不肯起来,唱着一段(隔壁老哈告诉我说是)刘三姐,声嘶力竭。

脚铃响了起来,然后是敲击鼓面,长长短短、中央与边缘的不同音色,伴随着她口中的喃喃自语,强烈的鼓点和脚铃的节奏充满着一种原始的巫术感,再加上她捧上来的一个钵,有点东方宗教意味。我比较喜欢这个调调。我理解的鼓手的语言就应该是这样,她不断地轻抚鼓面,营造出振动的不同频率,长短相间音色各异的鼓声。音乐收尾于最强烈的敲击和节奏。

全场掌声中传出我的一声呐喊,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1:03
没明白alma的意思?是说唱得那一段有助音乐情绪和氛围吗?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1:07
没明白alma的意思?是说唱得那一段有助音乐情绪和氛围吗?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1:03


唱是重要的一部分,还有道具的部分,譬如面具(变脸)、钵;还有表情的部分,譬如眼神;还有行为的部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1:14
唱是重要的一部分,还有道具的部分,譬如面具(变脸)、钵;还有表情的部分,譬如眼神;还有行为的部分------。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1:07


兄台对演出本身描述得很形象,绘声绘色。如此说来,这段唱我估计用什么语言唱都有效果,也许越生僻的少数民族语言还越强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1:20
兄台对演出本身描述得很形象,绘声绘色。如此说来,这段唱我估计用什么语言唱都有效果,也许越生僻的少数民族语言还越强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1:14


说实话,她的歌词我一点没听懂,我觉得重要的是她在唱,在唱着什么。念大师谈到了verve的爵士,一张著名的verve:getz & Gilberto 的那张 The girl from Ipanema,说实话她唱的啥我啥都没有听懂,可是我喜欢她的唱,如果没有歌声,只剩下getz & Gilberto ,我不会有很多促动。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1:44
我们不能否认语言和文字是具有强大力量的,能辨别出它们这些力量更强大些,辨别不出它们也或许能增加神秘感和联想。当代音乐已经转向以歌词为中心了,也就是说音乐变得越来越简单,更多的意义来自于音乐之外的东西,特别是文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1:57
当代音乐已经转向以歌词为中心了,也就是说音乐变得越来越简单,更多的意义来自于音乐之外的东西, ...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1:44


实话说,这个我真还没认真观察,体会过。

不过,手头有两张俄罗斯现代作曲家亚历山大.聂菲尔(Alexander Knaifel )的作品,其中一曲音乐很简单,从头至尾几乎就是一女声极快速地吟诵着大概是东正教的祷词,但那种神秘的氛围带给人的震颤却是异乎寻常地强烈!

兄台还有什范例可否说说?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2:05
实话说,这个我真还没认真观察,体会过。

不过,手头有两张俄罗斯现代作曲家亚历山大.聂菲尔(Alexander Knaifel )的作品,其中一曲音乐很简单,从头至尾几乎就是一女声极快速地吟诵着大概是东正教的祷词,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1:57


小弟有啥范例,听流行音乐啊。流行歌曲多数都是歌词的胜利。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2:20
小弟有啥范例,听流行音乐啊。流行歌曲多数都是歌词的胜利。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2:05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2:24
当代流行音乐有伟大的成就。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2:28
当代流行音乐有伟大的成就。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2:24


正经一点说:要是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我能完全听懂歌词的话,大概我会五体投地,尤其对于后者而言!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2:30
正经一点说:要是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我能完全听懂歌词的话,大概我会五体投地,尤其对于后者而言!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2:28


大师肯定能听懂pink .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2:45
平克.弗洛伊德吗?我更喜欢看,看各种版本的《迷墙》。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2:48
平克.弗洛伊德吗?我更喜欢看,看各种版本的《迷墙》。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2:45


us and them,  money-------。确实需要看着、听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2:57
《迷墙》应该作为每一位高年级中学生、大学生的必看!尤其是原始动画版的《迷墙》!
作者: alma    时间: 2010-7-27 03:01
《迷墙》应该作为每一位高年级中学生、大学生的必看!尤其是原始动画版的《迷墙》!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2:57


大师误人呢,年小不读水浒,弱冠不听迷墙。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7 03:09
大师误人呢,年小不读水浒,弱冠不听迷墙。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3:01


您还别说,当年批“水浒”投降路线,父母人手一套《水浒》,还120回本的,那还真给了我童年巨大的快乐!后来还想,接下来再批点什么呢?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7 11:06
看!这样多好,一个帖子,等到几位大师你来我往,推荐了好项目,正中下怀

我喜欢现代流行音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27 11:20
看!这样多好,一个帖子,等到几位大师你来我往,推荐了好项目,正中下怀

我喜欢现代流行音乐
清兵 发表于 2010-7-27 11:06

喜欢维斯特安拉和M2M这些plmm吗?
她们都曾风靡一时,可惜M2M解散了。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7 11:25
回头我回家找找,发些图片上来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7 16:10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7-27 16:18 编辑
我贴个最近写的一场音乐会评论,行吗。是关于现代音乐的。

今晚最大的发现是年轻的钢琴家Vitaly Pisarenko ,和那个挺着五个月大肚子的美女小提琴家Cerys Jones。前者具有无限的潜力,是本场音乐会最大的亮点 ...
alma 发表于 2010-7-27 00:56


alma前辈肯赏脸贴您的音乐评论过来,我荒淫还来不及 以后大师随便贴,越多越好,新旧都行

我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有部分音乐不用知道歌词也很好,尤其民歌类,好像之前我说的以色列民歌,还有念经大师推荐给我的风潮的蒙古民歌,都是很好的音乐。我恐怕自己有YY成分,以之询家人,原来大家都觉得不错,虽然大家都听不懂,呵呵,证明至少隔阂不大。

但是对于歌剧类,确实没法。加上篇幅又长,拿着歌词,也是跟着跟着就跟丢了,不知道唱到哪里去了,如此再四,几乎就不能不气馁了

我觉得自己还是受传统影响太深,西方教育太少。我们民族好像本来就是重语言,轻音乐的。诗词昆曲,也无非就是那么几个调子,翻来覆去用不同的词在唱。红楼梦共读西厢这个著名情节,也证明了剧本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来看待了。而我们的祖宗们,用这些极其不丰富的曲调,陪衬着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剧本歌词,还乐此不疲听了几百年,并且发展出来无数的艺术表现门派。而西方的歌剧,现在居然大家都主张可以忽略不计,光听音乐就成。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27 18:52
正经一点说:要是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我能完全听懂歌词的话,大概我会五体投地,尤其对于后者而言!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27 02:28

念经兄一说倒是勾起我感想,当代流行乐确实不能不考虑歌词,至少和音乐一半一半,如果说听Beatles不听歌词还能为其单纯激扬的曲调感动的话,听Bob Dylon不听他的歌词,是很难爱上他破锣嗓子和单调的旋律配器的,我感觉将Bob Dylon的歌词抽出,他也将名列美国诗人top10之列。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7 21:39
我觉得罗大佑也不错,歌词单独抽出来都有可读性。可是他自己的破罗嗓子实在影响了部分歌曲美感的体现……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7-27 23:17
《黄河大合唱》确实很震撼,剧本用词很讲究。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28 03:03
我觉得罗大佑也不错,歌词单独抽出来都有可读性。可是他自己的破罗嗓子实在影响了部分歌曲美感的体现……
清兵 发表于 2010-7-27 21:39


破落嗓一般叫做“味道”!摇滚乐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这“破落嗓”,有这嗓子就意味着本钱,听听Brain Adams那“破落嗓”多有味道啊?!多激情啊?!阿姆斯特朗那嗓子眼儿里还老有一口“痰”吐不出来似的,那也叫味道。早年还有一位摇滚女歌手叫Bonnie Tayler,那个嗓子不仅“破落”,还像被粗砂子打磨过一般,但很有一股子悍妇味道。还有崔健,要没那标签似的“破落嗓”那也不是崔健了。

只要天赐一副破落嗓那就是天生的味道,我最讨厌的是强扭的伪“味道”,腾格尔那“破落嗓”就是挤出来的,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
作者: halyp    时间: 2010-7-28 09:46
笔墨等于零,嗓子差点没关系,但要有真情实感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28 09:49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7-28 09:53 编辑

谁知道是真情实感?还是为文造境呢?
我有真情实感,但是我没有天分,五音不全,也不能好听啊。笔墨等于零这个结论是不是太主观了?很多歌手恰恰是要根据歌词歌曲的内容,来培养自己的内在情感,和设计自己的演绎方式。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