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古尔德的“巴赫情缘”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6:21
标题: 古尔德的“巴赫情缘”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8-17 06:43 编辑

[attach]13477[/attach]

哥德堡变奏曲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戈德堡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戈德堡变奏曲》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个标志。重录《戈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音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而且被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49岁时,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再次摆上了《戈德堡变奏曲》。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29日,每次基本都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肃、更加柔情、更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触键的变幻莫测,第25变奏中史诗般的距离感,以及声部进行令人震惊的高度清晰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戈德堡变奏曲》染上了一层超然物外和深刻宁静的气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星期后,古尔德便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几乎所有熟悉古尔德的人都惊讶地注意到,《戈尔德堡变奏曲》的两次录音不仅是这位钢琴怪杰生前的第一张唱片,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最后一张正式唱片。尽管古尔德在1982年2月至8月间还录制了一些其他作品,但这些唱片均是古尔德去世后才发行的。迷信的人认为这肯定是天意的安排。这同一部作品代表著古尔德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古尔德从这里出发,临死似又重回故里。

风景依旧,人事全非。这时的古尔德与二十七年前的自己相比,无论从什么方面说,都已经完全不同。青年古尔德踌躇满志,演奏中尽显英华四溢的天才本色,整部作品只用38分27秒,可谓快马迅捷;暮年古尔德则深邃内省,少年天才一变为沉思稳健的智者,持重坚忍的速度居然将演奏时间拖至5l分15秒。他这两个同样精妙绝伦、但风格完全不同的录音版本成了一个象征。古尔德向世人、也向自己证明,在艺术中,天才不可多得,但对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超越才是艺术之本。

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勃爽。晚年让位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著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著老花镜的眼睛死死盯著琴键,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德英姿的人看著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著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嘴里不停地哼唱著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的一个句号。(以上内容转载自短歌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6:36
《英国组曲》

[attach]1347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6:38
对我来说,听古尔德的欲望如某种电脑病毒,一直潜伏在身体里,平常跟我相安无事,专等种种条件合适时发作。当天气,温度,心情,生活压力等等恰好到达预定的参数值的时候,我知道该听古尔德了。偏不在炎热的夏天听凉爽的古尔德,而要在严冬的时候,让他给骇人的苦寒再添一分孤迥,这时候我就知道寒冷的尽头是什么了,就会从心底挖出温暖。把巴赫平均律或赋格的艺术放进音响,手插在裤袋里在屋里遛达着,听到得意处,不禁拔出手,在空中打个清脆的响指。

小城拉勒米给人的记忆永远是严冬和雪。在这个下着鹅毛的岁末的夜晚,隐隐从窗内看到院里的黄草被雪无情地掩埋,一股莫明的忧郁和盼望就涌上心头,积累成几分凄惶。也许是古尔德快来了。那就听听他的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吧。CD封面上的他,依然是个清瘦的小帅哥,只穿着衬衫,从遥远的北方赶来,绕过我们门口的风铃,金光闪闪的圣诞树和背对背坐着的雪白玩具熊,绕过人间所有的温柔和繁华,带着冷风坐下来。

不要问为什么他一脸冰霜,也不要问他为什么不停低唱。还有谁比他更象天使。

古尔德弹得真快,居然连反复都取消掉。我连翻谱都来不及。一股子带点“蛮气”的青春劲道披头盖脑咆哮而来,好象驱使千军万马追赶着远不见踪影的巴赫。月浪横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主题孤单清冷至此。不过,它的每一个小节都被后面的变奏照耀呼应,间或有卡农幽灵般往来,旋律在其中长成山峰,海浪,田园。他自小弹管风琴,还在教堂弹过赞美诗,自然通晓“呼吸”的秘密。如今他在钢琴上的分句往往不脱管风琴奏法的痕迹, 三个声部恭让怡然,以从容不迫的句读引导着听觉。常常,由左右手大指铺就的中声部吟啸行止之际,右手四五指轻唱着牧歌,而左手低声部则如管风琴的脚键盘,远远低吟着主题。远远地。远远地。孤独的赤子就这样执拗地拓出一个世界。怪不得古尔德后来只爱录音室,它由于静谧虚空而广大得令人惊骇。在塞满人的音乐厅里,也许不足铺开巴赫的天空吧。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巴赫哪管我们在其中困惑,迷失,只顾一古脑地变着魔术。作为尾声的第30变奏是我的心爱,它多么华丽饱满,秋风扫落叶一般,以自信和热烈漫卷滚滚红尘。可是我总是在它之后就戛然结束音乐,不要听主题在结尾的重复。那雪影离离的悄寂时刻,难免让人神伤。从头到尾,我脑子里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远看,古尔德的双手兴奋地弹跳着,一幅古怪任性的样子,象是以骄傲和疯狂回应着浪漫的巴赫。近看,他的眼神却专注得痴情,为一个抽象的黑白世界默然而忠诚地以心相许。而歌德堡的主题既然在头尾出现,这音乐是可以循环下去的,从阿尔法到欧米加。孤独的古尔德秘密地为我们推动着永动机一样的巴赫。

不听后面的创意曲了。音乐止住,门上的风铃声丁当透进来,房门口挂着的彩灯把雪照成微黄,寂寞的黑狗卧在炉火旁的沙发上不动。我一向害怕雪里行车和雪中严寒,可雪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听到了琉璃世界里的古尔德,繁星般的旋律在屋顶上树枝上的银光里四处开花。下次再听你的暮年的歌德堡好不好。今晚我们接着听英国组曲。

此时的他其实已经老了,CD封面上依旧是一张不笑的脸。这个古尔德跟那个古尔德隔雪相望。“古尔德牌”分句仍在,让足够的“空气”把句子支撑成立体;仍然喜欢“不倒翁”式的节奏,把小节的第一拍敲得很响,好象冲锋陷阵着要撞破节拍的藩篱,可是马上又戛然收紧脚步。他少时的刚勇亦在, 但多了些沉静和宽柔。《英国组曲》的技术难度比歌德堡低得多,连孩子都可以弹。不过谁能象他, 从巴赫一组组排得整整齐齐的十六分音符中捉出万种风情。萨拉班德,小步舞曲,库郎特。这些刻在琴童记忆里的名字此刻如冰晶般闪着诡谲的光芒,照着我们眼睛里的疑惑。在《马太受难》里低首悲吟的巴赫,在钢琴管风琴里亦典雅而克制的巴赫,也有这般飞扬高蹈的时刻吗?

没有人这样弹巴赫,除了古尔德。他是一个热爱严寒的人,不会害怕我们这边的深雪。想听古尔德的时候,我真的可以把别的都放下,准备好足够的寂寞等他。寒冷的尽头是寂寞,那寂寞伸到多远?那个沿着寂寞走向天堂的人,早已与人间烟火和解。在这圣诞将至的时刻,他的孤独亦是尘世里一段繁华。(管风琴)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17 08:10
文人的听后感,简直可以称得上再创作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09:28
一直奇怪多数人能忍受古尔德唱片中的“哼哼”声,却厌恶郎朗的摇头晃脑骚首弄姿(本人也是特此声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9:36
文人的听后感,简直可以称得上再创作
清兵 发表于 2010-8-17 08:10
第二篇文章是管风琴写的,她出自正规的音乐学院的。不是文人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9:39
一直奇怪多数人能忍受古尔德唱片中的“哼哼”声,却厌恶郎朗的摇头晃脑骚首弄姿(本人也是特此声明)。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17 09:28
马友友演奏时表情和动作也很夸张的,但没有人批评他。郎朗不知得罪谁了,那么多人和他过不去。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09:41
马友友演奏时动作也很夸张的,但没有人批评他。郎朗不知得罪谁了,那么多人和他过不去。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09:39

可能是郎朗目前级数还不够,哪天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师”后,就少人批评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17 09:44
古尔德是凹凸曼,朗朗是法克鱿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09:46
第二篇文章是管风琴写的,她出自正规的音乐学院的。不是文人哦。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09:36


这位“管风琴”应该是马慧元吧,文字相当不错,担得起“文人”称号。
听说她也没有发烧音响,是听电脑音乐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09:48
这位“管风琴”应该是马慧元吧,文字相当不错,担得起“文人”称号。
听说她也没有发烧音响,是听电脑音乐的。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17 09:46
是的。她那本《北方人的巴赫》也是褒贬不一。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17 09:51
我该去买套古尔德的平均律,很多年前听过RCA李赫特的平均律以后就一直没敢再碰这部作品,后来我把李赫特出掉了,应该是不适合我。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09:57
我该去买套古尔德的平均律,很多年前听过RCA李赫特的平均律以后就一直没敢再碰这部作品,后来我把李赫特出掉了,应该是不适合我。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17 09:51


骑士兄少年老成,猜想图雷克的平均律可能更适合你。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10:01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8-17 10:02 编辑
是的。她那本《北方人的巴赫》也是褒贬不一。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09:48


说句实话吧,她的书是很好的文字作品,但沾染太多的主观和感情色彩,感觉她更多地不在写音乐本身,而是自己的小资情调,对听乐不多的人可能产生误导。

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能拿她的书当音乐指导,闲来欣赏则极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10:04
骑士兄少年老成,猜想图雷克的平均律可能更适合你。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17 09:57


BBC这套好。

[attach]1348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10:06
说句实话吧,她的书是很好的文字作品,但沾染太多的主观和感情色彩,感觉她更多地不在写音乐本身,而是自己的小资情调,对听乐不多的人可能产生误导。

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能拿她的书当音乐指导,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17 10:01
老兄说得对。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17 10:10
BBC这套好。

13484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10:04


这版没听过,只有她的DG版

[attach]13485[/attach]

[attach]13486[/attach]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8-17 10:20
第二篇文章是管风琴写的,她出自正规的音乐学院的。不是文人哦。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09:36

老马可不是音乐学校的哦,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她是工科毕业,戏称自己是“目光呆滞的IT民工”,平常工作是写程序,业余学习管风琴,写点文章。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8-17 10:27
古尔德是凹凸曼,朗朗是法克鱿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17 09:44


哈哈,经典!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11:05
老马可不是音乐学校的哦,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她是工科毕业,戏称自己是“目光呆滞的IT民工”,平常工作是写程序,业余学习管风琴,写点文章。
haskil 发表于 2010-8-17 10:20
一个业余音乐爱好者能弹管风琴不简单啊。管风琴的曲谱就像交响曲曲谱那么难的,呵呵。她后来还出过什么书吗?以前,她的一位好友送了三本《北方人的巴赫》给我。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8-17 11:50
20# shinelb
她后来出过一本《管风琴看听读》,不过我对这本书的看法是:适合入门培养兴趣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17 11:54
说句实话吧,她的书是很好的文字作品,但沾染太多的主观和感情色彩,感觉她更多地不在写音乐本身,而是自己的小资情调,对听乐不多的人可能产生误导。

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觉得不能拿她的书当音乐指导,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17 10:01


这种文风的评论,我通常不看内容。
如果曲目是我没有听过,而且发表不是为了赚稿费的话,就看下文字篇幅。如果篇幅长、文字多,就大概看出来作者对这个演绎的重视,那么就可以找来听听。但是如果已经听过的曲目,就觉得看这些文字有点不知所云,不知跟音乐本身哪里扯得上关系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17 12:42
多谢广陵散兄和S兄的推荐之前我接触过尼古拉耶娃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我觉得最过瘾的地方就是她演奏了一些好听的重复段落;古尔德就不太顾及这些,很多时候动人的旋律在古尔德指下短短一瞬就流走了。
我知道图雷克是演奏重复段落出了名的,不知道她会怎样处理平均律哦
两位前辈都推荐我,我不可小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17 13:27
前段时间这里音乐厅有“北方人的巴赫”的管风琴演奏,是下午免费场。拿不到票没听成,施兄去听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14:00
前段时间这里音乐厅有“北方人的巴赫”的管风琴演奏,是下午免费场。拿不到票没听成,施兄去听了?
牛仔 发表于 2010-8-17 13:27
因为出差,我没听成。不过最近几年我都没怎么听现场,主要是来这里的乐团一般不行。90年代就听过很多。现在没什么动力了。唱片就天天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7 14:04
这种文风的评论,我通常不看内容。
如果曲目是我没有听过,而且发表不是为了赚稿费的话,就看下文字篇幅。如果篇幅长、文字多,就大概看出来作者对这个演绎的重视,那么就可以找来听听。但是如果已经听过的曲目 ...
清兵 发表于 2010-8-17 11:54
现在一般不会专门学习了,看这样的书可以看做娱乐吧。 偶然会有共鸣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17 14:24
现在一般不会专门学习了,看这样的书可以看做娱乐吧。 偶然会有共鸣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14:04


其实共鸣就是那一两句话
其他的都是文学创作。
一千年前白居易听人弹琵琶就是这么写的,不过写的没有离题万里,而且还如在目前罢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17 15:00
因为出差,我没听成。不过最近几年我都没怎么听现场,主要是来这里的乐团一般不行。90年代就听过很多。现在没什么动力了。唱片就天天听。
shinelb 发表于 2010-8-17 14:00

我都十几年没到过现场了 那天路过看到了,进去问了一下,售票小姐忙着卖票懒得搭理,还是旁边的一对买票母女告诉我,这票很难拿的到,放票当天,有很多老大爷老太太会搬着板凳,在哪排队领票,基本上拿不到。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02:34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2 07:17 编辑

.....................................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0 08:34
“古文观止”,3l-audio兄有这套全集?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15:41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0 22:28 编辑

......................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15:41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0 22:28 编辑

..................................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15:43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0 22:28 编辑

........................................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15:44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0 22:29 编辑

................................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15:46
本帖最后由 3l-audio 于 2010-8-20 22:29 编辑

...................................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8-20 19:20
已经收了很多Gould的Sony版了,不折腾了。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0 22:14
已经收了很多Gould的Sony版了,不折腾了。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8-20 19:20


再折腾,就不是为音乐做贡献,是为卖唱片的做贡献咯
作者: rock    时间: 2010-8-20 22:15
听完这个再去评论GG
3l-audio 发表于 2010-8-20 02:34


JOGO就有一套。。。
作者: 3l-audio    时间: 2010-8-20 22:30
哦,得罪了,sorry。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2 00:52
3l-audio可以谈谈古尔德,对于这样一位不愿意公开演出的音乐家,似乎我们只能从唱片中来感悟他的人生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8-22 04:00
听完这个再去评论GG
3l-audio 发表于 2010-8-20 02:34


当我想要这套,我老婆更想要这套时居然没了,绝版了!郁闷!我只能如此安慰老婆:你只喜欢GG的巴赫而已,咱基本都全了。
作者: 依比萨    时间: 2010-10-4 13:40
BBC这套和Angela Hewitt (2009版),哪套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4 14:38
BBC听过一些段落,感觉良好。不过我没听过全曲。
Angela Hewitt (2009版)没听过。
如果喜欢WTC,我建议买李赫特普罗艺术引进版,也就是因斯布鲁克版。
作者: 依比萨    时间: 2010-10-4 22:07
BBC听过一些段落,感觉良好。不过我没听过全曲。
Angela Hewitt (2009版)没听过。
如果喜欢WTC,我建议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4 14:38

不知道普罗艺术引进版怎么样?BBC感觉好些。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0-4 22:59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0-10-4 23:15 编辑

来点古尔德
[attach]15947[/attach][attach]15948[/attach][attach]15949[/attach][attach]15950[/attach][attach]15951[/attach][attach]15952[/attach][attach]15953[/attach][attach]15954[/attach][attach]15955[/attach][attach]15957[/attach][attach]15959[/attach][attach]15960[/attach][attach]15961[/attach][attach]15962[/attach][attach]15963[/attach][attach]15964[/attach][attach]15965[/attach][attach]15966[/attach][attach]15968[/attach][attach]15969[/attach][attach]15970[/attach][attach]15971[/attach][attach]15972[/attach][attach]15973[/attach][attach]15974[/attach][attach]15975[/attach][attach]15976[/attach][attach]15978[/attach][attach]15979[/attach][attach]15980[/attach][attach]15981[/attach][attach]15982[/attach][attach]15983[/attach][attach]15984[/attach][attach]15977[/attach][attach]15967[/attach][attach]15958[/attach][attach]1595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5 03:34
B老师收藏量惊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5 03:43
不知道普罗艺术引进版怎么样?BBC感觉好些。
依比萨 发表于 2010-10-4 22:07
普罗艺术版较为纵横自由、高雅狂狷,原版JVC版已经绝版。据说李赫特本人也较为喜欢因斯布鲁克版。当然图雷克也是巴赫专家,看兄台的喜欢吧。



作者: 依比萨    时间: 2010-10-23 21:59
买了套 尼古拉耶娃 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4 07:57
尼古拉耶娃的巴赫很优美,但也有人认为她感情过多。
在作品结构和感情方面有些失衡。
但她最好的作品公认为《24首前奏曲和赋格》,
不过这部作品我很少听,感觉不好理解。
呵呵,离题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