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有谁去听指环吗? [打印本页]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5 11:38
标题: 有谁去听指环吗?
上海大剧院上演的科隆歌剧院版的指环,论坛上有人去吗?我听第一轮的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莱茵的黄金准备斗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5 11:45
DVD都没看完:

[attach]15100[/attach][attach]15101[/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15 11:51
半年前就做好非去不可的打算,没想到这八九俩月诸事加身,抽不出几天时间,这《指环》要命的就是得连续作战几日,要换了《特里斯坦》俺就打个飞的了。无奈,只好放弃,深度遗憾中!
期待哈兄及有幸亲临现场的弟兄们到时候分享听感。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5 13:22
俺是瓦格纳初哥,这是第一次听指环,主要是感受一次气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15 14:42
俺是瓦格纳初哥,这是第一次听指环,主要是感受一次气氛。
haskil 发表于 2010-9-15 13:22

那最好先做坐功课,免得到时候睡着了,很可能的哦。要是哈兄越听越兴奋的话,那就意味着又一位瓦氏综合症患者产生了。

《女武神》第三幕以及《众神的黄昏中》的“齐格弗里德的葬礼进行曲”之后直至末尾都能达到白热化的激情状态!

俺还是就此打住好了,说下去对俺可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折磨!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5 14:56
已经听完了女武神和齐格弗里德,音乐还是很动听,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已经弄清,就是哲学精神意味还不是很清楚,还需要做功课。
要演出两轮啊,念经大师都抽不出时间?
作者: 舟子    时间: 2010-9-15 15:52
我听第一轮的2、4,车票和酒店都定好了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5 16:10
那你周四就要出发了,第三场斗牛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15 16:12
已经听完了女武神和齐格弗里德,音乐还是很动听,剧情和人物关系也已经弄清,就是哲学精神意味还不是很清楚 ...
haskil 发表于 2010-9-15 14:56

要抽得出时间可能早与上海一众弟兄、大侠们联络了!真的没办法。
如果说今年的上海对我有什么吸引力的话,绝非世博会,只能是这台大戏了。



作者: 舟子    时间: 2010-9-15 16:58
那你周四就要出发了,第三场斗牛喽?
haskil 发表于 2010-9-15 16:10
17日周五出发,晚上看女武神
,齐格弗里德不一定去了


作者: dragon    时间: 2010-9-16 10:11
已经订好女武神和众神的黄昏,只听这两幕,一幕要4到5小时,考验毅力了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6 10:13
北京有一队人是四场全看,这个比较考验体力和荷包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16 14:04
北京有一队人是四场全看,这个比较考验体力和荷包
haskil 发表于 2010-9-16 10:13

瓦迷们谁又不是呢?我要有时间兴许还两轮全看呢!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16 14:26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OMG!如此痴迷,最后一场都没看上,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0 16:44
这几天恍如隔世,指环是一个害人的东西,让人欲仙欲死。昨晚听完众神的黄昏,和朋友去新天地喝酒到2点,回到家睡不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0 16:56
这几天恍如隔世,指环是一个害人的东西,让人欲仙欲死。昨晚听完众神的黄昏,和朋友去新天地喝酒到2点,回到 ...
haskil 发表于 2010-9-20 16:44

那就加入瓦格纳症候群吧,哈哈,我倒是每听瓦格纳都会美酒相伴。
《指环》更让人回肠荡气,要换了《特里斯坦》那才叫欲仙欲死,极乐、沉醉!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0 16:57
四个晚上下来,歌手抗得住吗?有歇菜的没有?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0 17:08
我正纳闷呢,这几天上海正发生着今年以来音乐的头等大事,居然没人出来说两句。
哈兄干脆起个转贴分享一下您的心得好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9-21 11:30
很抱歉,第一轮斗牛失败,今晚第二轮开演,希望能成功个把场次

以下是听过第一轮的朋友们的评论:
莱茵的黄金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40149/
女武神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64636/
齐格弗里德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196768/
众神的黄昏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206207/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1 11:39
四个晚上下来,歌手抗得住吗?有歇菜的没有?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20 16:57

有,第三场唱齐格弗里德的安德森谢幕时被嘘,在坊间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搞得科隆方决定换人,不愿意面对第二轮的羞辱。而且他们院长也承认他唱得不好,中国观众很现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1 11:57
有,第三场唱齐格弗里德的安德森谢幕时被嘘,在坊间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搞得科隆方决定换人,不愿意面对第 ...
haskil 发表于 2010-9-21 11:39

《黄昏》最后一幕布伦希尔德那段歌剧史上最长的唱段扛下来了吗?那也是我经常拿出来反复聆听的段落。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1 12:51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很好的抗下来了,这个布伦希尔德是个超级女一号,英国人Forster。她和唱齐格蒙德的Lance.Ryan是整套里的最亮点,Lance.Ryan还兼了最后一部里的齐格弗里德,相当精彩,不愧为现任拜鲁伊特的头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1 12:52
大剧院的音效如何呢?听起来有瓦格纳那种厚重感吗?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1 13:25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因为乐队是在一个下沉式的乐池里,一楼的声音有点散,三楼由于靠近天花板,反射足,声音反而很好。但是三楼看不见舞台最里面的布景,我都是在一楼看的。乐队是一个十足德奥风格的乐队,虽然编制偏小:五把倍大、6把大提、8把中提、20把小提,但是声音非常厚实,超过一般的大乐队,特别是最后一幕的齐格弗里德之死,乐队那种厚重感令人难忘。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27 01:42
在9月22日之前我不是瓦格纳迷,表现为没有一套指环全集,就是有几张无词指环和指环管弦乐的highlights唱片,但是在9月24日以后我发现我居然强烈爱上了指环,原因就是看了科隆歌剧院的第二轮指环演出。最近几天的指环综合症表现是:

1   强烈的后悔没有看全指环演出,只是看了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漏掉了莱茵的黄金,后悔,极其后悔,马上购买指环的DVD,虽然我强烈拒绝音乐演出DVD。

2   这几天只听指环和瓦格纳,其他古典CD一概拒绝。用最短时间将手上的列文版齐格弗里德、波姆拜鲁伊特版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克纳拜鲁伊特版的帕西法尔、索尔蒂的罗恩格林和纽伦堡的民歌手听完。

3.  将手上仅有的几张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翻出来,可惜只有弗拉戈斯塔德和Waltraud Meier为数不多的几张集锦瓦格纳,用最短的时间听完。

4.  鄙视无词的管弦乐版的指环和瓦格纳,将手上包括托斯卡尼尼和马泽尔的一些唱片沉入箱底。

5   鄙视自己没有一套指环全集,开始收索可以方便买到的最好的指环全集,准备将卡拉扬的指环全集收入囊中,因为如果不能确定哪一套最好就选老卡的。

6   强烈期待明年三月莱比锡在香港演出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争取以最小代价赴港看演出。

7   开始琢磨历史上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和英雄男高音,以及伟大的沃坛、阿尔贝里希、洪丁、哈根、贡特尔等的演出者。

8.  对瓦格纳歌剧的布景和道具开始感兴趣。

9   开始对每年的拜鲁伊特演出具有强烈兴趣。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7 10:45
指环不要选老卡,听听丝管和老王这些专家的意见,毕竟不是小金额。
作者: 舟子    时间: 2010-9-27 15:37
53年克劳斯,56年克纳,66年伯姆,91年巴伦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00:53
在9月22日之前我不是瓦格纳迷,表现为没有一套指环全集,就是有几张无词指环和指环管弦乐的highlights唱片, ...
alma 发表于 2010-9-27 01:42

哈哈,中毒的alma会改名为Cosima吗?
先准备好一万块rmb吧,两三套《指环》、《特里斯坦》以及《帕西法尔》是绝对应该的,其余看着办吧。
建议听瓦格纳唱片最好别呼朋唤友,更别与瓦格纳综合症患者一起听,那样的话,酒钱也会如流水。
如果中毒由急性专为慢性,进入血液,那就准备足够的银子上大系统吧,书架箱玩不了瓦格纳!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8 01:05
呵,李老师中毒了!史上性价比、完成度最高的《指环》当属伯姆。不要病急乱投医,必经年龄不小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01:10
指环不要选老卡,听听丝管和老王这些专家的意见,毕竟不是小金额。
haskil 发表于 2010-9-27 10:45

为啥呢?老卡挺好的,听《指环》是个体力活,即使是听唱片,老卡是最容易让你从头听到尾的一套。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指环》是女人的话,老卡棒下这“女人”比较容易消受得起,而且仪态万方;与之对应,大路货最有名的索尔蒂嘛,大概有那么点帕米娜.安德森,偶尔消受一下罢了,能御此女者,金刚是也!

建议alma上立体声就三个版:卡拉扬、伯姆、凯尔伯特。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8 09:40
如果只能选一套指环,念经兄选谁?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3:45
如果只能选一套指环,念经兄选谁?
haskil 发表于 2010-9-28 09:40

这话问我这个快二十年的瓦迷还真有点拿住我了,很多版本我都割舍不了,各有各的味道,而且我越来越往后看了,立体声时代的瓦格纳对我已没有强烈的吸引力,最近四五个月来又在关注三四十年代大都会的瓦格纳了,那时候的大都会真是众星云集啊!

不过我基本同意metamophore 兄的结论,伯姆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8 13:55
请问大师:克劳斯如何?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3:58
请问大师:克劳斯如何?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8 13:55

已入手,尚未听,但一定好,五十年代总是一个让人惊喜连连的时代!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8 14:01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老天,看来我的第二套指环就锁定伯姆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8 14:02
谢谢念经大师:克劳斯最遗憾的就是没赶上立体声录音时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4:15
谢谢念经大师:克劳斯最遗憾的就是没赶上立体声录音时代。
shinelb 发表于 2010-9-28 14:02

呵呵,还有更好的指挥连录音技术的诞生都没赶上呢,否则我们还可听彪罗、汉斯.李希特的瓦格纳呢,那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还有马勒,虽然触摸到了留声机时代,但那时候的技术尚支持不了管弦乐录音,马勒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指挥啊?!他的瓦格纳我可以想象,一定是让人神魂颠倒,欲死欲狂的演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8 14:21
其实50年代的录音没问题。
但30年代以前的交响曲就比较难接受。
协奏曲就比较好一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4:36
回复
老天,看来我的第二套指环就锁定伯姆了
haskil 发表于 2010-9-28 14:01

哈兄,别老盯着《指环》啊,我个人认为瓦格纳最牛逼的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那么简单,她是在宇宙深黑的背景上展开的关于爱欲、沉醉、极乐以及死亡的哲学大著,是一切悲剧的巅峰之作,是音乐史上具有分水岭高度的伟大作品!而且,《特里斯坦》中的瓦格纳还是一位大诗人!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8 15:25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已经拿下了bohm金线版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还没有开听,等养精蓄锐后开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5:40
回复
已经拿下了bohm金线版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还没有开听,等养精蓄锐后开始
haskil 发表于 2010-9-28 15:25

哈哈,舍得花银子买老版也中毒了。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8 16:27
哈哈,舍得花银子买老版也中毒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28 15:40

差不多毒瘾发作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16:34
强烈期待明年三月莱比锡在香港演出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争取以最小代价赴港看演出。
alma 发表于 2010-9-27 01:42

我也得开始运筹这事儿了,先探一下票价再斟酌位置。
三选二,万分无奈的情况下看来我只能割舍布鲁克纳八交了。一晚《特里斯坦》,一晚巴赫《B小调弥撒》,还是克里斯多夫.比勒率领的圣托马斯班底,OMG!比勒乐长的B小调怎能错过啊,嫡系啊!那是卡尔.李希特之后最好的B小调了(他的B小调DVD我已翻来覆去看过无数遍了)!

哈兄也走一趟?!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9-28 17:02
哈兄,别老盯着《指环》啊,我个人认为瓦格纳最牛逼的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28 14:36

多年前我们这里一家音响店唱片促销,看到一套四张的EMI老版富特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卖的是极低的跳楼价,当时犹豫了一下没买,主要还是自己不喜欢歌剧。现在想来颇有些后悔,这样的唱片即使作为收藏也值得啊。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8 17:49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这个事儿我已经在反复研究,关键看老板给不给假期了。我最想听到是托马斯合唱团的巴赫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8 21:13
最近四五个月来又在关注三四十年代大都会的瓦格纳了,那时候的大都会真是众星云集啊!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28 13:45


是啊!战争风云把欧陆大批的精英推送到新大陆,云集的大师级艺术家使得当年的大都会可以组织两个不同阵容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同时演出,而且都是超一流的。目前可以见到同一年份的两套不同阵容的录音。
说到如果承认自己是瓦迷,大概十套、八套《指环》不为过吧?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8 21:25
哈兄,别老盯着《指环》啊,我个人认为瓦格纳最牛逼的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28 14:36

当然,瓦最伟大的作品就是《特》和《帕西法尔》。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8 23:20
大概十套、八套《指环》不为过吧?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8 21:13

十套尚没有,也快了。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9-29 16:35
10套指环?俺躲.......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9 17:51
10套指环?俺躲.......
haskil 发表于 2010-9-29 16:35

还没十套呢,也指不定永远也没十套,因为我感觉该有的都有了,再收下去就是为版本而版本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9 22:33
十套也不是上限,十套是很容易、也很可能会达到、突破的。每一位指挥大师不同的演绎风格、每套不同阵容的演绎都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演绎。单声时代应该说自51年至60年代拜罗伊特的近十套录音很难取舍,无论怎样,取其中凯尔伯特、肯佩、克纳各一已经是最小限度了;外加富特三套中的任何一套。立体声制作中伯姆、卡拉扬、索尔弟三套缺一不可。此外,流连于滕斯泰特、布列兹(非常重要的一套,阵容强大得不能小觑)。所以,十套很容易突破了。而所有这一切,与版本的堆积无关:瓦迷就应该是这样的,非此罔程瓦迷。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29 23:00
谢谢念经大师和同志们的指点,反正现在全套指环空仓,慢慢的搬一套或两套回家,初定克劳斯和波姆这2套。老卡的指环也有资深乐迷评价很不错的,个人口味不同而已。前日晚上又被我翻出德律风根出品的一个双张:1930年代的传奇的瓦格纳歌手集锦。Teldec的录音制作还是相当出色的。没事夹着听听,挺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29 23:06
十套也不是上限,十套是很容易、也很可能会达到、突破的。每一位指挥大师不同的演绎风格、每套不同阵容的演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2:33


您metamophore 兄也是大师啊,向兄台多学习。最近中毒较深,即使现场Henschel Quartett 的音乐会暂时还不能消毒。

最近音乐只听瓦格纳,此时有词胜无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9 23:33
十套也不是上限,十套是很容易、也很可能会达到、突破的。每一位指挥大师不同的演绎风格、每套不同阵容的演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2:33

metamophore 兄,我就不到二十张套瓦格纳从95——03年期间重度中了瓦格纳的毒,我所有的关于瓦格纳的认识基本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真要上升到版本收集,还是近年的事,到现在为止,各种各样的瓦格纳唱片,单张的、历史的、全剧的加起来大概也有几百张/套了,也许占了我的所有唱片的十分之一吧,而且这也不是终止,还将继续下去!这还不算瓦迷吗?

我见过一生只听萧邦的爱乐者,十年前他的四千多张唱片,估计90%都是各种各样的萧邦!如果在此意义上对应的话,我确实算不上瓦迷。

我以为是否瓦迷真的不在版本多少,如果纯粹以唱片数量多少来界定瓦迷与否,那基本上可以说瓦格纳的同时代人中没有瓦迷!

我一朋友听瓦格纳20年(过几天我会开个关于他的有趣的帖子),到现在版本比我差远了,但说句也许你不信的话:此君哪怕正在make love,但一旦听到《特里斯坦》,激情也会立马转向。为了去拜鲁伊特听瓦格纳,他甚至交了节日剧院的工作人员为朋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有走后门的可能性存在!我想,这是位绝对的瓦迷,前不久他跟我说:再生一个儿子就叫特里斯坦,女儿就叫伊索尔德!我们俩一起听瓦格纳,您知道除我俩之外最高兴的是谁吗——收酒瓶的!曾经一晚上连续差不多十五个小时,我们在瓦格纳的管弦乐中喝下了七瓶红酒,一瓶伏特加!喜欢瓦格纳不需要理由,那是血液中的事情,注定是那么一个人的话,用什么手段去感受是另一回事。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9 23:42
这是对音乐欣赏的态度不同而已。专注于现场的可能只满足于拜罗伊特那神圣的瓦格纳气息,专注于历史上的瓦格纳录音遗产的,搜肠刮肚也要找到诸如Emanuel List这样的一共也没几个录音存世的歌手的瓦格纳录音。前面已经说了,瓦迷不在乎版本的堆积,当然,评判是否瓦迷,不在版本,而在于对瓦格纳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是多样的,搜寻不同的演绎,本质上和版本无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9 23:45
您metamophore 兄也是大师啊,向兄台多学习。最近中毒较深,即使现场Henschel Quartett 的音乐会暂时还 ...
alma 发表于 2010-9-29 23:06

又让我想起那句话了——没读过金庸的人是幸福的!我很羡慕当下的alma!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9-29 23:47
您metamophore 兄也是大师啊,向兄台多学习。最近中毒较深,即使现场Henschel Quartett 的音乐会暂时还 ...
alma 发表于 2010-9-29 23:06

李老师是棒杀我啊,折寿我啊!以李老师此等好学上进之青老年,我慵懒昏聩之徒实在惭愧。
我的态度是:瓦格纳要听,听、听、听,还是要听,不断地听,听出耳油,听出心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29 23:49
前面已经说了,瓦迷不在乎版本的堆积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3:42

事实上,我以为这话放之古典四海而皆准!喜欢内核跟喜欢内核的外衣有时候不是同一回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30 00:03
我的态度是:瓦格纳要听,听、听、听,还是要听,不断地听,听出耳油,听出心窍。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3:47

十年前跟我儿子开玩笑说:你老子我啥时候去了,你就给我放瓦格纳!
十年后觉得不妥,怎么样盖棺论定,我也当不上这等待遇,因为俺不可能那么英雄,也不可能那么悲剧。
于是剩下的只有如兄台所言了,活到老,听到老,至死不渝。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30 00:06
我的态度是:瓦格纳要听,听、听、听,还是要听,不断地听,听出耳油,听出心窍。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3:47


还需要从娃娃抓起,哈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30 00:07
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突然喜欢瓦格纳,就是觉得这些歌唱太给力了。

哈哈。晒张音乐境界同志给我们拍的照 ...
alma 发表于 2010-9-30 00:03

哈哈,小alma挺机灵的样子,终于见到这位对人类史发问的小家伙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30 00:17
这次科隆歌剧院指环的演出确实很震撼,在上海乐迷中间激起强烈反响,关键是这个反响不是由媒体忽悠起来的,而确实是在演出后给乐迷的强烈冲击所带来的。指环演出已经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外面的黄牛票不仅少而且价格贵。连续两轮的演出,乐迷数量没有减少,而且在齐格弗里德演出那天,在东艺同时演出科隆古乐团的巴洛克,东艺那场还是有8成观众,不由让北京过来的同志们赞叹上海古典乐迷的热情。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30 00:24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9-30 00:32 编辑
这次科隆歌剧院指环的演出确实很震撼,在上海乐迷中间激起强烈反响,关键是这个反响不是由媒体忽悠起来的, ...
alma 发表于 2010-9-30 00:17

上海究竟还是有底蕴的!!!
《指环》全本要放到俺们这地儿,大概是个“堂会”的尴尬景象。要么,全中国的瓦迷都进川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9-30 00:3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9-30 00:40 编辑
上海究竟还是有底蕴的!!!
《指环》全本要放到俺们这地儿,大概是个“堂会”的尴尬景象。要么,全中国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30 00:24


俺们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是我们很幸运的看到科隆的指环演出,科隆的同志们说了,他们外出巡演是不演指环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30 01:22
俺们久久不能平静。应该是我们很幸运的看到科隆的指环演出,科隆的同志们说了,他们外出巡演是不演指环 ...
alma 发表于 2010-9-30 00:38

嘿嘿,那要感谢世博了,感谢党国了?!
呵呵,我朝还是有底气!
如此说来,又回到《指环》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9-30 17:26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9-30 17:28 编辑

前晚在家播Boulez版本的黄昏,Gwyneth Jones的布伦希尔德还是比不上上海现场的Catherine Foster。我认为Foster是上海指环的最大亮点,即便是拜罗伊特当红小生Ryan也远非她的水准,Foster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瓦格纳女高音领军人物,长期占领拜罗伊特舞台。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1 17:3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1 17:40 编辑

我觉得这次指环演出中,我们很有运气的撞到了几位目前的顶级的大牌瓦格纳歌手,其中Lance Ryan演出得齐格蒙德和齐格弗里德,就是目前的顶级齐格。洪丁、哈根的演出者Rydll每次出场都能赢得满堂彩。沃坛的扮演者Grimsley嗓音和力度正合适这个重要的角色,当然Foster演出得布伦希尔德是这次演出得最大亮点,我觉得第二轮演出foster多少有点收了,因为第一轮她演的实在太好,直接导致安德森同学被Boo。第二轮演出的女武神是非常伟大的演出,每一位歌手都表现完美,乐团也很给力。众神的黄昏第二幕最后哈根、共特尔和布伦希尔德三位对飚时,是整场演出得高潮,我觉得将来沈洋可以尝试演出共特尔,他的嗓音合适共特尔而不是沃坛。

虽然齐格弗里德的两位歌手没有很给力,但瑕不掩瑜。这轮科隆指环实在太棒了。
作者: 舟子    时间: 2010-10-2 23:23
testament出版的凯尔伯特1955年第一轮立体声指环,是像orfeo出版的那样完全的现场演出录音,还是现场演出加总排的剪辑?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3 01:56
testament出版的凯尔伯特1955年第一轮立体声指环,是像orfeo出版的那样完全的现场演出录音,还是现场演出加 ...
舟子 发表于 2010-10-2 23:23

这个到没注意,有什么讲究吗?怎么也该拿下啊!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1:0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1:09 编辑

科隆指环的两轮演出这间只休息一天,时间间隔太短或许会影响第二轮的演出。可是科隆的音乐家同志们在这个休息日,要求大剧院安排他们踢足球,大剧院主随客便安排了他们在闵行的足球场地让他们踢个痛快。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1:17
另外这次演出中,我们几位乐迷明显感受到乐队放在乐池里出来的声音非常好,而且是一楼和三楼的各个不同位置,乐队的声音都很好。明显比乐队在台上演出得声音好。这真是大剧院声学的设计特点啊。我与北京来的两位资深乐迷聊天,他们一致认为,这个场地上的声音要远远好于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的声音。上海大剧院声学确实还是需要琢磨琢磨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1:33
科隆指环的两轮演出这间只休息一天,时间间隔太短或许会影响第二轮的演出。可是科隆的音乐家同志们在这个休 ...
alma 发表于 2010-10-6 01:08

呵呵,这我能够理解,有时候运动就是最好的休息。
82年我从峨眉山金顶一路跑着下山,花了三个小时不到。数小时以后回到家也立马抱上足球去体育场“休息”去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1:46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德国同志们跟咱们真不一样,听老兄这一说,原来很咱们还是一样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1:48
回复

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德国同志们跟咱们真不一样,听老兄这一说,原来很咱们还是一样 ...
alma 发表于 2010-10-6 01:46

话虽如此,我想德国佬还是很强悍!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02
上海大剧院这次科隆演出,使我对大剧院声学品质又有了不同的评估。我以前写过对上海大剧院声学评价的帖子,里面主要是负面的意见,但那都是基于管弦乐团在台上的演出。这次我不得不说,大剧院在演出戏剧和歌剧演出时,声学还是可以的,是正面的。

从乐队声效而言,乐队放在乐池里,使得大部分座位所得到的都不是直接声,而是间接声也就是反射声,这个反射特别是80ms之内的反射声还是相当不错的,三楼的某些位置可以得到直达声,但是这些直达声也不是所有乐器的直达,也不是三楼的所有位置可以得到直达,也就是说直达声与反射声特别是80ms之内的反射声的比例比较恰当,我认为是反射声占据多数,这使得声音能量的构成比例局部消除或是缓和了大剧院这个厅的恶声来源。而一楼位置完全听不到直达都是反射声,这些反射声使得乐队的声音有层次,重要的是修改了声音能量的构成比例。

从舞台上的演唱者而言,这个厅的混响时间是合适的,非常适合歌剧演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2:05
上海大剧院这次科隆演出,使我对大剧院声学品质又有了不同的评估。我以前写过对上海大剧院声学评价的帖子, ...
alma 发表于 2010-10-6 02:02

如此说来,以后大剧院的歌剧都要引起重视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13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是是,我错过了1个月前的波西米亚人,非常后悔。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2:22
回复

是是,我错过了1个月前的波西米亚人,非常后悔。
alma 发表于 2010-10-6 02:13

我还错过了历史性的几天呢,作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瓦格纳资深爱好者,这不是一句遗憾之类的感叹就能打发掉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2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2:26 编辑

科隆指环演出中有一个插曲,就是闹的沸沸扬扬的第一轮对齐格弗里德演出者安德森同学的boo。我说是boo就boo了,没什么大不了了,不久是呵了倒彩吗,而且确实安德森同学也没有唱好。可惜的是这次Boo带来的第二个齐格弗里德,也没有能很让人满意(本地乐迷确实也有意见),此君的嗓音在中音区比较扎实,但是高音区没有金属感,高音的漂亮不如同场的米梅,更不如第二和第四场Lance Ryan。但是话说回来,即使是 Ryan 和Foster一起对唱的时候,前者也是有可能会被后者的声音盖掉。黄昏演出中Ryan 走出舞台走到观众席,就在我们的面前2米处唱了几句,他的声音确实在中音区不够厚实。替换安德森同学的Afons Eberz,在第一幕唱的时候就很滑头,音区的高低滑动很快,明显演唱的不给力,第三幕高潮时简直就没有声音。此君岁数要比安德森同学还大,舞台表现时的矫健程度和表演的表现力方面大打折扣。但是我没有听第一轮安德森同学的演唱,也不知道是否就是真的安德森不如Eberz。

这两天在听列文版的齐格弗里德,里面的米梅声音就是很高,而齐格弗里德的声音在中音区扎实但同时高音区漂亮。齐格弗里德的演唱非常难的,而且要连续几个小时的奋力演唱,难度太大。虽然这次齐格弗里德的两位歌手没有很给力,但瑕不掩瑜。这轮科隆指环实在太棒了。

对于我这种开场前还根本不知道指环剧情的人而言,只是依靠节目册和两边的字幕了解剧情和歌词的人来说,这次舞台设计和舞台动作的设计,根本说不出来啥,但是如果有可能,我还是想去看场古装版的,据说古装版已经很难看到了,但是有机会还是要尝试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2:27
古装版就别指望欧洲了,大都会吧,保守的美国人一直都古装。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2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2:30 编辑

《齐格弗里德》第一幕幕间休息,一位素不相识的lady就出来向我们抱怨,这位新齐格实在太老了,哪有这么老的齐格?我们这些乐迷下回赴京城要向那些boo的北京同学私下问责下,boo以后这效果也不见好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2:36
弱弱的问一句:boo是啥意思?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39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2:40 编辑

我在三楼第一排仔细观察过乐团,我发现大提琴组和倍大可以得到直达声,管乐部分也可以得到直达声,但是小提琴组和中提琴组不能得到全部,我相信靠墙的三楼位置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乐队声音,而确实也是如此,有几位资深乐迷已经对我说那里的声音很好,大剧院这个非常下沉的乐池,使得这个编制很小的乐团发出了很好的声音。一楼正厅的声音也是非常好,虽然那里得不到乐队的任何直达,但是通过顶棚和两边侧墙的多次反射,那里的声音相对饱满。我为了看清演唱者,第二幕时就坐在嘉宾的位置。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2:44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这对我来说也是新名词,据说就是bravo的反义词, 倒彩。
但现场的德国观众倒是学会了他们的新名词,他们与大家一起在幕布落下时叫:“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3:0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3:29 编辑

“科隆的这部《指环》,在戏剧表现上,大胆运用了现实主义风格,也是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另外是制作,非常庞大。莱茵河是一个肮脏的下水道;侏儒族变成一群流浪汉;巨人是建设工人的装扮,众神则是手拿高尔夫球杆的权贵阶层;莱茵仙女怎么看像是妓女;基比孔人是组织严密的反政府武装;洪丁家族类似基地恐怖分子。诺顿剑,就是一把很普通的款式。二战的美军吉普,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野外大房车也都搬上了舞台。沃坦的矛是把手杖,布伦希尔德沉睡时的火焰被士兵身上摸出来的打火机点燃。火是在台上真的燃烧起来了,莱茵河水也只能是下水道壁上滴下来的水珠了,显得微不足道。-----”

这是power同学的一段,我觉得这个版本的设计,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譬如说莱茵仙子像犀利姐,莱茵河就是肮脏河,而三女神简直就是在垃圾场检破烂,而智慧女神艾尔达简直就是吉普赛人。这些都有很大的影射。94岁的“环太”认为科隆这版的指环是她58个版本指环所看到的最好的指环,因为它反映了环保主题。

当然,我认为这个格局不应该是这样的,重要的是这个指环是亲民和平民的,是这个环境中的,是可以触摸到的,是现实的。女武神里那个破吉普太帅了,而且为了适合主题,那个破吉普还是一个残骸。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3:14
我相信,一个优良设计的发声场所,可以让一个小编制的乐团发出理想的声音。让一个乐团下沉,沉到听不见直达声,通过改变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可以大大改善上海大剧院的乐队声音混响时间偏短的缺点,但同时能为舞台上演唱者提供合适的混响时间,这正是我对上海大剧院音质的反思。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3:2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3:27 编辑

另外,我要赞叹下古特鲁尼的扮相和舞台表演,真是天使啊,说句不那么中听的话,古特鲁尼的扮相、身材和笑容确是比布伦希尔德要好多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3:30
我抽闲看了几眼转播的视频,也收藏了,十几分钟的齐格林德和齐格蒙德的唱段还未打动我。
也许抽时间整体看一下,聊胜于无吧。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0-6 03:31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0-6 03:32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这段其实也没有打动我,我被洪丁出场被震撼了。但是在破吉普那段齐格蒙德和齐格玲德把我打动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6 03:43
因为最终没能亲临本来早已着好准备的上海的这次盛会,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只能用大量听《指环》和《特里斯坦》的方式来打消和减轻自己的失落感,总和起来的聆听时间大概早已超过两轮《指环》的时间长度了。其结果,不仅没有能打消掉种种情绪,相反再次陷入了瓦格纳症结中去。为此,我又在准备明年莱比锡的《特里斯坦》了,只能如此才能有所补偿,而且那也是我最喜欢的瓦格纳作品。强烈期待着明年三月的香港行!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6 11:06
我相信,一个优良设计的发声场所,可以让一个小编制的乐团发出理想的声音。让一个乐团下沉,沉到听不见直达 ...
alma 发表于 2010-10-6 03:14


舞台被旋转了约80度,等于乐队的地板变成了后墙,而大剧院的天花板变成了三楼听众的脑后反射板,乐池的地板是反射板,这样实心的反射板对于声音的正面帮助很大,所以整体的音效很好。

个人觉得这样反射声多于直接声的音效用于一些低级别的音乐会,或者各种歌剧的配乐,是比较合适的。但不适合高级别乐团演出,顶级乐团的很多音色,最好还是听直接声,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和欣赏。

另外,三楼在听歌剧的时候,乐团的声音的确不错,但唱实在听不清楚,齐格弗里德那场,我在三楼坐了几分钟就想撤退了,整个指环最后三晚演出,我只在三楼呆了一幕。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6 11:12
弱弱的问一句:boo是啥意思?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0-6 02:36


boo来源于英超球场,对球员等喝倒彩。类似四川球迷发明的“下课”

说实话,我个人不太支持在歌剧院里面这么干,大家不满意,不鼓掌就是了。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0-10-11 11:43
十套也不是上限,十套是很容易、也很可能会达到、突破的。每一位指挥大师不同的演绎风格、每套不同阵容的演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2:33


富特好像只有两套全本哎。。。
个人觉得如果硬要收,没有上限可言,我自己是听了23版指环,但是觉得还是可以发掘出新的惊喜,毕竟这类宏篇巨作,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绝对完美,任何小处都可能激发创意。

我个人觉得如果精收的话:
50年代上半期拜罗收krauss的(53阵容与同年keilberth阵容一比直接胜出,varnay对modl,不过现在有了keilberth55,krauss我觉得优势不再了,个人稍稍偏向55版)。
50年代下半期收58克纳(vickers蒙德最早一次记录,56wind蒙德无法忍受,错词12处,我一一在录,破音2处,抢拍2处,跑调3处。。。60年他再次蒙德,依旧梦游,错词近十处,不解,57则有borkh的琳德作为亮点,58好像是nilsson的琳德?但指挥58比57速度有所改观)
更早的,大都会37bodanzky暴风骤雨,超钻石阵容(一个莱茵黄金的loge和mime就足以秒杀后期一堆版本),大都会录音比较炸,散,加上本来早期音效就那啥,要心理准备,但是,melchior唯一一次齐格全本,太惊人了。
51stiedry的大都会全本,flagstad另一次超水平发挥,svanholm的上佳表现,关键是stiedry泥石流山体塌方一般的指挥气势,甚至胜出富特。
另外48-49的moralt版也是选择,超劲量布仑prandl和巅峰期frantz,不过treptow实在抽风,棚子版(带观众的棚子版)还错词跑调,另外anday等人老矣,weber发挥很不错。

立体声时代我没有讨论能力,基本偏向伯母,布列兹(cd版)和提勒曼08版。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0-10-11 11:53
这是对音乐欣赏的态度不同而已。专注于现场的可能只满足于拜罗伊特那神圣的瓦格纳气息,专注于历史上的瓦格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9-29 23:42


Emanuel存世录音还算可以(我狂迷此人,用户名不是Monaco就是list),可惜参与录音的时候都过气了,他低音绝对是最牛逼的一个,别人是在low f左右做文章,他在low c左右搞名堂(他最好的角色应该是玫瑰骑士的ochs,可惜高音太差)。

近几十年来比肩上世纪前半叶的超级歌手几乎不存在了,这次的foster我认为当之无愧(这样强度还能有这种发挥,我认为就是nilsson来也不一定做到),lance基本算30年来最好的齐格(cox生涯结束以后,或者他已经赶超cox,只取wind了),wotan也很棒。此外近几十年达到前半叶水准的,我想到的是ekke wlaschiha的alb(大都会版),G.Clarke的米梅,W.Meier。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0-11 17:28
Maestro登场!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10-11 18:07
拜大开腔就不凡,你对安德森还是满意的?
作者: DelMonaco    时间: 2010-10-11 18:17
Maestro登场!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0-11 17:28



说的我透汗涔涔。。。哪里当得起这个名号呢。

对于安德森,我真的没这么大意见,甚至觉得他是我现场听过的几个齐格一剧的齐格中不错的(现场听过andersen,J.F.West,Gould和Franz,还有Eberz,当然,是在德国那段岁月的Eberz,这次来毫无长进,上年纪了。。。)。

Andersen那个第三幕不行,那是从wind以后都出现的情况,Cox(尤其晚年),Jung,Jerusalem等等第三幕都跟吸大烟一般疲软,而且第三幕结尾本来齐格就没有高音(我印象中只有51年Aldenhoff吼出来高原谱八度的高音c,直接灭了同台的varnay),有也没人应付得了。

Foster实在太惊人了,我看了第二轮录像,实在不理解她到底磕了什么神药,开的哪门外挂?

对了,如果有在上海的,本周五15号有空闲且愿意赏脸的,可以关注大剧院中剧场的“回望指环在上海”活动,本人将被惶恐无尽地有幸通上音博士陶辛和此次指环节目导播毕袆共同作为节目嘉宾进行解说和与观众的交流。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11 23:34
久闻DelMonaco 兄大名,168上拜读过关于瓦格纳的文字,兄台对瓦格纳版本了如指掌,佩服!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0-11 23:55
如果有在上海的,本周五15号有空闲且愿意赏脸的,可以关注大剧院中剧场的“回望指环在上海”活动,本人将被惶恐无尽地有幸通上音博士陶辛和此次指环节目导播毕袆共同作为节目嘉宾进行解说和与观众的交流
DelMonaco 发表于 2010-10-11 18:17


可喜可贺!无奈15日北上北展学术年会了。预祝大兄鲲鹏展翅!


作者: 舟子    时间: 2010-10-12 14:45
orfeo不久前发行了53年克劳斯的指环,是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当年的广播录音,这个正规音源的声音相当不错,应该比之前的几种发行声音都好。这个录音(女武神部分),霍特比56年克纳那一版唱得更细腻动情,但气势冲击力有所不及 。

另外testament不但发行了55年凯尔伯特的指环第一轮全套,现在又开始又出第二轮的录音,女武神和黄昏,也是立体声录制,布伦希尔德换成了莫德尔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