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今晚,一台3K多的LP唱机秒杀了3台万元以上的CD机,三个兄弟包括我全部被毒翻! [打印本页]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7 23:15
标题: 今晚,一台3K多的LP唱机秒杀了3台万元以上的CD机,三个兄弟包括我全部被毒翻!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07:59 编辑

[attach]17243[/attach]今天下午一烧友说他的naim CDX到了,异常兴奋,我说拿到我这里来听听,随便叫上我的另一兄弟,叫他带上naim CD5I,比较一下异同。

泡好上等普洱,抽着中等烟草,我们就开始比较了。

总结了一下,价格CDX最高。CD 5I 和我的ARCAM CD23价格相仿。声音差别还是蛮大的。

CDX的声音非常传统,三台里面最厚,但是高频表现最暗,钢琴声有力,但是提琴声就不够飘逸了。
CD5I 声音薄一些,高频比CDX飘逸些,但是厚度和力道没有CDX强
ARCAM 高频延伸最好,总体动态也最好,但是声音的感染力却一般。但是播钢琴还是很通透的!
今天最主要是比CD机的,大致方向是如此。

以前一直抱怨我的LP状态不好,总没有CD好听,我在论坛上一直保持这样的论调。今天又把一烧友叫上,到我家来拿茶具(我老婆做这个生意的),顺便让他把针压计给带上。
以前也一直不知道我这个该死的MICRO BL 41的唱机的超距,前天问了蒋鹏兄,他给我了参考值,昨天将超距先调好,把新买的orthphone的RED 2M唱头换好。以前一直没有针压计,所以只有估计针压,不敢加的太重,怕损坏唱头和唱片,今天加上针压计调整到1.56g。
后来烧友说,要不比较一下CD机LP的差别,其实我一直对LP没有信心,在开唱前,我就斩钉截铁的说了句“高频肯定CD好”。为了能充分比较出差距,特别找了既有CD又有LP的唱片,这样对比比较公平。所以挑了奥胖的贝多芬奏鸣曲,大K的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斯达克的德沃夏克的大协,安塞美的三角帽,安塞美的皇家芭蕾。

对比第一张奥胖的贝奏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LP好,特别是小提琴,LP一点都不紧迫,松松的感觉很好。
等换第二张大K的唱片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LP的无论是动态,高低频,密度感,所有的CD机放出来的声音都是那么多苍白。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是LP的声音,太美了。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个干净 的少女,虽然漂亮。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
后来一张张LP轮过来放,大家一点浮躁的心情都没有,彻底沉浸在LP美妙的音乐中,而且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的享受过音乐,一张放上去根本就没有要去选段或者换片的意思。我那个激动啊。送走了三位兄弟,我一人又偷偷的放上了斯奈德汗的贝小协偷偷的欣赏,心里泛起一丝感动。特别写下如上句子。跟各位共享。[attach]17242[/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0-28 00:1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07:55 编辑

我靠,我们的不大...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0-28 00:11
加...100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28 00:1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07:56 编辑

呵呵,终于看到老兄不雷人的照片了,不过这比喻我到是很喜欢!就是中黑毒的Robin以后别每听LP脑海里就冒出叶子楣来就行。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00:1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07:57 编辑
我靠,我们的不大...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0-28 00:10



没摸过,不知道啊老弟!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0-28 00:17
没摸过,不知道啊老弟!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00:14

楼下帮忙PK一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07:1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07:15 编辑

3K多的LP唱机秒杀了3台万元以上的CD机

我个人认为不大可能。(不过我对您的LP机不了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07:12
针压也不对。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09:15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09:23 编辑
针压也不对。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07:12


版主愿闻其祥!

2M are designed for precise and accurate retrieva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record groove. Our philosophy is to play the record sound as accurate as possible, without coloring the sound. We have optimized the design for ease of mounting the cartridge, weight and size to fit the most common turntables at the market today.
The name 2M was selected among several ideas. We wanted a modern name that would be easy to pronounce and to remember, and therefore an alpha numerical name was chosen. 2M means MM, which is the abbreviation for moving magnet.  
Of course the 2M isn’t just another pretty face. It has been engineered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 and is congruent with the unrelenting commitment of Ortofon to provide the most precise and accurate reproduction possible without coloration.
The 2M series of cartridges feature Ortofon’s trademark split pole pins, an invention that enables moving magnet cartridges to have a flat frequency response, as with a moving coil cartridge. Split pole pins were invented by Ortofon, and were originally presented in the 500 series and Super OM series.  
The 2M Red uses an improved engine, which provides an increased output of 5.5mV.
2M red features a tipped elliptical diamond.

Technical data
Output voltage at 1000 Hz, 5cm/sec.5,5 mV
Channel balance at 1 kHz
1,5 dB
Channel separation at 1 kHz22 dB
Channel separation at 15 kHz15 dB
Frequency range at - 3dB20-22.000 Hz
Frequency response20-20.000 Hz + 3 / - 1 dB
Tracking ability at 315Hz at recommended tracking force70 µm
Compliance, dynamic, lateral20 µm/mN
Stylus typeElliptical
Stylus tip radiusr/R 8/18 µm
Tracking force range1,6-2,0g (16-20 mN)
Tracking force, recommended1,8 g (18 mN)
Tracking angle20°
Internal impedance, DC resistance1,3 kOhm
Internal inductance700 mH
Recommended load resistance47 kOhm
Recommended load capacitance150-300 pF
Cartridge colour, body/stylusBlack/Red
Cartridge weight7,2 g
Replacement stylus unit2M Red



官方数据是1.6-2.0,推荐是1.8

为什么我选了1.56,是因为这样我觉得高频更好一些。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09:20
3K多的LP唱机秒杀了3台万元以上的CD机

我个人认为不大可能。(不过我对您的LP机不了解)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07:11

版主,其实想当初我也觉得不可能啊,可是昨天阴差阳错的把我们都听得呆掉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28 09:31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个干净 的少女,虽然漂亮。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7 23:15


罗宾兄这个比喻很给力啊!


作者: rock    时间: 2010-10-28 09:36
其实各有千秋..慢慢多听听就知道了.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10-28 09:57
“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这句好!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8 09:57
回复 robinwood 的帖子
恭喜ROBIN兄的第二春!
严重同意兄的比喻(尤其是后半句出彩):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个干净 的少女,虽然漂亮。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
兄简直太有才啦!
玩音响,听音乐离不开激情。想起有位大师的语录:音乐是感受的艺术,非理解的艺术。
愿ROBIN兄激情永久。。。。。。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09:59
回复
恭喜ROBIN兄的第二春!
严重同意兄的比喻(尤其是后半句出彩):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8 09:57


郁兄又拿我开玩笑,哈哈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8 10:19
回复 robinwood 的帖子
非也,非也。绝非戏言!
本坛中很多高手是独估一味(粤语:专一),要不听LP,要不听CD。
很少有“并驾齐驱”(国父孙文语)的。
我之所以高喊同意,是因为一直努力在实现“并驾齐驱”。
我的习惯是轮流使用两个系统来听音乐的。
尤其是最近买了很多大包小包CD,就只顾与清纯的少女幽会,而忘了丰满的少妇啦!
难怪前些天,有一家经常帮村的LP店,问我最近怎么没有动静?!
还有,贪婪的听,自然就顾不到发帖。这里需要深刻反省的!
但是,音乐确实是感受的艺术,而感受需要激情。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0-28 10:26
这样比只能说明CD存在问题。
还有就是老机老臂玩MC风险会很大。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0:28
回复
非也,非也。绝非戏言!
本坛中很多高手是独估一味(粤语:专一),要不听LP,要不听CD。
很少有“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8 10:19


看来郁兄对自己的系统那是相当满意啊,不然怎么会顾不上发帖呢??看来兄台后宫佳丽三千,哪顾得上上朝啊!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0:32
我现在基本上很少听cd。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0:40
可能昨晚是相当兴奋了。这台LP从买来一直没有出过好声。昨天的超常发挥最大的可能是就是超距和唱针的调整。

当然我也听过更好的唱机,有一兄弟的GARRARD 301+3009+LINN唱头,给我来了首帕瓦罗蒂给震翻了。播放小提琴时如丝绸般的顺滑。

有了昨晚的“遭遇”,我对LP的信心百倍啊,从白痴到现在的有点拿捏的准本身对自己来说也是个进步。

无论怎样,密度,动态,高频的顺滑度都比CD好,如果说CD能胜的可能就是底噪了。

当然我昨晚播的全部是新片,二手的估计没有这种效果。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0:45
LP唯一的弱点就是有些唱片的成色带来的背景不够宁静,其它cd差很多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0-28 10:48
调整到位的LP背景同样是这么宁静的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8 10:51
回复 robinwood 的帖子

朝得上,政照议。但是音乐一曲都不能少!
昨天晚上,翻出一张DG111第一册中的LL君演绎的《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因为看不到LL君的魁梧身材摇来晃去的样子,倒是能让我好好感受到他的青春激情和艺术功底。特此一赞。
尤其是第二乐章开端那段悠扬的长笛SOLO,让人舒坦到有云里雾里之感(已经分不清少女还是少妇啦)。更要命的是,长笛手的换气声清晰可闻,玲珑活现!可见DG的录音绝非一般小厂能比的!
ROBIN兄:要不你回去也听听,能听到长笛手的换气声么?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0:52
调整到位的LP背景同样是这么宁静的
牛仔 发表于 2010-10-28 10:48

有时唱片不答应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0:54
我放成色较好的唱片,cd全完完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0-28 10:59
有时唱片不答应
sm163 发表于 2010-10-28 10:52

二手唱片也是一样的,只要没有划花。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1:08
二手唱片也是一样的,只要没有划花。
牛仔 发表于 2010-10-28 10:59

是的,昨晚把几张背景不干净的唱片用温水洗了下就好了很多。看样子还得搞个洗碟机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28 11:25
这样比只能说明CD存在问题。
还有就是老机老臂玩MC风险会很大。
牛仔 发表于 2010-10-28 10:26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28 11:31
可能昨晚是相当兴奋了。这台LP从买来一直没有出过好声。昨天的超常发挥最大的可能是就是超距和唱针的调整。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10:40


GARRARD301可谓是舵轮经典盘,SME3009也是很经典,但两者的岁数都太大了,当年的设计理念与现在的MC唱头的设计理念还是有很大不同,三者搭配有点像不般配,尤其是在重播70年代以后的唱片,总感觉声音不活分。

浅见。



作者: 正在烧    时间: 2010-10-28 11:37
黑胶出来的声音密度和质感是数码技术很难逾越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1:48
版主愿闻其祥!

2M are designed for precise and accurate retrieva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r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09:15
其实我是外行,只知道针压一般是1.8~2.0。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1:53
其实我是外行,只知道针压一般是1.8~2.0。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1:48

是按唱头的允许值来调针压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1:53
回复
非也,非也。绝非戏言!
本坛中很多高手是独估一味(粤语:专一),要不听LP,要不听CD。
很少有“并驾齐驱”(国父孙文语)的。
我之所以高喊同意,是因为一直努力在实现“并驾齐驱”。
我的习惯是轮流使用两个系统来听音乐的。
尤其是最近买了很多大包小包CD,就只顾与清纯的少女幽会,而忘了丰满的少妇啦!
难怪前些天,有一家经常帮村的LP店,问我最近怎么没有动静?!
还有,贪婪的听,自然就顾不到发帖。这里需要深刻反省的!
但是,音乐确实是感受的艺术,而感受需要激情。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8 10:19

非常同意。其实对我来说:我觉得并驾齐驱很好,但10多元的廉价CD也不错。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28 11:55
我的唱头是针压值是1.8~2.0,我调的时1.8.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8 12:04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群众来信:
不听CD的烧友,损失很大;
只听CD的烧友,损失更大;
入黑社会的成本肯定比数码要高得去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2:08
回复
群众来信:
不听CD的烧友,损失很大;
只听CD的烧友,损失更大;
入黑社会的成本肯定比数码要高得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8 12:04
兄台:生活都是有失有得,没有谁会拥有完美的人生。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3:55
回复

朝得上,政照议。但是音乐一曲都不能少!
昨天晚上,翻出一张DG111第一册中的LL君演绎的《柴科夫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8 10:51



郁兄,如果要听长笛换气声,建议你去听听《笑傲江湖》管弦乐版,哈哈。

不过LL君的这张唱片正好也有,今晚可以一试!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3:56
我放成色较好的唱片,cd全完完
sm163 发表于 2010-10-28 10:54



好像是这样的。昨天拿了张有点不干净的二手碟好像没这个效果!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0-28 15:27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10-28 15:32 编辑

我估计是Robin兄以前接触多的均是“纯情的少女(CD)”,美则美矣,日久也会生厌; 猛然来一个丰满性感的少妇(LP),虽未必有动人的颜色,然而新鲜钩魂,故有如此感叹。日子一久,再度移情少女也未可知。
“其实各有千秋。。。慢慢多听听就知道了。。。” Rock兄此言甚为在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5:40
听黑胶,我们对黑胶的认识会不断改变的。
作者: IBROAL    时间: 2010-10-28 16:41
不可能,我自己对比过。只有价钱相当的lp机才勉强=价钱相同的cd机。这里的老烧早有共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28 16:45
有时候初听可能惊艳,多听则能发现更多问题
作者: IBROAL    时间: 2010-10-28 16:46
回复 robinwood 的帖子


    恭喜你,终于不用升级器材了
作者: IBROAL    时间: 2010-10-28 16:49
有时候初听可能惊艳,多听则能发现更多问题
scfan 发表于 2010-10-28 16:45


要高没高,要低没滴。空间感又差。。。就因为这样我把我的sme20给出了。不过留下一大堆黑胶碟作纪念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6:53
回复


    恭喜你,终于不用升级器材了
IBROAL 发表于 2010-10-28 16:46


以前没玩过LP,所以我现在这台是练手的,这是升级的前兆啊,哈哈!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6:55
要高没高,要低没滴。空间感又差。。。就因为这样我把我的sme20给出了。不过留下一大堆黑胶碟作纪念
IBROAL 发表于 2010-10-28 16:49


我昨天听得是要高有高,要低有低,还有密度感,特别听大K和三角帽时的声场是极其可怕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6:59
如果是同一录音,而黑胶系统和CD系统都一般。
两者声音有可能不同,各有特点。
对于黑胶,我也带过一些唱片去音响店听。
其实可以听出很多黑胶的缺陷的。
因为功放和音箱的分析力很强,用这种hiend系统就能听出黑胶的问题。
虽然我也是喜欢黑胶,但也要实事求是。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06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17:07 编辑
如果是同一录音,而黑胶系统和CD系统都一般。
两者声音有可能不同,各有特点。
对于黑胶,我也带过一些唱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6:59


S版你有没有用全新黑胶播过。二手黑胶的确没有CD那么清澈。

而且我以前的帖子里面也数次说过LP干不掉CD机的。但是昨天不是我一个人在听,三个烧友也在。一致表示要好听。也有可能我们都是好学生CD听惯了,换个LP听总觉得新鲜

还有三千多的唱机,当时发售价应该不止三千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28 17:11
我打了个比方,CD的声音就像一个干净 的少女,虽然漂亮。LP则是成熟的少妇,该有的都有了,丰满而且特别会叫。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7 23:15

卧槽!这不是昨晚的“精妙”语言了,Robin还是保持本色好,俺就还喜欢那么本色的Robin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7:12
42楼SCFAN版主说得对。全新黑胶是不是复刻版的意思,这种声音一般更差。但老的未开封的黑胶很难找,即使有也不便宜。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12
这个贴真是惹祸贴,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也无所谓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15
42楼SCFAN版主说得对。全新黑胶是不是复刻版的意思,这种声音一般更差。但老的未开封的黑胶很难找,即使有也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12


没错,全新的老版黑胶很难找。但是说句实话CR的复刻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差啊!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28 17:16
这个贴真是惹祸贴,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不过也无所谓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17:12


好一个“上下而求索”,尤其对象是“成熟的少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7:21
没错,CR复刻是很好。但如果真的认真玩的话,CR复刻还是比不上头版的。(并非我鼓吹头版)。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27
没错,CR复刻是很好。但如果真的认真玩的话,CR复刻还是比不上头版的。(并非我鼓吹头版)。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21


这个我完全同意啊!模拟录音的母带放一年,信号会损失一点。

不过还好有Hobson,我们还能听到如此经典的唱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7:34
其实那么多人去追头版,越炒越高。已经完全失去性价比,一张唱片往往要过千。其实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玩这些,一般买些平价黑胶,结合着CD玩。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45
其实那么多人去追头版,越炒越高。已经完全失去性价比,一张唱片往往要过千。其实我也没有经济能力去玩这些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8 17:34


没错,其实很多时候还是听CD的!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17:55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18:05 编辑

开个补习班:

[attach]17260[/attach]


文‧郭漢丞

每每有朋友來家裡聽音樂,看到架上的LP收藏,總不免問起:「現在還買得到新的片子嗎?」對於黑膠愛好者而言,這個問題看似多餘,但對市場銷售總量不到百分之二(美國市場統計)的黑膠唱片,確實有許多人不曉得,現在還有這麼一群人窮畢生之力復刻唱片。

其實,Classic Records投入復刻LP的時日已久,早在1993年就和RCA/BMG簽約,重刻Living Stereo系列。當時他們就採用180克原生膠片製作。這次參訪行程由Hobson主持,邀請音響專業媒體參觀Classic Records的Mastering錄音室:位於好萊塢的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同行參訪的媒體還包括德國Vinyl雜誌與美國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而我則是在Classic Records代理商Joy Audio邀請下前往採訪。

好萊塢的著名錄音室

稱為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顧名思義老闆就是Bernie Grundman了。沒錯,Bernie在好萊塢的音樂製作業界可是名人,早年他在A&M唱片公司的Mastering部門工作長達15年,1983年用自己的名字創辦了這家公司,專門從事母帶後製,長達30年的期間,眾多世界級知名藝人都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製作唱片,包括麥可.傑克森、珍娜.傑克森、昆西.瓊斯、Ry Cooder、Alanis Morissett、Joni Mitchell、Steve Ray Vaughan等等,近期如「哈利波特」、「星際大戰」原聲帶,也在這裡完成母帶製作。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的牆上,掛著琳瑯滿目的白金唱片,代表著30年來豐碩的成果。國內也有知名藝人慕名而來,譬如任賢齊的「心太軟」也高掛在此。

追求純粹主義

[attach]17266[/attach]
錄音室老闆Bernie Grundman,進了錄音室,馬上掌控全局,神采飛揚。
Bernie表示,他們嚴格遵守「純粹主義」(Purist)的路線,從錄音到母帶製作皆是如此,以追求錄音的原汁原味。換句話說,他們盡量降低電子元件對於聲音的影響,減少人為的修改。Bernie表示:「我們不會將自己的音樂認知加諸於客戶,但我們的確會以我們在音樂的經驗,進入客戶的夢想之中。」

在Bernie為我們解說的開放空間當中,其實也曾拿來當作錄音場地,這張唱片將由Classic Records發行,現場工作人員解釋,在錄音過程當中,他們盡可能調整麥克風架設,避免過多的參數調整。在地上還留著白色的膠布,則代表樂手的位置。或許你會猜想:這樣的開放現場錄音,應該會採用像是「當鋪爵士」的2支麥克風錄音,不過別忘記,我們身在好萊塢,他們是多麥克風的信奉者,所以當然採用Multi-Mic的架設,但是盡可能讓錄音成現有如2-Mic的定位感,如此一來可以兼顧樂器的形體與均衡,還能有精準的定位。要讓參數調整盡量減少,就得要反覆的測試收音,決定麥克風擺設的最佳位置。Bernie表示,原本他們以為因為空間缺乏吸音,必須降低收音音量,但實際測試後,他們才發現聲音比他們想像中還要好。

不過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主要的工作還是母帶後製,因此錄音工作比較像是錄音工程師的樂趣,而不是主要的獲利來源,甚至連復刻唱片,其實也是興趣大過於獲利,因為重刻片的發片數量,依然遠低於新發行的CD,對於Bernie而言,錄音室存活的利基,還是在於流行音樂。其實1960年代Bernie從鳳凰城來到洛杉磯,一開始就在Contemporary Records錄製爵士樂,當時是唱片的黃金年代,所以製作重刻片,對Bernie可說是溫故知新。

復刻並不容易

在正式參觀復刻的過程之前,讓我們先瞭解復刻到底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基本上,你必須先取的「Master Tape」,然後試聽母帶,決定刻片的電平與等化,接著上機刻製漆盤(Lacquer)。漆盤完成後,接著送到鍍片廠(plating plant)進行電鍍(electroplate),最後上機壓片。在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這裡,我們只能看到母帶刻片的程序,原本我們計畫到RTI(Record Technology Inc.)參訪壓片的過程,可惜最後沒有成行。

簡短的敘述,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讓我們跟著Bernie的說明看下去。首先要取得「Master Tape」,然後決定使用哪一張「Master Tape」。這個問題好像有點多餘,取得「Master Tape」不就可以準備上機刻片了嗎?實際上因為「Master Tape」還分為「Production Master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你必須決定重刻片的聲音走向,才能決定要選擇哪一種「Master Tape」。

[attach]17267[/attach]
這個開闊的大廳算是穿堂的一部份,大夥在這裡聚精會神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瞭解LP復刻的過程。

母帶選擇是第一要務

所謂「Production Master Tape」,指的是經過處理,修飾錄音瑕疵的母帶,可以直接用來上機壓片。而「Original Session Tape」則是原始錄音記錄的母帶,若要追求錄音的原汁原味,似乎「Original Session Tape」更為適當,但實際上要採用卻困難重重。如果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復刻唱片,已經在編輯過帶時經過壓縮,讓刻片刀可以在正常的動態範圍之內工作,不過也因為事先經過瑕疵修飾、頻寬壓縮,音質有所妥協,但早年刻片的時候,工程師都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

為何以前的工程師都採用「Production Master Tape」刻片?原因無他,就是方便,直接可以上刻片機作業。別以為以前的工程師偷懶,因為如果早年要採用「Original Master Tape」,程序繁複得很。「Original Session Tape」錄製時都採用30 ips(inch per second)的盤帶,如果要放到刻片機上面刻製唱片,需要12吋盤帶,但以前的刻片機只能採用10吋盤帶,所以「Original Master Tape」必須先從30 ips過帶到15 ips的後製母帶。而1957年RCA開始採用15 ips的三軌錄音座,讓麥克風的擺設也比較具有彈性,但三軌的「Original Session Tape」一樣必須先混音製作2-track才能上機刻片。這些規格上的不方便,讓早年的母盤刻片都直接採用「Production Tape」,而不使用更接近錄音原始面貌的「Original Session Tape」。

[attach]17263[/attach]
Neumann刻片機搭配WestreX刻片刀,這裡準備了兩部。

此外,Mastering母帶後製的觀念,其實在早期並不盛行,而是在Bernie Grundman、Doug Sax、Bob Katz這些錄音工程師的努力下,Mastering的工作才逐漸成為錄音工業的「標準」。早年過帶的工作就像是「謄寫」工作一般,就是過帶而已,沒有調整電平、動態的觀念,所以「Production Tape」雖然接近原版刻片面貌,但和原始錄音卻已經有了差距。

反覆比對選出最佳版本

從以上的說明,你應該瞭解「Production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的差別,基本上如果要接近早年發行的LP,選擇「Production Tape」既方便又簡單,只要買下狀況良好的盤帶,即可上機復刻,但是已經修整過的原始錄音無法回復原貌。採用「Original Session Tape」最為接近原始錄音面貌,在Bernie與Hobson的心目中,選擇「Original Session Tape」才是復刻唱片的終極目標。為了達成這項目標,他們廣泛蒐集「Production Tape」與「Original Session Tape」交替比對,此外,他們還修改了Studer A80盤帶機,可以裝上14吋盤帶,讓30 ips的「Original Session Tape」直接上機使用。經由工程師共同設計修改的Mastering Console也可以直接執行三軌混為二軌的混音工作,克服了過去錄音器材上的使用限制。

技術的演進,不僅讓錄音過帶的次數可以減少,也為復刻工作帶來新的創意發展空間。所以,當我們比對原版片與Classic Records復刻的新片,可以聽出兩者在動態範圍、噪音水平以及音質上的差異,顯示復刻黑膠在母帶工程師的巧手下,賦予其現代風格。

[attach]17264[/attach]
驅動刻片機的Ampex 350真空管擴大機,他們把功率修改提升了一倍,以符合現代錄音的動態水準

此外,即使是「Production Tape」,Bernie表示,因為過去暢銷的唱片,歷經多次發行,「Production Tape」也會有好幾個版本,他們盡可能蒐集各個時期的母帶,把每一個版本反覆試聽、仔細比對。反覆試聽的過程,基本上透過耳機來鑑聽比較。Bernie表示,唱片的中頻表現是他最為關注的部分,只要中頻好聽,聲音就對了。談到這邊,我們還沒有進入刻片的階段,原來母帶的聆聽、選擇,其實才是復刻唱片最重要的基本功,這好像廚師挑選食材一樣,真正快炒不過幾分鐘,但事前得要細心挑選最好的材料,大火快炒不過是引出食材本身的美味而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18:59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8 20:2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28 20:32 编辑
我的唱头是针压值是1.8~2.0,我调的时1.8.
sm163 发表于 2010-10-28 11:55

声音会轻盈一些,但噪音会增多一些。针无两头利。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28 21:15
要高没高,要低没滴。空间感又差。。。就因为这样我把我的sme20给出了。不过留下一大堆黑胶碟作纪念
IBROAL 发表于 2010-10-28 16:49


这么好的盘都要不要了,呵呵,IBROAL的眼界真的很高啊。呵呵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23:04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23:13 编辑


  [attach]17271[/attach]
撰文/郭漢丞 2009/10/01發表,

Bernie講解了母帶的選擇之後,接著準備進行實地示範。刻片機使用經典的Neumann,也是最佳的選擇。事實上,隨著LP的式微,已經買不到新品,工程師必須通曉各種修復技術,甚至想辦法把幾部Neumann拼湊成完整可以工作的機器。在正式刻片之前,Bernie再次宣示他們堅持極簡的錄音原則,所以錄音室所使用的器材都經過高度修改,以符合他們的需求。

所以即使大家跟著錄音室買現成的器材,聲音表現還是略有不同,這些細部的修改功夫,就是錄音室賺錢的本領,所以究竟做了哪些修改,Bernie和工作人員並沒有解釋太多,基本原則倒是很清楚,採用差動放大、音樂訊號路徑盡量簡化,就是落實Bernie一開始宣告的「極簡純粹主義」。不過早年錄音室的擴大機都是真空管器材,但這裡除了刻片機維持真空管,Console已經是晶體機,這部份和原始錄音不同,可能也是重刻片與原版片音質音色差異的原因之一。

[attach]17272[/attach]

WestreX使用的刻片刀耗材,依然由原本的家族企業提供新品。

在刻片機所使用的後級部分,Bernie表示早年因為技術不夠好,因此錄音的動態範圍也受限,所以他們把後級的功率提高了一倍。刻片刀使用和過去Living Stereo時代相同的WestreX,而刻片刀頭則是原版Otto Hepp修改的新製品,刻片機放置的平台採用氣浮避震,用手輕壓機器會自動回復水平。

使用MM唱頭鑑聽

刻片之前,Bernie先仔細檢查刻片機的角度,確定無誤之後,正式進行Lacquer的刻製,母帶播放之時,刻片刀同時劃過Lacquer漆盤,刻出唱片的溝紋。刻片之時同步鑑聽,採用SME 3012唱臂搭配Shure V15唱頭,旁邊備有顯微鏡,可以直接觀察刻片是否正常。看到這裡,相信有許多朋友都會想:怎麼用這麼平價的唱頭來鑑聽?我在現場也很納悶,連Stereophile的Michael Fremer也不僅提問。Bernie解釋,MM唱頭針壓較輕,對剛刻好的音軌影響最小,此外刻片過程的鑑聽,主要是比對錄音電平,以及頻率響應是否正確,因此選用Shure V15。

[attach]17273[/attach]
刻片時用來觀察溝紋是否正常的顯微鏡。

看到這裡,大家對於Classic Records重刻的前段製作大致已經看完。接下來還有兩個流程,將漆盤盡快裝箱送去鍍片場電鍍,製作Master Plate,然後交由RTI進行LP壓製。


  

35mm復刻工程浩大

原本以為參訪的行程到此為止,不過Hobson與Bernie繼續講解35mm的復刻工作。35mm膠片原本應用於電影工業,由於機器昂貴,當年只能以租賃的方式使用,現在則已經成為封存的古董。採用35mm復刻唱片,難題不僅是母帶選擇,35mm盤帶播放機更是麻煩。還好這裡是好萊塢,全世界電影工業最發達的地方,退休下來的35mm機器很多。Bernue和同事Beno May一起找到許多淘汰的35mm播放機,整批買下來,全部塞到Beno家裡面,然後慢慢拼湊出可以使用的機器(你可以想像Beno的老婆會多生氣,家裡塞滿了不能動的古董機器)。

  [attach]17274[/attach]
刻片機的電源供應器。
基本上挑選母帶的工作,和一般復刻LP的過程無異,但是35mm膠片播放更為困難。前面所講的母帶,都是一般常見的盤帶,Studer A80操作起來已經很方便,但是35mm的播放機啟動時需要專人操作,隨時注意機器是否正常工作,而且很難像Studer一樣操作盤帶的前進與後退,錄音時間也非常短,一大捲35mm膠片只有幾分鐘的錄音時間。當Beno開啟35mm播放機時,空氣中瀰漫著微微的膠片酸味,機器工作時趴趴作響,好像將我們帶回老式電影院當中。

在刻片過程中,Bernie不斷切換刻片同步鑑聽與原版母帶交替比對,你或許想問:究竟母帶和刻片之間聲音差異在哪裡?如果要我排序,35mm膠片是首選,Bernie熟練地在在同一套鑑聽器材上切換比較,旁觀者只能猜測究竟現在播放的是母帶還是刻片的鑑聽,在35mm膠片刻盤時,不管Bernie怎麼切換,都能很輕易聽出究竟是35mm膠片或是刻片機的音軌,但是Studer A80與刻片機之間的聲音差異就比較小,除非Bernie切換的速度慢一點,不然很難猜測究竟是母帶還是刻片機的聲音播放。整個刻片示範下來,所有人討論的焦點都是35mm膠片,幾乎與會的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聽到35mm膠片的播放,而且印象深刻。
[attach]17275[/attach]

Ampex 350的內部。

值得肯定的復刻投入
[attach]17276[/attach]
  
刻製母片的漆盤,表面光潔無瑕,就像鏡子一樣。
或許你要問,既然35mm與Studer A80的播放更為自然活生,那麼在「不計成本」(Cost-no-objective)的考量下,咱們想辦法弄這些母帶與35mm膠片,不就等於獲得絕世無敵的錄音版本了嗎?從當天試聽的結果,我確實心中有閃過著個念頭,不過實際上卻不可能。第一、母帶壽命有限,即使放著不聽一樣會壞;第二、機器後續的維修不容易;三、操作需要專門技術,盤帶的張力、速度都會影響聲音,甚至溫度濕度都有影響。總之,錄音技術的進步,不僅追求聲音表現更上層樓,還要讓這些產品能夠為大多數人使用,雖然音響迷已經是最不怕麻煩的族群,一切以好聲音為前提,但母帶在客觀條件上卻很難成為選項之一。

  [attach]17270[/attach]
放上漆盤,正式刻片之前,Bernie小心翼翼地作最後設定,並清潔刻片刀頭。
此外,錄音工程師花費了這麼大的功夫,蒐集原始母帶和35mm膠片,並且把古董級的器材修改成適合現代錄音工程使用,其實我們大可以直接聆聽重刻片就好。或許每一次錄音過帶都代表某種程度的損失,但以原音重現的角度來看,Classic Records和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已經盡最大的努力,捕捉原始母帶當中的纖毫,而這些努力值得愛樂者給予掌聲鼓勵。

看完復刻唱片的前段作業,相信大家對於Classic Records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沒有走這一趟,很難瞭解Hobson所說:「復刻唱片並不是件輕易可得的工作。」單就「刻片」這一件事,看似簡單,不過是操作機器但是在刻片之前的準備卻是耗力費時,在我們享受Classic Records的重刻片時,錄音工程師已經不曉得投入多少時間,反覆聆聽比對,選出最佳版本,調製出最接近「原始錄音」的復刻唱片。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8 23:18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0-10-28 23:33 编辑
秒杀是不是有些过了?再听听LP,听上一两天再回头听CD,如CD听不下去了说明你们三兄弟被彻底毒翻了!
LP确有招 ...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10-28 23:11


八爷来了,哈哈。虽然一时听到激动处,花了几分钟写了上述文字。但是那种味道的确挺让人着迷的。现在还在听阿肯殊那齐的贝多芬30、31钢奏,仍旧听得非常入迷!这张而且是二手唱片,成色很好,仍旧非常灵动!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0-28 23:37
Robin看来是真被毒翻了,接下去那折腾可想而知啊。
这要是哪天毅然决然决定彻底加入“黑社会”的话,记得出CD前先给坛上兄弟们打个招呼啊!肥水不留外人田!
作者: amrs    时间: 2010-10-29 07:07
本帖最后由 amrs 于 2010-10-29 07:12 编辑

在一定的 預算条件下,
lp和cd是 两个世界,只要听过大致就能明白。
lp的奇妙就在于你不须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但听过却会让你一听钟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9 08:07
在一定的 預算条件下,
lp和cd是 两个世界,只要听过大致就能明白。
lp的奇妙就在于你不须准确的语言来描 ...
amrs 发表于 2010-10-29 07:07
amrs兄多来指导啊,谢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9 08:17
黑胶的学问很大,器材很难调教,我曾问过广州烧友阿杰兄。他很专业的,他认为要真正玩好,需要很多专业知识,象电子、机械(大概是这个意思),不过他这是从最高标准来玩黑胶了。其实我们一般人也可以玩,但要达到阿杰的水平就很难。

谈到软件,我觉得,还是从资源性角度来收集唱片比较好,音效是其次的,这可以与CD形成互补。

我个人认为CD和黑胶基本上是一个层面的东西,CD机也有很优秀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0-29 09:22
其实罗宾兄也说出了玩LP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三千元的LP机同样也能出好声”。CD机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系统,真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LP机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播放工具,它只要驱动转速精准,转盘轴芯制作精细,唱臂上下左右摆动灵敏就具备了好盘的条件,不管是什么价位的机子都是一样的,只是高价机为更好的达到目的,增加了很多辅助功能和使用了更高级的材料。个人的一点浅见。
作者: rock    时间: 2010-10-29 09:47
其实罗宾兄也说出了玩LP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三千元的LP机同样也能出好声”。CD机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系统 ...
牛仔 发表于 2010-10-29 09:22


非常有道理...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9 10:40
郁兄,如果要听长笛换气声,建议你去听听《笑傲江湖》管弦乐版,哈哈。

不过LL君的这张唱片正好也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8 13:55


给各位爷请早安啦!
CD与LP应和谐相处,最好能并驾齐驱。
正所谓“易说难行”、“易学难精”,重要的是过程,伴随着你精彩人生的一个过程。
有鉴于此,本人坚决支持ROBIN兄深入“黑社会”,上下求索,任重道远呐。

ROBIN兄:第二乐章的长笛SOLO精彩么?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0-10-29 11:32
黑胶很迷人,玩的过程中变数很多,如果动手能力够强确实很好玩,也容易出好声音。
不过黑胶完胜cd是不可能的,当然cd的缺点也是很明显,把两者看成不同的玩意更好。
至于楼主所说的3千元黑胶就秒杀3台cd可能有几个原因:
1、这几部cd机太差了。cd机的性价比很低,在一个系统当中,cd机的投入是最不划算的,基本5万元以内的cd机很少见得到质的区别。cd比不上黑胶更多的原因是cd机不足够好!
2、对比的软件对cd机不利。好像都是模拟时代老掉牙的录音了吧,再转录为cd后,当然比不上黑胶了。建议用80年代数码录音的黑胶和cd在比较一下(这个时期的录音有很多是黑胶、cd同时发行的),你会发现,这种录音哪怕在黑胶系统里面出来的声音,都是与cd系统非常接近,有着明显的数码痕迹。那个更好,这是得好好比比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9 11:43
因为都是同一个录音,我们觉得不同一般原因可能在我们的器材。
在高档器材两者的声音可能会殊途同归。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29 11:45
黑胶很迷人,玩的过程中变数很多,如果动手能力够强确实很好玩,也容易出好声音。
不过黑胶完胜cd是不可能 ...
vifone 发表于 2010-10-29 11:32


非常赞同老兄的意见。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0-29 14:19
买30000的二手CD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9 15:58
买30000的二手CD机
scfan 发表于 2010-10-29 14:19
可以搞转盘+解码了。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29 18:39
可以搞转盘+解码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29 15:58


能否推荐几款转盘+解码,能够达到LP的味道和密度的。嘿嘿,这样就可以夜夜笙歌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29 18:45
你可以问问论坛阿明兄,他那套音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你也可以去《音响发烧站》看看。
作者: rock    时间: 2010-10-29 18:48
能否推荐几款转盘+解码,能够达到LP的味道和密度的。嘿嘿,这样就可以夜夜笙歌了!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9 18:39


老Krell 旗舰CD...


作者: ast123456    时间: 2010-10-29 21:37
听黑胶时人挺放松,其他就说不上什么了,偶尔听听CD也觉得不错,特别方便
作者: yes!    时间: 2010-10-29 22:23
这个结果一点也不出奇啊,如果按一手的价格,美歌+唱头+唱放的价格应该不止1W了。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29 23:23
能否推荐几款转盘+解码,能够达到LP的味道和密度的。嘿嘿,这样就可以夜夜笙歌了!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29 18:39

[attach]17330[/attach]
ROBIN兄:俺就是用WEISS JASON+MEDEA系统(中间是KONDO M7唱放和升压牛,服侍LP的)听LL君的老柴钢协的。
告诉我第二乐章的长笛SOLO如何?
今天他们给我寄来了EMI ICON系列以及EMI DAVID OISTMRAKH全集17CD,这个周末肯定是独乐呵呵,爽透透啦。
正在听第一张塞尔金指挥的贝多芬《TRIPLE CONCERTO IN C OP.56》,感觉要比老卡他们的四人帮组动听得多!
[attach]17335[/attach]
作者: sm163    时间: 2010-10-30 00:20
KONDO M7唱放和升压牛的声音通透度和质感一流
作者: dkollection    时间: 2010-10-30 02:24
其实论声音的真实度肯定是数码最为真实,但黑胶有它自己独特的声音一面,特别适合人耳的收听,不会觉得不舒服,当然黑胶听起来烦,保管又不方便,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这种中毒已深的人继续收藏黑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30 07:29
塞尔金指挥的贝多芬《TRIPLE CONCERTO IN C OP.56》,

这个版本我没听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30 09:3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30 09:38 编辑
第二乐章的长笛SOLO精彩么?


ikushi 发表于 2010-10-29 10:40

我再听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30 09:5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0-30 10:02 编辑

第二乐章开头是很优美的长笛独奏。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30 10:01
听过一次KONDO的M1000+双升压牛,刺激极大!

对于同样的LP唱片,重播系统的不同,声音真是千差万别!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11:18
塞尔金指挥的贝多芬《TRIPLE CONCERTO IN C OP.56》,

这个版本我没听过。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30 07:29


S版:早!这是EMI肥奥套装的第一张。初听之下(太夜,不敢扰人清梦呀),合作默契度超著名的四人帮。不过,第二张就有肥奥出演的四人帮组!我初瞄了一下,有不少是肥奥与不同大师合演的不同版本,可以比对听。
另外,老柴钢协第二乐章开头的20秒开始有约40秒的长笛SOLO(约有3次换气),意境幽远。1分40秒开始有单簧管的接力,2分20秒更有圆号和双簧管的介入。。。。。。
ROBIN兄:别偷懒!快点送试听报告。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11:34
听过一次KONDO的M1000+双升压牛,刺激极大!

对于同样的LP唱片,重播系统的不同,声音真是千差万别!
mm33 发表于 2010-10-30 10:01

MM33兄:久违!帖一张俺的宝贝,深秋独听,有觉静寂之时,欢迎兄弟们来寒舍品茗。
[attach]17339[/attach]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30 12:29
ikushi兄,使的是诺丁汉十周年吗?双枪啊,分别唱什么?立体声/单声道?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30 14:13
S版:早!这是EMI肥奥套装的第一张。初听之下(太夜,不敢扰人清梦呀),合作默契度超著名的四人帮。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30 11:18
兄台,我没有这套套装,说不上什么,很抱歉。
柴二是收在柯岗的协奏曲专辑里,多年前听过,后来因为玩黑胶上瘾,而把这个CD卖掉了。
对于想玩黑胶的朋友,我有一个忠告:千万不要卖掉CD。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15:44
ikushi兄,使的是诺丁汉十周年吗?双枪啊,分别唱什么?立体声/单声道?
mm33 发表于 2010-10-30 12:29


回MM33兄:
双枪老太婆配置:
诺丁汉40周年盘,跟原厂9寸臂,配BENZMICRO RUBY3,后来唱头送朋友,闲置;
新加最新款SME312S的12寸臂,配KONDO IO-M头,在享用。
基本上是轮流听CD和LP系统。不过,最近深秋慵懒,嫌有静电产生的炒豆声,反而以听CD居多。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15:58
兄台,我没有这套套装,说不上什么,很抱歉。
柴二是收在柯岗的协奏曲专辑里,多年前听过,后来因为玩黑胶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0-30 14:13


S版:刚回到家开机重听。
这个版本可以在http://bbs.breezecn.com/read.php?tid=385267中试听的。
周末愉快。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0-30 17:59
另外,老柴钢协第二乐章开头的20秒开始有约40秒的长笛SOLO(约有3次换气),意境幽远。1分40秒开始有单簧管的接力,2分20秒更有圆号和双簧管的介入。。。。。。
...
ikushi 发表于 2010-10-30 11:18

不好意思,ikushi兄。最近两天串门去了,昨天又开始感冒了。哎……

我现在正在听LL君弹的柴一钢第二乐章。

因为感冒,我怕耳朵不灵,把前级的音量调的50。我滴妈呀,长笛的悠扬自不用说,那两次换气犹如鲸吞龙吸,差点都把我从皇帝位上吸进去( )。后面的确有单簧管接力,我还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仔细听过。哈哈。不过我大音量听的效果是可怕的,有些乐手估计比较胖,椅子吱嘎吱嘎的声音都能听得很清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0-30 18:39
S版:刚回到家开机重听。
这个版本可以在中试听的。
周末愉快。
ikushi 发表于 2010-10-30 15:58
谢谢兄台,奥柏林可不是等闲之辈啊。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30 22:48
回复 ikushi 的帖子

ikushi兄,您的重播系统中,臂、头、放都太棒了。

用过诺丁汉10周年,当年也用双臂,一单一立,电机的位置如同您现在的盘一样,虽出让多是,但看到诺丁汉还是感到挺亲切的,呵呵。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22:55
本帖最后由 ikushi 于 2010-10-30 23:01 编辑
不好意思,ikushi兄。最近两天串门去了,昨天又开始感冒了。哎……

我现在正在听LL君弹的柴一钢第二乐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0-30 17:59


ROBIN兄:若是“鲸吞龙吸”,估计是日乐手英雄气短,感冒所致?!
可是兄台的感冒,却更能令耳目一新,奇闻也。多保重呀
下午又找出同是DG的阿格里奇大姐与阿巴多爷版本,长笛SOLO同样有换气声。这个1994年现场录音版本,整体气氛则要远胜Ll君。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呀,94年阿姐53岁整,正值艺术家的盛年呀。
这会儿在听EMI ICON系列的RICHTER其中的第四张,有李赫特老先生与包罗丁组演绎的舒伯特《鳟鱼》!这个组合有点意思。。。。。。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0-30 23:10
回复

ikushi兄,您的重播系统中,臂、头、放都太棒了。

用过诺丁汉10周年,当年也用双臂,一单一立, ...
mm33 发表于 2010-10-30 22:48


原来是同道中人!
喜欢诺丁汉的典型英国风格,实而不华。身边也有朋友在用他们家的“大木头”旗舰。
明天(其代理店)声望音响的一位朋友来串门,顺便帮我作微调。哈哈。



作者: 6l6    时间: 2010-10-31 07:25
黑胶声音活,cd声音死。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0-31 15:32
诺丁汉的唱机下面的那块垫板,隔振效果非常好。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