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您还记得郑延益先生接见过哪些音乐界名流吗?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19:27
标题: 您还记得郑延益先生接见过哪些音乐界名流吗?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1-16 13:17 编辑

《春风风人》这本书估计很多朋友都看过。

我先说两位:史塔克。史塔克曾到香港演出。穆洛娃。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5 19:42
Spivakov,美岛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19:43
Spivakov,美岛丽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5 19:42
老兄的记忆力很好啊,哈哈。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15 19:46
唉...我还没看过这本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19:48
唉...我还没看过这本书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1-15 19:46
这本书很好看的。我以前看过,今天拿出来重温一下。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5 19:49
老兄的记忆力很好啊,哈哈。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15 19:43

可以说,只要在世的提琴艺术家,郑古董没有没见过面、讲过话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15 19:55
这本书很好看的。我以前看过,今天拿出来重温一下。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15 19:48

下个月买一本看看,这个月可能没时间看了
谢谢S兄推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08
可以说,只要在世的提琴艺术家,郑古董没有没见过面、讲过话的。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5 19:49
说得没错。我列举几位我国的小提琴家。薛伟、钱舟、吕思清和徐惟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10
下个月买一本看看,这个月可能没时间看了
谢谢S兄推荐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1-15 19:55
呵呵,不客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17
郑延益先生认为格吕米欧的巴赫小无是最佳版本。
评价高于谢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20
郑延益先生对三个人评价最高:
克莱斯勒、海菲兹和格洛米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23
在郑延益先生的笔下,海菲兹是个很有趣的人,甚至是怪人一个。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0:27
郑延益先生认为格洛米欧的莫扎特也是最突出的,
超过谢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1:15
我现在正在看这本书,我摘抄一些有趣的内容给大家看一下:

1、郑先生喜欢小提琴,他的左右手分别是克莱斯勒和海菲兹。海菲兹的完美无缺是郑先生对于做人处事的一贯要求:严于律己,事事高标准。

2、而克莱斯勒的温暖深意和细致入微又是郑先生的另一面:春风化雨、永远地热爱生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1:27
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大腕乐于向郑先生请教:

1、普列特涅夫在录制柴可夫斯基交响曲时,曾写信征求郑先生的意见。

2、皮尔斯将自己的肖邦练习曲寄给郑先生,征求意见。

3、佩拉西亚也专门写信给郑先生寻求意见和指导。

4、等等。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5 21:28
香港的音乐人都这样称呼他:郑古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5 21:35
香港的音乐人都这样称呼他:郑古董。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5 21:28


我认为香港人这样称呼他主要有两点:

1、老头子很固执,是过于认真的意思(褒义)

2、博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07:06
这本书一般30元,这本书是郑延益先生从艺50多年的收获的集大成者:

[attach]1813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07:50
郑延益先生对马勒的评价,他非常推崇马勒第九,认为马勒第九超越了贝多芬(呵呵,可能有点夸张)。

1、这部作品突破了交响乐以调性为中心的传统。

2、奏鸣曲形式,马勒作了突破。R.斯特劳斯曾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适合就用,不适合就不用”。他说得很对,但没有突破。突破它的是马勒。

3、无调性。

4、旋律。马勒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巧妙的旋律构思者。任何交响乐都必须有至少两条旋律(主题和副题)的反复出现和变化,才能构成一个乐章。但是马勒第九的第一乐章不是这样的。

5、节奏、和声和对位。马勒第九交响曲几乎已经抛弃和声与对位的正常运用。

6、据说马勒曾讲过贝多芬不懂配器。他曾经修改过贝多芬的作品而遭到批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09:40
继续,郑延益先生曾经谈到过小提琴家和年龄的关系,也很有趣的。

1、他认为:小提琴家从40、50岁起就会走向衰退。

2、但有两个人是例外: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克莱斯勒。克莱斯勒是从50岁开始发音才真正象金子一般。

3、海菲兹到了60岁发音已经比较粗糙了。火气也越来越大。

4、13岁的梅纽因可以演奏巴赫C大调无伴奏,非常令人惊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16 09:46
对初听历史录音的朋友们来说,郑先生这本书是很好的参考书。老先生见识广,专业而不卖弄,分析问题清晰明了,文章通俗易懂,对老一辈大师们把握很准确且见解独到,这些都使得这本书具有了很高的可读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不过,个人认为,任何书籍都是一家之言,要想真正体会郑老先生对无数演奏大师的评价以及为何如此评价,听才是最为关键的。我个人对郑老先生的许多评论有高度认同感,有些在读此书之前早已听过,有些是看了此书才按图索骥找来听的,总的来说,基本感同身受。同时也对郑老先生慧眼识人的高度鉴赏力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力敬仰有加!可以说,华人乐评界,郑延益是最有亲和力,文风平易近人的大师之一,尤其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他就是一位良师兼益友。

个人例外,仅举一例,郑老先生认为女小提琴家卡米拉.威克斯所演绎的西贝柳斯协奏曲史上无出其右,但我个人实在认为库伦肯普夫才当得起我心目中的这个“右”。当然,我也得承认,作为女性小提琴家来说威克斯已经相当令人惊讶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6 10:19
郑古董的文内,判断基本以第一乐章为基准,在郑古董眼中,拿海菲兹和威克斯比较,已经是对威克斯的最高评价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10:31
对初听历史录音的朋友们来说,郑先生这本书是很好的参考书。老先生见识广,专业而不卖弄,分析问题清晰明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16 09:46
我是感觉郑先生虽然是专业人士,但文章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平凡中有儒雅之气,比较适合我这样的音乐爱好者,也基本上能看得懂。当然,这些都是他个人的见解,我们也要辩证地吸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10:34
郑古董的文内,判断基本以第一乐章为基准,在郑古董眼中,拿海菲兹和威克斯比较,已经是对威克斯的最高评价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6 10:19
M兄的黑胶真是应有尽有,依稀可见其中耗费的心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16 10:45
郑古董的文内,判断基本以第一乐章为基准,在郑古董眼中,拿海菲兹和威克斯比较,已经是对威克斯的最高评价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6 10:19

metamophore兄这可是洗我眼睛,撩我心神啊,尤其这最后一张,可惜你不在成都(在吗?),否则定要打扰到府上听听黑胶上的库伦/西贝柳斯!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6 10:49
威克斯巨贵,划不来,但难就难在CD更难找。我就是看了这本书,一定要找来听一下,所以才搜肠刮肚找到了这个首刻。我的感觉,威克斯的演奏有一种雄奇的大局观,张力够了,但音色的变化和海菲兹无法相比,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西贝柳斯小协演奏上的一些技术要求和技术难点,可以负责的说,这些海菲兹都做到了,其他没有第二个小提琴家做得到。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16 10:51
说句题外话,后辈新人中,吉尔沙汗姆的西贝柳斯也让我有刮目相看的神采,尤其末乐章,上接海大爷冰下熔岩的强大暗涌神韵啊!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6 10:52
metamophore兄这可是洗我眼睛,撩我心神啊,尤其这最后一张,可惜你不在成都(在吗?),否则定要打扰到府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16 10:45

我在上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10:53
威克斯的西贝柳斯好像小日本绿门有CD。
作者: 水獭    时间: 2010-11-16 10:54
郑先生的这本书可能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乐评,我先后买了五本,送了三本给乐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16 10:56
我在上海。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1-16 10:52

看来这上海要让我心痒神往好一阵子啊,这么多同好兄弟们都在上海。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16 10:57
知道绿门有,但也很难找,还是直接找LP了,LP不难找,就是价格炒作得很厉害,因为很稀少,绿底的这张就更少,成色优的很难找,我的这张也就VG+至EX之间,底噪和炒豆声难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11:07
郑先生的这本书可能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乐评,我先后买了五本,送了三本给乐友。
水獭 发表于 2010-11-16 10:54
看来论坛卧虎藏龙,兄台多发言啊。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1-16 12:28
不可不信书,更不可全信书。很欣赏对权威说NO人的胆识,也正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艺术才在不断创新、发展。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11-16 13:25
哈哈,我也是入门时就开始看这本书,以至于我的很多观点都和郑老先生相同,不过现在听音取向有变化了,也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膜拜了。多问一句,郑老先生应该年纪很大了,是否还健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16 13:31
郑先生是1923年出生于浙江慈溪的。
作者: 收藏者    时间: 2010-11-24 15:34
前辈们都是身怀六甲的高人。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24 16:12
我看过的乐评文章真的很少,有很多音乐评论及介绍的书都没看过,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都是道听途说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24 16:20
我刚开始爱好古典音乐的时候还是学生,零花钱少,还来不及买书就先照顾唱片了,有时候上网看看,但人很感性,往往一篇评论看到一半就忍不住去听唱片了,久而久之就索性不再关注乐评了,况且相比音乐、有些书面的文章总还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我对文字的节奏感很在意,有些其实很好的文章,因为节奏感的不适应,也会无法阅读,所以渐渐的就养成了习惯,听喜欢的音乐,写自己的感受。
现在我的书架上名著相对多,乐评书籍只占一角。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24 17:00
我们不仅是玩音响还是听音乐,“走弯路”是很难避免的。
其实很多爱乐者的经历可能都有类似经验。
往往我们犯了错误,才意识到我们是走了弯路。
前面MM33兄说得对:不可不信书,更不可全信书。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24 17:05
我们不仅是玩音响还是听音乐,“走弯路”是很难避免的。
其实很多爱乐者的经历可能都有类似经验。
往往我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1-24 17:00


通过很多年的积累,我最近才开始了解到我适合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开始能够分辨我喜欢的演绎与不喜欢的演绎,而不仅仅只是对作品的喜欢与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24 17:14
学习音乐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也许乐趣就在这个过程中。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