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巴赫大无》随想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0:37
标题: 《巴赫大无》随想
当年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就说过:阿炳的音乐是要跪着听的。今天我们回想这句话,可能会觉得夸张了一点,但也看出小泽征尔对阿炳的无比尊重,以及对阿炳的音乐的无比欣赏。今天还有什么作品令人如此欣赏,我想:《巴赫大无》当之无愧。

《巴赫大无》是巴赫克滕时期的作品,巴赫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魏玛时期、克滕时期和莱比锡时期。克滕时期是巴赫器乐曲创作最旺盛的阶段,包括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组奏鸣曲与帕蒂塔(小无)、小提琴协奏曲、创意曲、十二平均率上卷等等,都诞生于这个时期。当时宫廷里有两位古大提琴家,是巴赫的好朋友,巴赫就为他们写了这套《大无》。《巴赫大无》是由6首组曲组成。每一组曲都是由一些当时的舞曲组成。

其实10多年前我就听大无这部作品了,但一直比较难接受,可能是阅历、修为还浅吧。直到4、5年前我才疯狂喜欢上这部作品。多年前,我开始尝试听巴赫的作品,先听《乐队组曲》,不断扩展听乐范围,自然就开始听大无了。听大无,入门时要从头听到尾是不大可能的,我觉得一般从一些比较好听的组曲开始听,象第一组曲和第三组曲,这样比较容易入门。这样听也是有道理的。其实这6首组曲既可以说是独立的,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有很多唱片是不完整的,一般只有三套组曲或者更少。所以说刚开始入门只听某些组曲也是有道理的,当然到最后,这6首组曲我们一般作为一个整体来聆听和“理解。”

著名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曾经这样说:“世界上真正伟大的弦乐器演奏家只有两位,那就是大提琴的卡萨尔斯和吉他大师塞戈维亚。”我是听卡萨尔斯入门的,虽然说卡萨尔斯在推广大提琴并且使大提琴成为一种可以单独演奏的乐器方面居功至伟。但谈到他一生钟爱的大无,卡萨尔斯会显得稍微粗犷和不够流畅。卡萨尔斯的演绎具有开拓性意义,大提琴演奏技术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卡萨尔斯身体力行、贡献很大。虽然他的这个版本并非无懈可击。但这个版本仍然是后人学习大提琴的必不可少的《圣经》。

再谈世界闻名的“法国四骑士”。富尼埃犹如抒情诗歌的吟唱,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富尼埃共留下四套巴赫大无录音:accord一套;achive一套;tdk一套;philips一套。这里我只谈谈他的阿齐夫录音。他的速度并不突出,但技术非常完善,他的风格永远都是高贵,人文,谦逊而儒雅的。富尼埃有着一流的艺术感觉,演奏优雅,和谐,细腻而富抒情性。他的这套大无也可以说是最超一流的版本之一,这个录音得到无数爱乐者的认可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个版本,我觉得过于优美而在构架方面显得不够有力。

在“法国四骑士”里面,托特里埃是我不太喜欢的。在法国四骑士里,我没有纳瓦拉的唱片,其余三人中,不大喜欢富尼埃和托特里埃,一个过于华丽,一个过于朴素单调,而詹德隆的风格处于两人之间,所以最喜欢。托特里埃的版本给人有些单调乏味的感觉,缺乏詹德隆和富尼埃的优雅,显得过于朴素,也许这是他的风格吧。他的乐句处理也显得干涩。乐句之间也显得不够流畅。这是我目前的主观听感。当然,他的版本比很多人还是要强。虽然不喜欢他的大无,但这不影响我对托特里埃的尊敬,因为他的高超技艺和修养;因为他和中国人的深厚友谊;更因为他培养了杜普蕾这样优秀的大提琴家。中国的大提琴演奏家们对托特利埃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因为他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来华讲学,令我们大开眼界。

在法国四骑士里,相比富尼埃和托特里埃,我更喜欢詹德隆。詹德隆的大无同样很优雅,轻灵,流畅自如,细节丰富。但相比富尼埃要朴素。整体布局也比较均衡,属于比较扎实耐听的类型。总的来说,詹德隆水准属于一流高手之列。但也有人说他的大无内涵不够深刻,见仁见智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版本是斯塔克的版本,90年代RCA版和水星版LP。斯塔克极偏爱这部作品,对这部作品贡献巨大。前后共录制过五套录音。他的水星版是数一数二的版本,当年台湾香港人疯狂追捧,以拥有一套为荣,可见这个版本的珍贵和价值。斯塔克的风格与富尼埃是完全不一样的,富尼埃追求优雅和柔美,而斯塔克追求大气和雄伟。每一位大师心中的巴赫都不一样。更不要说我们聆听者了。斯塔克的版本音准异常精确,音色冷峻,速度跟人的呼吸脉搏和谐谐调。对结构和情感的把握绝对均衡,给人非常雄伟的感觉。我特别喜欢这套录音的黑胶,那种有生命力的感觉听后非常难忘。RCA版是史塔克这位艺术家对巴赫作品的一生总结和心灵告白。美妙绝伦的琴声中,充满了老人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刚毅,如果只能选一套,我就选这套。

大无路漫漫,还有很多很多版本没有谈,我们在讨论时再一起讨论吧。为什么我这么喜欢《巴赫大无》,因为我听起来非常舒服,但我从来没有听懂她……

(注:本贴有些内容是我根据过去的帖子编写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1:59
文中提到的一些版本。这是斯塔克的90年代版,也是我最喜新的版本。

[attach]1885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2:01
我有两个最喜欢的版本,都是斯塔克的,这是水星版LP:

[attach]1885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2:04
这是水星版的CD版本,和上面的LP是同一录音。

[attach]18854[/attach][attach]18854[/attach][attach]18854[/attach][attach]1885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2:08
这是卡萨尔斯的CD版,噪音比较大~~~

[attach]1885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2:11
这是文中谈到的托特里埃版,他曾指导过杜普雷。也访问过我国。

[attach]1885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2:14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詹德隆版,在菲利普,他有很多唱片没有CD化,留给我们不少遗憾。

[attach]18857[/attach]

作者: mrwz    时间: 2010-12-8 14:40
学习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6:31
学习了。
mrwz 发表于 2010-12-8 14:40
兄台不用客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6:33
很多人喜欢的富尼埃阿奇夫版,原来有一套黑胶,还挺好的,鬼使神差出掉了。

[attach]1887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6:36
来一枚美女MM的版本,她好像得过什么巴赫大奖的,记不得了。

[attach]18874[/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8 18:03
文中提到的一些版本。这是斯塔克的90年代版,也是我最喜新的版本。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8 11:59

竟然和兄不谋而合,我也是最喜欢这个版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8 19:41
竟然和兄不谋而合,我也是最喜欢这个版本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8 18:03
我认识的网友一般比较喜欢富尼埃的,或者斯塔克水星版(这版LP如今需要一万多还有价无市。)对RCA90年代版喜欢的人好像没有前两者那么多的。与兄握手。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8 22:43
助兴!宁缺勿滥。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0:56
为什么我觉得S版送给老哈的铃木的大无其实很好呢?
放纵的巴赫有啥不好吗?
但是也不能很放荡,
我看,马友友就点放荡了嘛。
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07:23
助兴!宁缺勿滥。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8 22:43
那两张富尼埃是头版的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08:47
M兄找不到富尼埃的第一和第二组曲吗?
如果找到了,就把那套盒装2版转让给我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08:52
助兴!宁缺勿滥。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8 22:43
哈雷尔的大无我是比较喜欢的。他现在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了。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0-12-9 09:33
这是水星版的CD版本,和上面的LP是同一录音。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8 12:04


水星复刻的LP音效非常好!细节很多。还能听到地下录音室旁边地铁的声音没有首版首刻情结的话这套足够好了
相比之下CD的味道就淡了许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09:37
水星复刻的LP音效非常好!细节很多。还能听到地下录音室旁边地铁的声音没有首版首刻情结的话这套足够好了
相比之下CD的味道就淡了许多。


八缸 发表于 2010-12-9 09:33
唉,器材不够班,听不到地铁啊。不过能听到地铁不是这套唱片吧?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0-12-9 09:44
唉,器材不够班,听不到地铁啊。不过能听到地铁不是这套唱片吧?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9 09:37


回去了拍照片上来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9 18:57
我认识的网友一般比较喜欢富尼埃的,或者斯塔克水星版(这版LP如今需要一万多还有价无市。)对RCA90年代版喜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8 19:41

我个人不喜欢法国骑士们拉的大无,无论是富尼艾的优雅抒情还是根德龙的规整平和,都不如斯塔克的晚年这版的宽厚深沉打动我,尽管斯塔克在内页中自谦说:他的演绎只能“期望更接近于它”,而不是“最高境界”,而对“音乐的领悟力相应提高”的代价是“对音乐处理的技巧减弱”。但在我眼里是阅尽人世沧桑的老人,对自己钟爱的作品的终极感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19:12
我个人不喜欢法国骑士们拉的大无,无论是富尼艾的优雅抒情还是根德龙的规整平和,都不如斯塔克的晚年这版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9 18:57
兄台说得很好啊,也许晚年的斯塔克是真正“理解”了巴赫,“理解”巴赫,他走过了一辈子的历程。年轻人一般很难听懂巴赫的。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9 19:29
兄台说得很好啊,也许晚年的斯塔克是真正“理解”了巴赫,“理解”巴赫,他走过了一辈子的历程。年轻人一般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9 19:12


我找了一下唱片中斯塔克的对第五次录制大无的解释的完整话语,大师宽厚谦虚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我曾经常被问及,为什么在先前的几次录音已经获得了无数的荣耀和赞美的情况下,我还要在70岁的高龄时第五次灌录巴赫的组曲。我不愿用诗歌来描述我的音乐,我宁愿让我的音乐蕴含诗意。表现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对美好的事物永无止境的追求,人们往往只是期望更接近于它。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在对音乐处理的技巧减弱了的同时,对于音乐的领悟力相应提高了。这第五次录音是我对于组曲最后的诠释,但并不是最高境界”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9 21:12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还不是,单张和盒装的两种都是二版,头版都在1000刀左右。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9 21:13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可以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21:19
回复


    还不是,单张和盒装的两种都是二版,头版都在1000刀左右。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9 21:12
哈哈,还要去抢头版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21:20
回复

可以啊。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9 21:13
您的单张和盒装哪个声音好啊?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9 21:27
盒装状态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06:54
回复


    还不是,单张和盒装的两种都是二版,头版都在1000刀左右。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0-12-9 21:12
涨了2000RMB。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3:00
斯塔克EMI单声道版:

[attach]18950[/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0 13:51
转S兄回帖:
“说起这个大无,谈两句罗斯特洛波维奇(其实他50年代的几首散曲更好听)。真搞不懂这个老罗为什么要写一篇文章来解释大无。其实巴赫的器乐作品,正如台湾的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吕正惠所说:他非常喜欢听巴赫的作品,但他永远也听不懂。

==================================================
说起巴赫的大无,我受到那位理科生的文章的启发,最近也在思考,是不是有必要从数学的角度去考虑一下大无的意义。因为那个时代正是哥特式建筑盛行的时代。

作者: yes!    时间: 2010-12-10 14:55
最近比较喜欢听史达克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比较有激情。奇怪的是史达克之后在水星的录音都听不到这样的激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5:21
转S兄回帖:
“说起这个大无,谈两句罗斯特洛波维奇(其实他50年代的几首散曲更好听)。真搞不懂这个老罗为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0 13:51
我认为没必要,大无本来就是练习曲。6首组曲是独立的。我们把6首组曲作为整体来聆听可能是约定俗成的。个人看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5:23
最近比较喜欢听史达克5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比较有激情。奇怪的是史达克之后在水星的录音都听不到这样的激情 ...
yes! 发表于 2010-12-10 14:55
水星版演绎不是最好的,但是音效这些HIFI元素非常突出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6:03
哈雷尔的版本,这个系列音效很好的。这张哈雷尔只出了1、3、5组曲。所以听大无,不一定要从头听到尾的,不然不会只出一半的。

[attach]1895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6:03
哈雷尔的版本,这个系列音效很好的。这张哈雷尔只出了1、3、5组曲。所以听大无,不一定要从头听到尾的,不然不会只出一半的。

[attach]18957[/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0 17:26
哈雷尔的版本,这个系列音效很好的。这张哈雷尔只出了1、3、5组曲。所以听大无,不一定要从头听到尾的,不然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16:03


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那本哥德尔.巴赫.集异壁的书里探讨过这样一句话,好像叫“落叶秋叶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8:39
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那本哥德尔.巴赫.集异壁的书里探讨过这样一句话,好像叫“落叶秋叶落”。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0 17:26
骑士版主:请问这本书是怎样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19:08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10 19:12 编辑
骑士版主:请问这本书是怎样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18:39

这本书并非一本容易读的书,事实上对我而言只能断章取义的读,这并非一本写巴赫以及画家艾塞尔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是一本空前的奇书,一本杰出的科学普及著作,它以精心设计的巧妙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理逻辑、可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中的许多艰深理论,轻松、幽默、流畅的文字隐藏着大量的潜台词,它们前后照应、互相联系,交织成一个复杂、无形的网络,读者看不见它,但可以嗅出它的气味,并觉察到这是作者有意喷洒的。作者希望借此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在反复玩味中体会出那些潜台词来,真正触及本书的精华。
这本书之所以有趣对我来说是因为用上了巴赫、艾塞尔的音乐和绘画来阐述某些科学(数学)的观点。
老实说,十几年前我就有这本书了,但除了断章取义的看看巴赫和艾塞尔部分,其余部分我基本看不懂。这本书后来还被禁了,被禁的原因并非某些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原因,而是它是一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盗版书。

[attach]1897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9:11
“落叶秋叶落”。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19:14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10 19:15 编辑
“落叶秋叶落”。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19:11

回文,一种首尾相连的延续性,同艾塞尔的绘画,巴赫的音乐有形式上的内在关联。

直观的看看艾塞尔好了。

[attach]1897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19:19
回文,一种首尾相连的延续性,同艾塞尔的绘画,巴赫的音乐有形式上的内在关联。

直观的看看艾塞尔好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0 19:14
这幅画以前看过,但就不知道出处,看得头都晕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19:24
书中也用到这幅画:

[attach]18977[/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0 19:39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12-10 19:48 编辑

如此奇书,得看看
找到几个下载链接
中文版 http://www.verycd.com/topics/152199/
英文版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31670/
麻省理工学院高中开放式课程视频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34837/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2-10 19:47
书中也用到这幅画: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0 19:24


这幅有意思


作者: mm33    时间: 2010-12-10 19:58
书中也用到这幅画: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0 19:24


视觉悖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0:02
有个著名的问题是:一只蚂蚁,在一个平面上爬行,有没有可能不越过边沿而去到该平面的反面?对此,艾塞尔也有很精彩的一幅作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20:03
快上图。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0:03
视觉悖论
mm33 发表于 2010-12-10 19:58

反正我没挑出透视上的毛病来。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0:13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10 20:24 编辑

[attach]18978[/attach]

这个叫著名的“莫比乌斯圈”(Moebius Strip ),一个平面被扭曲180度以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http://hk.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5Nzl8ZWM5MTk2Yjk4ODE0NDM2Mzg5YjA5M2FlODQ5MmJhMWN8MTczMTcwMDYzNQ%3D%3D&request=yes&_f=.avi
[attach]18979[/attach]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2-10 20:15
第二幅是水倒着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20:22
网友跟帖有创意。
这个贴很有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0:25
上面那个莫比乌斯圈的视频如果看不到的朋友可以直接下视频文件即可,很有意思!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0:35
无论是艾塞尔还是数学家哥德尔,对我来说就是打开了一扇欣赏巴赫音乐的幽秘结构之门,尤其当你看过艾塞尔的这些作品之后,就可能很直观的去理解巴赫音乐中那些复调、赋格曲的结构之美以及赞叹上帝智慧之神奇,这些神奇的事物早已隐藏在我们这个现象世界的外表下,等着人类去发现和挖掘,它是无限的和不可穷尽的,巴赫们也只是提取了其中一部分,仅此已经足矣名垂史册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1:01
“落叶秋叶落”。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19:11

呵呵,这会儿我才反应过来骑士老弟啥意思!
S版解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21:27
呵呵,这会儿我才反应过来骑士老弟啥意思!
S版解解?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0 21:01
骑士老弟应该是说巴赫与这本书表达的内容有许多共通之处吧?
看了一下目录,很多都与赋格、卡农有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1:37
骑士老弟应该是说巴赫与这本书表达的内容有许多共通之处吧?
看了一下目录,很多都与赋格、卡农有关。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21:27

骑士老弟的原话: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那本哥德尔.巴赫.集异壁的书里探讨过这样一句话,好像叫“落叶秋叶落”。

哈哈,还没明白?这是回文,意思就是要连起来才是回文,分开来就不是了,哈雷尔的大无等于是“落。。。秋。。。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21:45
大无与回文好像无关,大无不是复调音乐,而是主调音乐(?),
GV倒是很像回文。GV是复调音乐。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0 21:46
大无与回文好像无关,大无不是复调音乐,而是主调音乐(?),
GV倒是很像回文。GV是复调音乐。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0 21:45

这是跟你开玩笑来着。含蓄地表达不同看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0 21:54
这是跟你开玩笑来着。含蓄地表达不同看法。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0 21:46
对的,他的这个回复有水平,我没看过那本书,所以还是老兄您明白。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08:23
为什么我觉得S版送给老哈的铃木的大无其实很好呢?
放纵的巴赫有啥不好吗?
但是也不能很放荡,
我看,马友友就点放荡了嘛。
哈哈。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0:56
铃木秀美是很好,是我转让给哈兄的。
马友友拉得比较斯文,我比较喜欢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08:27
我是经过残酷的PK,
结果铃木秀美把他的老师比尔斯玛的90年代版打倒在地。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0:38
本帖最后由 小苏州 于 2010-12-11 10:41 编辑

拉大无的人都很长寿,Casals活到一百多,活过90以上的很多,不知大无听多了能不能长寿?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0:47
斯塔克EMI的单声道完胜他后期的水星版。看来拉琴也是靠体力。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2:13
本帖最后由 小苏州 于 2010-12-11 17:02 编辑

拉Bach大无,很少有人谈到Enrico Mainardi,Mainard在54和55年在ARCHIV公司录过一次单声道,后来在日本天龙公司录过一次立体声的。Mainard拉的非常慢,整整拉满三张CD唱片,每个音符都很到位。单声道录音也非常出色。黑品相好的要在几W以上。CD日本ARCHIV有发行,价格很便宜。前年我让日本朋友带来十套都给朋友分享了。我那个日本朋友不听古典的,听了这套他非常喜欢,也买了一套。希望这里大大听了后。发表一下感想。上张CD照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3:39
拉大无的人都很长寿,Casals活到一百多,活过90以上的很多,不知大无听多了能不能长寿?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0:38
这幅图片好像是《爱乐》杂志卡萨尔斯专辑里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3:40
斯塔克EMI的单声道完胜他后期的水星版。看来拉琴也是靠体力。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0:47
是有这种说法,不过估计很多人没留意这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3:41
拉Bach大无,很少有人谈到Enrico Mainardi,Mainard在54和55年在ARCHIV公司录过一次单声道,后来在日本天龙公 ...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2:13
有机会也买套Enrico Mainardi的CD听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5:38
这样说也是有道理的
不过那本哥德尔.巴赫.集异壁的书里探讨过这样一句话,好像叫“落叶秋叶落”。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0 17:26

这套日本版RCA斯塔克大无也是只选了1、3、5组曲,这个系列音效也是很好的。

[attach]1902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5:44
马友友拉得比较斯文,我比较喜欢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1 08:23

马友友的版本很清新俊秀的,充满青春朝气,斯文淡定:

[attach]19027[/attach]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7:05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这是电影版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7:07
本帖最后由 小苏州 于 2010-12-11 17:11 编辑

詹德隆版CD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7:08
本帖最后由 小苏州 于 2010-12-11 17:16 编辑

哈雷尔的版本CD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7:11
回复

这是电影版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7:05
就是那个《巴赫的灵感》录影,不好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7:18
詹德隆版CD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7:07
兄台知道詹德隆有几版大无吗?



作者: 小苏州    时间: 2010-12-11 17:41
S版我这是个菜鸟,这个版本和菲力普的小双张一样。只是大盒子而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1 18:32
兄台不用客气,起码这个Enrico Mainardi你就听过而我没听过。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3 08:59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我今晚回家拍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3 09:02
回复


    我今晚回家拍照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3 08:59
不是念经兄贴图那本吗?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3 09:07
不是念经兄贴图那本吗?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3 09:02


对,就是那本
家里电脑暂时撤下来了,所以双休日没法上论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3 09:07
这个版本和菲力普的小双张一样。只是大盒子而已。
小苏州 发表于 2010-12-11 17:41
我只知道占德隆只有这个菲利普版。占德隆的唱片不多,
仿佛被人遗忘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3 09:07
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呀,哈哈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4 10:18
哥德尔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悖论,这个悖论其实在理论上是可以证明的。
这个悖论是说:可以有一张能够自我摧毁的LP。
解释一下:什么叫自我摧毁?就是说当LP播放的音乐,其声波的震动频率及震幅达到足以损坏LP的时候,LP就实现了自我毁灭。(现实中有玻璃被声波震裂的实例,但声波是外加因素,不是玻璃自身发出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悖论其实是“不完备定理”的暗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4 10:30
哥德尔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悖论,这个悖论其实在理论上是可以证明的。
这个悖论是说:可以有一张能够自我摧毁的LP。
解释一下:什么叫自我摧毁?就是说当LP播放的音乐,其声波的震动频率及震幅达到足以损坏LP的时候,LP就实现了自我毁灭。(现实中有玻璃被声波震裂的实例,但声波是外加因素,不是玻璃自身发出的)


我个人认为这个悖论其实是“不完备定理”的暗号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4 10:18
有谁遇到这种情况吗?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4 12:17
有谁遇到这种情况吗?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4 10:30


哈哈,现实中好像不太可能出现,或者说无法证明。
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完美的比方!
就是说当人们认为一个理论是正确的,但事实上这个理论无法去证明它自己的真实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4 14:44
老罗早期的大无,比后来的版本要好听,这个早期版也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

[attach]19234[/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4 17:49
老罗早期的大无,比后来的版本要好听,这个早期版也是一个不完整的版本: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4 14:44


这唱片要是老封面一定价格不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4 17:51
这唱片要是老封面一定价格不菲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4 17:49
我这张很便宜的,应该不是老版。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4 17:57
我这张很便宜的,应该不是老版。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4 17:51



我估计老版LP的封面应该和老版CD的封面差不多的风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4 18:03
我估计老版LP的封面应该和老版CD的封面差不多的风格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4 17:57
一般是这样的,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9 09:21
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固定的组合,巴赫《大无》是这样的:第一段前奏曲(Praeludium);第二段阿勒曼舞曲(Allemande);第三段库朗舞曲(Courante)第四段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第五段第一、二号采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这种舞曲后来广泛地使用在交响曲、奏鸣曲上。第三、四号采用的布雷舞曲(Bourree)。第五、六号采用的嘉禾舞曲(Gavotte)。舞曲之间主要以节奏性格、速度快慢来区分辨识。巴赫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写成。为形象地说明这6首组曲,罗斯特洛波维奇作了生动的解说,但我觉得只能作为参考。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9 09:22
老罗是这样解说的:“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这些交互作用——贯穿全套组曲发展的方式,给了我对这音乐工作时的独特洞察力。这些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原来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组曲。有人或许会称第一组曲是青春的。它的长度最短,而且是大调,其后每一组曲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是递增的,连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组曲——我认为它是独奏大提琴的“交响曲” ——到达了终极的颠峰。依我所见,那些前奏曲便是每个组曲最本质的乐章,它们非常多样且包含了巴赫音乐最深奥的理念。”简单地说:第一号组曲——“明亮”;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第三号组曲——“辉煌”;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第五号组曲——“黑暗”; 第六号组曲——“阳光”。切记:这样的解说只能参考。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19 11:18
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固定的组合,巴赫《大无》是这样的:第一段前奏曲(Praelu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9 09:21

用的小步舞曲(Menuetto),后来的谐谑曲就是由小步舞曲演变而来的,贝多芬是第一个用谐谑曲取代小步舞曲的,把谐谑曲作为独立作品肖邦是第一个,科普兰的《猫和老鼠》、杜卡的《小巫师》都是谐谑曲。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19 11:20
老罗是这样解说的:“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9 09:22

24个大小调24种颜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9 15:03
把谐谑曲作为独立作品肖邦是第一个
burt5177 发表于 2010-12-19 11:18

[attach]19745[/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11:00
我是经过残酷的PK,
结果铃木秀美把他的老师比尔斯玛的90年代版打倒在地。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1 08:27

请教S版,我这套行吗?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11:03
这是文中谈到的托特里埃版,他曾指导过杜普雷。也访问过我国。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8 12:11


这个托特利埃同志的大无,就是温温火火的在锯木头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4 11:05
请教S版,我这套行吗?
alma 发表于 2010-12-24 11:00
这套我没听过啊。阿尔法的唱片有些不错的。我记得听过阿尔法公司的小无,是比较差的。但我听过一张舒伯特,非常好听啊。很多年以前,YLJ有不少这个公司的唱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4 11:07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唱片:

[attach]20163[/attach]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