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那里,一切都是适度的,而单纯的总是适度的。幸福也如此,幸福一旦极度就成了狂喜,而狂喜一般都是瞬间的,之后也一般都是走向其方面。当然,莫扎特也表现悲剧性的一面,但在他那儿,悲剧或者悲剧性因素也是适度的,一切都得为古典主义的均衡框架而服务,为音乐好听而服务,这就是莫扎特。
能体会这些大概就会喜欢莫扎特,所以喜欢莫扎特的人一般都不会过于敏感。不能体会大概就喜欢不起来,所以,一般不喜欢莫扎特的人都比较敏感,S版想来一定很敏感吧?
我很想说:音乐史上,有两位划时代的人物,莫扎特和德彪西。前者开古典浪漫之先河,终结了复调音乐的枯草乏味,将人类的情感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丰富地表达在几乎全部的音乐题材中,莫扎特是一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而不是开古典主义滥觞的大师和天才。贝多芬正是走在莫扎特、海顿等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宗师。后一位,德彪西,终结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扭捏作态和声嘶力竭,还音乐以自由的呼吸和灵魂,使音乐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地接近于来自自然的律动。
这是上次讨论那个莫扎特钢协的帖子时,我就想说的。
巴赫是先贤、至圣先师,贝多芬是老子,然而上天眷顾了莫扎特和德彪西,由他们完成了音乐史上两次伟大的转折。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10 00:31
暂时还喜欢不上莫扎特,理由如下:
1、虽然旋律比较优美,但不是最优美;
2、缺少思想深度(莫扎特时代的音乐还是以娱乐为主吧,还没有像老贝那样赋予其哲学内涵。另外巴赫不算,宗教人士思想大大地深刻),虽然天真无邪,却缺少能打动人心的力量(安魂曲不算,所有的安魂曲我都不听)
说的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拍砖
台风眼 发表于 2011-1-10 15:13
最早喜欢古典音乐是因为古典小品中的优美旋律。
慢慢的,优美的旋律听腻了,就想听更“深刻”的,更复杂的曲子,反而是以前听不太进去的曲子感觉更有嚼头。
这时候,对优美旋律的大王——莫扎特就渐渐有些冷落。
弦乐小夜曲也不听了。
强尼 发表于 2011-1-14 19:10
不以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精神境界,是所有智者最终自然到达的领域。那么所谓的思想境界就是最大的与最卑劣的障碍。就是因为大多数人把思想的境界分化的如此的深邃与浅薄,才叫这个世界黑白颠倒,众生无名。客观的定论哲学是婊子,思想就是杀手。莫扎特不需要思想的腐蚀,那是神境,如果神性加入人性的期望值,那么神性也就打了折扣。恰恰如此,我们大多数人在所谓的思想里,轮回无期。
PRADA 发表于 2011-1-26 21:31
嗯。纯真和深刻,哪个品质最优秀。有答案么?
有人能把纯真的音乐听得无比陈杂,也有人把无比深刻得音乐听得无比浅薄。
音乐本身其实无所谓深刻或纯真,听者的感受更重要。我觉得。
allegro 发表于 2011-3-22 16:32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