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听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4 21:48
标题: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听后感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听后感
一直想领略这个纯正德奥乐团的风采,加上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是全球十大乐队之一,这场音乐会是早就期待的,无奈公务缠身要临时出差几天!一直到今天上午才把手中的事情全部安排好连午饭也没来得及吃马上飞车回上海,回家后稍作休整换好衣服就出发了。临近东方艺术中心门口时候看到好多倒票的挥舞着手中的票敢情这场演出够吸引人啊。进入大厅后发觉今天老外特别多看了介绍今天这场演出是进口大众资助的,工商私人银行也组织了一批高端客户由客户经理带队来增加艺术修养,这些财大气粗的高端客户都是拿的赠票。大厅里还有今天要签售的CD卖不过人不是太多,为了看看今天的小提琴手我也买了CD。进入演奏厅后不多时整个演奏大厅就坐得满满当当的,我偏爱到东艺来听音乐会环境、声音、视角都很好,没有音乐厅那种乐队高高在上的感觉,坐的也舒服。
晚会曲目是这样的
1,
韦伯 歌剧《魔弹射手》 序曲
2,
布鲁赫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OP 26
下半场
柴可夫斯基 E小调第五交响曲 OP 64
韦伯的序曲乐声一起我就感叹大编制的弦乐声真温暖啊!乐曲开头还略微有些涩,指挥和乐队没融为一体,好在这类德奥乐团平时训练有素看着就连翻乐谱的动作都是一样的,一会儿就非常流畅了,高水准的乐队自我调整能力是非常强的,首曲顺利完成。有点遗憾的是环境,估计今天有不少家长带学琴的小孩来看演出,要让小孩长时间坐着不动几乎不可能,坐在我旁边的就是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看演出的,小孩一直在动,上上下下的。。。还好没发出巨响。
第二曲布鲁赫小协由黄蒙拉演奏,曲目是相当熟悉了,来之前几天就一直在听里奇和海菲兹的版本,这个小提琴手只知道得了几个很牛的奖也没见过真人,走上台在一群人高马大的乐手之中也不是十分的起眼。但前奏过后小提琴琴声一起,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个黄蒙拉演奏起来毫不怯场、技艺精湛,琴声优美流畅,更难得是感情投入,。随着琴声和肢体语言马上就成了全场的焦点很有大师风范,绝对能压住台。这个时候乐队在指挥的带领下绿叶也做得很到位显示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小提琴和乐队的配合相当的默契!虽然大编制的乐队在声压上有时候要盖过小提琴声但琴声的张力非常之好!第三乐章终曲
《有活力的快板》开始前黄蒙拉和指挥间对视了几眼协调了节奏后共同将此曲推向了高潮。一曲终了观众报以疯狂的掌声,太出色了,拉得太好了!不怕各位笑话,有一瞬间我的鼻子有些发酸眼镜里有晶莹的东西,这演出这琴声深深打动了我,真为这个年轻人高兴为我们祖国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骄傲。平时我们常说音乐是有感染力的,能打动人心。听现场你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时候的音乐就是活的,是有感情有生命力的!夹杂着掌声坐在我右后方有个中年妇女一直叫着的名字,分贝是相当高(后来知道是经纪人)黄蒙拉连谢了三次幕观众掌声还是不停,终于盼来了加演,,一曲帕格尼尼的(不知道是第几号作品)炫技小品各种跳弓和左手上下的拨弦一起来!娴熟的技巧再次征服了观众,这下子整个演奏厅都是属于这个年轻人了,曲终再次赢得了观众长时间的掌声。
中场休息碰到了好多熟人,大家谈起这个小提琴手都是赞不绝口,由于受到了感染用来签售的CD马上就卖完了。
下半场开始了前面和左右空出了好多位置都是那些工行的高端客户留下的,看来要提高音乐修养还要在努力啊!带小孩的听众也走了不少,估计留下的都是铁杆的乐迷了。如果说韦伯的序曲是热身、布鲁赫是绿叶的话这个下半场的柴五就是乐团当然不让的主角了,本来觉得像柴五这类曲子由德奥乐团来演,总是有些变扭不过事实胜于雄辩,还是相当的出色,该有的都有什么都不缺只是感觉这个指挥的统治力还差些火候,整体缺少一种和乐队间水乳交融的感觉结束还是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乐队加演了莫扎特的费家罗婚礼,这曲目太熟悉了,我喜欢莫扎特的音乐!听着这由正宗德奥乐团演奏的优美的曲子度过了这场音乐会的最后一段时间。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音乐给予我们的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启迪、是思索和快乐!
今天恰逢观音菩萨生日!愿菩萨保佑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attach]26286[/attach]
[attach]26288[/attach]
[attach]26289[/attach]
[attach]26287[/attach]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24 23:02
今晚我们七人刚刚听完,广州大剧院音效麻麻,还是等狗儿念经说说吧。
作者: 极品人生则师奔 时间: 2011-3-24 23:31
我有个感觉,大剧院的声音风格像听jbl大箱,雄壮有余,润泽不足。还有种号角feel。本人买的低价票,坐在4楼,最高最后的区域,而整个剧院就是个大号角的形状,未知这个听horn的感觉和我的位置是否有关系。愿听各位大哥点评。。。同时留意了一下墙面的建材,好像是水泥倒模造型,然后在上面喷漆,敲着很硬的感觉。颜色还很像卡玛一款音箱的选色,地面是木板,类似紫檀。也特别硬,和星海的枫木比较而言,也许这两点可以作为线索,想象下声音的取向。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3-24 23:33
今晚我们七人刚刚听完,广州大剧院音效麻麻,还是等狗儿念经说说吧。
rock 发表于 2011-3-24 23:02
rock兄很快吗,刚才狗狗和我通电话的时候应该你们还在一起吧
作者: alma 时间: 2011-3-24 23:58
今晚我们七人刚刚听完,广州大剧院音效麻麻,还是等狗儿念经说说吧。
rock 发表于 2011-3-24 23:02
刚刚建成的音乐厅,声音本来就不会很理想的。她的声音还在调整期和适应期。
作者: 32168 时间: 2011-3-25 00:04
我有个感觉,大剧院的声音风格像听jbl大箱,雄壮有余,润泽不足。还有种号角feel。本人买的低价票,坐在4楼 ...
极品人生则师奔 发表于 2011-3-24 23:31
星海常去,大剧院今晚第一次尝鲜,确实星海和大剧院的声效差异颇明显。
作者: 32168 时间: 2011-3-25 00:14
刚刚建成的音乐厅,声音本来就不会很理想的。她的声音还在调整期和适应期。
alma 发表于 2011-3-24 23:58
今晚听后感觉个人对大剧院的声音同样需要适应期。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25 09:30
我有个感觉,大剧院的声音风格像听jbl大箱,雄壮有余,润泽不足。还有种号角feel。本人买的低价票,坐在4楼 ...
极品人生则师奔 发表于 2011-3-24 23:31
音效方面,星海的声音更温润,大剧院据说声学设计上考虑到歌剧的需要,混响时间偏短,我的听感是声音层次差,高频稍吵...
作者: machinegun 时间: 2011-3-25 10:21
相比乐团整体雄浑音色,黄蒙拉的布鲁赫G小调太纤细了,他自己的炫技曲到拉得如鱼得水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25 10:35
相比乐团整体雄浑音色,黄蒙拉的布鲁赫G小调太纤细了,他自己的炫技曲到拉得如鱼得水
machinegun 发表于 2011-3-25 10:21
确实如此,乐团水准相当高! 一致性和节奏感很好, 黄蒙拉的声音不够洪亮,感觉整个乐队都是迁就他....黄蒙拉的技巧倒是很厉害...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3-25 11:07
帕格尼尼第一名不是白得的。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3-25 11:45
回复 bluesky 的帖子
擦,德累斯顿你为毛不去??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3-25 11:48
帕格尼尼第一名不是白得的。
bluesky 发表于 2011-3-25 11:07
黄蒙拉和李传韵的帕格尼尼随想,哪个好?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5 12:06
刚刚建成的音乐厅,声音本来就不会很理想的。她的声音还在调整期和适应期。
alma 发表于 2011-3-24 23:58
李老师上海这场没去看吗?4月12日音乐厅马赛克四重奏别忘了啊!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3-25 12:07
回复
擦,德累斯顿你为毛不去??
haskil 发表于 2011-3-25 11:45
对指挥不感冒,对兼职选手一直持怀疑态度,即便是Mozart钢协我也不主张边弹边指挥。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3-25 13:12
回复 bluesky 的帖子
哎,俺去听是去膜拜乐团滴,他们和jochum录的bruckner实在太招人喜欢了。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25 22:11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听后感 一直想领略这个纯正德奥乐团的风采,加上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 ...
八缸 发表于 2011-3-24 21:48
八缸兄:真是应该为阿拉上海人出了一个优秀的青年小提琴家喝彩!可能是在家乡演出,比较兴奋和卖力,所以精彩处处。
不过,在昨夜的那场(广州)演出,明显是乐团在迁就他。而他的琴声如同他的身型,略显清瘦!
我想这也许跟大剧院的音效也有关联的吧?而小伙子确实是值得期待的。
估计八缸兄是坐在皇帝位,能感动得流泪。可怜我们七人小组排排坐坐在二楼的第四排!我跟他们嘲笑说:上海、广州和北京的三场演出,就广州歌剧院的票价明显贵过兄弟大城市!这是做广东人必须付出的代价么?可怜的念经院士也做了一回广东人。
不过,下半场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则明显比我去年12月在星海听的BBC乐团要出彩!
还有安可的《费加罗婚礼序曲》更是精彩。用院士的成都话说:那是小菜一碟喽。。。。。。。
这是我第二次光顾大剧院,这个太空馆,用我们发烧友的行话说,就是需要继续煲练、煲练的。但愿第三次去的时候有惊喜。不过,百线生明言4月下旬的穆特独奏音乐会,可以休矣。(但愿尘客兄没有看到这一段 )
详细报道,还是等院士来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5 22:43
院士俺喝多了,吐了,刚烤玩裤子(不然明天没穿的啦!!!),现在脑子里极其没逻辑,思维紊乱,听感看来得下周二上了。兄弟们,抱歉啊!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5 23:01
八缸兄:真是应该为阿拉上海人出了一个优秀的青年小提琴家喝彩!可能是在家乡演出,比较兴奋和卖力,所以精 ...
ikushi 发表于 2011-3-25 22:11
我也定了穆特那场的票,还好是第一排的。听直接声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1-3-26 01:35
我第一次听大剧院是在A区第6排,正式开张前预演的第一场,虽然是本地业余歌剧协会的演出,效果确是奇佳(皇帝位就是皇帝位的水平!)关于前晚的演出,舒存兄当日一大早就打了个电话,通报的上海演出的情况和详细介绍的德累斯顿乐团的来龙去脉,给我好好上了一堂客,恶补了不少知识。大剧院楼座听交响乐还是第一次,虽然下了反射罩,还有如此强力的乐团,高音部还是有点干涩,但是中低音部得表现让人叫绝,严肃,紧密和具有强烈的质感。黄蒙拉的小提琴面对这样强大的乐队,一直不是很放得开,即使是乐队将就着降低的声调,还是有被压住的感觉,好几回小提琴一停,乐队的气势马上就上来了。我们休息时候聊,正如舒存兄讲,这支乐团没有指挥自己一样演奏得很棒。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3-26 10:18
...
不过,百线生明言4月下旬的穆特独奏音乐会,可以休矣。(但愿尘客兄没有看到这一段 )
ikushi 发表于 2011-3-25 22:11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26 10:51
尘客 发表于 2011-3-26 10:18
乖乖!还是让领导的火眼金金发现啦!哈哈
那天夜里跟院士聊得投入,临走时居然忘了拿走兄台的宝贝!
由此产生N种选择:
1、院士继续南巡时带回(罚酒三杯);
2、寄鸡毛信(不太愿意);
3、期盼兄台光临寒舍自提(二手器材站行话)。
。。。。。。
作者: 32168 时间: 2011-3-26 11:45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上海音乐会听后感 一直想领略这个纯正德奥乐团的风采,加上德国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 ...
八缸 发表于 2011-3-24 21:48
广州大剧院的演出
从开场韦伯歌剧《魔弹射手》序曲到下半场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严谨、精准、厚实。
黄蒙拉的给力值得喝彩,以往获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份量足够沉甸,返场的炫技小品可窥见一斑,只是拉奏布鲁赫小协的光芒不经意淹没在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超强的魅力之中,若能彰显引领、主导的气质就更加完美了。
作者: 32168 时间: 2011-3-26 12:23
我第一次听大剧院是在A区第6排,正式开张前预演的第一场,虽然是本地业余歌剧协会的演出,效果确是奇佳(皇 ...
自文 发表于 2011-3-26 01:35
“大剧院楼座听交响乐还是第一次,虽然下了反射罩,还有如此强力的乐团,高音部还是有点干涩,但是中低音部得表现让人叫绝,严肃,紧密和具有强烈的质感。”
同感,与星海音乐厅比较,大剧院泛音略少、尾音略短,对小提琴演奏是否有影响?怪不得百线生如是说,估计那天我们二楼四、五行的位置亦是问题所在,都是贪便宜惹的祸,不过皇帝位代价颇大。
作者: alma 时间: 2011-3-26 22:41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3-26 22:59 编辑
回复 八缸 的帖子
八缸兄好,德累斯顿我准备去听的,票也准备好了。但是最近太忙了没去成。
莫塞克我是一定要去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4:00
有一次听一个外国人弹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不够气势,几乎完全被乐队压着。可能与座位也有关。
总之,听现场与听唱片是两码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4:1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3-27 14:30 编辑
听现场的协奏曲,不管是钢琴协奏曲还是小提琴协奏曲,
被乐队压着都很正常的,所以说黄蒙拉的小提琴被乐队喧宾夺主很有可能。
因为一件乐器,不管是钢琴还是小提琴,都很难与整个乐队相匹敌。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更加合理的训练,更密切的配合。
唱片是另一回事,一般独奏乐器都很突出,这和录音、制作都很有关系。
不过,一些现场录音,独奏被乐队压着也经常有的,
象李云迪的普罗科菲耶夫现场,小李子虽然技术不错,但还是觉得有点弱。
某些地方还是被乐队淹没。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7 14:32
本帖最后由 八缸 于 2011-3-27 14:34 编辑
听现场的协奏曲,不管是钢琴协奏曲还是小提琴协奏曲,
被乐队压着都很正常的,所以说黄蒙拉的小提琴被乐 ...
shinelb 发表于 2011-3-27 14:15
S版说的对啊!一件乐器怎么能和一个大编制的乐队抗衡呢?所以说现场的配合很重要!要说乐队迁就独奏也正常。就我听来琴声的柔弱并不能取代二者之间的默契。这是一场成功的音乐会。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明白我们听的唱片都是录音师动过手脚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4:39
S版说的对啊!一件乐器怎么能和一个大编制的乐队抗衡呢?所以说现场的配合很重要!要说乐队迁就独奏也正 ...
八缸 发表于 2011-3-27 14:32
大提琴家斯塔克回忆当年海菲兹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斯塔克是大提琴首席,他说海菲兹太强了,他能够与乐队相匹敌,斯塔克说这是他最难忘的一次录音。
看来也不能光埋怨乐队,这和独奏者的实力也有关系。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7 14:40
广州大剧院的演出
从开场韦伯歌剧《魔弹射手》序曲到下半场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 ...
32168 发表于 2011-3-26 11:45
同意兄弟的看法,序曲刚刚开始我感觉就是指挥不在他们也能自己演奏“严谨、精准、厚实”。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假以时日相信黄蒙拉会如兄弟所说起主导和引领作用,这也是我们都期待的。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7 14:47
大提琴家斯塔克回忆当年海菲兹拉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
斯塔克是大提琴首席,他说海菲兹太强了,他能够 ...
shinelb 发表于 2011-3-27 14:39
说到斯塔克报告S版一个好消息,上周终于得偿所愿收到了他第一版的大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4:50
说到斯塔克报告S版一个好消息,上周终于得偿所愿收到了他第一版的大无
八缸 发表于 2011-3-27 14:47
是水星那版吗?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7 14:56
是水星那版吗?
shinelb 发表于 2011-3-27 14:50
是啊!找了好久了下手之前请教了AMRS兄弟,确定是第一版才下的手。当然如果是白标或是金黄标的电台版那就更好了,只是谁会出手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5:26
是啊!找了好久了下手之前请教了AMRS兄弟,确定是第一版才下的手。当然如果是白标或是金黄标的电台版 ...
八缸 发表于 2011-3-27 14:56
恭喜兄台,下一个应该是富尼埃了。
兄台虽然有巴赫全集,但里面的富尼埃的大无是无法与头版相媲美的。
其实富尼埃的版本录音也非常棒的,我以前有一套盒装,声音很好。
这是我没料到的。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7 17:01
恭喜兄台,下一个应该是富尼埃了。
兄台虽然有巴赫全集,但里面的富尼埃的大无是无法与头版相媲美的。
...
shinelb 发表于 2011-3-27 15:26
慢慢来,总归会找到得。
准备去了,今晚上海音乐厅是列宾和上交的老柴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还有第六交响曲。
回头在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7 19:20
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明白我们听的唱片都是录音师动过手脚啦
八缸 发表于 2011-3-27 14:32
LP被动过手脚相对要少于CD,
这也是我喜欢LP的一个原因,当年制作这些LP的最初的制作人员的理念还能留在LP里面。
CD就是被大大动过手脚的,味精味重。
当年海菲兹录音是几乎没做什么改动的,因此演奏比较真实,也更能体会琴王的超人技术。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1-3-27 22:23
本帖最后由 babebr 于 2011-3-27 22:25 编辑
昨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观看了这个乐团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虽然大剧院参与了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但丝毫没影响演出。出乎我的意外,没想到乐队的坐法与众不同,从指挥左手顺时针方向:第一小提琴、大提琴组,大提琴后面是八把低音提琴、中提琴组,指挥右手边是第二小提琴,这样的排列一时还适应不了,同时,也没想到乐队的规模也不算大,舞台上略显空荡,原以为能是个四管制乐队呢。演出在高大显得年轻的齐奈德指挥下,很完美,只是黄蒙拉的琴声显得小一些,感觉被乐队压住了。下半场柴五完后加演《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演完后指挥没再返场,观众掌声还没落,首席就起立,示意乐队退场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3-28 14:40
乖乖!还是让领导的火眼金金发现啦!哈哈
那天夜里跟院士聊得投入,临走时居然忘了拿走兄台的宝贝 ...
ikushi 发表于 2011-3-26 10:51
首选1,这酒该由我来罚;
次选2,上门有理由啦。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28 14:57
说到现场小提琴或者钢琴独奏和协奏的乐团不成比例(相对于录音而言),其实是个误区。录音并非有意放大独奏乐器,在现场的部分座位,尤其是前排左侧(小提琴协奏曲时)和前排中间靠右一点(钢琴协奏曲时),独奏乐器和乐队的比例基本和唱片一致。大家下次去现场订票的时候,不妨针对协奏曲演出订这两块位置。靠近独奏乐器近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无比丰富的细节,独奏家的技巧、音色、台风一览无余。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1-3-29 02:31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应该出在广州大剧院的身上,一是歌剧院体积比星海音乐厅估计大一倍以上,180度舞台离大部分听众较远了,星海是360度的观众包围式设计,让更多听众能更接近演奏者;二是歌剧院高度较大,中间顶部为了不挡住3楼的视线,没有学星海哪样垂吊许多巨大的碟型反射器,所以,大部分位置靠直射声为主,当然就显得不够声压,即使是齐奏爆棚时永远像差一口气一样,与用100w功放推B&W801感觉差不多。三是,不知道是否歌剧院设计突出人声,感觉弦乐的中段有些过了,像有个峰,但是低频又不够饱满,清晰,高频又缺飘逸和空气感,擦弦质感和松香味很淡化,本来编制就以弦乐为主的德累斯顿却并不能让我中毒。反而,此前的周日,和打后的周六我与自文在星海听了两场广交的音乐会,效果比大剧院好多了!打个夸张又容易理解的比喻,一个是干瘦薄的数码录音,一个是生动饱满的黑胶!听了二次大剧院了,第一次1880元的票,第二次是880元的票,我没有信心去试2880元的(财力有限,省下买星海的头等可以买到十几场)穆特了,估计也应该没有我前几年在星海听她的效果好,郁生,老吴没听过她,无论如何也应该一亲芳泽!
作者: deepspace2007 时间: 2011-3-29 03:45
郁生,老吴没听过她,无论如何也应该一亲芳泽! ...
百线生 发表于 2011-3-29 02:31
呵呵,去广州大剧院做这个实验,有点太贵了哈...
倒是想去去星海音乐厅感受下现场,比较下系统是不是更有味?是味不是真哈!这个味是指因为拾音器位置的原因,在系统上我们可能听到一些质感非常强烈的声音和音场比较宽深的效果。反正在较大的现场(如此次的大剧院)我们也听不到期望的现场声音(平时对系统要求的若干特性),还不如在系统上好好比较下不同版本给出的不同演绎的乐趣。要想既有现场感又有系统的某些特别突出的声音特性,估计得站在指挥的位置上了!
当然,这不是说听现场不好,而是说不期望在现场听到我们关于声音方面期望的一切。呵呵...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29 07:04
呵呵,去广州大剧院做这个实验,有点太贵了哈...
倒是想去去星海音乐厅感受下现场,比较下系统是不是更有 ...
deepspace2007 发表于 2011-3-29 03:45
老吴有机会在星海前排中间位置听场交响乐,现场的宽度,层次是很吓人的,但质感和深度就没有高级系统来得那么夸张,另外,细节和音色的真实是任何器材都给不了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9 10:11
24号晚上回到住处,上网一看,八缸兄已经发了帖子,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八缸兄也在广州看的,待看到下半场曲目才回过神来,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9 12:16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3-29 12:22 编辑
就本场音乐会说点个人看法:
1. 广州大剧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都很壮观,属于我喜欢的建筑风格之一,其内部空间以我不全的视域感觉应该是够水滴型,水滴的尖端被切掉后就是大剧院的空间内部情形了;
2. 进到里面,看到那么大的空间,有点担心声音传递是否能量足够,扩散来是否能比较均衡的覆盖全场每一个角落。不过我想建筑师哈迪德是对此动了一番脑筋的,内部结构中墙面与墙面之间没有直线型的连接,全是曲线,墙面也整体呈现出弧形的扩散状,我想这样的结构大概声音的温润是可以基本保证的吧?视觉上不太清楚在哪些地方做了吸引,整体上直观瞧上去这是一个重扩散,轻吸收的剧院。
3. 全场曲目几乎都属于我烂熟于胸的,尤其《魔弹射手》序曲与布鲁赫小协,十几岁时已能倒背如流,演出还未开始,脑海中已经充斥着让我兴奋的演绎了,无数的版本在脑子里“左冲右突”,不可开交。。。。。
4. 总体上说来,摈除声学上某些不太尽如人意的层面来看,演出是成功的。对于广州大剧院的声音,总体上比我期望的差,但比我“心理准备”的好,比国家大剧院更是好不少,单纯从音乐的层面出发,我完全能够接受。《魔弹射手》中弦乐群之间的呼应以及高中低几个声部间的和声泛音还是能被捕捉到,铜管的泛音听上去虽不够清晰,但颗粒感仍然保持的很好。中场休息时跟自文兄提到:我觉得混响时间稍短了一些,导致高音部分延伸不够顺畅,空间中音乐细节的鲜活度打了一定的折扣,稍稍显得“闷”了点。不过,我大概跟alma持有同样的期待和看法,场地也是需要“煲练”,新建的大型场馆,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物理特性的进一步稳定,磨合到一定层度,出好声的可能性还是可以期待的。
5. 德累斯顿国立没说的,整体声音丰润,厚实,饱满,尤其拨弦的整体统一度之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弦乐群拨弦时与定音鼓之间的呼应让我真实体验到了音响系统中不可能感受到的那种和声效果,即使在不完美的空间声学条件下仍然能听到相互之间产生的泛音共鸣,这绝对是超一流的乐团素质所带来的效果,刚与舒存兄通过电话,他对德累斯顿国立的形容很形象——具有咖啡般的浓香!对此,我高度认同。
6. 指挥齐莱德外形看上去风神俊朗,身材高挑,对所有曲目的把握和整体结构的掌控显示出来一定的功力,不过总体上属于“保守”的演绎,四平八稳吧,我个人没有明显的“不适应”,但也没有明显的“兴奋点”。本来去听这场音乐会我就不是冲着指挥而是奔德累斯顿国立而去的,而且这些曲目脑子中已经有自己心目中地位非常高的版本做了三十多年的铺垫,齐先生能够带动乐团演奏出稍显“中庸的”演绎,我已经很满足了,为之喝彩是理所当然的!
7. 小黄同学一出场,掌声雷动,但他往舞台中间一站,那位置我就开始犯嘀咕了,站得那么进去会不会琴声被如此强大的乐团给埋没了?果不其然,整部协奏曲下来,黄同学的琴声都没能发出强大的“琴腔共鸣”,能量感更无从谈起,即使在华彩乐段,小黄同学的琴声也不是那么具有能量(后来的帕格尼尼安可同样如此)。对我来说,尤其对我极其喜欢的布鲁赫第一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情感的张力少了很多,管弦乐团为了迁就小黄而不能尽显能量,这张力从何谈起呢?老实说,八缸兄的感动我没能体会到,即使抛开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海爷后,然后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聆听我也没能被感动,个人以为,布鲁赫是这场音乐会相对弱了那么一点的环节,可能上海那一场好一点?私底下,我觉得黄蒙拉大概更适合室内乐,不太适合协奏曲,至少不适合布鲁赫这样的厚重需要极强能量感的协奏曲。小伙子技术无可挑剔,音乐也没一点时下某些少年天才们那种普遍油腔滑调的成分,但还是缺了那么一点磨炼,但完全可以期待!
8. 不知道国内音乐厅是否普遍存在两端延伸有所欠缺的特性?如果是的话,我可以肯定乐团事先做了排练,然后针对具体场馆的特性进行了位置上的调整,德累斯顿国立在上海与广州的两场音乐会都将整个低音声部移到了与传统交响乐队相反的位置上,等于直接将高低两端融合到了一块,乐队面向观众的右边整个安置了中提琴声部。这样做的优点是很明显的: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德累斯顿之声的总体“形象”,那就是,在厚重浓郁的暗涌中全频段温润流畅的连贯性!
9. 依我看来,整场音乐会最出彩的不在节目单上,而是安可的《费加罗》序曲,呵呵,我觉得即使齐莱德不站在那儿,德累斯顿国立也能流畅无比的将之演绎得完美无暇!!!
作者: sihan 时间: 2011-3-29 12:23
昨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观看了这个乐团在北京的第一场演出,虽然大剧院参与了熄灯一小时的活动,但丝毫 ...
babebr 发表于 2011-3-27 22:23
似乎德国的管弦乐队都爱这么排座。多少年来俺看只要是德国的音乐会DVD,不论是交响乐,还是歌剧演唱会之类的,乐队好像大致上都是这么排座的。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9 12:34
24号晚上回到住处,上网一看,八缸兄已经发了帖子,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以为八缸兄也在广州看的,待看到下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0:11
知道院士在广州看我这早早交功课算是抛砖引玉啦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9 12:37
知道院士在广州看我这早早交功课算是抛砖引玉啦
八缸 发表于 2011-3-29 12:34
小黄同学没能拿住我八缸兄不介意吧?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9 12:41
就本场音乐会说点个人看法:
1. 广州大剧院从外观到内部结构都很壮观,属于我喜欢的建筑风格之一,其内部空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2:16
完全赞同院士的第九点!这曲费家罗婚礼弦乐群展示了高超的水准。对一个乐队来说这种快速段落每一个演奏者都要保持节奏一致和轻响度的一致难度很大的。十大之一名副其实!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3-29 12:47
小黄同学没能拿住我八缸兄不介意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9 12:37
院士哪里话来!每个人对音乐和演奏者的感知都不同,为什么要强求一致呢?
作者: babebr 时间: 2011-3-29 23:05
本帖最后由 babebr 于 2011-3-29 23:07 编辑
似乎德国的管弦乐队都爱这么排座。多少年来俺看只要是德国的音乐会DVD,不论是交响乐,还是歌剧演唱会之类 ...
sihan 发表于 2011-3-29 12:23
我知道德国乐团的坐法,指挥右手边是第二小提琴,但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挨着第二小提琴,而德累斯顿乐团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坐在指挥左手边挨着第一小提琴。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1-3-30 00:52
本帖最后由 百线生 于 2011-3-30 01:01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比较同意院士关于大剧院需要煲的观点,我相信会有一些改进的,不过却又不太乐观!一是、星海十多年的煲练,我觉得声音越来越好,越来越觉得有LP味(估计也听了超过100场)!星海是大量原木板材包围结构的,越煲越好声,而大剧院是新型涂料材质,估计它的化学特性很快稳定,说不准建好几个月就达到高度稳定状态,也就是它调试好时就这样的声底,再煲十年八年都差不多!二是,大剧院体积空间太大了,如何也很难煲出很大音压的,有如大房子用个3/5A!很难怪黄蒙拉被淹没,我觉得黄是嫩了些,但是琴声的弱关键是场馆的反射音不足,或者他没站到音乐厅的G点,又或者当晚他的琴不够好。然而,星海的小提琴独奏和协奏却几乎没出现同样问题,印象中穆特、阿卡多的琴一出声是大声到吓你一跳,夹着浓浓木腔味、松香味音符加上顶级大师的技巧出来的旋律绝对是令你血脉沸腾享受;又或是诹访内晶子、香特尔·朱莉叶、雷诺·卡皮松 、祖克曼的名琴也绝对可以与大乐队平起平坐;即使是钱舟、徐惟聆、拿着百万名琴在星海也未如此“失声”,最直接的例子是09年末我们在星海听黄蒙拉拉帕格尼尼第一协奏曲也没有这种遥远感(我们坐在二楼G区)。三是、大剧院如果设计是有意加强突出人声(空间大,否则没有麦克风的歌唱家可能会很吃力),大剧院的声音也可能不是很平直的(周四晚就出现弦乐很轻微的涨叫),这种设计偏向也不是煲可以改变的!个人认为暂时大剧院声音古典味道不及星海好,现代了些!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30 06:56
你先别提松香味行吗?你见过哪个歌剧院提过松香味 ...
alma 发表于 2011-3-30 04:51
我想百线生提及的松香味是指现场丰富的细节,并无不妥。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30 07:56
alma 发表于 2011-3-30 04:51
老李昨晚似乎喝高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30 08:18
这边有个好帖子讨论得很好的,尤其对现场听众的位置分析得比较有道理,从我个人听过的一些音乐会,感觉比较有道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extra=page%3D1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3-30 08:30
老李昨晚似乎喝高了
scfan 发表于 2011-3-30 07:56
欧买高。。。
作者: alma 时间: 2011-3-30 22:24
就是在5年前,网上对于星海音乐厅的评论还有不少负面意见,现在星海几乎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内音质最好的音乐厅了,可见时间对于一个音乐厅的音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歌剧院和音乐厅对声音音质的取向是不同的,若认真比较的话,歌剧院并不适合大型管弦乐作品尤其是浪漫派作品的演出,因为它的混响时间比较短。
我认为100年来音乐厅的建设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所追求的音质越来越现代。大家可以参阅菜鸟的一个帖子,将国家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和世界上著名音乐厅的一些比较,里面谈了菜鸟的一些看法和总结。
http://www.jd-bbs.com/viewthread ... 1&highlight=%2Balma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31 07:20
教授就是教授,Alma老师对音乐厅很有研究啊。
作者: 极品人生则师奔 时间: 2011-3-31 08:06
我第一次听大剧院是在A区第6排,正式开张前预演的第一场,虽然是本地业余歌剧协会的演出,效果确是奇佳(皇 ...
自文 发表于 2011-3-26 01:35
甚有同感!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1-3-31 23:13
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水平可不一般......
尽量往前坐~尽量往前坐~尽量往前坐~尽量往前坐~尽量往前坐~尽量往前坐~
最好坐第一排中间,直接和独奏者产生共鸣....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3 11:32
教授就是教授,Alma老师对音乐厅很有研究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3-31 07:20
S版过奖了,我和兄一样都属于不务正业。O(∩_∩)O哈哈~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3 11:34
黄蒙拉同学说:“我缺一把好琴,德累斯顿的每把琴都比我的好”。详情请看:
http://www.sin80.cn/class/visit/201103/03319811.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3 16:17
S版过奖了,我和兄一样都属于不务正业。O(∩_∩)O哈哈~
alma 发表于 2011-4-3 11:32
说对了。哈哈。
不过人有饭吃后就喜欢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3 16:19
黄蒙拉同学说:“我缺一把好琴,德累斯顿的每把琴都比我的好”。详情请看:
alma 发表于 2011-4-3 11:34
看过了,很好看,也引人思考。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4-3 22:58
黄蒙拉同学说:“我缺一把好琴,德累斯顿的每把琴都比我的好”。详情请看:
alma 发表于 2011-4-3 11:34
平淡中见真情,很欣赏黄蒙拉的心态,祝愿早日能有把称心如意的名琴。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4-4 00:18
中超开幕式烧掉的那5000万还不如买把好琴赞助黄童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4 00:34
中超开幕式烧掉的那5000万还不如买把好琴赞助黄童鞋
scfan 发表于 2011-4-4 00:18
一个月被官饭吃掉的够组建一个120人编制的乐团了,还全是好乐器!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4 00:4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4-4 01:02 编辑
我注意到黄蒙拉说:“有的时候是你的心都到了,力量都到了,但是你发现你的弓再给一定压力的话,那个弦的声音就会破,不得不收住它,很遗憾。"
这点我深有感触,王之炅同学拉西小协,在卡姆与赫尔辛基强大的气场下,她拉断了两次琴弦,至此以后她就束手束脚了,那场演出赫尔辛基完胜,王之炅完败。其实从王之炅拉出的第一个音开始,我就知道她那把琴有问题。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4 01:04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4-4 01:06 编辑
我注意到黄蒙拉说:“有的时候是你的心都到了,力量都到了,但是你发现你的弓再给一定压力的话,那个弦的声 ...
alma 发表于 2011-4-4 00:45
上面的这个感触,也是我批评百线生斑竹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这种比较是非常不公平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11-4-4 10:02
上面的这个感触,也是我批评百线生斑竹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这种比较是非常不公平的!
alma 发表于 2011-4-4 01:04
以当晚大剧院的音效而言,我想无论黄蒙拉用什么名琴,效果都不见得好...也许大剧院的音效需要时间褒炼,5月9号有一场歌剧,我们准备去听,看看大剧院听歌剧如何...就目前状态而言,星海的声效确实远胜大剧院...
作者: 极品人生则师奔 时间: 2011-4-5 08:09
回复 rock 的帖子
最近的演出,那些明星,名团,怎么都往珠江新城跑?星海好像冷清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1-4-5 09:01
回复
最近的演出,那些明星,名团,怎么都往珠江新城跑?星海好像冷清了。。。。
极品人生则师奔 发表于 2011-4-5 08:09
也许都喜欢尝新鲜,之后就后悔了....大剧院票价那么高,每年还得广州市政府补贴几千万.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4-7 19:48
4.12晚马赛克的演出取消了,杯具!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4-7 22:15
4.12晚马赛克的演出取消了,杯具!
scfan 发表于 2011-4-7 19:48
有这样的事?真的是悲剧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4-8 13:12
昨天票房通知我的,今天起可以带购票凭证和票前去退票。
音乐厅票房 63862836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4-8 14:59
4.12晚马赛克的演出取消了,杯具!
scfan 发表于 2011-4-7 19:48
俺欲哭无泪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8 18:43
俺欲哭无泪
haskil 发表于 2011-4-8 14:59
对我来说倒是悲剧变喜剧了。本来还要匆匆赶回上海,这倒是让我安心出差了。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1-4-8 20:40
对我来说倒是悲剧变喜剧了。本来还要匆匆赶回上海,这倒是让我安心出差了。
alma 发表于 2011-4-8 18:43
有点欠揍的回复。。。17日试听会必须参加!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8 21:29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4-8 21:32 编辑
有点欠揍的回复。。。17日试听会必须参加!
bluesky 发表于 2011-4-8 20:40
该揍的不是本菜鸟,是音乐会的取消。
我当日中午回上海的票都买好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9 00:22
我觉着我们受困于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乐团和乐手的水准和频次。。。。。
菜鸟觉得我们可以以2000公里的半径画个圈,在这个圈内的主要音乐会都可以去听下,如果有时间的话。除了香港这下我就把日本划进来了。访问日本的乐团乐手水平高不说,还特别卖力。我觉着以后可以开拓下去日本听音乐会,而不用象去欧洲那样长途奔波。大家看看这是否可行?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9 00:29
我觉着我们受困于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乐团和乐手的水准和频次。。。。。
菜鸟觉得我们可以以2000公里的半径 ...
alma 发表于 2011-4-9 00:22
这是站在上海的地理位置上考量的吧?那要是身在乌鲁木齐之类的地方,又上哪儿听去呢?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9 00:35
这是站在上海的地理位置上考量的吧?那要是身在乌鲁木齐之类的地方,又上哪儿听去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9 00:29
把我问到了。
和张克新先生聊天时他说道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我们(主要是政府)把太多的资源投入到外国乐团乐手的访问,而忽视本国乐团乐手的培养,这是个问题。解决内地广大乐迷可以听到高质量音乐会的主要途径,还是提升中国乐团乐手的演绎水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9 00:50
把我问到了。
和张克新先生聊天时他说道的这个观点我很赞同:我们(主要是政府)把太多的资源投入到 ...
alma 发表于 2011-4-9 00:35
提升国内乐团的水平?我想这想法是很好的,但关键是这背后最大的困难在我看来是全民素质的问题。说穿了,想靠政府财政支持来建立这样的“精神文明”本身就是遥不可期的。只要GDP仍然是考量各级政府官员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个愿望就很难达成!
各级地方乐团的建立以及水平的提升是建立在整体上优异的全民普遍素质和文明水准之上的,一二线城市只要财政税收往这块稍微剔牙一般地倾斜零点几个百分点就啥都有了!但这可能吗?我想至少在未来十年之内没这个可能。
川交建立也快五六年了,但这五六年里也就每年元旦前后来个一两场所谓的“新年音乐会”罢了,其余时间,乐手们都各自奔忙着专业之外的事情,其水平可想而知。所以,川交的演出,八架马车也把我拉不去,因为很多人平常是个啥状态我一清二楚。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9 01:30
提升国内乐团的水平?我想这想法是很好的,但关键是这背后最大的困难在我看来是全民素质的问题。说穿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9 00:50
---------但关键是这背后最大的困难在我看来是全民素质的问题。
我倒是觉得全民素质需要你我的点滴的努力。
---------说穿了,想靠政府财政支持来建立这样的“精神文明”本身就是遥不可期的。
说实话,音乐乐团乐手没有政府财政只靠市场是不行的。
---------只要GDP仍然是考量各级政府官员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这个愿望就很难达成!
我们是否应该去呼吁下,政府业绩考量还需要增加一个标准,我想个名词叫文化力。
--------川交建立也快五六年了,但这五六年里也就每年元旦前后来个一两场所谓的“新年音乐会”罢了,其余时间,乐手们都各自奔忙着专业之外的事情,其水平可想而知。
上海交响乐团其实也一样,我一年前问过他们,一个副教授级别的乐手也就年薪8万左右,所以社会服务成为主要收入渠道。我不清楚在余拉扬入主以后的上交收入有没有增加,但是,财政为主,市场为辅,还是乐团乐手的正道。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4-10 08:31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4-10 08:42 编辑
乐团现状问题众说纷纭,但再怎么说也很难摆脱古典音乐自身的未来这个影子。
只感觉,如果像俺这样圈子之外的菜鸟粉丝都越来越少,那它就是一步步走向“陈列品”、“收藏品”了。
其如乐团何?政府何?(脑袋一热,还得闹心那些附弄风雅的面子工程、立碑工程,手笔一个比一个大。)
“谁也不知道明天”,
不过还好,
“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10 09:54
我国的交响乐团水平不济有很多原因,除了制度的问题。
关键的还有历史沉淀的问题。
古典音乐在以前一直是西方艺术的主流,
而我们国家演奏西方音乐就算是拔苗助长也没用的。
因为没有西方那样的沃土和基础。
在德国莱比锡,巴赫的故居,这里差不多人人都会乐器的。
相对来说,美国的乐团也比不上欧洲的乐团,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感觉大量兴建音乐厅并不是提高我国交响乐团水平最关键的环节,
其实这些高级大型音乐厅都成了外国人的表演舞台。
光培养一个黄蒙拉也不是办法。
以前记不得在哪里看过一种说法:
以其培养一个明星,不如培养一个乐团。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12 00:20
我国的交响乐团水平不济有很多原因,除了制度的问题。
关键的还有历史沉淀的问题。
古典音乐在以前一直是 ...
shinelb 发表于 2011-4-10 09:54
这个要请专业的同志们来讲讲是为什么。论个人能力,乐手们好像都不错,个个都挺牛的。慕尼黑爱乐来演出的时候,陈燮阳同志指着乐团里一位中国女大提琴手说,她考上了上交,后来出国了,原来去了慕尼黑。莱比锡格万特豪斯来演出的时候,一位中国大提琴手也在其中。演出后大家聊天时,这位大提琴手说,中国的乐手手上功夫还行,但脑子不行。O(∩_∩)O~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4-12 10:04
这个要请专业的同志们来讲讲是为什么。论个人能力,乐手们好像都不错,个个都挺牛的。慕尼黑爱乐来演出 ...
alma 发表于 2011-4-12 00:20
“中国的乐手手上功夫还行,但脑子不行。”
一语道破天机,精辟!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12 10:16
“中国的乐手手上功夫还行,但脑子不行。”
一语道破天机,精辟!
ikushi 发表于 2011-4-12 10:04
这又让我想起了柏杨二十多年前那本书上的某些结论。
作者: machinegun 时间: 2011-4-12 10:26
某位大师说:有的人用手弹琴,有的人用脑弹琴,还有的人用心弹琴……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4-12 12:11
某位大师说:有的人用手弹琴,有的人用脑弹琴,还有的人用心弹琴……
machinegun 发表于 2011-4-12 10:26
用手弹琴=琴匠,用脑弹琴=教授,用心弹琴=大师?
看到过用脚弹琴的小伙,身障志不残!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4-12 12:35
三者合一也许是上帝的使者了?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1-4-12 18:22
用手弹琴=琴匠,用脑弹琴=教授,用心弹琴=大师?
看到过用脚弹琴的小伙,身障志不残!
ikushi 发表于 2011-4-12 12:11
这话忒经典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4-13 08:58
近期比较有兴趣的演出
4月30日 音乐厅 Renaud Capucon/上交/Flor,上半场Goldmark小协,下半场马勒五
5月17日 大剧院 Angela Gheorghiu独唱会(上交/Ion Marin)
5月25日 音乐厅 Piotr Anderszewski独奏会,巴赫英国组曲、舒曼练习曲、肖邦马祖卡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13 10:26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4-13 10:33 编辑
近期比较有兴趣的演出
4月30日 音乐厅 Renaud Capucon/上交/Flor,上半场Goldmark小协,下半场马勒五
5月 ...
scfan 发表于 2011-4-13 08:58
我本月下旬出差北京,时间由我定。我满眼一扫北京的古典音乐会提不起兴趣,还是听民谣摇滚算了。
4月 2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中国爱乐乐团2010-2011音乐季音乐会
4月 4日 北京 国家大剧院 “百年希望”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专场音乐会
4月 5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纯美天籁 英伦之声—英国威斯敏斯特男童合唱团音乐会
4月 9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2011紫禁城古乐季—巴赫传奇:法国齐摩曼咖啡屋古乐团
4月16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2011紫禁城古乐季—圣地亚哥朝圣之路:阿里安娜·萨瓦尔&法国凤凰古乐团音乐会
4月24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北京交响乐团2011-2012音乐季音乐会
4月28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天空之城—久石让作品音乐会
4月29日 北京 中山公园音乐堂 笑寒的水墨音乐世界—王笑寒钢琴独奏音乐会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4-13 12:18
老李还是去泡吧得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13 15:52
老李还是去泡吧得了
haskil 发表于 2011-4-13 12:18
“5月17日 大剧院 Angela Gheorghiu独唱会(上交/Ion Marin)”
这个同志们去看吗?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4-13 15:55
回复 alma 的帖子
票已订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13 15:57
回复 haskil 的帖子
我还是刚知道这个演出,现在还有票吗,价位多少?
作者: alma 时间: 2011-4-13 16:00
回复
票已订好
haskil 发表于 2011-4-13 15:55
优秀的歌剧女伶总是受到市场的追捧。
看看Anna Netrebko的扮相多迷人。“黑市上,歌剧院原价192欧元的门票,在互联网上已经被炒至1200欧元。全世界共有94家影院对这部歌剧进行了直播。” -----------奥地利音乐频道 http://www.oemk.at/article/view.asp?id=852
作者: johnleeh 时间: 2011-4-13 16:06
三联朱伟在微博上发表的听后感:刚听完齐纳德指挥德累斯顿乐团的音乐会。本来应选择明天,因为明天下半场勃拉姆斯更是这个乐团拿手曲目,但明晚要进入工作忧态,只能选今晚下半场的柴五。这是一个西诺波里调教出来,我喜欢的乐队,其抒情之细腻、舞蹈性之洒脱都极好。指挥弱些,黄蒙拉的布鲁赫柔情有余,情感强度不足。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k.hiendlife.com/x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