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0678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61#
发表于 2016-5-17 21:00:44 | 只看该作者
许久未上论坛,前来石兄新帖学习。
工作忙碌疏于问候,石兄见谅。

点评

秀夫安好,料近有精进。多提意见,多批评。一起进步。  发表于 2016-5-18 07:30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6-5-17 21:05:29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苏联厂牌MELODIYA,蕴藏着无数的经典录音,而且声音效果并不逊于西方大厂。虽然听感上略显粗糙,可以看作是未加修饰的原始状态,那种麻衣草席般的强烈质感十分有冲击力。奥伊斯特拉赫60岁生日那天的音乐会,先是他担任独奏的柴协,罗日德斯特文斯基指挥,下半场是他指挥的《悲怆》。早就有这版录音的CD,搭配的是同样组合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但不是这场音乐会的录音。一直以为没听过这张CD,不能算领略过老奥的琴技。现场演奏有各种补不掉的小瑕疵,也免不了录进去几次观众的咳嗽等噪音,但老奥当天的发挥无可挑剔,充分展现了他的典型特征,而且似乎还因为当天可能有些小激动而增添了一份额外的高昂情绪。实在是一份珍贵的音乐历史文献。而柯岗这版贝多芬,从艺术上对冲哥伦比来那张万元首版,没有任何问题,不仅优价,而且优质。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6-5-18 15:16:07 | 只看该作者
石兄好收藏。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6-5-20 14:06:20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6-5-20 14:25: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6-5-20 17:38 编辑

       本来这个贴子应该集中在唱片上,与朋友们交流,向朋友们学习聆听唱片的学问与乐趣。但是久不久会出现一些硬件上的奇遇,压抑不住心情,一定要表达一下。

       上次是遇到关老师的单端直耦胆机。并非说,这部2A3胆机就是全天下最好的功放。好器材多的是呢。只是针对目前主要聆听的音乐类型,配合当前使用的音箱和音源,在个人经济承担能力范围内,在个人所能接触到的器材范围内,老关的MA1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选项。

       红头天朗是一直是个心结,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损友鼓动下,嘿嘿)买了单元和箱体。箱体还没到,所以尚无可评论。单元自然是不错的。

       但是谁能想到,li0353兄竟如此热心,远隔万里帮助确诊当前系统的问题,并使出绝招来帮忙解决。而这个解决方案竟是此前一直不大在意的防震垫钉。

       以前随意买了几套硬木圆钉,垫在cd机和功放下面。为伺候MA1还请教了已远赴新加坡的深圳娄兄,用了三个挪威钉。效果是有的,明显到可以听得出来。老关是不大在乎垫材和线材的,所以自己也随着关范儿,不大关注。

       L兄一套3个钉昨天下午快递到单位,加班回家已是很晚,本不打算试用。但烧包就是烧包。因为新得一张ARVO PART的CD,睡觉前小听一下。出于好奇,打开快递包,取出用类似宣纸加盖朱印包裹的垫钉,心里颇有一震。因为这个包装是很说明问题的。L兄是个有想法、有见地、有创意、有立场的人,不然不会用这样的心思去包装。

       垫好CD机再一放,完蛋了,过往的看法全部坍塌。那台工作了快20年的马兰士返老还童般精神了起来。PART的钢琴作品透亮了,COUNTER-TENOR唱得更富感情,呼吸顿挫更有味道了。这不是听得出来听不出来的问题,而是洗新革面、震聋发聩的变化!

       还想着早点睡觉,于是停了PART,换了蔡琴,呵呵。这一换,没办法,听不回去了。这张作为试音碟,从1999年一直试到昨晚,记忆中令人感动的,一次是2000年听到某某胆机推chario,另一次两年前是COPLAND胆机推SONUS FABRE。两次都是因为情感表达的极度渲泻。昨晚,情感在真挚地表达,同时乐器的表现令人咋舌。主要是大鼓和吉他。委屈在berkerley箱体里的红头天朗突然露出了真本事,描绘音乐画面的真本事。

      这就没法儿去睡觉了。换联线,上黑胶唱机,LINN LP12。L兄远程控制,将垫钉摆放在相应的位置。前两天刚听过的罗西尼序曲集、海顿三重奏、柯岗贝小协,上!这一上,没办法,听不回去了。用不着平时大家常用的词汇来描述如何音乐表现得到提升,只须说这些录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令人回想起一年多前在MM33兄听高级系统的感受。当然差距还存在,但有了些模样和意思,不小的模样和意思了。

      这里不是作广告的地方,估计L兄也不愿在此过份招摇,生出些托假作秀的嫌疑。这个产品的理念和制作可以从L兄网店的介绍上了解。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amp;id=531383443330

      能有这样的热心朋友,能有这样高质量的产品,能有这样难得的机遇,以相对很小的付出获得系统超乎寻常的提升,实在是幸运的事。但令人最为感触的是,回国三年多来,音响系统上的各次进步均来自纯粹的“民企”、“微企”,老关、音箱世家、兰谷专业防震,无不如此。昨天工作中与美国客人激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试图摆出理论和实证,说明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市场,在于民企,在于中小企业,在于私人资本。没说出来的是在于更大的经济自由。不得不佩服所有此前有幸遇到的音响高人,在尚不发育完全的市场条件下,凭着对音乐回放系统的执着热情,凭着勤奋钻研、百折不挠的工程师素养,凭着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的现代企业精神,凭着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和艺术修养,愣是从西方人开辟的音响文化中挤出一小块可以耕耘的土地来,而且作物长势奇好。当然,目前普遍缺乏的是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推广力。

      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东南诸地,有着悠久的商业和企业传统,如今的经济结构中民营资本占比较大,相对市场自由度也比较高,所以在当前经济转型大潮中受冲击相对较小,转圜余地较大,前景比起东三省和山西等资源型省市来要乐观得多。一方面,这些地方的发展模式是市场经济原应有的基本形态,说他们是改革前沿、改革先锋,是因为原来的形态是扭曲的。另一方面,在市场自由情境下催生出的智慧自由,是今天这个时代更加宝贵的民族财富,也中国和中国人将来在世界上有长久生存空间的关键所在。钱多,日子过得好。智慧多,日子过得漂亮,过得放心。所幸今天有互联网,有客户端,有跨界交易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作出最优选择(理想状态),这一方面对生产者提出更高要求,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将继续推进市场分工细化,符合这一轮工业革命产品个性化、智能化的指向,也符合给予每个人更多自由、更多福利、更多选择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抛却这些宏大的画面,国内的乐友们可以更多地注意这些器材革命家,可以更多地尝试他们的作品,予他们更多的交流和批评,促使这种业态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业界的发展,也必然催生思想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理念的发展。这是对中国的信心所在。

      愿L兄、关老师、陈老板及他们的同行们和其他行业的同事们,坚持做下去,不断精进、改良、突破,保持质优价廉,给喜欢音乐的朋友们大大的福利,给中国产品以大大的名气,给中国人以大大的志气。

点评

谢谢石兄真实的听感,我已和L兄取得联系,同住一城,极为便利。他热情上门服务了,产品确实有效。实实在在的提升,而非改变。  发表于 2017-4-20 19:03
三棵钉竟如此神奇?恭喜!  发表于 2016-5-20 15:33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6-5-21 16:40:42 | 只看该作者
要看声音是改变了还是改善了。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6-5-21 21:20:42 | 只看该作者
还在调整过程中,慢慢再记录吧。边整边听音乐。今天周末,祝S兄好心情、好时光。

点评

这几天在看尤伯杯和汤姆斯杯,非常精彩!  发表于 2016-5-22 15:11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6-5-21 22:31:06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2016-5-20 14:25
本来这个贴子应该集中在唱片上,与朋友们交流,向朋友们学习聆听唱片的学问与乐趣。但是久不久会出 ...

       因为某个原因需要临时淘宝上架,但事实上现在连正式推广发售的日子也还没有定下来,现在时间有限,主要精力放在研发上,不山寨不模仿,所以比较艰难。想不到石兄连淘宝链接也贴了出来,淘宝的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伤了各位看官的眼,实在抱歉!迟些会请专业人士来拍照,编辑淘宝的。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6-5-22 00:3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0353 于 2016-5-22 07:50 编辑

说起包装,夫人还调侃说:看起来像传统佛山小吃盲公饼呢。以后要加木盒的,听石兄的话,一定保留这种风格!

点评

兄的包装发人深省。如果以后要再加硬纸包装,风格可不要改啊。  发表于 2016-5-22 07:07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6-5-22 00:39: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0353 于 2016-5-22 08:23 编辑

本人之前也曾经写过黑胶唱片的帖子,但是细读石兄的帖后,阅历和综合素养所构成的视野令他的音乐评论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场,让我失去继续写的信心。再加上几位对软件了如指掌的大侠衬托,更令本帖增色不少,如:

bodyheat兄,每有惊人之语,见解独到。

shinelb兄,天马行空,知识广博。


metamophore兄,文字功夫了得,观点看似平实,实则蕴藏深厚积累。


等等,不一一列举。

另:祝石兄能早日安心听音乐,有时间给我们这些瘾君子多多发美文。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6-5-22 08:40: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老人家80周岁。有太多的故事需要回忆和纪念。每个人的父亲或母亲都是一本厚厚的书,记录着个人成长的点滴悲欣,记录着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风云变迁,记录着人性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滋长与泯灭。

每个人的父亲或母亲也都是一幅独特的画卷,没有两张会完全相同。因为血缘和成长的联系,自己亲人那本书总是显得十分地不一般,每一个小小的笔触都牵动心弦和神经。然而这个人间历史的大画卷是如此霸道,令个人的小图随着时间不停地褪色,直至洗白消散。

不知道与父辈同行,是好事还是折磨。身边认识的几位大才,因与前辈同路,立志超越,似乎心中有不小的压力,某种境况下会被逼得痛哭。而不同路的,却有可能承载父辈对子女在新行当发迹的期待,压力来自外部而非内心。这是一个鲑鱼回游般的时代,个个努力,奋勇争先,景象是很壮观的,站在岸上看,亦可喜亦可悲。

奥伊斯特拉赫父子的内心如何,尚没有机会从阅读中找到,有些零零碎碎的资料不足为凭。可以想见的是,大卫的成就已是高山仰止,伊戈尔的攀爬肯定更加艰辛。作为一个成就不小的艺术家,都希望被人们看作是独立的创作个体,而不是某某伟人的儿子或女儿。但是,要想令世人想起大卫,就说,噢,我知道,他是谁谁的爸爸,这恐怕是无法做到的事吧。

奥氏父子演奏的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广为流传,固然有其水平和格调的原因,这种隔代并奏的组合也是一个特殊的卖点。DG的录音还是很考究的,而且两人的平衡把握得很好,虽然还是能听出来音色和情感上的差别。但在一段网上视频中,两人演奏的差别就更加明显,尤其在慢板乐章,大卫稳重而细腻,伊戈尔清新甘甜,略带青涩,大卫托底保驾,伊戈尔披风前行,虽然有失平衡,却展示了另一种新鲜的诠释和韵味。他们应该不是有意为之,面对镜头可能本性展现得更直白些。而同时期老奥与梅纽因的合作,尽管两人造句不尽相同,但气势上等量齐观,并行共进。

其他双乐器的协奏曲,比如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听上去更像是情人对话,至少是姐妹闺语,无法想象成父子交谈。就这样吧。


点评

海飞兹不怎么感冒,一副要S要活的节奏。  发表于 2016-5-23 12:44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经常听。大卫很多协奏曲我都非常推崇。大卫和海菲兹在我心中并列第一。哈哈。  发表于 2016-5-22 15:16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6-5-22 09:53:24 | 只看该作者
又见南根兄的高贴,我只拜读欣赏中,不发言。哈哈.祝兄安好。

点评

祝兄一切顺利如意。  发表于 2016-5-22 15:34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9:31, Processed in 0.065500 second(s), 22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