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45540

查看

34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雨中独舞

73#
发表于 2012-10-24 22: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雨中独舞 的帖子等雨MM配上合适音乐....waiting........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2-10-24 22: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等雨MM配上合适音乐....waiting........
sigh 发表于 2012-10-24 22:33

卡农,钢琴版的,因为我喜欢卡农背后的故事。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2-10-24 22:5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10-24 22:51 编辑

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帕海贝尔Pachelbel,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使他沦为孤儿。流浪到英国的他被英国一个小村庄的天天在教堂弹琴的琴师收养,之后他天天听那个他弹琴,耳濡目染也学会了钢琴。

在他们旁边的镇上有一个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里有钱有势,Barbara Gabler也是镇上最漂亮的女孩,自从到教堂听了Pachelbel弹的曲子,就爱上了他。很多有钱人上门向Barbara Gabler提亲都被拒绝了,因为Barbara Gabler心里只喜欢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较害羞,从小被宠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后来Barbara Gabler就找了个理由,说要去Pachelbel那里学钢琴,她对Pachelbel说自己热爱音乐,希望可以拜师学艺。

Pachelbel很高兴的收下了这个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并不是弹琴,所以几乎不把精力花费在钢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责骂。Barbara Gabler心里委屈,但还是一直跟着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终于有一天Pachelbel对Barbara Gabler说:“你走吧,你真的不适合弹钢琴。而且你也不喜欢钢琴。”Barbara Gabler听后,对自己说:“不要说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弹琴,半年后我要拿到本地的钢琴第一名的!”(在镇上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女孩钢琴大赛。)

半年里,Barbara Gabler天天练习,饿了就叫家里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着睡一会。 半年一转眼就过去了,Barbara Gabler参加了比赛,果真的拿了奖。Barbara Gabler想拿这个奖杯去找Pachelbel并向他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当她去找Pachelbel的时候,Pachelbel已经不在了。当时正值战乱,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后说:“好,我等他回来。”

就这样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这期间村长的儿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长的儿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经心有所属,就叫人从前线运回来一具碎尸体,说那就是Pachelbel。Pachelbel没有父母和亲戚,没有人可以对证,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经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尸体上哭了3天3夜,那时,村长的儿子买了很多的礼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亲,Barbara Gabler没有理睬。

在3天后的晚上,在当时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钢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杀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的半年里,他发现没有Barbara Gabler在身边,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离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不知不觉的爱Barbara Gabler,只是因为她学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没了对她的喜欢。当时他准备写一首歌,做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礼物,当他完成了卡农的1/3的时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战乱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当心中不舒服的时候都会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弹琴的日子......那段时光真是值得怀念啊。之后他完成了卡农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杀后了第2个月,Pachelbel回到了村里。他从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为自己做的所有事后,他咆哮着,放声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问她现在葬在哪。她家里人都不肯告诉Pachelbel,随后的一次礼拜,Pachelbel招集他们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钢琴前强忍着泪水,弹出了卡农“Canon(D Major)”弹后,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没有落泪的。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2-10-24 23:05:36 | 只看该作者
卡农的几个版本都比较喜欢,倒是没有就根其背后的凄婉故事。

点评

俺是先看到故事,再听的曲。喜欢一个长笛版的。  发表于 2012-10-25 08:59
我也是偶然间才知道的,再去听卡农感觉就不一样了,会被吸引进去。  发表于 2012-10-25 00:08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2-10-24 23:13:2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门槛汉儿,一直不由自主或者身不由己地故乡着,可此故乡多少已经非小时候的故乡了。明儿有空来点小时候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0-23 01:19

明天什么时候到来呀?

点评

唉!我还忙着呢,恨不能千手观音啊!  发表于 2012-10-24 23:26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2-10-24 23:49:58 | 只看该作者
点评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 分钟前 删除
唉!我还忙着呢,恨不能千手观音啊

那就手脚并用呀。对了,老哥,我后天去香港公事要一个星期,你帮我在这多扔点砖哟!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2-10-24 23:55:18 | 只看该作者
明天什么时候到来呀?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0-24 23:13

先预告一下吧?!

镜头闪回、片段、蒙太奇。。。。。。

俺蹲在地上,胖乎乎一个,哈喇子挂在嘴角牵着长长的细线;
手上捏着一玩物,活的,那是四脚蛇,就是壁虎;
俺娘来叫俺,一看俺手上津津有味玩得不亦乐乎的东西立马惊风活扯嚷了起来;
俺只一句话,四个字:妈妈,虫虫!

那是俺一岁多的事,刚学会说话不久,老娘念叨无数遍了,跟俺雨妹子一样,成了俺的记忆!

明儿继续——记忆中那些臭事(其实很美!)。


点评

期待,肯定精彩!  发表于 2012-10-24 23:57
演连续剧呀,一天一集!  发表于 2012-10-24 23:56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2-10-25 00:00:19 | 只看该作者


你俩真快啊?!明儿争取联播十数集吧,今儿的确不想口水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念经兄流着哈喇子当街拽着个洛丽塔,又被他娘撞个正着,他只一句话:妈妈,妞妞!  发表于 2012-10-25 11:22
别忘了你的洛丽塔们,那才是男同学们流口水的主,哈哈!  发表于 2012-10-25 00:04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2-10-25 12:16:59 | 只看该作者
太湖边有渔民晒渔网,我们小孩子们就会去捡小鱼干,有银鱼和凤尾鱼等。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2-10-25 08:59:25 | 只看该作者
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
帕海贝尔Pachelbel,德国人。在他10几岁的时候,战乱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0-24 22:50
巴赫贝尔这个故事看过,就是不知道真假,我宁愿相信那是真的。钢琴版的《卡农》以乔治温斯顿的改编版最有名,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里用的应该就是乔治温斯顿的版本。传统意义上的《卡农》,我最喜欢卡拉扬的版本,戈贝尔和科隆古乐团也有一个古乐版。《卡农》也有吉他版的,安吉列斯的版本很好听。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2-10-25 11:01:07 | 只看该作者
那b兄最初的记忆是从何时起?画地图吗?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2-10-23 19:30


自打俺将小妹出生后被抱回家第一天的情形忆述得一清二楚后,俺娘终于相信俺的记忆至少是从两岁半开始的;等俺又将他们头一回抱着我去拜见太姥爷那天的见闻有鼻子有眼儿地描述出来后,该记录就又被提前了大半年。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2-10-25 11:42:57 | 只看该作者
狗儿念经  发表于 昨天 18:21
哈哈哈,再上去一点穿金缕裤估计也无济于事。

==============================================
是的,狗儿兄。我当时真被吓着了。还好,保住了。也不敢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16 13:45, Processed in 0.050108 second(s), 20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