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4952

查看

2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三台顶级唱放的对谈

1#
发表于 2021-11-6 17:07:37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小弟以前喜欢上各大论坛翻陈年老文章。那些见不到或者买不起的器材,仿佛看看文章就能亵玩似的,一遍又一遍。有时看到热血沸腾,巴不得马上打开自己那套不上台面的耳机系统体验一把文中描述的各种高潮……后来随着发烧阅历的增长,值得仔细欣赏的文章越来越少。一是大家时间都有限,没空在网上瞎BB;二是玩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非常小众了,换句话说我们这样一群人脑子已经烧坏了没得救了,想要找臭味相投的人还真不容易。 论坛上印象最深的几篇老文:李哥谈hifi,还有八缸前辈的关于黑胶的几篇,还有肥妹的FM西湖,赵四的骑猪记等等…都是值得一遍遍细细品味的好文章。既然没得看了,不如自己写吧,也算是回馈论坛。

这段时间沉迷于黑胶。自从2019重入黑社会,一发不可收拾,在“涉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直费解论坛上关于CD与黑胶的音质之争,其实有什么好争的,在hiend领域黑胶音质好于CD是不争的事实。试想,黑胶又要调,又要洗,还那么占地方,如果音质比不过CD还玩什么?玩个寂寞?香港本地的玩得最好的御品神曲展厅,千万级的系统,一台当今最顶级的百万级Wadax超级解码坐镇,却有两个重型黑胶盘,三个顶级唱放……去听了无数次视听会,数码开声的时间?1%而已!!当然这只是小弟的一家之言,做不得准。

黑胶的优势:1,密度远高于数码。数码的音像较小,乐器与乐器之间很多留白的地方,为什么?密度不够。而一台普通黑胶调整得当也足以填满一般几十平米的视听室,乐器人声的发声点大很多,也自然很多,听黑胶特别是现场录音你会发现原来舞台上很多空白对地方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或者说就算是空白的地方,你也是能“听见”甚至“看见”的(好吧有点玄)。所以追求针点般的结像是没有意义的,离真实太远; 2,信息量充足,乐器的质感真实。听了黑胶的小提琴/弦乐组是再也听不回数码的。说明什么?44.1khz的信息量不够,模拟信号中很多所谓“无法被人耳感知“的信号绝对不是多余的。3,音乐味,自然度。很抽象的东西,个人理解为在密度,信息量足够的前提下音乐味自然就出来了,是水到渠成的,不用特意追求。

CD/数码的优势:1,信噪比高; 2,方便; 3,没了。 当然还有一点,作为系统调整的基准,CD由于稳定性高,有其存在的意义。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黑胶实在是太好玩了。唱头,唱臂,唱臂线,唱盘,唱放,避震,唱片镇,接地……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直接影响声音,而且还不是一点点影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调整出自己想要的声音,多好玩呀。如果每个环节都很用心,价格不贵的一套黑胶可以出很好的声音。反观CD数码,调整的空间很有限,基本只能靠砸钱升级。

言归正传,这次想写写几台唱放。最近刚好有几台顶级唱放在家里可以拿来直接对比,难得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它们分别是Zanden 1200签名版(自用);Robert Koda MC1(代理出借);JMF Audio PHS7.2(代理出借)。这几个牌子可能在国内还比较陌生,可是在hiend领域都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

Zanden的创始人Yamada San年纪很大,是一个温文尔雅又帅气的绅士。老先生研究黑胶一辈子,做唱放起家。现在发展到CD唱盘,解码,放大器都有hiend级别的产品,当然都是胆机。如果说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他家的唱放。说来好笑,小弟第一次入黑就是找了台二手1200一代唱放,配上德国黑鸟唱盘,一代筷子臂,Ikeda唱头,按说起点不算低了,可惜当时懵懵懂懂,也没人教,根本没发挥器材的实力,左右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糊里糊涂就出清了。好在几百张黑胶碟一直留着,才有今日让它们重见天日的一天。最新一代Zanden 1200签名版,胆唱放,升压牛/全平衡设计,电源分体,外观和一代没有区别,内部却已经面目全非。两组MC输入,分别对应低阻和高阻唱头,增益64db属于中规中矩,然而Zanden唱放最具特色的是其极其丰富的EQ设置。除RIAA外还有Colombia,EMI, Decca,Teldec共5种不同补偿曲线可调;这还不算,最夸张的是还有三种不同品牌刻盘机的曲线可调,这就有点闻所未闻了。所以这样算下来,加上正反相可调,不同排列组合有30种不同的曲线可以玩,简直是一部超级EQ。说明书里有整整5页介绍不同厂牌黑胶应该用的设置(包括正反相,补偿曲线,刻盘机曲线),都是老先生一辈子用自己的耳朵听下来的经验,令人肃然起敬!



Zanden的声音闻如其人,含蓄优美,极其细腻,瞬态凌厉,低频动态也毫不落下风,是一台非常全能的唱放。Zanden的高频特别飘逸亮丽,充满细节,空气感极强,所以听弦乐古典特别过瘾。在大部分情况下,用Zanden推荐的EQ设置对重播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声音更凝聚,动态更好,声场更深更宽。尤其是古典音乐,选择正确的EQ曲线非常重要。喜欢古典的朋友Zanden是非常好的选择,然而这并不意味Zanden就播不好其他音乐,小弟经常听Michael Jackson的唱片用colombia曲线是极其过瘾的体验。

Robert Koda是近年來風頭正盛的hiend品牌。創始人Robert Koch南非出生,長時間供職於日本Kondo,还把社长女儿拐跑了(笑),曾經參與M1000的設計。Kondo創始人去世後Robert自創品牌,目前有前級兩款,後級兩款,唱放一款。他家的東西最大的特點就一个字—— 貴!最便宜的前級也要6位數。可是金工一流,纯铜外壳,份量异常沉重,聲音更是特別優美。RK器材的特點是密度极高,適度的溫暖,極其細膩,高低延伸好,瞬态极好。

记得19年重入黑胶由于囊中羞涩第一台唱放选了Luxman的旗舰E500“顶住先”,客观地讲声音对得起它的身价,还换了一套德律风根管子,自以为黑胶玩得已经可以上得厅堂了。一次偶然机会头脑发热,搬回来一台hiend级别的唱放,就是这台Robert Koda的MC1。当唱针落下的一瞬间,我惊呆了……虽然有心理准备,现实还是狠狠地给了我一记暴击:简直是秒杀——那种超高的密度根本不像是黑胶而是母带……从此我明白了唱放的差距简直无法用语言丈量。这台MC1是Robert第一台唱放作品,但完成度相当高,三档增益:56db/64db/72db,五档阻抗调整,设在机器背面,使用很方便。可惜只有一组MC输入,估计Robert目标用家是用一套RK产品一头一盘一臂好好享受音乐不要瞎折腾那种。声音嘛当然是好,首先是毫无晶体管机的火气,高密度,底盘扎实,日本器材特有的细腻,高频延伸好,爆得起来但是永远不会过界,很有分寸。这也和Robert本人超级nice绅士的性格有关系,想必也和他长期生活在日本耳濡目染日本文化有关。



最后出场的JMF是来自法国的品牌,很小众,录音棚专业器材起家。产品线从电处到线材,除了没有做黑胶转盘其他都有涉及。目前主事人两兄弟都是工程师背景,因此他家的器材数据都很好,外观则相对朴实。这台PHS7.2唱放刚刚出炉,小弟三年前就听说JMF在开发一部唱放心中还满怀期待(当时正在考虑重入黑社会),哪知后来如泥牛入海毫无音讯。终于,三年磨一剑,这一剑出鞘,颇有谁与争锋的气势。小弟的系统里一直使用JMF的器材,包括电处,CD转盘,解码。JMF的声音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那种“与世无争”的自然,而是底盘特别扎实,密度超高,特别质朴的自然。这和JMF这家家族企业处于法国瑞士边境的农场有关,正如优美如画的环境,声音也特别质朴,自然。我和两兄弟之一Laurent有一面之缘。那次Laurent来香港参展,刚好我的转盘的翻盖有些问题,他便带了零件来香港帮我换。约好8点见面,结果我堵车迟到了半小时,到的时候发现他站在酒店门口等了半小时,特别不好意思,也侧面反应Laurent也是极具修养的一名绅士。晚上为表感谢请他吃饭,聊的挺开心。记得当时聊黑胶,Laurent还很不以为然,言语中自然觉得自家的CD转盘解码已经够好了,听什么黑胶啊。想不到5年后他家做出来的这部唱放颇有横空出世,唯我独尊的架势。说回PHS7.2唱放,这还只是他家老二,老大PHS7.3多了一组输入,三条补偿曲线,以及一个mono功能。另外老大据说用了匹配精度更高的零件。PHS7.2具有两组MC/MM输入,最大增益75db,输入增益自动匹配唱头输出:低输出唱头自动匹配高增益,高输出唱头自动匹配低输出(具体技术原理不明)。前面板有三档输出增益选择,分别是低(-20db),中(-10db),高(0db)。厂方声称高增益档(75db)可以匹配0.2mv左右输出的唱头;具有16档阻抗可调以及9组容抗可调,设置在机器背部用拨杆的方式调整,使用十分方便。玩黑胶的朋友清楚这么多的调整选项加上75db的可变增益,简直是唱放中的瑞士军刀,非常适合三头六臂的玩家。

那么他的声音又如何?和CD唱盘解码一样,超高的密度,极其扎实的底盘,信息量多到溢出来。简单来说听现场录音,从左到右,从前至后,没有一处虚位,到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程度。动态极其强横但又举重若轻,Pine of Rome唱到最潮也没有“声嘶力竭”的感觉,非常淡定从容。另外JMF也是这几部唱盘中最中性的,播任何音乐很少加自己的味道,这也和JMF做专业器材的背景有关。唯一不足是低噪高了一点,这也和它的高增益有关,而Zanden是这几部唱盘里最安静的。不过瑕不掩瑜,JMF一唱起来会让你立刻忘了其他,纯粹地享受音乐本身。




搭配器材
喇叭:西塞罗号角Wagner+项羽超低一对+Airblade超高
前级: Robert Koda K15ex
后级: Robert Koda K70
CD:    JMF 转盘解码
黑胶: 达芬奇转盘/Durand Tosca唱臂/EMT Novel Gold唱头/FMR唱臂线
线材: FMR,Vertere,Goebel,Skogrand
附件: JMF电处,Troy地盒,SRA器材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21-11-6 18:36:25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现在微信时代,在论坛慢慢码字的交流文章已经很少了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21-11-6 20:56: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21-11-6 23:49:44 | 只看该作者
都是极品牛物,难有机会听到,多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21-11-7 08:21: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多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21-11-7 10:00:1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分享~黑胶折腾是折腾,但是乐趣也多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21-11-7 16:23:34 | 只看该作者
玩了几部唱放以后,发现好唱放基本上有以下特点:

1, 高密度。Luxman不论声音还是价格都和上述几台唱放差了很远,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密度不够。一般认为黑胶声音舒服但是动态不够往往是因为唱放的等级不够,造成动态不佳,慢吞吞的听感。一部好的唱放可以让声音马上凝聚,动态十足,爆到七彩。JMF的密度和能量在三台唱放中脱颖而出,听什么音乐都充满了色彩和能量。

2,信噪比。顶级唱放信噪比一定高,可以把更多的细节挖掘出来,JMF即使不如Zanden漆黑一片的背景,也比Luxman安静很多

3,下盘稳,动态好。顶级唱放下盘一定是坚如磐石,否则很难重现交响乐那种铺天盖地而来的低频。三台唱放中Zanden因为是胆机设计,低频并不是拳拳到肉那种,但也是有质有量,播大作品也绝不会脚软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21-11-9 10:39:0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Zanden和Robert Koda真是让人神往的日本唱放。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21-11-9 11:11:0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下,Zanden唱放只有两档阻抗,好像是36欧和470欧,搭配唱头会不会局限一点,36欧显得有点低,470欧又有点高,缺了常见的50-150欧这个范围的。增益68db应该大部分的唱头都可以了,除了0.2mv和更低的。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21-11-9 11:11:15 | 只看该作者
难得在论坛看到好文章,谢谢楼主分享。
楼主好多玩具来自御品,都是又好又贵哈哈。

曾经用过Zanden的旗舰唱放"仁风",如楼主所形容,优美细腻含蓄,细节丰富,趋动力也好过很多高端晶体管唱放。
只是与同为胆唱放的AN的M9S狭路相逢时,英雄气概略逊一筹,后来出掉了。
感觉上落败原因主要是日本胆机使用的胆管多为花生管,(印象中如5687、6922等)而英国胆机已经可以使用到中型管如6X5,并可以用西电管升级。所以在全频密度通透度、趋动力上无法匹敌。
Zanden唱放所特有的丰富的EQ设置,工程让人敬佩,不过实际使用中对我来说有点儿麻烦,烧友来了讲究点仔细调一下,平日里专心赏乐,不精调也不觉得声音有太大差别。

西萨罗真是好嗽叭,我也享用一年多了,准备听过世了,努力不折腾!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21-11-9 14:29:2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请多写。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21-11-9 15:56: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nickif 于 2021-11-9 16:00 编辑

赵总的文笔才是一绝,献丑献丑

是的,Zanden的loading impedance比较局限,而且因为是升压牛设计,只是一个大概范围,分别匹配低阻和高阻唱头,实际负载阻抗谁也不知道……好处是订购的时候可以根据使用唱头定制负载阻抗。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42, Processed in 0.038938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