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2144

查看

36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ozinante

61#
发表于 2012-11-9 22:44:1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是两者都喜欢的,后人演奏巴赫的风格是多样的。我也喜欢古尔德、席夫、瓦尔哈、莱昂哈特、库伊肯等等 ...
shinelb 发表于 2012-11-9 22:37


其实兰多夫斯卡弹得并不“本真”。不说她用的乐器跟巴赫时代的大键琴有差距,单就演奏风格来说:图雷克比较规范准确,兰多夫斯卡经常随意使用自由速度,后者恐怕离“巴赫的方式”更远。

使用道具 TOP

62#
发表于 2012-11-9 22:46:5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兰多夫斯卡弹得并不“本真”。不说她用的乐器跟巴赫时代的大键琴有差距,单就演奏风格来说:图雷克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11-9 22:44
讨论有自己的见解是无可厚非的,不然也不能进步。但音乐史、一些权威定论也要尊重的。


使用道具 TOP

63#
发表于 2012-11-9 22:54:0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有自己的见解是无可厚非的,不然也不能进步。但音乐史、一些权威定论也要尊重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2-11-9 22:46


呵呵,这可不是我的“原创”,更不是“反权威”的论断。兰多夫斯卡的用的大键琴是Pleyel给她造的,音量大,延音长。她的自由速度也确实是“本真”派学者所反对的。

当然,她是大键琴演奏的复兴者,这不容否认。

使用道具 TOP

64#
发表于 2012-11-9 22:57:4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可不是我的“原创”,更不是“反权威”的论断。兰多夫斯卡的用的大键琴是Pleyel给她造的,音量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11-9 22:54

R教授:我们就是聊聊天而已,不是搞什么学术研究的。

使用道具 TOP

65#
发表于 2012-11-9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R教授:我们就是聊聊天而已,不是搞什么学术研究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2-11-9 22:57


哦,我以为大S教授院士荣誉版主在批评我不尊重权威,所以赶紧洗白一下。

使用道具 TOP

66#
发表于 2012-11-9 23:03:2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出发点是想说明巴赫乐谱不像贝多芬那样精确,所以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这也是包容性强的一点。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2-11-9 23:00
V师傅这点非常同意!


使用道具 TOP

67#
发表于 2012-11-9 23:04:55 | 只看该作者
瘦马兄,我所说的可能在小节线这个地方误解了,应该是表情记号较少。我的出发点是想说明巴赫乐谱不像贝多芬 ...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2-11-9 23:00


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不过一些技术细节我还是比较较真的,呵呵。

使用道具 TOP

68#
发表于 2012-11-9 23:00:20 | 只看该作者
瘦马兄,我所说的可能在小节线这个地方误解了,应该是表情记号较少。我的出发点是想说明巴赫乐谱不像贝多芬那样精确,所以可以有很多种理解,这也是包容性强的一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9#
发表于 2012-11-9 23:16: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不过一些技术细节我还是比较较真的,呵呵。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11-9 23:04


瘦马兄的确足够的仔细,我是看到拉赫曼尼诺夫说过的一段话,是我记忆出错。拉赫说的是巴赫很少在乐谱上注明 乐句的标记。
不过并不妨碍我对他这句话的理解。


使用道具 TOP

70#
发表于 2012-11-10 11:08:31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问题就是,如果谱不能精确地记录,怎么才是离谱呢?尽管有了形容词,但尺度上又是怎样把握?我这里主要是针对常有爱乐者讲某某的演奏不遵守乐谱而言。

使用道具 TOP

71#
发表于 2012-11-11 04:20:06 | 只看该作者
这里的问题就是,如果谱不能精确地记录,怎么才是离谱呢?尽管有了形容词,但尺度上又是怎样把握?我这里主要是针 ...
Jwang 发表于 2012-11-10 11:08


我觉得贝多芬及以后的作曲家大都对乐谱标记得很仔细,那些表情术语也都有相当精确的含义。Allegro应该在什么速度范围里,Allegretto在什么范围,什么样叫ff,什么叫mp,学音乐的人都有概念;甚至那些更具体的意大利语形容词,在托斯卡尼尼这样的人眼里意思都很明确。稍微超出这个范围没关系,超出太多了──我们借着十八大的机会复习一下马列主义──就从量变到质变了呗。

至于更早的作品,可考的“规矩”就少一些,很多所谓规矩是后人研究的结果,甚至不过是约定俗成。我觉得这里面有些是不大靠得住的。比如现在拿出个瓦尔特的莫扎特交响曲录音,很多人都会说:有滑音,小步舞曲乐章速度太慢。这只是当今的主流观点而已。

以上个人意见,咱不反权威哈。 不知Jwang兄提的问题是不是这个意思?

使用道具 TOP

72#
发表于 2012-11-11 08:44:0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演奏速度的问题,有个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有个好朋友,是节拍器的最主要的改良者(不是发明人,但是现在的节拍器就是根据他的改良基本定型的)。贝多芬有一次把一部作品交给出版商,出版商要求把演奏速度标记在乐谱中。贝多芬就把速度(时间,用一个数值表示,比如120,代表每分钟120拍))写在一张小纸条上交给了他这个朋友请他转交出版商。不巧的是他这朋友把小纸条遗失了。所以他请贝多芬再写一次。当贝多芬再次写下速度标记的时候,他朋友发觉两次速度标价完全两样。。。。。。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7:22, Processed in 0.041476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