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烧友搭配 › 查看主题

196087

查看

987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zwmm

901#
发表于 2013-7-2 13:47:55 | 只看该作者
扩散只能用木质的,淘宝上的这些泡沫塑料制品是仿的美国一家声学公司的专利产品,只是外观形似,材料天壤之别。
现在的声学材料猫腻太多了,鱼龙混杂,基本都是依葫芦画瓢,骗钱为主的。和神州大地的其它各行各业一个德性。

使用道具 TOP

902#
发表于 2013-7-22 09:30: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7-24 08:13 编辑

我在这里表达的观点和理念,除了部分是自己长期以来的客观实践而得来的外,大部分也是从身边那些真材实料的众多老师身上学来的!并已被自已二十年来的大量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考虑到国内绝大部分烧友并没有我这么好的机缘身边没有那么多的好老师,和由于缺乏足够多的亲身实践而无法正确判断网上众多的别人经验认识是对还是错,所以我才在坛上写出这音响界里最基本和最关健的真理来以供朋友们分享,现在来看有一定的效果,这很令人高兴!!!

使用道具 TOP

903#
发表于 2013-7-24 08:09:40 | 只看该作者
刚才看了看,我的发言也有不妥之处,所以改了改。这些天自己在古董信号线制作的不错,达到了自已的所订的最高标准,并在不同的系统上和卡玛老顶级pk演示都获得了周围朋友的极大肯定,所以当时有点…哈。其实真的成功了自己也是普通平凡的小百姓一个,没啥了不起。国内音响界很多人都在努力,希望能打出漂亮的翻身仗,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使用道具 TOP

904#
发表于 2013-7-23 09:2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7-23 12:58 编辑

从这么多年的实际观察来看,国内有些发烧友的水平和认知整体就和我们的国产器材水平一样不高,要命的是这其中又有许多的人极热心喜作人老师,用自身错误的观点和方法去灌输给别人,从而误导了更多的人!错误的观点老实说往往会害人一辈子!加上音响从表面看又极其复杂多变,而许多人又是业余时间的纯玩玩,又自身缺乏正确的听感,所以许多的人花了许多时间和金钱却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终其一世都不得音响之要领,这实在可惜。所以正确的音响经验和认识就是音响界的正能量,我一直会大力推广宣传而不会去顾及别人的闲言碎语!恰好刚刚看到绝尘兄在别的贴子里引用贵丰老板的话是和我们高度一致的,正好借过来再强调:好的声音是同时具有二大可听可看的因素:听---超大的频宽(速度密度能量),看---音箱后部有庞大整齐层层分明清晰的音场!如不同时具有这两大因素,那你的声音绝对还有很多较大的问题,需要再好好努力。

使用道具 TOP

905#
发表于 2013-7-23 22:09:01 | 只看该作者
来朱兄处报道'杭州土炮张'对主贴论点非常赞同

使用道具 TOP

906#
发表于 2013-7-24 08:32:38 | 只看该作者
“杭卅土炮张”兄

使用道具 TOP

907#
发表于 2013-7-24 08:5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鱼鹰爱胆 于 2013-7-24 09:00 编辑

呵呵, 姜还是老的辣;在我自己的发烧路上;朱兄算是一位重要的领路人了。
看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也感觉有些观点不吐不快,我现在自己总结了对听音系统的一些领悟;还请大家指正:
重播硬件和环境处理的方向:
前人已经总结了很多;但我自己最后总结到2点---就是自然度贵气感
先说自然度
自然度说的是真实性;因为只有感觉到真实才会觉得音乐内在的那种自然之美---无论是人声还是古典都是如此。
有烧友认为只要重播100%无失真就能做到真实;就能达成我说的自然度的要求;这么理解其实是很不准确的。这里我详细说说
电子技术和录音设备发展到现在;其实整个过程中;与重放过程相比其实录音过程才是一个真正的短板。尤其是古典现场的录音,我个人感觉会有非常大的损失和歪曲;尤其是乐池内各种乐器弱音的录制几乎是录音的死穴所在;任何现代的声电换能器都不是线性的---它们总是会突出强音同时忽略弱音;目前科技做到录音频响范畴上的平直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做到动态上的平直我认为是难上加难。
我们都说LP好;好在哪里?我认为LP超大的动态范围和录音在弱音/强音上的准确度是LP优势最核心的所在;最早的LP是直接靠声波物理转换成压力直刻盘的;这中间完全脱离了电声的转换过程。这才能使得弱音能够完全真实线性的保存下来。
为什么我这么重视弱音?因为古典音乐演奏中,最能体现乐器质感的都是乐器的弱音区域;弱音囊括了乐器的全部泛音范畴;不光有高次谐波还有非常重要的低次谐波。所谓的音色的差别其实说的就是不光主音不同,不同乐器的泛音分布特性也大不相同;以及相同乐器不同材料不同做工也有非常明显的泛音分布不同。
把握好了弱音,就能再现真实的乐器,真实度达到一定水准,就会感受到音乐的自然之美。
罗嗦了一大通;说弱音其实就是想说明白一点:
我们的音源是不可靠的。
录音过程中损失的细节是无法靠高保真的思路找回来的!如果源头上本来就丢了的东西;你后面重播的时候越保真最终效果就离真实越远。
CD就是16Bit采样,最多只能体现2的16次方的响度等级的层次度;音乐中某些局部更细腻的层次过渡是CD无法记录的;44Khz采样率也就是说每秒切44000片;比这个更细的东西直接就丢了。而自然界的声音是没有这些限制的。
我的思路是要达成自然度必须要在重播环节增加一些必要的细节;可以理解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主要是要仔细调整系统和环境;尽可能的把最宝贵的那些弱音细节播放出来。或者通过环境处理去二次突出这些细节;以求最后呈现的质感最真实,听音感受最自然。
人的耳朵是很挑剔的,数百万年的进化让人耳朵不会满足于罐头声的,有的时候,人耳朵需要一些细节哪怕是类似蝉鸣或者风声这类弱音细节去填满主音的空隙才会感觉到自然之美的。


其次就是谈谈贵气感
这个比较好理解,人声有贵气感:收音机喇叭唱歌的蓬蓬声很顺耳,但论到贵气感那是半点都没有的。乐器的贵气感更好理解:600元RMB一把的小提琴和600W美元一把的小提琴在音色的贵气感上恐怕任何人都是一耳朵就能分辨的。
很多大厂的初级产品能做到平衡宽松自然,但是为什么卖不到高价呢?那些高价的器材为何还有众人趋之若鹜呢?我认为就在于重放的音色上贵气感很强。系统把600W的小提琴放成600RMB的容易。但是要真实还原那个600W的小提琴的录音就难了。这不是任何平衡宽松自然的系统都能做到的,能做到的我断言都是天价了。因为越是贵重的乐器其个性也越强;要能准确体现出这种个性可是真不容易!这涉及系统的瞬态响应以及泛音的处理。
西方文明对乐器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对音乐创作本身,所以贵气感一直也是西方古典音乐演奏层面一直追求的东西,我们中国人不必羞于启齿。(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东方文明追求的是个人技能的登峰造极反而忽略了工具本身的进化和素质,其诉求甚至还反过来,认为越普通越垃圾的的乐器越好,目的是炫耀演奏者本人出神入化的个人技巧。而西方文化则是追求整体最终结果。这是文化的差别。)
如果是系统+环境处理到位,那么各种乐器甚至能听出它独自的个性,600元的听出是600元;600W的听出真值600W,这样整套系统的贵气感上应该就到位了。(我当然也不反对能把600元的都放成600W,这也是有贵气感,虽然牺牲了真实度,只要它仍然是自然的我就不会拒绝,为何呢?你想演奏家在演奏前你突然递给他一把600W的琴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他会拒绝吗?呵呵)

使用道具 TOP

908#
发表于 2013-7-24 08:5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7-24 09:02 编辑

国外那些令人尊敬的顶级品牌设计师其实也不是天上的神仙而是地上平凡普通的人!他们也只是牢牢地掌握了我在此主题表达出的基本理念,再加上以千分之一单位精度来反复细调器材的关健部位元件的数值(这点国内业者多数还未能意识到和作到),达至最细致高中低三段的平衡!!!有效避免人耳掩蔽效应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被人耳掩蔽掉的“惨剧”,从而使的他们的机器成为市面上音乐最完整信息量最多最保真的产品。

点评

是的。人耳朵对信息量的要求是很贪婪的,耳朵吃不饱,就不会感觉系统声音好  发表于 2013-7-24 09:01

使用道具 TOP

909#
发表于 2013-7-24 09:12: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张兄,希望线下能多交流。

使用道具 TOP

910#
发表于 2013-7-28 16:55:12 | 只看该作者
刚在13年06期的影音极品上看到FM如下声明:……每一颗零部件均经过专人测试及挑选,如电容器误差率确保于0.1%以下,晶体管配对……,呵呵,这样的电容器精度要求之高别说我们国内的厂商和广大众多的diy者没有意识到,既是意识到了也会很无奈和无能为力!!为什么?!简单,这样极严挌的要求必须要你所选中使用电容器的生产厂商大力的配合下才有可能达到!

点评

我为此专门买了9档的电容表,现在胆前级音频通道的电容的配对误差在0.1%以下,甚至是仪表极限误差为0!当然,是数百只电容里面挑一对的,有时挑到同一误差少的很难得,有就拿下备用!  发表于 2013-8-3 14:19

使用道具 TOP

911#
发表于 2013-7-28 17:29:49 | 只看该作者
假设下,经过七年多研发的FM268原型机终于定型,开始投入量产。从以前我的有关论述中大家可以知道,机器内电容器的数值有千分之一以上的增加或减少,声音都会发生可闻性的变化,那么为了保证量产的FM268前级的声音和原型研发机达到高度一致的同水平,就必需实施最严挌最苛刻的品管控制!比方说,其原型机输入级的退耦电解电容数值为106.8uf,那么所有后续生产的268机在此处的退耦电解电容的品牌型号数值都必须确保一致!其容量必须也是106.8uf,这样声音才能和原型机高度一致,同理他机器内所有的关健位置的电解电容数值量产机都必须和原型机内的数值完全一致(误差值绝对小于千分之一)!老天,老玩diy的老烧都知道,电解电容在生产的过程中的误差值是很大的,正负15%至正负30%都为正常,所以那里挑的出来这么多的106.8uf数值电容……,嘿嘿,这只有高价去问电容噐厂商订此数值和其他数值的电解电容。

使用道具 TOP

912#
发表于 2013-7-28 17:38:5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假如不如此,FM268前级生产出来声音会和原型参考机不一致,同时生产出的也会是一台一种声,无法保证高水准!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11:09, Processed in 0.051582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