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491

查看

12

回复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国家大剧院-费城交响乐团-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1#
发表于 2017-6-3 06:46:51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10-17 22:44 编辑

      应朋友之约来北京,安装调试 LP 唱盘,赶上了费城交响乐团的这场音乐会,看似巧合,更不如说是缘分。这是一次愉快音乐与音响之旅。
      下午 4 点乘高铁赶到北京,和朋友吃完饭早早就来到了大剧院。希望在演出前观赏一下这座恢弘奢华的现代建筑。中国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中心长安街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西侧。国家大剧院总占地面积 11.89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16.5 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 10.5 万平方米,地下附属设施6 万平方米,大剧院的总投资额 26.88 亿人民币,实际耗资是 31 亿元人民币 。



      国家大剧院由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的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持设计。大剧院主体建筑为钢架结构,东西方向长度为 212.20 米,南北方向 长度为 143.64 米,高度为46.285米。大剧院外表是由 18000 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玻璃的玻璃幕墙构成的半个双曲线球面(半个椭球形)。大剧院周边被深 40cm, 3.55 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环抱。



      进入大剧院大厅的通道,是一条 80 米长廊,抬头仰望透明的天花板就是由不锈钢框架和钢化玻璃支撑的人工湖池底。有自然光透过湖水柔和的照明了通道。美观、奇特、环保、舒适。这可能是大剧院设计最为精妙的地方!




      长廊两侧分布有雕塑,这些雕塑在内容、风格、材质都各不相同,很具观赏性。观众入场时可谓赏心悦目。



      这些青铜雕塑你喜欢吗?



      在观赏雕塑时也注意到了长廊的两侧墙壁,中灰色和大孔眼的肌理墙面,除了装饰的性外,还有一个功能性的作用---吸音。穿越长廊的观众人数不少,即使轻微交谈声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但在这里显得十分安静。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为观众在欣赏音乐前提供并获得了一个轻松、愉悦和安静的心境。





      穿过长廊即将进入大剧院的一层的前厅。



      进入前厅再回头看长廊又是一番景色。



      进入前厅,宽阔高大空间映入眼帘,大剧院内部的结构复杂,自由开放式布局,奢华的装饰令人眼花缭乱!



      取好了票,领了份节目单。



      售票厅一侧有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免费实习演出,莫扎特的 K 525 小夜曲,用弦乐四重奏的形式演奏似乎比室内乐队表现的更加精致和典雅。



      呵呵,美女四重奏团。


      仰望大剧院没有一根支撑柱的巨大天穹,一条如玉带般透明的玻璃天窗纵向跨域大剧院南北,这个极具装饰性的主体采光系统堪称世界唯一。



      乘坐两侧的扶梯上到主厅。



      已是傍晚时分,但主厅内的光线仍然充足。



      扶梯两侧还设有直达电梯,设计师巧妙地利用电梯外形结构设计为雕塑的底座,功能性、空间感、艺术性浑然一体!



      右侧的电梯和雕塑,雕塑形似水花,动势和节奏附有舞蹈感。



      歌剧厅前矗立着巨大的羊头古帆船,这是歌剧《阿依达》的舞台道具,这已经成为歌剧厅的标志,观众络绎不绝的在此拍照留影。



      我和太太与朋友一家三口也在此留影纪念。



      从大剧院二楼西角向东看过去。



      在二楼俯观一楼的长廊入口。



      这是什么,这是在歌剧厅前展示的世界著名歌剧的舞台模型。威尔第、普契尼、董尼才悌、比才、瓦格纳等等。













      还有值得一体的是大剧院的地坪。用了超大规格的大理石铺饰地坪,这些五彩斑斓的纹理我几乎都没有见过。用 “ 奢华 ” 一词来描述地坪绝不为过。作为首都北京十六景之一地标性建筑国家大剧院,不仅是爱乐人倾听音乐最好的殿堂,其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也同样值得我们驻足细细欣赏!











      大剧院内设音乐厅、歌剧厅、戏剧厅,三个厅由东至西依次分布。音乐厅位于歌剧院东侧,音乐厅凹凸的墙面和天花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和反射。从当晚的音乐会实际聆听效果来看,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还是不错的。




      下图是音乐厅的舞台和观众坐席分布平面图。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 2019 个。演奏台能容 120 人的大型交响乐团。


      我和朋友坐在乐队的左侧,差不多和乐队后排的打击乐平行,这个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指挥的表情,打击乐和铜管组演奏动作更是一览无余。合唱队也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
发表于 2017-6-3 08:53:50 | 只看该作者
看女高音宋元明在微博上说了这轮演出,好像唱的都是本土

点评

是的,scfan 版所言极是。谢谢!  发表于 2017-6-14 12:34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7-6-3 13:03: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二乐章有点赶,乐句间不给呼吸时间,有点怪。

乐队水平真是很高,协同能力特别强,而且各部声音总体还是很细腻的,跟纽约爱乐不大一样。

大剧院李副院长认为合唱团表现不错,可以赞同。fortissimo部分气势还是很足的。有些颂诗风格的段落升腾感不够,文化背景使然。

现在的指挥总喜欢在高潮部分把手臂伸得直直的,看上去似已穷尽气力和能量。其实老一代指挥在姿态上总是有所保留的。像莱纳那样极简主义指挥法也行得通,谁敢说芝加哥没力气。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7-6-14 12:35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7-6-7 06:5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6-14 07:12 编辑

      1973 年,作为开启中美关系 “ 破冰之旅 ” 的费城交响乐团在尤金奥曼迪的率领下进行了历史性访华演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知名音乐表演团体首次访华。那时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的转播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时隔 40 多年,能够有机会在北京观赏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应该是一种机缘共享、是一份情怀释放。

      今晚,美国费城交响乐团与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指挥家雅尼克的率领下将演出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 " 合唱 " 》。,由中美两国的艺术家共同演绎这部流传了百余年的经典巨作,或许能够更加体现出贝多芬的音乐本真、宽广、和平的崇高境界。
      被誉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以精湛水准和饱满灿烂的"费城之声"闻名于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来华演奏的西方交响乐团。来京途中在和中国乐团朋友通电话时才知道,拥有111年历史的世界顶级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之后又得知,出于对百年老团的敬重与爱戴,中国国家大剧院向费城交响乐团伸出橄榄枝,与费城交响乐团签署了合作协议,组织乐团在京、广、沪、津四地的定期巡回演出,合同期为五年。至此,费城交响乐团开始摆脱破产的噩运,从困境中逐步走出来。当时乐团的首席指挥夏尔·迪图瓦感叹道:“ 正是国家大剧院在关键时刻向我们伸出了手。"
      大剧院之举,不仅拉了费城交响乐团一把,同时也为中国的爱乐人提供了欣赏世界顶级乐团演出的机会。我们要感谢大剧院领导层的决策者们!



      舞台后方的三块坐席,在演奏没有合唱的音乐会曲目时是售票给观众的,但当所演曲目有合唱时,自然就留给合唱队,不在售票了。今晚三块坐席完整的留给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坐席后面矗立着巍峨的管风琴,即使不开声,这个世界上最大和最复杂的乐器也足以让人敬畏!



      位于舞台上方悬吊的透明天花板,呈球面状。它不仅可以让灯光低损耗的投射到舞台的全部区域,更重要的是把乐队的声能反射至观众席的各个部位,保证丰满的音响效果。



      观众大多数已经入席,期待着伟大、神圣的音乐盛会的开始。


      我的坐席在舞台的左后方,可以低角度俯视舞台,能够较清楚的看到每一个演奏员,因此清点了乐队每个声部的人数。

      弦五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部:短笛 ( 第四乐章 )、2 长笛、2 双簧管、2 单簧管 ( A 调、降 B 调、C 调 )、1 低音管、2 低音巴松管 ( 第四乐章 )
      铜管部:4 法国号 ( D 调、降 B 调、降 E 调 )、2 小号 ( D 调、降 B 调 )、3 长号 ( 中音、次中音、低音,第二、第四乐章)
      打击部:定音鼓、大鼓 ( 第四乐章 )、三角铁 ( 第四乐章 )、钹 ( 第四乐章 )
      人声部:4 声部独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混声合唱团 ( 第四乐章 )。

      这次费城交响乐团的乐队编制是严格按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总谱乐器配置安排的。只有圆号增加了一人,猜想是不是费城乐团的圆号手半数为女性,为补充圆号声部的能量而为之。



      乐手们大多数已经入席,弦五部都在都在热身。




      乐队首席是一位亚裔,带领乐队和双簧管校音,等待指挥的到来。



      铜管组的 2 支小号和 3 支长号,他们位于乐队的右后方。



      木管组和 5 位法国号。个人认为,圆号在乐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也是最难演奏的。费城交响乐团的这次 “贝九” 演出, 4 圆号吹得最好(就是画面里离我们最近的这位女圆号手)。



      打击乐的四位乐手,定音鼓可是忙坏了。而大鼓、钹和三角铁的三位乐手和合唱队一样,息坐到第四乐章才开始忙活。



    国家大剧院的合唱队已经入席,合唱队前排中间就座的是四位独唱歌手。



     四位独唱歌手分别是:男低音沈洋(右一)、女高音宋元明(左一)、女中音王宏尧(左二)、男高音薛皓垠(右二)。



      四位独唱歌手中,男低音沈洋表现的最为突出,声低厚重饱满,音色也附有光泽,演唱自然流畅。女高音宋元明也很好,演唱很有激情。女中音也不错。男高音相对其他三位歌手显得弱了,可能是他的嗓音条件差一些。
     合唱队的表现也还不错,强和声时的音色和起伏控制不够理想,和世界顶级合唱团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费城交响乐团的弦五部的水准绝对世界一流!各声部非常平衡,乐句衔接完美无瑕,音色极为迷人!为费城交响乐团鼓掌欢呼吧!



年轻的伊雅尼克指挥总是充满力量和朝气,乐团在他的感染下动力十足。慢板和弱奏的乐句如果再深沉稳重一些就更加完美了。相信若干年后他再现 “ 合唱 ” 时一定又是一番境界!感谢国家大剧院!感谢大剧院合唱队!感谢指挥雅尼克!感谢费城交响乐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7-6-7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内容这么好地方。。也上去浪一下了。。。。

点评

谢谢参与!  发表于 2017-6-14 07:13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7-6-8 10:26:04 | 只看该作者
records33 发表于 2017-6-7 06:56
1973 年,作为开启中美关系 “ 破冰之旅 ” 的费城交响乐团在尤金奥曼迪的率领下进行了历史性访华演出。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知名音乐表演团体首次访华。那时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的转播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1973年9月的费城交响乐团访华并非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乐团首次访华的乐团,只能说是美国第一个访问中国的乐团,之前在1973年的3月,伦敦交响乐团和阿巴多率领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先后来华访问演出。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和前两个乐团的不同是为江青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做了一次专场演出,这场演出的插曲是江青要求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而乐团来华的演出安排中根本就没有田园,也就没带乐谱。美方虽然同意改演田园,但要求能提供乐谱,于是文化部的官员就到中央乐团找乐谱。那时是文革中,西方音乐一律被禁止,但总算在中央乐团的资料库里找到了封存多年的乐谱,让乐团没想到的是中国的乐谱和他们通常演奏的乐谱有很多不同,虽然乐团水平高超,但奥曼迪不敢怠慢,不得不让乐团排练了一下午,以至于放弃了游览故宫。
文革中,西方古典音乐被定为“封、资、修”而被绝对禁止,因此,1973年来的这三个世界著名的乐团演出电台、电视台根本就不进行实况转播。

点评

1973年9月14至17日,费城在民族文化宫礼堂连演4场。2008年为纪念来华35周年又在民族宫演了一场,现场音响效果惨不忍听,跟大剧院音乐厅天壤之别。组织者没有考虑中国听众不断提升的音乐素养。  发表于 2017-6-8 10:41
谢谢纠正。  发表于 2017-6-8 10:29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7-6-8 14: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visual7 于 2017-6-8 14:21 编辑

介绍的很详细,国家大剧院很漂亮,谢谢!
音乐厅的管风琴布局跟星海音乐厅差不多,都是放在高位,但是规模看起来大很多?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好,但是,演奏的人感觉很孤独!

点评

谢谢您的参与!  发表于 2017-6-13 07:44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7-6-8 22:44:51 | 只看该作者
到这里才是真正的享受音乐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7-6-13 07:45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7-6-12 12:4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7-6-18 14:13 编辑

      几天后回到家中,把收藏的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拿出来,仔细的聆听一遍。发现总体速度与雅尼克的差不多,奥曼迪指挥棒下独唱四个声部和合唱的确还是好很多,尤其是独唱四个声部之间强弱起伏的平衡度掌控的非常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7-6-12 22:29:04 | 只看该作者
Yannick Nezet-Seguin极富激情感染力的少壮指挥,同时执掌大都会歌剧院

点评

谢谢!  发表于 2017-6-14 07:12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7-6-15 12:39:2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今年十月末我也能听到贝九啦!不过我最期待的其实是贝一和贝三……

点评

谢谢参与!  发表于 2017-6-20 15:43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7-9-9 20:58:32 | 只看该作者
如身临其中,多谢楼主

点评

谢谢关注!  发表于 2017-9-10 21:5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8:22, Processed in 0.050074 second(s), 15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