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17950

查看

106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初哥哥

49#
发表于 2012-2-12 10:11: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eveh 于 2012-2-12 10:37 编辑

哥哥啊:
那个"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为什么要追杀那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呢?说到底都是利益关系,就是一个大黑社会(集权专制社会就是黑社会)底下的一个小黑社会而已。跟“佛”根本扯不上边。

佛讲因与果的关系,故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这点连我都赞同。所以没有单方面的“学生不认真学,也不认真做,那可不是老师的错”这回事,只能说明这个老师根本不称职,没有资格当老师。要是老师现在这么说,家长的口水都淹死你。老师的最重要水准就是“因材施教”,要正确认识学生,也就是说要在“逻辑上正确认识人”。

我曾经看过一篇散文叫《我的高僧表哥》,非常感动,并专门写文歌颂。里面的“表哥”,的确用他一生的艰苦实践来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悟出了“生死犹如一扇门的两边”这样的深妙哲理,令我赞叹异常。在我看来,这同牛顿、爱因斯坦、康德、叔本华没有什么区别。他一生完全“无我”的奉献给“真理”。这就是我赞颂的,认为历史上中国文化所缺乏的。这才是真“佛”。

我们现在上着因特网,听着HIFI器材,然后说人的“欲念”不好,这是抬手掌自己的嘴巴,没有“欲念”,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我看到的很多学佛的人,大多数是事业小有成绩,衣食无忧,希望能在精神上有点寄托,另外一部分就是碰到困难,比如挫折、生病,希望求财消灾等等。这些全是“欲念”,跟“佛”一点关系都没有。

“孔融让梨”的时候,最大的梨,让一个“没道德不肯让”的人吃了。这个人尝到了好处,于是跟大伙说孔融好,高尚。这样他每次都吃到大梨,后来有些人有意见,要嚷嚷,他悄悄拉到一边说:“嘘!别嚷嚷,下次也给你个大点的”。于是这个人也得到好处,没意见了。照此发展,变成了小部分人吃大梨,大部分人吃小梨,甚至只能吃梨皮了。“孔融”被推为圣人,“聪明”一点的“孔融”,也私下里悄悄接大梨。
到了最后,变成了“朱门大梨腐,路有冻死骨”。没梨吃的人,早晚都是死,就揭竿起义了。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逻辑,从头到尾一个字----“假”。
现在这个什么仁波切为什么不在山洞里好好念佛,要跑到北大去?是吃到大梨的人让他去了,跟没吃到梨的人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以为那是梨吗?梦幻泡影而已,应作如是观”。世上这些念佛的人,大多数只是认为自己“得益”或者“失益”,“得益”者希望维持现状,继续得益;“失益”者烧香求佛,希望捞回来。

要说“佛”,还是我比较“佛”吧。从头到尾都是在说“他”,而不是“我”。希望社会真正进步,人民较少受愚弄,利益尽量公平化(在承认人有差异,收入也有高低的基础上)。人人之间真诚坦然,不只有虚假欺骗;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有能力追求更高等的精神生活,发烧友越来越多。有更多的人,为了“真理”完全“无我”,这才是“佛”。这样,我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友善和谐,有安全感、有尊严的社会中,最终我是得益者,因为我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2-2-12 16:04:02 | 只看该作者
哥哥啊:
那个"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为什么要追杀那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
steveh 发表于 2012-2-12 10:11


   呵呵,又见证了一个痛苦纠结的灵魂,你心中有太多的緇绊,这正是佛教可解决的。

  关于佛教的正误,可去看前面的一个帖子。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2-2-12 16:05:07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2-2-12 16:14:08 | 只看该作者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能那样理解,这是佛教的精髓,关乎佛教对人类本源的看法,里面潜埋着很多学识,不可过于简单化。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2-2-12 16:33:37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不能解决外在物质问题,佛教是要解决对外在世界的看法,从而解决一直困扰人类的“烦恼”。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2-2-12 18:51:4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又见证了一个痛苦纠结的灵魂,你心中有太多的緇绊,这正是佛教可解决的。

  关于佛教的正误 ...
ssjj 发表于 2012-2-12 16:04


呵呵,老兄,我自己没什么可以痛苦纠结。在我看来,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佛界”,都是“神迹”,包括你我。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话可以说,“佛”就是“无”,所有一切语言,包括你说的,都是“自作聪明”。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么看、这么想。因为我还未“成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说些更适合他人的话,当然,这也可以被认为是你所说的“痛苦纠结”。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2-2-12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玩HIFI音响的人,都是世界上最“贪嗔痴”、“分别执着”的人,两位老兄来此传道,功德无量,本人很敬佩,向二位致敬!这个问题就讨论到此吧。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2-2-12 22:27:24 | 只看该作者
回 steveh 兄,  佛法中说,人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源于欲望,简单地讲,人的快乐与痛苦也就是源自" 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这点中国方面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

人的心灵,本来是洁净的,但由于有了六识,会为人带来快乐,以致使人贪恋上这些快乐,但是,快乐不可能是永恒的,人如果未能认识到这点,而总是奢求永恒的快乐,便会有"求不得"的痛苦!

兄回帖开头所言的当年六祖被追杀的事,是因名因利而起。当年世尊也遇过相似的经历。人就是如此,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也如兄所提及的"小悦悦"事件,有司机,冷莫恶人,也有救人老妇此等善人。所以,小弟也时常认为中国的阴阳八卦图,其显现的正是此理!

其实讨论,就是大家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而互相交流。从中也可使人有所得着。

不过,刚才小弟很认真的看了一次兄的回帖,惜小弟理解力所限,不大明白兄欲言何事?何为重点?

兄,是说佛法根本就不足以教化凡人呢?
还是,人,根本就是无法教化的?还请明示。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2-2-12 22:31:36 | 只看该作者
佛教不能解决外在物质问题,佛教是要解决对外在世界的看法,从而解决一直困扰人类的“烦恼”。
ssjj 发表于 2012-2-12 16:33



对,正解!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2-2-12 23:1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2-12 23:34 编辑

   哈哈 都是'自作聪明‘而已,这点儿说对了。,正和佛理。

   传道?咱自忖没哪水平。“其实讨论,就是大家对同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而互相交流。从中也可使人有所得着。”这才是正解。

   发烧友大多是有学识,有修养,有一定年龄,又有一定事业基础的人群,人生阅历也较丰富,所以对事物的理解也深广,看看本坛的帖子水平和交流涵养之高就知道了,岂是其它论坛可比的。这正是我喜欢来此的原因。加上又有共同的音响音乐爱好,所以乐此不疲。按照物极必反的道理,“最贪嗔痴”、“最分别执着”就接近了”最不贪嗔痴”、“最不分别执着”,哈哈,事物就是这么奇妙。

   扫了steveh  兄的面子 ,致歉啊!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2-2-13 00:20:25 | 只看该作者
本坛的帖子水平和交流涵养之高就知道了,岂是其它论坛可比的。这正是我喜欢来此的原因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2-2-13 09:06: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teveh 于 2012-2-13 09:16 编辑
哈哈 都是'自作聪明‘而已,这点儿说对了。,正和佛理。

   传道?咱自忖没哪水平。“其实讨论,就是 ...
ssjj 发表于 2012-2-12 23:10


按S兄的看法:《独立宣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背后也是一个个痛苦纠结的灵魂;而按我的看法:这些人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他们甚至冒着被暗杀的危险,从事他们认为正直高尚的事业,最终促使人类进步和谐。

另外我没有面子可以扫,所以S兄多虑了,我认为我是凭良知说话而已,不是为面子说话。

回答初哥哥的问题:我说的内容,归纳起来有几点:
1、如果说“佛教”所教导的方法,像S兄说的,最终是为了解决人类的“烦恼”的话,那么佛教存在几千年来,并没有解决多少人的烦恼,太多的人像我这样“痛苦纠结”了。从教导的结果看,佛教所说的方法,对大众来说,不是什么好方法。
2、或许有少数人按照“佛教”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到达彼岸。这样的人不会到处说“佛教”,如果他这样做,他就无法到达彼岸,这两者不可并存。我自己也从佛教的理论获益良多,比如我看到那句“生死不过是一扇门的两边”时,顿时对死了新的认识,不再认为死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出来说“佛教”的,大多都是别有用心的人,按佛的说法,这是“谤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另外一个帖子说的,到处是假佛,祸害社会百姓。
3、中国人现在急需的是摆脱“愚昧无知”,而不是“佛教”。当人们逐渐“有知”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各种教,包括“佛教”。

我说讨论到此为止的原因是:我自知说不过唐僧,再说无益。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3 12:37, Processed in 0.043864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