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12266

查看

369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Rozinante

73#
发表于 2012-11-11 09:38:01 | 只看该作者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很多演奏家由于对作品的理解和个性的不同,他们会在处理某一相同的曲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但这些不同是在某种范围内的,也就是说这是遵守原始的乐谱的,不能说他某个人是不遵循乐谱。

使用道具 TOP

74#
发表于 2012-11-11 10:5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zinante 于 2012-11-11 10:58 编辑

梅纽因和肯普夫的贝多芬第十奏鸣曲

之前我在大S兄的一个帖子里很不敬地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总体水平一般,不必收太多版本。其实我一面说着这话,一面又偷偷收了这一套全集。(我说的也是实话:这一套缉拿归案之后,还在逍遥法外的其他名版我就不很在乎了。)

我对这套唱片有点特殊的感情。上大学时,有一天晚上,宿舍里闹闹哄哄。我坐在电脑前打开刚下载的梅纽因和肯普夫的《春天》mp3。老梅纽因的琴音在我听来有些刺耳;但肯普夫接过来陈述第一主题的时候,我被电着了。太高贵、太美了。

演绎我就不再评论了,只说说我特别喜欢第十,以及为什么喜欢。这首作品乍一听起来,温暖优美,好像是又一首《春天》。可贝多芬的手法已经老辣得多。它的某些地方有点像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其实这时也快进入晚期了):有时你刚听到一个好听的主题,贝多芬三言两语交代完,翻下页了;而一个过门,他非要卖关子转悠半天。还有它的一些和声、转调,已经远离“古典”,甚至不是“浪漫”,而有点“印象”、有点神秘、有点现代,比如第一乐章尾声的那一段,给人漫无边际之感。

贝多芬之后的小提琴奏鸣曲──不论是勃拉姆斯还是弗兰克、弗雷、德彪西──大都沿着这首第十的方向,走“和平对话”的路线,挖掘情绪和色彩;而《克鲁采》那种“吵架”写法已经被贝多芬证明发展不下去了。

信口胡说,大伙儿轻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5#
发表于 2012-11-11 11:13:47 | 只看该作者
我可能要算一个古尔德迷。二十世纪出生的钢琴家里头,论音乐才华,我觉得只有里赫特可以和他相比。
Rozinante 发表于 2012-11-8 22:30


得加上一个索夫伦尼茨基!这家伙居然是1901年生的……

使用道具 TOP

76#
发表于 2012-11-13 02:56:48 | 只看该作者
古尔德改编瓦格纳

音乐书籍介绍瓦格纳的《名歌手》序曲时大都会说它和声复杂,充满不和谐音。我以前没有听出多少“不和谐”,只觉得一堆声部兴高采烈地七嘴八舌。同样的曲子经古尔德弹出来,怪异的和声全都出来了。我还以为古尔德瞎改了呢,可仔细一听,每个声部还是我熟悉的旋律。

坑爹的是这盒唱片没有收《齐格弗里德牧歌》,害我还得再多买一张唱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77#
发表于 2012-12-26 10: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zinante 于 2012-12-26 10:54 编辑

普雷特涅夫的《展览会上的图画》和《睡美人》

普雷特涅夫的这版《展览会上的图画》大名鼎鼎。我很少听新一代钢琴家的录音;前一阵因为大S兄开贴说普雷特涅夫,大家讨论看得我心痒,才买了两张他的唱片。

前几天先听了《睡美人》,普雷特涅夫自己改编的版本。过瘾!最过瘾的我觉得就是开头那一段:色彩那叫丰富,对比那叫痛快,踏板踩得那叫放肆。

刚刚又听了《展览会上的图画》──有好几段让我合不上嘴巴!我好像就没听过这么弹琴的。印象特别深的几段:
- 毛骨悚然的《侏儒》;
- 酣畅淋漓的《牛车》;
- 《墓穴》的结尾,踏板拖住长长的低音,高音区的颤音和漫步主题飘然而至;
- 《基辅大门》──这不是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诸神进入瓦尔哈拉》么?

普雷特涅夫弹的应该不是原始版本;他做了些改编,加了些音符。听了他这个版本,我才理解李赫特为什么说拉威尔的改编糟蹋了《展》这部俄罗斯最伟大的钢琴作品。

这张唱片的录音非常好,动态惊人,并且保留了大量音乐厅的混响,钢琴声音非常饱满。

我现在的疑问就是:录音的时候做手脚没?那个年代的普雷特涅夫在现场也能弹成这样吗?

第二张CD的柴科夫斯基小曲我不是很感兴趣。弹得也不错,但和第一张就没法比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我记得这张唱片,好像是普列特涅夫当年自己改编回来的钢琴谱。  发表于 2012-12-26 17:59

使用道具 TOP

78#
发表于 2012-12-26 17:01:59 | 只看该作者
很丰富的好帖。

使用道具 TOP

79#
发表于 2012-12-26 20:38:23 | 只看该作者
metamophore  发表于 2 小时前
我记得这张唱片,好像是普列特涅夫当年自己改编回来的钢琴谱。
--------------------------------

唱片里没有说,但是确实是改编过的。估计这个版本不能多听,多听就腻了,呵呵。还是原版更简练一些。

使用道具 TOP

80#
发表于 2012-12-27 08: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普莱特涅夫改编的好像是四只手弹的,但确实是两只手。图画乐队版再听听Leo Funtek改编的和拉威尔的对比一下就知道的。


   

使用道具 TOP

81#
发表于 2012-12-27 09:2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普莱特涅夫改编的好像是四只手弹的,但确实是两只手。图画乐队版再听听Leo Funtek改编的和拉威尔的对 ...
burt5177 发表于 2012-12-27 08:59


我也有这个感觉。他用了大量踏板,包括大量中间踏板,以制造多声部效果。

使用道具 TOP

82#
发表于 2012-12-27 09: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Rozinante 的帖子
是他改编的很难演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3#
发表于 2013-1-19 00:32:13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扬和维也纳爱乐的舒伯特第九

二战结束后,已经奔四、曾红极一时的卡拉扬变得潦倒不堪。里格从维也纳的一个破公寓里把他找出来,跟他签了录音合约。这份录音是与EMI签约后卡拉扬最早的录音之一。

我特别喜欢这里面的卡拉扬,因为他一点也不像卡拉扬,甚至让我感觉不到有指挥存在。后来的卡拉扬喜欢把乐团牢牢控制住,每个细节尽在掌握。而在这张唱片里,卡拉扬好像只给个拍子,个别地方给个气口,剩下的,乐团几乎是在自发地演奏。此所谓“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维也纳爱乐太棒了,越早越棒。每个声部都那么有个性,而声部之间的配合像室内乐一样水乳交融。后来的乐团再也没有那样的弦乐了:一二十把小提琴一起演奏,怎么能像一把琴一样,拉出那么自由灵动的线条呢?

我没去过维也纳;在我的主观印象里,最能代表维也纳气质的作曲家就是舒伯特。他的音乐有时像个孤独的人徜徉在城市的街道,路过一个个喧闹的酒吧和咖啡馆。

这份录音得到的评价似乎不高,连卡拉扬自己录完之后都表示不大满意。也许那个时候的卡拉扬正夹着尾巴作人、比较低调?也许他还是更喜欢更有“控制力”的自己?

卡拉扬在EMI的第一个大包子我已经老老实实听了八成。下面是单张的封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84#
发表于 2013-1-19 19:45:01 | 只看该作者
卡拉扬和维也纳爱乐的舒伯特第九
二战结束后,已经奔四、曾红极一时的卡拉扬变得潦倒不堪。里格从维也纳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3-1-19 00:32
奔四,正是风华正茂。但对一个指挥来说,可能姜还是老的辣。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9 03:14, Processed in 0.037185 second(s), 17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