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0358

查看

7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nikko_cd
yah

37#
发表于 2012-4-4 19:24:14 | 只看该作者
俺最爱的俩:



使用道具 TOP

yah

38#
发表于 2012-4-4 19:30:45 | 只看该作者
兰齐贝里CD版,双人舞和俄罗斯舞都有,却省去了第二幕开始和结尾最著名的场景,哈哈。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2-4-4 20:12:3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录音, 音质偏'老',或者说很有'模拟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2-4-5 01:22:37 | 只看该作者
Lanchbery是个芭蕾控... 而且只芭蕾...
他是芭蕾顶尖专家,这点赞同!
他的《天鹅湖》是最好的,不 ...
主锁 发表于 2012-4-4 18:27


怎么说呢这个~~~

按普通意义上说,俺觉着绝大部分SL版本都挺好,尤其被唱片公司挑出来录制全剧的,还真没谁是稀松平常的。不过若按舞台上实际的芭蕾标准较较真儿的话,就罕见能过关的了。全剧时不同于“组曲”或“选段”,舞台上那儿可还有跳的呢,乐池里情绪始终撑那么满那就“打架”了。有很多人士认为单纯录制唱片时情况比较不同,指挥和乐团可大幅加重音乐自身的表现力比重。俺个人始终对此种观点持严重怀疑的态度,听众眼前是没了真实的舞者和布景,难道脑海里就不会浮现了吗?!当然,对于SL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经典国配日本动画的同学则另当别论。

这里多说两句对前苏联俩名版的看法,瞎聊天儿,纯个人看法哈。说起来,俺一点儿都不烦苏联本土指挥家。不过,就拿罗日杰的SL来说,不知为何,听上去总有一股子哈恰图良味儿,这放俄罗斯本土作曲家老柴身上那还算好的,当他指挥《达芙妮和克罗伊》时,再配上Melodiya那“片儿刀”似的录音风格,简直就跟灾难似的。90年代见过罗日杰本人,竟然是极优雅甚至很“娘”的一人,着实让哥儿几个挺“崩溃”的。这方面,斯维兰诺夫版真心比罗日杰的好一些,但也有限,反正对俺个人来说还是太闹腾。私下里认为,前苏联对老柴某些作品中的所谓“俄罗斯民族性”的认识和表现手法普遍存在着过当的嫌疑,至少应该允许争议的存在。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2-4-5 18:3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2-4-5 19:00 编辑

俺始终认为老柴相当一部分作品无论从精神气质上还是从形式内容上相当的国际化(确切的说是西欧化),斯拉夫元素只是不可避免的参入其中而已,与当时俄罗斯强力五人团的那些号称纯粹的民族主义音乐存在很大的不同。正因为此,五人团与老柴还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基本属于对骂)。《天鹅湖》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非常明确的,这部作品集中了作曲家对法国芭蕾、维也纳圆舞曲、意大利歌剧的学习和具体实践,背后的根本源动力是他对西欧悠久、有序、开明的文化氛围的仰慕和崇敬之情,但当时的老柴还仅限于此,并没有掺杂进去更多他个人的什么进一步的深刻思考或者任何明显的民族主义表现企图(这并非说该作品中没有他个人的创作特色或情怀)。这恰好也印证,为何老柴并不认为《天鹅湖》是自己特别重要的作品。所以,俺有理由认为《天鹅湖》的演绎中最首要的是巴黎、维也纳气质的表达,包括对于戏剧性张力的表达也应放在这一大的基础框架内调配处理,过度强调或标榜斯拉夫粗犷风格什么的那都属于主次颠倒、不着边际。

与《天鹅湖》形成鲜明对比的一部典型作品是《C大调弦乐小夜曲》,这部作品前面也很维也纳(曾经的维也纳+现在的维也纳),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注入作曲家个人对俄罗斯民族命运深沉的关切和思考,甚至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俄罗斯”。于是,作曲家兴冲冲地向梅克夫人报告曰“...这绝对是我迄今为止最满意、最好的作品。”—— 俺完全同意老柴这个自我判断。事实上,后世的确严重低估了《C大调弦乐小夜曲》的分量,她绝非仅仅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悦耳曲目,理应与柴一、柴小鞋、悲怆这样的巨作等量齐观。

ps: 前苏联的所谓俄罗斯气质全都变了味儿,绝不可能是老柴的俄罗斯,与老柴希望的俄罗斯文化气质更是大相径庭,他希望的俄罗斯显然是佛罗伦萨、巴黎、维也纳、伦敦那样进步、开放的俄罗斯。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2-4-5 11:41:34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若按舞台上实际的芭蕾标准较较真儿的话,就罕见能过关的了...
bodyheat 发表于 2012-4-5 01:22

赞同!
这就好比 电影 和 话剧,电影拍摄一个镜头可以重复数十次,最后剪辑成一个全片... 但在舞台上,只有一次,不可能再来,
...有很多人士认为单纯录制唱片时情况比较不同,指挥和乐团可大幅加重音乐自身的表现力比重...
bodyheat 发表于 2012-4-5 01:22


舞蹈表演 跟 音乐表演 中间的连接符号可不是等号——约等号都不是...
...音乐学院有声乐专业,但决不会把舞蹈也拉进来...
好的芭蕾舞音乐,闭着眼睛听音乐的听众 都想翩翩起舞... 更何况舞台上的舞蹈家...
相比歌剧,指挥家挥舞剧到位真不容易,很多之前都曾入过舞蹈“行”的...
...听上去总有一股子哈恰图良味儿...
bodyheat 发表于 2012-4-5 01:22

虽都是俄国,但老柴的作品 若仔细品味 是挺细腻的,并非咱常规印象苏俄的“老粗”...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2-4-5 11:49: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录音, 音质偏'老',或者说很有'模拟味'..
nikko_cd 发表于 2012-4-4 20:12

这可是好东西啊

使用道具 TOP

yah

44#
发表于 2012-4-5 17:08: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看过若干莫斯科大剧院的老柴芭蕾,很自然就会听出斯、罗指的2版天鹅湖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斯维特兰诺夫、罗日杰斯特文斯基都曾担任过莫斯科大剧院的首席指挥,可以说都是俄罗斯芭蕾和歌剧的行家里手。

兰奇贝里、波宁吉、普列文、萨瓦利施等人的天鹅湖则是另一种风格,与俄罗斯的是两种不同的取向啦。

俺总在想,如果让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演员在上述西欧指挥的棒下跳一场,应该是很轻松的,或许还是有些乏味的;反之,如果让英皇、巴黎等剧院的芭蕾演员在上述俄罗斯指挥的棒下跳一场,恐怕就会手忙脚乱,很可能要大汗淋漓了,哈哈。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2-4-5 17:16:4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看过若干莫斯科大剧院的老柴芭蕾,很自然就会听出斯、罗指的2版天鹅湖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斯维特兰诺 ...
yah 发表于 2012-4-5 17:08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还记得亚河兄说的要原汁原味可能还得“三位一体”。

使用道具 TOP

yah

46#
发表于 2012-4-5 17:19:19 | 只看该作者
这部作品本身改动次数也多,结尾都有两种,像黑双和俄罗斯舞都是后补的;所以根据理解不同,能难真正意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3-30 16:10


如果说音乐,结尾应该只有一种;如果说编舞,结尾可不止两种啊。

使用道具 TOP

yah

47#
发表于 2012-4-5 17:24:55 | 只看该作者
我主要考虑两点:目前排天鹅湖大多都源于彼季帕1895版(起码央芭基本采用,在国内上演的大多也都这个), ...
主锁 发表于 2012-3-30 18:56


俄罗斯舞的小提琴那段,更是不可多得的曲子。

使用道具 TOP

yah

48#
发表于 2012-4-5 17:44: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还记得亚河兄说的要原汁原味可能还得“三位一体”。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4-5 17:16
这张,如果是现场录音(当然不是)恐怕就应该叫“四位一体”了:俄国作曲家为芭蕾舞演员老婆而作,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莫斯科大剧院乐团演奏,莫斯科大剧院女首席出演,哈哈。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3:14, Processed in 0.047061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