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31899

查看

7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djsww33

49#
发表于 2019-4-28 17:28:34 | 只看该作者
这张是本人最喜爱的一张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听过很多小提琴演奏家拉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唯有这张最能打动我的心!法国小提琴演奏家吉内泰.内弗(Ginette Neveu 1919-1949),称得上是一位才高命薄的红颜女子,她的一生匆忙短暂,像一顺流星倏忽而逝,给听过她现场演奏的人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而晚辈则只能从她留下的少得可怜的几张唱片上捕捉其神情,1935年参加华沙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1名。此后在世界各地演出,名盛一时。她演奏J.勃拉姆斯和J.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最为出色,并热心介绍法国及西班牙的现代作品。她的演奏风格豪放华丽,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女小提琴家。1949年10月28日,她在荷兰演出后赴美国途中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9-7-7 14:07:24 | 只看该作者
巴伯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这首《为弦乐而作的柔版》,这首作品OP.11,乃巴伯所作的《弦乐四重奏》(1936年)的慢乐章,1938年由巴伯自己改编为弦乐曲,1938年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之后成为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这首《柔版》演奏时间仅10分钟左右,但充满悲剧色彩,极其动人。

      这张唱片,也许就是因为巴伯这首《为弦乐而作的柔版》而为人们所熟知。一首短短的8:42分钟乐曲,居然有如此吸引力,没有听过的人是难以想象得到的。
      其实这张唱片中,考威尔那首风格质朴、清新键爽而情趣盎然的《赞美诗与赋格调》,也是很能往人心怀里扑来的。圣马丁乐团演奏这些美国作曲家的曲子时,仍是纯正的一派欧美风格,端庄明晰,弦乐表现力强,虽然对付艾夫斯的第三交响曲未必见长,但是碰到旋律优美绵长的巴伯《为弦乐而作的柔版》,却是大有“用武”之地了。
      我们不能确切知道,巴伯这首《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中,从一开始就笼罩全曲的那种忧郁气氛究竟得之于何方,只知觉得它似乎表述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无尽哀思,仿佛可以穿透旷野和低迷的天际,远抵那难以触及的过去和未来,绵绵不绝,无有终期,在这似人间又非人间的旋律之中,可以让人体会到另一种悲剧般的崇高情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9-7-22 14:02: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9-9-9 20:45:46 | 只看该作者
这张小号爵士唱片在日本非常受欢迎Clifford Brown又名"Brownie", 是美国著名的爵士小号手,他生于1930年,在1956年的一场车祸中丧生。他的小号音色清澈,醇亮,激昂快速富有激情,在后来的小号手中有着巨大影响力。他同时又是一名作曲家,他的作品"Joy Spring" 和 "Daahoud“已经成为了爵士乐的典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9-11-2 00:34:34 | 只看该作者
本杰明 弗朗西斯 韦伯斯特 (1909年3月27日——1973年9月20日),他在美国的高音爵士萨克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重要的一员。他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Ben Webster那一手黏稠的吹奏技巧把Tenor sax在演奏抒情歌曲时的角色发挥到淋漓尽致,1940年Ben Webster加入Duke Ellington成为其固定乐手之后,Webster在这个乐团中的表现使得他的名气大增,和Lester Young一样受到Frankie Trumbauer的影响,尤其是Trumbauer的即兴独奏,因此我们在快拍的时候可以听到Webster常用俐落且泼辣的方式处理乐曲,这点与他处理抒情曲的方式是完全截然不同。1943年他离开了Ellington大乐团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小乐队中,并与Art Tatum、Oscar Peterson等人录制一系列重要的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9-11-2 00:51:38 | 只看该作者
《蓝调咖啡馆》的名字,是缘于芭芭拉当年驻唱并发迹的地方就叫Cafe Blue。这张谁也没想到会成为天碟的唱片当年在芝加哥一间录音室完成,前后只花了四天时间。由于歌手当初的默默无闻,唱片初出之际负责发行的也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待到走红之时,这张唱片便被以注重音响效果的FIM唱片公司抢先买断了重发版权。FIM在重新制版时,邀请原片的制作人专程飞往他们在旧金山的录音室,利用当年录音界最高的制版技术24Bit、88.2Khz的数码技术重新进行Mastering,并加入在重版当年属于最高规格的HDCD编码,最后以24K镀金方式精心压片制成。

整张唱片的乐队编制相当简洁,只有钢琴、贝司、鼓与打击乐器,但表现出的音色之变幻丰富,却可让听者心神荡漾,喝彩不迭。纯正地道的蓝调节奏似醉迷离,女歌手的唱腔磁性而性感,艾艾怨怨,跌跌撞撞,粘粘糊糊。晶莹光滑的钢琴、弹性十足的贝司,绝佳的录音效果还原出了极为自然的空间效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9-11-15 23:16:14 | 只看该作者
DDDDDD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9-11-16 01:54:26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上,这张唱片可以算作是一张主题管弦乐集锦。所选的5首曲目的4首,都有着足以让人感到毛骨束然的主题或气氛。
  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也常被泽为《魔鬼圆舞曲》,因为梅菲斯托就是歌德剧作《浮士德》中的魔鬼。李斯特的这部作品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将它改篇成约10分钟长的一首管弦乐交响诗,而后又将其发展成为总共约70分钟长度的三乐章交响曲《浮德士》中的终乐章。此碟中选录的交响诗版本,我们得以从中领略到李斯特所创造的交响诗体裁别具一格的魅力。整首作品结构完整,主题鲜明,带有一定的描述性,又因短小的篇幅让人由始至终兴致不减。圣桑的《死之舞》是一部上镜率极高的交响诗,作曲家1874年为法国黎的民族音乐协会创作了此曲,音乐模拟死神拉着提琴和白骨眶啷作想的恐怖情景,据说当年首演时还吓坏了不少达官贵族。而理查·斯特劳斯和施米特的两首作品都取材于莎乐美的故事,乐曲中的阴森气氛丝毫不让前两部作品专美,而且音乐中同时散发出来的一股冷艳暗香,又似温含着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唯一比较明郎轻快的《邀舞》,是作曲家韦伯的通俗古典曲目,动人的旋律和浪漫的情调,让人过耳难忘。
  保罗·帕雷是二十世纪著名的法国指挥家,从1952年开始他执掌底特律交响乐团直至1964年。在此期间他为“水星”唱片公司灌录了大批音效精良的音乐唱片,这张CD是“水星”在数码时代来临后的翻刻再版,转制效果相当出色。保罗·帕雷的指挥有优雅迷人的法式作风,他个性的处理方式总能抓住作品中不断变化的情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9-12-27 21:10:41 | 只看该作者
Fritz Reiner 莱纳,匈牙利指挥家(1888-1963)
1888年12月19日,莱纳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商人家庭。
莱纳第一个指挥职务是1909年(21岁)担任布达佩斯喜歌剧院合唱指挥。1910-1914年他指挥瓦格纳《帕西法尔》的演出,使他名声鹊起。1914-1922年,莱纳出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1938年,莱纳重新回到指挥台,主理匹兹堡交响乐团长达10年。从1948年开始,莱纳在大都会歌剧院担任了5年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其间于1953年指挥首演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的历程》得到作曲家的称赞。在莱纳一生指挥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他任职芝加哥交响乐团的10年,他培养出了宏大辉煌(尤以铜管的灿烂闻名)的“莱纳之声”。他指挥的唱片常以“爆棚”而著称。他竟然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把处于低落的CSO恢复了元气,与托斯卡尼尼、比彻姆、斯托科夫斯基、富特文格勒以及门盖尔伯格并称为20世纪指挥巨头。1963年11月15日,莱纳在纽约为大都会歌剧院排练瓦格纳《神界的黄昏》时不幸逝世,终年75岁。
他的指挥忠于原作,结构清晰,速度精确,Rubato得体,色彩华丽,音响光洁,音乐热情。以最小的动作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是他的指挥理念,也是他的指挥特色。
莱纳对录音不是很感兴趣,却为RCA录有不少优质唱片。
在这个版本的《图画展览会》上,莱纳以精确而严谨的风格将这首曲子处理的豪迈壮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9-12-29 21:54:44 | 只看该作者
法国学派在20世纪的钢琴演奏艺术中属于相对另类却也十分重要的一群。他们的演奏追求音色的丰富多变,尤其是对弱奏的音色控制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最重要的大师当属阿尔弗雷德·德尼·科尔托,他使法国钢琴演奏学派真正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和承认,并作为伟大的钢琴教育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
科尔托是弹奏舒曼极为出色的钢琴家,又是最激昂与善变的一位。科尔托的舒曼录音,主要演奏于20—30年代。这些录音都多次发行过,在科尔托的演奏中彰显了舒曼作品中的起伏不平的情绪,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他把我们带入一个狂热、间或杂有一些任性无束的热情世界。科尔托带给我们的舒曼音乐有各种可能性,也有离经叛道的危险。在舒曼的内心世界里,他是冲动的弗洛莱斯坦而不是内敛的尤塞比乌斯,因此科尔托在弹奏《克莱斯勒偶记》慢板乐章或是《狂欢节》时,“沉着”根本不在他的语汇里,但是却以丰富的想象力与洞察力让人惊讶不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9-12-31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弗朗索瓦的肖邦演奏有意境,有诗意,有才气,有其独特的韵味,当然也有较大的争议,喜爱者奉若神明,厌恶者不屑一顾。他是科尔托最好的学生,但他和科尔托的肖邦有很大的不同,有评论说他们之间的区别就象尼采和萨特的不同一样。确实如此,一位是浪漫的哲学,一位是哲学的浪漫。这部协奏曲的录音就是明证,他把科尔托温软诗意的一面弃置了,而把他散漫无常的一面发挥到极致,特别是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显得略微沉重而拖沓,本该快速的连接部也加进了过多的犹豫和思索,在副部主题出来时又明显加快了速度,显得非常随意。整个第一乐章都透着阵发性的不安与冲动。而二、三乐章也不同于大多数钢琴家弹的那么浓烈激情,弗朗索瓦弹得比较清淡,节奏非常敏锐和有弹性,音色也很晶莹透亮,音乐变得鲜明而生动,法国式的纤巧超脱和优雅飘逸都尽显无遗。弗朗索瓦确实与众不同,我们听到的好像是一个被红酒微醺过的肖邦。这是具有强烈个性的演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20-1-2 22:56:47 | 只看该作者
二胡演奏家 刘继红,女,出生于南京市。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北京二胡协会海外理事。6岁开始学习二胡,师从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张锐先生,著名胡琴演奏家刘明源先生和江南丝竹名家陈永禄先生。1978年,考入中国电影乐团(原新影乐团)。1982年,获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一等奖。从1983年起在中国音乐学院进修,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2:50, Processed in 0.061982 second(s), 13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