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397

查看

47

回复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不笑烟花只笑禅 ---- 参观杭州虎跑寺李叔同纪念馆

1#
发表于 2010-6-17 19:53:40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作者:七色太阳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弘一大师常常吟诵的《禅宗无门关》中的诗句。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用心爱这个世界,才能在平常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意义。

弘一大师简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涛,后改名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出家前是书法家,绘画家,音乐家,诗词家,话剧家。一生博学多闻,以其自身卓越的文章与超凡的道德,赢得了世人的景仰。出家后,尊普陀山法雨寺的印光法师为师,在佛学研究方面致力于重兴南山律宗与《华严经》的探悉,在行持方面以戒律为准绳,以净土为末后一着,在禅观方面以华严为境界。

弘一大师任教:

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七年,此间,与夏丏尊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他教的是图画,音乐二科。这两种科目,在他未来之前,是学生所忽视的。自他任教后,就忽然被重视起来,几乎把全校学生的注意力都牵引过去了。课余但闻琴声歌声,假日常见学生出外写生。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于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以及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量,全由诚敬中发出。

与夏丏尊的友谊:

与夏丏尊相识于浙江师范,李叔同任教七年,夏丏尊任教十三年。七年中,晨夕一堂,两人相处很好。当时他们都已是三十左右之人,少年名士气息,铲除将尽,都想在教育上做些实际的工作。李叔同自虎跑寺断食之后,曾向好友说起未来志愿,想修行于虎跑寺,暑假后不再担任教师职务,夏丏尊顿生不胜寂寞之感。

七年当中,李叔同想离开杭州一师,有三四次之久,有时是因对于学校当局有不快,有时是因为别处有人来请他。他几次要走,经夏丏尊苦留而作罢。甚至于有一个时期,南京高师苦苦求他任课,他已经接受聘书了,因夏丏尊恳留他,他不忍拂好友之意,于是杭州南京两处跑,一个月中要坐夜车奔波好几次,可谓友谊之深。

待学生如慈父:

刘质平是李叔同在浙一的学生,1915年,病休在家,心情苦闷。李叔同去信安慰:“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吾弟卧病多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1917年,刘质平考入东京音乐学校,却因家中无学费供应而面临中止。李叔同在为他申请官费并未获成功的情况下,毅然决定解囊相助,并给学生立下规矩:1、不必偿还2、不可与第三人谈及资助之事3、赠款期限以刘质平毕业时止4、用功,注意卫生,不可半途而废。

李叔同资助刘质平留学,并未因他1918年决意出家而置之不顾,预备为学生借款,如借不到,乃计划就职至刘质平毕业时止。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同学的敬爱!

念佛不忘救国救民:

在国家遭受侵略,百姓遭受劫难时,李叔同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民”、“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众生,保卫国家”等爱国爱民口号。

日本的某舰队司令,曾威逼弘一大师离闽赴日。弘一大师义正词严:“出家人宠辱俱忘,敝国虽究,爱之弥笃!尤不愿在板荡时离去,纵以身殉,在所不惜。”窘得日本司令无言愧汗离去。

弘一念佛不是为了个人的超脱,而是因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何等胸襟!

贤德孝心:

李叔同5岁丧父,26岁,母亲逝世。他非常爱母亲,20岁时陪了母亲南迁上海住在城南草堂,肄业于南洋公学,读书奉母,他母亲在他二十六岁时候就死在这屋里。他自己说:“我从二十岁至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他曾无限感慨地对丰子恺说过:“我的生母很苦。”

出家许久了,一次路过上海,忽动访草堂之念,看到旧居犹在,而人事已非。当年母亲所居的房间,现在供着佛像,一时大动今昔之悲,顿向佛座五体投地,叩头如捣蒜,肃穆之容,令人同下伤心之泪。

每逢母亲诞辰忌日,弘一大师都要书写、诵读或讲演《普贤行愿品》,为母亲回向。

李叔同有一把同黑色褪成暗灰色的布雨伞,收藏在袋里,袋的两头紧缩,有带子可以背在身上,这是他母亲的遗物,他一生南来北往,都要随身携带,如同伴随母亲一样。

从他对母亲的怀念中,不难感受到一颗诚挚感人的孝心!



弘一大师出家:

李叔同在1918年6月31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时年39岁。作为在那个时代最有影响的一代艺术大师,一代艺术教育名家,他的遁世,引起了一片哗然,,,,,,

在此之前,也就是在1916年,他的好友夏丏尊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断食的修养方法》的文章,觉得十分有趣,推荐给李叔同。文章提到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古代人杰如释迦、耶稣等都曾实行断食修炼。李叔同是个凡事认真的人,当时起了好奇心,猜想或许可以借此使自己的神经衰弱症消失。李叔同想找一个十分僻静之处以便断食,他选择了西湖附近的虎跑寺。。。。

11月23日至12月19日,试验断食20天,很顺利,写了《断食日记》,而且对僧侣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兴趣,出家人恬和古幽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他。此次虎跑行“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

1917年春假后,在学校开始素食,供佛像,读佛经。

1918年,2月25日,皈依“三宝”,礼了悟法师为皈依师,取法名演音,字弘一。起初为在家弟子,自称“来沙弥”。6月31日正式出家。

皈依“三宝”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就是觉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就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皈依佛,觉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净而不染。所以三皈依是觉、正、净。

弘一大师断食:

1916年11月,经虎跑寺大护法丁辅之介绍,李叔同虎跑寺中的方丈楼一层,开始了为期三周的断食实验。那是一个幽静的地方,除了楼上一层住有一位僧人之外无其他人,李叔同当时在那里渡过了没有尘事纷扰的很舒心的20天,才带着“一副清癯消瘦的模样回到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次断食因其好友夏丏尊之由,但为了实验顺利,李叔同只是私下作着准备,非常保密上,甚至没有告诉夏丏尊。

第一星期逐渐减食至尽,第二星期除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星期起,由粥汤逐渐增加至常量。经过很顺利,不但无痛苦,而且身心反觉轻快,有飘飘欲仙之像。他平日是每日早晨写字的,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三星期所写的字,有魏碑,有篆文,有隶书,笔力比平日并不减弱。他说断食时,心比平时灵敏,颇有文思。

这就是弘一大师的《断食日记》



自大师“断食”回浙一师后,“他茹素了,有念珠了,看佛经了。室内供佛像了。”从此对佛教的虔诚,贯穿在律宗的研究上,誓死躬行律行,甘做苦行僧。晚年《赞红菊花》《辞世二偈》等诗,反映了大师不断修炼自己的崇高境界和感人品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48#
发表于 2010-6-19 05:30:54 | 只看该作者
1# shinelb

人杰啊!

使用道具 TOP

47#
发表于 2010-6-18 09:25:46 | 只看该作者
我给S兄贴张唱片,那是弘一作曲的,另一位大师谱文的。但是我的批评是,还是单声部的曲子啊
alma 发表于 2010-6-18 04:01

谢谢李老师。

使用道具 TOP

46#
发表于 2010-6-18 06:00:22 | 只看该作者
同听。你知道我如何评价巴哈?至高与至低他都做到了,他放开了中间,哈哈,我喜欢这个中间啊。
alma 发表于 2010-6-18 05:53


alma意思是买房要买清水房是吧?!

使用道具 TOP

45#
发表于 2010-6-18 05:55:20 | 只看该作者
我前面说过了。
不能说自己感觉好就认为这个最好。
对音乐的认识也要客观。

使用道具 TOP

44#
发表于 2010-6-18 05:53:51 | 只看该作者
俺现在还听金属呢,哈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6-18 05:51


同听。你知道我如何评价巴哈?至高与至低他都做到了,他放开了中间,哈哈,我喜欢这个中间啊。

使用道具 TOP

43#
发表于 2010-6-18 05:52:4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让俺这个“院士级烧友”(一不小心就“院士”了)插句话吧:天堂里不会只有三B的,板夫走卒也很多地!嘿嘿。

------正解,我也纳闷怎么这里有院士的。
alma 发表于 2010-6-18 05:46


废话说多了就“院士”了!

使用道具 TOP

42#
发表于 2010-6-18 05:51:21 | 只看该作者
我先撤了,兄要我回答贝五吗?
我更愿意听摇滚音乐,我十年前还是摇滚和金属音乐的粉丝--------------
兄别把古典音乐抬的太高了,他就是一个工具而已。3B2t都如此
alma 发表于 2010-6-18 05:29


俺现在还听金属呢,哈哈!

使用道具 TOP

41#
发表于 2010-6-18 05:48:37 | 只看该作者
国人喜欢把某人推上神坛,
比如庄则栋的连续三届世界冠军。
不管对谁,
我们今天需要反思,
还历史以真相。

使用道具 TOP

40#
发表于 2010-6-18 05:46:3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让俺这个“院士级烧友”(一不小心就“院士”了)插句话吧:天堂里不会只有三B的,板夫走卒也很多地!嘿嘿。

------正解,我也纳闷怎么这里有院士的。

使用道具 TOP

39#
发表于 2010-6-18 05:43:36 | 只看该作者
再罗嗦一句,李叔同和弘一本非一人,但没那个曾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就不会有后来的弘一法师!能留下“悲欣交集”四字偈语的只有这位曾经至情至性的李叔同,所谓“见性成佛”是也!

使用道具 TOP

38#
发表于 2010-6-18 05:42:2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古典音乐不太流行(流行音乐更流行),
但从世界范围来说:
只有古典音乐是大家的共同语言。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21:07, Processed in 0.043403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