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极品休闲 › 查看主题

6215

查看

32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1#
发表于 2013-1-8 23:33: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1-9 10:58 编辑

毛绒绒88:N年前第一次参观台北故宫,戴着耳机听着简介,被其中丰富的中国各代珍品藏品惊花了眼。取下耳机时,却听旁边欧洲团的带队导游无比自豪地说:大家现在看到是台北故宫,在大陆北京还有一个故宫,但里面是空的...但一直记得lt's empty很刺耳


Color4: 世间本来是无,万物无序,何苦纠结于有和无,美与丑。





点评

期待C兄更多的感受和感悟。宇宙万物总体来说还是遵循一定的秩序的。天地有大美,四时有定法,万物有成理。  发表于 2013-1-11 11:07

使用道具 TOP

数码流HIFI技术与禅(完)

2#
发表于 2013-1-8 23:32:43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1-26 22:57 编辑

在中环Elite Audio和Frankie再次见面,
差不多有2年多了,
我们听了他精心调整的数码流系统,
探讨了一些HIFI技术问题,
聊天说电吉他,腕表,收藏,
最后不知不觉回到禅的思考。

使用道具 TOP

3#
发表于 2013-1-8 23:4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1-20 15:19 编辑

09年刚认识Frankie的时候,是因为他们公司代理法国Audion的胆机,和Sid Smith的前级。
音源嘛,就是Mac的数码流。

发烧10年以上的朋友,应该记得Marantz 7/9。
Sid Smith就是58年诞生之神器的设计师。
Sid Smith自己品牌型号的前级,售价不菲,入门型号那时要3W多港币。

Audion胆机的CEO,Graeme Holland是个法国佬,住在波尔多地区左岸。
这家胆机小厂,80年代创立于英国,后来被AudioNote 日本日本公司收购,成为AudioNote英国公司。
目前的生产,仍在英国。从入门的EL34,到单端的PX25。亦有Phono和前级产品。

Frankie于是在香港,代理这些小众品牌,立足于中环昂贵的写字楼中间,享受自己的音乐世界。
去的次数多了,留意到Frankie一直也喜爱收藏。Leica相机,Mont Blanc腕表等等。爱听爵士乐。






Marantz 7 改之不尽
How I Modified the Sid Smithmodified Marantz 7……

哈佛唐   

 


 
 
大约在两年前,我在麻省坎布里奇一间二手音响器材店内发现一部Marantz 7。外观还非常新净,面板和柚木机壳毫无花痕。当时正是美国几家音响杂志(包括HFNRRTAS)评论Model7的热潮过后不久,所以我毫不犹豫便买下这部前级。

这部未经改良的Model 7声音较薄,高音不足,低音几乎没有。因此,我决定将这部Model 7加以改造,问题是怎样改法?是自己动手,还是拜托Marantz7的原设计者Sid Smith代劳?后来我对电子管线路及电源稳压器进行了一番深入,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计老爷机只不过有两点小瑕疵:(一)缺少B+电源稳压器;(二)在RIAA反馈电路上多了一枚电解电容器。鉴于Sid Smith的改良型会改善这两项弱点,我便将这部机交给他“摩”下。
Sid Smith做事小心谨慎,手艺也非常出色,只可惜办事的速度却不敢恭维。因此,一直等了个月之后,我才和这部前级重逢。但总算不负所望,改过的Model 7音色果然美妙,声场的宽度和深度都加大了。可是,发烧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对一切不完善处都不遗余力地去改进。我研究过Smith的改良型之后,发觉仍有两个方面可以改进。一处是B+的稳压部分;另一处是所用零件的质素,特别是电容器。因此,我决定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并且以更换较高质素的零件为主,以免影响电路结构,我向来做事喜欢步步为营,这样,即使有某项改动的结果事与愿违,亦可以立即恢复原状,不致迷失方向。我的第一步便是将那些Sprague的“金跦”交连电容器拆掉,换上Rel Caps昀聚苯乙烯电容器。我不敢动数值较大的输出交连电容器,团为市面上容量较大的聚苯乙烯电容器暂时没有我所需要的额定电压值。这一步的成绩是声音的清晰度和细节都显著增加,但音场的深度却反而缩短,我推测Sprague的电容器可能屋掩盖着电路上的另一些弱点。因此我继续将B+的电解电容器(图1中的C1)换上一枚Audio Professor680μF 315V电解电容器,再加上一枚lμF 400V聚芣乙烯Rel Cap作为旁路(见图1)。这一步使低音较前厚实,声像更明确,声场的深度虽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及原装的Smith改良型。

Sid Smith 的指正

在这一力面,顺便指出较早前在“发烧音响”刊出的在V4bV6a间的两枚串联电容器似乎有误,Sid Smith曾对我说,为了稳定起见,应该是由033uF向较大的电容续电,如图2所示,而不是由大电容向小电容续电。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见过不少文章论足电源的稳压以及低阻抗B+电源的重要性。加大应波电容器(大水塘战略)的容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同样的作用,然而,效果总不及加了缓冲级的有源稳压器,例如,Audio ResearchNYAL及其它牌子的一些顷级Pre Amps都是这样做的。如果单靠加大滤波电容器的容量来达到这样低的咀抗,则电容器的容量可能达数法拉之巨。

我所采用的缓冲级/稳压器大致上就是1986年五月号“发烧昔响”第37页上所发表的附图,只不过稍为改动了分压电阻使缓冲器两端的电压降为5.6V,即约等于输入电压的2 (3)。这一线路的妙处在于制作简易而且能适应任何一种电源电路,因为它只不过使B+电压下跌2%。阁下手头上如果有“辣鸡”的话,我极力主张你一试,因为此电路已证实有效。它使的级听起来倍觉舒畅,分解力提高,而且声场的深度和宽度也更加扩大。我有一位工程师朋友曾将此线路用在他那部已改到面目全非的PAS前级上,同样收到立竿见影的美妙功效。跟着,我又试过加装两组这样的缓冲器,一组用于唱头放大级的电源上,另一组则用在线路放大级的电源上。但效果却使人大失所望,声场出现显著的失真,所以随即将第二次试验的缓冲器拆掉。

换上RetCap PolyStyrene

这时候,正好买到Rel-Cap2μF 200V锡箔聚苯乙烯电容器。因此我终于有机会换去原装的Sprague输出交连电容器,经过上述的“加料”改良之后,成绩令我喜出望外,无论是声音的透明度、低电平讯号的细节还是在低音的伸展方面都大有斩获,这几点已经值回Cap价。随后,我又在每一枚大容量的电容器上再并联上0047μF的聚苯乙烯Rel Cap作为旁路,以加强高频段的响应。改装到这一步,Model 7的高音仍稍嫌过尖。将RIAA的金珠电容器也换上Siemen /Rel的产品后,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在这方面,我要感谢波土顿音响设计家Alex Gibson的帮助。我们首先将原装的RIAA电容器拆下,用一部准确度达到
025%的精密电容表侧出其电容值,然后以SiemenRel Cap聚苯乙烯组合至相同的电容值。但在组合的过程中却发觉Siemen电容器即使在短暂的时间内亦不大稳定,电容量会漂栘。与陈瑛光先生商量後,他说有办法解决:凭他与Rel Cap的交情,可在厂方的大量产品中挑选出一些容量极准确的电容产品。至今,我仍在盼望这些电容器能早日到手。Alex还为我准备了一套原装的FMS III接线,用来更换底盘上的全部输入/输出线和音量控制电位器的接线。这种原装线现已放弃绞合线,改用“管状”结构,在瞬态响应和清晰度方面都胜过以往的绞合线。
下一步便是要减少V1aV2a(图4)的阴极电阻上的两枚电解电容器的高频内阻,即并联上一枚1μF 100V及一枚0001μF聚苯乙烯电容器旁路。原来的电解电容器是Black Gate470μF 16V。这样的“组合”电容器(5)使这部Pre-amp的声场的规模和低音的扩展都达到极限。
Sid Smith 又有新招

至此,我把结果告诉了Sid Smith,但同时得悉他对Model 7又有了新的改良招数,就是将阴极输出级的B+与其余各级的B+分开,因为阴极输出级的耗电量最大,所以使它的B+与唱头放大级分隔开便可以减少大级之间的互相干扰(按最理想的方案当然是使每一枚电子管都有独立的B+稳压器,一些外国Pre-amp目前正趋向於这样做)。由于我的B+现在已经有了缓冲级,所以并不难在此机的线路上实施Sid Smith的新招:只要将缓冲级之前的电汇用作阴极输出级的B+,将缓冲级之后的电压用作其余电路的B十即可(1)。这样,既可以使阴极输出级与Pre-amp的其它部份隔离,又能够保证其余电路取得LM317的稳压功效。

这时的Marantz 7在声场的规模感方面已和Premier 3不相伯仲,而透明度则更胜一筹。我希望能将自己的MarantzAudio Research SP-11AB比试。我一直认为Premier 3在声场感及声像定位方面确属巅峰之作,而ARC则以动态范围及透明度见胜。因此,能够知道这计经过Sid Smith及我自己改良过的Marantz 7在这些音响巨人中的排位,也是相当有趣的事。
Marantz 7玩尽了?

我认为已经挖尽Model 7的潜力。我当初本来想用Teflon Rel电容器,但可惜这种电容器没有0033μF的数值,而Sid Smith又认为如果改用01μF的话,会降低Pre-amp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我亦不得不采用一体式而放弃分体电源的方案,因为怕麻烦,结果灯丝只好仍然靠Sprague的电解电容器供电。其实最好能换上Black Gate电容器。但又不能只求电容器的质素而不管它的体积大小。 680μFB+滤波电容器似乎已经过大,因为实际上该电路的耗电量每贺道只不过05mA!缓冲电路使LM317电源的输出阻抗的降低程度超过十倍。从理论上讲,将唱头放大级和线路放大级的供电分隔开理应能改善Pre-amp的性能,但事实上并非一定如此,可能读者中有人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将左右声道分开,虽然很理想,但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不愿意使主要电路搞到面目全非。等收到了为RIAA部分预订的Rel电容器之后,我会再装上一试RIAA的响应,以证实是否精确,因为精确的RIAA对保证音色的纯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有谁能提供其它简单而有效的绝招可以进一步改良Model 7的话,在下非常欢迎。

最后,必须在此对以下各位表示衷心昀谢意:Sid SmithBrian ClarkGerry Foreman所付出的宝贵时间及有建设性的意见,陈瑛光先生为Rel电容器听作的努力,特别感谢Alex Gibson在这次改造中亲力亲为,最后希望本文能对这部奇妙前级的所有机主有所裨益。





使用道具 TOP

4#
发表于 2013-1-8 23:4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1-21 21:25 编辑

时至今日,Frankie的系统,推的是这1W港币出头的监听喇叭。TAD TSM 2201。
Made in China, 外表黑黑,无甚特别。

音源是Mac,接定制的DAC, DAC的设计不清楚。可以看到的,是分立的电源模块,竟有6-8个。
密密麻麻摆了一片。


前级Sid Smith


后级Audion单端 PX25


Frankie请我安坐,首先播放一首巴洛克钢琴。
初初开声,低频份量很足,给人印象深刻。
方欲美赞几句,Friankie摆摆手,曰:This is just beginning。试听方才开始。


之后,播放了Callas的咏叹调一首。情感自然而投入。


再后,播放了大提琴一首,音乐家的呼吸和运弓历历在目。


因为high end太写真,Frankie兄欲再播放几曲,被我暂停。让耳朵休息片刻。

我们清谈一阵,小弟请教前端的话题多些。譬如为何Frankie只使用Mac数码流。对话内容暂且下次再录。


之后,全部播放的是Jazz,独奏者saxophone, 亦有人声,亦有电吉他solo,Jazz钢琴。
乃一场午后盛宴,不为过呵。






Sealed type / 2-way

LF driver
:
20 cm, 8- inch cone
HF driver
:
2.5 cm, 1-inch metal dome

Frequency response
:
50 Hz – 40 kHz (-10 dB)
Crossover frequency
:
2.3 kHz
Maximum input (JEITA)
:
160 W
Output SPL
:
86 dB (W/m)
Impedance
:

Weight
:
7.8kg, 17.2 lbs (per speaker)
Dimensions
:
260 mm, 10-1/4 in (W) x 348 mm, 13-11/16 in (H)
x 253 mm, 9-15/16 in (D)
Stand attachment nut
:
3/8-inch nut (bottom surface)
Legs (round x 4, bar x 2)








使用道具 TOP

5#
发表于 2013-1-9 00:09:36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流有兴趣,听多少才能悟道呢

使用道具 TOP

6#
发表于 2013-1-9 01:47:32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流HIFI技术还能与禅聊到一起,有意思,也有兴趣,坐听。

使用道具 TOP

7#
发表于 2013-1-10 15:35:46 | 只看该作者
color这叫时空留白啊!

使用道具 TOP

8#
发表于 2013-1-11 08:57:06 | 只看该作者
期待Color4兄补充。

点评

最近工作徒增,需要协调,亲自执笔的都有。 改日定将此“对话录”,补记下来。。。  发表于 2013-1-11 18:27

使用道具 TOP

9#
发表于 2013-1-20 15:12:26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一边调试iBook G4, 一边补写了一段留白。


使用道具 TOP

10#
发表于 2013-1-21 13:39:07 | 只看该作者
毛绒绒88:N年前第一次参观台北故宫,戴着耳机听着简介,被其中丰富的中国各代珍品藏品惊花了眼。取下耳机时 ...
color4 发表于 2013-1-8 23:33
我觉得北京故宫是国内比较好的旅游点了。
北京是个好地方,就是气候差一些。


点评

您是说“北京咳”吗?  发表于 2013-1-21 21:13

使用道具 TOP

11#
发表于 2013-1-21 20:3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color4 于 2013-1-21 20:40 编辑

Hi-AV編輯部
【火熱新品研究室】眾多獨門技術集一身,TAD PRO鑑聽喇叭第一彈TSM-2201-LR

我們知道,成立於1975年的TAD最早就以其性能高超的單體與精準細膩的鑑聽喇叭,進駐超過20個國家、300間以上的專業錄音室,可說是從專業錄音室起家的喇叭品牌。近幾年,TAD集中火力跨入家用音響市場,從旗艦製品TAD Reference One以降,從TAD Compact Reference喇叭、單聲道後級TAD-M600、超重量級SACD/CD唱盤TAD-D600到近期推出的旗艦前級TAD-C600與中價位喇叭TAD-E1等,全都獲得熱烈的好評。不過,TAD仍然沒忘記專業市場的重要性,以「TAD PRO」的新品牌推出一款小型近場鑑聽喇叭TSM-2201-LR;當然,對於追求精準音樂重播的玩家來說,這對喇叭當然也適合拿來居家使用,而且相對之前TAD的喇叭製品,這款TSM-2201-LR的價格可說低廉到不可思議,確實是想要擁有TAD最輕鬆划算的超值選擇,值得密切關注!


TSM-2201-LR與眾不同的外型有著極高的辨識度,上下兩端較寬、中央部分向內凹入的「Σ」型音箱,絕非是為了標新立異而來。事實上,這完全是基於聲音重播表現的考量,無論高音或中低音單體外側都與音箱邊緣極為靠近,能大幅減少前障板的聲波繞射現象,左右不平行的側板可降低音箱內聲波之共鳴,也讓音箱的剛性提高並減少共振。此外,這也讓左右聲道喇叭側板間的來回反射聲波受到抑制,有助於音像及音場進一步的清晰刻畫。


TSM-2201-LR所使用的高音與中低音單體,都是TAD為它所量身訂製、特別開發的,可說集結了過去數十年來該廠所累積的眾多技術與智慧。以高音單體來說,起源自Olson博士在1950年代所提出理論的DECO(Diffusion Effectual Convexity)導波結構,就對擴展聆聽區域與左右聲道分離度極有助益。在音圈部分,高音及低音單體都配備稱為CBC(Center Bobbin Coil,中心線軸音圈)之結構,特別關注於振動的低減與散熱效率,這使得單體的失真降低、線性表現更好。再者,高音單體前障板的形狀及結構對其往下的低頻延伸有所優化,可與中低音單體有更順暢的銜接。


TSM-2201-LR的八吋中低音單體振膜有著類似號角般的DECO導波結構,包括鋁鑄框架、音圈散熱、磁鐵抑震甚至是振膜及懸邊黏著劑的挑選,TAD都耗費了不少功夫,為的就是使TSM-2201-LR的失真更低微、細節更豐富、發聲更傳真。
採用搭棚製作、複合結構底板的分音器


這是TSM-2201-LR的分頻網路,並沒有使用一般常見的電路板,高品質的電容、電感與電阻的接腳都以「搭棚」方式直接焊接,藉以得到最少的聲音信號損失與更短的傳輸路徑。此外,分頻網路所有元件都固定在由5mm鋁板及9mm厚MDF所構成的複合結構底板上,高功率電阻還以熱熔膠固定並與鋁板貼合,使其熱量能傳遞給鋁板快速發散,這些考究的作法全都對音樂重播很有幫助。


這是原廠公布的頻率響應曲線圖,值得注意的是水平離軸30度以內(紅線)與正對軸線(黑線)的差異極小,印證了Σ型音箱與DECO等技術奏效,讓TSM-2201-LR能擁有更精準的相位及聲道分離度,也讓音像凝聚度及音場層次感更優異。


TSM-2201-LR的分離式腳座設計十分特殊,除可發揮良好的抑震效果外,也可讓本喇叭直立或橫放擺設。

http://www.hi-av.ne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844

使用道具 TOP

12#
发表于 2013-1-21 21:18:07 | 只看该作者
color4  发表于 1 分钟前
您是说“北京咳”吗?
----------------------------------
差不多,就是水土不服,我每次去北京都会感冒,咳嗽就没有。

点评

呵呵,据说有外企,在北京招聘副总级别,数月而不得。原因之一,是候选人不愿意移居京城。  发表于 2013-1-21 21:29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11-28 00:33, Processed in 0.032939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