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8381

查看

83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13#
发表于 2015-8-27 17:23:3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您的解读,极为受教,寥寥数语令人神往。过几个月在北京听三部瓦剧,力争入门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5-8-27 18:14:58 | 只看该作者
《指环》对于生性喜欢吵吵闹闹打打杀杀(没有贬义哈)的爱乐者来说可能一点也不难入门。但对于相反性格的人来说,这部剧里面可能有很多让人讨厌的因素,妨碍我们欣赏。比如剧本太烂,篇幅太长,声音太响,重复太多。瓦格纳写的人声不怎么好听,他的那些所谓哲学思想也很扯淡。我听瓦格纳就是得紧跟音乐,“屏住呼吸”才能享受。有一句没一句地听很快就听烦了。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5-8-27 18:29:21 | 只看该作者
用“您”不太妥噢 我还是高中生呢,说辈分都比都比各位要小一辈吧。
我在等上海指环开票哈哈

点评

好家伙,未成年人啊。:-D  发表于 2015-8-27 18:41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5-8-27 21:14:3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施兄的发端,真是个好贴。

最早想听指环,居然糊里糊涂地买了COOKE解说70多个动机的双CD。结果听得晕头转向,英文解说都没听懂,遑论记住那些动机了。

30岁时才咬牙买来全本SOLTI的录音CD,咬牙用两个多星期的晚上断断续续听完。第一遍举着小册子对词,后来再也没有耐心了,只溜一眼synopsis。

但就算“盲听”,每每还是为之感动。虽然这是部相当“理性”的作品,或者说写作的过程有强大的理性支撑和设计,但如果非常理性地去听指环,倒是会失掉很多趣味呢。不如傻傻地跟着瓦格纳耍宝,就是人生听乐的最大享受之一了。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5-8-27 21:20:26 | 只看该作者
为何不尝试一套带中文字幕的蓝光或者DVD呢?完完整整感受一下整体艺术,绝对印象深刻!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5-8-27 22:18:07 | 只看该作者
1647650152 发表于 2015-8-27 21:20
为何不尝试一套带中文字幕的蓝光或者DVD呢?完完整整感受一下整体艺术,绝对印象深刻!

按瓦格纳原意布景的视频似乎不多啊。164...同学看的是哪版?列文大都会?

点评

新大都会。不管用什么技术,其实美国演出的的布景基本都是比较原味的,老大都会就更传统了。不过相对欧洲,美式的布景就显得没有深度,没有赋予指环当下的意义  发表于 2015-8-28 07:27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5-8-28 07:11:20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2015-8-27 21:14
感谢施兄的发端,真是个好贴。

最早想听指环,居然糊里糊涂地买了COOKE解说70多个动机的双CD。结果听得 ...

不客气,我也正在学习。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5-8-28 09:09:32 | 只看该作者
《指环》录影介绍,《高保真音响》有介绍,详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223ae60101ggsj.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5-8-28 15:18:47 | 只看该作者
1647650152: 不过相对欧洲,美式的布景就显得没有深度,没有赋予指环当下的意义

----------------

我觉得欧洲这些年那种所谓“当下意义”的布景实在太恶心了。看看下面2013年拜罗伊特指环剧照,西格弗里德和三个莱茵少女,Gunther和Hagen哥俩原来是开土耳其烤肉店的。这都tm什么玩意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现在好多歌剧都是老酒用新瓶装,据说是为了吸引年轻人,我只能选择避而远之。  发表于 2015-9-2 09:03
欧洲盛行“导演歌剧”,一切,导演独尊,没有人再去关心作曲家和剧作家都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这么写?  发表于 2015-8-28 16:39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5-8-28 15:23:51 | 只看该作者
土耳其帮在德国貌似挺出名的,不过这也算强行扯上关系吧。。。。
确实现在不少舞台极其的浮夸。不过13年的马列毛思山的屠龙场景我倒认为很有想法,算是高级黑!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5-8-28 15:37:28 | 只看该作者
1647650152 发表于 2015-8-28 15:23
土耳其帮在德国貌似挺出名的,不过这也算强行扯上关系吧。。。。
确实现在不少舞台极其的浮夸。不过13年的 ...

恶心的政治暗喻。就是这个导演谢幕时足足被哄了十分钟,指挥(就是Petrenko)上去给他打圆场他还不下台阶,继续跟观众对峙。要是碰上这种演出我宁肯闭着眼睛听。

有个Marek Janowski的采访,把当今的歌剧导演骂了个狗血喷头,说这帮人想干嘛就干嘛,指挥也没办法干涉,所以他已经很多年没有指挥过歌剧演出了,只偶尔指挥一下音乐会版本。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5-8-28 15:47:08 | 只看该作者
想到之前一朋友和我说哥本哈根指环里米梅的形象成了一个教授,我就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形象上的改变,原作中米梅是最好的尼伯龙根工匠,知识渊博,而用一个阿谀奉承、企图剽窃、心机婊的教授的形象来解读这个人物,我就觉得很有用心,而不是胡来的。这版没出蓝光只有DVD,但我也打算买来看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06:24, Processed in 0.046389 second(s), 19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