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器材讨论 › 查看主题

6374

查看

5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悟空

13#
发表于 2011-4-7 22:1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悟空 于 2011-4-7 22:33 编辑

再对照展示图片,
各位看官,两外两张丹拿的音箱的分频电容是以奇数个出现。
而JBL的高音部分的分频电容是奇数个,所以电压没有加在上面,中音、低音、超低音的电容是对称的偶数个,由此,我判断电压已经加了上去,无论是否有极性都加。
     通过以上分析,这对电池就不是出于保护电容的目的了。JBL把它称为 ClassA模式,什么是ClassA模式?,搞过功放的都知道,是甲类的意思,而甲类是玩HIFI最喜欢用的形式,它具有失真低的优点。
    继续分析JBL这种电容ClassA模式有何实质好处。。。。。。(我觉得JBL得给我推手费了,呵呵,开玩笑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4#
发表于 2011-4-8 14:24:10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刚开机还出不了声呢,开机脉冲转瞬即逝;这对电池组倒是可以维持电容的状态

使用道具 TOP

15#
发表于 2011-4-8 14:18:3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停机,普通音箱的分频电容将有何变化?
悟空 发表于 2011-4-8 11:20


哦~悟空的意思是电池组还起到了抑制开机脉冲引起的电容过份漏电流的作用,电池组使得电解电容一直处于唤醒状态?


使用道具 TOP

16#
发表于 2011-4-8 15:49:20 | 只看该作者
电容极片上的氧化膜需要电解液养着,没有电解液,电容就废了。
迟些时候我再出街买有极性的电容解剖给大家看是否有什么区别。

使用道具 TOP

17#
发表于 2011-4-8 15:24:49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两只普通的无极性分频电容,其中一只我已经扒了皮,,反正是我拍的我不会出示他的商标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8#
发表于 2011-4-8 15:34:12 | 只看该作者
剥去铝壳,我考,外表一样大的内涵差别不小!
饱浸电解液的纸包裹着极片,极片的距离很难控制!
所以电解电容的误差在+-10-20%是很常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9#
发表于 2011-4-8 15:38:16 | 只看该作者
展开,可见铝片已经覆盖一层氧化膜,有点灰黑的颜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
发表于 2011-4-8 15:41:32 | 只看该作者
另外那只[img][/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
发表于 2011-4-8 15:44:38 | 只看该作者
极片就是这样压接在接线上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2#
发表于 2011-4-8 15:14:06 | 只看该作者
哦~悟空的意思是电池组还起到了抑制开机脉冲引起的电容过份漏电流的作用,电池组使得电解电容一直处于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4-8 14:18


请容在下再提供呈堂证供。


使用道具 TOP

23#
发表于 2011-4-8 11:0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悟空 于 2011-4-8 11:14 编辑

理想的电容是没有漏电流的,实际中的电容是有的,尤其是电解电容。作为电介质的氧化铝层具有的一个特性:即使在 DC 正向电压施加于电容器一段时间后仍有一个微小电流持续从正电极流向负电极。这个微小的电流即称为漏电流。越小的漏电流表明电介质制作得越精良。

在施加正向电压的最初数分钟的时间内会出现一个很大的漏电流(称为涌入电流 inrush current 。电容器如长期未施加电压后这一现象就更明显)。随着工作时间的延续,此漏电流将衰减到一个很小的“稳定状态”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4#
发表于 2011-4-8 11: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悟空 于 2011-4-8 11:22 编辑

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停机,普通音箱的分频电容将有何变化?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7 01:24, Processed in 0.041013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